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蟒蛇變孩子寵物 一條淨賺20萬

1 : GS(14)@2010-09-08 23:03:15

2010-9-4 iM  

他終日與蛇為伍、與鼠同謀,名副其實是蛇鼠一窩。

他是29歲的劉漢傑(John),是香港第一位球蟒(Ball Python,蟒蛇中性格溫馴身型細小,屬於爬蟲類寵物)繁殖家、亦是第一位將飼養球蟒商業化的人,絕對稱得上是香港球蟒市場始祖。

5年前,John以打工得來的40萬元,建設了一個私人蟒蛇繁殖基地,並一條龍培殖球蟒的主糧:白老鼠,自供自給這一盤球蟒的大生意。及至去年,生意有所突破,一年已賣出400多條球蟒,年收入超過40萬元。利潤最高,要數一次售出一條自家培殖的「薰衣草白化球」BB,淨賺20萬元。

他的終極目標,是自行培殖一條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矜貴花紋的球蟒,以及成為香港及其他國家的球蟒賣家,致力推廣一盤以蟒蛇為寵物的大生意。

記者甫到達大埔超級城,只見John正向巿民介紹一條跟他脖子一樣粗的「薰衣草白化球」,好不忙碌。在場的參觀者,尤其是小朋友都爭相走到他身旁,想一睹全球最高身價的寵物蛇,希望與牠「握握手」。

展覽結束後,John與助手小心翼翼把每條球蟒安放在私家車上。跟十多條球蟒BB同為座上客,雖然牠們被困膠箱,但記者仍不禁心跳加速。

終於到達球蟒家——繁殖室,內裏有近500個膠箱,如百子櫃般,而每個膠箱都有自己的「屋主」。John眼明手快,非常純熟地將不同的蛇放回所屬膠箱裏。

「今天是星期三,牠們昨天才吃完白老鼠,今天開始排便,可能會有少許異味……」其實繁殖室是由John家中的車房改裝而成,他說這樣可隨時隨地照顧,及觀察牠們。

繁殖室門外,還有兩隻巨型「象龜」在緩緩走動。他說道:「牠們懂得上落樓梯!」記者除仿如置身非洲動物園外,亦感受到這位繁殖家與動物的親密關係,以及對牠們的愛惜。

生物技術X企業管理

14歲那天,John途經金魚街,與球蟒有過一面之緣,卻被牠鮮艷的花紋吸引,瘋狂愛上。後來隱瞞家人,以800元買下人生第一條球蟒,與牠過着「糖黐豆」的生活。15個年頭過去,當天的黃毛小子,搖身一變,成為球蟒繁殖專家。

他之所以稱得上專家,全因那股從沒有熄滅的熱情。在英國讀書6年,John繼續在當地購買及飼養球蟒。「大學主修生物科技,然後碩士是企業管理。」大學知識讓他輕易掌握球蟒的繁殖技術,而後者更讓他把飼養球蟒轉化為一盤生意。

留學期間,他除了不斷「刨」書外,更主動結識美國的權威繁殖球蟒的專家Dave Barker和太太Tracy Barker,表示想在華人社會推廣養殖球蟒。「他們十分支持,教我很多道理、有關球蟒市場的情況、如何養殖球蟒、如何繁殖白老鼠……幾乎所有球蟒的知識都是從他們身上學到。」

John學滿師歸來,慨歎香港的爬蟲市場有如一潭死水︰「歐美、日本等地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已興起養殖球蟒,雖然香港的爬蟲店亦有售賣,但貨源全都來自歐美。」他指本地的球蟒買賣慣性依賴歐美市場生存,售價亦受當地牽制。

致力推動人工繁殖

另一方面,本地寵物店出售的球蟒多為野生,「我非常反對,野生球蟒身上有很多寄生蟲及蚤,容易傳染給其他動物。同時野生球蟒亦難以適應人工飼養環境,短時間內都不能繁殖。」

為了讓香港的球蟒市場能夠獨立生存,有更多人工繁殖的球蟒供應,加上本地又未有任何繁殖家,所以John決定充當先鋒,打開本地球蟒市場。他的目標是以香港為繁殖基地,滿足本地需求之外,更可出口到其他地方。

