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没有谁能够舒服自在的盈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s0n.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

小胖推手陳婉若:談理財,要先有財才能夠理 辛苦錢嚴格控管滾出上億財富


2010-8-2  TWM





成功把小胖林育羣打造成國際明星的陳婉若,同時身兼明星藝能公司總經理與伊林模特兒公司總經理,職場成功,又善於理財,如今身價上億元,從總機小姐出身的她,成功致富的關鍵是什麼?

撰文‧蔣士棋

在明星藝能公司的外牆上,掛著一幅包括全部師資陣容的大海報。海報上,只有陳婉若的照片大小與知名製作人王偉忠相仿,證明她的分量不容小覷。

很難想像,現在身兼明星藝能與伊林模特兒兩家公司總經理的陳婉若,當年只是負責收發文件的總機小姐。

﹁我的第一份工作其實不是模特兒,﹂坐在辦公室裡,陳婉若回憶,畢業離開學校之後,她先到中研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文書處理的工作,但做一陣子之後,始終放不下對時尚產業的喜愛,還是主動跑去模特兒公司應徵受訓。

離開中研院之後,為了貼補收入,陳婉若在上課、走秀之餘,還在模特兒公司接下總機的工作。﹁在那時候領的也不能算薪水,就是一些車馬費,最多幾千元而已,﹂她解釋,過去模特兒公司屬於師徒制,要等到出師以後收入才會提高。

拿到微薄的收入後,她選擇先投資自己。﹁像是鞋子、化妝品……,這些都要自己花錢買,甚至得每季就更新一次,﹂陳婉若強調,想要在模特兒這一行走得長久,這些投資都是必須的。

衝刺工作

從總機小姐到創業當老闆

﹁ 怎樣的衣服該用怎樣的鞋子搭配,自己要想好,沒有人會幫你準備!﹂為了省錢,剛出社會的她,只能跟當時還是男朋友的老公,一起住在只有七坪大的套房。而隨 著事業日趨穩定,她的收入也開始大幅增加,但節省的習慣依舊不變。﹁現在談理財,還是要先有財才能夠理,所以一開始還是得先儲蓄。﹂她還記得,即使早年收 入微薄,而開銷又大,她每個月還是會逼自己至少存下一、兩千元;後來即使收入增加,但也沒有因此就大肆消費。﹁現在我們一家人最大的樂趣,還是去東門市場 吃一碗二十元的米粉湯。﹂

第一等人

媽媽的理財觀念深植心中

從事模特兒工作七年,收入也開始穩定後,陳婉若有了自己當老闆的機會。﹁其實我根本沒想過創業這條路,﹂她解釋,由於原本工作的模特兒公司組織調整,她選擇離開獨立接案。當案子越接越多,工作也逐漸從模特兒轉型成為秀場導演,之後索性自己成立公司,當起老闆。

她 回憶,自己獨當一面後,才曉得經營企業的難處。﹁像財務與會計,對我就是很大的挑戰,﹂陳婉若坦言,為了要看懂財務報表,了解公司盈虧,她下足苦功,硬是 把生冷的財務會計原則熟記在心;但這段時間的磨練,卻也讓她比其他模特兒多了一項經營管理的能力,其後,因為模特兒公司規模小,在被伊林整併後,她被挖角 到伊林擔任總經理,不論是伊林或是現在的明星藝能公司,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

在工作上衝刺的陳婉若,理財方面卻穩健許多。﹁我媽媽在銀行工 作了二十幾年,從小她就對我耳提面命儲蓄和理財的重要。﹂直到現在,她印象最深的,是媽媽告訴她的一段話。﹁她曾告訴我,一個人如果賺十元只花四元,剩下 的六元拿去儲蓄或投資,是第一等人;如果賺十元花十元,至少還打平,是第二等人;但若是賺十元卻花到十四、十五元,等於還要借錢來花用,就是第三等人!﹂ 結婚後,她和老公結束租屋生活,到台北縣新店買下一層約二十坪的公寓;二○○三年的SARS期間,房市處於低點,她也把握時機用一千一百萬元的價格,換屋 到台北市民生東路約五十坪的房子。去年年初,金融海嘯剛過,她又把民生東路的房子以二千四百萬元的價格賣掉,獲利率將近一二○%。這筆錢讓她得以用四千萬 元的代價,入住仁愛路上七十坪的房子,目前市價粗估將近七千萬元。

﹁買房地產的目的都是以自住為主,﹂談起過往相當精準的房地產操作,陳婉若笑說,換屋都是因為需要更大的生活空間,而當SARS或金融海嘯造成房市下跌,正是進場買房的好時機。

現在,除了台北的房子以外,她因為工作緣故需要常常往返兩岸,四、五年前也在上海、北京等地購置房產作為自住之用;她表示,未來還是有持續買進房地產的想法,也相當看好北市南港一帶的行情。

有 意思的是,相較於操作靈活的房地產,陳婉若在基金與股票上的布局卻顯得異常保守。﹁我在收入比較穩定後就開始買基金,剛開始也是一個月幾千元地扣,收入增 加後,逐漸提高扣款的額度。﹂基金資歷將近二十年的她,至今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五檔基金,標的以大中華、歐洲、拉美等區域型為主,扣款總額約五萬元;累積到 現在,合計扣款金額有數百萬元。

