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輕忽風險、「賭」錯行情 科技股達人兩度破產 低檔布局成長股 東山再起兩年賺回千萬

2011-10-10  TWM




三十八歲的洪文宇,年紀輕輕就已 經歷兩次痛徹心扉的破產經驗。

網通泡沫破滅時慘遭滅頂,金融海嘯時賠光身價還負債一百多萬元。

二年後他掙回了千萬元資產,他 到底想通什麼賺錢道理?

撰文‧林心怡

洪文宇(化名)不僅是科技股投資愛好者,也是高科技產品的愛用者。他把玩 著手上白色的iPhone 4手機,桌上擺的則是限量款的華碩F8vr白色筆電,一身帥勁的他卻吐出:「我愛玩科技,但也被科技股玩得很慘。第一次破產是發生在二○○一年時的網通泡 沫,第二次破產則是○八年金融海嘯??。」他接著說:﹁○八年的那場金融海嘯最慘烈,不但輸光了我的家當,還負債。那段時間,上班回到家,我把自己關在家 裡足不出戶,變成了一個死宅男……。﹂長相斯文、一副娃娃臉的洪文宇憶起投資失利破產的日子。

靜心研究充實專業知識 不再「賭」行情有道是:﹁新手死在高點,老手死在反彈。﹂在股市自視甚高的洪文宇,就是﹁輸﹂在金融海嘯從九千點下修後,「賭」七千點有機會反彈。但出乎 他意料的,加權指數卻一路下修至三九五五低點。更要命的是,當時洪文宇手上的期指多單高達八成,連續性的下殺,不僅血本無歸,還得籌錢補繳一百萬元的保證 金。

千萬元資產幾乎瞬間賠光,還負債一百萬元,這讓一向自傲股市投資功力了得的洪文宇相當受傷,﹁在那段賠光、負債的日子,我幾乎天天失 眠,當時心想,難道我就這樣倒下去了嗎?﹂為了一搏翻身的機會,他更積極地研究股票,力求東山再起。

其實,這不是洪文宇第一次破產了。元培 醫專畢業、初入社會沒多久的洪文宇,就是個靠信用卡借貸過日子的卡奴。二○○○年網通泡沫時,不但在股市裡賠掉了幾十萬元的積蓄,也因行情不好,讓當時擔 任營業員的他,常常領著底薪二萬二千元,支付每月的房租、生活開銷及四十多萬元的卡債;之後更慘遭裁員,幾個月沒收入。

為了過生活,他一邊 自修充實股市專業知識,一邊幫出版社撰寫﹁技術分析﹂相關書籍,靠預支版稅與友人接濟過日子。雖然日子過得清苦,洪文宇當時心想,自己還年輕,也不過是負 債四十多萬元,未來靠他股市投資的本領,還有扳回一城的機會。但沒想到,○八年的金融海嘯,卻再度重創了他的投資信心。

逐漸邁入中年,卻一 下子輸光了好不容易累積出來的千萬元資產,還負債百萬元。這時的洪文宇心急如焚,﹁我心想,一定得趕快在台股下跌的過程中,發掘價值被低估或有轉機向上的 成長股投資,並鎖定投資報酬率至少五成到一倍以上的標的,不然時機一過,就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翻身了!﹂自我反省後,洪文宇開始冷靜思考東山再起的可能 性。

洪文宇說,他觀察到智慧型手機未來的市場滲透率,絕對要比手機強,專做保護玻璃的正達,就能搭上智慧型手機未來龐大的商機。此外,當時 正達的﹁富爸爸﹂鴻海持有的成本大約十五元左右,這讓洪文宇心想:﹁當時正達股價不過才十幾元,股價買得比大股東便宜,未來又有發展性,投資勝算真的很 大!﹂想通成長股的三個賺錢道理才剛輸光家當還負債的洪文宇,為了籌錢買股票,他向親友借錢時總是信心滿滿地說:﹁錢借我買股,若賺錢一人一半,輸了就算 我的!﹂就這樣,洪文宇靠著借來的資金,在○八年底先發掘了上市LED廠商隆達,從二十五元介入、六十五元賣出,獲利二.六倍。又在○九年初布局當時才十 幾元的觸控保護玻璃廠正達,一路加碼,直到去年以一二○元出脫,獲利至少五倍,讓他賺回了千萬元資產。

這場從負債百萬元再賺回千萬元驚心動 魄「谷底逮黑馬」的過程,讓洪文宇想通了三個最重要的賺錢道理:第一、投資成長股一定要看總體經濟環境。﹁之前失敗的經驗,讓我學到投資股票不能光看產業 面與技術分析,而是要搭配總經環境!﹂「之前一味地把產業分析擺在投資決策第一順位,這是很危險的!」至於第二個道理則是:在空頭盡量保持空手時,反而更 該努力研究。「我會利用這段時間詳讀一些新上市科技股公開說明書,弄清楚上、下游的產業鏈,用小量資金先行部署,股價動起來時,再一路向上加碼!」洪文宇 在短短二年多從負債百萬元賺回千萬元,第二個賺錢道理居功甚偉。

最後,第三個道理則是資金控管。從事成長股投資的人,容易產生難以駕馭的賭 性,疏於資金控管,使自己陷入極大風險而不自知。「這是我從兩次破產經驗學到最寶貴的教訓。」也正因對未來全球經濟不甚樂觀,目前洪文宇的持股不到一成。 現在,他懂得稍安勿躁,不過度拉大槓桿的道理,看財報、持續追蹤獲利數字,懂得嚴設停損才是長線的賺錢之道。

賺回千萬元身價的洪文宇,因為 想通上述三個賺錢道理,這次台股受歐債危機影響受傷輕微,他也正睜大眼睛尋找下一個明星產業,為自己下一個千萬元做好準備。

洪 文宇

出生:1973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證券營業員

學 歷:元培醫專

投資資歷:12年

那些年想通的賺錢道理

「谷底逮黑 馬」投資心法

操作成長股,不僅看產業面,也要看總體經濟面說明:經過2001與08年兩次破產教訓後,終於在今年避開歐債危機引發的台股急 跌。

空頭來臨時,反而更應努力做產業面研究,為找下一支黑馬股做準備說明:2008年底與09年股市低迷時,靠找出隆達與正達兩檔黑馬股賺 回千萬元。

嚴謹的資金控管

說明:空頭市場時,部位不要超過可投資資金的2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0

找外資國際化 蔡燕萍輕忽後坐力?

