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群創迎娶奇美電 婚期為何難拍板?

2010-02-08  商業周刊





「還好新郎不是我,不然肯定老個十歲!」一月二十八日,友達法說會當天,友達執行長陳來助回應全場法人,對於新奇美合併案的看法。

沒想到陳來助這句話才講完,當天群創就公告,將新奇美的合併基準日從計畫中的三月一日,再往後延一個月。

當年,陳來助主導的友達、廣輝合併案,雙邊人馬餐風露宿,無日無夜的進行前置作業準備,費時近六個月的時間才完成合併。

涉及群創、統寶與奇美電的新奇美三合一合併案複雜度更高,合併基準日卻已一夕三變,從最早的四月三十日,提前至三月一日,再到現在的四月一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鴻海集團主導的新奇美,急於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合併不可?

「新奇美電子合併的過程並不輕鬆!反壟斷案還是主要關鍵!」台灣一線面板大廠高層人士明白指出。

美國司法部四年前對面板業提出的反托拉斯指控,去年十二月十日,奇美電子資深副總經理林榮俊宣布,奇美電子也已認罪,並同意支付二億二千萬美元的罰金。

只要反托拉斯法案的問題未解,群創與奇美電還沒合併,雙方就是競爭對手,不管雙方談什麼事,都要有律師陪同。因此鴻海集團沒法私下先行將奇美電的技術納入鴻海集團的應用範圍,以及進行聯合採購,大大影響雙方合併綜效。只有提早合併,才能解決這個最棘手的反托拉斯法律爭議。

這個反托拉斯案,更衝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當初決定閃電娶奇美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奇美電的液晶電視廣視角技術。

新奇美合併進度 牽動鴻海液晶電視組裝訂單

鴻海在去年買下索尼位於墨西哥的電視組裝廠,做為其進軍液晶電視整機組裝代工的灘頭堡。對應需求,群創必然得跨入液晶電視面板生產。然而,過去以監視器面板生產為主的群創,手中並不握有電視面板主要關鍵技術之一的廣視角技術!

台系面板業者指出,「目前市場上應用最多的VA廣視角技術主要由夏普(Sharp)掌握,但夏普擔心樹立太多競爭對手,對廣視角的技術授權態度保留,群創若未經授權就投入廣視角技術的電視面板開發,得承擔被夏普等面板廠提告的風險!」

除夏普外,奇美電同樣握有電視面板的廣視角技術,同時也與夏普簽訂面板技術交叉授權合約,這也是為何群創與奇美電合併,且群創為存續公司,但是新公司卻沿用奇美電名稱的主要考量之一。

因此,新奇美合併案的進度,成了鴻海集團今年進軍液晶電視組裝訂單的關鍵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01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群創復活 段行建透露取名秘辛

2013-01-07  TCW
 
 

 

金融海嘯後,群創光電(原奇美電)改以兩岸接力跑馬拉松取代尾牙活動。二○一一年開跑時,大雨滂沱;二○一二年開跑,初冬暖陽露臉,更重要的是,公司名字改回群創光電,也正好迎接群創二○一三年成立十週年。

升旗典禮時,目視著塵封近三年的群創白色旗幟冉冉升起,董事長段行建很有感觸,一開場就花了十幾分鐘解釋「群創光電」名字由來。

二○○二年,段行建被郭台銘找去籌設面板廠,當時擔心被友達知道有人在籌組新公司,他在群創現在的竹南二廠後,租了間小辦公室,關起門來秘密籌畫,中午以便當果腹,苦思公司名字。段行建說,「想名字最簡單方式,就是取大股東名字,加上光電二字,但是這不好,要有創意,我每天開車,左眼看馬路,右眼看招牌,想了三天三夜,才想出群創光電,」取其群策群力之意。

名字改了,這兩年馬拉松的主題倒是很一致,都是「堅持」,去年是「堅持,感動,CMI」,今年力道加深是「十分堅持」,歷經五年產業低潮期,這倒真的是面板產業最需要的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37

群創三原則 切割奇美電拖油瓶

2013-08-19  TCW
 
 

 

