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鬥」是門好生意?當泰拳遇到中國「掌門」!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8/56661.html

泰國拳手

對於像界頌這樣的拳手而言,來中國打比賽,比在泰國老家要輕鬆得多。「他們的拳頭打在我臉上,一點都不痛。」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附近的一家湘菜館,25歲的界頌對《創業家》記者說。

界頌·辛瑪漠來自泰國中部,6歲練拳,12歲開始打擂台,泰拳是他的生命。18歲那年,也就是第一次在曼谷拿到一條金腰帶的時候,界頌的眼前突然一片模糊,在太陽下看不清東西。他被人下藥了。「我不知道下藥的人是從哪裡來的。那時候,我的戰績上升太快,就有人不喜歡。」界頌說,他的右眼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

界頌的遭遇讓人想起中國前現代時期的「江湖」,人心險惡行路難。這是當代泰國的現實。泰拳這門在泰國有著數百年擂台競技史的搏擊術,從來就是和場外賭博聯繫在一起。「我小時候上擂台的時候,出場費才50泰銖,相當於人民幣10塊錢。」界頌說,真正的的收入來自戰勝對手的獎金及場外的押注。圍繞泰拳,泰國每個城市都有幾家合法的博彩公司,地下的黑莊更是為數眾多。界頌是4年前來到中國的,開始在長沙的一家泰拳俱樂部做過一年教練,之後被廣泰的老闆劉國其收入帳下,成為該俱樂部四五十名職業拳手之一。今年3月,這位自稱「美女見了我都受不了」的南亞俊男在廣州與一位潮州姑娘成婚。

在微信上,界頌曬了很多張赤裸上身的照片。在夜晚昏暗的房間裡,小夥子撐背握拳,黝黑、剛勁的皮膚上爬滿水珠,表情中帶著一點兇狠的挑釁。那些落寞的照片反映了他的真實感受。「他們都不敢跟我們用泰拳`的規則打。我們不用肘,不用膝,跟不會打的人一樣,很難啊。」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的泰拳館裡,界頌每天都在練摔法,他需要適應中國散打中的摔跤技術。好在這種技術訓練起來並不比泰拳的傳統招式難,9月28日,在河南焦作體育館,廣州泰拳俱樂部與陳氏太極對決,他用嫻熟的摔法把對方連續摔倒在地。

界頌在廣泰的同事神鱷·剎名鱷的中文遠沒有界頌流利,在和《創業家》記者交談時他始終微笑著。在中國的搏擊圈,神鱷是一張熟面孔。這個30出頭、來自泰國東北部的拳手迄今已拿過3條金腰帶, 其中有1條是在中國拿的。

神鱷出自拳手家族,父親和叔叔都是開拳館的。「泰國人學拳都是免費的,外國人來學才收錢。」神鱷說,在泰國開拳館不容易,父親得給來拳館學拳的孩子們包食宿,包上學的學費,而收入要等拳手登台比賽後五五分成。

在泰國,泰拳被認為是和旅遊業並列的支柱產業,當地有「十個男人九個打拳」的說法。泰拳也曾被認為是窮人的事業,是農村孩子的出路所在。界頌說,不像中國遍地都是,實際上是上班族的武術愛好者不同,在泰國,根本沒有業餘泰拳這一說,「上台的都是職業選手,我們有30多公斤級的金腰帶。」這個級別顯然是小孩子的戰場。當然,界頌所說的「職業」,應該是指搏擊規則的職業化。

泰拳手的特點是,肘膝技法及腿腳踢法的殺傷力極大,中國拳師往往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抗擊打能力。這種技術和泰拳的擂台傳統及訓練方法有關。作為一種站立式搏擊,泰拳允許擊打的部位除了襠部之外全無禁區,以擊敗對手獲勝為唯一目的,招數不拘一格。一個泰拳手要打出名聲,都會經歷很多次傷筋動骨、頭破血流的戰鬥。

因此,泰拳往往被中國人認為剛狠、血腥。「我們並不覺得泰拳有多危險,」界頌說,「不怕打的練一天就可以上擂台。」資料顯示,泰國有6000多家註冊拳館,註冊的職業拳手6萬多人,加上其他非職業的拳手,從業人員多達10萬人,其中包括近萬人的童子軍。

