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顯示公司不爭股權換重生的一堂課 iPhone 5內嵌式觸控面板非它不可


2012-11-19  TWM  
 

 

一家成立僅一年的公司,卻是蘋果iPhone 5能小量出貨的關鍵推手,它是日本顯示公司(Japan Display)。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東芝、索尼、日立的面板廠,從瀕臨出售、整併,到浴火重生,僅僅花費一年時間,究竟它是如何辦到?

撰文‧賴筱凡

一家公司從虧損、合併,到浴火重生,需要多久的時間?答案是一年,來看看日本顯示公司(Japan Display)的故事。

薄薄一片,只有七.六公釐厚的iPhone 5驚豔市場,正因薄度比iPhone 4大減一八%,讓蘋果吃足苦頭,不僅內嵌式觸控面板量產有問題,良率也是瓶頸。唯一良率達八成、有能力穩定供貨的是它——日本顯示。

你能想像嗎?十二個月前,這家公司還在裁員,整併步調就像多頭馬車;十二個月後,它不僅成為唯一能讓蘋果穩定出貨的面板廠,也做到了台灣面板廠做不到的事。究竟日本顯示公司是怎麼辦到的?

場景轉到日本東京西新橋的一棟舊大樓裡,沒有太多華麗裝潢,只見裡頭業務人員忙碌著,「iPhone 5的內嵌式觸控面板,只有他們能做,忙翻了。」蘋果供應鏈的業內人士不諱言,蘋果內嵌式觸控面板供應商有三家,日本顯示、夏普(Sharp)與樂金顯示(LGD),可是唯一良率達八成的,只有日本顯示。

三廠股權均分 政府主導「因為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了!」日本顯示執行長大塚周一曾這麼向內部員工說。裡頭的員工,有的在面板產業工作超過二十年,看著日本面板產業興起,又看著日本面板產業沒落,一年前,甚至在被裁員的邊緣掙扎。

那是全球面板產業有史以來最寒冷的冬天,連全球面板龍頭三星都出現虧損,更別提近年被韓國面板廠重創的日商。

東芝、索尼、日立都曾動過念頭,想賣掉虧損的面板事業群,日立找過鴻海,東芝甚至將新加坡面板廠賣給友達,成了友達發展AMOLED面板的重要基地。「那時,三家公司的員工代表,都找上擁有政府色彩的日本官民共同基金『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日本顯示發言人久保田一彥說。

確實,三家面板廠、上萬名員工,倘若不找出路,只能坐以待斃。改革,是必要的開始。

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東芝、索尼、日立的面板廠開始一場三合一的大整併,「三家母公司的股權各持有一○%,任何一家都不能多,只要誰多了,這家新公司就會被貼上標籤,變成它的子公司。」久保田一彥坦言,只要東芝、索尼、日立任何一方的股權大於其他兩家,就會有吵不完的紛爭,所以,日本顯示其餘七○%股權,都掌握在INCJ手上。

這在台灣產業裡並不容易,當年經濟部委託聯電榮譽副董宣明智,整併台灣DRAM產業,計畫還沒成形就胎死腹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沒人願意放棄主導權,這是台灣科技廠很難改變的文化。」長期觀察台灣面板產業的分析師說,鴻海、許文龍家族在奇美電董事會裡的紛爭不斷,就是最好的例子。

正因要讓三大股東都心服口服,INCJ找來爾必達退休的營運長大塚周一,出任日本顯示執行長,「唯有如此,整家公司才能沒有包袱地改革。」日本顯示主管說。

精英式裁員 截長補短

裁員,是不得不的手段。三家公司上萬名員工,合併後能留下來的只剩六二○○名,「想留下來的人,就得要有這是『最後機會』的認知,不想留下來的人就回到母公司去。」日本顯示主管說,不努力就是整艘船一起沉,但努力的話,或許還有一絲機會。

他們展開了精英式的篩選,「即使三家公司都在生產面板,可是不同公司就有不同的作法、不同的製程,誰的作法最好、效率最高,就用他的(方法)。」久保田一彥說,所有的事情都能量化,製程、效率、良率,他們只用最好的、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完全沒有模糊地帶。

東芝能讓觸控面板薄度降到最低的內嵌式觸控技術,成了日本顯示最重要的資產;日立的強項在於IPS廣視角(螢幕各種角度都不會有死角)面板,也被保留下來;索尼在系統整合的豐富經驗,讓日本顯示可以更了解客戶的需求。

「他們的內嵌式觸控良率能優於別人,就是在於LGD、夏普都是自己悶著頭做,日本顯示卻截長補短,整合三家技術來開發。」一名外資面板分析師說。

此外,日本顯示更做了諸多改革,他們賣掉原本裝潢亮麗的大樓,搬進老舊的辦公室,一切從簡,更把組織扁平化,丟棄傳統日本公司分工精細、由下往上(bottom-up)的文化。

「以前擴建一個廠,內部做完決策,還得送回母集團徵詢同意,可是現在日本顯示要從Panasonic手上買一座面板廠,六個月的時間就做完決定。」久保田一彥說,速度、技術是他們現在最在乎的。

在成功替iPhone 5生產內嵌式觸控面板後,日本顯示與蘋果的合作關係勢必將更密切,甚至會提前掛牌上市。日本顯示整合速度超出預期,他們破斧沉舟,丟掉台廠無法放下的包袱,才是能迅速重生的最大關鍵。

日本顯示

成立時間:2011年

負責人:大塚周一

資本額:2300億日圓

主要業務:中小尺寸面板生產製造

主要客戶:蘋果、索尼

日本顯示浴火重生

從三家公司變一家,股權均分、放棄主導權成為整合關鍵東芝 100%持股 東芝移動顯示(TMD) 持股10% 日本顯示(Japan Display) 日本官民共同基金 INCJ持股70% 日立 出資75% 日立顯示 持股10%

佳能 出資25%

索尼 100%持股 索尼移動顯示(SMD) 持股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3

傳iPhone5觸控面板訂單減半 蘋果盤前跌落500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0

日經新聞週一報導,因iPhone5需求疲弱,蘋果公司減少了本季度的部件訂單,其中LCD觸控面板訂單幾乎減半。這是蘋果失去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又一跡象。

報導稱,蘋果通知日本Japan Display與夏普公司和韓國的LG公司,今年1-3月原計劃生產的6500萬LCD觸控面板訂單幾乎減少一半。
 
受蘋果訂單銳減影響,Japan Display在日本西南Nomi的工廠將暫時減產,產量約為去年10-12月的80%。而夏普今年1-2月的相關產品將減少約40%。
 
分析師預計,如消息證實,iPhone5的銷售量應該沒有此前預期的強勁。
 
路透報導稱,面對韓國三星和中國的華為與中興等亞洲對手挑戰,蘋果失守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價值2000億美元以上。
 
近來有關蘋果今年可能推出低價iPhone的消息沸沸揚揚。
 
上週華爾街日報對蘋果將發佈低端平價智能手機的報導。報導稱,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最早今年就會推出較平價的低端iPhone。
 
此後蘋果公司全球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菲利普·希勒(Phil Schiller)接受中國《新聞晚報》專訪時稱,蘋果不會盲目追求市場份額。
 
但週末路透證實,蘋果要求修改《新聞晚報》報導原稿,終稿刪除了大部分關於低價智能手機的內容,包括希勒說「蘋果不會為了市場份額推出廉價的智能手機」
 
週一蘋果股價盤前跌落每股500美元大關。華爾街見聞的讀者應該不會忘記500美元對蘋果股價的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38

第二季表現不如預期 第三季展望疲弱 宸鴻觸控面板之路 難擋低價化潮流

2013-08-19  TWM
 
 

 

就在八月六日宸鴻舉行法說會的前一天,瑞銀、摩根大通、麥格理、里昂四大外資已聯手調降公司目標價;法說會尚未舉行,宸鴻就提前籠罩在烏雲密布的沉悶氣壓。

果然,由於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不如預期,宸鴻第二季手機出貨下滑一六%;平板電腦也因為新舊產品交替造成訂單下滑,第二季出貨減少七成。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說,平板電腦投單保守,自五月以後訂單就急速萎縮。

其實,市場早已反映平板電腦訂單縮減的利空,從五月底開始,宸鴻股價便自六百元一路走滑。在法說會舉行的當天,宸鴻股價大跌四%,法說會後隔日再拉出一根跌停板,直接摜破三百元大關。

股價破底之後,投資市場的問題很簡單:宸鴻「台股獲利王」光環,究竟只是一時蒙塵,還是會就此褪色?

