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新定義千元智能機 運營商引爆3G臨界點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4MMDcyXzM2OTc4Mw.html

自2009年3G發牌以來,如何快速推動2G用戶轉向3G,成為三大運營商面臨的首要任務。在整個2010年,三大運營商交出的答卷是4000萬3G用戶,低於政府和公眾之前的預期。

「運營商花大量資金建了網絡,也有了不少的應用,3G的引爆點到底在哪裡?」三大運營商的老總們過去常常被追問。進入2011年,情況逐漸開始改變。根據運營商發佈的8月份營運數據,單月新增3G用戶數出現大幅上升,整體3G滲透率也突破了10%的門檻。

中國聯通銷售部總經理於英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主要在於大屏千元智能機的普及,普及型的智能終端正是3G用戶大規模增長的引爆點。

從今年6月份開始,千元智能機突然開始火熱,現在中興、華為、酷派等廠商都碰到了不同程度的「產能不足」問題,預計到下個月才能緩解。「我們9月份的手機嚴重供應不足,基本缺一半的量。」於英濤說。

事實上,千元智能機概念是運營商聯合中興、華為這樣的廠商共同推動的陽謀,其本質是抓住2G用戶向3G轉移的趨勢。在2G時代,使用千元終端的用戶比例佔到近70%,顯然,在3G時代也需要大量這樣價位的智能終端來滿足用戶需求。

由 於運營商對千元智能機的屏幕大小、芯片主頻都有一定要求,這對下游廣大應用開發商來說也是一大利好。特別是Android應用開發者,由於Android Market付費應用比例偏低,開發者很難靠下載收費,廣告成為其獲得收入的主要方向。而要發展廣告模式,就必須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

「從我們合作APP的流量及用戶數來看,從6月到9月的一個季度時間,啟動用戶數增長了285%,流量增長超過了300%。」移動廣告聯盟Domob聯合創始人兼COO張鶴告訴記者,千元智能機等帶來的3G用戶普及對移動互聯網的拉動效果明顯。

千元智能機引爆3G潮

3G終端開始朝低端化普及,特別是電信、聯通明顯有了很多具體動作

「判斷3G是不是開始進入快速增長的臨界點,從全球來看主要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新增用戶中3G用戶數超過50%,二個是保有率達到10%。」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目前國內這兩個指標都已經達到。

根據工信部發佈的最新統計,2001年1到8月份,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累計淨增8108.2萬戶,達到94008.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中,3G用戶淨增4707.0萬戶,達到9412.1萬戶,3G用戶佔比超過10%。

另外,三大運營商均公佈了各自8月的最新運營數據,中國移動用戶新增577.7萬戶,其中TD用戶新增272.1萬戶;中國電信新增CDMA用戶259萬,其中3G用戶205萬;中國聯通3G用戶增長204.9萬戶,2G用戶增長31.5萬戶。

「事實上單月新增用戶中3G用戶佔比在7月份就已經60%了。」付亮說。事實上,按照往年的規律7、8月份都是用戶增長的淡季,但今年卻出現用戶的大幅增長特別是3G用戶數的暴增。

對於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付亮認為原因之一是今年校園市場爭奪從8月份就開始啟動。但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3G終端開始朝低端化普及,特別是電信、聯通明顯有了很多具體動作。」

記者走訪運營商營業廳發現,華為、中興、酷派、聯想的千元智能機產品都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並有詳細的合約計劃可供選擇。比如在聯通的營業廳中,預存1399元或者1499元話費即可獲得酷派W706或者中興V880。

而在中關村賣場之中,當記者提出想購買千元左右的手機時,華為C8650,中興V880等產品也被銷售人員極力推薦,同時表示能幫助辦理3G套餐補貼話費。

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何士友認為,今年以來市場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諾基亞份額大幅下滑,LG出現虧損,MOTO被谷歌收購等等,「這對中興是難得的機會。」何士友認為,在國內這一波3G浪潮之中,是國產廠商抓住了千元智能機的機會,進而市場佔有率也大幅提升。

來 自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Android智能手機用戶使用品牌調查中,三星、摩托羅拉佔比分別為24.2%、13.1%;國內品牌華為、中興、 酷派佔比分別為11.4%、9.8%和9.2%,三款品牌在中國Android智能手機用戶使用比例均超過HTC、索尼愛立信和LG。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從國內品牌的份額增長也能看出千元智能機對3G的推動作用。目前3G用戶純新增數量已經有限,主要是來自於老用戶向3G的轉移,而老用戶中使用低價位功能手機的佔據了大多數。

