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放下二十億元分紅 投身培育「有品格的總統」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不看自己沒有的,要看自己擁有的

2010-11-22 TWM




幾乎每個禮拜三,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一早就出門,不是到花蓮就是去雲林,這兩地的品格學院,每周都要接待約六十位的國小四年級學童,在這裡學習有關﹁品格 ﹂教育的內容,他們都是卓火土最掛念的未來頭家,卓火土要如何訓練他們?

撰文‧黃智銘

十一月十一日,前總統陳水扁和夫人吳淑珍涉入龍潭購地弊案三審定讞,各獲判十一年重刑。這是中華民國開國以來首度有元首因貪汙案入獄坐牢,引起全台灣朝野 震撼。

同一時間,遠在東部花蓮偏僻的山上,有一所小學並未受到這條新聞的干擾,全校六十位學生,正在快樂地上課,課程的內容不是英語、數學,而是看不到、摸不著 的「品格」。為什麼位於窮鄉僻壤的學校要傳授品格?誰又是幕後的主要推手?

下午二點,來自花蓮縣周邊鄉村的小學生,正在課堂上專心聽課;教室外面走廊上,站著一位穿著深藍色POLO衫的壯年男子,帶著微笑專心看著學生們的一舉一 動,他就是股王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如果不是他,這所以品格為授課主題的學校不會出現在美侖這個小鄉鎮。

談到品格教育就散發熱情

低調的卓火土,不僅在企業界時光芒內斂,退休後努力推動品格教育、人稱「阿土伯」的他,也鮮少接受媒體採訪。︽今周刊︾排除萬難,終於說服他在花蓮山上接 受專訪,不善言詞的阿土伯接受採訪時甚至有些害羞,但一談到「品格」教育,他渾身散發熱情,令人印象深刻。

對於阿扁被判重刑的新聞、山下選舉的各種紛紛擾擾,他不願多談,與其大聲批評現況,他選擇投資未來,而且是投資在思想尚未定型的國小四年級學生身上。「現 在品格學院的這些小孩,可能是未來的總統、立委,我們的影響力,還是會很大的!」卓火土微笑著說。

阿土伯受到矚目,甚至到現在還有影響力,最主要就是他堅持走自己的路。

十三年前,四十七歲的卓火土中年失業,靠著一個團隊、一支電話、一張桌子,他創辦了宏達電,並一手催生了HTC這個國際品牌;五十五歲時,宏達電這個八歲 小孩逐漸站穩腳步,這位追求完美,每天加班到凌晨一、二點的工程師總經理也決定退休,他說走就走,毫不留戀,當時引起台灣科技界一陣譁然。他離開後,目前 市值逾五千億元的宏達電,已是台股股王。

回顧這段往事,卓火土相當平靜地說,「其實很多東西,到最後都是要放下的。」「當時有適合的人選,所以我就交棒了,既然要放下,我想早放會比晚放好。」他 放下的不僅是一家年營收上千億元上市公司總經理的職位、號令數千位員工的權力;提早交棒,更讓他錯過了最甜美的豐收期,如果這五年來,阿土伯還擔任執行 長,他的股票分紅不會比現任執行長周永明少,依據宏達電財報估計,這幾年來周永明分紅配股累積超過三千張以上,以目前宏達電超越七百元的股價來算,卓火土 「放下」的,是超過二十億元的驚人財富。

放棄這些財富做公益,犧牲的代價會不會太大?卓火土選擇用腦性麻痺畫家黃美廉的故事來作為回答,「黃美廉腦性麻痺,連話都說不好,但她還是很樂觀繼續創 作,她說,你不能去看自己沒有的,要看自己所擁有的。」關鍵還是「你自己怎麼看你自己?」卓火土說。

卓火土二○○五年八月退休後第二天,就開始捲起袖子做公益,但其實最早一開始,他最有興趣的是環保議題。「宏達電成立了基金會,本來一開始我們要做的主題 是環保相關的,但是開會討論了以後,覺得品格惡化更嚴重,所以才把推廣『品格文化』作為我們的主題。」對卓火土這批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人來說,樹立品格曾經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們那時候吸收資訊的來源很簡單,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什麼是好的榜樣。」只是隨著媒體、網路氾濫,卓火土說,「現在的小孩很容易受到 不好的影響,以為只有有錢、有地位才是成功,為了成功就可以不擇手段!」

走訪超過二百五十所學校

品格是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要把它當課程,更沒有操作手冊、沒有SOP︵標準作業流程︶,身上流著追求完美、實事求是工程師血液的卓火土,決定從零開始 去摸索「品格」究竟是什麼,「這和我們做研發設計很像,就是要去找出問題,然後再找到解決的方法。」他開心地笑著說。

為了創辦品格學院,身為宏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卓火土,帶著同事下鄉,到台灣各地的中小學去拜訪,直接聽取這些基層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校長們意見,開始的 一年半裡,卓火土就走訪了超過二百五十所學校。

不只走遍台灣,阿土伯的足跡甚至跨過太平洋到了美國,包括奧克拉荷馬州的品格城市與密蘇里大學的品格研究所。三年前,花蓮縣政府提供了一塊在美侖山上,原 本用來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區,與宏達文教基金會合作開辦「品格英語學院」,卓火土的品格公益事業也從原來舉辦座談、演講的階段,進展到了「興學」的階 段。

這個學校可以說是卓火土的心血結晶,原來的校舍都已經老舊,宏達文教基金會接手之後,把整個校園翻修。有了校地與校舍,卓火土開始積極找尋教師,除了在花 蓮地區找尋當地對兒童教育有興趣的人才,卓火土還特別找來了四位金髮碧眼的洋老師,讓小朋友一方面學英文,同時也學品德。

重出江湖只為籌措學校經費品格英語學院提供花蓮縣內四年級學生申請,以班級為單位,到學院接受五天四夜的課程,食宿交通等費用都由宏達文教基金會贊助,課 程主要教導的是「專注」、「尊重」、「負責」、「誠信」及「感恩」等五項好品格,「其實這些品格小朋友都知道,本來就存在他們的心裡,所以我們提供的是一 套方法,跟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而已。」卓火土說。

品格學院看起來是卓火土付出時間、金錢澆灌的成果,但是其實卓火土的收穫更多。今年九月,卓火土在雲林縣成立了第二所品格英語學院,有一天上課,學生們正 在討論領導人需要什麼特質時,卓火土正好在現場,很多學生認為「正直」、「努力」是領導人應有的特質,這時,突然有一個小朋友回答說:「要溫柔。」卓火土 就問他:「為什麼要溫柔啊?」小朋友回答:「這樣員工犯錯,他才不會罵人。」孩子的童言童語,讓他突然驚覺自己看不到的性格黑暗面。當初,卓火土創業為了 求生存,對屬下相當嚴厲,甚至被稱為「完美先生」,如果屬下的工作有瑕疵,他常把這些犯錯員工的名字公布在布告欄上,警惕他們不能再犯,即使是他的愛將周 永明,名字也都曾被釘在牆上,慘遭「示眾」的命運。