泰國農村是泰拳的草根市場。按泰國法律,職業拳手兩次比賽必須間隔三星期,否則將會被吊銷執照。但法律的約束力並不十分廣泛,「在農村,拳手差不多天天都在打。」界頌說。

中國唐金

從早到晚,位於廣州天河體育場東區二樓的廣泰喊聲不斷。「來我們這裡訓練,能把抑鬱症給治好了。」廣泰的老闆劉國其對《創業家》記者說,泰拳簡單直接,沒有中國傳統武術那些儀式化的動作,對城市裡的年輕人來說,練泰拳是最好的宣洩。而且,練武也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練武的人都有一種無所畏懼的底氣。」劉國其說,自1998年創辦以來,廣泰累計有兩萬多名會員,這至少意味著,有兩萬人在廣泰練過泰拳。

在圈內,劉國其被稱為「中國泰拳第一人」。這個曾經當過散打運動員、教練,開過武術學校的湖北人,1998年在泰國駐昆明總領事館的協助下首次將職業泰拳引進中國,開辦廣泰教授泰拳。3年後,廣泰加入了總部設在曼谷的國際泰拳聯盟(WMA)。廣泰的多名泰拳教練都是由該機構直接派出的,其中就包括界頌和神鱷。

「很多人以為拳手都很暴力、愛打架,」劉國其說,「實際上,他們在場下都很溫順,有的甚至還很靦腆。這就是職業拳手,打擂台是他們的工作。」泰拳和散手、跆拳道之類的培訓項目只能算是廣泰的副業,劉國其用力最多的地方是搏擊賽事的推廣。在廣泰,有三支搏擊隊:職業泰拳隊、KO拳隊和籠斗隊,共有四五十名職業拳手。這是一支真正的國際戰隊,成員來自中國、泰國、非洲國家、俄羅斯等國。在廣泰的訓練場上,《創業家》記者看到了很多繩圈擂台和網狀的八角籠,「從2005年起,我們這裡每週六都有KO賽。」劉國其說。在中國舉辦KO拳賽是劉國其的創舉,分設拳擊賽、搏擊賽和籠斗賽。

這三種搏擊賽中,籠斗賽頗值一提。這是一種綜合格鬥(MMA)模式的賽事,選手要將拳擊、散打、泰拳、摔跤、寢技等武技進行融合。這種將全世界武技兼容并包的格鬥已經成為世界搏擊類比賽的主流。

「中國的現代搏擊賽事起步很晚。」劉國其說,除了拳擊和散打,其他形式的搏擊賽事在中國的推廣並不順利,他認為,這裡面有體制原因,尤其是體制內人士對於現代自由搏擊的認知頗成問題。「很多人認為現代自由搏擊殘暴甚至血腥。」劉國其說,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MMA在世界風行的80年中,只有俄羅斯出現過1例死亡,這和橄欖球、賽車、賽馬、跳傘、登山等運動不可同日而語。有數據顯示,1998至2003年間,這些運動平均每年有20名選手死於訓練和比賽。劉國其相信,搏擊產業在中國走向發達是必然趨勢。「在中國內地,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有搏擊比賽。有了廣泛認知,人們對搏擊的誤解會漸漸消除。」他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成為像唐金那樣的經紀人。

很多中國人知道唐金這個美國黑人,是在2001年,唐金組織的一場霍利霏爾德和魯依茲的拳王爭霸賽原擬在中國舉行。這場號稱「長城之戰」的拳擊賽總經費高達2億美元。儘管後來唐金取消了這場比賽,但這個家產超過5億美元的職業拳擊推廣人讓中國人意識到,搏擊也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在推廣KO賽時,劉國其和唐金打過交道,在他看來,唐金是搏擊經紀人行業的標竿。

1998年以來,劉國其帶領廣泰的拳手們,與國內流派紛呈的中國功夫進行了100多場擂台競技。「我們和少林功夫、大成拳、蔡李佛拳、太極拳什麼的都打過。」劉國其說。今年9月28日,劉國其率5名泰拳手,在河南焦作陳氏太極的老家,和太極拳手進行了一場頗受太極拳愛好者關注的決戰。最終,陳氏太極以3:2的戰績戰勝了泰拳手,很多武術愛好者又一次見證了中國功夫有多麼出色。

戰勝泰拳差不多是中國武術界的一種情結。自民國至上世紀80年代,中國拳師與泰拳手進行過多次交鋒,幾無勝績,成了中國武術界的巨大隱痛。這種隱痛源於強烈的民族情緒及武術家的自尊心,於是,泰拳和中國武術的優劣問題一直是「爭霸」的焦點。劉國其說,「中國武林高手VS泰國職業泰拳手擂台爭霸賽」是廣泰的特色項目,而他的拳手們也甘當各路中國功夫的試金石。

