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擴張提速渴求資金 海南航空再融資80億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3/5NMzA5XzM1MDI5NQ.html

剛剛在2個月前獲批發行50億元公司債的海南航空(600221.SH),再次馬不停蹄地選擇了更低成本的融資方式,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80億元,以滿足其加速擴張所需的巨大資金需求。

再融資80億元

昨天,海南航空發佈《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預案中提出,公司計劃向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進行此次發行,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關聯企業將不參與此次發行。非公開發行的數量不超過12.47億股,發行價不低於6.42元/股。

公司指出,此次增發募資總額不超過80億元,其中扣除發行費用後用於償還銀行貸款的金額約60億元,剩餘募集資金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19日,海南航空剛剛收到證監會批覆,核准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面值不超過50億元的公司債券。在加息週期中仍頻繁籌資,也足見其對資金的渴求。

作 為海航集團旗下的航空類上市公司,海南航空最近幾年的運力擴張速度一直比較快,持續的擴張也使其負債率達到81%,與三大國有航空相比,高於中國國航 (601111.SH)和南方航空(600029.SH)。而在細分的負債結構中,海南航空的流動負債佔總負債比例也達到51.7%,高於三大國有航空。

進 入2011年,儘管面臨國家整體緊縮政策和加息週期,海南航空的擴張步伐仍未放緩。公司董事會在披露2011年經營目標時就曾預計,2011年資金需求約 為280億元,而資金的用途主要是為了保障運力增長。公司未來兩年的運力增速,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和國有三大航空的飛機引進速度。

而此次 定向增發如果成功實施,不僅可以使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降至71.36%,還有利於降低公司的財務費用。根據興業證券的分析師曾旭的測算,若以2011年7月 7日調整後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6.56%測算,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募集資金(假設為80億元)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後,公司每年可節 約利息費用約5.25億元。

以低成本擴張成主策略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瞭解,除了通過定向增發融資,海航集團還在推動海南航空的大股東大新華航空的上市工作。

早 在2004年,為實現將旗下的主要航空資產海南航空、新華航空、長安航空和山西航空進行統一運營,變更多法人為單一法人,海航集團發起成立了大新華控股公 司(大新華航空的前身),這也是海航集團在海南航空之外搭建的新的融資平台,最終目標為公開IPO,在香港紅籌上市。不過由於金融危機的爆發上市工作暫 停。

安信證券分析師吳莉指出,考慮到今年行業高景氣,大新華赴港上市計劃重啟預期強烈。2010年大新華航空約80%的利潤來自於海南航空,由於其他航空資產規模較小,未來大新華航空的業績仍將主要來自海南航空的表現。

在 海南航空此次定向增發之前,大新華航空已直接持有海南航空41.60%的股權,並通過全資子公司American Aviation LDC間接持有2.62%股權,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本次增發完成後,大新華航空將持有公司33.96%的股權,仍為公司單一最大股東。此外,大新華航空的 資產還包括云南祥鵬控股股權、香港航空和香港快運部分股權等,並有望注入更多海航集團的航空資產。

事實上,海南航空的擴張策略,也是整個海航集團的一個縮影。海航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就對記者透露,通過各種平台進行全方位融資從而儘可能進行低成本的收購以快速擴張,是海航集團給予各板塊的共同任務。

根據海航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健在今年的一次內部講話,今年整個集團的資產估計5000億~8000億元,收入3000億~4000億元。而截至2010年年底,海航集團資產總規模約3400億元,年營業收入92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2

渴求回應的千禧BB(下)

上回提及,世代論述說,千禧BB的特色是渴求回應(feedback)。我反而相信,相較其他世代,他們並不是特別渴求回應,只是渴求更特別的回應──兜口兜面、一對一、很私人那種。
 
其他世代,一樣在乎回應。分別卻是,無人得閒分分秒秒給自己貼身回應,所以只能靠觀察。說了話,別人無反應,你就知道錯重點。提了建議,事情大成功,你就知道走對路。做事,事半功倍,你就明白方法對了。一旦習慣了這個模式,不難發現萬事萬物都在回應自己。回應,從環境而來,從生活而來,從思考而來。
 
然而千禧BB從呱呱墮地起,就被剝削了觀察機會。在大人們緊張的關愛中成長,天天都在被提醒、被指導。他們也生長在沒空間犯錯的年代,所以大人們的訓示總是直接而清晰。習慣了密集式且具針對性的貼身教導,早已對手到拿來的環境提示失去了敏感度。一旦「無人得閒睬你」,存在感頓失,沮喪到極點。
 