「我現在還是追求完美,不過我學會了更包容。」卓火土溫柔地說,這樣的改變不只是在品格英語學院裡,投入公益事業這些年,對他家庭最大的收穫是,他找回了 擁抱家人的力量。

為了挽救台灣的品格教育,卓火土還想在台灣各縣市興辦品格學院,但辦學所費不貲,除了校地靠捐贈外,一間學院硬體成本約一千萬元,加上每年接待學生、教材 與學校運作的成本,每所學校每年就需要數千萬元來維持運作。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卓火土不得不重出江湖,賣掉手中部分宏達電股票,投資老同事創立的冠信電 腦,搶攻最熱的雲端商機,希望再創股王傳奇,為品格學院取得穩定的財源。

目前花蓮一年可以招訓四千名學童,今年九月開始運作的雲林品格學院,每年也可以招收約三千人。三年多來,已經有超過一萬名學生受過品格教育的洗禮,卓火土 只希望這些小孩未來成為有品格的公民,不要為了求生存、賺錢,而不擇手段成為品格敗壞的人。﹁沒有品格,競爭也只是惡性競爭」,這位六十歲重新出發的企業 家,心有所感地說。

卓火土

出生:1950年

現職:冠信總經理

學歷:台北工專電子科

經歷:宏達國際執行長、

迪吉多電腦總工程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7

黃祖斌:股市要看經驗人而不是說書人之言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f9i.html
 在美國,估計寫博客不像中國這麼熱。而中國這麼熱,一方面是以前中國人要公開發表觀點,要麼是電視、電台,要麼就是報紙和雜誌。到現在,雖然發個文章或是出本書,難度大幅下降,但必然有較高的成本和一定的門檻。於是在網上寫博客突然成為人們公開發面觀點並被追捧的有效途徑。博客訪問量多的,不外乎這三類:一是股市評析類的,二是各類名星,三是雖然知名度不高,或最初根本無人所知,但寫得多,寫得也不錯。顯然,對於想有所進步和提高的人,應該看有長期股市賺錢經歷的人寫的股評,和第三種人就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中的文章。像那個搞文物收藏和鑑定的馬未都,就喜歡就社會幾乎所有的熱點問題點評一番,這我看不出有什麼價值。

 

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哈耶克在發表得獎演說的時候表示,有良心的經濟學家應該只能就自己熟悉的領域發表一些觀點,不能什麼都講(大意如此)。老哈光這番言論,就值得人們尊重。但對於股市評論,很多人完全不顧這一基本原則,在中國的各個五個計劃期內,常年大言不慚地對股市口水與尿水直流。

 

為什麼很多人的扯淡股評願意有人聽呢?因為一進股市,再聰明的人,都有要能變得靈魂附體。如果一個正常人在生活中,他如果要買一隻雞,或做雞的販賣生意,或是買一批雞用於餐館的經營,他一般會去買養雞人,而不是說書人,除非說書人以前養過雞。如果一個人想買輛車,他一般會諮詢有經驗的修車師傅,或是汽車銷售人員,哪怕保險公司負責汽車事故理賠的人,而不會諮詢一個經濟學家。但奇怪的是,基本上沒有什麼股市投資經驗的人,他們的股評居然得到普遍的追捧。

 

我基本上在我的文章中,一有機會就會建議讀者不要自己投資於股票,而是投資於公募股票型基金,股票根本不是常人可以穩定賺錢的領域。我在股市中虧損了第4年之後,才開始停止繼續墜落,直到第7年,才開始扭虧為盈,直到第13年,才終於比較確定地發現了在股市中能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天機」。但我並不認為這純粹是經驗帶來的成果,還和我的性格和一定的經歷有關。不要說股市了,就是打麻將,不少人一生都在輸錢,股市中並不是虧損的經驗的積累,就能轉換成盈利的能力和手段。久病成醫在股市中往往不能適用。

 

股市中,特別是投資環境極為惡劣的中國股市,要想賺錢,就要集中精力去學習有用的知識,借鑑成功者的經驗,而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計算所投資股票的不斷變動的浮動盈虧、抱怨中國股市的惡劣環境、打聽內幕消息、瞭解一些無聊的玩笑(凡是說或有意去聽1995.72點和「要救救吾妻兒」的人就幾乎是不可救藥的)上。股票投資非常簡單,但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去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尋找勝率較高的投資方法。

 

其實一個人有沒有股票賺錢的手段,理念非常重要。有時候一句話,就能判斷一個人到底懂不懂股市。不久前,曾有個網友感覺股市到底了,問我買什麼,我讓他關注茅台。他說茅台太貴了。這話一講,我就沒有任何興趣和他再講什麼了。一人只看股價這個絕對指標,不瞭解市盈率、毛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這些相對指標的人,我沒有時間做投資者義務教育。自認為是「股民」的人,把買股票說成是「炒股」的人,也基本上沒有在股市中持續賺錢的可能。

 

在中國,有一群靠社會熱點問題,消費中國人的注意力,甚至將之當成一種營利模式的人,這些人中有:郎咸平、葉檀、許小年、張維迎、姚樹潔、紐文新、韓志國……從這些人的言論中,我根本看不出他們在股市中有豐富的盈利和虧損經驗,也根本看不出這些人有長期穩定賺錢,跑贏股市的法寶。他們的營利模式就是說一些對社會不滿的人想聽的話,以此營利。如果讀者真的想學到提高股市投資勝率的知識和經驗,就應該看一些經歷了兩個大熊市,同時在股市中確實掙到不菲收益的投資者的個人博客。這些人也許沒什麼名氣(他們不像一些影視明星,靠臉皮和屁股吃飯),但他們是有經驗的,對股市的看法是比較正確的,他們也很有可能提供一些股票投資勝率較高的方法。他們很多想法,是有實際的資金的虧損或是盈利作為基礎的,甚至他們提到的一些股市中的歷史,也很有可能有助於更深入地瞭解股市的本質。而郎咸平之流,其實就是財經界的學員,這種職業就像老鼠一樣,生命力比較強,每一個時代都會跳出一些,但他們的垃圾言論,真的沒有什麼價值。

 

