港股ADR漲逾120點
1 :
GS(14)@2017-10-15 15:24:28【明報專訊】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數做好,彭博社報道指港交所(0388)有意向政府要求削減或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稅,港股按ADR收市折算,指數較上周五恒指收市高出123點。
搜狗美申上市 搜狐升13%
美國經濟數據整體理想,標普500指數上周五收升2.24點(0.09%),報2553點;道指升30點,或0.13%,報22,871點;納指亦升超過14點,或0.22%,報6605點,在科技股帶動下再創新高,蘋果、Facebook分別升超過0.6%。道指及標普500指數已連升五周,納指亦連續三星期上升。搜狗日前在美遞交上市申請,部分中概股做好,搜狐升13%至超過一年高位,報64.5美元, 網易升2.9%,新浪、百度、微博分別升1.4、1.3及0.89%,阿里巴巴昨日則錄得1.15%跌幅。
印花稅傳取消 港交所ADR升2.35%
港股ADR指數亦做好,按比例計算報28,600點,較上周五恒指收市高出123點。彭博社上周五晚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港交所有意向政府要求削減或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稅,由目前買賣雙方均需繳付印花稅,稅率為每宗交易金額的0.1%,港交所擬建議取消其中一方的印花稅,與內地現行做法一致,又或將印花稅完全取消。港交所ADR昨升2.35%,收報折合224.76元;騰訊(0700)漲0.8%,收報折合352.01元;中移動(0941)亦升0.77%,收報折合79元。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表示,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預料本周初股市繼續拉鋸,後期會轉而關注中共十九大、中國經濟數據,以及內銀股第三季業績。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88&issue=20171015
沽盤湧現 油價跌逾1.6%
1 :
GS(14)@2016-05-08 02:55:06【本報綜合報道】國際油價昨日向下,主要受投資者獲利沽盤帶動。紐約期油昨曾跌1.62%,報每桶43.6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則跌1.76%,報每桶44.22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自今年1月的13年低位回升逾六成,過去四星期則累升兩成。紐約期油亦自今年1月低位反彈近七成。
OPEC分歧越趨明顯
路透報道,沙地阿拉伯不再以油價為目標,主因原油價格大跌,國際原油市場出現了結構性改變,卻非短期轉變。沙地對油價立場轉軚,凸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內部分歧越來越明顯。兩個產油量最多的成員國沙地和伊朗關係轉趨緊張,今年4月舉行凍產會議並未取得成果外,上周於維也納舉行簡報會更無法制定長期目標策略。沙地並不在乎其他OPEC成員國立場,現時只聚焦擊退美國頁岩氣油、加拿大油砂田和俄羅斯等非OPEC成員國。美國油田服務商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佈,4月美國活躍鑽油台數目持續下跌。美國活躍原油鑽井平台數量減少437個,遠少過去年同期976個。加拿大上月躍鑽油台數目亦按年下跌49個至41個。全球活躍原油鑽井平台則由去年同期2,268個,縮減至1,424個。另外,殼牌、雪佛龍與英國石油等10間油公司罕有放低業界競爭,合作發展標準生產設備,因油價低迷令油公司預算壓力增,藉此節省成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07/19601490