一千五百名員工,三十四萬名股東,五十六億元的銀行欠款,十六天裡七名董監事請辭,這是奇力光電驚爆歇業危機後留下的連串質疑。令人好奇的是,奇力並非普通公司,而是同時有兩個富爸爸:群創與奇美實業,兩者合計持股六成。

債權銀行把苗頭對準兩大富爸爸,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說,於法,奇力與群創已無關係;於情於理,奇力成立於奇美電、群創、統寶三合一前,現在營運成敗必須回歸團隊,如果要再把錢往奇力放,對群創股東也不公平。

群創發言人林振輝解釋,不是群創持股逾五一%、董監席位占一半以上、或指派經理人實質管理的轉投資公司,群創只是股東,不會挑起所有責任。這意味著,昔日奇美電轉投資公司不能一味自恃有富爸爸。

今年奇美電更名群創,奇美實業派退出經營。林振輝指出,轉投資公司想爭取群創訂單,雖然有量、價優待,但還是得看競爭力。

不論原因為何,群創供應鏈已有變動,驅動晶片奇景光電就是個例子。三合一前,前奇美電的驅動晶片八成至九成由奇景供應,但現在奇景估計只剩下兩成至三成。奇景名義上有群創富爸爸,實際上卻得另謀生路,而群創也在六月全數出脫奇景持股,正式切割。

群創瘦身,首重財務健全

奇力前高層主管表示,去年一直斡旋與LED大廠璨圓合併,卻遭原奇力團隊反對;去年下半年,奇美實業派出代表再度磋商,合併案仍無疾而終,「如果是奇力加上璨圓、再加上三安(中國新股東)的結合,將會是切入中國市場的好機會!」前高層頗為遺憾。林振輝表示,嘗試過購併等可能性後,群創決定採取目前的態度。

群創去年第四季由虧轉盈,當前要務是健全自身財務,去年將工廠位於深圳龍華、員工數曾多達一萬人的玻璃貼合業務,切割轉給鴻海集團的業成公司,專注本業並瘦身。

段行建強調,奇力第二季對群創造成的損失是一億八千萬元,影響已不大。然而,對其他舊奇美電時代的轉投資公司,影響卻正在發酵,他們必須揮別依靠「富爸爸」的思維,走出自己的新局。

【延伸閱讀】不靠富爸爸,3家走出新格局 ——舊奇美電時代主要轉投資公司

有獲利

公司名稱:奇景Himax主要業務:面板驅動晶片等營運近況:2013第1季營收51.5億元,EPS 2.4元

公司名稱:奇美材料主要業務:液晶顯示器用偏光板營運近況:2012年營收201億元,稅後淨利16.11億元,EPS 3.5元

公司名稱:東捷主要業務:面板、半導體產品檢測營運近況:2012年EPS -2.95元,2013年上半年EPS 0.38元

面臨困境

公司名稱:啟耀主要業務:背光源零組件營運近況:2012、2011年合計虧損30.65億元,約相當1.14個資本額

公司名稱:奇力主要業務:LED磊晶等營運近況:2012年營收28.83億元,稅後淨損13.3億元,爆發倒帳歇業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56

段行建找回群創老將 重整中小尺寸面板戰力

2013-08-26  TWM
 
 

 

八月一樁人事案,宣告群創中小尺寸面板事業群全面改朝換代!繼主掌中小尺寸面板事業群的群創副總許庭禎離職後,八月從統寶出身的荷蘭籍副總柯瑞博也跟著遞辭呈,看似群創流失兩位大將,但其實內部人士透露,早在今年四月,群創董事長段行建就找了昔日部屬羅政浩歸隊,就為強化中小尺寸面板的戰力。

近年來,群創的中小尺寸面板發展一直不若大尺寸面板亮眼,一來是當年從統寶接手的低溫多晶矽(LTPS)面板不好做,但熟知內情的人士透露,其實「人」的問題,更讓段行建頭痛。

內部人士指出,段行建早就想要大肆整頓中小尺寸面板事業群,今年年初不只刻意栽培柯瑞博,在法說會上讓他露臉,企圖把柯瑞博拉上枱面取代許庭禎的位置,四月還找來昔日將領羅政浩,大動作歡迎他歸隊,就是要重振群創中小尺寸面板的戰力。