2012-6-11  TCW




沒有了蔡燕萍的自然美,正上演著一場創辦人與私募基金的理念之爭。

五月中旬,自然美在台舉辦四十週年慶祝活動,但,這麼重要的品牌活動,現場卻不見過去常被和自然美畫上等號的創辦人蔡燕萍。這不是蔡燕萍第一次缺席自然美 的重要場合。二○一一年自然美股東會,蔡燕萍缺席,根據年報所述:「本公司主席蔡燕玉(蔡燕萍本名)博士(因進行植牙)獲醫生診斷不適合外遊……。」

爭端導火線:引進凱雷經營績效變差

二○○九年,蔡燕萍為了讓品牌朝國際化發展,將自然美三二%股權(蔡氏家族所持有自然美股權的一半),以港幣八億多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一億元)賣給國際私募基金凱雷(Carlyle)。蔡燕萍雖然仍為董事會主席,但實際經營權已屬於凱雷。

創立於一九七二年的自然美,由蔡燕萍從沙龍通路起家,以「自然就是美」為口號,在台灣美容Spa業市占第一的地位維持至今。一九九二年進入大陸市場,成為 大陸第一家外資美容化妝品業者。經營大陸市場八年,就開出一千二百家連鎖店,初期投資的新台幣一億三千多萬元,靠著獲利再投資,才八年,累積投資金額就已 經滾到近十億元,也就是說,八年的投資,報酬率是七倍。二○○二年自然美股票在香港上市。

但,近期媒體卻刊載,蔡燕萍無法認同新團隊的經營方式,甚至想要從凱雷手上買回股權。主因是新團隊的經營成效不如她自己經營的時期,翻開自然美生技的財 報,凱雷引進新經營團隊直接主導自然美的第一年(二○一○年)的營收只有港幣四億八千五百萬元,比起前一年減少了將近一成,當年獲利數字更是大不如前,只 有港幣三千多萬元,比起蔡燕萍自己經營高峰○八年的二億三千八百萬元,衰退幅度達八七%。二○一一年營收雖然回到○八年的水準,獲利卻只有當年的一半不 到。

關於蔡燕萍的不滿,自然美公關及傳播總監張季丹的回應是:對於有關議題,無法發表評論。

凱雷想法:內部到店面都須現代化

但,凱雷面對自然美獲利數字的減少,曾在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二十三年,現任自然美集團首席執行官的曾新生接受本刊專訪時,不諱言表示:「我們(管理階層)滿貴的啊!」曾新生為自然美引進約十位高階經理 人,包括首席財務官陳耀榮、零售管理副總裁李明和、首席營銷官戴豔婷,都是在國際大企業有十幾年經驗起跳的高級經理人。

從財報中揭露的雇員酬金顯示,凱雷未入主前的○九年,五名最高酬薪人士,扣除一名董事後,餘下四名的酬金共為港幣五百八十萬元。二○一一年五名最高酬薪人士當中並無董事,金額卻高達了港幣四千二百零六萬元。

曾新生指出,自然美目前正處於改革的過渡階段。他說,自然美雖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企業內部還是非常落後,用的是文書簽呈居多,他第一次出差回來報帳,秘 書直接給他現金和零錢,「內部居然還在用複寫紙,」曾新生說。所以,他先改革公司組織、電腦和財務系統等等,要讓自然美更「現代化」。

此外,過去自然美的加盟者多為內部員工創業開店,或是客人很喜歡產品,用久了乾脆自己開店,「但是問題在,他們不是生意人,他只是愛產品,卻不知如何管 店。」曾新生說。因此,自然美規定所有的舊店鋪改成「新形象概念店」,把過去類似家庭美容院的形式,改成窗明几淨的專櫃陳列和高級Spa的前店後院模式, 這樣的投資,平均約需花費新台幣四十至七十五萬元,由加盟者自行出資。

老加盟者想法:不想轉型或招攬新客人

然而,這樣的變革卻引起加盟者反彈。

位於台北市巷弄內一間五坪不到的自然美加盟者,店面的後面就是住家,店裡擺了三張美容床,旁邊還有自家的電視機。「公司有來建議我們改啦,說什麼櫃子要擺 靠牆壁兩排,還要再多一個房間做Spa,我跟他說不可能啦!那個房間我兒子要睡的,而且我也沒力氣再去幫客人做身體,」她說。

這位加盟者約五十歲,加入自然美已經二十多年,她說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有二十幾個客人,還要請三位美容師,現在全店只剩她一個人做,一天做不到五位客人,「小孩都大了,我是當作興趣,客人都是老朋友,來做臉就當作是和她們聊天,不用招攬新客人。」

曾新生有他的立場。面對醫療美容整形產業大幅擴張,他直言:「舊店會被淘汰,這是市場的自然競爭,他不改,他活不了。」目前公司的行銷活動,也只針對新形 態店鋪做。「現在新的加盟者開始有白領、知識份子進來,我喜歡現在這個模式……,因為他把這個當作一個企業在經營。」

「有很多企業第一代的創始人,因為他成功了,他認為他會永遠成功下去,社會都不會變,都聽他的,事實上不是嘛!」曾新生說,蔡燕萍這時找凱雷進來是對的,「這種店再不轉型,慢慢的優勢就更沒有了。」

但,這或許才是,引發蔡燕萍反彈的原因。

更深一層思考,這可能也會是台灣中小企業,未來因為要擴張,而引入資金時,最容易碰到的兩難:企業理念與獲利前景孰輕孰重?