兒童投資目標揀收息股
1 :
GS(14)@2018-02-13 03:24:37【本報訊】「恭喜發財,利是逗來!」利是錢是長輩對後輩的祝福,現今充滿物質誘惑的世代,作為父母應該盡早做好理財教育,避免子女大灑「無謂錢」。兒童理財專家李錦認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孩,處理利是錢的方法亦大不同。商台DJ朱薰提到自己為子女處理利是錢的方法為「成袋袋起」,看似沒有理會,實情李錦亦贊成先為年幼的子女儲起,皆因6歲以下的小朋友未建立對錢的概念,例如他們「鍾意銀仔多過紙幣」,因此留待7、8歲以後,透過與朋輩互動、課堂中會開始培育對金錢的概念,屆時可連同早年儲起的利是錢,與子女一起溝通計劃,李錦亦建議在此時為他們開設兒童戶口,他解釋透過逐年儲下的金錢,以及從存摺簿看到的存款銀碼滾存,教導小朋友要等待,「就算有一份玩具好想買,都知道要慢慢儲錢。」後至9、10歲可嘗試「做少少投資」,目標揀「收息股」。至於股價升跌,李錦認為「就算跌咗,反而係一個好時機教小朋友!」講清楚投資的風險,發掘夠穩陣的股票。另有意見指,將利是錢分成若干份,例如三成儲蓄、兩成零用等,他就不建議,指利是錢金額有限,應以簡單為主,避免「將件事複雜化」。有不少父母亦有當街被子女「扭買嘢」,李錦教路「三步曲」控制小朋友的即時購物慾,「平時帶小朋友去買嘢嗰陣,家長上演呢三步曲」第一步「看到」,假設看中一對波鞋,父母跟子女傾談「咦,呢對波鞋你覺得好唔好睇呀?」;第二步「停一停、深呼吸」,父母先停一停,深呼吸,用意是讓子女看見父母給予自己停頓的空間,而非要即時滿足物慾;第三步「7天考慮」,父母可以跟子女說「不如用幾日時間諗下先啦」。平時由父母做起,小朋友便會潛移默化,明白並非樣樣睇中便即刻要買。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2/20302697
【專題籽】棄做全職精算師 搞免費導賞團 細看香港故事
1 :
GS(14)@2017-02-08 22:32:27Michael連設計T-shirt也一手包辦,配合香港導賞團的主題。
【專題籽:胚芽故事】「希望介紹一些連本地人也不知道的地方讓外國旅客知道。」從事保險精算工作十年的曾志輝(Michael),2013年由外國回流香港,一年前成立「香港免費導賞團」,希望從本地人角度,帶旅客看另一面的香港。
在美國著名學府柏克萊大學修讀經濟及統計學系雙學士畢業的Michael,在美國、荷蘭等地從事精算師的工作。「在外地很多人問自己香港有甚麼玩,我只知道一些主要景點如大佛、山頂等,所以每一次回港,我會發掘一些未知東西。」到不同城市旅遊的時候,一直很喜歡玩免費導賞團,很享受每一個星期天,入住不同青年旅舍參加導賞團,並希望把這些經歷和社區概念帶回香港。為了自己的理想與興趣,Michael更加由全職精算師轉為兼職。
帶旅客吃蛇羹,體驗香港人的飲食文化。
Michael(左三)希望帶旅客看香港的另一面。
由零開始 厚着面皮找小店合作
上班接近十年,從事朝九晚五的工作,Michael認為,「是一個適當的時候做一些從來未嘗試的工作,走一條別人未走過的路。」他慶幸自己的老闆很開明,自去年10月起讓他轉為兼職,只是星期一、三、五做精算的工作。Michael明言導賞團對工作有一定影響,特別是星期二、四缺席了公司的會議,惟有在上班的日子準備得更好。路是自己選擇的,沒有修讀美術學系,由零開始設計T-shirt、地圖、規劃路線、厚着面皮找小店東主合作等。「製作網頁由去年農曆新年開始,花數小時觀看YouTube頻道,由每一個按鍵和步驟逐一學習。」Michael強調。成立至今一年已經舉辦了六個不同導賞團,由行山、踏單車、美食以至歷史故事也有。更找來同道中人劉遂(Alla)一起合作,填補星期一、三、五帶團的空缺。嶺南大學哲學碩士畢業的Alla,機緣巧合下參加了Michael的導賞團,發覺大家的理念相同,自去年10月剛剛完了大學研究助理的合約,便開始帶導賞團。「對於一些有資金限制的旅客,未必可以參加獨立導賞團,他們認識城市方法往往是走馬看花,來到香港看到高樓大廈,未必知道背後故事就離開了。」Alla在學期間曾經到外地交流,做背包客參加不同導賞團,因此更希望充當領隊的角色,把香港介紹給旅客認識。
