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個傻文青 催生暴紅台灣味字型

2015-09-28  TWM

沒救的市場殺出活路 金萱體三天募資兩千萬元「金萱」是台灣一種半發酵的茶,如同介於黑體與明體之間的「金萱體」,介於古典與現代的意境。這套新字體靠網路獲七千人贊助,募到二千一百多萬元的資金。在一夕暴紅的背後,他們的失敗,比你想像得更慘。

你喜歡用什麼中文字型?想必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有差嗎?新細明體和標楷體隨便選一個啊!」如果有人說,他想賣你一套新中文字型,要價三千元台幣,你一定覺得,這個人腦袋有問題。

兩 位年輕人,就是抱著「賣中文字型」這個荒謬的想法,藉由群眾募資平台Flying V,向大眾兜售他們不被看好的「金萱體」字型。「太多人笑我們傻、更多人勸退!上線前十個人有九個跟我說,頂多(募到)三十萬元。」推出金萱體的製作公司 「就是字 Justfont」創辦人葉俊麟說。但募資結果,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三天的募資奇蹟

網路發燒 王金平也相挺

九月八日早上十點,「金萱體募資案」 上線,短短八十分鐘後,就超過了原本一五○萬元的目標,開始溢募(募款超過目標),連立法院長王金平粉絲團「公道伯」都幫忙宣傳及捐款。

十個小時後,募資突破一千萬元大關,但網友沒有停下,以一分鐘二萬元的驚人速度刷卡,Flying V的金流系統一度被刷爆,詢問電話依然不斷湧來:「收不收支票?」「能不能收現金?」第三天,葉俊麟募到了二千萬元,比他原本預計的金額,多出了十三倍。

金萱體的募資成功,在眾人眼裡像是奇蹟。畢竟,在台灣中文字型的市場,因為盜版猖獗,幾乎沒有錢賺。過去主要的華康與文鼎兩家字型公司,都已把重心轉到國外。

十五年來,台灣業者開發的新中文字型,一隻手數得出來,比起日本三千套、中國三百套,這個市場早已凋零。製作一套中文字型的時間,少說兩年、多至五年,而葉俊麟的團隊只有六個人,還在育成中心租用一個月三千元的辦公桌。

一個不甘心的冒險家

創業失敗 曾一個月賺二千五沒有希望的市場,無解的商業模式,如今竟被這個六人小公司找到出路,扭轉了遊戲規則。但金萱體不是一夕暴紅的神話,而是葉俊麟與團隊費時五年、歷經慘敗,一點一滴用小火慢燉出來的成果。

你可能以為,創作中文字型,對一撇一捺這麼堅持的人,一定充滿文藝氣息,如同時下「文青」。大錯特錯!六十一年次的葉俊麟,台科大工業管理系畢業,皮膚黑,總是穿著牛仔褲、POLO衫,個性豪爽大方,更像是冒險家。

他自嘲在畢業後,「瞎混了一段時間,搞專案、開咖啡店,但都不是很成功。」三十歲時,他覺得混下去不是辦法,收掉在台北天母開了一年半的咖啡店,去公司當上班族。這家公司,就是當時台灣兩大字型公司之一的華康,在此,結下了他與中文字的不解之緣。

在華康當了六年產品經理,葉俊麟還是想創業。當時他看到國外「網路字型(webfont)」興起,以租用的方式將字型授權給網頁設計師及公司使用,於是也想把國外的商業模式帶到台灣,便在二○一○年辭掉工作,成立Justfont,成為全世界第一家中文網路字型公司。

無中生有的市場

慢熬五年 培養台灣字型文化「結果,在台灣根本做不起來!」葉俊麟錯估成本和市場。他花兩年心力研發網路字型系統,沒想到台灣消費者只想用免費的新細明體和標楷體,不然就是上網下載盜版字體。「一個月只賣五套,一套五百元,我們一個月營收就是兩千五百元。」他苦笑。