中低階產品瓜分高階市場

對於問題的答案,宸鴻總經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以樂觀的態度回應,他預期,占公司營收兩成以上的平板電腦產品,將在九月出現新一波需求;而觸控筆電的新產品則可望在第四季量產出貨。因此他定調,宸鴻的營運表現「復甦在冬季」,意味近期的營運低潮應屬短期現象。

不過,看在外資眼裡,答案則是截然不同的模樣。

法說會後,高盛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林良俊出具報告,預估二○一三到一五年宸鴻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分別為三十四.○三、二○.九五、十七.五三元。若這樣的預估實現,那麼,不僅獲利下滑的趨勢明顯,也同時宣告了宸鴻的超高獲利時代已經結束。

此外,巴克萊科技產業分析師葉婉屏也認為,目前宸鴻面臨了近乎「前後夾殺」的不利處境。在需求端,由於高階產品的市場正被許多中低階產品侵蝕,導致訂單需求不佳;在價格端,則面臨下游廠商要求降價,宸鴻恐難維持過去享有的利潤空間。她預期,至少到明年之前,這樣的夾殺困境不易見到轉機。

其實,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觸控筆電宸鴻三大主要產品線中,即使後兩者確如孫大明的樂觀預期,能在九月及第四季出現新增需求;但是占公司營收比重近五成的高階手機,如今看來需求復甦仍難期待,從蘋果(Apple)、三星(Samsung)和宏達電手機品牌廠的財報顯示,目前高階手機需求仍弱。

無論是從需求端、價格端,或者是主要客戶的營運表現來分析宸鴻的困境,其實,造成困境的凶手都是同樣一個:中低階產品崛起。

觸控面板需求旺盛,近一年,投入觸控產業的新進廠商如雨後春筍;如今宸鴻面臨友達、群創等面板廠鎖定中低階產品,低價搶單,面板雙虎以非觸控面板廠之姿,研發低價方案,搶食觸控市場大餅,已帶給專業觸控面板廠壓力。

撙節成本、推低價方案因應不僅如此,來自於中國觸控面板的削價競爭,也是宸鴻的壓力。根據業界人士指出,七吋觸控面板平均價格約下滑到十五美元;甚至中國觸控面板廠歐菲光還祭出十美元搶單,讓七吋觸控面板價格仍快速下滑中。

在這樣的情勢下,宸鴻若要擺脫當前的低潮,重返高獲利的榮景,簡單地說,就是要想方設法打贏這場低價化的戰爭。事實上,宸鴻也並非坐以待斃,自第二季開始,已陸續展開因應低價化的作戰策略。

最立竿見影的動作,就是「節流」。由於第二季平板電腦訂單衰退,觸控面板產能利用率同步下滑,宸鴻對人員控制採取被動的遇缺不補政策,員工人數自首季的五.三二萬人,在第二季降至四.九五萬人,一口氣減少三千七百名員工。

此外,宸鴻也將從控制內部費用著手,除了延續第二季的遇缺不補政策外,宸鴻預估第三季人員數可能進一步減少;再者,由於產能利用率較低,加班費也可順勢減少,同時採取廠區產線集中管理,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減少變動成本。宸鴻預估,第三季營業費用能夠降低至二十七億元,比第二季的二十九億元再減少兩億元。

除了節流,宸鴻也著手強化中低階產品線戰力,將開發低成本製程來布局中低階產品線,推出「低價觸控方案」,迎戰來自中國和面板廠的競爭。

劉詩亮表示,低價觸控方案將採取低成本製程,不僅減少部分製程,也可節省材料成本。他舉例,傳統觸控方案的部分產品往往需要二次強化,觸控模組廠商需要對保護玻璃成形進行加工;但在中低價商品崛起後,現在部分NB客戶會選擇「不再二次強化」,因應需求,宸鴻未來也可提供省掉這道製程的方案。

劉詩亮並強調,雖然低價觸控方案的平均售價較低,但相對成本也較低,因此,宸鴻應可以維持一定的獲利空間。此外,他也強調,宸鴻不會參與殺價競爭,避免壓縮獲利。

從節省人事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到推出低價觸控方案,宸鴻顯然已清楚看到「低價化」這個當前大敵的模樣;至於這場對抗低價趨勢的戰爭,能否在短期之內獲得勝利,外資雖然態度保留,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的態度仍然頗具信心,他以去年失去蘋果iPhone訂單為例,「當時的險惡環境,我們都能迎刃而解,如今當然也會順利過關。」他說。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訂單驟減——宸鴻第二季各項產品觸控面板表現

應用 出貨量

增減幅度(%) 營收

增減幅度(%) 營收占比

(%)

智慧型手機 -16 -12 47 平板電腦 -70 -53 24 觸控筆電 20 10 14 All in One電腦 80 48 9 註:營收占比不足100%的部分為非消費性電子產品項目

資料來源:宸鴻

台股獲利王光環不再

——宸鴻第二季業績表現

項目 實績 與前一季比較營收 382.85億元 -22.6% 毛利率 14.3% 下滑3.46個百分點營益率 6.7% 下滑5.6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31.4億元 -32.4% EPS 9.02元 -36.4%

資料來源:宸鴻

撰文‧李洵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62

張忠謀舊戰將 變亞洲觸控晶片王

2013-09-02  TCW
 
 

 

「有(in cell內嵌式)觸控跟沒觸控功能,成本只要多『一毛錢』,幾乎不要錢!」敦泰電子董事長胡正大邊展示中國客戶的最新款手機邊說。

之前,只有新台幣兩萬多元的高端蘋果iPhone 5手機配有這項技術,但今年八月開始,因為敦泰晶片的量產,售價不到五千元的中國三線品牌手機也能有。

與iPhone 5同級搶先量產、良率九成

手機廠不僅多了一個「與iPhone 5同級」的行銷賣點,更因為內嵌式技術省去面板玻璃貼合的製程,成本立刻少了約新台幣一百二十元。

對敦泰來說,這次量產還有兩個意義,其一,這是第一次一家台灣小晶片設計公司搶在全球觸控晶片大廠新思(Synaptics,蘋果與三星主要供應商)前量產最新技術,證明研發實力;其二,敦泰量產良率接近九成,高出蘋果和日本夏普(Sharp)合作、不到八成的良率。

靠著一顆不到一平方公分的觸控控制晶片,敦泰去年每股稅後淨利三十八.五七元,大賺近四個股本的成績,直可與早期的聯發科、晨星比擬。這家資本額不到五億元的小公司,現在是全亞洲觸控控制晶片龍頭,占有中國近半市場。在中國,每兩支觸控手機、每三台平板電腦,就有一個內建敦泰晶片,今年上半年晶片出貨一億顆,已是去年總量的七三%。

現在的晶片設計公司創業成功率低於一成,二○○六年才成立的敦泰,比起新思、愛特梅爾(Atmel)、柏士(Cypress)等外商,只是家小型後進者,竟然在中國市占率後來居上,根本原因在於敦泰總是「挑最難的做」。

創立敦泰前,胡正大已經是台積電行銷副總經理,先後在IBM、工研院電子所等單位服務,半導體界經驗二十多年,當他決定創業,鮮少投資新創公司的高盛就對胡正大說:「我們就是要投資你這個人!」中國第一大電視品牌TCL也找上他,希望開發自用LCD驅動晶片。

別人做單指觸控??它研發多指,單價高五成

不料TCL的面板技術遲遲沒用到敦泰的晶片,苦等訂單不來、連三年虧損的敦泰只能調整策略,重新選擇產品再出發。營運最低潮時,帳上現金只剩下三十萬美元,卻還有一百萬美元的未付款。