蔡燕萍想法:淘汰舊加盟者有違承諾

四十年前,自然美能發跡,就是強調提供小本創業,以協助創業上弱勢族群的女性。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秘書長洪雅齡指出,這些加盟者婦女,幫蔡燕萍成就了事 業,對創辦人來說,是很難丟掉的情感包袱。「現在看來,這些人或許不是競爭市場裡的正規軍,會逐漸被淘汰,市場聽不到她們的聲音,但蔡燕萍會聽到。」

自然美淘汰舊的加盟者,某個程度而言,也是違背當初品牌的情感承諾,但蔡燕萍若原地不動,長期自然美也會受到考驗。極盛時期自然美在台灣曾有一千多家店,如今只剩三百多家,現在還面臨醫學美容的衝擊。

東盟生技業務經理侯美絹分析,醫學美容立竿見影,而且,非手術型的微整形如肉毒桿菌、玻尿酸,或是雷射光療等,有的只要一、兩千元,幾乎等於做一次臉的價 錢。亞洲大學保健營養生技學系化妝品組兼任講師張麗卿也直指,市場已經越來越小,自然美若不從頭徹底改造,會很難生存,至少,要開始和早期的方向做切割。

這,對蔡燕萍而言並非易解的議題。

至於當初蔡燕萍是否知道引入私募基金的「後坐力」這麼強?只有她本人才知道,截至截稿為止,我們尚未聯絡到她本人。

但,身為旁觀者,我們也無須以有色眼光看待私募基金。

中小企業難題:創辦人不認同改革方式

引入私募基金的好處是,對方可以迅速引入高階管理人才,將公司翻新與改革。但,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司徒達賢也直指,私募基金的目的是改革後,高價轉手賣 出。因此,他們的經營方式不一定會得到創辦人認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李吉仁點出差異:「外來的經營者是往前看,不是往過去看。」因此,即便初期目標 相同,在執行過程中也總有歧異。

以蔡燕萍和凱雷為例,雙方都希望自然美國際化。凱雷希望國際化之後,賺更多的錢;但蔡燕萍只想著,自然美國際化後,能夠變身為國際品牌,也能讓她的加盟者 一起賺更多錢。她或許認為,私募基金經過三到五年共同經營,賺到錢就會脫手而不會傷害她的品牌。但卻低估,這段期間造成的殺傷力。

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道理不難理解。但涉及創業四十年累積的情感包袱,蔡燕萍面臨的掙扎,絕對比我們想像的大。

決策之難,在這場風波中,顯見無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9

eTag上路前輕忽 上路後放縱 只剩政府同情遠通電收?

2014-01-20  TCW
 
 

 

撰文‧賴若函

重複扣款、個資外洩、App及官網被駭、客服專線不通、開平面道路也被扣款……,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國道計程收費上路至今,遠通電收eTag (e通標籤)幾乎每天都爆發問題,導致民怨四起,十天就有上萬人退租。

面對眾怒,遠通電收老闆、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一四年一月十三日卻以「不要只是看比例很小的錯誤」說法,要大家「同情他」。這句話,對比於遠通每年從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拿到二十億元委辦費用,恐怕只會讓乖乖買單的納稅人更加難以接受。

一個重要的國家基礎建設漏洞百出,交通部部長葉匡時至今卻未對遠通祭出任何實質處罰,僅以不排除年底解約的模糊說法搪塞,讓人對政府是否善盡監督職責,充滿懷疑。

政府角色弱化,從日前國父紀念館男廁小便斗壞了半年未修一事可看出,媒體披露後,行政院長江宜樺「震怒」,並要求嚴懲相關失職人員。國父紀念館雖火速修復,但相關人員僅記申誡了事,而江揆則被質疑「看小不看大」,遠通eTag頻出包被罵翻天,卻看不到江揆的怒氣。

草草驗收放行過關

「我們國家什麼都喜歡BOT(政府規畫工程交由民間投資興建,經營一段時間後,再轉移由政府經營),號稱小而美的政府,既不小也不美。所有公共建設出去的案子,就像被廠商綁架一樣!」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劉靜怡直言。

政府對基礎工程的輕忽、草率,也有例可證。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執行長胡貽圓表示,去年十月在「國際綠色智慧交通論壇」中,高公局主管介紹計程收費機制,當時她覺得國道計程收費方法複雜,系統的程式演算方法交代不清楚,擔心上路後,會有資安上的風險,怕被駭客攻擊。但是當她會後提醒這位高公局高階官員時,對方卻不當一回事,僅說:「好的,那有機會再請教您。」收下胡貽圓的名片,之後也無消息。

胡貽圓認為,電子收費的技術並不困難,但是各財務、工程、設計系統等平台,是否有充分溝通、做到確實相容,卻非常重要;從這陣子的亂象,她看不出來遠通電收有做到。

「所有系統出錯都是無法避免的,但前提是上路前,要降低出錯率到一定程度。」劉靜怡懷疑,遠通整個稽核管理機制都有問題,因為基礎建設最基本的動作,就是事前模擬要做好,遠通出了這麼多包,還把責任推給「宿命」,相當荒唐。因平常高速公路的流量、尖峰時段數值、駕駛車道喜好,高公局絕對都有完整數據。她無法理解的是,這些事後發生的問題,難道交通部事前驗收,都沒有發現與要求改善嗎?