慘痛的失敗,讓他理解台灣這個市場,真的是沒救了。

也難怪,文鼎和華康早就無奈地出走台灣。

文 鼎科技營業處及策略合作部經理李信儀坦承,從二○○○年起,「我們的重心的確移往日本。這很現實,雖然我們對中文字有堅持,但總要先填飽肚子吧!」她表 示:「日本消費者較重視智慧財產權,市場比較健康。台灣盜版真的太嚴重了,所以過去十幾年,產出的台灣字型,真的是很少。」但是,葉俊麟不想再放棄,他深 信中文字的力量,只是沒有市場,「我發現,沒有注重字型的文化,就沒有字型的市場。那我們就來創造字型的文化吧!」他在創業聚會中,找到小他一輪、中文系 剛畢業,正準備念碩士的蘇煒翔。「我們第一次見面,就聊得很開心,彼此對於中文字的堅持都很徹底。我剛畢業,很徬徨,也沒多想。」蘇煒翔說。

就這樣,蘇煒翔成了社群經理,他成立的「字戀」部落格成為了Justfont的官方網頁。比起創業家,他們更像教育家:經營社團、寫部落格、辦講座、出字型書,樣樣來,目的就是把中文字一撇一捺的美感,傳達給不熟悉的人。

雖然粉絲的累積速度慢到讓他們數度想放棄,但五年來,社群在蘇煒翔的經營下,從一開始不到十個人的免費講座,變成現在三百人的收費講座,臉書社團也有五萬多人。

改寫遊戲規則

社 群+眾籌 讓老產品復活慢慢地,Justfont聚集了港台最關心繁體字的各界人才及學者,包括幫hTC製作「信黑體」的資深字匠柯熾堅,都是他們的社群成員。「但 台灣還是沒人勇敢地投入做字,問題就是怕沒辦法回收成本。」葉俊麟說。於是,去年夏天,他們開始計畫把字型搬到群眾募資平台上。

「在十年 前,金萱體根本不會出現。但是靠著社群和群眾募資的出現,消費者和供應者中間的關係也改變了。」曾幫齊柏林《看見台灣》、聶永真「太陽花廣告」等成功募資 案操刀的「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林大涵說,「現在,製作者可以先確保市場,先期回收開發成本,才解決過去的成本問題。」原本葉俊麟把目標客戶放在專業設計 者,一套要價五千元,經過林大涵建議,才調降售價到二九八○元一套,大幅提升歡迎度。

字型這個老產品,碰上現代的社群及眾籌(crowd funding)力量,激盪出前所未有的火花,改寫了既有的規則。李信儀說:「Justfont一直在教育台灣市場,我們也都有和他們合作。過去台灣人不 注重字型、愛用盜版的情況,終於改善了。」金萱體的成功,證明了台灣市場對新字型的飢渴,也讓文鼎對台灣市場重新點燃希望,「我們從未缺席,而未來幾年, 我們也會慢慢把重心移回台灣。」李信儀說。

金萱體改變的不只是市場,還有字型文化。雖然主打台灣字型,但金萱體並未依照教育部標準造字,也 引來保守文字學派質疑。不過,連競爭對手也幫金萱體辯護。「台灣的教育部標準,只適合教學、不適合印刷。這個幾十年沒變過的標準,也應該跟著時代改了!」 李信儀說。葉俊麟不只引來大家對字型的關注,更滾出了更多革新與轉變。

也因為這樣,募到兩千萬元的葉俊麟並不開心,「我笑不出來,我和團隊感受到的是來自全台灣的壓力和期待。」「我們從來不想要當台灣唯一,只想用這樣的力量把台灣的字型產業帶出來。

夢想是十家、二十家更多字型公司,一起跟我們造台灣字。」誰能想到,這一切來自於一個不切實際的起點?網路時代,任何點子不再荒唐,只有敢不敢!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1

暴紅台劇》觀看人次,直追太陽的後裔 一部愛情戲 讓滾石唱片翻身收視王

2016-05-23  NM

曾是華人唱片界霸主的滾石,在唱片產業崩盤局勢下,一度負債十五億,但十年間的三堂課讓它「從水裡,游上岸了。」由滾石唱片出資七千萬元的週六偶像劇《滾石愛情故事》,以累計超過百萬的影片觀看人次,在華人最大視頻網站愛奇藝台灣站,人氣緊追韓劇《太陽的後裔》、大陸劇《琅琊榜》之後,也成為同時段戲劇類的收視冠軍。