穩健理財

風險控制遠比獲利重要

﹁這中間我很少轉 換,甚至獲利出場,﹂陳婉若解釋,基金對她來說屬長期投資,風險控制遠比獲利重要,投資標的幾乎遍布全球,就是為了要分散風險;在股票投資上,她也不諱 言,經歷過幾次失敗後,她現在寧願從企業領導人的風格來選股。﹁像台塑與鴻海,他們的領導人就值得信任。﹂希望在五十五歲退休,然後和老公一起環遊世界的 陳婉若解釋,如此重視長期投資與風險控管,其實是為了現在才十歲的小孩。﹁我們家就一個小孩,要是他成年以後還要花很大心力養我們兩個老的,對他不見得 好;所以我們才希望靠自己的儲蓄就能支應未來生活花費,甚至還能夠幫他一把。﹂除了投資金融商品,陳婉若和老公也把興趣轉化成理財的一部分。她透露,大約 十年前開始,他們每隔一到兩年,就會買一只價位在百萬元左右的名錶當作收藏,幾年下來也已經買了二十幾只名錶。﹁我老公本來就喜歡錶,有在研究,而我也常 常幫錶商辦發表會,有機會接觸這些品牌,漸漸培養出興趣,﹂陳婉若解釋,雖然收藏的目的不在投資,但這幾年下來價值也增加不少。

﹁有時候一些年輕的模特兒到我家裡,難免會羨慕我現在的狀況,覺得我們好有錢;但是我一定會提醒他們,我在剛起步的時候也很辛苦,只要他們夠認真,一樣辦得到。﹂談起自己的經歷,陳婉若認為,模特兒不像收入固定的上班族,只要案子接得多,當月的收入就會大幅增加。

﹁如果沒有控管,很容易把辛苦賺到的錢輕易花掉。﹂陳婉若認為,當收入越是增加,反而越要控管花費。﹁像是名牌包,真正喜歡的買一、兩個就好,不要喜歡就買,這樣賺到的錢才能守住。﹂

陳婉若

出生:1966年

現職:明星藝能公司總經理、伊林模特兒公司總經理

經歷:模特兒、秀導

投資資歷:超過20年

資產配置:不動產、基金、名錶收藏

陳婉若御財 5觀念

1.果汁理論

就像到餐廳點果汁一樣,如果是自己出的錢,再不好喝也會喝完,如果別人出的錢,就不一定會喝完,錢要自己賺來的才會珍惜

2.儲蓄至上

即使剛出社會收入微薄,每個月都至少要存一千元

3.財務獨立

與先生二人各自負責自己的財務規畫,避免太過互相依賴

4.投資自己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財工具

5.分散風險

資產包括房地產、基金,甚至名錶收藏,藉此分散投資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4

幾個我看到能夠賺到真金白銀的次新股、新股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uszd.html

在新股、次新股中,多數我都看不到令人信服的能夠賺到真金白銀的證據,雖然他報表業績可能年年增長。

 

但有幾個我看到確實過去它賺了大錢,當然不能保證他未來也能賺。

他們是:神冠控股、中國高精密、微創醫療、奧博控股,當然還有我喜歡的銀基。

 

如果其中有跌倒15倍pe的,我會很感興趣。

 

其他的要麼幾乎沒賺錢,要麼賺得很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4

鄭氏家族在周大福(1929)上市的時候能夠拿回多少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看過周大福的招股書,但應該最少也有人知道他們在上市時派發了不少股息和賣出一些股票,套回不少款項,但其實還有一樣東西是大家不知道的,就是他們對公司的資金擔保也可以拿走,也套回不少錢。現在筆者來談談他們究竟大約可取回多少錢,他們取錢的方法大約有3個。

A. 特別股息

不計平時所派發的股息,根據招股書「概要」一段稱,他們上市前有2個派發股息的紀錄:

i.  首次公開發售前股息

「2012財政年度上半年,我們的控股股東 CTF Holding 獲宣派及派付股息3,300.0百萬港元(「首次公開發售前股息」)。首次公開發售前股息以聯席全球協調人及其聯屬實體提供為數3,300.0百萬港元的定期貸款(「首次公開發售前銀行貸款融資」)悉數撥付。」

ii. 中期股息

「此外,於2011年11月16日,董事會向控股股東CTF Holding宣派2012財政年度上半年中期股息1,200.0百萬港元(「中期股息」)。中期股息將以我們的可分派溢利支付,並以經營所得現金流量或備用內部現金資源撥付。」

可以見到,他們共可透過派息取回45億。

B. 減持股份

根據「法定及一般資料」一段,他們「倘發售量調整權獲悉數行使,將出售合共最多210,000,000股股份。倘超額配股權獲悉數行使,售股股東將出售合共最多157,000,000股股份(假設發售量調整權不獲行使)或最多189,000,000股股份」,最後在股份分配時,他們最終沒觸發調整權,另外,如超額配股權生效都只能以15元售出1.575億股,最多套現23.635億元,但以現時跌破招股價情況,套現也頗為困難。

C. 經營資金之釋放

根據「財務資料」一節,可分為應付關聯公司款項,銀行擔保及黃金借貸擔保。

i.  應付關連公司款項
這部分金額款項包括(i)周大福企業集團提供的貸款,用作應付我們營運資金需求及拓展我們的零售點網絡;(ii)應付本公司董事近親成員之款項;及(iii)應付其董事身兼本公司董事的實體之款項,至2011年9月30為止,合計86.093億。

為降低此部分的金額,周大福在於2011年11月16日與一間主要金融機構訂立融資協議,獲取本金總額達51.015億的有抵押定期貸款融資額,目的是減低上市前應付關聯公司款項。於2011年11月22日,已動用貸款45.093億,估計餘下大約41億。

這部分資金其實是利用控股股東周大福新世界的股票來作為抵押品的,並在周大福上市後解除。但翻閱新世界供股的時間表,供股的付款期限是11月22日,以其當時持有1,616,317,555股計算,扣除包銷佣金後,他們所付出的金額大約是44.76億元,和動用償還關聯方款項的金額相近。但在CCASS紀錄中,亦無明顯的異動。