張毅表示,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已經出現了一波換機潮,主要是從原有的功能手機換成以Android為主的千元智能機。「下半年這樣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第四季度將是全年的銷售旺季。」

重新定義千元智能機

聯通提出了價格千元左右,屏幕3.5英吋以上電容屏,處理器主頻至少600MHz的智能手機,並號召廠商加入

在宇龍酷派品牌總監古勇看來,最近千元智能機大熱主要是由於兩點因素:其一自然是智能化的大趨勢,除此之外,「運營商的助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實過去早就有千元智能機的概念,但是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於英濤說,早在2010年三大運營商都有過千元智能機的嘗試。「不過一般都是2.8吋以下的屏幕,而且是電阻屏。用戶體驗很不好。」

於英濤認為,千元智能機之所以直到今年6月份才真正開始引起大的風潮,「除了微博等應用的成熟,主要原因就是運營商重新定義了千元智能手機。」

事實上,目前這批千元智能機概念的出現還要感謝蘋果。「蘋果為什麼成功?簡單說是兩點原因。」於英濤認為,第一是App Store做到了封閉之中的開放,第二是硬件的人性化,提供了良好的移動互聯網體驗。

「蘋果教育了用戶什麼是真正的3G和移動互聯網。」於英濤說。不過,對於大部分中國消費者來說,尤其是廣大二三線城市的普通用戶,iPhone的價格依然過高。但其實絕大部分用戶都有同樣的移動互聯網的需求。

於英濤告訴記者,當時考慮提出新定義千元智能機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能不能把類iPhone做到一千元。」由此,聯通提出了價格在千元左右,屏幕在3.5英吋以上電容屏,處理器主頻至少600MHz的智能手機,並號召廠商加入。

「千元智能機是運營商和我們一起挑動的市場。」何士友表示,「比如微博是很平民化的應用,所以智能手機也要平民化,讓普通百姓都用得起。」不過,要做出符合運營商要求的千元智能機,控制成本就成了關鍵。

對 廠商來說,千元智能機要將成本主要靠規模化,運營商的補貼以及渠道推廣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古勇告訴記者,從銷售渠道來看,一般定製的千元智能機產品,運 營商渠道能佔到50%以上,甚至到70%。另外,運營商還有大量的話費補貼,雖然不能直接降低廠商成本,但是能幫助提高用戶規模。

重新定義千元智能機 運營商引爆3G臨界點

以中興熱銷的V880為例,據聯通方面稱,6月1日上市後每天銷售4000部,後來逐漸增至1萬台,一個月下來,銷量最終達到30萬台。到8月底,中興V880的銷量就已超100萬台。

於英濤表示,由於廠商沒有料到千元智能機如此火熱,對芯片、觸摸屏的備貨預估不足,導致9月份手機供貨嚴重不足。他告訴記者,在與廠商溝通之後預計10月底問題能得到緩解,聯通在10到12月將會向全渠道供貨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的熱銷千元智能機各200萬部。

中國電信在千元智能機方面也不甘示弱。據中國電信移動終端管理中心主任馬道傑透露,8月份國內市場3G手機銷量達首次突破1000萬台,天翼3G手機在CDMA手機月度總銷量中的佔比則已經達到68%。

據媒體報導,在今年年底前中國電信還將聯合眾多合作夥伴推出20多款大屏千元3G智能手機,預計需求量超過千萬部。

開發者給力

「有了大量的智能終端,有了迅速增長的3G用戶數,這對應用開發者無疑是巨大的利好。」張毅認為,用戶多了之後,對於移動開發商探索和實現自身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契機。

「對我們開發者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潛在用戶的規模大大增加了。」杭州挖財網COO全云峰告訴記者,之前智能機的門檻很高,而非智能機在應用的展現力以及體驗方面又遜色很多。

並且,由於Android手機廠商機型眾多,對不同的CPU處理能力、屏幕大小進行適配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特別對中小開發者而言。千元智能機由於限定了處理器主頻、屏幕最低規格等,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開發者的壓力。