依據立委管碧玲取得的○六年定案的「民間參與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建置及營運」案招商文件資料,其中第九章規定,得標廠商在「測試計畫中應考慮模擬各項變數」,包括多車道的自動車輛分類、辨識交易、影像執法等測試,都必須通過實測,不然就喪失最優申請人資格。

實測方式,是在國道指定路段上,裝設電子收費系統運作十五天,結果報告送交甄審委員會查核。若當時遠通合格過關、取得標案,那麼近來怎還會發生一連串的重複扣款、定位辨識不清,甚至是車輛未行駛在國道上也被扣款等缺失,不禁讓人懷疑報告的真實性。

政府弱化下,遠通電收更加肆無忌憚,一四年一月十三日徐旭東受訪時竟說:「你喜歡退(eTag)就退,但是退了,請問你怎麼上路?」此話一出,外界譁然。遠通電收誤導民眾「沒有eTag就無法上國道」的做法,從未間斷,但政府卻未積極矯正、提供國道駕駛者正確資訊。

未及時依約處罰

eTag頻頻出包,屢見交通部與遠通在媒體放話,卻沒有足夠公開資訊,讓人民判斷對錯與究責。劉靜怡認為,應直接照合約檢視,各階段雙方的權利義務要履行到多少?系統的效能應達到多少?如果違約,就罰款或解約。

如今,遠通已然違反招商計畫相關規範第二十二章「工程品管重大違失」中的「經認定有損害收費正確、交通安全或服務品質者」,交通部理當以書面通知限期改善,若遠通逾期未改善或改善無效,可處違約金,若限期未改善,每天可罰五十萬元,嚴重者甚至可解約。

然而,政府有出手開罰遠通嗎?完全沒有!

針對上路後的亂象處置,高公局回應,一月十三日開始派員查看遠通電收的後端處理系統,抽查eTag的儲值流程,並且做帳務查核;如發現疏失,會要求遠通限期改善,否則依合約處罰,目前查看結果尚未出爐。

不過,eTag一三年底就發生大量收費異常、辨識錯誤等狀況,高公局卻拖到三周之後,民怨難息之時,才派人去檢查遠通的後端處理系統,至今也未說明其溢扣的「加倍奉還」補償機制,到底是遠通、還是高公局買單。

放眼過往至今,遠通電收屢次違約,罰金累計高達四億元,但高公局也曾兩次判免罰;一四年元旦當天新版App當機,卻遲至一月八日才說明是駭客攻擊,「中間查了七天都沒有結果,這太誇張了。」劉靜怡忿忿地說。

對於遠通電收,政府在eTag上路之前草率放行過關,對於上路之後的種種亂象與錯誤,又用輕漫的態度未能及時依約處理;政府的消極無為,不僅讓重大建設一再上演荒謬亂象,也進一步的弱化了國家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74

《氣爆啟示1》昔日石化業第一名的接班人 為何今日背負罵名? 輕忽風險榮化李謀偉搞砸百年老店

2014-08-11  TWM
 
 

 

愈來愈多證據將這場氣爆事件的元兇指向李長榮化工,李長榮化工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謀偉,曾是大家眼中成績優秀的接班人,他何以落入今日境地、成為千夫所指的人?

撰文‧劉俞青

「李長榮,是我祖父的名字,不能被我辱沒了!」七年前,當時擔任李長榮化工總經理的李謀偉,對著本刊記者緩緩說出這句話。

七年之後,李謀偉已經完全接班,還身兼董事長與總經理,但李長榮化工卻極可能是這次高雄氣爆事件的最大元兇,當初的這番話,如今聽來格外諷刺。

更諷刺的是,去年十一月,李謀偉才剛剛以化工業責任照顧協會理事長身份,獲得勞動部頒發的國家工安獎「工安奉獻特別獎」表揚,事隔不到十個月,榮化就爆發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工安意外。

事實上,一路走來,榮化的工安及汙染事件不斷,從來就不是工業安全上的好學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一九八六年時,榮化新竹廠的廢水直接排入水溝,產生的惡臭飄進清大校園,數天不散;在那個民風淳樸的年代,最後連時任清大校長的沈君山與三百多位教授都站出來抗議,新竹當地居民甚至發動圍廠,最後榮化的新竹廠只好關廠,事件才落幕。

轉投資福聚能,慘賠七十五億元另外一次,則是二○○○年時,榮化在高雄旗津區發生丙烯酸丁酯外洩,有毒氣體造成當地五百人昏迷送醫,最後榮化被裁罰百萬元。

但這一次,李謀偉恐怕再難輕騎過關了。

根據一位石化業總經理私下分析,這次氣爆事件的主角—跨越高雄市凱旋路、三多路一帶,運送丙烯直通榮化大社廠的管線,不可能再重新修復埋設,換句話說,將來榮化的大社廠只能靠外圍管線輸送,或者槽車每天載送,才能勉強繼續開工。

這些補救方式也許可撐一時半刻,但絕非工廠營運的長久之計,甚至李謀偉心裡恐怕已經做出最壞打算—主管機關直接下令「關廠」,那麼按照目前大社廠每年生產約四十萬噸的聚丙烯(PP)計算,直接衝擊佔榮化營運比重至少二到三成,「等於去掉一條手臂」。

但這還不是李謀偉在未來營運上最沉重的負擔;他最大的災難當然是來自榮化在○七年轉投資成立,目前持股六四.九%的福聚太陽能(簡稱福聚能)。

福聚能原本就已經奄奄一息,今年第一季的每股淨值只剩一.四一元,一筆一○七億元的聯貸案在銀行團的手上有如燙手山芋;今年五月,福聚能已經正式向經濟部申請紓困,七月二十一日重大訊息公告與銀行的協商「未能達成合意,宣告終止協商」,債權銀行團還表示,「協商過程中,榮化的態度頗為強硬」。