當時,蘋果iPhone帶動的「觸控」商機才要起飛,但控制晶片掌控在愛特梅爾、柏士、新思等外商手上,亞洲公司著墨並不多。因為它不是手機裡單價最高的晶片,平均單價不過新台幣二十元,卻必須整合最多配合廠商。

敦泰同時要與觸控模組宸鴻、通訊晶片聯發科與高通(Qualcomm)、面板廠如華映,還有人機介面業者等合作,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就會破壞手機使用經驗,吃力不討好。

敦泰一開始就挑難的做,當其他的台灣同業從「單指觸控」入手時,它選擇了訊號處理更複雜的「多指觸控」,規格高一階、單價也比對手高出五至七成;而當同業對內嵌式的低良率質疑時,敦泰領先投入、成為僅次於蘋果量產的廠商,晶片報價再往上調升。

選擇一條困難的路,儘管要冒更大的風險,但只要成功開出,就能像敦泰這樣,因為市場先機,以更高的報價取得更多訂單,大賺近四個股本。

挑戰對手做不到的事,還反映在上下游整合能力。網路上不少部落格討論iPhone 5邊緣觸控不良的問題,這起因於ITO導電玻璃中,金屬繞線不盡完善,敦泰為了把整體觸控效能做到最好,就連這方面也涉獵,並擁有全球獨家專利,即便最靠近邊框的一公釐,也沒有觸控死角。

一次PK賽,可以看出這種全方位的重要性。為了三星平板電腦的訂單,敦泰被要求與老大哥愛特梅爾競賽PK,解決充電時觸控功能受雜訊干擾的問題。敦泰研發團隊領了題回到深圳研發總部,左思右想,最後更改的不是晶片,而是ITO導電玻璃的設計,順利解決問題、取得訂單。

別人總部設本國??它駐深圳,一天解決客訴

就連客戶服務,敦泰也要做到極致。

攤開中國手機品牌廠,華為、聯想、小米、中興、酷派等無一不是敦泰的客戶,長達近兩年時間,敦泰更是聯想唯一供應商,快速立即的客戶服務,是它抓住中國客戶的秘密武器。

與台灣、美國同業相比,敦泰是唯一把總部設在深圳的觸控晶片公司。客戶一發現問題,敦泰技術人員兩小時內一定做出回應,二十四小時內一定派人到現場處理,不管客戶是在深圳、上海還是西安;一般台商需要兩到三天,美商更可能需要兩到三週。

如果問題出在觸控控制晶片的軟體(source code),差別就更大了。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外商把軟體原始碼牢牢握在總部手上,客戶要修改產品,只能往歐美總部送,台灣同樣也多往台灣總部送。只有敦泰直接以深圳總部支援,比競爭對手提早兩天到兩週,回應客戶的修改。

中國手機市場相當注重「首發」,意指藉由搶得某種新技術的第一家量產,爭取市場上最高的曝光率與購買意願。而敦泰的即時回應,就是聯想等手機品牌搶占先機的後盾。

胡正大不諱言,觸控控制晶片競爭正加劇,所以更要不斷挑戰自己、做更難的事,才能在技術、服務、周邊整合三方面,跑得比對手更快、更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94

觸控科技暫緩赴美IPO,陳昊芝內部郵件稱"我只要大贏"

http://www.iheima.com/thread-6394-1-1.html
以下為觸控科技創始人陳昊芝內部郵件:

各位觸控的負責人

昨天我和Gary做了一個選擇,這裡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這個選擇的思考過程

1、可能有一些人關注到完美世界昨天公佈季報Q1淨利潤2億人民幣,但下跌了9%。源於環比Q4有輕微下滑,同時Q2增長預期有限。但核心的問題是利潤質量,即單純遊戲收入的美國市場估值模型。也就是說一個年淨利潤6-8億規模的公司,刨除現金資本市場給出的公司定價1億美元不到。相當於2014年利潤1倍的PE

2、考慮前一點我們比完美幸運很多,因為我們的移動遊戲業務利潤資本市場願意給出2015年利潤8-10倍的PE,這已經遠高於端游公司的估值水平了。同時,我們以剛剛上市的聚美作為例子,資本市場給出2015年聚美利潤預期的PE是多少呢?17倍。因為電商業務在遊戲和平台型業務之間,聚美又是電商中高利潤、女性用戶群可持續消費的一種特徵,最重要的是聚美在女性化妝品電商市場是老大。因此PE在遊戲和平台之間偏平台定價

3、假設按照我們2015年利潤預期6000萬美金,投行根據他們的預測給我們打個折,按照90%完成度算5400萬美金,給予我們8-10倍的PE我們上市按照10倍是5.4億美金的市值。

如果以2014年Q1作為可比數據,我們僅遊戲業務有3500萬以上的淨利潤,超過中手游(這是攤消了人員、辦公、行政、一切成本後的淨利潤)我們的市值怎麼會低於現在中國手游呢?因為我們還有引擎及開發者平台的業務需要持續投入成本,這部分成本對沖了遊戲業務的利潤。又因為我們目前基於引擎的平台化還沒有實際收入體現,所以無論2014年還是2015年都無法計入我們平台收入作為財務預測,這是我們非常難受或者說吃虧的。

也就是僅遊戲業務我們大於中手游超過6.7億美金市值的業務,僅引擎業務1年前Amazon給我們開出引擎收購的Term是6億美金(當時我們還不是全球第一),兩個部分相加有超過13億美金的公司價值,我們卻只能被認定為純遊戲公司,且利潤低於同行,按5.4億的定價上市。

同樣假設我們現在上市,會發生什麼呢?大家如果關注獵豹上市會發現獵豹上市所有人持有的期權也就ADS,是按照10股合一股上市的,因為他們上市前總公司設定的股份數超過10億股,而現在上市了僅對外按照1.3億股核算,也就是說之前有10萬股期權的人,現在上市了變成1萬股,而這1萬股每股13美元。13 萬美元和多數人期待的10萬股每股13美元天壤之別。這個遊戲非常多的公司在上市前和上市過程中玩過,最終是員工有苦說不出。

我和Gary可能的確不喜歡忽悠,所以觸控的公司股權一直是很控制的,雖然我們期權的授予量看起來不大。但是對於至今總共只設定了1.6億股的觸控,我和 Gary在過去路演和上市準備過程中一直期望公司在10億美金以上上市,甚至是15億美金以上,這樣大家拿到的期權會在上市的時候有機會1:1轉換成公司股票,最不濟2:1,隨著股價的上漲現在的期權也是貨真價實的。

如果我們現在上市這個比值很可能是4股合1股,的確我們相信公司上市後會大幅上漲(投行也這麼看,因為我們還沒有開始路演已經錄得1.5倍左右的募資規模,而途牛、金山是在香港路演結束也不過這個水平上下。理論上京東這一兩天上市,將會有10倍左右的認購,投行對我們的判斷可能是6、7倍的超額認購。將是上半年僅次於京東的一家公司。我們如果想上市已經具備了所有條件。

我和Gary還是決定暫緩上市,保持F1即公開遞交的狀態,也就是保持隨時可以重新上路的狀態,但給自己幾個Q的時間把業務和利潤質量進行一個梳理。

給大家兩個參考

A公司

2014年 目標收入規模23億人民幣 2200萬美金利潤 全遊戲收入 含部分廣告收入(預測)

2015年 目標收入規模40億人民幣 6000萬美金利潤 全遊戲收入 含部分廣告收入(預測)

上市估值,以遊戲業務定位2015年PE10倍 投行打折 5400萬美金淨利潤上市估值5.4億

B公司

2014年 目標收入18億人民幣

其中僅遊戲業務年度淨利潤有2億人民幣 但是Q1 Q2刨除平台投入僅省2500萬人民幣

其中4月份單月遊戲業務淨利潤1500萬,但Q2總利潤只有1000萬人民幣

這家公司運營到2014年Q4,遊戲業務月均淨利潤2000萬,僅遊戲業務當季度6000萬淨利潤

Q3開始發力外部平台業務合作如向WP8、Facebook甚至騰訊通過引擎和工具幫開發者輸出產品,引擎為基礎接入第三方云服務、廣告、支付分賬,用戶平台提升用戶多次轉化,廣告業務實現利潤