「球蟒身形細小,性格溫馴,不會有攻擊性,故可以作為寵物。而球蟒體內蘊藏不同的隱性基因,身上的顏色亦隨之不同。」John指球蟒天生外貌奇醜,受到不公平對待。一般人對球蟒都有誤解,認為蛇便是非常兇殘的動物,事實卻非如此。

今年他與多個大型購物商場合作,舉辦球蟒展覽,希望藉此讓市民與球蟒近距離接觸,減低恐懼。「我舉辦展覽是為了幫球蟒平反,牠是蟒蛇科的其中一個品種,只要是蟒蛇就不會有毒。」

一條龍培植白老鼠

其實繁殖蛇球蟒只是副業,他碩士畢業後,全職在汽車代理公司工作,不時滬港兩地走。直至去年6月,為了全心全意繁殖及推廣球蟒,他轉職到物流公司,留守香港。

John沒有成立店舖,所有球蟒都是在繁殖室裏。除了節省租金外,他可貼身照顧所有球蟒。「我希望在人工養殖下,能營造一個最舒服、最適合他們的居住環境,這樣牠們才可以繁殖。」據悉,如果球蟒的基本居住條件未能做好,他們便不願繁殖下一代。

John是香港首位、亦是唯一的蟒蛇繁殖家,行內無人不曉。他在飼養場製造一條龍培育球蟒的主糧——白老鼠,每隻成本約10元,每條球蟒每月吃3次,每月的飼養費不多於100元。

現時他的繁殖場每年產球蟒400至500條,相當於他去年賣出的數量。根據不同的花紋及罕見度,每條球蟒售價由幾百至幾萬元不等,以平均每條1,000元計算,年收入便超過40萬元。一條普通球蟒BB售價為400至800元,成長期2年至3年,每條每年的飼養費用約300元。

John說不會出售有生育能力的球蟒,因成年雌性普通球蟒一年可生6至8隻蛋,每隻蛋最低售400元,6隻蛋共賺2,400元。

靠網頁展覽作推廣

雖然沒有門市,但他仍然可以維持一定的客源。透過朋友網絡、自設網頁及不定期的展覽,一些有興趣買家便會親自與他洽談。他亦會解答飼養者的疑問,又或是他們的球蟒身體出現毛病,John都會「出手相救」。

John相信自家繁殖後,香港的球蟒市場便會愈來愈大。近來有美國的繁殖家就看準香港的需求逐漸增長,親身來港推銷球蟒,「擺明車馬」跟John搶生意。

但John指若由外國入口球蟒,買家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包括未能親身視察球蟒狀態、運送途中牠可能染病,甚至死亡。加上球蟒屬於二級瀕危物種,出進口有嚴格規定,需申請許可證,手續繁複。聽他的口吻,相信美國繁殖家成功「搶客」的機會率也是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某些買家亦希望效法他,嘗試繁殖球蟒,自給自足。John認為養殖球蟒豐儉由人,若不是大量繁殖,根本不須一擲數十萬元。只須幾千至幾萬元,便足夠購買繁殖所需的材料及工具。

----------------------------------

創業Tips

1. 物以罕為貴

在歐美已有一個很大的球蟒市場,那裏的繁殖家會根據球蟒的花紋,以及市場的供求量,為球蟒定價。花紋罕有的球蟒身價會較高,而球蟒飼養家多愛好顏色鮮艷的球蟒,所以很多繁殖家都會朝這個方向,發掘花紋罕有且鮮艷的球蟒。

2. 媽媽身價高

曾經有飼養家出價35萬元,希望買下John擁有的「薰衣草白化球」,但被他斷然拒絕。球蟒一般壽命有20至30年,而母蛇的繁殖能力不會隨年齡上升而減弱,即使是生命最後階段他們仍然會產蛋。以「薰衣草白化球」為例,一隻蛇蛋的價錢約6萬至8萬元,初生蛇則約16萬元,成年即24個月後,則可賣高於30 萬元。

3. 愛心會變金

普通球蟒BB的價錢只需要幾千,甚至幾百元,但待牠成年,能繁殖下一代的時候,身價便有可能倍升。John就有同樣的經歷,他賣出一條球蟒BB84,因為主人提供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BB成年後非常健康,John最後以雙倍價錢買回那條球蟒。

4. 觀市場供求

作為繁殖家,必須經常留意市場缺少那種球蟒,便可立刻生產「補倉」,滿足市場需要。通常愈多人追捧的花紋,身價便會愈高。

----------------------------------

球蟒Q&A

1. 球蟒會食人嗎?