根據DOMOB對其合作APP的監測顯示:從6月到9月的一個季度時間,啟動用戶數增長了285%,流量增長超過了300%。

「3G開始快速向中低端普及之後,APP應用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用戶時長都有了較快增長。」張鶴說。從應用的類型看,社交類APP的用戶及用戶時長增長最快,平均達到了5倍以上,遊戲及閱讀類APP的數量增長最快。

張毅表示,從探索商業模式的角度,除了蘋果的App Store,其他平台很難通過下載付費的模式盈利,所以廣告成為最基本的盈利方向。「而只有大量的用戶使用之後,應用的媒體價值才能凸顯出來。」

如果3G和智能機由於價格原因僅僅是少部分用戶在使用,顯然很難吸引廣告主的目光。這也是之前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被形容為「自娛自樂」的原因,因為主要的廣告投放者都是來自圈內,超過80%的應用內置廣告都由其他應用投放。

張毅認為,在低價智能終端帶動下,3G普及之後,品牌廣告主將會逐漸進入市場。這樣應用開發者才能真正獲得收入。

事實上,不光是廣大的應用開發者,手機廠商和運營商都想憑藉各自的優勢介入其中。古勇認為,千元智能機的熱賣以及3G用戶數的快速提升,對於酷派完善移動互聯網的佈局意義重大。目前酷派已經有自己的軟件商店以及名為「酷云」的云應用服務,急需更多的用戶。

有分析認為,運營商如聯通自身已經有閱讀、視頻等諸多應用,但在iPhone中難以將這些業務植入其中。而由其主導規定主頻、屏幕標準的千元智能機則對運營商發展自身業務意義重大。對此於英濤表示,3G千元智能機對於應用提供商都提供了標準和便利,聯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3

【經濟數據點評】3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1% 重回臨界點上方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60

【經濟數據點評】3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1% 重回臨界點上方  
作者:王希 趙文君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小幅回升0.2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上方。


分企業規模看,當月大型企業PMI為51.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持續位於擴張區間,總體穩中有升;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3%和46.9%,分別下降1.1和1.2個百分點,仍低於臨界點。


3月份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數據時表示,春節後企業集中開工、生產活動有所加快,是帶動本月PMI回升的重要因素。同時,國家穩增長政策促使企業改善市場預期,大宗商品價格降幅收窄等市場有利因素都對企業生產帶來一定積極影響。


當日公布的3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為53.7%,雖比上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但近期走勢總體穩健,表明中國非制造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分行業看,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表明服務業業務總量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有所減緩;當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8.9%,比上月上升2.4個百分點,表明隨著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加快推進以及天氣轉暖,建築業企業業務總量持續增長。


以下為詳細數據: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持續位於擴張區間,總體穩中有升;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3%和46.9%,下降1.1和1.2個百分點,仍低於臨界點。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保持擴張態勢,增速有所加快。

新訂單指數為50.2%,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


從業人員指數為48.4%,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繼續減少,但降幅收窄。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仍低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用原材料庫存量繼續減少。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1%,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上方,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略有加快。




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006

6月份PMI為50%位於臨界點 新訂單指數連續三月回落

2016年7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6月份,制造業PMI為50.0%,比上月份微降0.1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總體看仍呈現生產平穩、結構進一步優化的特征。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位於臨界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一是生產穩中有升。生產指數為52.5%,比上月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二是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長加快。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PMI分別為51.3%和51.1%,均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高於制造業總體1.3和1.1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等行業PMI連續處於擴張區間。三是一些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明顯回落。高耗能行業PMI為48.2%,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大幅回落。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PMI為45.6%,比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去產能效果進一步顯現。

趙慶河表示,值得關註的是,目前國內外市場需求持續偏弱,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仍顯不足。新訂單指數為50.5%,連續三個月回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連續兩個月大幅回落至51.3%。受世界經濟增長疲軟、美國加息預期、歐美等國家貿易保護措施、英國脫歐等因素影響,近期制造業外貿走勢偏弱。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6%,連續三個月回落;進口指數為49.1%,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

趙慶河稱,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0%,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持續高於臨界點,走勢總體平穩;中型企業PMI為49.1%,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降至臨界點以下;小型企業PMI為47.4%,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臨界點以下。中小型企業PMI回落幅度較大,表明其生產經營中的困難更為突出。