在段行建全面在董事會建立自家人馬後,許庭禎失勢成定局,人事安排上的磨刀霍霍,也加速了許庭禎從五月開始休長假,最後在七月走人;倒是柯瑞博跟著遞辭呈,出乎段行建預料之外。但看在內部人士眼裡,解決了最棘手的「人的問題」後,接下來,段行建或許更能專注提升中小尺寸面板的戰力。

(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55

走過沒有董事長的日子 到坐穩全球第三大面板廠 負債二千億 逼出群創競爭力(072-074)

2014-10-06  TWM
 
 

 

一家從負債二千億元開始的面板廠,曾經一度沒有董事長、兩大股東也不力挺,他們擔負年虧六百億元的「慘業」罵名,卻靠著從根拔起的改革信念,逼自己打破極限,從追隨者變業界創新者,這是群創重生的故事。

撰文‧賴筱凡、周品均

三年前,群創每賣一片面板就賠一片,每天一開工要賠掉上億元,群龍無首的﹁三合一」公司,背負著超過二千億元的債務;三年後,群創站穩全世界第三大面板廠地位,在推動電視新規格上贏得漂亮一仗,甚至啟動再工業化計畫,要把產線搬回台灣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俗語說從零開始,我們不是,我們是從負二千億元開始。」一位群創資深員工嘆了一口氣。二○○九年群創與奇美電合併,合併後的群創一舉超越友達,成為台灣最大面板廠,然而,誰也沒想到,面板產業的寒冬卻來得這麼快。「慘業」、「沒有董事長的面板廠」,大家是這麼形容當時的群創。

一一年,群創(原為奇美電)大虧六四四.三九億元,時任董事長廖錦祥因身體因素辭職,面對巨額債務,群創背後的兩大股東鴻海與奇美實業都深怕被群創拖下水,那幾乎是群創成立以來最黑暗的日子,因為沒有董事長,連經營團隊要出面與銀行協商,都受到極大責難。

有管就有用

建立資料平台每天盯進度

「我永遠記得那個畫面,台下坐著超過一百名銀行團的債務協商代表,指著段董(段行建當時為奇美電總經理)就罵,說要債務協商連個董事長都沒有。」跟在段行建身邊超過十年的群創基金會執行長、也是段行建祕書的羅美君說,那是她認識段行建這麼多年,最慘的一刻。

群創董事長位置從缺了一百天後,帶著經營團隊,段行建接下了這個重擔;當時的群創,一邊要整併奇美電、統寶,一邊還得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讓這輛老爺車繼續在路上奔馳,要想提高運轉速度,也只能從每一個零組件慢慢調整起。

「我還真的很感謝合併這件事,因為群創合併了奇美電,才讓原本的奇美電有了改變的可能。」群創總經理、原為奇美電掌舵者的王志超坦言,來自「幸福企業」奇美電的員工們,一直到被群創合併了之後,才真正認知到,他們已經退無可退。

王志超說,以前的奇美電缺乏統整管理,明明是同一個案子,業務、採購卻各有一套數字,光要確定哪個數據是對的,就要吵上大半天。王志超從根改起,第一步就要員工把所有的資料都放在平台上,讓資訊沒有落差,為了做到這一點,王志超甚至每天盯上線人數。

「段董說的很對,『有盯有管一定有用』,我就負責把這件事盯成大家的習慣。」現在,當日營收做多少,產出多少片面板,王志超瞭若指掌。「再也不用聽業務、採購和研發吵得臉紅脖子粗,數字一拿出來,答案就很明顯。」王志超說,這件事在群創內部起了化學作用,當每位員工都必須做出改革時,公司內部的文化與氛圍也跟著有微妙變化。

曾在面板業待過八年的WitsView前研究協理劉陳宏,就對群創這套內部管理系統有相當高的評價,他說,群創內部的整合系統,特別是採購業務系統化,對內部管理與成本管控,效果都相當明顯。