不過間接來說,仍可認定利用周大福的銀行借貸得來的資金來應付新世界供股,然後利用這些新世界的股票做擔保支持周大福借出這款項,一來可減少關連交易,二來協助新世界籌集資金,改善財務比率,三來銀行角度來講只是關連戶的一出一入,對他們沒大變化,並可把其他股東的資金變作他們銀行存款,變相提高存款金額,至於有否降低資金成本,相信要他們才知道。

ii. 銀行擔保

根據資料,他們的貸款可分為無抵押及有抵押,資料如下:

a. 無抵押銀行貸款包括:

(i)一家中國附屬公司與中國主要銀行訂立的短期循環信貸融資,該等信貸融資額度以人民幣計值;                

(ii)其中一家香港附屬公司與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包括聯席全球協調人及其聯屬實體)訂立的短期循環信貸融資額度,該等信貸融資額度以港元計值。融資額度用作撥付營運資金、購買材料及支付首次公開發售前股息。部分香港無抵押銀行貸款由周大福企業擔保,這部分其中41億由控股公司周大福企業支持。

b . 有抵押銀行貸款包括:

(i) 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其中一位聯席全球協調人)訂立的短期循環信貸融資。我們的有抵押銀行貸款由周大福企業擔保,並由關聯公司擁有的若干資產作出抵押。該擔保及抵押品將於上市前解除,並由本公司提供的擔保取替,全部24.5億由控股公司周大福企業支持。

在上市後,這部分擔保會解除,金額合計65.5億。

估計新世界發展和周大福用銀行的喜好應該相若,根據新世界發展年報公司資料中的往來銀行的資料全球聯席協調人估計,那一位聯全球協調人應該是匯豐。

iii. 黃金借貸擔保

據招股書稱,黃金借貸包括與中國及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其中一位聯席全球協調人)訂立的有抵押及無抵押短期黃金相關融資額度。我們利用黃金借貸減少融資成本,此乃由於黃金借貸的利率一般較銀行貸款為低,並可減低金價波動對黃金存貨的影響。

其中,有部分與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其中一位聯席全球協調人)訂立的若干黃金借貸由控股公司周大福企業擁有的若干上市證券(若干董事於其中擁有實益權益)及銀行存款抵押、或由由周大福企業擔保,又或兩者皆有,亦可分為有抵押及無抵押,詳情可細閱(ii) 銀行債務一節。

在2011年10月31日,由周大福提供擔保品金額合共27.197億元,在上市後也會解除。

這3部分合計137.79億元,如全部償還關連方款項,金額會達178.79億,為三部分中之最大者,其中86.093億元為實際的資金支持,92.697億元為擔保,而上市集資的金額亦只是152.57億,可見實際上,周大福上市的目的非僅為股東套現,可能只是把周大福獨立出來,減少同系間資金的互相擔保,讓未來的資產劃分較容易,順便也可為套現的資金找些新出路。

以上所有項合計,他們最多共可取回資金達154.728億,解除資金負擔92.697億,合計釋放出247.425億現金及資產。另外,以現價14.08元計,鄭氏家族及相關股東亦可取得價值1,260.16億的股票,以上合計的利益達到1,507.585億,使個人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來說,上市可以減輕個人財務負擔之餘,亦可使自己多了一批可變成現金的股票,上市的魅力就在於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90

為什麼「騙子」歐陽坤、丁海森、盧俊卿們能夠如魚得水?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867

有兩句話常被中國年輕人拿來鞭策自己。一句是「出名要趁早」,一句是「三十而立」。他也不例外。出生在河南原陽縣一個普通家庭的他,18歲中學畢業 後進入民營影視學校,並開始積極尋找演出機會,20歲時就曾志偉等香港明星一起演了一部戲;21歲即畢業當年在成立自己的影視公司,並開起一間影視培訓基 地——雖然辦了兩屆就關張大吉了,但他的野心更大;25歲時搖身一變成為奢侈品行業的「專家」,而真正讓他覺得找準方向的,是以「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 處CEO」的身份在國內開疆拓土:製作榜單、會展、諮詢,以及在全國各地發展「世奢會中國Club會所」,30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知名人物」,頭銜多到 自己都數不過來(當然大都是自封的)。

他是誰?毛坤、毛紹坤、歐陽坤、毛歐陽坤…沒錯兒,《南方週末》的封面報導告訴我們,這是同一個人。而他聲稱根據風水師的指點改叫「歐陽坤」,正是 2008年30歲時。他希望自己飛得更高,可能骨子裡又覺得改姓氏是對祖宗的不敬,所以雖然對外的名字是歐陽坤,身份證上的名字卻是「毛歐陽坤」——一個 多麼性感又糾結的名字啊!

故事如果只講到這裡。歐陽坤或許也可以視為一個典型的有著「中國夢」的普通中國年輕人的標本,當年的「屌絲男」現在專門在富人圈裡做生意,多麼勵 志。可是,4年後的2012年,他的真實面目被揭開了,即所謂的「世界奢侈品協會」其實是「廉價」的,只是他牟利的外衣和工具,他為了使這一切看起來逼 真,一開始就用心良苦註冊離岸公司等。

一時間,他被貼上了「騙子」等標籤,成為人們嘲諷和對象。

沒錯兒,他虛假的教育經歷是在騙人,自己炮製出來的各式頭銜也讓人不齒,打著NGO名義卻幹著「收錢就讓你上榜單」的勾當讓人憤憤不平。可是硬幣的另一面是,他為什麼能夠「成功」,以至於他在奢侈品行業那吹起的大泡泡直到第十個年頭的現在才被戳穿?