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明顯回升

6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7%,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小幅回落後明顯回升。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8.6%,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表明非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企業對市場預期較為樂觀。

服務業總體穩中有進。商務活動指數為52.2%,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業務總量增速有所加快。其中,鐵路運輸、航空運輸、裝卸搬運及倉儲、郵政、電信互聯網軟件、銀行、保險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明顯高於臨界點,表現出較強的擴張態勢。銷售價格指數為50.4%,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首次升至臨界點以上,表明服務業銷售價格總體水平有所上升,尤其是零售、航空運輸、互聯網軟件、房地產等行業銷售價格水平上升較為明顯。企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7.7%,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表明服務業市場信心比較穩定。

建築業保持較快增長。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62.0%和58.8%,比上月上升2.6和6.7個百分點,均為今年以來的新高點。其中,房屋建築業和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位於較高景氣區間。表明建築業市場需求增加,生產經營活動進一步活躍,擴張動力有所增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33

7月官方制造業PMI降至49.9% 微低於臨界點

2016年8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7月份制造業PMI為49.9%,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微低於臨界點,近期走勢波動較小,總體平穩。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微幅回落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本月回落主要原因:一是受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強降雨席卷我國大部分省市,特別是長江中下遊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對相關地區的生產、運輸等造成較大影響。本月生產指數為52.1%,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江蘇、安徽、湖北、河北等地的生產指數回落幅度較大。二是市場需求增速放緩,擴張動力仍顯不足。1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9.0%,比15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速繼續回落,由15月份的3.9%回落到16月份的2.8%。本月新訂單指數為50.4%,低於上月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落。三是一些傳統行業繼續化解產能,壓縮生產。高耗能行業PMI為47.7%,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下行。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持續處於收縮區間。

趙慶河認為,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2%,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持續高於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9%和46.9%,比上月下降0.2和0.5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落,這也是本月PMI回落的主要因素。

趙慶河認為,盡管PMI微幅回落,但一些積極因素仍在不斷積累。一是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3.2%,比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的新高,高技術制造業在結構轉型中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二是反映資金緊張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的企業比重為42.1%和38.1%,分別比上月下降0.7和1.2個百分點,企業融資難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的矛盾有所緩解。三是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3%,比上月提高1.9個百分點,表明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有所增強。

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回升

7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9%,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為今年以來的高點,表明我國非制造業穩中向好,增速繼續加快。

服務業發展持續向好。在金融業和旅遊消費等行業的帶動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達到52.6%,為二季度以來的高點,表明服務業業務總量增速繼續加快,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其中,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電信互聯網軟件、銀行、證券、租賃及商務服務、旅遊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明顯高於臨界點,企業業務總量增長較快。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8.3%,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為今年的次高點,表明企業對未來市場發展繼續看好。

建築業擴張步伐有所放緩。由於高溫炎熱、臺風暴雨等不利天氣影響,建築業企業生產活動有所放緩,商務活動指數為61.1%,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在較高的景氣區間。其中,房屋建築業和土木工程建築業受氣候影響較大,商務活動指數降幅明顯,均回落1.4個百分點。建築業新訂單指數為56.5%,雖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為今年第二高點,表明建築業市場需求仍保持較強的擴張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42

PMI連續三月高於臨界點 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11月1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在臨界點之上明顯回升,創2014年7月以來數值新高。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2.5%,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仍為今年第二高點,走勢平穩;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9%和48.3%,高於上月1.7和2.2個百分點,收縮幅度明顯收窄。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3%和52.8%,比上月上升0.5和1.9個百分點,均為今年以來的高點。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四季度首月,10月份中國官方制造業PMI大幅好於預期,已連續3個月高於臨界點,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這幾個月大型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拉動了制造業的發展,原材料價格回升,市場需求回暖。二是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效果,去產能使傳統產業經營有所好轉,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始發力。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陳中濤表示,總的來看,10月份PMI指數回升明顯,走勢表現好於預期,預示四季度經濟走勢繼續保持穩中向好。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度擴大總需求,進一步鞏固經濟穩定基礎。同時要利用好經濟穩中向好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註重企業“降本增效”,保持經濟活力。當前,市場環境有所改善,企業訂單不足矛盾有所緩解,生產活動擴張有所加快,但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又有所加重,一些企業雖有增產,但不見增效,不利於提高經濟活力,不利於實體經濟恢複。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10月份,制造業PMI為51.2%,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上升幅度較大。一是生產和市場需求回暖,擴張有所加快。二是新動能加速聚集,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PMI分別為53.7%和52.3%,比上月提高1.3和0.4個百分點,均為一年以來的新高。其中醫藥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行業PMI均在52.0%以上。

