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股東權益回報率冇用論的回應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241


這個理論是非常認同,通常上市公司的資產愈少愈好,盈利愈多愈好,盈利增長愈快愈好,權利較實體資產注入更好。

一來獲利權利如代理權、貿易公司等等等這樣東西盈利較不穩定,但實體資產的盈利較為穩定,且價值不會隨時消滅,所以實體資產的注入上市是較少的。

二盈利愈多,價值就愈大,增長概念更值高P/E,又可以賣貴一點,集資更多錢,使大股東受益大。

三資產少的話,ROE/ROA愈高,這可以用特別股息處理,而特別股息的用途,相信都是用來股東自肥吧,上市以高資產回報,可以賣得貴些。另外,一方面,以低資產價值可以賣到高價,大股東就大賺錢。

四如果大股東有太多錢,真的會有可能像一個小朋友由踏單車變駕汽車一樣,可能會左搖右擺,甚至反車。所以錢多,真的會可能會害了他。又想起「韓信點兵」的 一個故事,各位可以參考看看,劉備只能用十萬兵,用得太多就亂,但只要懂用韓信,應該千千萬萬的兵馬都可以,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懂做財務控管的人,看住大股 東,但當然不要用太多財技分子啦。

五的話,如果你說適當負債可令公司的回報較好的話,李x楷可是精於此道的,我近來在做他本人的公司的研究,哈哈。

六的話,上面的日之出案例的話,「股東回報率」一詞,應用「資產回報率」,因始終你是用盈利/資產去算的。

七的話,要七年業績不是沒有,港交所可以提供1999-2009年的資料,不要就要辛苦一點逐年逐年找出來,但是新上市業績肯定不能看到七年。

八的話,其實中小企借錢都幾難,一般都需要有實體資產擔保才可以借,所以借錢的資產回報率一般很低。如果不用借錢的公司,經常都是賺大把大把的錢,因為大股東經常都喜歡把資產轉移到自己個袋,所以資產回報率一般都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87

