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证监会将松绑内地企业赴港IPO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IPO/20090331/0623604489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15

买“悍马”者李炎隐身旭光资源 连环运作赴港IPO集资14.8亿港元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5/HTML_12B4KFAX2G1I.html


【核心提示:经过奋力挖掘,隐藏在幕后的买悍马者李炎及其铺排完善的系列资本运作浮出水面,由李炎控制的旭光资源与腾中重工的关系千丝万缕,旭光资源原来的机器设备采购商就是腾中重工的前身。】

自从宣布收购通用旗下悍马品牌之后,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下称“腾中重工”)就瞬间出现在聚光灯下。经过媒体的奋力挖掘,传说中背后的买“马”者李炎,及其铺排完善的系列资本运作,也开始浮出水面。

6月4日,全球第二大芒硝生产商旭光资源(00067.HK)在香港开始正式公开招股,集资最多14.78亿港元。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在旭光资源的 招股文件中,赫然写着:“索郎多吉(前称李炎),为本公司创办人兼主席、非执行董事兼控权股东,亦为 Nice Ace 唯一股东。”

索朗多吉?李炎?

旭光资源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旭光资源主席索郎多吉与内地媒体提到的悍马背后的买方李炎,确实为同一个人。至于为什么要改名,以及何时改名,对方则表示不清楚。

除了改名,还有一堆疑团有待解答:旭光资源与处于新闻焦点的腾中重工是否有交集?外资投行在旭光资源上市过程中是否充当了推手? 腾中重工与旭光资源背后的控股集团——四川华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华通”),又有着怎样的资本运作路径?

曲折上市路

6月3日下午,旭光资源的首席执行官张大明等5名公司高管出现在香港的上市记者会上,传闻向来低调的李炎,却并没未露面自己公司的上市推介。

外资投行在收购悍马,以及旭光资源上市前的资本运作当中充当了怎样的推手?

有 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作为旭光资源此次在香港上市的保荐人之一的瑞信,去年曾经为旭光资源筹组银团贷款,其中瑞信借出1亿美元,并获得同等价值的认股证。 这次旭光资源在香港上市,在计划发行的5.77亿股当中,就有1.73亿股(约30%)为旧股,分别来自大股东兼主席索郎多吉、瑞信以及其它贷款者。

张 大明在记者会上说,股东对公司的发展有信心,索郎多吉仍然是公司单一最大股东。招股文件显示,上市之后,李炎将透过在Nice Ace的股权,拥有旭光资源经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43.1%。资料显示,Nice Ace是2007年在维京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由李炎全资拥有。

实际上,为了上市,早在2005年2月21日,一家名为Top Promise的投资控股公司就在香港注册成立,由旭光资源全资拥有的维京群岛附属公司 Rich Light 全资拥有。2007年4月,旭光资源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获豁免有限责任公司,以便进行全球发售。旭光资源就透过 Top Promise,间接拥有旗下两家中国附属公司——川眉芒硝90.0%以及川眉特芒100.0%的权益。

其中,川眉芒硝以及川眉特芒更经历一系列的负责的重组以及股权转让。

川 眉芒硝的前身,是国有企业眉山芒硝。2001年6月,眉山芒硝厂转为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川眉芒硝。2004年8月,四川华拓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四川华拓”)以及邱慧英向信达、华融及眉山资产经营以公开投标方式收购川眉芒硝90.0%及10.0%股权。2005年3月,川眉芒硝90.0%股权由 Top Promise收购,其后转为中外合资企业。

李炎自四川华拓于2004年8月收购川眉芒硝控股权益以来,一直为川眉芒硝最终控权股东。目前四川华拓由四川华通拥有69.9%股权。

而在2007年6月,Top Promise 在四川省成立外商独资企业川眉特芒,注册资本为2905万美元,全部由 Top Promise 以现金注资。2007年8月,川眉特芒的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美元,总投资额增至9000万美元。