值得玩味的是一些媒體,當年把歐陽坤視為行業明星,對他發佈的榜單甚至做過長篇累牘的解讀,但現在又義正詞嚴怒斥其所作所為。更好玩的是一些企業,明明知道所謂的「世奢會」名不副實但卻選擇沉默甚至交錢上榜。

說白了,在現階段的中國,世奢會有著誕生和野蠻生長的肥沃土壤。就算沒有歐陽坤,也會有慕容坤、司馬坤出現。這讓我想起來兩個人,一個是盧俊卿,一個是丁海森。前者是因女兒「盧美美」炫富而被挖出來的一名政商掮客,,其執掌的「世界傑出華商協會」——一家在香港花1萬港幣註冊的皮包公司,在內地搞 「論壇經濟」到風生水起;後者的頭銜也是讓人目不暇接:《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總編輯、《世界經理人週刊》和《世界企業家》總編輯,他甚至還自己註冊 了聽起來很酷的《華爾街郵報》,而所有這些名號都是為他的斂財工程「世界品牌實驗室」開路和服務的,這是一家借經濟學家蒙代爾,同樣以搞論壇和如「亞洲 500強品牌排行榜」一類排名為主的商業機構。

盧俊卿的致富路徑被曝光後,他覺得自己很委屈。而丁海森呢,15年前媒體開始揭露其騙局,但直到今天,他仍然活得很滋潤,值得關注的的仍然是莫過於 一些媒體,明明知道丁氏排行榜真相,有時卻還是會去領獎,作為在傳媒行業品牌實力的一項榮譽。丁海森一邊經營著自己的「品牌」,一邊偷著樂,現在他旗下 「雜誌」的數目更多,不久前還搞了一個「中國10大超級豪宅排行榜」。

很明顯,不是我們的智商不夠高,不是我們的甄別能力有限。在消費主義盛行,和「重名號、輕內在」的商業文化中,排行榜上的虛擬名次,和以「最XX」 為噱頭的各式獎頂,有時像偉哥、有時則像大麻一樣為從下至上的市場主體所尊崇;而當有政府官員來為這些排名捧場或有意無意「正名」時,整個國家就呈現出一 種「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的半癲狂半魔幻色彩的特徵。

這種癲狂和魔幻吹出的色彩斑斕的泡泡,就像股市裡的遊戲。交錢上榜者好比上市公司,歐陽坤、盧俊卿和丁海森們便是「股市紅嘴」(相對於黑嘴),收人 錢財,幫人吹牛。但股市是個零和遊戲,靠炒作而噴發的股價終有一天掉頭向下甚至一瀉千里,那時真正的埋單者便是中小散戶,它們對應的是市場上的普通消費 者。當然上述三人當中,盧俊卿要比歐陽坤和丁海森更甚。前者玩轉政商關係,從一開始就是在侵佔公共利益。而後兩者只不過是商海中的「深度鑽營者」,有的時 候遊戲的特徵便是「願者上鉤」。

當「世奢會」成為眾矢之的時,歐陽坤曾拿胡潤說事:「胡潤給中國企業家排名,因為他是洋人,大家相信他,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給世界奢侈品牌排名,大家 就說我是騙子。」這個邏輯乍聽起來有一定合理之處,胡潤也曾說過在他受到威脅時,他的外國人的身份無形中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如果把胡潤制榜的商業密碼 歸結於他是個外國人,要麼是高估了外國人身份的能量,要麼就是在偷樑換柱。

胡潤當年從和《福布斯》合作發榜,到單獨制榜,到同樣包含有民營企業品牌價值榜在內的一系列胡氏榜單的現在,13年過去了,他榜單這一塊業務的商業 化程度其實還是蠻低的。4年前我和胡潤合作出版一本圖書時,曾有兩三家機構找到我,希望我幫其諮詢一下胡潤是否可以把其中一個或幾個榜單「外包」給他們。

我沒有去幫著打聽,因為我瞭解胡潤是典型的歐洲人的價值觀,視工作為一種樂趣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單純的實現財富積累的工具。但到中國人這裡,一切都 變了,中國人做事非常有目的性,熱衷於「技術路徑」上的「創新」和「突破」,如果像歐陽坤一樣找到實現通達路徑之前的人生幾多崎嶇,就更加注重「投入產出 比」,希望短時間內賺個盆滿缽滿以彌補當年吃過的苦,所以就算再給歐陽坤以機會,他一樣學不來也不會學胡潤那一套。

(本文系週末畫報專欄。上文三張插圖均來自網絡,自上而下分別為歐陽坤、盧俊卿、丁海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40

但願茅台股價能夠漲到天上去!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u7.html
如果純粹按照茅台的報表分析,它的股票確定性可以稱得上完美!如果茅台股價能夠漲到天上去,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這味著共黨將會繼續允許搜刮民脂民膏,供應少數人用於揮霍的三公消費;官商勾結的貪污腐敗將會繼續下去,無效益基建投資繼續不斷,中國將永無清廉,民眾行賄受賄繼續無日無之。中國將繼續以往十年的大量印鈔,通脹不斷,購買力貶值,資產價值飛漲,貧富差距繼續擴大。中國永不會控制白酒消費量,讓慢性肝硬化、腦中風成為中國醫保的沉重負擔,讓本已經倒金字塔的年輕人背負高稅負。

習近平: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盪、政權垮台,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 

你不會這麼天真地認為共黨會讓自己就這麼倒台吧?