《求是》評論:撥開經濟悲觀論的霧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728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經濟下滑是人口趨勢等因素造成的,是供給端的問題,不能用需求端的刺激政策去解決。 蔡昉刊登於《求是》雜誌上的文章《撥開中國經濟悲觀論的霧霾》從新的角度闡述了如今中國經濟的問題所在,作者為中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他從人口紅利角度解釋了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增速之源。   以下為文章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年均達9.8%,其中“十一五”期間高達11.2%,取得了世界獨一無二的發展成就。但進入“十二五”以來,國內生產總值(GDP)未能實現兩位數增長,2011年為9.2%,2012年和2013年皆為7.7%。按照國際標準,雖然這個增長速度仍是鶴立雞群,但在國內外分析家中產生了經濟悲觀情緒。一些國際上的觀察家關於中國經濟將要“撞墻”,乃至泡沫即將破裂的預言不絕如縷。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盡管得以改善,但仍成為唱衰中國經濟的素材。國內一些經濟分析人士也受到增長速度減緩等現象的影響,陷入經濟悲觀論。 這一輪“中國經濟崩潰論”是以往“狼來了”謊言的重複,還是會不幸而言中?關於增長速度的悲觀情緒是否如實反映了中國經濟的現實?通過科學分析正確回答這些問題,不僅關乎對於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心,更影響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從而影響政策手段選擇的恰當與否。 一、中國經濟正常進入換擋期 國際經驗表明,高速增長的經濟體終究要經歷一個減速的過程,進入常規增長階段。有學者在分析多國歷史數據後發現,以一個特定的人均收入水平為拐點,年均增長率從之前的平均6.8%下降到之後的平均3.3%。分別看不同的國家可以得出結論,減速本身是發展階段變化的自然結果,但是,在換擋期采取的應對之策,卻決定一個國家從高速增長進入較低速度但更可持續的增長,還是一路減速至長期經濟停滯。正是在後一情景下,某些一度經歷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經濟目前正在經歷這樣一個自然減速的過程,亦稱增長速度換擋期。在過去36年時間里,在改革開放創造了有利於經濟增長制度條件的同時,勞動年齡人口持續增長、人口撫養比穩步降低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人口紅利。這個人口紅利表現為: 第一,較低且不斷降低的人口撫養比有利於實現高儲蓄率,保證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本積累,同時勞動力充分供給阻止了資本報酬遞減,保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巨大貢獻份額;第二,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和以勞動者受教育程度為載體的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第三,農業剩余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到非農產業,意味著資源實現了重新配置,推動了生產率的迅速提高。根據筆者的測算,在1982—2010年期間的GDP增長中,資本投入的貢獻率為71%,勞動投入的貢獻率為7.5%,人力資本貢獻率為4.5%,人口撫養比貢獻率為7.4%,全要素生產率貢獻率為9.6%。 多年來,中國人口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速度逐年減慢,並於2010年達到峰值,此後開始絕對減少。而人口撫養比則由下降轉為提高。人口結構的這種根本性變化,首先表現為普通勞動者的短缺和工資持續上漲,制造業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傳統比較優勢趨於喪失。更重要的是,由於勞動力不再是無限供給,資本報酬遞減現象已經發生,投資回報率顯著降低。而農業剩余勞動力的逐漸減少,也將減緩勞動力資源重新配置,從而縮小了生產率提高的空間。因此,可以預期中國將經歷一個經濟增長速度減慢的過程。 一個經濟體的增長率取決於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的因素。從供給方面來看,生產要素的供給能力和生產率的提高速度,決定GDP的潛在增長率。而從需求方面來看,出口、消費和投資需求決定了該經濟體是否能夠在其潛在供給能力上實現增長。由於人口因素的影響涉及勞動力供給、資本回報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速度,因此,2010年以後的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必然導致潛在增長率的下降。根據我們的估算,GDP的潛在增長率,即生產要素供給和生產率提高速度可以維持的正常增長速度,正在從1995—2010年這15年的平均10.3%,下降到“十二五”時期的平均7.6%,到“十三五”時期還將下降。 由此可以得出三個重要的結論。第一,過去兩年中國實現了7.7%的增長速度,是經濟發展階段變化所必然導致的供給方面因素變化的結果,而不是需求方面的短期沖擊結果。第二,目前的中國經濟增長率,只要能夠保持在7%—7.5%之間,就是在其自身潛在供給能力上實現的增長,不會造成嚴重的就業壓力。第三,人口因素變化導致潛在增長率下降,說明中國經濟增長長期以來依靠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 二、正確的應對之策至關重要 我們說建立在“崩潰論”基礎上對於中國經濟的悲觀認識是有害無益的,是因為這樣的錯誤認識會妨礙我們做出正確的政策選擇。 大多數悲觀論都把中國經濟減速歸結為需求方面的原因。其中廣為流行的說法是,中國以往的增長過分依賴外部需求,不僅應對全球經濟的不平衡負責,還導致自身經濟增長的不可持續。因此,持這類觀點的學者一般建議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以及提高國內需求對GDP的貢獻份額。與此邏輯上相連的政策建議是,既然短期內不可能提高國內消費需求,那麽,通過刺激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則是拉動內需的有效手段。由於這類政策建議錯把經濟增長減速歸結為需求方面的因素,而不顧潛在增長能力下降的供給方面因素,一旦轉變為實際政策,就有可能造成中國經濟的進一步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 在人口紅利消失、制造業比較優勢減弱,從而供給因素制約投資需求的情況下,刺激性政策除了通過補貼等方式保護落後產能,並不會對競爭性的實體經濟產生推動作用。