三是供給側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部分傳統行業生產經營狀況有所改善。近期市場供求關系發生積極變化,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傳統行業的生產指數均高於上月,且處於擴張區間。

四是價格持續回升,進一步刺激生產。受去產能去庫存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回暖的影響,近期原材料價格持續回升。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62.6%,比上月大幅上升5.1個百分點,相關企業效益有所好轉。

五是企業預期繼續向好。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8.5%,高於上月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上升,市場信心有所增強。

胡遲表示,盡管中、小型企業PMI明顯回升,但仍在臨界點之下。中小企業仍存在著成本高、融資難等問題,融資因素的約束對中小企業更大。此外,由於受國際環境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疲弱,發達經濟體需求不足的情況尚未好轉,進而影響力中國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

趙慶河也指出,企業生產經營中仍面臨一定困難。由於全球經濟複蘇乏力,進出口形勢依然嚴峻。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9.2%和49.9%,均在臨界點之下。反映資金緊張、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例仍超過四成,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反映資金緊張的狀況還有所加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27

10月中國制造業PMI51.2,在臨界點之上明顯回升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10月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

2016年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在臨界點之上明顯回升。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2.5%,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仍為今年第二高點,走勢平穩;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9%和48.3%,高於上月1.7和2.2個百分點,收縮幅度明顯收窄。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3.3%,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持續高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

新訂單指數為52.8%,比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增速有所加快。

從業人員指數為48.8%,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仍低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降幅繼續收窄。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1%,比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仍位於臨界點以下,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收縮幅度有所減小。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2%,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加快。

2016年10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0%,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10月的非制造業PMI指數是今年以來的高點,表明非制造業保持擴張態勢,增速繼續加快。

分行業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6%,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表明服務業繼續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鐵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及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處於55.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業務總量較快增長。水上運輸業、資本市場服務業、房地產業、居民服務及修理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臨界點以下,業務總量有所減少。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1.8%,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繼續處於高位景氣區間,建築業生產保持快速增長。

新訂單指數為50.9%,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但連續兩個月處於擴張區間,為年內次高點,表明非制造業市場需求繼續回暖。分行業看,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為50.4%,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仍保持在臨界點以上。建築業新訂單指數為54.2%,比上月回落1.7個百分點,但繼續高於臨界點。

投入品價格指數為53.7%,高於上月2.0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的高點,表明非制造業企業用於生產運營的投入品價格總體水平連續上漲,漲幅明顯加大。分行業看,服務業和建築業投入品價格指數分別為53.2%和56.5%,均比上月上升2.0個百分點。

銷售價格指數為51.5%,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高於臨界點,表明非制造業銷售價格總體水平持續回升。分行業看,服務業銷售價格指數為51.3%,比上月上升1.3個百分點。建築業銷售價格指數為52.4%,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

從業人員指數為50.0%,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表明非制造業企業用工量由降轉平。分行業看,服務業從業人員指數為49.3%,與上月持平。建築業從業人員指數為53.9%,比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為年內高點。

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0.6%,雖低於上月0.5個百分點,但仍位於高位景氣區間,表明企業對市場發展預期繼續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31

人大國發院:我國債務危機已到臨界點,但有緩釋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等機構19日發布的研究成果稱,我國債務危機已到臨界點,但有緩釋空間。

當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在京舉辦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6—2017)。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在作主報告時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當前觸發我國債務危機的潛在誘因和要素開始顯現;同時,我國具備防範危機的實力。當前,對於可能引發我國危機的潛在因素必須高度重視,樹立正確的危機觀,不懼怕危機,防患於未然,建立風險緩釋機制。

毛振華認為,從20世紀以來全球發生的經濟危機來看,危機的引發與金融體系的聯系日益密切,如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其本質是由債務和債務衍生工具引起的。“中國經濟目前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大多與債務風險密切相關,債務風險有可能是引發中國經濟爆發危機的關鍵點。”