想得美呀你!但愿茅台股价能够涨到天上去!但愿茅台股价能够涨到天上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00

證券機器交易系統能夠獲利嗎 二元思考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2833960
在證券市場中,計算機數學模型自動交易系統獲利是很多跨界數學家、物理學家、經濟學家一直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標。直至今天,很多華爾街的天才依然相信這條路是通向羅馬的,而且是快速的。

是否可為,先看看所羅門兄弟、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兩個巴菲特拯救過的'華爾街之王"均致力於這樣的計算機數學模型自動交易系統的實踐。

所羅門兄弟公司,熟悉華爾街歷史或是琢磨過巴菲特歷史的人都會記得這個公司,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華爾街之王」。它借助通過計算機自動交易系統賺取了巨額利潤並差點毀掉了華爾街。

1981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出現於1970年代的資產證券化(securitization)特別是房地產資產證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得到了極大的催生和發展空間,美國出現了資產證券化的高潮,房地產證券市場規模迅速膨脹,規模超過了美國股票市場而成為世界最大的證券市場。

華爾街大多數公司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準備得並不充分,而所羅門公司卻憑著對市場敏感的嗅覺,以「市場上的同質產品最終將價格趨同」的數學模型,即當同質的金融產品價格背離時,在高估的產品上做空,在低估的產品上做多的策略通過計算機交易系統自動套利

所羅門公司的套利系統的負責人麥瑞威瑟(Meriwether)是美國名校芝加哥大學的MBA。他痴迷於數學、計算機與當代金融學在投資學中的應用,捕捉微小的價格差異,通過衍生產品等金融槓桿工具放大頭寸,以巨大的成交量來獲得可觀的利潤。特立獨行的麥瑞威瑟從年輕的美國學術精英里挑選合作夥伴,他的套利部門成員都只有30歲左右,卻幾乎全擁有數學、物理學或者經濟學博士學位。這些天才們以全新而獨特的眼光觀察市場,用與眾不同的交易策略獲取了巨額的利潤。八十年代中期,計算機數學模型自動交易系統越來越龐大。

1985年所羅門稅前利潤達到7.6億美元(63億元人民幣),1987年所羅門資本金達到34億美元(281億元人民幣),擁有6000 名僱員,在全球的主要金融中心都有分支機構。

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暴跌。一天之內,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去23%。很多人懷疑這預示著一場新的大蕭條即將到來。《紐約時報》也在頭版大標題中問到:」1987相當於1929嗎?「情況並非如此。經濟衰退在兩年多之後才出現,性質還算溫和。

罪魁禍首是計算機自動交易系統,是所謂的「投資組合保險」。它是一個金融產品,用股票指數期貨和期權為機構投資者對衝風險,讓他們不必為市場價格高得離譜而擔心。如果市場價格開始下跌,投資組合保險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他們的損失。他們只需出售數量不斷增加的期貨合約即可。這個過程被稱為動態對沖。淡倉期貨合約會抵消股價下跌給他們帶來的損失。

計算機自動交易系統沒有造成股票拋售,但是它讓這個過程變得很難控制。隨著計算機發出指令,產生越來越多的期貨賣單,這些期貨的買家不僅堅持以遠遠更低的價格交易,而且也通過賣出標的股票來對衝自己的倉位,從而推動價格的進一步下跌,並讓計算機產生更多的賣單。當崩盤出現時,幾乎沒有人瞭解發生了什麼事,只明白這種事情以前從未見過,所有的交易跟隨著賣出!崩潰就這樣發生了!盛極必衰,所羅門兄弟九十年代初被巴菲特拯救,後被旅行者集團併購,歸入花旗集團。

麥瑞威瑟,這個數學、計算機與當代金融學的天才,沒有從計算機交易系統中汲取什麼教訓,他認為這只是建立模型時的誤差。他繼續著與巴菲特的故事。

1994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MC)成立。LTMC將金融市場的歷史資料、相關理論學術報告及研究資料和市場信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進行大量數據的處理,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計算機數學自動交易系統模型,以不同市場證券間不合理價差生滅自然性為基礎,制定了通過計算機精密計算,發現不正常市場價格差,資金槓桿放大,入市圖利的策略建立起龐大的債券及衍生產品的投資組合,進行投資套利活動,LTMC憑藉這個優勢,在市場上一路高歌。它與量子基金、老虎基金、歐米伽基金一起被稱為國際四大"對沖基金"。

LTCM的掌門人就是麥瑞威瑟,被譽為能"點石成金"的華爾街債務套利之父。他聚集了華爾街一批證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默頓(Robert Merton)和舒爾茨(Myron Scholes),他們因期權定價公式榮獲桂冠;前財政部副部長及聯儲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前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部主管羅森菲爾德(Rosenfeld)。 這個精英團隊內薈萃職業巨星、公關明星、學術巨人,被稱之為"十六人夢幻組合 "。

在1994--1997年間,LTCM業績輝煌驕人。成立之初,資產淨值為12.5億美元,到1997年末,上升為48億美元,淨增長2.84倍。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1997年17%。

LTCM萬萬沒有料到,俄羅斯金融風暴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動盪,結果它所沽空的德國債券價格上漲,它所做多的意大利債券等證券價格下跌,它所期望的正相關變為負相關,結果兩頭虧損。它的計算機自動投資系統面對這種原本忽略不計的小概率事件,錯誤地不斷放大金融衍生產品的運作規模。LTCM利用投資者那兒籌來的 22億美元作資本抵押,買入價值3250億美元的證券,槓桿比率高達60倍。由此造成該公司的巨額虧損。它從5月俄羅斯金融風暴到9月全面潰敗,短短的150天資產淨值下降90%,出現43億美元巨額虧損,僅餘5億美元,已走到破產邊緣。

事後有人總結這套計算機數學自動投資模型的致命之處在於模型假設前提和計算結果都是在歷史統計基礎上得出的,但歷史統計永不可能完全涵蓋未來現象,並試圖改正。但歷史總是不斷地重複,2010年5月6日又出現了計算機系統導致的「閃電崩盤」。

LTCM的麥瑞威瑟、羅森菲爾德、默頓、舒爾茨、莫里斯,這都是巴菲特自嘲不如的頂尖人士,「為什麼聰明人淨干蠢事」,巴菲特如是說。

再看看成功的案例大獎章基金(Medallion),這是由兩位美國著名的數學家創辦的。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和埃克斯,他們分別於1967年和1976年獲得學界最高榮譽,美國數學學會5年一度的偉布倫獎,這是大獎章基金名稱的由來。