由於基礎設施需求是由實體經濟派生出來的,在實體經濟沒有更大投資需求的情況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也是不足的。所以,刺激性政策除了制造新的產能過剩之外,只會把流動性引向房地產、股市、海外資產等,最終推動經濟泡沫。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泡沫經濟破裂以及此後的長期經濟停滯就是一個例證。 因此,針對經濟增長減速的政策應對,第一步是使實際增長速度與潛在增長率相適應。宏觀經濟學中所謂的“奧肯定律”表明,實際增長速度低於潛在增長率的部分,對應著一定幅度的周期性失業,2012年和2013年中國實現了7.7%的增長速度,與潛在增長率是相符的,沒有出現明顯的周期性就業問題。例如,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4.1%的水平,而調查失業率大體保持在不高於5%的水平。根據測算,由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構成的自然失業率目前大約為4.1%,不高於5%的調查失業率則意味著,周期性失業率最多不會超過一個百分點。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典型的結構性失業現象,而結構性失業不能靠總量刺激政策來解決。 可見,近年來政府確定的7.5%的GDP增長目標,由於與潛在增長率是相符的,因而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增長速度,並不意味著將導致長期的經濟增長停滯。實際上,過去兩年中央政府沒有尋求高於預期目標的增長速度,沒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減少了政府對直接經濟活動的幹預,緩解了產能過剩的進一步加劇,避免了經濟泡沫的形成,為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固然,宏觀經濟受到需求方面因素沖擊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應對經濟周期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有其用武之地,但是,在選擇恰當政策手段時,區分長期的結構性因素和短期的沖擊因素至關重要。 三、通過改革獲得制度紅利 人口紅利消失導致潛在增長率的下降,意味著以往的增長源泉已經式微,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從勞動力和資本投入驅動型,轉向主要依靠創新和生產率提高驅動型。 一般來說,發達經濟體處在技術創新的前沿,經濟運行的體制和機制也比較成熟,實現每一個百分點的GDP增長,都來自於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所以,它們不可能有很快的經濟增長速度。最終,中國經濟也會到達這個階段。但在這之前,通過消除制約生產要素供給和生產率提高的制度性障礙,在一定時期里仍可取得較快的增長速度。換句話說,雖然不應尋求超越潛在增長率的實際增長速度,但是潛在增長率本身是可以提高的,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快的增長速度,就是獲得改革紅利的過程。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改革任務與經濟增長速度之間存在一種替代關系,為了推動改革必然要犧牲增長速度。有的媒體甚至稱中國的改革是“抑制增長型”的。誠然,在當前全面改革正在積極推進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率出現較大的下行壓力,與過往10%的增長率相比顯然是降低了。不過,中國長期可持續增長,可以通過改革獲得新的增長動力和源泉。改革並不必然抑制經濟增長,反而應該成為提高潛在增長率的新源泉。 抑制潛在增長率的制度性障礙,包括戶籍制度對勞動力供給潛力的制約、現行投融資體制對投資效率改進的制約,以及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遇到的融資瓶頸導致的對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制約等。通過推進改革拆除這些制度障礙,可以立竿見影地提高潛在增長率。例如,我們的測算表明,如果在2011—2020年期間,每年把勞動參與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可以把潛在增長率提高0.88個百分點,如果年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速度提高一個百分點,可以把潛在增長率提高0.99個百分點。而通過生育政策調整把總和生育率提高到接近1.8的水平,則可以在2030年之後顯示效果,潛在增長率可以提高大約10%—15%。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旨在破除制約市場主體活力和要素優化配置的障礙。從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約束條件看,能夠顯著提高潛在增長率的領域,恰好就是這樣一些具有優先地位、需要重點突破的改革領域。例如,戶籍制度改革,目標便是通過推動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建立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和機制。由於目前農民工就業已經占到城市總就業的35%,這項改革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民工的勞動參與率,進而增加整體勞動力供給,並同時提高勞動者的技能,達到延長人口紅利的效果。又如,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制訂負面清單和下放審批權等改革,鼓勵更多非公有企業進入競爭性行業,通過建立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同樣能達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目標。此外,通過教育體制改革和完善職工培訓制度,保持人力資本持續提高,為未來日益加速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準備必要的技能型工人,將增進中國經濟的創新驅動力。這些改革,無疑都在創造制度紅利,顯著提高中國近期、中期和長期的潛在增長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00