再者,除了整頓內部的過程,群創也不能原地踏步,想存活,就得想辦法有更多產能、增加更多利潤。可是,當時的群創一年還給銀行的債務就多達百億元以上,段行建和王志超都認知到一點,要靠資本支出來擴充產能,是不可能的事。

一吋都不浪費

擠出一條五代線產能

「怎麼辦?要產能只能靠『擠』出來啊!」王志超將所有的廠長找來集思廣益,「哪些機台的效率明顯低,我們就從它的效率開始提升起。」這種聚焦式地對症下藥雖然有效,但當效率拉到與其他機台相同時,產能限制的瓶頸又出現了。

於是,他們開始想,五代線的玻璃面積一次產出就是四片三十二吋面板,多出來的部分就丟掉。「如果我們把這些要丟掉的玻璃也一起畫進來使用呢?我們可能可以改切三十九吋的面板,把每一片玻璃用到極致,或許是一個辦法。」王志超說。

由於原本的設備都是為了切割三十二吋面板而設計,要放大到三十九吋,光罩等設備都要跟著改,但王志超沒有別的路走,指令一下,廠長、研發人員全部動起來,主動找設備廠討論機台改造的可行性。

「一開始,設備廠都覺得怎麼可能,極限就是在那裡,但極限是要用來打破的。」王志超說。結果,他們將產線改造後,同樣的片數卻能生產更大面積的面板,產能利用率還增加了七個百分點。

靠著東縮西減,群創就這樣憑空增加一條五代線廠的產能。問題又來了,市場上的主流規格是三十二吋,根本沒有人賣三十九吋的產品,群創的面板要賣給誰?

王志超讓底下的業務分頭去遊說電視品牌客戶們,但說白了,當時的群創財務問題連帶影響客戶的信心,更別提客戶架上都在賣三十二吋的電視,根本沒人願意花心力幫群創推三十九吋電視,連王志超親自出馬都沒用。

一線大廠不願意推,他們就從二線客戶下手,找了一家日本電視品牌合作,大力遊說他們。剛好對方想在Best Buy通路嘗試新產品,即使產品還沒到客戶手中,他們硬是用保麗龍板切成三十九吋電視的樣子,直接在Best Buy開賣。「效果意外的好,消費者買單的意願很高。」王志超說,這讓客戶信心大增,極力拉抬三十九吋電視的下單量。

一名長期觀察面板產業的資深分析師解釋,「群創推三十九吋面板,不僅符合段行建要把產能利用率做到最大的理念,還正中消費者喜歡大螢幕的趨勢,讓群創成功奪回規格制定的話語權。」打響尺寸差異化的第一炮後,緊接著,群創再推4K電視,用更好的畫素來吸引消費者。王志超的策略很簡單,三星用OLED電視來吸引消費者,群創就推出更低成本的4K電視,一樣講究高畫素,價格卻比OLED電視還親民,消費者選購4K電視的意願,自然就比高價OLED電視高。

兩招創新策略的打法果然奏效,逼得三星、樂金等韓國廠商只能回頭跟著群創推新尺寸與4K電視。王志超的邏輯很簡單,「如果你不創新,只會跟在別人後頭跑,客戶永遠會把你當tier 2、tier 3(二線、三線供應商),而不是tier 1(一線供應商)。」

生產線返台

﹁再工業化」抗中國面板廠資深產業分析師觀察,「群創近兩年來跳脫規格追隨者的框架,明顯比競爭對手友達的策略還有創新性。」同樣的,面對中國面板廠急起直追的威脅,群創也不怯戰。「你看中國八.五代廠一路蓋,如果群創跟他們做一樣的產品,那所有產品線勢必都會被壓著打。」時常台灣、中國兩地跑的王志超太清楚,台灣面板廠要勝出,就必須做中國面板廠不會做的事,新尺寸是如此、4K電視也是。

更何況,中國薪資連年漲,製造優勢已經不如以往,在在都讓段行建動了要把生產線搬回台灣的念頭。今年七月,群創宣示啟動「再工業化(Reindustrilization)」計畫,要把中國二五%到三○%的產能移回台灣,提高自動化。