瑞信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旭光资源非常需要资金作为扩充。2008年,旭光的资本开支及收购活动共花费近9亿元,整体现金净流出7000万元,截至2008年底,其现金仅为80万元。所以其财务顾问瑞信,为旭光筹组一项银团贷款。

这次旭光资源在香港上市募集的资金,以招股价中间价2.14元计算,集资净额为7.01亿港元,当中65%用于偿还海外银行借贷,13.5%用于牧马矿区建设芒硝采矿及生产设备,13.5%用于收购额外采矿权,其余为一般营运资金。

三角关系

旭光资源与腾中重工的关系千丝万缕。

根 据招股文件,改名为索郎多吉的李炎,现年46岁,于2004年透过四川华拓间接投资川眉芒硝,于2004年完成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及工程研究生课 程。而同龄的李旭东是旭光资源的执行董事,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的管理科学及工程硕士学位,于2004年7月被委任为川眉芒硝的副总经理兼董事,并于2007 年1月获委任为 Top Promise的技术总监。两人的履历印证了此前关于李炎与李旭东曾是同学并且关系很好的说法。

旭光资源的招股文件中显示,旭光资源原来的机器设备采购商就是四川腾中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即腾中重工的前身。但是因为旭光资源的执行董事李旭东同时控制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属于关联人士,所以从2008年开始,旭光资源转用其他采购商。

6月4日,腾中重工的新闻发言人赵彤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目前四川华通与腾中重工的关系以及控股比例,正在与公司方面商量,在合适的时候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旭光资源、腾中重工,以及四川华通之间的关系,从此前已经公布的一些零星消息中,可见端倪。

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网站在2008年1月2日发布了一条消息,称“总投资达7.5亿元的四川华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部项目正式落户龙潭工业区,该项目在工业区占地100亩,建成后项目约定年销售产值将达100亿元人民币,税收将超过3亿元人民币。”

这 条消息又指出,“该项目的业主华通集团由李氏家族控股,主要股东为华尔街投资银行三大巨头美林、瑞银和摩根士丹利。该集团公司旗下产业分布广泛,主业突 出,重点发展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板块、四川川眉芒硝有限责任公司基础化工原料产业板块、四川腾中机械制造设备有限公司机械制造板块 ‘三大板块’,各板块均处于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

根据四川省工商局在线查询系统提供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注册材料,目前其法定代表人为陈实,注册资本3亿元。

事 实上,在早前的2008年1月7日,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便由李旭东变更为陈实。2008年1月31日,公司的股权也有变化,李旭东将 90%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钟胜男。同年7月14日,钟胜男对公司进行增资,腾中重工注册资本变更为1.41亿元,其持股增加为98.51%,宗瑞儒持股变 为1.49%。

此前有传言指出,摩根士丹利在本次悍马出售交易中饰演了“牵线”的角色,而且摩根士丹利曾经以其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的方式,帮助四川华拓融资2亿美元。不过,6月4日,摩根士丹利有关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此事不予置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82

志高空调确认赴港上市筹资10亿元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12/20090612015919864.html


每经记者  岳伟  发自北京

        近日,坊间传言志高空调欲在今年赴港上市,并在初期筹集10亿元资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后至电志高空调新闻发言人黄通华,他表示,这一消息属实,但不能透露其中更多细节。

        其 实,志高空调早在2003年就活跃在资本市场,上市的传闻也一直是业内热议的焦点。2003年上半年,志高空调董事会李兴浩的身影开始出现在资本市场上, 曾与多家上市公司频繁接触,目标一度锁定在原广州华凌、香港小轮两家上市公司,并进行了秘密谈判,准备借壳上市。

        2004年年初,志高还与国内某A股上市公司达成了意向性协议,其中商用空调分拆上市的计划在此时开始浮出水面,但在当年6月,商用空调A股借壳方案遭到弃用,志高与该上市公司正式解约,原因是志高发现要借的“壳”有关财务指标不理想。