「掌門」佔據的市場

「我們不打業餘比賽,」劉國其說,「在中國,老百姓寧可看街頭鬥毆也不愛看某些武術比賽,為什麼?就是因為街上的小青年打得更真實。」在他看來,中國搏擊業的發展,首先在於在合法規則下,呈現真實的擂台格鬥。在中國推廣「真實的格鬥」不容易。中國傳統武術流派紛呈,各有特色也各有市場。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播往往把健身和搏擊混為一談。另外,隨著一種泛文化意識的覺醒,各門各派都希望以某種「傳統文化」的名義得以保存和發揚光大,但「文化傳承」與名利爭奪界限往往難分。「有的所謂『掌門』,說得好聽一點是想賺錢,說得不好聽一點是在騙錢。」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武術界人士對《創業家》記者說。各路「掌門」既要利又要名,這使得劉國其帳下的鬥士們在和中國傳統武術各門各派打挑戰賽時,不得不面臨「協商規則」這樣的中國特色。協商的內容除了對職業拳手的攻擊力做必要限制外,還包括「公斤級」這樣的原本不成問題的問題。每個「掌門」都需要一場勝利,否則,作為「一派宗師」就頗為尷尬了。

中國武術界遍地都是小微企業,主要形式就是武術學校,培養學生們的武術愛好或者培養保安。劉國其期待看到的是另一種類型的企業。「美國有職業拳擊聯賽,終極格鬥大賽,韓國有跆拳道世錦賽,日本有K1,空手道世錦賽,俄羅斯有籠斗賽,泰國有泰王杯比賽,這些賽事都是國際級的。但是直到現在,中國也沒有相當水準的國際化的職業搏擊賽。」辦賽水平的差距直接導致了中外拳手的收入極為懸殊。劉國其說,在職業拳擊界,像泰森、帕奎奧這樣的拳王,其出場獎金高達六七千萬美元,差不多是姚明在美國打球時工資的4倍。而在中國,曾經的「散打王」邊茂富拿過的最高獎金也就是100萬元人民幣。國內的商業賽,拳手出場費往往不過3000美元上下,即使能打進專業級的國際比賽,也只在5萬美元左右。

而中國人並非對搏擊缺乏興趣。對職業拳擊,就像對NBA一樣,中國人為之貢獻了很高的收視率。2007年,央視職業拳王爭霸戰的收視率高達3%。這表明,搏擊在中國的市場潛力非常大。「比賽規則是不是放得像泰拳那麼開,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對規則的立法和監管,這才是中國搏擊市場國際化的保障。與此同時,就是要歡迎大資本的進入,打造一個拳賽和媒體結合的搏擊產品。」至於是否像泰國或者歐美國家一樣開放相關的博彩業,則屬於敏感問題,「這需要商業智慧。」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29

IMS想做自媒體廣告市場里的“淘寶”,這會是門好生意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08/166330.shtml

IMS想做自媒體廣告市場里的“淘寶”,這會是門好生意麽?
朱丹 朱丹

IMS想做自媒體廣告市場里的“淘寶”,這會是門好生意麽?

“一個市場體系如果不能讓真正創作內容的人賺到錢,始終是有問題的。”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媒體生態也被重構。從傳統報業到門戶網站再到自媒體時代,媒體去中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我國有數百萬自媒體人,但真正職業化的自媒體不到十萬。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再現實不過的問題——靠什麽賺錢?自媒體的內容帶來流量,內容價值成為變現可能。

圖片1

IMS CEO 李檬

成立於2009年的IMS新媒體商業集團,於今年8月獲得微博、Morgan Stanley等多家機構6億人民幣融資。IMS核心業務之一“WEIQ自媒體廣告交易平臺”定位於為自媒體服務,對標自媒體廣告市場里的“淘寶”。這會是門好生意嗎?我們和IMS創始人李檬聊了聊。

以下為李檬口述,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萬億廣告市場,自媒體成長空間最大

一個市場體系如果不能讓真正創作內容的人賺到錢,始終是有問題的。

中國互聯網發展十五年以來,虧欠最多的是內容創作者。他們為中國互聯網貢獻了最大的內容流量,卻沒有賺到錢。譬如前幾年視頻內容在互聯網上變現困難,優酷、愛奇藝發展起來以後視頻版權的價值才得到了體現。

互聯網領域有內容消費、虛擬消費、電商消費三種消費模式。電商領域有多家巨頭公司,虛擬消費如遊戲自是不必說,相較之下內容消費對應的變現太少了!