以優質之實,填泡沫之虛——對A股互聯網泡沫論的一點思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33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6-5 11:55 編輯

以實補虛,A股互聯網泡沫會破裂嗎?
作者:王禹媚


3月份的時候,我們發布了《重構的三次方,我們迎來最好的時代》。我們把投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血拼,這幾個月以來,這個階段已經演繹的非常的快,而且越來越劇烈。到後面我們曾經預判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籌碼的增加,尤其是各種各樣的一些外延的擴張都開始紛紛的出現。而另外一個方面,現在是漲幅非常大,到目前的狀況,大家的擔憂會越來越多,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我們認為投資的第二階段,就是由於對於安全邊際的預期並沒有形成,所以一旦有風吹草動,就容易發生“踩踏事件”。尤其是像昨天的狀況,回調了之後再回來,就進入了一個零亂的狀態。

我們不是策略分析師,我們是從互聯網這個行業和互聯網投資的角度,提出我們的觀點,供大家參考。而整體的研究邏輯,還會持續的延續我們三次方的總的一個投資的框架。這是前面的一個引子。下面我們就分兩個部分,跟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對於泡沫的觀點。

第一部分,我們怎麽來看這一輪泡沫。就是第一,有沒有泡沫。第二,這個泡沫會怎麽演繹。第二部分,我們的投資建議和觀點。我們先說第一部分的內容,就是現在有沒有泡沫?這個泡沫如果有,什麽時候破。答案是肯定的,第一這個階段肯定是有泡沫的。第二我們認為這個泡沫不會像大家所擔心的那樣懸崖式的線性的掉落。

為什麽會這麽講呢?首先講一下我們對於泡沫的理解。我們認為什麽是泡沫?我們說泡沫是夢想和貪婪的綜合體,是大家對於中國經濟,尤其是這一輪,在“互聯網+”的一個轉型,再加上政策制度變革的一些紅利的背景下,大家看到了未來非常大的一些希望。所以這是夢想。在整個演進的過程中,短期的效應會越來越多的持續的相加,如果說一開始是夢想的驅動,這一輪第一波上漲大家看到,所有人,至少大部分人認知和理解了一些互聯網的龍頭,或者是能夠進行互聯網轉型的基本面不錯的龍頭。

但是演繹到後來,大家覺得有轉型欲望的都可以轉,再到後來,只要管理層說想轉或者是即使自己沒有明確說想轉,但是市場覺得你可能會轉,它還是會轉。所以我經常打一個比方,就是A股像什麽,尤其是“互聯網+”相關的一些投資,大家看到了未來互聯網,尤其是我們所提到的所謂的第二代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重構,所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這個機會可能所帶來的變量會遠超第一代互聯網的流量變現,這是中國本土的投資人比海外的投資人,比美國的投資人,看得更清晰的,因為我們身在其中,我們對於中國原有的實體經濟,所有的痛點和互聯網所帶來的影響和變化,在其中的感受是遠超他們的。所以我們在投資上,對於大的變量的預期是非常高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對“互聯網+”的投資像什麽,我們A股的投資人是非常明確的,整個符合互聯網轉型的這些大方向的投資標的或者是公司,就像漂亮的女生,在一開始的時候,業績比較少,所以它成長,我們就投,再往後的時候,一開始是找真正漂亮的,後來是殘缺的不投,現階段為什麽開始擔憂了呢?因為這一類的整個效應的高起,我們看到了幾方面。一方面,中概股紛紛的回歸,第二方面,大量的先進的互聯網公司,我們以前不太接觸到的早期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尋求登錄新三板或者是上新的板塊,這樣使得整個泡沫的演繹,我們認為後面的結構越來越像是一個螺旋式的。所以我們提出了以優質之實,填泡沫之虛。