        提出筹集10亿元资金则是在2005年底。当时李兴浩曾公开表示,美林证券已经正式确定为志高的保荐人。据可靠消息,志高空调去年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后因金融危机影响,公司主动撤回申报材料,而随着今年香港资本市场的回暖,公司计划在年内挂牌。

        家电分析机构中怡康数据显示,综合上半年国内外市场情况来看,志高全年销售量有望保持10%的增长,达到400万台,有望超过海尔,进入全国空调行业前三。

        黄通华介绍,今年以来志高空调以积极的价格策略抢占市场,在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空调推广目录中,志高一级能效中标产品达到112个,其中有8款一级能效产品的售价低于2000元。

        据了解,格力、美的全年销售量均在1500万台左右,形成空调第一梯队,而排名第三的海尔则仅维持在500万台规模,海尔空调总监王友宁也因业绩不佳而辞职。如此,志高空调有机可乘,行业第二阵营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31

现代传播 首家民营文化企业拟赴港上市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5/2009082501480677.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继承达国际  (02288,HK)上周成功挂牌后,旗下拥有《现代画报》、《新视线》等多家知名杂志的民营传媒集团现代传播集团将成为下一只登陆香港联交所的新股。

        据了解,现代传播集团于本月中旬启动IPO计划,并于上周通过了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预计该股将在下月初展开正式的招股,并在9月中旬挂牌上市。市场消息称,此次现代传播预计将集资约为1~1.5亿港元。

        现 代传播集团主要在中国香港及大陆地区从事经营杂志内容制作以及广告版面的销售业务,并为广告客户提供具创意、多元化的一站式市场推广解决方案,其目前主要 收入来源为广告版面销售。目前,该集团在中国香港出版《号外》杂志,并通过中国营运实体经营着七份杂志,其中包括《周末画报》、《优家画报》、《新视 线》、《汽车生活》、《健康时尚》、《生活月刊》及《大都市》等。其中,《周末画报》是集团旗下影响最大且收入最多的杂志。

        不过,自去年全球金融风暴爆发后,全球广告行业整体收入不景气,据现代传播刊载于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前预览资料显示,该集团今年上半年的亏损金额为1230万元人民币,其中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分别亏损了970万元及260万元。

        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传媒类股票包括北青传媒(01000,HK)及新华文轩(00811,HK)等。如果此次现代传播上市成功,那么将可能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文化企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67

“金龙鱼”下月赴港上市益海嘉里最多募资35亿美元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23/20090923032907536.html


每经记者  张娟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从益海嘉里集团高层证实,该公司已确定于10月5日起公开路演,10月12日起公开招股,10月23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此次拟发行73.3亿股,其中约14.3%为旧股,募集资金额度高达20亿~35亿美元。

粮油业务整体上市

        据悉,早在今年7月底,益海嘉里已向港交所递交申請,目前,公司已委任中银国际为其上市的独家保荐人,中银国际、高盛及摩根士丹利为其联席账簿管理人。

        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昨日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益海嘉里的上市,将是所有在华的粮油业务的整体上市。

        益海嘉里集团是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在华投资的以粮油加工、贸易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2006年底,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以27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郭氏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并将嘉里粮油与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益海集团合并,成为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

        目前,益海嘉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之一,与中粮形成寡头竞争局面。其主要业务是以“金龙鱼”为首的小包装食用油,约占据了国内市场50%的份额。资料显示,益海嘉里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

上市去外资“马甲”

        近 年来,外资背景正在成为益海嘉里在中国业务拓展的障碍,尤其是今年5月,金龙鱼食用油率先涨价,更是将这家新加坡独资企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舆论对外 资是否已经威胁到国内粮食安全的争论,给益海嘉里的进一步业务扩张造成了负面影响。“上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公司变身成为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穆彦 魁表示。

        据了解,益海嘉里原本选择A股上市,但由于外资企业在A股上市面临程序和政策上的诸多困难,最终公司放弃了在A股上市的计划。

募资推广米面业务?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募资才是益海嘉里此时选择上市的根本目的,尤其是其正在大力推进的大米和面粉业务,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丰益国际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丰益国际销售收入由去年一季度的71.4亿美元降至49.6亿美元,同比减少30.6%,但公司一季度仍获得3.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8%。