毛振華說,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在轉型過程中實現了經濟穩定與快速增長,並且沒有經歷嚴重的危機沖擊,中國過去的高速發展,被譽為“亞洲的奇跡”。隨著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後,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經濟運行中結構性和深層次問題突出,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後不斷攀升的債務規模和債務水平,使債務風險防範在我國諸多問題中成為不可忽視的重中之重。

“當前觸發經濟危機潛在誘因和要素開始顯現,要防止出現由債務風險引發的債務危機,甚至是經濟危機。”毛振華說,2008年以來,隨著四萬億刺激政策和產業振興規劃的實施,我國總體債務規模和債務率持續攀升,債務風險主要集中於非金融企業部門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由於隱性擔保,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超過預期,包括城投企業負債的廣義政府債務水平已超過109%,如果考慮到國有企業在內的更為廣義的政府負債,更是高達163.2%,遠超過國際警戒線。

居民部門債務水平雖然低於美國和日本,但高於同等發展水平國家。此外,居民部門債務擴張速度遠超其他國家,並且債務結構以中長期的房屋貸款為主。從與美國和日本危機前的水平比較來看,我國以房貸為主要驅動的居民部門加杠桿空間或許不大。

毛振華認為,中國目前總體債務已經處於一個“臨界點”。我國總債務水平(254.9%)已遠遠高於墨西哥比索危機前77.7%和泰國在亞洲金融危機前的債務水平(188.8%),也略高於金融危機前美國的債務水平(238.5%),並接近西班牙金融與經濟危機前的債務水平(262.1%)。

“從償債能力來看,我國債務風險總體仍處於可控區間。”毛振華認為,一方面,我國債務主要是國內債務,外部債務比例較低,2015年我國全口徑外債為14162億美元,外債占GDP的比重僅為8.6%,同時,外匯儲備對外債的覆蓋率超過200%。另一方面,我國儲蓄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再考慮到居民部門所擁有的房產以及金融資產等,居民部門的債務償還能力屬於較高水平。

從企業角度來看,國有企業雖然是非金融企業的主要負債主體。但是,國資委的數據顯示,我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19萬億元,其中中央企業資產總額超過50萬億元,地方國有企業資產超過48萬億元,國有企業資產規模足以償還現有的負債。

與此同時,我國還擁有規模龐大的礦產資源以及豐富的海洋及森林等資源,加上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和全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等資產,政府部門也具有較高的償債能力。

“但是,考慮到債務結構,企業的債務融資主要來自於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銀行貸款,並非波動性較大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流動性對債務風險的影響最為重要,尤其是在違約風險上升,商業銀行不良率快速攀升以及外部匯率等引起資本流出風險上升的情況下,非預期的事件沖擊引起市場流動性緊張,處理不當恐慌情緒加重,則可能引發債務危機。”毛振華說。

對此,毛振華表示,我國要樹立正確的危機觀,完善危機應對機制和風險緩釋機制。雖然危機的爆發對經濟有巨大的沖擊,但也是資源錯配的深刻調整機會。當前,需要客觀面對我國經濟已經具有經濟危機發生的一些潛在要素,但同時以我國當前的經濟實力,在一定程度也具有承受債務危機的能力。

毛振華認為,當前緩釋風險要和穩增長協調並進。一方面,戰略思想要明確“穩增長、防風險、促改革”的邏輯順序,政策基調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政策協調並進;穩增長是緩釋風險的前提,是保就業、惠民生的底線;經濟增長能夠帶來資產價值上升,進而改善企業資產負債結構,在一定程度上緩釋債務風險。另一方面,防控風險尤其是債務風險是關鍵,是保證中國不發生經濟危機的底線;解決高債務問題並不必然帶來系統性危機。

毛振華說,風險控制並不是簡單的去杠桿,而是在穩定杠桿增速的情況下調整債務結構。政策層面來看要在“穩增長、守底線”的目標下穩步化解我國債務風險,持續推進債務分類甄別工作,完善國家及各級主體的資產負債表;通過大騰挪實現債務轉移,中央政府適度加杠桿;根據市場化、法制化原則,適時運用債轉股工具,緩釋短期債務風險。同時,“防風險”要控制貨幣總量過快增長,貨幣政策需要保持中性、穩定、透明。