泡沫有沒有?有。但是我們認為這個泡沫一定程度是良性的,如果沒有這樣的一些快速的上漲或者是沒有明確的效應,是沒有機會能夠吸引到大量的這些優質的公司,在短期里快速的回歸。所以,這樣的一個上升,給大家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標的,這里更多的問題就來了,納斯達克也曾經快速上漲,漲完了以後又跌回去了。這里面有幾個不一樣的觀點,我們可能會跟大家從我們的角度說一下,也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期待大家的批評。

第一,我們跟美國當時的情況到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相同的是,我們的實體經濟的增速都不是那麽快,第二個我們都有一個新的經濟轉型的方向。不一樣的是什麽呢?當時美國納斯達克互聯網還只是一個技術,這個技術未來到底走向哪里,商業模式怎麽樣,沒有人看得清,也沒有叠代出來。所以說這個是很難匹配的。中國這一輪的區別在哪里?互聯網不是一個單純的新的技術,而是信息能量在重塑著各行各業的供需關系,商業模式叠代的速度也是遠遠快於當時美國的互聯網技術的。去年,我們在談O2O的時候,哪些企業是主流,我們沒有看得清,那時候我們更多的是看到一些零售的網絡等服務型的轉型。但是到今年,每天每個人自身的生活,從滴滴到快滴等等,你發現整個這一輪商業節奏變現的速度和叠代的速度是超過當時美國的。

因為不是一個新的技術,是互聯網對原有供需關系的重塑,是對商業半徑的一個延展,所以我們對“互聯網+”的理解是,尤其是這一波互聯網的理解是組織結構的大重構。如果說火車把物理距離從100公里上升到了1000公里,飛機、輪船對物理半徑進行了重構,這次是對商業半徑的一個重新的劃分和延展。

現在交易平臺更多的開始向金融公司去延展,服務公司也開始去延展,這個過程中,每一個企業,只要它進入一個新生領域,獲取用戶的成本比別人低,滿足客戶的效率比別人高,就有可能延展。現在企業的崛起跟原有的狀況不太一樣,而資本在其中,尤其是二級的資本平臺,提供了品牌或者是資源獲取的成本平臺。在這樣的狀況下,他的商業半徑的延展會快於大家的想象,這是我們第一個觀點,就是關於中國的這一輪“互聯網+”所帶來的商業模式的叠變的速度和叠變的量,與美國當年相比我們覺得會更大。

第二個觀點,就是從美國當年供給的結構上來看,最初的公司還是不錯的,像微軟什麽的,都是比較不錯的公司。上著上著到後來,巨大的效益在全球人性的貪婪面前都是一樣的,所以標的和籌碼越來越差了。但是中國不一樣,過去我們的發行機制在這個轉型期也同時在轉型,我們最初在A股看到的真正的互聯網龍頭,像樂視等跟美國所謂的大的互聯網龍頭相比,也不是那麽大,但是他們借助了國內的資本平臺,形成、完善了他們的逆轉和逆襲。所以一開始我們的標的,優質標的實話實說並不是那麽多,但是往後看,你會看到從供給層面來講,越來越有優質標的會過來,這是我們剛才所講到的。

我們可以看到如火如荼的回歸潮和創業潮,從標的的角度來講,優質標的的供給,高峰期可能會從今年年底到2016年,所以我們對於整個這一輪“互聯網+”相關的投資機會,我們認為還遠遠沒有結束。這個過程會是怎麽樣的呢?應該是循環往上叠代的過程。是循環叠代不停的有優質的標的,來填的這樣一個過程。

我們認為有沒有泡沫?有。但是這個泡沫不會懸崖式的斷裂,為什麽呢?我們跟美國有幾方面的不一樣。一方面我們整個互聯網帶來的影響的節奏和空間上不一樣。第二,我們資本市場的標的控制的順序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標的越來越多的在出現。