本文對於讀者最大的價值,可能就是我推薦一個人的書:勞劍勇。他的至少兩本書在網上可以免費下載。其中《交易的真相》一書,雖然只有15萬字,但提供了好幾種勝率在60%以上的投資方法。當然,他的投資理念也非常有價值。一個在股市中爆倉至少兩次的人,最終通過股市和期市,找到賺錢之道,當然是有自己的方法的。要不是一些成功的投資者有一定的虛榮心,願意將自己的方法公之於眾,很多投資者在虧損之路上要走更長的路。

 

最後再次提醒,一個股市成功的投資經歷的人,他們對股市的觀點可能不僅僅是垃圾,還有可能是毒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02

未來投資仍要看新興市場國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596

FT專欄作家Gideon Rachman: 《財經》雜誌記者Jim Rohwer於1996年出版了一本名為“亞洲崛起”的書,幾個月之後,亞洲就爆發了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使這本書看起來像一部“愚蠢之作”。 前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im O’Neill在一次廣播采訪中也不吝其“看多亞洲”的觀點。 O’Neill首先提出了金磚四國(巴西、俄國、印度和中國)的概念,被譽為“金磚四國之父”,他提出這個新詞時是在2001年,那時新興國家剛剛開始邁上經濟繁榮的快車道。他的先見之明也使他成為了一個大師級的人物。 這次O’Neill又提出了“薄荷糖四國”(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亞和土耳其)的概念,他認為這四個國家未來可能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崛起。但是,今年他提出這個概念的時機“有點兒背”。新興國家的投資者正陷入恐慌,“薄荷糖四國”則走在了這場危機的“前列”。 提出觀點,如投資一樣,講求擇時。有時可能在錯誤的時間提出了正確的觀點,就如Rohwer在亞洲危機前夕出版《亞洲崛起》。 17年後的今天再回首,Rohwer的觀點完全正確,但是,在剛剛出版之後的1997年,這本書可能被認為 “如同廢紙”。那時,IMF被迫出手救助韓國、泰國和印尼等亞洲國家。 就如經濟滑坡飛一般的速度,亞洲經濟複蘇的步伐也同樣令人吃驚。韓國再次被視為“模範經濟體”,自1997年以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幾乎增加了兩倍;泰國和印尼經濟也完美反彈。 上面這些故事和歷史都值得我們銘記,特別是在恐慌的時候。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可能會使O’Neill的觀點看起來很荒唐,但是在接下來的10年中,他的一番話可能又是正確的。 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支撐非西方國家崛起的要素沒有發生改變:勞動力成本低、生產率水平提高、通訊與基礎設施大幅改善、中產階級崛起、世界貿易繁榮以及管理技能、宏觀政策等知識的傳播。除此之外還有:全球人力資本的驅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過去50年時間中,這些強有力的要素推動著新興國家以更快的速度發展。Ayhan Kose 和Eswar Prasad在其書《新興市場》中寫道:自1960年,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包括印度、巴西和中國)的經濟增長了大約6倍,而發達國家的增長只有3倍多;在過去20年時間中,“新興國家在世界GDP、私人消費、投資和貿易的占比幾近翻了一番”。 實際上,這已經使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的著述,1950年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人口只有大約15%。其後的65年中,亞洲、拉丁美洲以及現在的非洲都分享著工業化、貿易和經濟快速增長的成果。 此外,Spence教授還認為,我們現在還處於“全球經濟世紀之旅”的中間位置,在未來的終點,將會有約75%的人口生活在發達國家之中。隨著通訊革命的“風起雲湧”,發展的步伐還可能加快。 然而,在新興市場崛起的過程中穿插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危機,危機本身便是整個發展過程的組成部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不是個例。1994年墨西哥發生了龍舌蘭危機,1991年印度發生金融危機。如果在谷歌搜索中輸入“拉丁美洲金融危機”,搜索的結果不只有1980年、20世紀90年代、1998年,還有2002年。盡管如此,拉丁美洲主要國家(如墨西哥、巴西、智力等)人們的生活水平仍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貧窮人口也大幅減少。 新興市場國家也時不時地會經歷令投資者恐慌的政治危機。最具戲劇性的恐怕當屬1989年天安門事件。誰當時又能預料之後十年中國經濟規模翻一番?再之後十年又翻了一番呢? 上面闡述的寓意在於:非西方國家崛起是歷史潮流,經得住起起伏伏經濟、政治危機的沖擊。把暫時性危機誤認為歷史潮流就大錯特錯了。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破滅並不代表互聯網股票是遭到了爆炒,盡管當時很多人得出了這樣的結果。同樣地,今天的動蕩並不能改變這樣一個事實:未來幾十年,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仍然要大於發達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94

只盯美聯儲你就out了 未來全球印鈔要看歐洲央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570

今年全球央行大寬松的“印鈔”主戰場已經由美國轉移到歐洲。美聯儲在逐步縮減QE,撤下火力,歐洲央行則是在上個月祭出“火藥桶”:推出負利率、暫停SMP購債沖銷、準備引進4000億歐元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還不排除今後升級為QE。 渣打銀行宏觀研究負責人Marios Maratheftis預計,即使美聯儲開始醞釀加息,歐洲央行的寬松措施也會帶來大量流動性,足以支持今年風險資產走高。 Maratheftis和同事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寫道: “從對全球流動性影響的角度看,如果說有哪家央行可以接替美聯儲的角色,那就是歐洲央行。” “側重點應該從美聯儲的行動轉移到歐洲央行未來的行動。歐洲央行QE決策的動力可能來自歐洲當地,但它的影響會是全球性的。” 美聯儲去年12月宣布,從今年1月開始減少每月購買資產規模。但渣打的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從去年4月起,美聯儲推動全球流動性的重要地位已經下降。由於美國監管機構最近還要求銀行增加資本金,這也可能使美國增加貨幣供應對流動性的影響減小。 渣打數據顯示,一年前,美聯儲對全球流動性的影響比歐洲央行高35%,如今這一差距縮小到5%。 同樣是按美國貨幣供應增加100億美元計算,現在全球流動性同時增加205億美元,而一年前全球會增加244億美元。如果是歐元區每增加供應貨幣100億美元,全球新增貨幣達到197億美元,一年前全球增加180億美元。 渣打預計,歐洲央行會在今年底以前啟動QE。假如要維持當前全球貨幣供應水平,美聯儲每減少供應95億美元,歐洲央行就要提供100億美元。 而即便如渣打所料,歐洲央行今年就按下QE的印鈔開關,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也面臨一大嚴峻挑戰。 如彭博下圖所示,截至今年4月的12個月內,歐元區國家的實際利率非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如何讓實體經濟、歐洲企業感受到歐洲央行超低利率、負利率的“實惠”,這是德拉吉棘手的問題。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旗下東方匯理投行的經濟學家Frederik Ducrozet認為: 需要進一步壓低利率,或者歐洲央行可能被迫采取更多行動。短期的低通脹可能支持家庭購買力,但利率長期上升將傷害經濟複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74