Alla在學期間曾到外地交流,做背包客參加不同導賞團,自己也想擔任領隊角色。
香港有不少關於風水的建築物,Alla會介紹給旅客認識。
對於一些有資金限制的旅客,認識城市方法有如走馬看花,未必知道背後故事。
去年農曆新年Michael開始製作網頁,靠觀看YouTube頻道自學。
地圖宣傳單張放在民宿或青年旅舍,讓旅客自取。
領隊心聲:滿足感來自一個留言
Alla表示:「旅客來參加我們的導賞團後,在TripAdvisor或網上平台多謝我們,我們已經很開心。」其中一個令她印象最深刻的留言是:「香港因為Alla變得更有趣」,感覺非常鼓舞,讓自己更有力量繼續做下去。Michael和Alla,對背包客都有一份獨有情意結,不也計較付出,希望帶給旅客一個獨有的香港體驗。他們同時歡迎香港人參加他們的導賞團,認識一些連本地人也可能不知道的歷史或小店故事。
Michael在柏克萊大學修讀經濟及統計學系雙學士學位。
Michael曾在美國、荷蘭等地生活十年。
Michael畢業至今一直從事精算工作。
嶺南大學哲學碩士畢業的Alla。
facebook專頁:Hong Kong Free Tours記者:翁怡富攝影:陳健邦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8/19920746
兩大比特幣平台負責人 傳被禁止離京
1 :
GS(14)@2017-09-25 04:10:07【明報專訊】昨日內地傳媒引述消息指,繼中國全面封殺比特幣(Bitcoin),勒令多家內地比特幣交易平台於9月底關停平台後,監管部門要求,兩大比特幣交易平台OKCoin、火幣網負責人暫時不得離開北京以配合調查。
未受消息拖累 比特幣昨晚反彈
內地《新京報》引述多名知情人士稱,目前內地各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管理層等均不得離開北京,按照監管要求,各交易平台的股東、實際控制人、高級管理人員、財務負責人等在清理退出期間,需逗留在北京配合相關監管工作。經過連日急挫後,昨晚比特幣價格明顯反彈,根據Coindesk報價,比特幣升9.99%,報4039.31美元。
《新京報》引述業內人士稱,早前有監管聲音傳出要關停虛擬貨幣交易所,但當時業內仍對上述兩個平台抱有希望。據了解,監管層曾制定多個版本的監管方案,包括「一刀切」全部關停、限期分部關停人民幣等法定貨幣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自由兌換,甚至曾有一個版本建議保留OKCoin和火幣網,不過最終上述兩平台還是宣布將停止所有虛擬貨幣的交易業務,令國內多家平台已經轉到海外以外幣交易。
場外交易升溫 交易量達3000萬人民幣
報道表示,內地監管叫停平台作場內交易的同時,「一手交錢,一手打幣」的場外交易再次升溫,比特幣資訊平台Coin Dance指,中國近一周的場外交易量已經達到了3000萬元人民幣。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52&issue=20170919
約會網用金正恩賣廣告
1 :
GS(14)@2012-07-31 11:20:14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731/16561440