在Q4基於平台業務的毛利潤5000萬,淨利潤1800萬,即平台業務自付盈虧的同時還有300萬美金利潤

2015年 收入目標30億人民幣

其中遊戲業務規模24億,平台業務規模6億(含各大平台分賬、廣告佣金、用戶平台收入)

遊戲業務當年淨利潤3億人民幣即5000萬美金

平台業務當年淨利潤2.4億人民幣即4000萬美金(因為平台業務僅計入分賬收入屬於高毛利高利潤業務)

該公司按照2015年估值 遊戲業務5000萬美金*10 +平台業務4000萬美金乘以20

公司上市估值13億美金。如果是一年後的這個時候上市將按照2016年的預期上市

2016年平台業務利潤將從2015年的40%佔比提高到60%,公司總利潤預期可能是2.5億美金

這個可以自己去算了。

A公司是我們現在 B公司是我期望我們在Q4最晚明年Q1達到的起步狀態。

到香港10天的時間,我增加了對於資本市場的敬畏和理解,但同時也去除了對於IPO過程的恐懼。剛到香港的時候對於如此惡劣的市場環境感到悲觀。因為中概股在過去2個月中普跌40%包括騰訊都跌去了27%。可10天的時間,我們看到非常多的投資人對我們平台和引擎概念的認可,但是沒有收入支撐,他們不可能給出超出市場普遍認知的定價方式。

這裡包括我們現有投資人及一些策略投資人都爭先恐後的下單,給我們最大的支持。

而另一方面如果按照這個價格上市,我們將成為過去5年來成長速度比利潤規模比公司業務的長期PE最便宜的公司(什麼比例呢,假設騰訊今天的估值方式是1,京東是0.7,京東的估值就具備不錯的性價比有30%以上的成長空間,我們的估值比實際價值是0.05,所以我和Gary之前是通過招商銀行貸款1000萬美金希望購入自己的股票,因為太便宜了),買入即意味高額回報,可他們告訴我,市場環境和公司的階段就是這樣,你們沒有準備好,就必須面對。

我和Gary在這種環境下選擇延緩上市,但這個選擇需要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汽車之家 2012年上市時4億美金沒有承銷商解盤,2013年上市30億美金還在哄搶

去哪兒幾次路演的準備 最後上市還是延後了近1年 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我們是否已經有充分可以預期的業務增長,有良好的管理,有平台業務的收入體現。其他的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如果按照B公司的模型,我們現在和投行重新核算我們的預期,一方面是平台業務預期無法計入,因為還沒有財務體現,一方面是目前上市的過程需要延後1個月,但估值不一定會提升多少。只是年內的收入規模壓力下調後我們有更多空間推動平台業務。慘勝如敗

我只要大贏

按照Gary的說法,我們終於搞明白競技場的規則了,那就按照他們的規則玩。

我和Gary回來之後,會集中資金和資源在遊戲業務及平台業務的優質業務和優質團隊上,同時會拆分遊戲業務及平台業務,平台業務提高研發、運營、產品的有效性和效率,實現收入模式的突破和快速增長。遊戲業務我們已經摸索到一些有效並且可持續的產品和業務模式,我希望觸控遊戲真的可以讓用戶認可,讓我們自己為之驕傲。

在上述的過程中,我希望可以讓有利潤的團隊獲得更高的回報,讓有預期的業務及團隊獲得更有效的資源和支持。

昊芝

2014年5月21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17

觸控科技陳昊芝:如果信,請深信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143862
在正確的時間裡,做正確的事。期待「大贏」的觸控科技CEO陳昊芝,一直在辯別技術與市場的風向,並希望將「正確」進行到底。

作為資深喬布斯信徒的陳昊芝,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長期保持每天工作近20 個小時的強度,搞趣網ChinaJoy採訪組北京第七站在晚間七點一刻等到對話的機會,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他的繁忙與充實。

「如果信,請深信」。這是陳昊芝解讀創業與發展的知名語錄。對工作的狂熱,並且不斷要求自己時刻保持對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的關注,相信觸控能給手游市場不斷提供提升效率的解決辦法,使得陳昊芝及觸控科技的前行,充滿了知性與自信。

有人說,觸控科技是中國移動遊戲領域最幸運的公司之一,在遊戲引擎、產品研發及發行方面皆有閃光點。陳昊芝說過,「今天我們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變現能力,但我們並不是一家遊戲公司」。

為全球開發者及內容創作者提供技術和工具,最大限度的提高開發者的效率降低開發者的成本。這是陳昊芝及觸控科技最大的夢想。

「實際上,我們目前是這個行業最大的技術提供商,同時我們也會研發產品,所以無論是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我們都是為了無論是開發者還是用戶能夠,有更好的體驗和更好的效益,實現行業的快速發展。」陳昊芝對搞趣網表示。

陳昊芝補充道,「與此同時,過去的三年中,我們每年都在跟自己提要求,然後做更高品質的產品,給玩家帶來更多更好的娛樂享受。」

從最初技術層面的Cocos2DX引擎與CocoaChina社區,到如今業務層面形成以《捕魚達人》為核心的一批優質產品,以及多款大作如《疾風勇者傳》《秦時明月》等的獨代權,這一系列從技術、業務到產品的全面佈局,為觸控在競爭激烈的移動遊戲市場脫穎而出奠定了基礎。

「中國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陳昊芝認為真正的成功是一個未來時,也企業成長永遠的追求動力,而成就時代發展中的最大影響力,才是一個企業當下最大的責任與使命。

向前,或向上。這是一個真實的陳昊芝與觸控科技。

關於《捕魚達人》一戰成名

技術升級帶來的遊戲品質提升

2011年,觸控通過《捕魚達人》一戰成名。

「可能跟很多人所想像的不一樣,觸控有自研遊戲,像《捕魚達人》系列,而其每個階段都是證明技術升級帶來的遊戲品質的提升,」陳昊芝表示,「所以其實我們一直認為遊戲業務和引擎開發的平台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是互相獨立的事情。」

目前,觸控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大版塊:自研遊戲、運營代理和遊戲開發引擎。2011年觸控首次推出一款《捕魚達人》的遊戲,一經問世便成為當時國內最成功的手機遊戲;緊接著,2012年開發的《捕魚達人2》也成為了國內收入最高的一款遊戲;如今觸控和《疾風勇者傳》《秦時明月》合作,獲得眾多S級大作的獨代權,幫他們做產品發行。

這一路走來,觸控都在不斷的成長與蛻變。在今年上半年,觸控重點關注的是一款叫《秦時明月》的卡牌手游,這是中國第一個國漫級IP和手游的結合,目前在市場上獲得了非常好的反饋。據搞趣網瞭解,在觸控2014年代理的三款遊戲《勇者前線》、《Hello Hero》以及《秦時明月》中,最後反響最好的卻是代理費用最低的《秦時明月》。

隨著市場的專業化分工越來越高,如今觸控負責遊戲的運營團隊也越來越專業化,實際上遊戲業務和引擎業務或者它的平台業務具備越來越多的獨立性。陳昊芝認為:「就觸控而言,我們對這兩項業務沒有任何偏重,反而是不同的要求。在遊戲業務上,我們面對玩家,我們特別希望能夠像傳統的遊戲公司一樣,比如說盛大,形成對玩家的品牌。如果說每個產品在玩家群中能形成良好的口碑,我們就認為我們的遊戲業務是成功了。」

另一方面,對於開發者平台或者說引擎業務,觸控科技從存在的一天起,就懷有一個夢想,想要幫助更多開發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讓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遊戲開發者都能有高效率的工具、技術及生態環境去開發、製作,最優秀的內容。 在這一點上,毋庸置疑,觸控科技做得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到今天,全球70%的開發者都在使用觸控的引擎。

陳昊芝向搞趣網介紹,當初在開發《捕魚達人2》的時候,為了滿足自身遊戲開發需要,觸控投資了能夠支持跨平台遊戲開發的特殊引擎2D遊戲引擎cocos2d-x。不曾想,如今cocos2d-x已經成為多數開發者繞不開的遊戲開發引擎,70%的開發者都在使用這一引擎開發遊戲。