        对此,穆彦魁表示,“我们的资金并不紧张。”但当被问及此次上市的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时,穆彦魁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早在2005年,益海嘉里便开始了米业的品牌运作,该项业务每年销售增速超过50%。而从今年开始,益海嘉里开始加快拓展速度,成功推出“金龙鱼”牌大米。这让已经面临食用油“垄断者”质疑的益海嘉里,再度遭遇同样的指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0

匹克赴港首日遇冷 不改重金推广品牌初衷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30/20090930022207846.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香港

        晋江鞋服企业进军香港资本市场的浪潮汹涌澎湃,但迎头遇上的却是一股行情低迷的“冷空气”。

        昨 日,在港交所首日挂牌的匹克体育(01968,HK)开盘报3.7元,较招股价4.1元跌9.76%;而截至昨日收盘,股价报收于3.4元,较招股价跌 17%。对此成绩,匹克董事长许景南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有点失望,不过还可以接受,毕竟目前大环境不好”。

        据匹克体育信息披露显示,公司本次拟发4.1958亿股新股。匹克体育CEO许志华告诉记者,公司此次赴港上市,从申购发行的情况上看,属于百分之百的新股,原有几大股东均未套现。“这表明大部分投资者看重的是匹克品牌,形成的是长期合作的关系。”

        记者在港交所交易大厅中也不时看到优势资本、红杉资本等风投的身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对记者表示,股价下跌在意料之中,“目前港股大市不好,这个价格比较合乎情理。能上市就是成功,我们看中匹克未来的发展。”

        “对于匹克短期内我们不会退出,目前国内消费品行业前景非常好。”第二轮进入匹克的优势资本(私募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吴克忠表示。

        在 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匹克体育CEO许志华表示,公司本来计划于2008年上市,但由于金融危机、市场低迷等原因不得不推迟。此前在 2007年8月,红杉资本投资匹克,获得7.8%股权;而2008年公司又引入了建银国际、深圳创新投资,完成了第二轮集资;2008年11月,公司引入 了建银国际与联想投资,完成了第三轮融资。

        对于市场质疑匹克拟将IPO募集资金的48.3%用于媒体广告、品牌推广及营 销活动,表明公司过于依赖广告与营销而非主业,许志华解释称表面上看来募资中的大部分确是用于广告及营销,但仍有近20%资金是用于产品研发与扩大生产; 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内地企业来讲,品牌与渠道往往是发展的短板,这也是公司目前希望大力提升的目标。通过投入,巩固品牌影响力、拓展渠道,其目的正是为促 进公司产品的销售,因此这部分投入也是用于支持主业的发展。

        许志华还表示,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一部分用来增开新店。今、明年预计将各新开1000家店,同时对分销商采取开放零售权方式,这样可以给分销商提供更大灵活性,有助于灵活控制库存。

        “ 可以看出匹克的发展思路:提升品牌,扩大营销网络,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联合证券研究员汪蓉表示,匹克的强项在于专业篮球鞋,在运动品牌市场强敌林立 的情况下,品牌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开店数量上,配套的广告宣传必不可少,这也正是匹克打算继续在广告和品牌宣传上一掷千金的主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3

内地房企列队赴港上市 价格战难免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29/151646.html


搜房控股董事长、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莫天全用“起死回生”来形容再度赴港上市的恒大地产。

10月26日,恒大地产发布消息称,自22日开始在香港股市招股以来,恒大的国际配售部分已获得超过4倍的认购,成为近期香港股市新股焦点。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澳门赛马会董事总经理李志强等均大手笔认购,就连久未沾新股的李嘉诚也斥资1亿美元认购恒大。

而一年前的11月,搜房网举办的香港地产周活动上,房企赴港融资信心几乎跌入了最低谷。“这样的局面是曾经意想不到的。”莫天全说。

从SOHO中国成功融资128亿港元到恒大地产首度上市失败,再到新的融资潮,一年多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正在筹谋上市的企业又将面临怎样的新问题?