要蟒蛇表演「蛇吞象」可說是輕易而舉,我們對冷血動物難免忌諱三分。但球蟒屬寵物蛇類,自小嬌生慣養,更以揀飲擇食著名,「人」對牠們可謂一點吸引力也沒有。若遇不上理想食物,甚至會絕食數月之久,遑論「人」?有時球蟒更會出現拒食的情況,常常讓主人手足無措。所以必須定時記錄體重,如出現銳減的情況,就要盡快請教專家。

2. 牠們有毒嗎?

雖然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蛇也屬於蟒科,但一切蟒蛇科的蛇,都不含任何毒素,所以全世界,有不少國家的人也把其當作寵物。話雖如此,但特別「大隻」又大食量的蟒蛇,可以吞下比自身更大的動物,所以只有體型較為細小,性情亦較溫和的球蟒適合飼養。

3. 球蟒一名的來源?

球蟒原來也有「鴕鳥心態」,當遇到威脅的時候,牠們會將身體緊縮成球體,並將頭頸要害藏在球體中心。外人一看,還以為是一個完整的圓球呢,「球蟒」一名就由此而來。

4. 如何繁殖?

球蟒屬於卵生動物,雌性球蟒每次約能誕下6至8隻蛋。每年的10至第二年的3月是牠們的交配季節,而孵卵期則為每年的4月至8月。如人類一樣,母蛇會負責保護及孵育蛇蛋,孵育期約為90日。雄性幼蛇的發育期約為12至18個月,雌蛇則需要24至36個月。

5. 身上花紋有甚麼暗示?

有云人靠衣裝,球蟒身上的花紋,也是其身價的最好顯示。球蟒的體色以黑色為基調,背部有許多圓形斑紋。腹部呈白色或奶油色,有時會出現細碎的黑紋。近月,首度在港曝光的基因直綫球蟒,由頭至尾有一直綫貫穿,由於基因罕有難以繁殖,身價高達30萬元。

----------------------------------

期待Hong Kong Ball誕生

這盤生意最困難亦最重要的地方,便是學習繁殖知識,今天John雖被稱為專家,但他形容繁殖球蟒的路程並不是想像中容易。

球蟒是以身上的花紋來定價,而身上花紋是由體內的隱性基因來決定。繁殖家第一步便要認識及了解不同球蟒體內所含的隱性基因是甚麼,然後便可以嘗試繁殖。

若然一條球蟒的隱性基因能夠傳給下一代,繁殖出同樣花紋的BB,才算得上是有價值;但想要知道一條球蟒的隱性基因能否傳給下一代,便要「試過先知」。這個嘗試的過程是漫長,亦是最關鍵的,但結果並不一定成功。

若然一個繁殖家發現新的球蟒隱性基因,同時證實其能傳給下一代,並且成功繁殖,他便有權命名他創造的新花紋球蟒。

John於繁殖既有花紋球蟒的技術,成功率已達到百份之一百。接下來的目標是嘗試繁殖新花紋,預計2011年便知成功與否。他笑言成功的話,可能會把球蟒命名為「China Ball」,或是「Hong Kong Ball」。

----------------------------------

球蟒有價

身價最高 薰衣草白化球

「薰衣草白化球」身價逾30萬元,是John的珍藏球蟒蛇中身價最高的。雖然不是他親自繁殖,卻是他的最愛。身上花紱罕有,身上有如薰衣草的紫色花紋,是不少飼養者的心頭好,但牠的身價足已讓人「望而生畏」。

...................

首度曝光 超級直綫球

這條是「超級直綫球」,首度「闖」入香港。牠的身價與「薰衣草白化球」不分高下。John透過商場展覽,讓市民有幸一睹牠的風采。當垂直擺放時,可見牠身上那條連貫,呈淺啡色的直綫,便是牠名字的由來。

...................