下面一個問題就來了,我們以實填虛的過程,會是怎樣演繹呢?怎麽樣挑選這些優質標的呢?從我們的角度來講,填優質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這個企業家,中國過去這些年,我們先說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就是第一,不錯的龍頭公司,行業卡位卡的好,企業家整體的管理團隊能力非常強,行業空間有看的很清晰。這一輪一定程度上的泡沫會使得原來計劃兩年去做的事情,可能在半年、一年就做了。原來跟競爭對手拉開距離所要花的成本和時間也是三到五年,現在可能是一年、半年也能做到。所以會加速這樣的分化和龍頭崛起的過程。

這一類的公司,比如說像樂視,比如說像東財,包括像恒生這類的公司,我們在報告里提出100億美金的估值魔咒,在那個之後,100億美金的估值魔咒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開始打破了魔咒。但是現在這個階段,過了200億美金了,該往哪里走,我們應該重新梳理一下標的,哪些標的當你給了200億美金的平臺的時候,他要達到500億美金,需要花的原來是3-5年的時間,現在是1-2年的時間。第二類就是原來這類企業家很有抱負,這類公司的業務也不是那麽優秀和突出的,但是企業家借助這樣一個轉型的時機,是非常有機會的,尤其是一些民營企業。為什麽強調這一點呢?我認為在過去的十幾、二十年里面,在中國的經濟里面,整個企業能獲勝,有幾個核心的競爭力。

第一,融資的成本比別人低,尤其是這些年,我們國企快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融資成本比別人低。

第二,獲取其他各方面資源,包括牌照,包括和壟斷相關的資源也好,獲取資源的成本比別人低,這樣的企業有崛起的機會。

新的階段,這一輪的全民創業,包括互聯網和資本市場的熱浪,所能帶來的是給民營企業,尤其是上市的企業更公平的環境,然後更好的一個融資的環境。所以他就裂變成了第二類的,我們判斷一個企業的競爭力的核心,就是剛才我們強調的,你是否獲取用戶的成本比別人低,你是否滿足用戶的效率比別人高。這樣的情況下,有大量的企業,是有這樣的轉型機會的。一方面有一些不是最一線的互聯網公司有機會去延展。第二方面,我們在三次方的報告里面,跟大家介紹的所謂的心塞行業。就是原有這個行業痛點比較多,由於行業里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說信息不對稱,比如說原有行業一定程度上壟斷等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們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夠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崛起。所以這一類的公司,在這個時候,往往之前就是醉心於自己的業務,看到這一波熱浪,往往不是第一輪追概念公司,第一輪追概念公司的一定是原有業務被逼到一定的角落了,他沒有辦法,一看到有轉型的概念了,就去幹了,這一類公司往往是相對優質的二級龍頭,原來是覺得自己的業務做的蠻好的,對這個東西一開始並沒有第一時間去講純概念,而是一定程度的在研究有沒有在產業整合上的機會。

在我們板塊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像華泰這樣的公司。我們提的“互聯網+”的邏輯,也有大量的包括傳統企業的一些企業家,來跟我們進行交流,我們也遇到了不少這樣的公司,包括像金螳螂這樣的公司。這是第二類的填實的方式。

第三類是大波的,正在回歸的符合第二代互聯網高速成長的,包括平臺期,包括大數據化,包括轉型的龍頭公司,往往集中在O2O,本地電商、融化平臺等等這一類的企業,他們的利潤增速正在以非常驚人的速度在成長,這類公司可能會在今年底,尤其是明年上半年持續回來。

我們認為泡沫是夢想和貪婪的綜合體,在現階段有沒有泡沫,有,但是我們認為由於我們當下的情況跟美國當年並不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可能面臨的是一個以實填虛的過程。不一樣主要體現在:產業的狀況、叠代的節奏、商業空間不一樣。我們的標的供給的速度不一樣。所以第三個我們提出了以實填虛的三個不一樣的類型。