網站最近在洛杉磯機場豎立了一幅巨型廣告牌,當中金正恩身穿中山裝在鼓掌,另有箭嘴指着他寫着「即使你長得像他」( Even if you look like him),旁邊再大字標題「現在都保證你有戀聞」( Affairs now guaranteed)。
網站表示,「我們的會員來自25國,總數達1,500人,做這幅廣告是為了強調,通過我們公司,即使是金正恩都能找到合適對象」,「不管在美國、法國、意大利還是北韓,即使是最高領導人想結婚」。
暗諷金正恩樣衰,網站如此做去,對初登政治舞台、正積極建立開明形象的他來說,肯定是種打擊。南韓《中央日報》
【生活方「法」】「李好味」定「Lee Lo Mei」
1 :
GS(14)@2017-01-24 03:00:39行過中環擺花街,你會見到一間名字玩嘢的新食店「Lee Lo Mei」,明玩廣東粗口諧音,不過中文名就含蓄得多叫「李好味」,聽聞不少中環人都被店名吸引而來一試,證明香港情懷下賣通俗文化確有一定吸引力。其實店名使用「李」字,主要因為餐廳的掌舵人是土生土長的港人廚師──烹飪及營運總監Joe Lee及行政總廚Max Lee,大家都是姓李,加上食店菜式靈感主要來自香港街頭傳統食品,就得出這個充滿本土特色的名字了。
食店裝修似舊式茶檔、大牌檔或舊式雜貨店,不過以荷李活電影式呈現,用上霓虹光管招牌。全店分兩層樓面,上層是食堂,下層是酒吧,方便happy hour之後晚餐或晚餐之後繼續飲杯。李好味的食物,我會形容為港式小廚及街頭小食的大膽變奏版,至於是否如其店名那麼「好味」?我已親身求證,現在跟大家逐一分享一下。
菜名gimmick 炸蟹球叫「倒瀉籮蟹」
首先試試「倒瀉籮蟹」,其實是炸蟹球,蟹球之下是蝦乾、蝦醬、蒜頭及辣椒碎,蘸來吃,令本身已經十分香口的蟹球更惹味,個人認為比起一般蘸泰式辣醬有誠意得多。另一道「正粉腸腸粉正」基本上就是蒸腸粉,驟眼看跟平時酒樓吃的差不多,但特別之處在於以慢煮雞肉、鵝肝、黑松露作餡,也不是淋豉油,而是淋菌清湯,這個變奏大膽創新,如果你是酒樓腸粉的忠實粉絲未必受落,我則認為味道不錯,只是略嫌菌清湯太稀,如果可以濃一點,跟腸粉皮口感會更夾。「牛魔王過河」名字比較易猜,實則是乾炒牛河,只不過是富貴版,上桌時兩塊A4和牛放在炒河上,配上一點雞蛋絲。以瑞士汁炒成的牛河有日式壽喜燒風味,加上少少蘿蔔醬,有鑊氣而不油膩,我頗為欣賞。甜品方面,我點的是「破鏡重圓」,猜到是甚麼嗎?有個圓字,沒錯就是湯圓,反傳統做法,薑湯包在湯圓內,有點像小籠包的感覺,只不過是甜的,吃的時候要小心燙嘴,裏面還有一點芝麻蓉、糖冬瓜。值得一讚的是李好味的服務,經理Anthony、李主廚及侍應明顯對餐廳的新菜式非常有信心,逐一介紹之時,我亦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熱情,相信大家吃完之後應該會對他們說「李好味」而不是「Lee Lo Mei」。
「破鏡重圓」即湯圓。
「正粉腸腸粉正」即蒸腸粉。
「牛魔王過河」即乾炒牛河。
裝潢裝修似舊式茶檔、大牌檔或舊式雜貨店。
Profile:何偉文
香港出生,溫哥華長大,多倫多約克大學修讀政治學,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深造法律,現在香港執業。熱愛旅遊,閒時喜愛到處發掘美食,至今已嚐超過二百粒米芝蓮星。IG:
www.rayho.hk
編輯:謝慧珊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3/19903651
黑暗「一姐」 朱月如
1 :
GS(14)@2017-01-02 16:40:152016-12-28 EW
曾為電訊界「一姐」的朱月如,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出任社企「黑暗中對話體驗館」行政總裁,運用商界經驗及人脈,把機構點石成金,創造三年即收支平衡的「神話」。然而做得住,換來的結果是業主「逼遷」,見慣風高浪急的朱月如,臉上不帶半點愁容,淡定地說:「傳媒成日寫到我哋好慘情,我反而覺得今次是轉機,讓我們可以散落不同社區。」