羅美君透露,會用「再工業化」這個詞,靈感就是來自美國總統歐巴馬,他推動製造業返美,群創一樣也要做這件事,靠自動化設備,把產線搬回台灣來。唯有這樣,群創才能有更高的競爭力,就算中國面板廠趕上來,群創也不擔心。

走過美國反壟斷官司,走過三家面板廠合一的十萬大軍整頓,群創一路走來,不靠政府、不靠富爸爸,靠的只有自己的改革意志。如今,群創第二季獲利較前一季大增十六倍,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三五元,總算可以脫離「慘業」這個形容詞了。

群創

成立時間:2003年

負責人:董事長段行建,

總經理王志超

資本額:995億元

主要業務:面板

主要客戶:三星、索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62

未來優勢〉面板與半導體是台灣經濟命脈 群創董事長段行建:中國面板和台灣還有很大差距

2015-08-17 TWM


台灣面板業競爭力強,許多外國朋友都很驚訝,台灣這麼小小的島上,竟然能擁有三十餘座的面板廠,不過,近來面板雙虎統統跌破股價淨直比○.五,也讓群創董事長段行建發出不平之鳴。

口述.段行建 撰文•林宏文編按:近來面板股股價直直落,群創、友達都已跌至股價淨值比○.五,逼近二○一二年的低點,到底面板業出了什麼問題?中國積極擴廠,未來的影響為何?本刊特別邀請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請他談談台灣面板業的未來,以下是段行建的口述內容整理。

最近電子股跌成這樣,我也非常驚訝,群創的每股淨值在二十三元以上,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是一.四一元,投資人把股票賣成這樣,的確是反應過頭了。

至於下半年景氣,目前看起來是比較差,受到全球總體經濟不佳影響,原本第三季是傳統旺季,但現在旺季有點遞延,預估第三季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可能有五%左右的下滑,ASP(平均售價)可望持平;小尺寸面板出貨量估計持平,ASP亦預估持平。

就產品別來看,群創的電視面板還是相對比較強勁,資訊(IT)看來需求疲弱一點,至於筆電(NB)目前還看不清楚;手機因中國市場衰退較快,現在看來可能降到個位數成長。

人才與經驗優勢

可與日、韓等國家競爭

台灣面板業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人才、技術與製造上,都累積了很多經驗與優勢,絕對可以與日、韓等國家競爭,我接待過許多來群創參觀的國外朋友,曾有印度科技副部長來,他們都對台灣這麼小小的島上,竟能擁有三十餘座面板廠,感到驚訝與羨慕。

面板與半導體都是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行業,是台灣電子業的命脈,其中,面板業在全世界有近二七%的市占率,僅次於韓國,且面板比半導體更重要的是,面板業把所有供應鏈都拉到台灣來,例如面板用的玻璃、機器設備及化學材料,都是在台灣生產的。

從數字上面也可以看出台灣面板產業的重要性,去年面板產值為新台幣一兆零九十一億元,名目生產毛額占全年整體GDP比率約六.二七%,面板廠就業人口七. 七萬餘人,占全國就業人口的○.六九%,至於面板上下游關聯產業就業人口,也超過四十萬人以上。因此,把面板業做好,是大確幸,不是小確幸。

現在大家在談紅色供應鏈,其實中國面板業目前與台灣還有很大的差距,雖然中國目前積極投資蓋廠,但台灣靠著技術提升及差異化管理,例如領先推出4K2K(高解析度面板)的技術,或是讓舊世代面板廠效益極大化,都產生很好的效益。

從一個簡單的數學等式來看,1X20=10X2=100X0.2,答案都等於二十,但是台灣的公司比較像是100X0.2,要一百件事情都做好,每一件只 能得○.二分,但累積起來也是二十分;國外的公司比較像前面的1x20或10X2,打出一支全壘打,一次得二十分,或是做對十件事,一件得兩分。

技術與差異化管理

中國想追上還需要點時間

台灣的企業比較像是靠著一百件事情累積起來,點點滴滴地匯聚競爭力,這樣的競爭力是環環相扣的,別人若要copy(複製),只copy一個不夠,這是目前中國要追上台灣,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原因。

