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應該越漲越買還是越跌越買 刺蝟吃大餅

http://xueqiu.com/2100654541/27439616
大師們普遍推薦的買入方法是分批買入,但到底該越漲越買還是越跌越買,則各派的方法截然不同。

利物莫爾為代表的一派認為決不能在下跌時追加資金攤平成本,應越漲越買,保證每一筆買入的資金都是一開始就盈利的。如果買入後即下跌,說明這次買入是錯誤的,就不應再繼續追加更多資金了。

@小小辛巴 和諸多價值投資者則是越跌越買,因為其買入的判據是價格低於價值,那當然是價格越低,就越值得買入。

到底哪種方法正確呢?如果簡單地這樣問,本身就是思維過於單向了,股市裡不是非黑即白的,並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和侷限性,有其特定的適用範圍。下面討論一下這兩種買入方法:

- 技術派:順勢交易:

技術派的重要原則是順勢交易,因此大多是做右側交易,當上升趨勢明確後才買入,如果買入後上漲,說明對趨勢方向判斷正確,才應該繼續追加資金。如果買入後下跌,說明是這個買入操作是錯誤的,就不應該繼續買入來擴大這個錯誤,而應該考慮是否該止損了。

這種越漲越買的方法對於買入點的要求很高,要精確判斷上升趨勢確立的那個關鍵點(注意不是說底部的那個最低點,試圖抄到最低點是一種貪心,往往會死的很慘),如果已經漲了一大段,你還是越漲越買,就會造成買入成本過高。

一種很多高手推薦的方法是在放量突破盤整平台時買入一部分,在突破後回撤頸線確認時再買一部分。如果不回撤直接漲上去,就不追高了,等下次回調再買。

- 基本面派:逢低買入

如果是價值投資者,會更喜歡做左側交易,在上升趨勢出現之前就開始越跌越買,前提是要對公司的估值做出準確的分析計算,買入點要足夠低,留出足夠的安全邊際,各檔買入價要拉開足夠的差距。最悲摧的是自以為是在抄底,結果幾檔買入完成後還出現大幅下跌。

在熊市初期和個股的頂部,最忌諱的是越跌越買。大量的散戶在看到下跌時,第一反應就是加倉攤平成本,這種飛蛾撲火般的本能衝動,可能是來自於生活中搶購便宜貨的經驗。像這樣對於個股的估值和漲跌空間都不加判斷,盲目地越跌越買,是利物莫爾強烈批判的錯誤操作方法。

越跌越買的前提,一定是要能夠準確判斷出個股的價值,確認其下跌空間已經不大,而且還要考慮大盤趨勢和牛熊市的狀態。即使如此,也常常會承受在底部長期橫盤的折磨,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這是左側交易的天然缺陷。

- 操作的是大資金還是小資金

大資金建倉時間長,往往需要在左側建倉,如果等到漲起來之後再買,成本就太高了。小資金進出靈活,等到上升趨勢確立後再買,就成功率更高。

不過也不是絕對的,利物莫爾操作的絕對是大資金了,他的越漲越買應該是選擇了市值足夠大的交易品種。

如果志向遠大的話,操作小資金時就應該開始尋找將來適合大資金的操作模式,比如習慣了做短線,當資金規模增大後,需要重新摸索盈利模式,就很痛苦。

- 折衷的方法

還可以考慮把左側和右側交易結合起來的方法,即在中線上升趨勢確立時才開始買入,但不急於追漲,而是在短線回調過程中越跌越買,逐漸加倉。例如看到一隻好股,從基本面和技術面都判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已經大幅上漲,於是先只買入1/5的資金量,然後等到下跌到20、30、60、120日線時再各買1/5,如果買到某一檔就漲上去不回頭了,就放棄後面幾檔的買入,留著資金等待其他機會。

各位高手應該有更多心得,歡迎大家各抒己見,多回帖交流。

-------------

補充:昨天貼出上面的文章以後,各路高手發了大量很有價值的回帖,大家可以也看看。受到這些回帖的啟發,我再補充幾句。

其實如何買是枝節問題,更重要的是買什麼、何時買,如果股票質地好,股價處於下跌趨勢的末期或上漲趨勢的初期,那麼越漲越買和越跌越買都是正確的;反之如果股票差,或者股價處於下跌初期或上漲末期,那麼無論怎麼買都是錯誤的。

但是頂和底的位置很難準確判斷,為防範判斷錯誤的風險,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理念來採用分批買入的方法,避免一次性集中買入的錯判風險。

另外在股價運行的不同階段,可以採用不同的買入策略,在底部剛開始向上突破的階段,如果非常有把握,大勢也配合,可以激進一些,一開始就買入較重的倉位;如果是較高位置調倉換股,可以採用穩健一點的策略,等回調了再逢低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09

越漲越靠特朗普?美股新高後靜候總統“國會首秀”

不論學界怎麽呼喊美股估值已高得可怕,在全球同步複蘇、新政府刺激政策預期下,美股仍然我行我素地創下了紀錄新高。眼下,市場仍在靜候2月28日當地晚間特朗普的首次國情咨文演講,其對於財政刺激、減稅、邊境稅調整、金融去監管等言論都可能繼續對市場造成較大影響。

截至本周收盤,美國三大指數普漲。其中,道指連續11個交易日創收盤紀錄新高,標普500指數以及MSCI世界指數已連續91個交易日未出現超過1%跌幅,是8年以來最長紀錄。上周末,巴菲特也發表了一年一度的致股東信,其仍看好美國市場。