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把朱月如煉成強人,纖瘦的肩膊撐起半邊天,「一言堂」曾是她的管理哲學,「以前我做事,一就一,二就二,你唔明就搵第二個同我講。」加入該館後,被視障及聽障員工點醒,原來她一直沒有真正張開眼睛及耳朵,用心了解下屬意見。「唔再一味衝,學識了聆聽同溝通,因為對住聾人同事,有時真係發脾氣都無用。」她苦笑說。
給殘障人士一個工作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成長體驗,是朱月如在傷健共融的工作空間中,最寶貴的意外收穫。
許多人眼中,社企等同「善堂」,但踏入社企「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彷彿置身「黑暗版」迷你迪士尼樂園,這裏同樣混入不少商業噱頭,每逢過時過節,都會炮製與節慶相關的節目吸引公眾入場,在視障導賞員帶導下,進入漆黑世界體驗失明人士每個生活環節。
搞作多多就是朱月如的生存之道,「次次都一樣,來多幾次都玩厭,所以一定要有新諗頭。」該館在這位打扮時尚的女舵手帶領下,累積約三十萬到訪人次,「但全香港有成七百萬人,我希望可以多幾百萬人來。」她眼角眉梢流露勃勃雄心。
但與主題樂園不同之處是,政府會向樂園注資擴建園區,自負盈虧的「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卻要自食其力,租約即將屆滿,該館主動向業主提出加租盼能原址經營,卻苦無回音,遷館是最後的打算。但朱月如拒絕賣弄悲情,直言:「商業機構(業主)要賺錢無可厚非,我們做社企就是要想辦法養掂自己。」
追魂
商業掛帥的香港,社企沒有做弱者的藉口,殘障的員工也不能因身體上的缺陷獲「優待」。她笑言:「曾有員工反映,『可否不要午夜、清晨或周末whatsapp我?』」性急的她起初嘗試採納這意見,但只維持兩天,她的「追魂」短訊又出現。
「太多嘢做真係驚唔記得,要whatsapp咗先,何況又唔係要你秒回。同樣道理,你在工作時間都會覆朋友短訊,那麼我又為何不可以在你的私人時間給你發公事短訊呢?」她臉上掛着勝利的笑容,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平等」,不因身體缺陷採取雙重標準。
該館聘用十二名全職和六十多名兼職員工,部分是視障或聽障人士,在她而言這不是施捨,也不是搞形象的公關伎倆,而是為弱勢社群充權,「開拓空間讓他們發揮所長,不致被主流社會埋沒才能。」
在朱月如眼內,該館臥虎藏龍,個個員工計仔多籮籮,曾有一名視障員工由低做起,「他現在已是我們的企業顧問,可以單獨出去見客。就算是兼職員工亦會主動提出意見,好橋好多時就係咁樣度出來。」她說。
與員工合作無間也非一朝一夕煉成,朱月如原本是電訊業「一姐」,在波瀾起伏的浪潮中求生,「一言堂」曾是她管理三字真言,「以前我做事,一就一,二就二,你唔明就搵第二個同我講。」惟轉投社企,員工並非健全人士,相處方式不得不調節。「發脾氣也無用,對方是聾,任你再大聲,他不明白就是不明白。」
聽不到、看不見,本來是殘障人士與外界的一道籬笆,但朱月如進入這間社企後,學懂平心靜氣張開耳朵和眼睛,衝破溝通的籬笆。
四十多歲的朱月如走過電訊業黃金歲月,由電話號碼得六位數字,做到千禧後的八位數字,翻山越嶺盡是風光。「一路升,去到一個位,我問自己,錢是否這麼重要?」已經身居要職的她擔心,「再升上去,可能就要做『邪惡』的事,好怕自己無得揀。」
宿命
訪問期間一直把「商業機構不是萬惡」、「大企業也會發財立品」掛在口邊,此刻朱月如也不得不承認,商業世界始終有其黑暗面,而一直挾持公義之心的她,開始意會到這條路將近走到盡頭。
適逢朱月如效力的電訊公司贊助「黑暗中對話」主辦音樂會,她獲邀入場觀賞,一張門票從此改寫她生命的下半場。「好像禪修定格,突然覺得好舒服,終於無電話搵我!」就是這次體驗,令她頓悟,「是時候停下來了。」