除了以歌入戲的構思突破過往偶像劇的窠臼,《滾石愛情故事》能吸引十二位一線導演、十一位編劇,合計六十座金鐘獎功力的加持,主要源自於滾石唱片的魅力。「五、六年級生的記憶裡都有一首滾石的歌,導演、編劇都願意在既定行程之外擠出時間拍滾石的歌,」《滾石愛情故事》編劇統籌劉梓潔說。

在一九八〇、九〇年代,滾石是華人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日本以外亞洲最大唱片公司,在亞洲共十二個城市有辦公室、員工總數超過一千二百人,年營收最高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後因實體唱片產業崩盤,加上外商唱片公司搶進台灣,最慘的二〇〇四、〇五年曾負債超過十五億,現在員工不到一百二十人。

〇九年以後,滾石唱片先後策畫五十二場縱貫線演唱會和滾石三十演唱會,門票收入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現在再加上《滾石愛情故事》的收視人氣,花了十年終於清償所有債務。套句滾石唱片董事長段鍾沂的說法:「原來掉在水裡,現在游上岸了。」但,轉型成功了嗎?

「這題目有點問題,因為我們沒有轉型問題,」段鍾沂在第一時間糾正了記者的提問,「產業越來越複雜,我們做的都是產業裡的一塊,沒有投資房地產、餐廳什麼的。我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做出好的內容。(所以)沒有轉型這種說法。」三十五年間,滾石唱片歷經大起大落,現在清償十五億債務,但公司規模縮水到十分之一,也稱不上轉型。那麼它的意義是什麼?

大起大落35年

擴張太快,管理制度跟不上第一課:價值比價格更重要。

段家兄弟念茲在茲的「做出好內容」,究竟什麼是「好」?

曾任滾石唱片策略長、相信音樂執行長陳勇志解釋,滾石與其他唱片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滾石重視音樂、歌手跟時代的扣合:「跟時代互動是滾石的信念,這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他們相信音樂要反映社會,吸引來的就是受美國搖滾教父鮑布.狄倫(BOb Dylan)影響的創作者,而不是受迪斯可影響的人。」換言之,「好」的量尺是時代,而非市場,賣得好未必是「好」音樂,能被傳唱才是好音樂。

而滾石唱片的段家兄弟給了「好」首樂土壤。

嬰兒潮世代的段鍾沂和段鍾潭,深受六〇年代嬉皮文化和自由反戰文化影響,對音樂有異於常人的熱情和嗅覺。

一九八〇年兩人分別拋下中影和王安電腦的穩定薪水和工作,與其他四人籌資一百五十萬元成立滾石唱片。

熱情之外,個性內斂的滾石總經理段鍾潭對歌曲有敏銳的嗅覺,連陌生的異國曲調都能挑出讓人印象深刻的佳作,諸如周華健翻唱日本歌手飛鳥涼的〈讓我歡喜讓我憂〉、蘇慧倫翻唱德國樂團「傻瓜花園」的〈檸檬樹〉,加上他給創作者很大的空間(諸如沒有截稿日期、可以不發片),吸引當時最有創意的音樂工作者包括李宗盛、羅大佑和小蟲三大華語歌曲敦父,加入滾石。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好的創作氛圍讓滾石盡收人才,在九〇年代急速擴大到亞洲,成為跨國公司,但制度跟不上組織發展。一位資深的前滾石人表示,當時滾石最有名叫「三點不露」,意思是下午三點以前,藝人、創作者不會出現在公司;段氏兄弟也曾找人力資源專業的留美碩士負責人資、建立制度,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找行政職員代為打卡,創意工作者照樣按照自己的步調,結果不到一年,人資走人。