拥挤的上市通道

自 今年7月29日北京金隅赴港上市以来,已有恒盛地产(00845.HK)、宝龙集团(01238.HK)、华南城(01668.HK)等多家房企完成境外 上市。据统计,加上已通过聆讯和蓄势待发的企业,目前,排队赴境外上市的内地房企超过30家;实际募集和计划募集的资金合计逾500亿港元。

几 家企业虽成功上市,但其发行价格相比于A股市场同类公司低了很多。今年9月底10月初陆续登陆香港联交所的华南城、恒盛地产接连遭遇了“破发”的尴尬。恒 盛地产,开盘仅3.59港元,上市当天最高报3.92港元,收报3.76港元,较招股价下限跌10%。而在之后的半个月内,恒盛地产更是大跌20%。宝龙 地产之前也不得已在降低发行价格的基础上,缩减融资规模。

这也导致近期准备赴港IPO的恒大地产、龙湖地产、禹洲地产、卓越集团、花样年等公司,在发行价格的确定上格外小心翼翼。恒大主席许家印表示,恒大集团的招股价定价区间并不高,有点贱卖的感觉,因此,公司发行的股票并不多,有些还要捂着。

曾经协助恒盛地产完成上市的德意志银行相关人士认为,这些房企的股价大多被低估了。而恒盛地产仅仅是被打了“半折”。

相 比于A股市场,香港市场面向的是全球投资者,对估值的参照标准更为国际化,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更为丰富,因此不大可能出现超溢价的股价。这可以从同时发行 有A股股份和H股股份的公司股价差异得到印证,除了少数公司是H股股价超过A股股价外,绝大多数公司都是A股更为昂贵。WIND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内地赴 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市盈率普遍为10倍左右,大大低于A股市场。

上述投行相关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积压了两年的上市需求在2009 年底爆发,上市窗口显得有些拥挤。2007年就有一些企业筹备上市而未能如愿,2008年又遭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多请求不得不被搁置。目前很多企业看 不清2010年的走势,加上对加息的担忧,纷纷在四季度排队上市。由于排队的地产企业过多,也使得短时间内房企融资额缩水成为必然的趋势。基金经理会更加 有选择地买入。

秦靖进一步补充说,来的企业多,投资者挑选的余地就越大,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十几家企业几乎选择同一时间段上市,基金经理需要重新调整投资分配,卖掉老股,买新股。秦靖相信,如果上市后的业绩足够好,甚至超过上市前宣传的目标,股价一定会有所反弹,估值会恢复。

相 比SOHO成功上市时的环境,另一巨大的变化是投资者的认知。德意志银行相关人士举例说,SOHO中国是因为在一线城市的利润稳定而受到青睐;而恒大规模 很大,土地价格便宜。但成熟的投资者认为,企业并不是有了足够多的土地储备,就可以转化为利润。投资者会选择质量更好的企业。

对此,上述相 关人士也表示,投资者会很关注上市公司具体的地块的价值。他回忆说,2007年当时很多开发商认为一线城市已经基本上饱和,于是纷纷去二、三线城市拿地。 投资者可能会认同企业在二三线城市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但经历楼市调整后,投资者逐渐认识到,中国的住房商品化不过十余年的时间,一线城市远远没有饱和。 即使是城市化率非常高的香港,当地的开发商依旧可以很赚钱。投资者又开始关注拥有一线城市高质量土地储备的公司。

上述投行相关人士认为,两年多来唯一没变的是,投资者一直认同高质量、能赚钱的公司,而土地储备只是基础。

上市房企将更理性

搜 房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恒盛身后,禹州地产、卓越置业、恒大地产、明发集团和花样年集团先后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并开始路演。除此之外,尚有 龙湖地产、中骏置业、佳兆业等企业正准备聆讯;融创中国、星河湾、香江国际、方圆地产等企业也在筹备上市。四季度房地产市场保持环比上升态势,多数企业销 售业绩表现出色,资本市场对企业有较高的盈利预期,目前仍是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的好时机。