據瞭解,這幾天,以台北富邦為主辦聯貸行的十四家銀行中,已經有多家對這筆聯貸「做好最壞打算」,早就提列逾放,銀行都「不想再提起這筆貸款」;近二年榮化的獲利也因為這筆轉投資而大受影響,去年更是創下李謀偉接班以來首度虧損,累積下來,榮化在這筆轉投資上已經慘賠七十五億元,帳面價值只剩三.六億元。

這驚天一爆,讓福聚能的下場幾乎已經宣告底定,知情人士表示,「福聚能大概很難再翻身了。」如果福聚能的下場已成定局,那麼榮化與之的牽連,除了三.六億元的帳面價值外,還有一筆貸給福聚能十五億元的貸款,尚未回收。

○七年時的一個錯誤決定,讓李謀偉賠上近百億元的慘痛經驗,如今,就在福聚能最後一口氣的關鍵時刻,氣爆再爆掉母公司榮化的一條手臂,此時此刻的李謀偉,對外要面對司法、賠償與輿論的撻伐,對內要面對公司營運的困境。但再沉重的負擔,都難抵高達三百人的死傷,李謀偉別無他路,恐怕只有負責面對,才有機會挺過這次人生中最大的風暴。

但撇開這次的事件不談,朋友口中的李謀偉,其實做起事來仔細認真,頗有拚命三郎的個性。

「他什麼事都親力親為,跳上第一線,如果不是這樣,十年來,他不會身兼董事長加總經理,凡事自己一手抓!」一位石化業三十多年的老友觀察。

李謀偉承襲父親低調、工作認真的個性,他的爸爸、也是榮化的創辦人李昆枝一直到過世前,都還維持每天進辦公室上班的習慣,而二年前李昆枝過世時,李謀偉甚至不發訃聞,低調到許多石化產業人士甚至至今仍不知李昆枝已經過世。

富二代不愛名牌,穿三件一千元的POLO衫李謀偉是啣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擁有麻省理工學院與史丹佛大學的雙碩士學位,二十六歲頂著漂亮學歷返台,隨即擔任榮化的常務董事,在爸爸李昆枝的安排下,正式進入接班梯位,三十四歲就擔任榮化的總經理,四十八歲接下榮化董事長重擔,一路走來,他幾乎是人生勝利組的代表。

李謀偉全心全力投入工作,回國後的前十年,幾乎沒有休過一天假,他經常以公司、工廠為家,是很典型的「工程師性格」,常常站上第一線指揮調度,管得鉅細靡遺;榮化在他接手後,主導多次國內外的購併案,包括這次出事的大社廠,也是當時合併福聚石化而來,榮化的營收因此一路成長,規模快速擴張,許多媒體都曾以「營收成長數十倍」形容過他的接班成績單。

但也因為這種個性,更讓石化業者研判,其實爆炸第一時間,李謀偉對自己工廠管線的走向,應該了然於胸,再加上後來陪同出來鞠躬道歉的榮化副總經理李啟智,更是榮化大社廠幾十年的老將,對當地的管線自是再清楚不過,因此榮化第一時間的推諉與閃躲態度,業內都認為「實在不太聰明」。

李謀偉的夫人曾經是台灣最早素人歌唱比賽電視節目《大學城》的主持人楊賽芬,楊賽芬也擁有柏克萊社會學系的高學歷,後來嫁給李謀偉;目前還擔任福聚能的董事長,她是少數台灣企業家族中,夫人投入公司營運甚深的代表之一,也是日前由一○一董事長宋文琪為首的「女董座聯盟」成員,在商場上很活躍。

李謀偉雖然是富二代,但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早期身上沒什麼名牌,還經常跟員工說,自己身上的POLO衫「三件一千元」,自認很好穿、很划算。

李謀偉雖然少與外界接觸,但在知名的YPO(青年總裁協會)組織中,倒是還算熟絡,幾位好友還相約一起上瑜伽課,據其中一位好友表示,李謀偉身形明顯瘦削,其實一直以來身體狀況不佳,真正的病灶他自己不提,但朋友都知道他非常重視養生,「瑜伽練得不太好,身體韻律與柔軟度都有待加強」。

但這一次,人生一路迎順風的李謀偉,狠狠大摔一跤,近期石化業許多重要人士聚會,話題當然都不離這次慘痛的工安事件。有人自我檢討,經營石化產業最大的「風險」之處,就在廠外的爆炸,傷亡最難以管控;如果經營者沒有意識到「風險」之處,又哪來「風險管理」?

一九一五年,李謀偉的祖父李長榮成立「李長榮木業」,是榮化的前身;到了李昆枝手上,才由木材的塗料與黏著劑發展,在一九六五年正式成立「李長榮化工」,直到今日,這家橫跨祖孫三代、胼手胝足建立的百年老店,會不會在一夕之間垮台?這場空前危機是李謀偉人生最大的考驗。

28年來,

榮化工安與汙染事件不斷

2012 因設備元件檢測濃度超標,高雄小港廠遭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裁處違反《空氣汙染防製法》,處10萬元罰鍰。

2009 高雄小港廠清晨發出惡臭,遭居民投訴環保局,有民眾直指看到李長榮化工排放白煙,但因李長榮不承認,導致最後不了了之。

2000 高雄市旗津區發生丙烯酸丁酯外洩,造成當地500人昏迷送醫,遭裁罰百萬元。

1999 榮化工廠發生大火,造成兩名員工嚴重灼傷。

1986 新竹廠廢水直接排入水溝,當時清大校長沈君山聯名300多位教授陳情,居民更發動圍堵抗議450天,最後讓工廠關閉。

製表:黃家慧

李謀偉

出生:1956年

職稱:李長榮化工公司董事長學歷: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碩士、史丹佛大學碩士家庭狀況:與夫人楊賽芬(曾是電視節目《大學城》主持人)育有一子兩女