我常在想,中國近幾年在各方面的進展,十件有九件是在人類歷史中找不到的,記得也才三、四年前,到中國深圳等幾個地方,往來還要坐幾個小時的車,但現在高鐵全蓋好了,不到一小時就到了,中國所有的成長都壓縮在近三十年內完成,的確令人驚訝。

兩岸目前的關係,在人類歷史中也找不到前例,一個大國和一個小國,同文同種又實力接近,而且還做同樣的事情,但一個地方快速成長,把人才、資金都吸進去, 另一個地方發展慢了,資源被吸走是必然的。這種情況對台灣很不利,年輕人若沒有覺醒,沒把自己的競技場放大,未來一定很辛苦。

此外,過去媒體用「四大慘業」說法,來形容LED、DRAM、面板及太陽能產業,對台灣產業造成很大傷害,這種影響不只是股價,對產業發展也造成很大障 礙,連大學光電所教授都如此教學生,讓學生根本不敢來上班,現在對岸又在積極招手,人才跑到對岸去工作,對台灣只有更不利。

有一件事是我們該質疑自己的,就是在工業四.○的大趨勢下,歐美、日本很多公司都把製造業搬回母國,但是台灣為何沒有發生?台灣只要把製造業搬一點回來,就會有很大的幫助,政府在這方面發言太少、政策太少,這是很可惜的事。

過去台灣面板業將所有模組廠都設在中國,如今遇到中國工資成本上升,該如何進一步提升技術,是台灣再工業化的挑戰之一。

群創目前已率先將一部分面板模組生產線搬回台灣,建立面板業一條龍的生產形態,同時積極進行自動化以降低成本並減少人力,這樣的嘗試,兩、三年內就可看到成果。

段行建

出生:1947年

現職:群創董事長兼執行長經歷:群創光電創辦人、聯友光電創辦人兼總經理、美國全錄Palo Alto研究中心經理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63

段行建轉戰夏普 台日復仇聯盟啟動 專訪》辭群創董座 「面板教父」的戰略曝光

2016-05-23  TWM

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請辭了!這一次,他的任務是整合夏普與群創面板事業, 他要如何推動台日聯盟,並與韓國及中國業者相抗衡,其實心中已有清楚的輪廓。

編按:五月十二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於日本提出夏普新任董事名單,同一天,原任群創董事長段行建也在台灣宣布,將辭掉群創董事長、執行長及董事等職務,而群創董事長將由總經理王志超兼任。至於已表示「這次不是要說再見」的段行建,雖然並未表明未來將擔任什麼工作,但在鴻海重整夏普過程中,肯定扮演關鍵角色。

在面板產業發展歷程中,段行建堪稱是台灣第一人。早在八○年代,他就在美國全錄(Xerox)旗下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簡稱PARC) 開發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後來回台創辦台灣第一家TFT面板廠聯友光電。

其後擔任達碁、聯友合併後的友達第一任總經理,又在郭台銘支持下創辦群創光電,接著又主導史上最大的群創、奇美、統寶面板三合一案。而面對金融海嘯後的史上最大虧損,又成功帶領群創擺脫三千億元銀行負債,完成轉虧為盈的債務協商與企業改造。

正如段行建的一句名言:「關關難過關關過」,儘管面板產業多災多難,但他一路走來,每道難關都一一克服,「台灣面板教父」的稱號,段行建應該當之無愧。

鴻海與夏普結盟後,其中最關鍵的面板改造計畫也將展開,過去被韓國及中國打得很辛苦的台灣與日本,未來也將合組「台日復仇者聯盟」,進行史上最大的產業合作案。在段行建即將開展他的新任務之前,《今周刊》特別專訪段行建,請他暢談全球面板業的競爭局勢,以及台、日面板業的合作空間,以下為摘要整理:我在美國PARC工作時,就與日本有很深入的接觸。

PARC在 一九八一年開始研發TFT,當時只是純粹做印表機上的研究,後來,全錄與日本Fuji(富士)合資的Fuji Xerox,三方一起共同合作,我當時就在美國東部與日本各地到處跑,從一九八三年至八八年的五年間,我大概飛了日本四、五十趟。