如此多的企业集中上市,将给内地房地产市场带来怎 样的变化?恒盛地产10月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13日就宣布将收购两幅位于天津的土地,交易总价约8.49亿元人民币。而深圳卓越的招股文件也 明确表示,将把集资所得的近50%用于收购土地。恒大地产表示,融资所得的资金将被用于现有项目的融资、增加土地储备等。

业界担心,多家房 企上市之后,是否会重演2007年的土地疯狂,上市公司拼命融资去买地,房地产上市公司进入“高地价→高股价→更高地价”的恶性循环。陈丹华分析说,企业 上市之后,肯定会投入一部分资金去买地,但买地的决策依据取决于当时的房地产市场,相比上一轮,企业应更加理性。“广渠路15号地最终被中化方兴拍下,但 拍卖过程中SOHO中国潘石屹也出到39亿,1亿的差价很多吗?”德意志银行相关人士反问。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高价拿地是因为 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有较好的预期。

上述投行相关人士也表示,每年内地房地产企业在港净融资总数额不超过1000亿,1000亿的资金投入进去,不会给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带来根本性的影响,甚 至比不上保险资金对楼市带来的影响。秦靖认为,更积极的变化在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上市企业发行债券成本要远低于非上市公司。通过上市,让公司更加透明 化,提升管理水平。股东在公司策略、战术上的帮助,有助于管理层的决策。更完善的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让企业变得更健康。每年度的审计,让公司更加规范 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63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公司今年欲赴港上市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3/325704.html

一财经今日从中 国寿光物流园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正在积极筹划赴香港上市。
该公司总经济师、常务副总经理时来滨向第一财经表示,公司的母公司香港旺益集团正在积极操作农产品物流园的上市事宜。但他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时间会很快。”而农产品物流员另一位人士则表示,上市可能在上半年完成。

农产品物流园工程于去年成立,注册资本9700万美元。时来滨称,旺益集团下面有十几家公司,可以通过整合的方式、以物流园为主体上市。

物流园公司现在掌控全国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交易市场两期建设,总投资 20亿元人民币。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并开业。二期将于年底建成。现在日交易量1万吨,交易额4000万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31

意大利奢侈品公司Prada拟赴港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3/2OMDAwMDE4MDU2OA.html


6月3日,《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意大利知名品牌 Prada 有意在今年内,重启上市计划,该公司除了有意在意大利米兰上市之外,亦正考虑来香港挂牌。

但 Prada 的上市计划似乎仍处于初步阶段,至今未委托上市保荐人。

Prada 过去10年曾四度搁置上市计划,在2008年尝试上市时,因金融海啸爆发而被迫打消上市念头。

据本报记者了解,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衰 退,Prada公司的债务水平得到了有效削减,同时该公司也积极在亚洲市场开设新的门店,以争夺这一最具潜力市场的份额。

意大利咨询公司 InterCorporate副总裁布朗奇尼(Armando Branchini)表示:“得益于在亚洲市场的可观市场份额及鞋类产品及手提包产品的市场影响力,Prada公司在过去的经营中一直表现良好。 Prada的业绩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强劲反弹,并且这一趋势很可能在2010年内持续,因此对于普拉达而言,现在是进行IPO融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Prada 于5月24日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2010财年第一财季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大幅增长至6400万欧元(合7850万美元),而2009财年同期的 这一数字仅仅为1100万欧元。另外,普拉达公司当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6%,达到3.66亿欧元,其中,来自于亚太地区的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 62%。

一些同类奢侈品企业也相继启动上市计划。今年5月份,香水生产巨头 L’Occitane International SA刚刚完成在亚洲市场的IPO。由于投资者预期亚洲市场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快于全球其他地区,因此这一地区的IPO需求也高于其他地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5