李長榮化工公司

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謀偉

公司成立:1965年

資本額:85.32億元

產品:高性能塑膠、甲醇溶劑、熱可塑性橡膠等化學產品,電子化學、銅箔及太陽能等

歷年營收與每股盈餘:

2013年 2012年 2011年營收 498億元 498億元 515億元每股盈餘 -0.26元 0.75元 3.37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1

零利率告終 全球資產重新定價 深度解讀》 美國升息的蝴蝶效應不可輕忽

2015-12-28  TWM

升息後,美股榮景竟只有首日曇花一現,後連跌兩日,是否由盛而衰?新興市場資金撤出,恐掀金融風暴?後續效應持續發酵,將成為二○一六年不可知的最大變數。

行政院前院長、總統府資政陳沖最近出席一場金融研討會,被問到如何看二○一六年經濟,陳沖表示,這是最難預測的一年。他認為,美國升息、歐洲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及油價波動,是決定一六年全球經濟的三大主軸,而這其中最大的關鍵因素,一定是美國升息。

席勒大膽預測

股市、房市 下跌機率大增十二月十六日,美國聯準會正式宣布升息,聯邦基金利率上調○.二五%,從○至○.二五%調升到○.二五至○.五%,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恐怕非同小可。

聯準會主席葉倫女士的升息動作,也引來學界不同面向的評價,最具代表性的是曾應《今周刊》之邀來台演講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chiller),他說:「歷史上從未發生零利率那麼久的狀況,因此沒有人能預料,一旦升息會發生什麼事!」他認為,危機發生的機率一定存在,零利率告 終,一定會引發資產價格「重新定價」,股市和房市下跌風險升高。

同樣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克魯曼,則批評聯準會升息時機不夠成熟。他認為,現在升息可能使經濟面的好消息從此終結,這比通膨溫和上升的後果更嚴重,因 為不確定聯準會一旦犯下錯誤之後,是否還能補救?末日博士魯比尼也說:「如果更審慎一些,將升息時機延後,結果就算經濟過熱,聯準會仍能加速緊縮。」他認 為,看到通膨出現後,再扣扳機也不遲。

美國新債王Jeffery Gundlach認為,美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仍微弱,商品價格仍低迷,金融市場仍緊縮,企業融資成本升高,勢必會影響一六年全球經濟,使得明年經濟衰退壓力升高。

多數專家都認為,葉倫過度高估美國經濟復甦力道,也高估了通膨的風險,債王葛洛斯(Bill Gross)認為,美國通膨仍處於很低的水平,聯準會升息將減弱美債的吸引力;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全球經濟仍十分低迷,原物料仍疲軟,油價屢屢創新低,新 的資產泡沫吹破,可能使美國升息只是曇花一現。

儘管葉倫強調聯準會會逐步升息,明年底聯準會利率區間會到達一.三七五%,也就是明年有四次升息機會,但市場仍充滿了疑慮。

漸進式升息

有足夠時間 評估金融風險葉倫這次啟動近十年來美國聯準會首度升息的舉動,她的談話大致有五個重點:一是她認為美國勞動市場有顯著改善,失業率這一年從五.七%降到 五%,她也確信通膨率在明年中可回升到二%的目標值,所以她認為升息條件已經滿足。二是她不斷重複「漸進」的概念,升息速度會慢得有足夠時間讓聯準會評估 金融狀況,及消費市場承受的風險。三是升息反映聯準會對美國經濟有信心,儘管全世界經濟發展不均衡,但經濟正處在有效改善的狀態。四是聯準會對新興市場已 妥擬對策,全力防範升息造成的溢出效應。五是聯準會將對升息負面效應,做出積極防備。

全球金融市場在聯準會升息後一周,大致出現幾個效應:一是股市僅首日曇花一現開高。道瓊指數上漲二二四.一八點,此後連續重挫兩個交易日,大跌六二○.五 四點;歐洲股市也都出現下跌走勢,只有中國股市逆勢上漲。美國股市在去年底以一七八二三.○七點收盤,若以廿一日收盤一七二五一.六二點來算,今年跌幅約 三.二%。○九年QE以來,美國股市連漲七年,今年可能首度出現跌勢,美股是否盛極而衰?恐會是一六年大家思考的焦點。

二是美國升息,大家看好美元走勢,在美國升息前夕,美元指數一度揚升到一○○.五一;美國升息後,美元指數回落到九八附近。照理說,美國升息,全球資金勢必回流美國,但美元太強勢,又會影響全球經濟,所以美國升息與美元強勢是對沖的。

原物料衝擊大

油價、貴金屬 恐續下探

不過在美國升息前後,新興市場的狀況可能是下一個必須注意的焦點。十二月以來,南非五天之內三度更迭財政部長,祖馬領導的政府不得人心;再加上原物料,包 括金價長期下跌,南非經濟出現負面訊號,南非幣一度暴跌到一五.九五二。另一個是阿根廷,新任總統上任立刻宣布解除外匯管制,阿根廷披索隨即從八.九三八 急跌到一二.八。美國升息首當其衝的是新興市場及原物料市場,而這兩種是環環相扣的。

陳沖院長提到的最不可預測變數是油價,在美國升息後,紐約油價(WTI)寫下三十四.二九美元新低,北海布侖特原油也創下三十四.八美元新低價。油價下跌 有地緣政治的因素,也有供需的問題,從頁岩油開發,到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協議不減產,沙烏地阿拉伯態度異常堅定,到解除伊朗石油禁運,在在衝擊 原油的價格,高盛甚至喊出石油每桶會跌到二十美元的目標價,震撼全球市場。