“此外,我們還可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流轉制度改革,將農村土地作為要素的價值充分體現,通過城鄉統一的土地流轉將提升其資產價值,這將有利於分流部分貨幣,對沖其他領域的資產泡沫。”毛振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20

前線怨氣達臨界點 曾偉雄要負責

1 : GS(14)@2014-10-05 12:34:46



【拆局】警隊在處理佔中示威被指連番失誤,不但向手無寸鐵的佔中市民施放催淚彈,前日在旺角的反佔中衝擊事件,警方更被指偏幫涉嫌打人的反佔中人士,警隊專業執法形象一鋪清袋。有資深警務人員及政界人士都指出,警務處處長曾偉雄等一眾專責佔中行動的警隊高層須負上責任,「曾偉雄將整個警隊同外界隔離,將問題嘅矛頭指向外」。他們更警告,成為警民「磨心」的前線人員怨氣已達到臨界點,一旦爆發,「隨時會搞出人命」。


為前線打氣變煽風點火


警方行動處負責整項佔中行動,除曾偉雄外,統管警隊行動及刑事部門的警隊「第二把手」、副處長(行動)黃志雄,以及警方行動處處長劉業成是今次警方佔中行動最高決策者。有資深警務人員及政界人士指出,警方在處理學聯衝擊公民廣場、向和平佔中市民施放催淚彈,以至前日旺角爆發反佔中示威者暴力衝擊等手法,連日被外界嚴厲批評,令警隊形象毀於一旦,士氣跌至谷底,「搞到咁嘅田地,曾偉雄一眾高層需要負部份責任」。該名資深警務人員不諱言,曾偉雄的管治方法是問題的根源,「佢將警隊同外界隔離,警隊上下被蒙蔽,只係講自己啱聽嘅嘢,將問題嘅矛頭指向外,警隊係一個向心力好大嘅團隊,卻忽略同外界溝通,咁就好弊」。日前曾偉雄向參與佔中的前線人員打氣,提到警方面對批評及謾罵,曾高呼:「我想話畀大家聽,你哋冇做錯到!」該名資深警務人員說:「佢言下之意係叫前線千祈唔好手軟,佢唔係救火,而係煽風點火!」他坦言,曾偉雄在警隊的聲望,與最受警隊擁戴的前「一哥」李明逵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由李明逵去處理佔中,相信佢唔會狂放催淚彈對付和平示威者,亦唔會做無理扣押黃之鋒呢啲刺激市民佔中嘅手段」。


倘衝擊持續 擔心有傷亡


不過,他認為泛民也須為今次佔中事件負上部份責任,「泛民策略唔應該只針對前線警員,令佢哋成為磨心」。有前線警務人員坦言,他們怨氣已達臨界點,「一旦爆發,隨時會擦槍走火,搞出人命」。有政界中人也擔心,若「愛字頭」反佔中人士或有背景人士繼續大規模武力衝擊佔中,「最終會發生傷亡事件」。《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05/188900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39

預測臨界點出現 別被市場先生洗腦 黃國英

1 : GS(14)@2015-02-25 10:20:38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0725
上期談到,由於所謂群眾的智慧,市場有效的時間,比盲目相反理論者以為的要長。可是群眾的智慧,建基於數項條件,一不符合,便會消失,變成泡沫或恐慌。第一項條件是多樣化,也就是投資者之間,各有不同的看法、打法。有長線有短線,有基本分析有技術分析,甚至靠夜觀星象也無所謂,最重要當中有差異。第二是交匯點,即有一處地方,可讓不同個體展現自己所有的訊息。投資上,此處即交易所。投資者認為能圖利的資訊,最終都要透過此地,表現在實際買賣中。第三是誘因,要有長期賞罰分明的機制,個體才會繼續運作。譬如上期講過眾人競猜玻璃罐中有多少豆,估算最中有獎最差被笑,才得出準確平均;若相反最離譜才有獎,則必然人人交出亂作的數字。

第二、三項不會輕易變化,最容易改變的是第一點。人類是喜歡從眾的動物。雖然起初各有不同的招式意見,但當其中部分人成功,周圍的人們便開始面對朋輩、持份者的壓力,希望可以盡快取得同樣的成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複製他人的回報,最簡單有效的做法,就是暫時放下自己的中長線看法,然後套用當時成功者的思維模式,甚至是照抄他們的投資對象。