過去,開發者社區和每年的開發者大會只是搭建開發者生態的一部分,參與規模也不大,而如今,觸控科技的開發者大會顯然已經成為業內最大規模的技術交流大會,這一過程正是對觸控一直以來堅持初衷的最好見證。

過去的三年發展之路,觸控科技一直以成為移動遊戲開發者生態支持、推動和維護者為目標,推動引擎、工具及現在工具鏈甚至服務的發展。憑藉堅持不懈的努力,觸控的Cocos 2d-x引擎已經從幾千行代碼的非主流遊戲引擎,發展成為全球佔有率第一的手機遊戲引擎。

對此,陳昊芝表示:「我們所有的引擎和服務產品打從第一天開始就是為了最終開放而開發。未來,我們還將繼續思考如何能夠更好的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通過技術手段釋放出更多的效率,讓用戶獲取遊戲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只有這樣,我們的價值才能實現最大化。」

觸控做大事沒有技巧可言

最笨的辦法或是最正確的

「做大事沒有技巧可言,有時候最笨的辦法可能才是最正確的。」陳昊芝正是以這種態度和理念去書寫著觸控的傳奇。

一頭標誌性的銀發,高大健碩的體格,注定造就了他的與眾不同。繼參與創建卓越、愛卡、盛世收藏、譯言等網站的創業經歷後,陳昊芝遇到了如今的合夥人——劉冠群,共同創立了觸控科技,並登上了手游這趟高鐵,體驗到年營收將近10億元的快速增長。

有人說,一個人至少要在一個領域裡堅持不懈地奮鬥十年才能有機會成為大師。陳昊芝常常說,「我是做互聯網出身的」,在互聯網領域連續創業14年的摸爬滾打,當這些點連成線的時候,之前積累的創業經驗為觸控今日的成績無疑奠定了基礎。

一直以來,陳昊芝都喜歡使用「幸運」這個詞。從《捕魚達人》爆髮式的一瞬間的巨大成功,想必一時還還找不到比「幸運」更簡潔有力的詞來解釋。

「雖然是以《捕魚達人》這款遊戲起家,但觸控並不是一家單純的遊戲開發公司,我更想把它打造成一家類似硅谷的公司」。陳昊芝對著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有著特別的關注與期待。

對於外界所知的觸控已經在cocos2d-x這個免費開源引擎上花了上億的人民幣,陳昊芝笑言道:「可能在普通人眼裡,這可能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像我之前在公司內部郵件中所說的那樣,觸控要做大事沒有技巧可言,有時候最笨的辦法可能才是最正確的。」

在談及到觸控如今的發展,陳昊芝指出,觸控目前還處在早期階段,還不算是一個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只是有一定規模而已。而今天我們看到的那些成功的公司,無論是騰訊、阿里還是360或是小米,都有共同的特徵。他們其實本質上都是軟件公司,這些軟件公司通過自己的軟件服務和體驗,去服務更多用戶,優化效率。與他們相比較的情況下,觸控也是一個以軟件為核心能力的公司。

陳昊芝的自信源於他的清醒認知,「今天的觸控可能還是一個早期發展狀態,還需要進一步成長。無論是公司文化,還是管理都是需要時間去沉澱和積累的,相信未來我們也會達到符合自己預期的狀態。」

ChinaJoy反映需求與變化

觸控將豐富海外輸出內容

作為在中國手遊行業備受關注的遊戲公司,從2012年開始,觸控今年是第三次參加ChinaJoy,並成為WMGC三年頂級贊助商。當最熱的手游公司遇到最熱的行業盛筵,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據瞭解,在2014 ChinaJoy上,觸控科技將會正式發佈《捕魚達人3》,也就是說,時隔兩年之後,《捕魚達人》一個正式的升級版本會出現到玩家面前,相對《捕魚達人2》會有一個巨大的飛躍。

「其實,在ChinaJoy展會上,觸控是』新人』。用一個比較俗的詞來形容ChinaJoy,那便是與時俱進。我們可以看到,每年ChinaJoy,無論是從兩年前開始獨立移動遊戲版塊,到現在增加版權、IP版塊。」

陳昊芝認為,ChinaJoy能感受到的是針對每一年行業的需求進行對應的變化。對產業來說,這是最直接的支持。「過去的五年前什麼樣我不知道,但最近的三年,我看到的是ChinaJoy對於行業發展的支持和推動,都是很明顯的。」

在2014 ChinaJoy展會上,觸控將有兩個大的版塊:一個大的版塊是遊戲業務。遊戲業務的話是在B2C,還有WMGC,都有展位。B2C部分其實一方面是觸控過去代理的很多優秀產品,比如說像國內強IP的國漫產品《秦時明月》,海外日系的產品《勇者前線》《萬千回憶》。

在休閒遊戲上,除了《捕魚達人3》,很多玩家可能不知道觸控還有賽車遊戲,像《我是車神》,三消手游《愛情公寓》,還有幾款射擊類產品,屆時都會在B2C展上做一個發佈。「在WMGC展會上,我們依然會比較高調的讓更多的開發商知道我們有更多的關於發行代理的要求,」陳昊芝表示,去年在整個國內的發行業務上,觸控的簽約量是最小的,「那是我們依然沒有看到符合我們要求的高質量產品,而我們非常期待在ChinaJoy期間,實現我們的願望,能夠接觸到更多優質的產品。」

另外,一個大的版塊就是以遊戲引擎為基礎的開發者平台,今年觸控的開發者平台在B2B上有一個比較洋氣的展台。近期觸控新推出了一款開發工具,可以幫助更多開發者直接進入上百個渠道,更多的社交廣告、數據,減少開發者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雖然目前手游市場的增長速度相較之前有所放緩,但事實上市場還有大量的流量沒有被釋放出來,可以看到很多大用戶量、高質量的用戶平台是沒有廣告的。

對於這個現象,陳昊芝認為。在今天的移動平台上,以廣告為基礎的流量導流能力是不足的,現在所有產品的分發都是依賴於分發平台,但這對於用戶而言,並不是最方便的。

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市場,還都是以下載模式為基礎的。其實技術的進化包括用戶習慣的變化,這個市場會有通過技術或是效率的提升帶來更大增長空間的階段。也許明年,也許最早下半年,這個市場能夠帶來突破,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除了在ChinaJoy上會有大動作,今年觸控在海外發行這塊也將會有進一步的動作。

在海外拓展上,觸控是做得比較早的,幾年前就在韓國、美國等建立了分支公司。目前,觸控在韓國遊戲發行業務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台灣收入也排名第三。

陳昊芝介紹,今年觸控會更多的嘗試把基於引擎的平台、開發者平台,或者是業務模式,對海外輸出,輸出技術、輸出業務模式,甚至於結合輸出產品,讓海外業務更豐滿,更強壯。

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到,目前以觸控這種方式進入海外的公司並不多,市場上能看到的一些參考可能更多的是一些規模更大、更成熟的公司。陳昊芝認為,對他們而言,海外的移動遊戲市場,對中國公司和全球公司是一樣的,大家都處在平等的位置,所以我們會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

另一面

關於成功遊戲公司要素的畫龍點晴

問:照手遊行業近來發展態勢來看,你覺得今年手游界格局會有哪些變化?

陳昊芝的回答:我個人認為,可能會出現兩方面變化:一方面是用戶的變革,另一方面是渠道的變革。如今的手機遊戲行業和之前的端游、頁游都不一樣,一個優質的平台可能會帶來上千萬的收入。從目前來看,今年運營商模式可能還會支撐整個市場超過30%的收入規模。

在未來幾年,由於高速帶寬成本的迅速下降,市場的格局和用戶行為可能會發生進一步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10

台灣四大廠 有人縮減產線 有人賣廠籌錢 勝華敲警鐘 觸控面板的嚴冬來了(062-064)

2014-10-20  TWM
 
 

 

曾經,觸控面板是各家廠商爭搶的戰略物資,是台股炙手可熱的標的;如今,四大觸控面板廠紛紛面臨銀行抽銀根的窘境,甚至不得不賣廠籌錢。

台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勝華的財務危機開了第一槍,它會是唯一的一家嗎?