馬雲致投資者信:阿里巴巴成功與否要看給世界帶來什麽變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00

阿里巴巴,Alibaba,IPO,馬雲,生態系統,電商

當地時間本周五,阿里巴巴向美國監管機構遞交的IPO招股說明書,含提供承銷商股份在內最高融資額243億美元,創美股史上最高IPO融資記錄。招股書中還有一封阿里巴巴執行主席馬雲致投資者的信。(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信中說,過去十五年阿里巴巴以給中國帶來什麽變化來衡量自身成就,未來將以讓世界發生什麽正向變化來衡量。

信中稱,阿里巴巴的創始人渴望成立由中國人創辦、但屬於全世界的公司。阿里巴巴不是拓展技術邊界的科技公司,是既推動技術進步又拓展商業邊界的公司。

信中27次提到“生態系統”一詞,直言阿里巴巴不是靠幾項技術創新或幾個神奇創始人造的公司,而是一個由參與者們“共同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熱情建立起來的一個生態系統”。

而且,信中正告阿里巴巴會堅持自我,“一定會頑固的堅持我們的理想,堅持做自己”,“一定會堅定不移的捍衛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長遠和健康利益。”

信中馬雲重申,“阿里巴巴信奉‘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經營管理思想”,強調阿里巴巴的戰略決策將徹底貫徹長期發展規劃,渴望的不是短線炒家,而是長期投資者。

信中介紹阿里巴巴的治理機制是合夥人制度,合夥人在公司戰略方向和文化上有很強的發言權,建議仔細閱讀招股書中關於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的描述。

以下是信件全文

  尊敬的投資者:

  當您打開這份阿里巴巴上市招股書的時候,您也許在考慮投資我們,參與我們未來發展的旅程。我希望能在這封短短的信里與您分享一些我們對未來的信念和看法,以便您做出最終的選擇。

  我們的使命和願景

  阿里巴巴是一家真正相信並踐行使命驅動的公司。15年來,我們固執的堅守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使命,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生存,成長和發展的問題,我們與成千上萬的小企業一起靠理想,靠努力,靠市場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與客戶共同努力,成為一家生存102年,也就是橫跨三個世紀的公司。

  與其他高科技公司有所不同,我們不是一家拓展技術邊界的科技公司, 而是一家通過持續推動技術進步,不斷拓展商業邊界的企業。我們不是靠某幾項技術創新,或者幾個神奇創始人造就的公司,而是一個由成千上萬相信未來,相信互聯網能讓商業社會更公平,更開放,更透明,更應該自由分享的參與者們,共同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熱情建立起來的一個生態系統——正如今天你們所看到的。

  很多年前,我們公司的創始人就渴望成立一家由中國人創辦,但是屬於全世界、屬於這個時代的公司。過去十多年,我們一直以中國因為我們發生了什麽變化來衡量我們的成就感,未來,我們將會以世界因為阿里巴巴發生了什麽正向變化來衡量我們是否是真正的成功。這會是巨大的挑戰,但更會是一個難得的福報。這要求我們每一天都做到最好,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堅持長期的投入,規劃和完美的執行。

  我們基於生態系統的商業模式

  阿里巴巴的使命決定了公司不會成為一家商業帝國。我們堅信只有打造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商業生態系統,令生態系統的成員有能力充分參與其中,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到我們的客戶,也就是小微企業和消費者。作為這一生態系統的運營者和服務者,我們傾註了我們所有的心血、時間和精力,用以保障和推動這個生態系統系統及其參與者更加蓬勃發展。我們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是讓我們的客戶,我們的合作夥伴成功。

  我們一直堅信,身處21世紀的企業必須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己任。阿里巴巴集團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植入了社會責任的基因。我們相信一個健康繁榮的生態系統是我們商業模式的根基,而這需要通過持續解決社會問題和承擔社會責任來實現。

  互聯網給了我們一個“千年一遇”的機會,讓我們能在中國建立一個全新的商業生態系統。然而,這個變革性的工作並不容易,它要求我們必須保持一致,跨領域合作,並且始終聚焦在打造我們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系統參與者的長遠利益上;它要求生態系統最大程度的公平、透明和高效。這不僅是我們道德上的責任,也是我們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個複雜的生態系統註定了不會呈現簡單的商業模式。同樣,因為我們的複雜系統,也讓競爭者不容易輕易模仿。

  假如您購買了我們的股票,您也會成為我們生態系統里的一部分。在全力保障您的利益的同時,我們也會希望並請您和我們一起努力確保生態系統更加持久健康的發展。

  我們將如何面對挑戰

  過去的15年,我們走的並不容易,在一片的爭議和挑戰中,走到了今天。盡管天天如履薄冰,我們還是常常發現必須面對複雜局面,平衡與協調各方利益,並做出艱難選擇:買家賣家的利益,賣家間的競爭關系,創業精神和監管者的關系,開拓創新和穩健保守的關系,諸如此類。任何一次巨大的創新和進步背後都會有與保守和既得利益群體的角逐,有人支持也必然有人反對。

  此外,現實商業社會里的很多弊端也會在我們的生態里出現,假貨,知識產權,以及那些試圖利用我們的生態系統獲得不公平收益的行為。如同今天所有的公司一樣,我們必須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因為即使是建立在互聯網上的生態系統也無法不受傳統經濟問題的影響,我們的生態系統及其參與者是無法從現實世界中分離出來的。處理好這些問題絕對不容易,因為從來就沒有一個完美的方案和答案。同時,生態系統不是計劃出來的,而是自然演進的,因此阿里巴巴的發展必須隨時跟著現實與網絡環境的變化而快速變化。

  我們這次在美國成為公眾公司以後,以前的所有爭議性難題不僅不會減少,而且可能增加更多的挑戰。當一家來自東方文明古國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闖入全球視野,其產生的文化、價值觀、法律、甚至地緣政治等因素的沖撞,會導致很多問題複雜化。另外,我本人就是一個充滿各種爭議的創始人,圍繞我也一定不會缺乏許多令人頭痛的話題和爭論。。。我們希望這些爭議是建設性的,可以為全球化的討論貢獻新的思路。