目前,中國的廣告市場約有6000億元的規模,未來三年這個數字一定會破萬億。從細分市場看來落到自媒體的份額較低,但與之相對的卻是用戶接觸的內容已經有一半以上來自自媒體。出現這種不對等的狀況是因為自媒體行業還沒有完全成熟,但同時也意味著自媒體廣告市場的成長空間最大。

2013年、2014年廣告市場對自媒體還持有觀望態度,2015年幾乎所有具備領先精神的企業都通過自媒體投放廣告了。企業CEO在判斷一個新事物時,一定會觀望一下。他不會迅速把主要的投放預算放到新市場里,這是市場本身的滯後性。任何一個商業的收割都會晚於流量的遞增。譬如搜狐在1997年成立,五年之後才盈利。

近年來,IMS服務的廣告主從2013年的1萬多家增加至2016年的5萬余家。NewBlance、寶潔、奔馳、周大福這類知名企業的新媒體營銷也與IMS達成了合作。

美國內容產業每年都有上萬億美元的規模。美國的暢銷書作家一定是富豪,但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才賺了多少錢?差距太大了!這個問題有著綜合性的原因,比如說對知識版權的重視。美國非常重視創意內容,美國兩百年的發展就基於對專利的保護和授權。

目前我國的內容產業還處於不成熟的早期階段。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它一定會通過時間變得合理。

做自媒體廣告平臺領域的“淘寶”

這是我第三次創業了,前兩次創業也是和廣告打交道。一開始我們就定位於做互聯網廣告,多年來一直沒有變過。2002年、2003年我們就意識到中國的互聯網廣告市場將不斷擴大。很簡單,用戶時間花在哪兒廣告就會投在哪兒。

IMS目前有三個品牌產品:

一、SMART,為New Balance、中國平安這類品牌廣告主提供社交全案服務;

二、WEIQ,為中小企業提供營銷服務,企業主可以個性選擇自媒體投放廣告。截至目前,我們已累計服務六萬多中小企業;

三、克勞銳,為自媒體全產業鏈開發、商業價值挖掘、版權經濟管理等提供整合解決方案。

圖片2

其中,為中小企業提供營銷服務是我們的核心業務。我們深入挖掘各項數據,對自媒體進行標簽化梳理,將其劃分為包含母嬰、時尚、旅遊、汽車、彩妝等五十多個類別。中小企業在平臺上發布需求後,平臺會推薦適合投放的自媒體。

目前,全國大概有幾百家公司在做類似的業務。我認為連接自媒體和企業不是一個難事,小到兩三個人的小公司、大到藍色光標都能做。每家企業的服務能力、寬度和優劣勢都不相同,關鍵在於為誰服務。

IMS一直致力於為自媒體提供服務。我們有扶持自媒體的計劃,為自媒體人提供變現指導、流量支持、版權保護、價值提升甚至是啟動資金等服務。

我們想做自媒體廣告平臺領域的“淘寶”,希望越來越多的自媒體能夠到平臺上面來開設自己的店,進而匹配更多客戶給他們。

目前市場還遠未到達爆發的時候,IMS仍處於創業階段。

有限與無限的遊戲

有人認為廣告營銷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行當,在我看來,中國所有的生意都是傳統生意,只是互聯網起到什麽樣的作用。阿里巴巴買賣東西是一個傳統生意,但馬雲將其搬到了網上。

廣告營銷是一個傳統營生,從最早張貼畫的雛形至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隨著時代不斷演進,客戶需求和投放需求在發生變化。這幾年傳統廣告公司都面臨的一個困境——想轉型但是轉不過來。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DNA和壽命,有一本書叫《有限與無限的遊戲》。創業比的就是無限遊戲,看誰活的長。傳統公司轉型成功的概率很低,前提是作為一家傳統公司要考慮要不要延續,是否能將自己的優勢延續到新模式中,譬如客戶優勢。傳統廣告公司要進入一個新市場,要看看自己哪能行哪不行。

IMS成立八年來每一天都面臨挑戰。

在我看來,創業公司每三年就是一個階段:

第一個三年要驗證能不能活;

第二個三年要驗證前三年的方向和基礎對不對,這決定公司會不會爆發;

第三個三年則是要考慮整個資本運作是不是好。

大家認為互聯網經濟是快活,其實則是慢活。互聯網是不像傳統行業,品牌是一點點起來的。很多年輕創業者不能急於求成,做一件事情你要決定至少花十年的時間,而且大部分公司十年成不了是很正常的。

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覺得很快的其實都很慢,比如優酷、土豆、滴滴、快滴用一年半KO了多數玩家,是因為騰訊、阿里入局加速了行業的整合。在我看來,現在創業的初始階段更殘酷了,但是不會改變發展的“總時長”,因為一個公司不可能很快就發展起來。