撰文‧周品均

十月十三日,勝華聲請重整及保全處分的訊息震撼業界。不過是兩周前,勝華董事長黃顯雄才剛證實公司財務危機,並且提出關廠與賣廠的精實計畫;兩周後,黃顯雄再度現身重大訊息說明會,他整場不發一語,直到離場後才在媒體追問下說出:「會繼續帶領勝華團隊,戰到最後一刻。」勝華九月中旬爆發銀行團抽銀根的財務危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勝華已關閉台灣兩座廠房,並計畫出售三座中國廠房,就是為了填補短期債務高達二八八億元的資金大洞。然而,這次的資金危機卻越演越烈,勝華面臨成立二十四年來的存亡關頭,不得不選擇聲請重整,業內人士感慨:「觸控面板的倒閉寒冬要來了?」業內人士會如此感慨不是沒有原因,當智慧型手機不斷推出,觸控面板的需求理當成長,然而供應商卻陷入虧損。誰能想到,四年前台灣觸控面板龍頭廠宸鴻風光上市,當時產業一片欣欣向榮,四年後卻陷入債台高築、賣廠換現金的窘境。更可怕的是,如果查看四大觸控面板廠的現金水位,居然連債務規模的一半都不到,不禁讓人捏把冷汗,一個「慘業」已然成形。

以宸鴻、勝華、洋華、介面的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現金水位總計約三三一億元,短期債務與一年到期長債的加總卻高達八一六億元。再以財務分析中判斷短期償債能力基準的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來看,若比率小於一,意味著無法全數償還流動負債,目前宸鴻、勝華、洋華、介面四家的流動比率分別為○.八一、○.六一、二.四與○.八,只有洋華的償債能力在水準之上,其他三家觸控面板廠的短期償債能力都有疑慮。

「慘」業第一槍:勝華

陸銀雨天收傘 只好聲請重整「勝華的財務危機說明,觸控面板業寒冬許久後,已有人快凍死了。」一名長期觀察觸控面板產業的外資分析師不諱言。

距離勝華董事長黃顯雄九月三十日親上火線說明不過兩周,當時黃顯雄證實公司將進行精實營運方案,並加速資產活化。一名在面板業多年的業內人士透露,出面救火、收購勝華蘇州廠房的買家不是別人,正是中國最大競爭對手—歐菲光,「歐菲光不為別的,就是看上勝華手上的小米訂單,買下勝華的廠,還能接收它的訂單。」針對這個說法,勝華財務處長黃忠傑不願證實傳言,但表示有和中國相關合作夥伴接洽,只是還在商談階段。

業內人士分析,正是這個賣廠決定,才讓台灣銀行團同意展延勝華一筆六十億元新台幣的聯貸案還款時間。但即使如此,勝華仍沒有因此順利度過財務危機,兩周後,黃顯雄再度出席重大訊息說明會,他臉上落寞的表情說明一切—勝華碰上成立以來最嚴峻的寒冬。這次,是中國銀行的追債壓力。

從勝華公布的半年報來看,勝華短期債務規模達一九○.五四億元,一年到期的長債也有九十八.四億元,「其中在中國的負債是短債一五○億元與一年到期償債五十億元,共兩百億元。」黃忠傑說。

但根據勝華第二季財報顯示,勝華帳上現金僅有五十四億元,是債務的五分之一。黃忠傑解釋,為避免台灣、中國債權人交叉違約,強制處分勝華資產,擬向法院聲請重整及保全處分,以確保公司營運。

業內人士分析,勝華的動作說明中國銀行在危難時刻抽銀根,不願意展延勝華還款期限的態度;勝華為了不讓中國的銀行強行對勝華行使債權,只能選擇聲請重整與保全處分。

「慘」業隱憂:介面

良率遲未提升 三年沒賺錢雖然暫時還不會下市,但勝華必須在九十天的時間內達成大幅降低負債,讓公司營運更有效率的目標。

面對資金捉襟見肘問題的不只勝華,還有介面。一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就直言,「連第二大廠勝華都撐不下去,產能與技術能力排在勝華之後的洋華、介面,未來的營運狀況都不會太樂觀。」從財務狀況來看,業界點名介面壓力最大。業內人士透露,介面的金屬網格(metal mesh)良率不到三成,遲遲無法改善生產良率,加上競價壓力,拖累獲利表現,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介面從未賺過錢,一二年營業毛利甚至是負值,近三年稅後虧損分別為一.四九億元、九.八三億元與三.八八億元。

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介面帳上現金雖有十六.九二億元,但短期債務與一年到期的長債卻有三十五.九一億元,短期債務是帳上現金的兩倍,業內人士直言,「若介面無法提升獲利,一旦銀行抽銀根,就有可能步入勝華後塵。」對此,介面總經理許暉東強調,公司目前沒有短期還債的壓力,第三季營運表現正面,且銀行提供的借款額度也尚未用完。

至於洋華,也好不到哪去。外資分析師指出,洋華的營運同樣令人擔憂,因為洋華發展觸控面板新技術腳步緩慢,營收規模更是連年縮減,能否撐過觸控面板業寒冬還很難說。洋華一三年營收規模衰退至不到百億元,去年稅後虧損幅度卻擴大至十六億元。

拚不過中國對手殺價戰

台廠普遍產能過剩

慘的是,各大面板廠相繼擴增觸控面板產能,中國強敵歐菲光又挾著政府補貼進行殺價戰,造成台灣觸控面板廠普遍出現產能過剩問題,逼得他們只能縮減產線來度寒冬。洋華連續兩年繳出虧損,今年營運仍不見起色,上半年稅後虧損四.二九億元,一到九月的營收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四○%,不得不在九月做出大幅縮減越南產線的決定。

至於觸控龍頭廠宸鴻,上半年財報顯示,帳上現金與約當現金仍有二四二億元,但短期負債加一年到期長債卻達四九一.四九億元,流動比率僅○.八一,短期償債能力同樣倍受質疑。

對此,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解釋,公司的財務操作保守,短期銀行借款中很多是屬於自償性貸款,只要應收帳款進來即可償還。而銀行團不但沒有緊縮銀根動作,近期還增加額度,從第二季的資料來看,宸鴻的銀行借款餘額還有五六九億元。劉詩亮強調,「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完全不需要擔心。」外資分析師認為,勝華財務困境為產業整併開了第一槍,這對宸鴻來說或許不是壞消息,因為產業有整併,才會有助觸控面板平均產品售價趨於穩定,宸鴻甚至還有機會拿到從勝華流出的訂單。

「有人撐不住、退出市場,以及殺價競爭的現象趨緩,顯示觸控面板業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什麼時候能迎來春天,現在還看不到。」一名產業分析師說。觸控面板廠要度過寒冬,不只是對各廠技術與接單能力的考驗,財務是否夠健全、有無足夠的資金與儲糧也是關鍵。

然而,在中國觸控面板廠直接拿台廠開的價往下砍,只要價格殺戮戰還沒停止,台灣觸控面板廠恐怕很難見到春天。

四大觸控面板廠 三家短期償債能力堪憂四大廠上半年短債超過800億元,但帳上現金僅約331億元,三家流動比率小於1(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在2以上),短期償還流動債務能力有疑慮。

公司 流動比率 短債加一年

到期長債 帳上現金

與約當現金

勝 華 0.61 288.94億元 54.43億元宸 鴻 0.81 491.49億元 242.49億元介 面 0.80 35.91億元 16.92億元洋 華 2.40 0.25億元 17.62億元

資料來源:各公司半年報

整理: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61

【大勢】觸控陳昊芝:400億手遊市場不可逆,中國公司能否抓住海外機會?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27/149430.html

黑馬說:陳昊芝將“與紐交所之交臂”的2014年定義為觸控的“塞翁年”。3月26日,在觸控“in the fun ”9款新遊戲的推介發布會上,他告訴i黑馬,做出“不上(市)”的這個決定的過程十分艱難,他扛著壓力走了過來,但重點是現在來看它是對的,因為上市看起來更友好了。此外,2015年,中國手遊公司在海外市場正迎來很大機會。