  當然回避挑戰不是我們的做事風格。假如您是我們的股東,您一定也會因為我們而增加不少困惑。但我在這里清楚的告訴大家:不管發生任何事,我們一定會頑固的堅持我們的理想,堅持做自己,堅持做未來,堅持誠信透明的公司治理原則。我們一定會堅定不移的捍衛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長遠和健康利益。您的信任和支持將會是我們最大的資產,不辜負信任是我們的信條。

  我們解決問題的優先級

  我在很多場合上指出,阿里巴巴信奉“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經營管理思想。很多投資者初次聽見這個觀點可能很難理解。

  我在這里向您表明:阿里巴巴只有堅持“客戶第一”,為客戶創造持久的價值才有可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在新經濟時代,讓客戶滿意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們的員工,沒有勤奮,快樂,激情敬業和富有才華能力的員工,給客戶創造價值就是一句空話。沒有滿意的員工隊伍就不可能有滿意的客戶,沒有滿意的客戶絕對不可能有滿意的股東。

  我們非常尊重和感恩投資者用自己的錢表達對我們的支持,希望我們的投資者不僅僅能獲得財務上的回報,更能和我們一起分享完善社會的成就感。15年來的時間證明,我們的投資者包括軟銀,雅虎。。。。,任何一家長期投資者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並且參與了阿里巴巴為社會增加就業、鼓勵創新、促進公平競爭、推動社會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的過程。

  我在這里還會強調公司不會根據我們收入和利潤的短期波動而做決定。我們的戰略決策會完全徹底貫徹執行使命驅動的長期發展規劃。一切人才,資本,技術、資源的運用將會用來保障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長期健康發展。我們渴望的是長期的投資者而不是短期股票炒作者。

  我們的治理機制

  為了確保公司長期健康的發展,確保客戶,員工,投資者和各方參與者的長期利益,阿里巴巴做任何決定都需基於共識、協作和承擔責任的原則,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正是這種運營思想的體現。我們相信,這樣跨領域合作的機制能促進管理者們去除官僚主義和等級制度,實現團隊協作,從而更好地提升公司業務。

要運營好一個阿里巴巴這樣大而複雜的生態系統絕對不能依靠一兩個創始人或管理層,不論他們多麽有能力,我們必須借助一個機制並選拔更多在各自領域出類拔萃並有共同信念的人。合夥人保障的不是合夥人的利益,而是要用一套制度來保障我們的使命感,價值觀,願景和文化。我們通過吸納新的合夥人,來平衡堅守核心信念和保持開放性,確保我們的生態系統和運營機制隨著時間和規模發展而不斷演進。

  為了建立一個健康、可持續增長的商業生態系統,我們的公司章程授權阿里巴巴合夥人在公司戰略方向和文化上有很強的發言權。我們用長時間的思考和實踐,強烈的責任感,來建立和完善這個架構,我們對合夥人的選擇異常謹慎。我希望各位能在招股說明書中仔細閱讀關於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的描述,以了解更多關於我們對這個公司治理結構的獨特性以及在其背後我們關於管理的建設性思考。

  各位尊敬的投資者,阿里巴巴上市以後,我們每年的年報里都會有這麽一封由我們合夥人輪流寫的信和大家進行溝通匯報。

  再次感謝您考慮投資參與阿里巴巴的發展。我和同事們向大家保證,我們一定會全心全意的服務好阿里巴巴生態系統,以及系統內每一個組成部分的利益。

  馬雲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31

《阿里巴巴啟示錄》:炒股要看20年絕不是一句口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74&extra=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21 15:49 編輯

《阿里巴巴啟示錄》:炒股要看20年絕不是一句口號
作者:格隆匯 陳建宇

用50萬元成立的阿里巴巴,僅僅15年時間就做到1.5萬億元市值,成功超越中石油、工商銀行等壟斷國企,成為中國第二大市值企業;在國際上也超過了寶潔、輝瑞、豐田、可口可樂等超級巨頭,譜寫一段世界傳奇。

20多年前,馬雲第一次高考落榜後應聘酒店服務生被拒絕,找了個蹬三輪送雜誌的零工。三次高考才考上,畢業後當老師。業余辦過翻譯社、背著書包賣過小百貨,多次創業失敗。

創辦阿里巴巴之後,起步非常艱難,競爭對手易趣當時處於壓倒性優勢地位。阿里巴巴資金緊張時銀行里只剩200元。

馬雲的堅持獲得成功,他的成功在於:

1,看準電子商務大方向。只有播下龍種才有堅持的價值。如果馬雲堅守翻譯社,就是執迷不悟而非堅韌不拔。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就是不能看錯大方向。

2,堅持兼具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企業理念,實現多贏。馬雲通過網絡讓商品與客戶零距離,“讓交易透明、讓天底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惠及廠家與客戶,具有極大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這與松下幸之助的“自來水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蓋茨的“讓每一張桌上都有一臺電腦”、百度的問不倒、騰訊的即時通訊給無數人帶來便利,實現企業、股東與社會的多贏!

3,溝通與獲取支持的能力。馬雲偉大的夢想與一口流利的英語為阿里巴巴引進高盛及軟銀的2500萬美元帶來便利,這筆風投為阿里巴巴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阿里巴巴只有一個,但阿里巴巴給中國創業企業帶來有益的啟示:

1,無論是創業還是買股票,一定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選擇具備巨大成長空間的朝陽行業,否則,與成功將南轅北轍

2,在正確的方向上長久堅持。馬雲做阿里巴巴15年堅持不懈,軟銀投資阿里巴巴15年,在ipo 時一股不賣,這種定力給他們帶來巨大回報。對於優質低估成長股,要有足夠的耐心捂住足夠的時間。

3,中國市場足夠大,做好中國市場就能成為世界級企業。堅守一個有價值的夢想,比如,讓中國的河流重新清澈見底,讓每個孩子都能吃到健康的有機食品,讓父老鄉親共同富裕等等,一定能實現多贏。

炒股要看20年絕不是一句口號

孫正義買阿里巴巴

南非傳媒買騰訊

劉元生買萬科

都證明長線是金

反面教材是:

1,李澤楷如果不賣騰訊,後面什麽都不用做就比現在強得多

2,高盛是個頂級投行,當年的500萬美元阿里巴巴投資估計提前轉讓了不少,現在傻眼了。苦哈哈到處搶投行項目,還不如守著那500萬美元的阿里巴巴,如今可是值188億美元!相當於高盛目前市值的22%!