更重要的是,她發現一直只顧向前衝,錯過女兒的成長歲月。「以往常常周圍飛,○八京奧就試過一走就半年,要年僅六歲的女兒北上探我兩次。」說來對女兒有一點愧疚,一二年她「金盤洗手」疊埋心水專心湊女,豈料休息不夠一年,只有一面之緣的「黑暗中對話」向她招手加盟。
朱月如帶着生意人的眼鏡走進社企,為體驗館注入不少商業元素,創造三年內收支平衡的傳奇,打破社企待救的宿命。她形容,這次重出江湖不再為錢,而是為公義而奮鬥。
公義的心,其實一直在她血液內,當年她在酒店管理系畢業,首份獲面試的工是一間大酒店的管理見習生,本來一切都順利,直至簽約時,她發現條款與見工時說的不一樣,「第一個反應是,點可以咁?」她與對方理論,換來一句「唔要就走」,「當時我覺得好反感。」離開後她寫信去總公司投訴,獲得話事人接見並再次獲得工作機會,但她認為「要型就型到底」,最後連份工也不要。
巧婦
現在回想,她只覺當年是年少氣盛,「有工梗係做住先。」但對於基層家庭出身的她,能夠挺直腰板,受欺凌亦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背後倚仗的信念,是何等堅壯。
屋邨出身的朱月如,父親早逝,母親在工廠打工養子女,「我小時候已要半工讀,很早就有搵錢的概念。」那個年代說的是生存,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腦子裏想的只是如何用盡所有時間,賺最多的錢。」
所以當她決定放棄高薪厚職加入社企時,母親大惑不解,更不知社企為何物,「同媽媽傾多了,她現在知道我在做甚麼,這是最有滿足的事。」她說。
如此一步步走來,讓其母親以至其他普羅大眾也漸漸認識社企,這位「巧婦」成功力抗無米炊的窘局,她哈哈大笑說:「唏!無米咪搵米囉!」她從來拒絕扮演悲情女主角,黑暗之中,眉宇間倔強的光采依然耀眼。
危與機……
遷館消息傳出後,傳媒爭相追訪,個個劍指地產霸權無人情味,朱月如一開口就大力澄清,「當然搬館所費不菲而且工程浩大,但這並不是絕路,反而是契機,讓我們來一次革新,走出體驗館,散落每個社區。」朱月如臉上盡是興奮,不見一絲愁緒。
該館座落美孚一座商場內、面積逾七千平方呎的單位,租約為期九年,每三年調整一次租金。體驗館於○九年開業,租約將於一八年九月屆滿。朱月如說:「拆就易,從頭整過起碼要大半年。」若找不到新會址經營,首當其衝是員工。「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他們。」她謂。
到時假如真的沒有固定館址,他們將游走全港十八區,真正走進不同社群。就像數個月前在青衣舉辦的「pop-up」遊牧式的體驗館,彈性更大。「當然,我最希望開到一間旗艦店,讓體驗館同時變身餐廳、劇場、精品店。」無論環境順逆,體驗館在她眼中還是充滿無限可能。
撰文:簡卓鈞︱攝影:楊耀文︱設計:林彥博
醫字咁淺:政府醫生的七宗罪
1 :
GS(14)@2012-03-25 13:35:50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68&art_id=16145947
在公立醫院及 衞生署門診任職的醫生,香港人稱之為「政府醫生」。涉及政府醫生的醫療糾紛無日無之,以下是七款常見的投訴:
(一)「醫生,你開的藥不對,吃得我很辛苦。」
罪名成立之前,我們先要了解患者症狀是否脗合藥物已知的副作用,以釐清因果關係。患者服藥後感到不適未必一定與藥物有關,我們還要考慮其他的可能性,例如患者本身病情加重、並發的誘因、心理因素等等。
(二)「西藥不好,副作用太猛。」
沒錯,藥物的確會引起副作用或後遺症(這也適用於手術、放射治療等)。藥物可幫到病人,亦能害到病人,根據客觀的統計數字,前者的機會率其實遠遠超越後者。就以大家聞之色變的阿士匹靈為例,長期服用引發胃出血的風險只有少於百分之一;能否接受見仁見智。
傳說西醫會以一種藥物抵銷另一種藥物的副作用,然後再加入第三種藥物抵銷第二種藥物的副作用,如此類推-除非是患者必須服用的藥物,醫生也會盡量避免出此下策。