二〇〇〇年後產業結構變遷,實體唱片銷量下滑,滾石唱片資源漸減,逐漸傾向標準化製作。「每張唱片、每位歌手不該用同樣的方式來運作,」一位滾石前員工指出,「但在大體制裡面,很難有個人特色。」滾石也沒有坐以待斃,一九九九年,段家兄弟看到網路、數位音樂趨勢,便開始找實體唱片外的出路,先後成立滾石網路公司、挖掘素人歌手的明星學員星探網站、音樂創作平台滾石可樂,及成立滾石移動做手機答鈴。只是走得太快,得不到市場回響,多數賠錢收場。

此時先有外國唱片公司大舉來台,用更好的薪水、條件挖走更多滾石藝人;後有財務調度陸續收掉各海外分公司、魔岩唱片,藝人走得更多。〇六年五月天、梁靜茹離開後,高知名度歌手剩周華健和陳昇。

「我們期望讓歌手有更大空間,但如果他要的我們不能給、服務都做不到,當唱片公司不能發揮這個功能,你好意思留著人家嗎?」段鍾沂說。

然而,也因段氏兄弟堅持好內容,兩萬多首歌讓滾石在過去十年財務危機中得以因應,從卡拉OK、MTV、YouTube 等數位平台中產生收入,不至於沒有現金支付債務。

段鍾沂坦言這是滾石活下來的關鍵,也是三十五年來的信念:好的內容會產生新價值,爛東西就不值錢。「所以《滾石愛情故事》七千萬就投了,不用算可以回收多少錢,因為拍得好就搶著來,拍不好你也收不到,算也沒有用。」

外資開價60億也不賣

什麼都沒了,只剩音樂魂第二課:不忘初衷。

二〇〇〇年以後,滾石進入最辛苦也最精彩的十年。

〇四年,滾石唱片爆發財務危機。段鍾沂的女兒、攝影師段書珮當時正在上海做地下樂團的計畫,在地鐵看到報紙新聞後嚇得腿軟:「我馬上打電話給我爸,我爸平靜的告訴我都處理好了,叫我不用擔心。」殊不知冷靜的背後,是負債超過十五億元。當時甚至傳出有外資出價五十億收購滾石唱片,但被段家兄弟拒絕。

實際上從九二、九三年以

來,一直有外資打算收購滾石唱片,最高曾經開價到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億元)。

「我們不想賣;寧願沒有飯吃,也不見得會賣。」段鍾沂回憶,即便在最苦的時候有人來談收購,都沒答應,「滾石不是我跟我弟弟打造出來的,而是一群非常優秀的歌手、製作人和員工聯手打造的,公司不是我的,你怎麼好

賣呢?全台灣有好幾百萬

人聽滾石,公司也是他的了。滾石變成一個象徵,我們只想撐下去。」每當軟弱的時候,段鍾

沂都自問:「當初為什麼

成立滾石?」他不停提醒

自己是為了要用音樂改變

世界。他總想起財稅系畢

業的他在稅捐處做了十個

月就受不了,寧可沒錢

吃飯辦《滾石》雜誌、唱

片,和弟弟睡桌子上:為趕三點半軋支票,把編輯的相機拿去當。開始創業便負債的段鍾沂,調錢、軋支票,都很熟悉,只是金額從兩、三萬變成十五億。

現在想想,段鍾沂覺得能夠撐過十年、清償債務,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很無知,不覺得危險;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我不是要過舒服的日子,是想像賈伯斯一樣把世界變更好,」他說,「當你把這種帶有悲劇性色彩的壓榨當成享受,你就不會想賣公司。」

如果重來一次:

向外找合作,不單打獨鬥第三課:擺脫英雄主義。

如果重來一次,你會怎麼做?