我們現在跟大家匯報一下我們當前的投資策略,投資策略的角度來講,我們認為下面可能一定程度上分化會是一個主線,所以我們上周在外面路演的時候,我們說第一不能完全空倉,第二我們也要對一些標的且打且退且篩選。當前市場已經預計是一個特別漂亮的姑娘,但是一桶水潑下來,你會發現甚至還不是一個女的,所以這一類的標的,現階段可能大家一定要審慎了。而另外一方面,符合剛才我們說的以實填虛的方向,包括原來基本面形式不錯的,包括最近討論比較多的,尤其是廣電行業一部分的逆轉、整合、整改,其一從2009-2010年,廣電在窗口期進行互聯網化的變革,把用戶激活,當時也在整合,但是一定程度上還是低於了市場的預期。

當大家已經把所有的目光轉到了樂視這一類公司的時候,你會發現在市場倒逼的情況下,他們反倒開始一定程度上的轉型。我們姑且不問未來轉型到底有多大的成功的概率,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我們覺得不會都成功,有機會的可能是經濟比較好的地區,有部分能夠有這樣一些逆轉的機會。但是這一類的逆轉,也符合我們第二類的龍頭的逆襲,所以在我們的角度,我們現在認為未來主要的方向,應該是分化,從分化的角度來講,建議大家對於一些真正的一線的龍頭,在近期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相對平穩的平整期,在現階段,我們覺得蠻適合去持有他們的。第二類就是我們講過的之前基本面還不錯,但是當互聯網來了之後,他們看到了產業的趨勢,資本的概念上,原來的業務都還不錯,並不是簡單的概念的疊加,現在進行了一個產業上的轉型,然後前期漲幅也不是特別大的二線龍頭,包括過去的一個月一直在推薦的像華特影視等這一類的標的,近期可能都會有一個相對還是不錯的首演。第三類是市場化領域的倒逼改革,包括廣電這一類的行業和國企,也是有相關的機會。這是一些優質的。

第二類就是我們說的分化的,我們覺得有一些前期漲幅已經非常大了,從兌現的角度來講,不管是從管理層或者是產業空間,或者是外延擴張的角度來講都會有難度,我們看到了,一些公司再融資,可能是撮合難度越來越高,尋找的並購標的也越來越枯竭,最終的狀況是管理層的減持,可能是越來越多,或者是相對越來越理性,在一些創業板的公司,有可能會瘋狂的爆炒,這一類的標的,我們建議一定程度上要開始審慎了,因為現在供給的速度,每個月60家的速度,已經放開了一些速度了。所以這樣的一些標的,我們大家一定程度上要開始審慎。

這是我們對於現階段泡沫論的一些核心的主要觀點。總結一下,我們認為我們對於整個“互聯網+”的相關的大的前景,中期和前期還是非常的樂觀,從整個互聯網的大的行情,因為今年是全民牛市,各個領域都會漲,因為大量中國的產業的重構倒逼資本的重構,所以沈澱了十年以上的資本在往整個資源配置的平臺上轉型,而投入到股市中來。

後面越來越多漂亮姑娘的上場,大家相對會看到越來越多更中觀一些可投資的標的,所以我們感覺波浪壯闊大的行情,會在2016年,尤其是專註互聯網這一塊的行情,可能會更加的有意思。最終這一場如此的熱鬧和喧囂,什麽時候才能結束。可能會有超級巨無霸的登場,才能結束。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的螞蟻金服這一類的公司要登錄A股,可能是過萬億,或者是兩萬億以上的總盤子,所以這樣的巨無霸上來以後,這個市場才能一定程度上停止喧囂。
(來源:華泰證券)

格隆匯聲明:文章系格隆匯轉載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37

爆煲論的真義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6/12/%e7%88%86%e7%85%b2%e8%ab%96%e7%9a%84%e7%9c%9f%e7%be%a9/

爆煲論的真義

P6070005
湯文亮博士自從提出「細價樓爆煲論」後,雖然可能會輸餐福臨門給林一嗚,已成功吸引傳媒與市民的目光,上星期連金管局也因而作出行動,表示正與土地註冊處研究,運用他們的數據,協助銀行查出違規二按,又會研究要求銀行全面排查按揭組合,這批二按業主,相信會寢食難安。