除了油價長期低迷,貴金屬價格也每況愈下,例如鎳價最低跌到八二六七美元,銅價跌到四五八六美元,如果對照鎳價在○七年創下的五一八○○美元天價,跌幅高達八三.五%,銅價跌幅超過五成。最慘烈的是鐵礦石與燃煤,跌勢深不可測。

這可從運載乾貨的波羅的海運價(BDI)指數暴跌看出端倪,三年前BDI指數一度漲到一一七九三點,這一周居然寫下四七一點新低;散裝航運運價暴跌逾九六%。美元強勢增加了原物料的壓力,也意味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微弱。

陶冬博士先前提到二○一六年面臨的四個低:低的GDP成長率、低出口成長、低利率及低通膨,看起來,美國升息、美元走高的態勢會愈演愈烈。

儘管聯準會預告美國經濟好轉,但全世界經濟仍在探底。歐洲央行、日本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仍繼續堅持走寬鬆的道路,美國跟其他主要經濟大國政策相反的現象,可能是一六年最大變數。

明年四「低」成形

全球貿易低成長 將常態化另一個是從原物料價格的急跌,可以看出二○○○年以來金磚四國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大顆的引擎,尤其是中國。現在中國經濟開始進行調結構,龐大建設已 完成,這是原物料大跌最重要的關鍵。今年全球多數國家出口都衰退,進口衰退更超過一五%以上,這意味了全球貿易總量正在萎縮,貿易萎縮也透露了全球經濟很 難高成長的訊號。也就是說,未來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全世界經濟可能是低成長或負成長,而這個低成長可能常態化。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美元強勢、原物料價格走低,原物料生產國經濟可能會持續低迷或惡化。從匯價來看,除了南非幣、阿根廷披索暴跌外,這兩年巴西里拉兌美元 匯率,從一.六八急跌到四.二四四,可以看出巴西經濟雪上加霜的窘況。以原物料出口為主的加拿大,加幣也創下一.三九九的新低,澳幣、紐幣這幾年跌幅也很 可觀。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升息擠壓到的是新興國家資金的外逃,會不會又上演一齣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戲碼?這是二○一六年主要的經濟變數。

今年是新興市場遭遇到一九八八年以來,最顯著資金淨流出的窘況。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顯示,從○五年以來,約有九兆美元流入新興市場,讓這些國家的債務 與GDP比,升高到一六○%的空前水準,而這些債務多數累積在非金融業的企業,這些企業目前負債約二十四兆美元,約占新興市場GDP的九○%;而一般家庭 也在這段期間大量借貸,債務約八兆美元,約GDP的三○%,美國現在收緊貨幣政策,恐讓新興市場信貸更加緊縮。

資金撤出新興市場

信貸緊縮 再掀金融風暴?

國際金融協會預測,過去十年新興市場資金淨流入現象已開始出現逆轉,以美元計價的債務一直是整體新興市場最令人擔心的問題,如今隨著本土貨幣貶值,再加上美國升息、美元升值,類似九○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會不會重演?這也是一六年必須觀察的另一個焦點。

亞洲信貸緊縮,今年衝擊到馬來西亞與印尼,尤其是馬來西亞,今年除了總理爆發貪汙醜聞,加上橡膠、油價等資源價格大跌,馬幣今年兌美元急貶一九%以上,寫 下四.四七八的新低。馬來西亞的外匯存底占外債比率只有三三.一%,印尼也只有四八.七%,相較於菲律賓一○七.四%,韓國九○.一%,都顯得相對脆弱; 印尼盾今年一度慘跌到一四七九三,今年也貶值一八%。這些現象都可隱約看出亞洲信貸收緊,已浮現出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影子。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新興市場可能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可能面臨經濟放緩的新時代,但它們現在的經濟實力已經不像過去十幾年前那般的脆弱。信評機構穆迪也表示,美國升息對巴西、俄羅斯、土耳其、南非影響最大,主因是它們的國內問題,導致匯率與金融市場的不穩。

除了新興市場的潛在危機,這些年把低風險的政府債移向企業高收益債的風險投資也出現崩跌的現象,美國兩檔具代表性的高收益債:代號HYG及代號JNK,都 出現暴跌現象,這是不是又意味了全球隱藏了另一次金融危機的前兆,風險性資產受到拋售,這是一六年另一個風險變數。畢竟從○八年爆發金融海嘯後,又過了七 年,過去這七年用QE搭建起來的平穩金融市場,如今美國把梯子拿走,全球增加了不可預測的風險,這是二○一六年最大變數。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34

離譜華南銀草率輕忽存戶600萬

2016-04-21  TNM

案情 二〇一三年,張先生將他的公司賣給另一家公司,雙方於六月付定簽約,八月中買方由潘小姐出面,用公司帳戶匯六百萬元到他華南銀行左營分行的帳戶。過沒幾天張先生便出國旅遊,但月底他回國後要領出這筆錢卻領不出來,問華銀才知他的帳戶遭列警示帳戶凍結了。

原來是有位林小姐持報案三聯單及資金流向表等資料,向華銀稱自己遭詐騙一千萬元,而其中六百萬最後輾轉匯入張先生的帳戶。但對張來說,那筆錢是賣公司得來的,且他也不認識林女,他問買方的潘女,對方僅說是公司內部有糾紛。

因華銀未說明如何解除凍結,他請律師發函要求解除凍結,未料華銀竟回說,其實那六百萬元在他出國期間已匯給林女。他氣道:「華銀說他們打電話跟登門拜訪找不到我,但沒有法院判決、也沒有任何正式書面通知,就隨便把我的錢轉走,以後睢敢在華銀存錢!」他因此與華銀對簿公堂。

一敗審 華銀移辦法處理

根據資金流向表顯示,林女先是匯了一千萬元給潘女,潘將這筆錢匯人公司帳戶,之後再以公司名義分二天各匯三百萬元到張先生帳戶。結果第二筆三百萬元匯人張的帳戶當天,林就持公司存簿將之前匯給潘的其中四百萬元,重新匯回她自己帳戶。