「以前傾向單打獨鬥、英雄主義,如果重來一次,我會試著找方法跟別人合作,集體完成,」段鍾沂想了一下說。

實際上,滾石也已調整做法。〇七年起,滾石積極尋求合作夥伴:與百度合作免費音樂線上收聽,可參與廣告分潤;一一年與公視合作播出紀錄片《聽時代在唱歌》;一四年在廣州投資的演唱平台「中央車站」,去年與樂視電視合作線上直播等。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說:「做企業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死,跟戰士一樣,上戰場的第一要素,有時候不是為了贏,而是活著。」滾石唱片無論起落一直懷抱著初衷,知道自己存活的理由,凸顯出它的生命態度,而生命態度的價值,經常是超越成敗的。

滾石唱片

成立:1980年

董事長:段鍾沂

總經理:段鍾潭(圖)

地位:華人地區第1個獨立的國際

音樂品牌

紀錄:發行台灣第l張CD專輯,

舉辦台灣第1場跨年演唱

會’舉辦台灣第l場大型演

唱會

撰文者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57

菜鳥工程師 捧紅台大十三妹

1 : GS(14)@2010-08-16 23:11:04

2010-8-16 TCW  

不會寫文章,也能有網路影響力嗎?

在台灣最大的BBS站批踢踢實業坊(Ptt)上,有人光靠整理文章,分析網路資訊,就成為最受歡迎的板主,而且一紅就是七年。

這個人是Ptt名人吳達偉,白天,他是電腦大廠的菜鳥工程師,念出他的本名,沒幾個人認識;晚上,在Ptt裡,只要打出他的網路代號「Z9」,幾乎沒人不認識他。

過去七年,他的人氣居高不下,○四、○六年,兩次獲選Ptt名人榜票選第一名,現在,他的個人板,還經常是Ptt2熱門排行榜的第一名,每個月都有上萬名大學生點閱。如果說Ptt是大學生最愛逛的虛擬樂園,他就是樂園裡最受歡迎的巨星。

這位巨星,還是個超級星探,以前,要捧紅一個明星,得花多少行銷資源與心力,但在網路上,吳達偉一彈指,就能搞定。

今年初,他在BBS上貼出一篇文章,整理過去網友推薦的台大、政大美女,最後由他貼上四姬、十三妹的封號。

文章貼出後,不只引爆校園正妹熱潮,網路、電視媒體持續追蹤十三妹新聞,好幾個校園美女還因此跨入演藝圈,現在走紅的豆花妹,也是他捧紅的。

他,是正妹蒐索引擎 擦身而過想找人?幾小時找到資料 早在七年前,吳達偉還是台大機械系大一學生時,就因為「能找到任何美女的資料」,在Ptt上一炮而紅。一次,網友在台大校園裡和美女擦肩而過,把對方的身高、長相、特徵貼在板上,請其他網友幫忙協尋,吳達偉竟能在幾小時內,就找到對方公開的網路相簿。

「我大一時做過系上的公關,各系都認識人,」吳達偉說,接到「尋人任務」之後,他先跟朋友打聽可能的姓名,比對榜單找出系級,再上所屬系所的BBS推測其網路上的外號、暱稱或BBS帳號,再連上相簿網站蒐尋,交叉比對之後,輕易找出對方的照片,再貼上網和網友分享。

有一次,連網友到桃園玩,路過郵局,看見櫃台小姐驚為天人,吳達偉照樣能靠網路蒐尋,比對郵政特考榜單,找到對方基本資料和網路相簿,儼然是網路美女的人肉蒐尋引擎。「但我有個原則,只轉貼對方願意公布的資料,」吳達偉說。

他,讓網友每日必訪 看完他的板,就知道今天什麼最夯 不過,這幾年大家都學會蒐尋美女的技巧,而他在Ptt人氣不墜的秘密,其實是他篩選與整理資訊的功力。

從大二開始,吳達偉就在他的個人板上,轉貼由他精選,當天最精彩的一百則文章。台大工管系三年級學生郭宇婷觀察,Ptt有上千個看板,「我每天只要看完他的板,就知道今天Ptt上最重要的討論是什麼。」

在台大的吳達偉一天花至少六小時,在Ptt站上一篇一篇瀏覽,「我每天會看電影、3C、男女、八卦、財經、籃球、美食、笑話,」只要覺得這個議題網友討論熱烈,就把各板文章收錄在個人板裡,他這份報紙,從要聞版、財經版、體育版、綜藝版、消費版全都有了。