花紋最奇特 純白黑眼球

牠的名字是「純白黑眼球」。倒說花紋特別,身價便會飈升,那麼牠最特別之處就是完全沒有任何花紋。牠的身價是繼「薰衣草白化球」及「超級直綫球」後,John擁有的球蟒中,身價位列第三。

﹏﹏﹏﹏﹏﹏﹏﹏﹏﹏﹏﹏﹏﹏﹏﹏﹏﹏

Profile

劉漢傑(29歲)

˙倫敦大學學院生物科技學士、企業管理碩士

˙香港第一位球蟒繁殖家

˙有15年飼養及超過6年繁殖球蟒經驗,高峰期擁有過千條球蟒

˙自設繁殖室,一條龍繁殖球蟒及白老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74

百條蟒蛇梯間養嚇傻鄰居兼阻路

1 : GS(14)@2014-09-13 23:25:47

台灣新北市板橋區一名在網上售賣寵物蛇的男子,疑因家中幼兒怕蛇,竟將上百條球蟒寵物蛇養在大廈樓梯間,球蟒一度溜進電梯內,嚇得夜歸住戶奪門奔逃。男子將百條蛇養在透明塑膠盒中,放置於大廈梯間,鄰居曾向大廈管理委員會及男子投訴,表示梯間堆滿蛇和塑膠盒,影響逃生,但管理會未有處理,男子母親則以家中有兒童為由,拒絕把蛇放回家中。投訴不果的住戶,最後報警求助,警方指塑膠盒中的寵物蛇無即時危險,無法介入處理;但男子在梯間堆置雜物,便違反《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需於3天內移走塑膠盒,如未有改善,將被罰4至20萬元新台幣(約1至5.1萬港元)。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13/188649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521

災場點滴:蟒蛇嚇怕搜救人員

1 : GS(14)@2016-02-09 12:13:31

除了貓狗,還有蛇!維冠大樓倒塌現場,搶救人員日夜進入搜救,竟有蟒蛇(圖)流竄,嚇得搜救人員退避三舍。動物保護人員在現場捉到四條球蟒和六隻保育類陸龜,分由動物收容中心與農業局森保科安置。為免影響現場搜救人員情緒,消息曾一度被封鎖。有民眾說,上址可能有上百條蛇。




民眾春節假湧災區

地震發生後,許多民眾竟趁春節連假進入事故現場(圖)。由於至今仍有百多人被困等待救援,facebook粉絲專頁「我在台南」昨日轉發台南市政府的訊息,呼籲民眾自覺,不要持續湧入災區一帶,將空間留給救災團隊,避免資源耗在驅離圍觀的民眾身上。




「芒果王子」熬湯送暖

台語歌手「芒果王子」楊哲(圖)與顏正國等和30多名友人,昨日前進台南災區,他們以4班制、24小時煮熱湯如藥燉排骨、玉米、貢丸及薑湯,提供救難人員及在災區等候的家屬飲食取暖。楊表示,其實是受到秦楊大哥號召,但他很低調,想透過多做點事來幫助台南,預計在當地停留7天,會視情況延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9/194848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14

地盤驚現33呎巨蟒蛇身直徑成米闊

1 : GS(14)@2016-09-27 08:02:11

巴西北部的建築工人日前有驚人發現--在地盤見到一條約10米長(33呎)、重達400公斤的巨蟒,很可能打破世界最長蛇的紀錄。建築工人是在帕拉州(Para)一個興建中水壩的地盤進行爆破工程後,發現那條蛇身直徑達一米的粗壯森蚺(anaconda)。工人用鐵鏈將巨蟒綁在起重機,並一度吊起牠拍照,畫面甚為震撼。網民就指用鐵鏈綁蛇可能會傷害到甚或殺死牠,暫時未知巨蛇是否仍然生存。目前健力士世界紀錄中的長蛇紀錄保持者,是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長蛇,長約7.7米(25呎2吋長)。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7/197834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50

蟒蛇向農戶突襲「受驚」吐出3隻鴨

1 : GS(14)@2016-10-22 22:28:44

廣西城港市前日上午有一條長約3米、重30多斤的蟒蛇,突然出現在那良鎮那樓村一殆姓顏的村民鴨棚,嚇壞了顏X一家。當時,顏X像往常一樣去給鴨子餵食,發現少了幾隻,往籠子底下一看還有幾只鴨子躺在那裡,怎麼趕牠都一動不動,顏X趕緊拿來電筒,一照發現一條大蟒蛇正蜷縮在籠子底下,腹部隆起。顏X趕緊叫來家人,並立即報警求助。幾名警員決定先抓住蟒蛇尾部將其拖出空曠地帶後再將牠捉住,蟒蛇被拖出後,一名警員伺機用木棍按住蟒蛇的頭部,兩名警員合力上前徒手抓住蛇頭和身體,將蟒蛇裝進袋子中,成功將蟒蛇捕獲。蟒蛇隨後吐出3隻鴨。經林業部門鑒定,此蟒蛇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隨後那良所與林業部門有關人員一同驅車前往平龍山水源林保護站將該蟒蛇放生。騰訊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2/19808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21