 \文 |卡西 本刊記者
 
400億的手遊市場不可逆  海外市場機會更大
 
過去,觸控在營收上取得了成績頗豐,但陳昊芝告訴i黑馬,移動端的市場節奏太快,長時間停留在一個階段是沒有踏實感的,只有不斷地去尋求突破和機會。“公司每孵化一項新的產品或業務,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創業過程。這個市場比互聯網市場更考驗創業者,可能更適合我們這種本身創業出來的人做。”
 
在陳昊芝看來,端遊實際比手遊更有優勢,手遊一般能穩定一年以上的收益就不容易了,但多數產品都會被淘汰。不過就穩定性和生命周期而言,手遊又是有優勢的,客戶端決定一切,手機數量遠遠大於PC,很多用戶從端遊轉移到手遊,所以,未來市場是不可逆的,70%的遊戲都會在手機上。
  
2015年,中國手遊公司在海外市場正迎來很大機會。一些企業在海外的手遊投入受益都超過了國內一線手遊公司的受益。國內,如百度、騰訊、360和手遊公司也通過深度合作,積極推動H5等技術,目的是讓流量的獲取成本降低,讓用戶的來源更豐富。而觸控則會繼續和三大運營商繼續推動新的計費模式,開放更大的用戶數據。“這個行業還在成長,只有將所有的資源都充分的開放出來,整個市場才會更繁榮,從業者才會受益。2013年,我曾說這是一個400億的市場盤子,現在看來,只會多不會少。”
     
三個關鍵決策:沒上市;引擎業務;以國內市場為主
 
沒上市是2014年觸控科技做出的最關鍵性決策。觸控科技曾在2014年4月18日首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曾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擬最高融資1.5億美元,但目前招股書仍保持公開遞交狀態。對於最終放棄上市一事,陳昊芝沒有做過多說明,只做了如下表達:“到香港的時候,投行、券商、基金圍繞著你,我們第二天就要錄路演視頻,錄完視頻就可以等著上了,我們做了一系列準備工作,當時的募資已經覆蓋了150%,等於是已經完成融資了,也就是當大投行問我們時,其實點頭就可以上了,但最終我們放棄了。”采訪中被追問,他也只說,這種重要的決策都是十分難下的,重點是到現在來看它是對的。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尋求回歸A股,被問及觸控是否有計劃在A股上,陳昊芝的回答是,過去四年里,我們認為美國市場上市是最容易的,我們只尋求最好的市場的回報,哪個市場真正回報好,哪個市場更容易操作我們就選誰,好消息是,今天的中國的A股市場可能會比我們想象的更友好了。”
 
觸控第二個重要決策是將引擎業務作為三大核心業務之一,陳昊芝認為觸控區別於其他手遊公司最本質的特征是有技術能力,能做技術項目,他很看好未來遊戲引擎業務的利潤空間。“大部分公司認為做遊戲引擎不掙錢,但我們今天將一個引擎業務做到了2個億,這已經是個質變。”
 
一個好的決策會決定企業的發展屬性,市場空間。陳昊芝始終覺得當初在選擇將國內還是國外作為市場重心的決策上,他沒有真正做好,在決定以海外市場為主後,投入得又不夠多,如果要重新選擇,他會投入更大的精力。因而第三個重點在於調整過去做的不夠好的決策。“今年,觸控會以國內為主,海外為輔。另外,我們的韓國公司去年在整個觸控遊戲的營收占比是20%,不是很高,但不影響觸控的韓國公司計劃今年在韓國上市。
 
影視IP定制開發 :電視劇的品類比電影更具可持續性
 
2014年觸控,在遊戲開發方面的一個重要決策是:影視IP的定制開發。

近兩年,多數影視公司目前都非常積極地參與手遊行業,跟遊戲公司合作IP的定制手遊,或直接投資手遊或動漫公司,將手遊作為公司長線發展布局中的重要一環,比較典型的就是華誼和光線。
 
遊戲公司也紛紛主動“觸”電,觸控2014年做了很多嘗試,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均有涉及,如為電視劇IP《愛情公寓》定制了一款三消茶品,為電影IP《心花路放》定制了一款跑酷類產品,為熱門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定制了一款競速類產品。而《秦時明月》作為一個連載7年的“國漫級”IP,去年也搭載大電影做了新版本的定制。在昨天觸控遊戲新推介的9款遊戲中,就有3款為IP產品,分別是《熱血高校》、《柯南》、《合金彈頭》,預計都將於6月集中發布。
 
在陳昊芝看來,以中長期的目標來看整個市場趨勢是, 影視、動漫IP與手遊的結合還需要3年到5年,甚至10年才有可能成為常態,目前還很初級。     
 
現階段將中國影視IP做遊戲定制,尤其電影IP化做遊戲的成功率是不高的,反而電視劇做遊戲的成功率還不錯。像國外的很多遊戲與電影做同期開發在商業操縱上有非常標準化的操縱規範,國內的影視IP定制手遊遠沒有美國、日本、韓國成熟。去年,觸控遊戲為電影《心花路放》定制的手遊實際就是一個不太成功的案例,電影集中的曝光周期太短,在電影上映時百度指數的關註度是150萬,在影院排片結束之後,觀眾就直接掉到了10萬以下,這個落差也反映在遊戲的下載量上。“電影IP的可持續操縱和商業化很難,它不能讓真正的用戶形成所謂IP效應,要讓那個用戶既理解名字本身,又理解角色,還能理解這個角色帶來的關聯度,對很多人不知道電影的人來說很不容易。
 
反觀電視劇IP的定制手遊,無論是商業效果還是它的可持續性都比電影和節目要好,原因在於電視劇的周期比電影要長。去年有三五款影視用電視劇做的手遊過千萬月收入,這至少是可參考的部分,如《武媚娘傳奇》。
 
與動漫IP的合作同樣路漫漫,在日本有5部國漫,基本都連載超過20年,在中國還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像《黑貓警長》這種如果連載或許能稱之為國漫,但這類IP已經是過去式了。“ 《秦時明月》應該目前為止是IP操作最成功的產品。它是一部連載7年的作品,在國內已經能算得上是“國漫”級IP了,但它真正做到市場覆蓋率遠低於日本。日本動漫,如《多啦A夢》和《海賊王》這類經典IP數量龐大,故事內容屬於全民皆知,而《秦時明月》更多的是屌絲逆襲的故事梗概,所以人群的覆蓋面還是很局限。因而,很多IP在還未形成文化積累以前,它的IP價值很有限。”陳昊芝說。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5000元,你也可以做天使投資人。
歡迎關註社群眾籌平臺:牛投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iniutou)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卡西,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80

觸控新股業成 將取代宸鴻?

2015-06-08  TCW


才剛舉行上市前第一次公開說明會,隔天早盤立刻讓觸控面板龍頭F-TPK宸鴻股價跌掉逾四%,這是鴻海旗下觸控大廠F-GIS業成的初次亮相。五月二十七日,台北君悅飯店三樓兩百個座位擠滿分析師與記者,他們都是為一睹將在六月十二日掛牌上市的業成風采。

源自鴻海小眼球計畫獲利強,去年EPS多宸鴻4倍

「它是宸鴻最大的競爭對手!」摩根大通(J.P. Morgan)半導體分析師張恆在會後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兩家在技術、客戶與產品上幾乎高度重疊。過去宸鴻吃下蘋果iPad七成的訂單,但到了二○一四年,蘋果貢獻業成的營收,已經超越宸鴻。

更令人驚訝的是業成的獲利能力。在蘋果改用內嵌式(in-cell)觸控技術後,台灣的觸控產業幾乎淪為與面板、DRAM一樣的「慘業」,老大宸鴻從高峰時一股可以賺逾四十六元,落到去年僅剩○.八四元。洋華、介面也虧損累累,勝華更是整家公司聲請破產重整。

但業成卻能在一片血海中異軍突起,二○一四年每股稅後盈餘(EPS)達到四.七五元,比宸鴻高出四.七倍。本該是傳統淡季的今年第一季,業成也擠出○.一三元的獲利。這家成立不過四年的公司,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關鍵在他「富爸爸」:鴻海。二○一一年,鴻海為切割奇美電中小尺寸面板部門,與原奇美團隊鬧翻,董事長郭台銘啟動「小眼球計畫」,自行發展中小尺寸面板與觸控技術,先後成立鑫成、業成、業鑫、睿士達、天億科技等公司,想要部署一條龍的「眼球事業群」。