記得第一次去日本,當時是日本產業最鼎盛的時候,不管是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汽車或太陽能等,日本都執世界牛耳,從企業經營到工程師素質,日本都是最好的,尤其是日本工程師的基本功夫與訓練,在在都令我印象深刻。

一直到今天,即使日本在面板製造上已逐漸退出,但許多面板產業的供應鏈及設備商都還是日本企業,我與許多日本企業的主管,也都有很深的交情。

一九八九年底我回台灣,在聯友光電負責興建台灣第一座TFT廠,當時產品尺寸很小,市場開發也很困難,日本那時在相機、錄影機及遊戲等產業是世界首強,要打進去並不容易,聯友好不容易打進日本市場,但最早採用的,是當時流行的柏青哥機台。

產業挑戰!

在有限資源做出差異化

後來台灣TFT面板產業,幾乎每一家都與日本技術合作,聯友最早是與松下合作,但後來日本廠商陸續退出,韓國大舉進軍,台灣也大量投資,產業重心就逐漸移至韓國及台灣。但平心而論,台灣企業規模較小,在產能及研發上,都不如韓國兩大廠,大家都要在有限資源中做出差異化,這是很大的挑戰。

近年來中國也大舉擴廠,但在我看來,這對台灣來說不見得不好,應該說是短空長多。為什麼會這麼說?就像半導體一樣,台灣當年八吋晶圓廠蓋很多,資源大量投進那裡,面板產業也是一樣。

當年台灣投資太多五代及六代廠,資金與產能大量投入,反而讓技術凍結在那裡,同一個世代廠房蓋太多,對產業發展來說是不好的。

近幾年,夏普陷入經營困境,台灣產業也面臨中國產業崛起的挑戰,但是,日本與台灣的面板產業發展經驗,都有值得學習之處。夏普在面板技術上絕對是領先全球的公司,而群創在鴻海支援下,不但嚴格管控成本,在製造上也有許多創新。此外,也有行銷產品與模組自動化等經驗,雙方加起來絕對有互補的功效。

從技術上來看,夏普研發的IGZO(氧化銦鎵鋅)是目前最好的面板技術,只是因為夏普缺資金,才讓韓廠投入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技術走在前面。此外,群創現有工廠若改成LTPS(低溫多晶矽)技術有些困難度,但轉成IGZO(氧化銦鎵鋅)技術產線不僅成本較低,製程也會較穩定。

我原本就是從面板技術研發出身的人,只是近年來因為要經營公司,在技術方面較少著墨,如今卸下群創董事長及執行長職務後,就可以在技術上好好鑽研。未來到夏普後,也希望將過去在面板產業三十年的經驗,能在技術上給一些經驗分享。

職涯挑戰!

人生沒有句號只有問號

此外,在產業布局上,群創與夏普也可以達到互補。群創在大尺寸面板有些產能不足,例如群創有四十、五十、六十五吋面板,但夏普則關注在六十、七十與八十吋,雙方合作可以延伸影響力。

至於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群創僅有一座三.?五代LTPS,不足的部分可向夏普購買,未來雙方合作後,在面板領域將大大拓展,勢必創造雙贏。

未來我的身分是協助鴻海去幫助夏普 LCD 事業,也相當期待將來台灣與日本產業更大規模的合作。我的工作將有三大重點,包括自動化、技術方向與投資合作。

至於接下來到夏普的職稱是什麼?會負責什麼樣的工作?我想,職稱並不重要,最主要是能做事、能真正給予夏普幫助。

所謂的幫助,是希望群創與夏普的關係可以創造「雙贏」,找到合作契機。目前我已經做好準備,包括好好學習日文,了解日本員工的個性等。希望能在夏普、群創、鴻海間,做好協助者的角色 。

我的職涯一路走來,一直都沒有「句號」,反而比較像「問號」,每次接新的工作,都有未知的挑戰,但這種未知也充滿了樂趣。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快樂和痛苦所組成,不可能有一路都很順利的人,我想,「關關難過關關過」,大概就是我人生最好的寫照吧!

段行建

出生:1947年

經歷:群創光電董事長、友達光電總經理、聯友光電總經理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所博士撰文 / 口述•段行建 整理•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