【動畫】咬傷仍獲放生蟒蛇再度臨門為報恩?

1 : GS(14)@2017-01-09 08:11:22

澳洲布里斯本一條蟒蛇兩度半夜入屋「造訪」一名男子,第一次爬到他頸上還咬傷屋主,被屋主好心放走,豈料兩日後又再半夜潛入,再度爬上床在他頸上滑行,相當嚇人。79歲男子梅森(Max Mason)本周三凌晨在睡夢中被一條3呎(91厘米)長的地氈蟒(carpet python)纏頸,他驚醒後把蛇摔到地上,卻仍被蛇咬傷手部。他知道這種蛇沒有毒,就把牠放生。他對有蛇有屋感到十分意外,因為屋子設有幕門,以防有蛇爬入。誰知同一條蛇周五凌晨再度來訪,再次爬到他床上。梅森說:「當時我有同一種感覺--我感到很冷、滑滑的東西從我頸部滑行到肩膊……我以為這種事一生人只會發生一次,我的天啊,你不會預計一條蛇半夜爬過你頸這種事情會經常發生。」地氈蟒無毒,梅森今次已經知道怎樣應付了,他悄悄滑進被窩躲開,誰知蛇卻爬向熟睡中的妻子,他唯有把老伴叫醒,然後把蛇捉住放進器皿中,「蛇與我仍然是好朋友,我和牠都沒受傷」。「蛇王」法里蒙德(David Farrimond)再次到場把這條地氈蟒捉走,他認得這條去而復返的蟒蛇︰「牠的頭部後方有一個白色斑點,跟前天他(梅森)拍的照片一模一樣。」他說今次會把蛇放生到離梅森家再遠一點的地方。梅森亦說,希望今次是最後一次看見這條蛇,否則他便難以安寢。英國《每日電訊報》/澳洲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9/198912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019

蟒蛇生吞豬仔遭豬群喪咬報復

1 : GS(14)@2017-02-11 18:57:56

一條大蟒蛇竟走到野豬窩中吃掉一隻小豬,豬群痛失幼豬怒不可遏,圍攻蟒蛇,蟒蛇寡不敵眾,落得被分屍下場。有人拍到野豬至少以八對一,甚至連其他小豬也加入戰圈,蟒蛇遭受野豬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毫無勝算。豬群以強勁的下巴撕咬蛇身,報復蟒蛇殺死寶寶。短片中可以見到蛇肚凸起,相信這就是牠剛吞掉的的小豬,而蟒蛇被攻擊後在地上痛苦扭動,最後被野豬殺死分屍。這段短片相信是去年於老撾或鄰近的泰國東部拍攝,網民留這稱:「這真的很瘋狂。」另有人形容場面「令人震驚」。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1/199251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64

3條蟒蛇上身未驚過3歲妹妹笑住摸

1 : GS(14)@2017-03-23 06:51:10

寵物與兒童可以說是最佳拍檔,美國紐約一位3歲女童年紀輕輕已經將3隻寵物馴服得貼貼服服,但牠們並非貓貓狗狗等常見寵物,而是三條蟒蛇。女童珍妮(Jenny)安坐在家中梳化,手上正把玩一條球蟒,另有兩條球蟒安份地待在她的腿上。她的爸爸上載短片後自豪地寫道:「這位勇敢小女孩珍妮拿着三條球蟒,而且一點也不害怕。」原來爸爸的興趣是養蛇,更會培殖球蟒出售,他強調球蟒對人無害。球蟒是非常受歡迎的寵物蛇品種,牠們普遍都很友善,並有不同顏色和圖案。球蟒原產於非洲中部及西部,有超過30年壽命,一旦牠們感到受威脅便會捲成球狀。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3/199676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