千禧BB也生長於一步到位的科技資訊時代。對他們來說,回應,就像自己跟電腦的對話,必需一對一,而且即問即答,一答就中。不能一步到位,就不算是回應。上世紀人們做研究,翻報紙翻得兩手沾滿油墨,仍未找到答案,只得在零碎的發現中,思考推敲出專屬自己的結論。千禧BB在電腦的世界,沒有「research」,頂多是「search」。找不到,就是沒有回應囉。
 
怎樣的年代就有怎樣的孩子。不論是日常相處抑或外在環境,都在把千禧BB推進度身訂做的死胡同。這也解釋了世代論述列舉的他們的另一特色,就是不主動接收資訊,卻很期待別人即時回覆。很難斷言這樣成長好不好。肯定的是,千禧BB在紛亂的世界中,既自我又迷失,作為大人,我們其實難辭其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29

渴求回應的千禧BB(上)


世代論述,好像是這樣說的。千禧後出生的孩子的一大特色,就是很渴求、很需要被回應(feedback)。

沒有做過正式統計,但這些年來的前線親身觀察,的確如此。然而我不認為只有這一代才喜歡被回應。渴望被關注、被提點、被愛護,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跟別人聯系,渴望有人跟自己互動。這一點,是不分年代的。

真正的問題或許是,為甚麼六、七、八十後,甚至更久遠的年代,人們雖然同樣渴求被回應,卻甚少投訴別人忽視自己的存在?是今時今日我們對孩子的回應少了?還是孩子變得貪心了?抑或,兩者皆不是。只是回應的定義,以及接收回應的方式,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

根據經驗,千禧BB對回應的定義,是這樣的:回應,必需兜口兜面,而且一對一,並且直接針對某個特定問題。

以上課為例,老師向全班授課的,不算數。只有私下針對自己某個學習問題給予的意見,或寫在功課上回應某個特定觀點的評語,才算數。以生活為例,一幫人一起幹活,不算數。長輩私下就着自己的個性、特徵耳提面命,才算數。

換言之,只有度身訂造的,才被視為回應。一些參考性意見,或者能廣泛應用的觀點,甚至在團隊互動之中出現的討論,以至別人身體力行的示範,在千禧BB眼中,都不合格。

如是者,不難想像,現實社會中,哪怕是一切以孩子福祉為大前提的學習環境裡,每個個體能夠得到的「回應」,多極有限。匱乏,衍生渴求,實乃人之常情。有人指責千禧BB自我中心。但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一代人的普遍心態,跟社會環境必然有關。搞不好,孩子也只是時代的產物、社會轉變的受害者?續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30

深汕特別區“再造一個深圳”?新城崛起帶動人才渴求

“發展太快了!簡直日新月異,感覺自己正在見證和參與歷史。”最近,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很多在深汕特別合作區(下稱“深汕特別區”)工作的年輕人如是感嘆這座新城的崛起速度。

在這個深圳以東80公里的熱土上,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進駐,施工項目隨處可見。不過,隨著落地項目數量的與日俱增,對人才的需求問題開始顯現。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已經有很多企業進駐深汕特別區,其中一些項目已經投產,這些在建項目和投產的項目產生了招人的需求,尤其是當地難以滿足、需要一定技術含量的崗位。

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效果圖。

未來,隨著更多的項目落地,人才需求可能會激增。此外,雖然進駐深汕特別區的企業大多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對普工的需求量不太大,但是在用工總量增加的帶動下,普工崗位也可能會面臨緊缺局面。

 

更多企業布局

深汕特別區位於汕尾市海豐縣,距廣州200公里、深圳60公里、香港82海里,包括鵝埠、小漠、鲘門、赤石四鎮,總面積468.3平方公里。

2011年2月11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批複《深汕(尾)特別合作區基本框架方案》,正式成立深汕特別區。這一年,深汕特別區開始了招商工作。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2014年,深汕特別區開始舉辦專門的投資環境推介會進行招商,剛開始簽約的企業不多。

2015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2015年1月,廣東省政府明確深汕特別區財政體制參照順德模式,由省直管。7月23日,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東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服務規定》,深汕特別區的運作有了“基本法”。之後,簽約的企業數量逐步增多,深汕特別區在精準招商和全產業鏈招商上更進一步。

2016年則是深汕特別區大豐收的一年,知名企業密集簽約。隨著可選擇項目的增加,2017年深汕特別區很少舉辦專門的投資環境推介會,但仍有大量企業密集奔赴深汕特別區考察,尋求合作空間;與此同時,深汕特別區內部分開工較早的項目也迎來了竣工季,並開始正式投產。

截止到2017年年底,已經簽約的企業名單中大腕雲集:華為、華潤、騰訊、深業集團、深圳特區建發集團、深圳振業集團、深圳賽格、深圳天健、鹽田港、中交城投、中城建、中廣核和恒大等。