黄光裕妻子杜鹃本周计划赴港拜访机构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7/2MMDAwMDE5NjI2Mw.html

黄光裕的妻子杜鹃当庭释放,被视为争夺国美控制权最有分量的一块砝码。随着9月28日股东大会的日益临近,黄光裕和陈晓双方均对机构投资者展开了攻势。

据网易财经报道,杜鹃将于本周赴港约见多家机构投资者,为股东大会拉票。

“杜鹃被释放后非常低调,主要待在家中跟孩子们在一起,并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黄光裕方面人士表示。

目 前,杜鹃拜访机构投资者的最终时间和地点还有变化的可能。根据中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判缓刑人员若需出境需报经考察机关批准。若没有经考察机关批准,擅自 离境,将会被法院撤销缓刑,而改判实刑。杜鹃要约访的投资机构位于香港。杜鹃若不能顺利通过报批,也可能在内地约见机构投资者代表。

8月30日,黄光裕案二审判决,杜鹃的刑期由一审时的3年6个月改判为3年缓刑,并当庭释放。

香 港一家投资机构的高管处表示,杜鹃此次赴港之行,将为即将于9月28日进行的股东大会寻求机构的支持。目前,黄光裕方面已耗资7亿港元增持国美电器 2.97亿股,增持比例达1.98%,已接近2%的增持上限,而黄光裕方面要在股东大会上通过罢免陈晓等议案,机构的态度成为关键。

该高管认为,杜鹃此次改为缓刑,使黄光裕家族有了“主心骨”,在股东大会上,他会投票给黄光裕家族,若黄光裕此次能赢,会将非上市公司374家门店注入上市公司,这将会使国美上市资产迅速增值,是一个投资机会。

该 高管还称,现在持有国美股票的机构投资者,并不像陈晓描述的支持国美现有管理层,许多机构都在观望,不做任何表态。杜鹃改为缓刑后,一些机构更多倾向于黄 光裕家族这边。杜鹃以前一直主管黄光裕家族的投资事宜,包括与国际机构交流、签订协议等,都是杜鹃一手促成的。杜鹃在投资界,有丰富的人脉关系,此次或许 会大量应用这些人脉。

目前,陈晓方面也在对股东们展开争夺。8月30日起,陈晓方面陆续向持有国美股票的股东们以实体信件的形式发出信函,寄出的对象主要是香港股市中的“零售股东”(即大陆俗称的“散户”)。陈晓方面表示,跟机构则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了更为直接的沟通。

9月28日的股东大会将对8项决议进行投票,其中,陈晓方面希望股东们投票支持前3项,反对后5项,而黄光裕方面的诉求则与之相反。

在国美的股权争夺尚未尘埃落定之时,投资者对持有还是卖出国美的股权出现分歧,联交所股权资料显示,8月份,摩根士丹利和富达基金均不同程度地减持国美股份,摩根大通则于8月3日和12日连续增持国美股票。

有分析称,机构持股中相当一部分是受投资人委托持股,他们的意愿将决定票权去向,这也是国美和黄光裕争夺舆论的重要原因。

为争取舆论的支持,黄光裕自2008年11月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以来首次直接向公众发出题为《我的道歉和感谢》的公开信,向亲友致歉,并感谢帮助过他的人。虽然黄光裕在这封公开信中对9月28日的股东大会只字未提,但此举被认为是其打出的一张感情牌,为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

附9月28日国美特别股东大会上将要投票的8项决议:

1. 重选竺稼先生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

2. 重选Ian Andrew Reynolds先生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

3. 重选王励弘女士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

4. 即时撤销本公司於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配发、发行及买卖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

5. 即时撤销陈晓先生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之职务;

6. 即时撤销孙一丁先生作为本公司执行董事之职务;

7. 即时委任邹晓春先生作为本公司的执行董事;

8. 即时委任黄燕虹女士作为本公司的执行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