復興科技公司創立於1982年成立於紐約。其公司董事,總裁和首席執行官三職為一身的就是該公司的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作為一傢俬人對沖基金管理公司,復興科技公司擁有275名僱員。旗下三個基金管理著150美元億資產。從1989年期起,大獎章基金的年回報率平均高達35%。

大獎章基金之所以可稱之為成功的計算機數學模型自動交易系統,在於從2002年底至2005年底,規模為50億美元的大獎章基金已經為投資者支付了60多億美元的回報。1990年大獎章的淨回報為55.9%;翌年39.4%;之後的兩年分別是34%和39.1%。1994年,美聯儲連續6次加息,而大獎章基金淨賺了71%;2000年,科技股股災,標普指數下跌了10%,大獎章基金更是大獲豐收,淨回報98.5%;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各類資產價格下滑,大部分對沖基金都虧損,而大獎章賺了80%。

實證確實不能歸納什麼,但可以是前車之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09

亞馬遜的成功能夠帶給中國的學習者們哪些啟示?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2/2481265.html
1995年,傑夫·貝索斯創立了亞馬遜。起初,這只是一家向外兜售圖書的網絡書店。如今,亞馬遜已然成為科技界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隨著時間地流逝,亞馬遜已不再是一家依靠銷售別家商品獲取收益的在線零售公司,這家電商巨頭目前已在包括物流、計算、數字內容銷售、硬件和影視製作等行業多面開花。

儘管亞馬遜的成功並不是建立在一朝一夕的發展上,但作為後起的「亞馬遜式」複製者,這家公司的崛起無疑會帶給很多中國公司經驗和啟示。因此,為了方便讀者詳細瞭解亞馬遜的成功之道,我們將會在本文中解析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精明的規劃佈局:

當前服務營銷+網站流量=未來戰略佈局

亞馬遜的主營業務是實體商品的銷售和配送,當然,隨著戰略的深化,以及未來電商對實體零售行業的衝擊擴大,我們不排除亞馬遜會試水線下業務並與傳統零售商們展開正面競爭。事實上,憑藉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以及更加優惠的價格,我們深信亞馬遜將會對線下零售行業造成巨大破壞。

另一方面,考慮到經濟形勢下零售門面與僱員的價格或將翻番的成本因素,更多的線下零售商可能會加速擴張到流量巨大的在線平台上。在這裡,零售商只需繳納少量的平台服務費就可以獲得可觀的銷售數字。

聲東擊西,讓對手的強勢逐漸弱化

2011年,亞馬遜推出了Kindle Fire,這是一款售價低廉但能夠滿足人們日常娛樂的平板電腦產品。當然,正如每個偉大的點子都會遭遇後期模仿一樣,Kindle Fire在迅速招攬到眾多消費者地同時,其他設備製造商均開始出招低價平板市場。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便是Nexus 7,後者是一款由谷歌設計、華碩製造的平板電腦。Nexus 7在正式上市後也引起了一股購買熱潮,而這種形勢逼迫原本已蠢蠢欲動的蘋果加入到了爭奪戰中,這家公司自此推出售價僅為249美元起的iPad Mini。

延續第一代Kindle Fire的強勁增長勢頭,2012年晚些時候,亞馬遜公司再次強勢出擊,並發布了數款不同尺寸和配置的Kindle Fire,而不同的價位與針對群體讓亞馬遜攬得制約對手的先機。低價版Kindle Fire可以讓亞馬遜穩住防守,並與諸如Nexus 7和iPad Mini等低價設備展開競爭;另一方面,大屏版的Kindle Fire設備又可以被視作向對手發起的主動攻擊的預兆。

事實上,亞馬遜的這種佈局已嚴重干擾到蘋果的策略,因為iPad Mini儘管奪取了低價版平板電腦市場的部分份額,這款設備卻對自家利潤率更高的iPad形成了威脅。

此外,亞馬遜要比谷歌和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更瞭解消費者的購買喜好。通過長期累積的用戶基數和數據,這家公司提供的商品搜索已不再是滿足消費體驗的工具,這項服務惠及了平台以外更多商品銷售商,為他們帶去流量的同時亦幫助提升了品牌聲譽。無疑,亞馬遜收穫的每一分收益都是谷歌損失掉的,而且這種態勢正在快速白熱化,因為背靠無窮潛力電商業務的亞馬遜正加速其在廣告業務上的佈局。

利用對手的平台讓自己變得有利可圖

過去數年間,當貝索斯逐漸放大視角,並將產品線擴展至其他行業時,他當然沒有忘記開拓其他平台以「內噬」對手命脈的戰略。

考慮到亞馬遜是最早涉足在線圖書銷售得的公司之一,因而在與圖書出版商的談判中擁有更多優勢和籌碼。憑藉強大的內容庫,Kindle電子書閱讀設備一舉成功,並讓亞馬遜嘗到了數字內容的甜頭。自此,亞馬遜開始將數字圖書服務推向其他主流平台。目前,iOS和Android用戶可以通過Kindle應用在線購買和閱讀亞馬遜提供的圖書內容,而亞馬遜擁有的豐富的資源庫卻是iBook商店和Play商店所不具備的。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亞馬遜還為iOS和Android用戶推出了價格更加優惠的數字音樂購買商店。

雖然這種從內部打擊對手的策略進行地非常緩慢,但正是這種競爭方式讓蘋果備受困擾。電子商務的屬性決定了亞馬遜會在數字領域比其他對手走得更加平穩迅速,而伴隨對手平台的快速增長,Kindle等數字服務必將走得更遠。

硬件意義非凡,但是營銷的藝術的長期積澱的前者客戶群更重要

正如我們在前文中談及地一樣,Kindle Fire不僅是一款自救性設備,還是亞馬遜推進未來戰略的強力武器。

Kindle Fire不僅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以低價追求高品質產品的虛榮心,而在這個品牌逐漸深入人心時,亞馬遜後期的出手更是幫助其在中高端市場積澱了一定的用戶數量。此外,依附亞馬遜電商體系建立起的一系列服務更是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例如,Prime服務允許用戶每年繳納79美元就可獲得免運費服務,以及對數字商店內任何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欣賞權限。Prime一經推出就成功吸引到一部分有「貪便宜」心理的消費者,而且這項服務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的忠實用戶加入。

至今,亞馬遜能走到這麼遠的確出乎意料,但正所謂「沒有用戶的電商不是好電商」,因此亞馬遜一路走來積累的口碑與潛在消費群非常重要。

創新!創新!創新!