不同於傳統媒體的是,他還會蒐集和這個議題相關的補充資料與討論,讓網友一看就能瞭解事件全貌。

像補教名師高國華外遇事件發生當天,吳達偉的個人板上,同樣轉載Ptt八卦板上網友轉述的相關八卦,經過網友加油添醋,內容更加聳動。還有網友對報導疑點的分析,接觸過當事人的第一手觀察,甚至連當事人出過的書,書中的相關內容,都能即時蒐集齊全。

棒球賽開打,吳達偉的個人板會有相關球評,精彩笑話跟網路美女的照片更是每天必有的內容。蘋果電腦出錯當天,他同步接收到訊息,速度比報社記者還快。

「我們這個世代,已經不是你餵我什麼資訊,我們就buy in(埋單)什麼,」吳達偉說,他自己幾乎不看電視、報紙,連看棒球,都只在電腦上看轉播。他觀察,互動與討論,才是現在年輕人獲取資訊的主要方法。

他,把代號變成品牌 當兵找人代班,還組管理團隊 有意思的是,吳達偉並不常寫文章,「即使寫,也只是幾句話,」他說。他成就影響力的模式是挑選文章,「我可以highlight(突出、強調)我想要的議題,」他說。有一次,台大校方要拆掉原本停在機械系館旁的軍刀機,機械系學生強力反對,「我連續一個星期,都把這則新聞的最新發展選進來,」一個星期後,台大校方迫於學生壓力,不得不讓步。也有快倒閉的小吃店,經過他推薦之後,變成大學生心目中的名店,起死回生。

「要在網路上紅,就要夠持續,」吳達偉說,大學四年加研究所兩年,他成天掛在BBS上,連當兵他都找人代班。現在,他已經在電腦大廠上班,還是組成一個包括公關、網管的四人團隊,專門管理他的個人板。

他,是跨國企業軍師 懂學生想什麼,三星、福斯找上門

由於影響力太大,吳達偉每個月還會收到幾十封自我推薦的電子郵件,希望吳達偉能在看板上推薦她的網路相簿,讓她成為校園美女。

也因為影響力,包括諾基亞(Nokia)、微軟(Microsoft)、三星(Samsung)、威秀影城(Vieshow)、福斯電影(Fox movies)等大型公司,都找他幫忙,詢問該如何做,才能打進大學市場。

以諾基亞為例,每三個月,諾基亞就會把他和其他校園種籽找到台北總公司,討論諾基亞的最新行銷計畫,「他們會問我,這個計畫大學生會有興趣嗎?活動怎麼辦大家會覺得好玩,」連諾基亞台灣區總經理程宗楷都找吳達偉聊天,瞭解現在年輕人在想什麼。

他雖然是工學院學生,大學四年,他卻過得像商學院學生。從大二開始,他有三年半時間,都在幫奧美廣告公司寫文案,辦記者會和活動,還經常跟國際大廠談合作案,像福斯電影公司上映新片前,會告訴他新的行銷計畫,透過他在個人板上發放免費電影招待券。台灣微軟今年行銷Office 2010時,找來政大四姬當主打,也是他提出的想法。連今年三星要打校園市場,也請他當軍師。

「幫大公司做行銷,一年能賺多少錢?」採訪中,本刊記者問,他只表示,「這個板是不營利的,有的廠商委託我們做網頁廣告,一年也賺不到一萬。我只接那些網友能分到好處的案子,」例如分送電影票給讀者。

網路知名度,也讓他身邊不乏美女,他現在的女朋友,就是政大四姬中的邱兆梅,「現在你手機裡,有多少美女的聯絡方法?」記者問,他不好意思的回答,「應該超過上千人吧。」

七年前,他是第一個整理Ptt文章的人,現在,許多人模仿他的模式,推出不同取向的個人板,Ptt裡,影響力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吳達偉的企圖心卻不小,「現在,我想做整理整個網路上動態的網站,」也就是自成網路通訊社,除了Ptt,更擴及所有網路訊息。

一個窩在電腦前的宅男,也可以是跨國公司爭相邀請的意見領袖,吳達偉的經驗,證明網路的新影響力,正在改變這個現實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