早前明報追查土地註冊處,指有七千個未補地價居屋單位涉違例二按,相信金管局也想對準這批業主處理,未補地價的居屋已經有七千,真的不知道其他違例二按會有多少。

湯博士運用這餐飯,吸引傳媒的目光,進而逼使怕「狽獲」的政府官正視問題,使用行政手段處理違規活動,無論金管局與銀行如何小心處理,都會增加小業主的財政壓力,例如要求客戶增加抵押品、加息、償還部分貸款以降低部分貸款等,最終必定有小業主挨不住斬倉,差別是有多少人最終站得住。

當小業主叫苦連天,財政穩健的大戶如湯博士,就可施施然出來慢慢收貨,小業主隨時還要多謝大戶給機會離場。

在資本主義社會,大戶如能聰明地利用社會地位,完全有可能藉傳媒施壓,逼使政府採取行動,這是合法的行為,而他們的資金實力雄厚,又深得銀行信任,完全可以在跌市時運用本金,加上小業主得不到的槓桿,逢低吸納,進行大規模擴張,隨時能在一個大浪將資產翻倍。

小投資者面對大戶,唯一能做的是保持健康的財政,不過度槓桿,以免被人逼倉,否則面對Margin Call,沒有人可以守得住,孫子兵法有雲:「可勝在敵,不可勝在已。」做好自己,不給予對手可乘之機,無論發生甚麼事都傷害不了你,持有物業並沒有問題,「高槓桿持有物業」才有問題,湯博士是高手,看出小業主太心雄,很多都沒足夠能力持貨,預早點出弱點,如果識趣的一定要趁市旺還債,候低再買貨。

市場上有大量二按客戶,如果銀行直接對付一按,這批二按客會怎樣應付?是被逼要加按?還是要緊急平倉?實在是未知之數,可以肯家的是在法例上,一按在債權人排名上,一定優先於二按。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944

美國泡沫論的分歧-東方日報20130506 王雅媛

1 : GS(14)@2013-05-11 15:57:41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314120134734430500/

中國經濟仍在經歷由出口帶動換到內部消費的轉型陣痛,中國經濟轉型不順利導致A股表現落後於世界其它股市。香港作為一個開放型經濟,其股市及經濟受著國內及海外的影響。直到目前為止,香港股市表現不過不失,主要原因是歐美各國的股市持續向好。



有分析認為美國股票市場正在吹起一個大泡沫,一旦歐美股票市場大幅回落及A股持續不振,港股將面臨重大回落的壓力。但亦有另一批投資者認為美股正處合理水平。美國是否在吹泡沫,分析的因素在於其估值及基本因素的關係。美國股市歷史上熊市平均市盈率為7倍,正常時候約14倍,而牛市頂峰的時候平均市盈率為21到25倍之間。據彭博數據顯示,道指最新市盈率為15倍左右。數據是死的,在同一數據下出現看法分歧,分歧主要是出在怎麼去看美國經濟的前景。



看淡的認為美國問題仍多,財政懸崖,經濟增速不佳、失業率高企,故此股市應該在合理水平之下。看好的認為美國在頁岩氣一役賭博成功,其天然氣價格已經降到中國的四份之一及歐洲的三份之一。如果美國在未來五至十年內成為能源大國,有能力出口天然氣,那麼美元走勢將一直保持強勢,那時候美國的債務問題亦不再是危機了。另一方面,美國的創新能力仍是世界第一,如蘋果的Iphone,谷哥的Google Glass及特斯拉(Tesla)的電動車等等,都是震撼世界的新產品。在沒有重大債務危機下,美國股市重回合理水平是正常的。



筆者認為美股走好還存在一個原因,就是其它各國的問題更大。單看美國經濟,大家的確可以從雞蛋裡挑出不少骨頭。不過全球資金是以比較的眼光去選擇投資的,此刻歐洲仍未走出債務困擾,中國轉型又不順利,一把美國跟世界多個大經濟體系比較,美國還是最能給予投資者安穩的感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