靠一站購足抗衡宸鴻專利不如人,但情報快準

業成原本是群創內部觸控部門,當時群創面臨財務壓力,沒有資金可以再發展觸控,一票班底於是決定自立門戶,三年內陸續吸納了液晶面板、觸控模組等人才,成 為鴻海旗下主掌觸控的旗艦部隊。「業成三千名工程師中,有超過兩千名同時兼具LCD與觸控產業背景,」業成總經理周賢穎在發表會上說。

因為橫跨面板與觸控兩個領域,業成從薄膜感應器 film sensor)到背光模組都可以自製,同時從小尺寸的超微貼合、最先進的3D曲面貼合到大尺寸的巨型化貼合也都能掌握,進一步開創出與其他觸控業者完全不同的營運模式,稱之為「MegaSite」。

根據業成提供的資料,MegaSite最大的特點可以將觸控顯示器相關製程,例如保護玻璃、LCD模組及背光模組等,且不只是觸控面板,其他部件如相機模 組、壓力感測器以及指紋辨識等,都可以整合在一起。換句話說,就是能提供客戶「one stop shopping」(一站購足)的服務。

早期業成能接下iPhone 3GS、iPhone 4與4S的訂單,就是靠這一招,這也是業成能與宸鴻抗衡的最大優勢。

若單以觸控的專利與技術來說,宸鴻仍勝業成一籌,但在製造過程中若遇到面板或模組問題,宸鴻得標記出來給客戶,例如蘋果,由蘋果去與其他面板廠或模組廠溝通,再反饋回給宸鴻。

反觀業成,由於在鴻海這棵大樹庇蔭下,遇到任何問題,立刻能找集團內其他零組件廠溝通,省下大量時間與成本。在情報方面,業成也比宸鴻來得更快、更精準。「他們知道蘋果下一個世代要用哪個技術,可以提前布局、備料,」一位面板界知情人士說。

因此,雖然宸鴻二○一四年營收達一千二百九十五億元,比業成的七百五十九億元,大上七○%,但營業利益率低到只有○.一%,比起業成二.四%的營利益率顯得大為遜色。

跟著郭董賺,仍有風險吃iPad小餅,iPhone還沒影

張恆在報告中形容,宸鴻是隻「病懨懨的獅子」(out of shape lion),而擁有鴻海二七%股權投資的業成,則是隻活蹦亂跳的狐狸。在業成的挑戰下,未來宸鴻的蘋果訂單,恐怕有很大一部分被瓜分掉。

目前業成的掛牌價暫定八十元,對比宸鴻的近兩百元,還有不小想像空間,不少分析師看好有三位數以上的實力。然而這當中有不少風險值得投資人注意。

第一,對蘋果的依賴程度過高。據業成的公開說明書,二○一四年「A公司」(編按:指蘋果)訂單占其營收比達九○%。而蘋果最擅長的,就是先用訂單塞爆產能,廠商被迫擴廠後,隔年再把訂單轉給其他對手,逼得兩邊削價競爭。對供應鏈來說,蘋果單常常是補藥,也是毒藥。

尤其,業成與宸鴻所搶食到的,並不是出貨量最大的iPhone,而是日薄西山的iPad。儘管業成能靠著成本控制能力穩住獲利,但這塊越變越小的餅還能吃多久,恐怕是個疑問。

第二,與鴻海集團的關係。一位歐系券商分析師指出,目前業成所仰賴的,都是富爸爸鴻海的資源,技術上比起宸鴻並沒有太多突破,也不具備自己開發客戶接單的能力。若未能盡快獨立自主,未來的成長空間恐怕有限。

目前宸鴻的股價已經跌破兩百元,業成是否能順利的取代其觸控股王位置,就看投資人是否賞光了。

【延伸閱讀】業成推獨家製程,搶當觸控一哥—業成、宸鴻營運比較

業成業務特色:整合面板、觸控,一站購足股價:暫定掛牌價80元最大客戶(營收占比):蘋果75%?88%2014年營收:759.6億元2014年營業利益率:2.4% (勝)2014年EPS:4.75元(勝)2015年首季EPS:0.13元 (勝)

宸鴻業務特色:擁有業界最多的觸控專利股價:6月2日收盤價196.5元最大客戶(營收占比):蘋果50%?60%2014年營收:1,295億元 (勝)2014年營業利益率:0.1%2014年EPS:0.84元2015年首季EPS:-3.06元

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812

壓感觸控技術 為何安卓系統跟不上蘋果的步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693.html

壓感觸控技術 為何安卓系統跟不上蘋果的步伐?

一財網 吳豐恒 2015-09-10 12:02:00

全球安卓手機陣營中,華為是最早在手機中應用壓感觸控技術的廠商之一。然而,安卓系統目前並沒有針對壓感觸控技術做出更多軟硬適配,華為動作超前,但安卓系統動作滯後,其結果可能導致開發者註意力首先被蘋果iOS吸引,在推出支持壓感技術的APP方面占據先機。

蘋果公司對手機新技術的應用,可能將這些新技術推廣到全行業,這次也不例外。

北京時間9月10日淩晨1點,蘋果在舊金山舉行秋季發布會推出多款新品,iPhone6、iPhone6Plus的3D Touch功能也受到業界關註。去年蘋果推出AppleWatch時,即嘗試在屏幕人機交互中使用壓力感應觸控技術ForceTouch,現在,蘋果將該技術推廣到了手機,並命名為3D Touch。

其實,這並不是壓力感應觸控技術在手機中的首次應用,9月2日,中國廠商華為在德國柏林舉行華為MateS發布會時,已搶先將壓感觸控技術作為MateS的一大亮點來推廣了。但同樣的技術,相比在IOS系統中的應用,這一技術在安卓系統中的運用仍存在一定差距。

3D Touch應用,即通過按壓屏幕,可以調用不同的功能軟件,例如用力按壓郵件圖標可以查看最新幾封郵件,按壓相機圖標可以彈出照相功能,而無需點擊圖標。

正如早期的觸控技術、去年開始火熱的指紋識別技術應用一樣,人機交互技術創新源頭在於手機產業鏈的供應商,蘋果並不生產屏幕。不過,蘋果可以做到將壓力感應技術和iOS系統結合和優化,並賦予該技術全新的應用領域,例如將壓力感應的API接口對開發者開放。

此次在手機屏幕中引入3DTouch,實際上也彌補了蘋果面對競爭對手屏幕創新技術應用的壓力。曾經引領大屏幕潮流的三星公司,GalaxyS6edge和GalaxyS6edge+都應用了創新的雙曲面屏幕設計。

而部分中國手機廠商也開始大膽在產品采用創新技術,而不僅是采取跟隨策略。蘋果手機采用指紋識別技術,並將指紋識別和支付結合,多家中國廠商跟進指紋解鎖和指紋支付。

然而在壓力感應技術應用方面,中國廠商華為與蘋果保持了同步甚至在發布上搶占了先機。在多個場合,華為消費者BGCEO、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揚言將趕超蘋果作為華為手機的目標。

在新技術應用戰略決策方面,中國廠商正在采取更為主動的“引領”態度,然而要趕上蘋果,在業內人士看來,還需要彌補軟件的短板。“手機廠商提高競爭力,現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軟硬結合能力。”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我們把華為的API開放出來,第三方應用和開發者會做更多東西。”余承東在MateS柏林發布會上說。全球安卓手機陣營中,華為是最早在手機中應用壓感觸控技術的廠商之一。然而,安卓系統目前並沒有針對壓感觸控技術做出更多軟硬適配,華為動作超前,但安卓系統動作滯後,其結果可能導致開發者註意力首先被蘋果iOS吸引,在推出支持壓感技術的APP方面占據先機。

“每一次傳感方式變化,都會給手機增添許多新的功能。壓感觸控技術應用,最應該行動的其實應該是谷歌,華為沒有等待谷歌,但華為一家公司的手機出貨量畢竟沒有那麽大,在APP廠商跟進方面,可能會受到一些制約。”王艷輝對本報記者說。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