市場失效會造成泡沫或恐慌,預測臨界點出現,就可逆市而行。

曾經有研究模擬過這種情況,此一空間中有一千個不同的個體,具備相若知識,和可選用各式投資策略。研究人員向系統輸入真實的歷史數據,如公司業績等,讓它們當作新資訊來操作。實驗得出的股價走勢,與現實相似,卻與學術世界的常模分布不同,不時出現肥尾效應、波動性群聚出現,泡沫與大跌市,一應俱全。研究結果顯示,當策略相似度上升,股價先緩緩上升,隨之加速。最後相似度極高時,極度人多擠迫,人人都做同樣的事,人人都賺到錢。當然,下一步便是回歸「正常」:所有購買力耗盡,再沒有生力軍承接,價格隨之暴挫。

要判斷是否可以逆向而行,困難之處是策略分散度與危險度,並非線性關係,而是有一個臨界點,到達前似乎一切正常;一旦過了則大幅逆轉。實體世界中的例子是倫敦千禧橋,由一至一百六十五人經過時,擺動度並無分別,到第一百六十六人則急速搖蕩,這就是臨界點的特色。

臨界點難以預算,說督兩個數字,便可準確找到,必然是騙人的。但線索還是可以嘗試去找:例如某資產、個股、板塊或操作策略,被人提及和在媒體出現的次數,是否日益增多?價格的升幅和升速,是否不停在增加中?成交是否越發熾熱?波動性是否大增?

本欄於570期介紹過的Didier Sornette,其思考方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就算認為臨界點愈來愈近,也不用主觀批死,分分鐘錯過最好一段。最重要是屆時別反被市場先生洗腦,慢慢將資本套出,多用輸有限的打法便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92

外儲6連跌 守3萬億美元關 分析:跌至臨界點更危險 應停儲備救匯

1 : GS(14)@2017-01-08 18:18:07

【明報專訊】受到人民幣匯價持續貶值等因素影響,中國去年12月外匯儲備按月減少411億元(美元‧下同)至30105億元,連跌6個月,守住3萬億元關口,其跌幅亦較去年11月及10月為小。外管局解釋,外匯儲備規模下降,主因人行需要資金穩定人民幣匯價所致。分析相信,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元是遲早的事,一旦外儲下降到臨界點而匯率又存在強烈貶值預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認為中央應立即停止以儲備救匯。

明報記者 徐寶文

國家外管局昨日公布,去年12月外匯儲備按月減少410.81億元至30105.17億元,跌幅較11月下跌690.6億元及10月份下跌457.3億元有所收窄,同時亦略勝市場預期的30100億元;全年而言,外匯儲備減少3198.44億元,降幅遠小於2015年的5126.56億元。

另外上月基金經理儲備頭寸按月亦跌2.2億元至96億元;黃金儲備亦跌19.1億元至678.8億元。

全年減3198億美元 少於前年

去年人民幣全年貶值約6%,資金「出走」情緒持續高漲,外管局負責人昨日解釋,從全年情况來看,人民銀行穩定人民幣匯率是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從12月情况看,人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以及非美元貨幣貶值等多重因素,是影響外儲減少的原因。

雖然距離跌穿3萬億美元關口只有一步之遙,不過新華社引述外管局相關人士表示,市場應該更關注外匯儲備能否持續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或能否抵禦外部風險衝擊,而非某一水平;即使外匯儲備降到3萬億元以下,也不代表危機就會到來。

新華社﹕3萬億美元以下不代表危機來

面對如此數據,中央究竟要穩定匯率還是保外儲?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近期中央顯露出強硬手段,預期本月外儲或仍有機會守住3萬億元,但在美元強勢、今年或加息三次下,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已屬必然,中央以外匯儲備救匯,短期或見效,但同時亦削弱了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有「惡性循環」,一旦外儲下降到臨界點而匯率又存在強烈貶值預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必須立即停止。

王弼﹕人行近期措施只有短效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相信,目前人民幣估值偏高,但中央卻動用外匯儲備來守住匯價,實際上更鼓勵投資者趁高拋售人民幣。從整體趨勢來看,外匯儲備很快會跌穿3萬億元,近期中央的資本管制措施無疑有短期作用,但長遠而言絕對妨礙經濟發展,當局須思考是否應該讓人民幣完全自由浮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53&issue=201701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8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