華銀在訴訟中主張,當時接獲派出所通報張先生帳戶為警示帳戶,便依《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暫停該帳戶的交易功能,再依同辦法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多次電話聯繫並登門拜訪,伹聯絡不上張先生,而林女提出報案三聯單及資金流向表證明受詐騙,並願與銀行簽署切結書,故依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將錢還給林女,並非任意發還。

張先生委任律師則主張,林女與潘女等人的私人糾紛與他無關,且華銀未經判決、沒跟張先生連繫,也沒請警方協尋一個月,不應將錢轉出給他人。一審法官認定,案件發生於二〇一三年,當時的管理辦法未規定銀行在聯繫不到開戶人時,須請警方協尋,協尋的規定是隔年才新修訂上路,故以舊辦法來看,華銀的處理流程合理。判其勝訴。

二審勝 華銀逾越權限

張的委任律師二審主張。雖案件發生於舊管理辦法施行期間,但二〇〇五年金管會就已對舊辦法提出函釋,內容包含修正後新辦法中所提及的「銀行聯絡不到開戶人時應洽請警方協尋一個月」,但華銀卻在短短十二天內就將錢轉出給他人,顯然未依照金管會的建議處理。

根據《銀行法》第四十五條之二的第二及第三項規定,銀行對交易異常帳戶的最高處理權限,僅限於暫停其所有交易功能,而其交易異常的認定標準及「暫停」帳戶的作業程序及辦法,則由主管機關定之。也就是說,該管理辦法母法的《銀行法》並未授權銀行可直接將錢轉出至第三人帳戶,華銀此舉已逾越權限。

而《民法》第六〇一之一條也規定,除非存戶被提起訴訟或扣押,否則銀行仍有將錢返回給存戶的義務。二審法官認同其律師主張,認為管理辦法若逾越母法規定,應屬無效,故判張先生勝訴,華銀應返還其六百萬元及衍生利息。且二審判決書也有說明,林女並未告張先生,而是對潘女等人提出刑事詐欺取財告訴,但最後不起訴。

華南銀表示,分行處理該案皆依金管會所訂定之管理辦法處理,且一審取得勝訴,顯見公司主張也經法院採擇,本案將再上訴,靜待判決結果。

專家話 二審判決較合理

警界曾辦過多起類似案件的隊長說,詐騙案的處理流程,會先凍結該帳戶,待透過司法調查釐清之間資金流向後,依判決結果再由檢察署執行返還受害人金錢。在司法程序未完成前,恐難認定相關人等的關係,究竟是否為詐騙,而銀行自行把錢返還報案人的行為確實易有爭議。

廖芳萱、劉韋德及林李達三位律師皆支持二審判決,且認為該管理辦法條文確實有逾越《銀行法》的疑慮。廖芳萱認為,在《民法》、《銀行法》及《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皆有規定銀行對警示帳戶的處理方式及權限之下,華銀明明能以效力更大的《民法》及《銀行法》先保障存戶權益,再依法院判決處理其帳戶金額,但華銀卻僅依管理辦法就將錢轉出,確實不合理。

劉韋德則說,舊辦去規定「存款帳戶陘通報為警示帳戶,銀行經確認通報原因屬詐財案件,且該帳戶中尚有被害人匯﹝轉﹞人之款項未被提領者,應依開戶資料聯絡開戶人,與其協商發還警示帳戶內剩餘款項事宜……」,但張先生帳戶的錢並非由被害人直接匯人,即便是舊辦法也不適用。

曾任法官的林李達更直言無法認同一審判決,上述條文中的「銀行經確認通報原因屬詐財案件」,要確認該案是否為詐財案件,不該只憑報案三聯單等資料,因為警方是受理案件、非偵查主體,應至少等到檢察官起訴,甚至法院判決有罪,才是較嚴謹的認定方式。再者,此案並非林女直接匯款至張先生帳戶,銀行卻直接將張先生帳戶中的錢還給林小姐,亦不符合金管會所訂定之管理辦法。

銀行局官員表示,辦法制定是因詐騙案猖獗,為避免銀行對警示帳戶的不作為,故在民眾檢附報案三聯單及切結書後,銀行可自行決定是否將警示帳戶內的錢返還,但若案件複雜者亦可待司法判決確定再處理,金管會函釋的作法是建議非強制。但銀行的決定仍須自負風險,若法院判決認定帳戶人為無辜第三人,銀行就應返還轉出的錢,並以切結書自行向當初申請的民眾求償。

立委籲 辦法應修正

立委籲黃國昌表示,依《民法》消費寄託之規定,寄存風險應由銀行來承擔,但金管會所制定的這項管理辦法,不僅逾越母法《銀行法》對銀行的授權,同時藉由不當行政命令改變了《民法》對風險負擔歸屬所制定的原則,該辦法應修正。

再者,當初辦法制定的原由應可理解為A遭B詐騙後,A報警後接著通報銀行將B帳戶列為警示帳戶,再做後續處理。即便先不談是否逾越母法,以此案為例,林女雖遭詐騙,但在她無法提出證據證明張先生與詐騙案有任何關係的情況下,而張帳戶的錢又是透過正常交易取得,銀行卻單純依其通報,在沒有證據支持下將張的錢轉出,作法頗有疑慮。

此外,無論是否洽請警方協尋,銀行在未得到帳戶所有人同意之下,把錢轉給第三人,對帳戶所有人並不會發生清償效力,故當帳戶所有人要求銀行將戶頭原本金額還給他時,銀行沒有拒絕的權力。(陳奐宇、古韵婷)

華南銀僅依管理辦法就草率認定可轉走存戶的6〇0萬元,還是法官給你當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6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