(三)「西藥食開就以後都要食,而且會越食越重。」
藥物不是毒品,沒有食上癮的道理。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長期服藥是為了控制好病情,而不是因為當初洗濕個頭以後要焗住食。再者,某些慢性病會隨着年紀病情加重或出現反覆,藥物劑量亦要因應病情調整,這會給人藥越食越重的錯覺。
(四)「政府醫生成日拖症,淨係識觀察,唔肯開藥醫我。」
政府醫生當然沒有拖症之理(除非嫌工作量不夠),觀察是為了摸清病情避免出錯,況且藥是不可亂開的,醫生也不想病人吃得很辛苦、吃出副作用、甚至食開以後都要食。(待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麥煒和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87967
香港人普遍視政府醫生為特區政府建制的一部份,加上近期多宗醫療糾紛,更令市民對政府醫生表現的滿意度下跌了很多個百分點。
繼上期的四宗罪,以下是政府醫生其餘三宗罪:
五)「我要睇上次那位陳大文醫生,係佢先識跟我個症。」
很多病人投訴,到政府醫院覆診次次見不同的醫生,很難跟進病情。公立醫院不講個人主義,照顧病人是團隊的 teamwork,患者不能指定見某一位醫生。團隊所有成員都有責任詳細填寫紀錄,「很難跟進病情」?只要上次那位陳大文醫生做好記錄便不會發生的了。見多幾位同事,集合各人所長,對病人來說不是更好嗎?
六)「政府醫生說不保證一定能醫好我,你叫我怎信得過他們?」
只有兩類人敢誇口能百分百醫好患者:神醫和神棍──世上是不存在神醫的,所以只會有後者。這也說明了患者的期望往往超越醫生的實際能力。
治療成功與否視乎很多因素,每位患者的病情和對治療的反應都有分別,臨床醫學也有很多不能預計的變數,就算診斷和治療正確,部份患者仍有機會治療效果欠佳,甚至出現併發症或後遺症,這些在所難免的限制,還望大家體諒和包容。
七)「我未病之前日日可以行山,睇咗你哋政府醫生個病唔斷尾不特止,仲越整越差。」
慢性病不能斷尾,退化病更會隨着時間加深,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醫療科技不足以根治很多疾病,現在如此,在可見的未來也會如此,但醫生的職責不是就此結束,縱使無法根治病患,我們仍會在能力範圍內設法幫助患者控制病情或提供舒緩。
有些仗是需要長期打並注定勝不了的,請不要嫌棄我們這班不能替你取勝但會伴着你抗爭的戰友。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麥煒和
【平有平飲】$100嘆42杯Starbucks朱古力
1 :
GS(14)@2016-09-14 05:53:20Starbucks跟麥當勞朱古力奶向來廣受歡迎,初秋來到,微涼之下邊喝着溫暖的朱古力奶邊散步,更是享受。但是Starbucks一杯朱古力奶售價為$34,價格直逼一個下午茶餐。
最近記者就在專賣外國品牌零食的食神傳說,發現售價$98.8大罐裝的Starbucks朱古力粉,包裝指出能沖42杯,但是需要額外購買牛奶,要不然朱古力味無法完全發揮。但仔細計計數,即使加上牛奶後,一杯自家製朱古力奶成本價格亦是十元有找,非常抵喝。而且經過實試,無論用哪一款牛奶沖飲,朱古力奶味道依舊香濃。不過這罐朱古力粉對於愛拍照的女生們,最大的遺憾大概是,再無法用Starbucks外賣杯自拍呃Like了。食神傳說旺角花園街1號K地舖記者:李泳烔攝影:黃子偉
一打開罐便能聞到濃郁的朱古力味道,而且跟香港分店一樣,朱古力粉的產地同樣來自美國西雅圖。
不過朱古力奶卡路里畢竟較高,因此不建議每天飲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4/1976996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