招商證券(香港)宏觀研究副總裁宋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周市場波動性會加劇,這都取決於特朗普的演講內容。如果演講有具體利好政策細節,市場可能進一步上漲,但如果不及預期,可能出現拋售,主要關註領域包括金融、醫療、建築相關板塊,預計美元指數全年漲幅不會超過5%。”主流觀點認為,即使是企業盈利增速暴漲,如果沒有減稅措施和其他財政刺激的落實,這種高估值也無法持續(2004年來最高)。隨著市場不斷創出新高,市場愈發依賴特朗普的後續政策落實。

美股連創紀錄新高

截至上周收盤,美國三大股指普漲,道指漲幅0.05%,報20821.76點,全周累漲0.95%;標普500指數漲幅0.15%,報2367.34點,全周累漲0.69%;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0.17%,報5845.31點,全周累漲0.11%。

除了此前的“特朗普牛市”引發金融、基建板塊狂飆突進,企業盈利好於預期也是此輪牛市背後的不竭動能。

從2016年四季度財報中便不難看出,企業盈利持續好轉,且這種勢頭有望在2016年持續。FactSet預計,四季度營收增速可能達到4.6%,這也是連續兩個季度錄得同比增長。“2016年全年企業營收有望攀高,2017年料營收擴張10%,2018年料為12%,能源企業可能帶動增長。”

自特朗普當選以來的3個月內,公司稅改革、基建投資擴大、財政刺激等預期推動道指暴漲13%。當然,不斷高企的估值已經不容忽視。數據顯示,標普500的遠期市盈率已經達到了17.6倍,這是2004年來的新高。

從2014年來便稱美股估值過高的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再度發出預警信號,稱投資者應該利用股市最近以來的上漲走勢削減持倉。

從席勒開發出的周期性調整市盈率(CAPE)來看,股市被過高估值的程度顯得更高,這項指標現已達到自200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他在上周四接受采訪時表示,CAPE已經“高到足以令人感到擔心”的水平,這項指標“表明股市的預期回報可能會變成負值,不過其程度很輕”。但他同時補充道,這項指標“並不一定意味著任何災難將馬上發生”。

IG資深金融評論員Chris Weston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球資本市場呈現平靜態勢,令人隱隱感到不安,如果特朗普能夠在明年推進稅改,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制定更為明確的計劃,美國股市將帶動其他市場上漲。但如果市場參與者失去耐心且認為他的很多政策都難以通過,我們預期美國十年期國債將可能跌穿2%,金融股和增長股也將面臨大規模沽售。”

“國會首秀”加劇市場波動

當前,市場對特朗普的“國會首秀”異常關註,稅改、邊境稅調整、擴大基建投資、去監管等是首要關註點。

嘉盛集團研究主管Kathleen Brook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政治角度來看,在就任首月一系列失誤之後(包括國家安全顧問辭職,以及飽受批評的禁止部分穆斯林國家移民入境決定等),此次演講為特朗普提供了重新翻篇的機會。另外,“對就任首月一直自顧自地批準各種政令的特朗普來說,這也是他向國會介紹自己接下來這一年想在國會山做何建樹的好機會。”

“跟特朗普的就職演說不同,此次國會演講可能會更為積極,”宋林告訴記者,“鑒於特朗普至今為止的演講風格,他此次列出具體政策細節的可能性不高,可能還會包含很多大方向。”

也有觀點認為,這次演講會更像總統清單,為其執政第一年待辦事項的大體構架充盈細節。“一些接觸過講稿的官員表示,總統會在四大主要政治方面進行展開:減稅、邊境安全、醫療保健以及財政支出/基建計劃。我們認為演講還會涉及廢除美國銀行業《多德-弗蘭克法案》以及放寬金融市場管制。” Kathleen Brooks稱。

Kathleen Brooks認為,特朗普必須為其政策方案鋪路,說服包括200名敵對民主黨人在內的國會讓自己的政策付諸行動並與其通力合作以有效推行政策落實。傳統上,總統應利用此次國會演講展開魅力攻勢,但迄今看來,這似乎不符合特朗普的總統執政風格。

就備受期待的財政政策而言,財長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表示,特朗普任下,預計美國經濟增速將達到3%,這也是各界普遍的預期。他也表示,今年8月有望全面推出稅收改革,這將助推美國實現過去十年來不曾達到的增速。

目前,財政赤字可能成為特朗普推行減稅政策的一大障礙,但姆欽表示,經濟增速加快後,稅收也有望提升。

當然,共和黨並不僅僅指望經濟增速,邊境稅調整也是他們的期待之一,其旨在向進口征稅並對出口減稅,有望在十年內創造1萬億美元的收入。不過,這一政策也遭到了美國國內部分企業的反對。

相關鏈接:2009年奧巴馬的首次國情咨文及執行結果

1. 應對金融危機,強調創造就業,通過了2009美國複蘇和再投資法案。美國失業率從奧巴馬上任時的7.8%降到了退任時的4.7%。

2. 擺脫能源依賴/推動可再生能源。最終奧巴馬推動了美國頁巖革命,頁巖油大發展幫助美國實現了能源獨立。

3. 解決醫療成本高和醫療資源稀缺問題。最終推動了奧巴馬醫改計劃(Obamacare)。

4. 擴大教育投資。最終額外增加了1億美元的教育投資,包括“學校改善計劃”(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SIG)。

5. 加強監管,奧巴馬指責監管不力助長了市場貪婪逐利的勢頭,最終推出了《多德—弗蘭克》金融監管法案,這也是史上最嚴格的金融監管法案之一。

6. 承諾到2012年減半財政開支。但是這一目標並未實現,美國赤字率仍居高不下,這也成了當前特朗普推動財政刺激計劃的主要障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