所謂一動不如一靜,對於偉大企業,與其折騰,不如守住不動如山

騰訊2004年上市至今,股價複權後上漲200倍,僅僅11年而已。

11年前投資100萬今天就是2億元。

11年前,香港能拿出100萬的多如牛毛。

11年前,香港人對一河之隔的深圳騰訊絕不陌生,很多還是QQ的用戶

11年來,騰訊的業務蒸蒸日上,年年創新高

但是,11年來,香港人、大陸人、美國人在騰訊股票上進進出出,每天交易額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每年光交納的稅費就有幾億元

11年來,無數投資者做空騰訊,認沽證、熊證卷走投資者無數財產

問題一: 騰訊漲了200倍,超級大牛股,香港因此股成就了幾個億萬富翁?

問題二: 11年來,為什麽騰訊賣不完的熊證? 為什麽要做空騰訊?

問題三: 11年來,在騰訊上折騰的那麽多投資者,賺錢的多還是賠錢的多?

問題四: 騰訊給我們什麽啟示?

問題五:如果現在有一只股票,將來可能漲10倍,你能賺到幾倍?

問題六: 如果現在有一只股票,將來能漲100倍,你能賺幾倍?

沒有總結就沒有提高

辦法總比困難多

阿里巴巴的成功,絕不僅僅是一段世界級的傳奇故事,它更是一聲驚雷,炸響在我們每個人頭頂的天空:

15年前,你的資金應該超過阿里巴巴的50萬元,今天,阿里巴巴市值1.5萬億元,你的市值漲了多少?

萬科1991年上市以來複權上漲600倍,你的市值漲了多少倍

十年來,你錯過多少只十倍股?為什麽錯過?

馬化騰賣騰訊無可厚非,小馬要享受生活,要搞風險投資都是應該的與必然的,就像蓋茨減持搞慈善一樣

有一點可以肯定,以目前的股價,港股未來三年內一定會有數只十倍股,你能捂住嗎?

關於捂股與波段操作的關系:

1,如果是一個具備巨大成長空間的龍種,原則上捂股就可以了。波段操作踩準節奏當然能加大收益,但這個工作難度不小,高拋低吸搞不好成了追漲殺跌。但是,如果手中有幾只龍種股,還是不同行業的,適當進行切換是一種可行之道。

2,具備較大成長空間的虎種股,處於風口初期介入,風力最猛時擇機離場。這些往往是周期股或題材股,比如巴菲特買賣中石油就是如此

3,基本面較差的股票原則上不碰,即使有時漲得挺歡。股票市場誘惑太多,每天漲停板吸引人眼球,如同迷幻藥,分散了對龍種股的註意力

股票有九品

一品股: 處於朝陽行業、有極寬護城河、盈利模式清晰、成長迅猛、管理規範的中小市值 企業

二品股: 在某一個方面比一品股弱,或者在兩個方面略弱

三品股: 競爭性行業的領跑者;剛走出谷底的周期股;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等

四品股~九品股,一個不如一個,股市之中70%以上的處於這個範圍

一品股屬於可以長捂的,比如N年前的谷歌、騰訊、茅臺

二品股屬於長捂為主,大波~段時可以切換的。比如N年前的同仁堂科技、華瀚生物、恒瑞醫藥、雙鷺藥業、承德露露等

三品股是一定要做大波段的,典型如有色金屬股、階段性熱門股

四品股以下就不要買了,也就談不上捂不捂的問題

做股票最偉大的工作是:

在早期挖掘一品股、二品股並重倉持有

這需要超前的眼光、豐富的經驗、巨大的魄力、恒久的耐心

這個工作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人都在05年買過茅臺、雙鷺藥業,或在09年買過同仁堂科技、騰訊,只是多數人沒捂住而已

很偉大的事情是:

抓住每一次大的風口,並在高位撤出。這個做好了,複利那是驚人的,只是這個難度實際上比做一品股二品股還大

而多數人因為貪便宜或者受各種放量長陽線所迷惑,在四品~九品股的池塘里搗漿糊,除了貢獻傭金印花稅之外,就是隨大盤隨波逐流而已。

兩地股市幾千只品種,只要抓住生命中少數幾只就足矣。

讓那少數幾只未來的一品股二品股讓你的市值漲1個或2個數量級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691

選項要看本質與趨勢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5gs.html

    本人昨天的小文《現在應該怎麽做呢?》中講到的那個朋友J,他盡管在股票投資方面尚無斬獲,但在本業紡織品生意方面,做得風生水起,蓬勃興旺。兩年前,他還承包了當地一家倒閉的印花廠,當即馬到成功,旗開得勝。J不愧為工貿精英,讓人佩服!

    後來,J明顯感到印花加工生意日趨艱難,於是乎,他努力尋找新增長點。J受“舊金山淘金典故”(大約150多年前,去美國舊金山淘金的人大都血本無歸,而賣工具的人卻大發其財)啟發,“我何不做印花生產中的易耗品——鎳網,這個生意呢?”J想。他具體這麽設想,先從各個印花廠收購舊的鎳網,然後翻新或重制,再賣給印花廠,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低價回收舊鎳網,等待鎳網行情高漲時再賣出重制鎳網。如此運作就可獲取超常利潤。

    “你看如何?”昨天談股期間,J問我。

    我想了想,隨後講了如下這些看法:

    回收舊鎳網,重制販賣,不是什麽新項目,這種生意一直就有人在專門從事經營的。隨著整個紡織業的大幅滑坡,環保措施的日趨嚴厲,印染行業供大於求的狀況日益嚴重,鎳網舊制新這種生意的利潤也勢必日益趨薄。你現在涉入這個行當,並想獲取較大盈利,關鍵之處正如你所說的,是要能夠抓住行情轉換形勢,即行情低迷時購進舊鎳網,等待行情高漲時出售重制的鎳網。是吧?

    這樣的話,就涉及到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了:

    一、競爭對手,尤其是那些長期從事這種生意的人,他們是不會不懂得這個行情的關鍵所在的吧?他們也一定在竭盡全力地試圖踏準行情轉換節奏,你敢小視或否定他們這方面的能力嗎?

    二、鎳網作為普通工業易耗品,逐漸供大於求,其正常利潤也越來越薄,所以,想要獲得超常利潤,只能抓住行情波段,而決定其行情起落的最主要因素是鎳網原材料——貴金屬鎳的現貨市場價格!而鎳的期貨價格又無時無刻地在影響其現貨價格。據此,你想要去做的這個重制鎳網的生意,實質上是在做鎳網的“實物期貨”,這顯然比做貴金屬鎳的現貨或期貨更難,因為重制鎳網從舊材料到成品的制作環節多而複雜,比單單原料鎳的層次來得更多,更複雜。是不是?