雖然亞馬遜未來的前途非常光明,但創新始終是企業進步的關鍵。當然,這位電商巨頭並未讓我們失望,其推出的Amazon Web Services云服務以低廉的價格提供了高質的服務,在創業公司行列中備受讚譽;而亞馬遜土耳其公司發明的機器人化智能物流管理系統(Amazon Mechanical Turk)也為物流行業的發展樹立了榜樣。

此外,亞馬遜還開始涉足影視製作和自出版行業。迄今為止,亞馬遜已聯合數家獨立內容機構與多位暢銷書作家推出了自制的影視作品和書籍。

總之,勇於嘗試和探索新事物必將讓企業不斷進步,而這正是每位學習者們需要牢記的一點。

回歸至中國市場,「亞馬遜模式」的學習者中其實已有不少公司有了建樹,而馬云的阿里巴巴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上,通過將「阿里巴巴模式」和「亞馬遜模式」進行對比,我們就會發現:雖然兩種模式迎合的市場不同且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有所差異,但單獨就戰略來講,阿里巴巴卻意外地遭遇了「撞衫」。而通過對比以下產品和服務,我們將會發現兩者間驚人的聯繫:

天貓、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等與亞馬遜全球開店服務如出一轍;

一淘網與亞馬遜的A6搜索引擎提供的比價服務非常相似;

基於Android系統研發的阿里云系統將為阿里巴巴在移動領域的競爭中奠定優勢,而這也是Kindle Fire正在全力以赴的;

掘金數字內容領域的阿里巴巴面臨的前景雖不明朗,但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必將為其帶來榮耀。

當然,在發展過程中每家企業都會歷經必要的磨練或災難,但如果能夠吸取前人的經驗與教訓,並將其改進吸收,那麼這些公司可能永遠會在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19

高盛:買德債拋美債仍然能夠獲利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432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認為現在仍然能從買入德國國債,拋出美國國債中獲利,儘管一些分析師警告這種曾經流行的相對價值交易前景正越來越慘淡。

高盛GSAM全球固定收益和流動性管理團隊主管Andrew Wilson說:

「這裡仍然有錢賺」via WSJ

Wilson認為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和貨幣政策差異,支撐了美國10年期國債對德國10年期國債的溢價。在週四下午的交易中兩者收益率差距達到1%,即100個基點。7月3日是兩者差距曾達到101.9個基點,創下自2006年8月以來最大。今年以來德美國債溢價穩步上漲,今年6月份時為60個基點,而在去年年底時為43個基點。

支持這種交易背後的思路是美國國債收益率將以更快速度增長,這反映了美國經濟較為強勁的展望,意味著美聯儲將在未來幾年中先於歐洲央行收緊貨幣政策。

歐美市場都經受了5-6月債市拋售的打擊,利率上漲打擊了幾乎全球債券市場價格。美國國債收益率一直呈快速上漲趨勢,這更加劇了一些投資者買德國拋美國的交易。

一些分析師認為應該警惕市場上過多的這類交易,但是Wilson並不同意:

「只要歐元區增長繼續疲軟,並且ECB保持大量流動性,利差可能將進一步擴大」

「如果你觀察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基本面,會發現這裡有相對價值的機會」。

截止3月31日GSAM管理的資產為8600億美元。它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儘管Wilson青睞德國,但是他對其他歐元區主權債卻沒有多大興趣,尤其是深度衰退的歐元區邊緣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44

能夠穿越牛熊的不是股票,而是股票背後的人 豬飄飄

http://xueqiu.com/7422261471/24686281
最近半年在雪球上看了太多誤人子弟的文章,所以也想寫篇長文好好糾正一下這些錯誤觀點。

還記得我們來到股市的為了什麼嗎?是為了跑贏指數?還是為了寫一大堆又臭又長的分析文章?亦或是僅僅為了獲得價值投資者的虛名?

我想這些稀奇古怪的目標都不是我們來到股市的初衷,我相信每個人最初來股市都是為了掙錢的。

換言之,每一個投資者都希望自己能夠穩定盈利,穿越牛熊。

那麼如何才能穿越牛熊呢,是依靠挖掘黑馬股、大牛股和「10倍股「嗎?我認為這種以選股為核心的思路是絕大多數中小投資者長期虧損的主要原因。

選股固然重要,但是很多人卻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風險控制和資產配置,所以經常是「選對了菜,卻沒吃到嘴裡」。

那麼正確的投資思路或分析順序應該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選股標準、資產配置和風險控制」這三個話題:

選股標準

什麼樣的股票才是好股票?對此趨勢投資者和價值投資者的評判標準完全不同,前者看重股價趨勢中的量價指標和壓力/支撐線,後者看重PE、PB、ROE和PEG等財務指標。

我想這個問題或許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即「我心目中的好股票具備哪些特徵?」

在我的心目中,一家好公司的股票應該具備如下特徵:

1、每年能夠穩定派息,且股息率在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的2倍以上。

2、公司的股息率每年都保持不變或穩步上升。

3、公司自上市以來從未增發配股,也從未施行過送紅股等稀釋股權的措施。

4、該公司的股票無法被融券做空。

5、如果該公司在多個市場上市,那麼我希望其在A股中的股票價格最便宜。

6、公司的商業模式能夠產生儘可能多的現金流和儘可能少的存貨。

7、公司業績保持平穩,如果能有增長的話更好。

8、公司沒有發行可轉換債券和認股權證等變相再融資工具。

你覺得這些標準如何?很苛刻嗎?