任何一個公司講優勢,都會講規模優勢。大家最初比技術、比運營、拼銷售,最後比的則是客戶覆蓋能力和營業規模。規模足夠說明公司的技術、運營和服務。

IMS的優勢是“一體化”。具體來說,單打獨鬥的自媒體無法進入品牌客戶的采購體系,沒有人向客戶承諾出了問題誰承擔責任。我們在了解的前提下會為其背書,客戶基於IMS選擇自媒體。這是一個很大的服務。

我們和所有主流平臺的自媒體、網絡達人都有合作,並與微博進行了深度合作。此外,我們還和映客、喜馬拉雅、360成立了合資公司,專門運營其平臺的網絡達人。這樣,我們成就了共生的關系,結構更加緊密。

此外,品牌客戶有帳期,IMS則是按周結算。自媒體從接單到結算到投放不用被壓帳,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今天我們更多的只是幫助自媒體在廣告端獲得收益,未來我們希望他們可以通過內容直接獲得收益。

IMS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49

“撒幣”已超億元!直播答題是門好生意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19/1184947.html

1月18日,網易新聞上線知識競答綜藝直播節目“網易大贏家”IOS版。至此,直播答題這個2018年新“風口”已集結花椒、映客等起碼十來個玩家。據羊城晚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這些直播答題平臺發放獎金總量已超過億元。而平臺在“燒錢”的同時也相繼獲得“金主爸爸”贊助,那麽,直播答題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新玩家湧入猛燒錢

1月16日,網易新聞宣布上線知識競答綜藝直播節目“網易大贏家”安卓版,正式加入全民競答的隊伍,用戶升級最新版本網易新聞或者網易薄荷直播都可參與直播答題。而在昨日,“網易大贏家”IOS版也上線。

試圖後來居上的不只網易,還有趣店旗下的大白汽車,後者擬初期投入上億元的答題直播頻道“百萬答人”。有意思的是,這兩家企業數日前都還是直播答題平臺的贊助商。至此,國內的直播答題平臺不足一個月已集結了十來個重量級玩家。包括最早出爐的“沖頂大會”、奇虎360旗下花椒直播的“百萬贏家”、映客旗下的“芝士超人”、今日頭條旗下西瓜視頻的“百萬英雄”等。

據悉,直播答題模式的鼻祖是美國一款小知識測試直播APPHQ,它在去年下半年上線後迅速走俏,很快為中國企業效仿,並成為了國內2018年第一個“風口”,引發各大平臺“燒”錢。根據羊城晚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直播答題平臺起碼已經“撒幣”超過億元。據花椒直播方面透露,光是“百萬贏家”,自從1月5日上線至1月16日,在其舉辦的115場直播就累計發放獎金達6591萬元。

怎麽變現?已有商業廣告

回溯最近兩年國內湧現的投資新“風口”,“燒錢”不是稀奇事,能否賺錢才是重點。那麽直播答題如何才能在“撒幣”後賺錢?對於記者所提出的“是否已盈利”的問題,多個直播答題平臺並未直接作答,不過給出了正在逐步變現的佐證:那就是,它們陸續迎來了商業廣告。

例如,1月9日,“百萬贏家”迎來其第一個直播答題廣告——美團專場,這也是直播答題領域第一個商業廣告。隨後,京東、華為等知名品牌也冠名植入“百萬贏家”。此外,趣店與“芝士超人”,一加手機與“百萬英雄”等,也達成了商業廣告合作。

不過,作為一個門檻較低、對手密集的領域,玩家們不敢掉以輕心,試圖早日構建市場壁壘,因此其“撒幣”大戰,並不僅出現在直播間。記者獲悉,以芝士超人為例,已在全國進行院線貼片廣告和樓宇廣告投放,投放費用高達2億多元。

財經熱觀察

對於直播答題,除了叫好聲,也有人認為其“壽命”有限,如何留住用戶,也將成為“這會否成為一門好生意”的判斷依據。

易觀互動娛樂行業中心分析師王傳珍就表示,目前直播答題依然處於誰砸錢多誰就能吸引更多用戶的階段,盡管參與廠商紛紛通過廣告贊助費用來覆蓋巨額補貼成本,但用戶也在多家的答題直播間趕場,如何讓用戶在平臺沈澱是參與廠商要迫切思考的問題。

對此,“百萬贏家”、芝士超人等直播答題平臺相關負責人在回複羊城晚報記者時,都表示會不斷創新改變。而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有效轉化流量是直播答題的成敗關鍵。高額獎金是互聯網前期打開市場的慣有模式,但不是長久之計”。他認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差異化的模式轉變,將是直播答題需要認真探索的方向”。直播答題會否成為一門好生意,還要看企業能否摸索出能讓其“延年益壽”的長久之計。(馬化展)

(來源:羊城晚報 記者 馬化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