    三、鑒於鎳網的關鍵所在及其運營本質,你與其做重制的工業易耗品鎳網的生意,還不如直接去做貴金屬鎳的現貨交易或期貨交易,這樣不是來得更直接、更簡單、更好嗎?你與其把大量的資金押在實物上面,還不如把它們押到資本市場上去,倉庫、場地、人員、管理、等等,還都可以省去;如果你借助杠桿,資金投放量也可大大減少呢。對吧?

    四、綜上所言,做重制鎳網的這門生意就可轉化為是做鎳的現貨或期貨生意了。這樣一來,問題便轉化為,你有做這類資本生意的能力嗎?你可知道長期做這類交易的成功率是多少嗎?告訴你,可能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啊,你想從回收舊鎳網到銷售重制鎳網而獲可觀利潤,這顯然是不能長期如願以償的。你可能是因為看到今年二季度鎳網價格漲得比較大,便以為做這個生意會很不錯的吧?其實,這是個錯覺!其實,那段時期鎳網漲價是因為國際鎳價反彈了一下所致,但後來又回落下來了。現在,整個貴金屬持續低迷,而且到底是不是在築底都不能確切而知,這樣的話,你有能耐從舊鎳網到重制再到銷售,各個環節都百發百中地踩中波段?難度極大吧?

    五、我們當地以及周邊地區的印花廠以後不但會越來越少,而且規模也會越來越小;還有,傳統鎳網印花方式將被數碼印花逐漸替代;因此,從大趨勢看,“回收舊鎳網再重制”這個項目恐怕前途暗淡。

    總之,選項要看本質與趨勢。

    “讓我再仔細考量一下!”朋友J緩緩地點頭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52

彰銀歸誰管 竟要看龍巖臉色

2014-12-01  TCW
 

這是台新金控與財政部最激烈的戰役。年底獨立董事改選大戰,甚至已經蔓延向國際媒體。

曾投資台新金但失望認賠撤資的太盟投資集團董事長單偉建,近來投書亞洲《華爾街日報》,痛陳財政部對台新金享有彰銀主導權的承諾是白紙黑字,卻言而無信。他認為,缺乏誠信原則將無法搞好經濟、吸引外資,希望台灣政府「莫要當傻瓜」。

單偉建此舉,被視為台新金訴諸外媒求公道。因為,此刻戰局已被關鍵少數股東如龍巖集團與外資左右,請重量級人士對外喊冤,可尋求外資認同。

雖然台新金以二二.五五%持股高居第一大股東,但持股一二.一九%的財政部,號召公股行庫與公營機構買入彰銀股份,使泛公股總計也掌握逾二二%股權,與台新金相當。

龍巖不表態,恐想爭一席

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個人持股由四月的二.二二%增加為二.九八%,集團旗下的成昌投資公司也持股一.四%,加計龍巖持股,可控制的股份將近五%,誰能獲得他的支持,就能勝出。

但是李世聰至今動向不明,稍早傳說他將支持台新金,近來又有媒體報導,財政部派員拜訪他尋求支持時,國稅局官員「陪同」出現,讓他改口表態支持公股。但據本刊調查,目前兩大陣營都未取得李世聰的委託書,不排除他個人也有興趣拿下一席,為戰局更添詭譎氣氛。

外資求穩,過去曾挺台新金

另一大關鍵持股是外資。目前外資對彰銀持股共計約一三%,其中美國前十大基金公司之一的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旗下新興市場價值基金就擁有彰銀一.六%股權,高居第六大股東。

該基金規模近兩百億美元,其中一成五注資台灣,除了彰銀,也持有富邦金、兆豐金、元大金、聯電股份。DFA亞洲市場執行長陳鵬,是現居於新加坡的中國東北人,過去曾在晨星任職,與投資圈華人熟識,會不會出手支持台新金,值得留意。

熟悉外資圈人士分析,外資大多不在議案上表態,只幫忙湊足達開會門檻股數,或支持公司派以確保經營權穩定。但台新金與外資的溝通能力應在公股之上,過去也曾在特定議案上,取得占彰銀一成持股的外資委託書;這次能否獲外資支持,將是戰況關鍵。

【延伸閱讀】10大股東,剩3家未表態—彰銀前10大股東派系表

●支持台新金台新金控 持股22.55 %

●支持財政部財政部 持股12.19 %第一銀行 持股2.89 %國發基金 持股2.75 %台灣菸酒 持股1.39 %中華郵政 持股1.10 %永三企業(張伯欣家族) 持股1.02 %

●未表態李世聰(龍巖體系) 持股2.98 %成昌投資(龍巖體系) 持股1.40 %花旗保管DFA外資專戶 持股1.60 %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60

水野弘道操盤年金基金 翻轉過去保守模式 手握35兆 安倍經濟學成敗要看他

2015-01-12  TWM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提振經濟,決定善用規模高達一三○兆日圓的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調高投資股市的比率,並任命水野弘道為新設的投資長,務求經濟有感復甦。

撰文‧孫蓉萍

全世界最重要的投資者,一月五日在日本誕生,就是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投資長水野弘道。

這個基金二○一四年七月到九月的操作資產達到一三○兆八八四六億日圓(約新台幣三十五兆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退休金基金;而「投資長」一職也是該基金成立近九年來的新設職位,意味著過去投資態度保守的日本政府年金,將會有截然不同的投資模式。

作多日本股市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要拉動日本經濟脫離通縮枷鎖的一環,而這也攸關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是否成功的關鍵。安倍有意讓GPIF為日本股市注入更多活水,從這個意義層面來說,稱水野弘道是攸關安倍經濟學後續成敗關鍵的人物之一,一點也不為過。

日本被國際投資人排除在外GPIF規模很大,但以往投資態度偏向保守。一四年六月底,投資組合中債券占六四%,股票占三三%。相較之下,國外的政府年金基金操作方式積極許多,如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管理局一三年三月底時債券占比三五%、股票六五%;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一三年六月底時債券占比一七%、股票占六四%。

除了作多股市的目的之外,因安倍晉三上台後,努力活絡經濟、提高通貨膨脹率,預料未來利率會走高,這將使得GPIF手中的大量債券可能出現帳面虧損,,因此GPIF決定調整資產結構,將債券比率降到五○%,股票升到五○%。

另一方面,GPIF的制度也需要改革。一四年十月一日,GPIF的職員只有八十二人,遠低於CalPERS的二千六百人,操盤的專家也只有七人,而且目前GPIF所有權限都集中在理事長一個人身上;因此決定多雇用金融專家,一五年一月起設置投資委員會,共同討論資產配置,同時新設一個投資長的職位,由水野弘道出任。

四十九歲的水野弘道是科勒資本公司的投資合夥人,大阪市立大學法學部畢業後,在住友信託銀行工作十五年,其間在美國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取得企管碩士;○三年起服務於投資全球次級市場私募股權的科勒資本公司,主要負責日本等亞洲地區和矽谷的投資案,實戰經驗豐富。

長年在英國工作,水野從國外觀察日本,更能感受問題的嚴重性。早在一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他就在推特上語重心長地說:「日本二十年經濟不成長,它不只使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下降,還會拖累全世界(經濟)。」從事投資研究時,他發現自己的母國早就被外國投資人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十餘年前他剛到英國時,海外投資人認為日本未上市公司有很多投資機會,覺得「差不多可以投資了」,但是這句話一說就是十年,仍然沒找到投資機會!