或許確實如此吧,因為在A股的2000多支股票中,唯一滿足以上全部要求的股票只有一支,那就是$寧滬高速(SH600377)$

如果將除股息率以外的標準放寬些,那還有2支股票可以勉強符合,分別是$大秦鐵路(SH601006)$ (不符闔第三條、第四條和第五條)和$建設銀行(SH601939)$ (不符闔第三條和第四條)。

所以事實的真相就是:在A股的兩千多支股票中,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安全邊際的股票只有寥寥兩三支。

對此當然有人會表示反對,他們會列舉出上述股票的諸多缺陷和自認為更優秀的股票。

怎麼辦?我們應該和他們去爭論嗎?

當然沒有這個必要,原因為以下三點:1、單個股票的風險和缺陷可以通過分散投資來規避;2、股票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並沒有想像的高,所以安全性要比成長性更加重要;3、股息率是進行對沖套利的關鍵因素。

此外還想多說一句,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因此在A股中投資成長股將承擔巨大風險,主要表現為:1、任何企業的成長期都是有限的,再好的公司也會步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因此利潤停止增長和轉為虧損是不可避免的;2、小股東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權力去控制目標公司,那麼最終只能在二級市場上通過博傻來獲得股票差價收益,無法對所謂的估值溢價進行變現。

關於選股的問題就先說這些,下面才是重點。

資產配置

想要穿越牛熊,就意味著投資者每年都必須取得絕對收益,同時還要儘可能的降低波動和回撤。

這個夢想在股市中能實現嗎?

答案是幾乎不可能,

所以我們必須進行資產配置。

對此我的做法是,在投資組合中永遠保留至少50%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現金等價物),以降低熊市的殺傷力。同時因為我們保留了巨額現金儲備,所以在時機到來時可以對看好的股票進行集中投資。

簡單的說就是「集中下注,永不滿倉」。

在按照以上方法建倉時,我的心態會很好,因為在股票的最佳買入時機到來前我可以悠閒的泡在固定收益類產品中(如債券逆回購和OTC產品等),不會被短期波動所誘惑。同時在我買入股票後,也幾乎不會被短期的調整所折磨(這就是為什麼要重視股息率,因為對於高息股來說,即使看錯買入時機也往往能通過長期持有獲利)。

另外說到資產配置,就不可能不涉及到「對沖」,在此我只簡單介紹兩個低風險的套利模式:

1、當股指期貨合約對現貨逐月升水時,可買入滬深300ETF或高息券商股(最佳選擇為$中信證券(SH600030)$ ),同時賣空近月期指合約,然後通過在合約臨近交割前對空單進行展期換月來獲取升水收益。

2、當股指期貨合約對現貨呈U型貼水時,可買入股指期貨近月合約或高息股(例如$寧滬高速(SH600377)$$大秦鐵路(SH601006)$$建設銀行(SH601939)$ ),同時在期貨市場上對股指期貨不同月份的合約進行「買近拋遠」,通過在合約臨近交割前對多單進行展期換月來獲取貼水收益。

我想大多數人是看不太明白以上這兩個套利策略的。如果你能看懂,那麼估計你已經能體會到我選擇高息股作為股票現貨的良苦用心。

如果說「完全地對沖等於不盈利或虧損」,那麼我的策略在完全對衝風險後還剩下什麼呢?答案就是「現金股息」。

如果對以上這段尖酸晦澀的對沖策略做個小結,那就是「買入高息股——持股待漲——套期保值——獲得股息和部分差價收益」。

關於資產配置的討論就到此為止,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風險控制

說起風控,我們先回顧一句老話,那就是「永遠不要損失本金」!

請你捫心自問,自己做到這一點了嗎?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沒能保住本金嗎?因為你實際的止損額是本金而不是利潤!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在投資初期就立刻實現了一筆盈利,然後用這筆利潤去做最大止損額,是不是持股心態會平穩很多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獲得這第一筆利潤」?

關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不知不覺我們又回到了之前的資產配置上,那就是「保留至少50%的固定收益類品種",用其利息作為我們進行股票和期貨投資的初始止損額。

你覺得這樣掙錢很慢嗎?那麼請看以下兩支基金的淨值走勢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數據來自:上海微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估值已扣除包括分紅在內的全部稅費)


現在知道低風險投資和複利的魅力了吧!在保住本金的前提下,由利滾利的加倉所帶來的複利效應是驚人的。

所以風險控制的精髓就在於」保住本金,用利潤去冒險「!

總結

人總是很賤的,很多時候非要自己去碰個頭破血流才知道好歹。

就算吃一塹長一智了,還要面對股市中不斷更新的暗礁和地雷。

不過即使如此,我依然認為聰明的投資者可以在這個殘酷的市場中掙到錢。

因為能夠穿越牛熊的不是股票,而是股票背後的人。

最後讓我們時刻牢記以下幾個投資原則:

1、保住本金,永遠只用利潤去冒險

2、可以集中投資,但永遠不要滿倉

3、分散配置資產,重視固定收益類產品

4、以股息率作為選股的第一標準,不要迷信盈利的增長趨勢

5、做中長線趨勢性投資,儘量避免無意義的短線交易

忠言逆耳,知易行難。好話已經說盡,至於接下來該怎麼做,就看你的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