通常法人在決定投資標的前,會先決定投資地區,例如北美、歐洲、亞洲各占百分之幾,並且比較這些地區內各國的投資環境。

水野指出,「二十年前,大家也把日本排除在外,是因為日本經濟占亞洲的三分之二,占比過高。」現在情勢大逆轉,一樣排除日本,原因卻是,「把日本算進亞洲之內,會拉低亞洲的成長率」。這麼看來,日本應該存在一些系統上的問題。

操盤人怕賠錢不敢冒險

日本常被認為是不易培育新創企業的國家,日本對新創企業的投資額一年約一千億日圓,是美國的二十五分之一。有人說原因是投資資金不足,但水野直指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不負責任體制」。

日本的基金操盤人擔心會被追究失敗的責任,因此過度分散投資,這樣就不知道哪個人在哪裡失敗,但也導致投資資金無法集中;於是即使十年內獲利只有二%到三%,大家卻慶幸至少守住了本金。這樣的獲利一點都不吸引外國投資人,他們寧願把錢放在中國等高風險,但也可能高獲利的新興國家。

關於積極操作的方針,GPIF操作委員會中就有不同意見。如果將新的資產結構套用在過去十年的交易上,○八年度會出現三十兆日圓損失,遠高於當時的實際損失九兆日圓。因此持否定看法的委員懷疑,國民能接受一年可能賠掉三十兆日圓的作法嗎?

但持肯定看法的委員則反駁說,包括金融海嘯的十年,比起以國內債券為主要投資對象的方式,新資產配置的操作利益高出四到六成,長期來看,還是可以彌補這些損失。

日本也有學者擔心GPIF擴大投資日股,會引來外國投機客套利,他們先一步投資日股,在GPIF進場後大賺一筆獲利了結出場;日本用年金投資股市,也可能讓國際人士認為日本股價缺乏透明性,嚇跑長線操作的海外投資人。久而久之,GPIF對日股的影響力太大,則可能陷入「無法脫手」的窘境。

首相安倍晉三為了讓人民對經濟成長有感,擬定了包括擴大投資股市等措施的第三支箭改革經濟政策,其中GPIF是最能立即見效的一環。

水野弘道如何排除雜音,改變投資人對日本的態度,並且把交易額約占半數的海外投資人留在日本股市,提高績效來造福日本所有國民,正受到全球矚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23

巴菲特致股東信太長?那你也至少要看精華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89

巴菲特

覺得巴菲特50周年致股東信太長?見聞團隊拿到原文的時候也是一身冷汗,20多頁,有木有?

如果你覺得這封信太長太難懂,見聞這里結合之前我們的前瞻看點,為您摘出精華部分,供您享用!

1. 巴菲特松口 考慮分紅

坐擁630億美元現金的巴菲特在信中告訴股東,只要他們準備繼續持有公司股票10年以上,他們就能拿到分紅或者股票回購。巴菲特在信中寫道:

往後的10到20年,伯克希爾的收益和資產將大到管理團隊無法明智地進行再投資,公司高管將決定分紅,股票回購或者兩者都有,是否是最好的收益再分配的辦法。

今年84歲的巴菲特長久以來一直拒絕分紅,稱公司經營狀況很好,將資金用於收購其他業務或再投資於股票市場。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等10年。據彭博社報道,91歲的合夥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就曾在2011年提出分紅。

華爾街見聞網站去年3月曾提到,面對要求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動用482億美元現金儲備分紅的建議,股神巴菲特敦促股東投票反對。

巴菲特有他不分紅的本錢。2012年底,伯克希爾用13億美元以低於120%票面價的價格購回公司股票,巴菲特寫道:

公司高管只會在認為公司股票被低估時授權回購股票。如果伯克希爾的股票被低估,大量的回購這些股票是最好的選擇。

2. 伯克希爾成長超70萬倍 但不會重現了

自從1965年開始掌管伯克希爾公司以來,巴菲特將這個公司的規模變成世界第四,公司上周五收盤價為22,150美元。巴菲特稱,伯克希爾公司的每股凈值已經翻了751000倍,但未來不會重現這一增長幅度:

這些數字太大了。我認為伯克希爾仍然比其他美國公司表現更優秀,但我們的優勢已經沒有那麽大了。

3. 巴菲特的繼承人?

巴菲特在信中沒有具體寫誰將成為他的繼承人,但稱他和他的高管們都相信我們現在有一位正確的人選繼承我成為下一任CEO,他將領導公司走向下一個10年甚至更久。

路透社,伯克希爾副主席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認為公司的兩位高管,Greg Abel和Ajit Jain會是主要候選人。現年52歲的Abel主要負責能源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而63歲的Jain在保險業務部門任高管長達30年。

不過巴菲特表示,性別不是決定CEO人選的因素。也就是說未來巴菲特的繼承人還可能是女性。

4. 營業成績不如預期

巴菲特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利潤同比下降17%,至41.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是49.9億美元,主要原因是投資規模增加和承保收入降低。

2014年全年,公司實現利潤198.7億美元,同比上漲2%;運營利潤165.5億美元,上漲9%;營業額1946.7億美元,上漲7%。

每股賬面價值上漲8.6%,至146,186美元,這一數字已是在過去6年中第五次遜於標普500指數。

5. 投資主線仍在美國

伯克希爾旗下擁有80多家公司,例如GEICO保險公司,Dairy Queen冰淇淋公司,以及高達1175億美元的股票資產。

2014年,盡管花了78億美元完成了31項收購,伯克希爾再也沒有涉足“大象(elephant)”公司。公司上次收購“大象”公司是2013年用122.5億美元收購番茄醬生產商Heinz。

上個月與德國一家摩托車配件零售店達成收購協議之後,巴菲特稱將在德國尋找更多機會,主要關註家庭生活方面。但巴菲特在信中寫道:

雖然我們通常也在國外進行投資,但我們大部分的投資都在美國本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