深汕特別合作區與深圳市域並未相連。

2018年到來,大批企業來到深汕特別區尋找商業機會。不過,它們的先行者——已經順利進駐深汕特別區的企業正在加速將商業機會落地。

當地一位官方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已經簽約的企業很多,涉及的產業鏈條廣,除了基礎配套,還有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大數據等。

這些已簽約企業頗有緊迫感,大部分已經在建項目或是已拿了地準備建項目。上述人士說:“在建的項目有四五十個,其中部分項目已經投產了。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引進一些能起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

據深圳媒體報道,截至目前,深汕特別區已引進建設產業項目65個,已供地項目59個,其中竣工投產11個,主體施工25個,樁基建設9個,已落地但未動工14個。

 

人才需求逐漸井噴

企業的紛紛進駐,帶來的是人才需求逐漸井噴。

4月14日至15日,由國家外國專家局、深圳市政府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深圳舉行,深汕特別區首次與深圳10個區一道參展亮相。

在展會上,深汕特別區管委會與21家區內已經或即將投產企業帶來了共506個就業崗位,涉及建築、新能源、先進制造、醫學、光通信、新材料等11個行業,包含高級軟件工程師、財務總監、銷售總監、法務總監、研發工程師、結構工程師、儲備幹部等。

深汕特別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深汕特別區各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不過,招人並非易事。

14日下午1:30左右,在招聘會現場,深圳一家能源再生技術公司正在招機械、機械設計、自動化等領域的工程師。大部分崗位對應聘者均有學歷和工作經驗的要求,比如本科工作三五年以上,等等。

記者發現,投簡歷的人寥寥無幾,3位招聘人員坐在椅子上,百無聊賴地聊天。一位招聘人員告訴記者,該司計劃將研發和生產基地搬到深汕特別區,所以提前儲備人才。

展會第一天通常是投簡歷最多的一天,但是當天上午只收到四五份簡歷,這讓她有點沮喪。“可能是因為我們招聘的崗位多是需要一定的學歷和經驗,而這樣的人基本上都已經或計劃結婚生子了,雖然我們給出的年薪是20萬~30萬元,還算比較高,但是他們不太願意離開家人搬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隔壁的一家基建企業的人氣則與他們有冰火之分。因為展位前排著長長的應聘隊伍,兩位招聘人員在忙碌了半天後,擔心當眾吃飯不雅觀,饑腸轆轆的他們端著盒飯挪到了附近一處無人的展位上大快朵頤。

雖然人氣很旺,但是在談到招聘狀況時,其中一位招聘人員仍是有顧慮。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為業務拓展的需要,他們這次招十幾個人。當天收到的簡歷是不少,但可能是因為當天放出來的崗位很多,而根據此前的招聘經歷,“有多少求職者真的會過去,不好說”。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深汕特別區內已經或將要投產的企業,部分是從總部調骨幹員工駐點到深汕特別區。

在上述人才交流會上,已經在深汕特別區布局的深圳一家企業的招聘負責人潘康告訴求職者,當天招聘的有些崗位有出差要求,比如說信息技術工程師的工作地點是在深圳,但是這一崗位入職半年後要經常去深汕特別區出差。

也有一些企業,比如說建築類,需要的高端技術人員的數量大,總部調人已經滿足不了了,只能從外面招人補充。

分兩步走解決用人問題

用人難是個全國普遍的問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阮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外,進駐深汕特別區的企業大多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些企業更多的是需要專業技術人才或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而這樣的人才在當地難以招到。在當地比較容易招到的是普工,目前普工用工矛盾還不明顯”。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深汕特別區處在開發初期,與周邊大城市相比,生活和工作等各種條件都有比較大的距離,招人難的問題可能會持續幾年。

建設中的廣汕高鐵將大大改善區域內交通條件。圖為汕尾高鐵站(來源:網絡)

一方面是現已建成的企業招人面臨挑戰,另一方面是更多的企業正在加速產業落地。

4月8日,深汕特別區管委會主任產耀東在會見去當地考察的企業時表示,2018年是深汕特別區的基層基礎全面建設年,正積極推動產業項目落地、強化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民生保障。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深汕特別區內更多的入駐企業建成和投產,人才需求會激增。而該區域現有人口是7.65萬人,未來即便是普工,也可能會面臨緊缺的局面。

阮萌建議,將深汕特別區的建設劃為前期和後期,分兩步走:在前期,人才兩頭跑,比如說周末住在深圳,平時在深汕特別區工作。在後期,在深汕特別區的配套建設完成後,就要吸引人才落戶,紮根於此。

“除了住房,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決教育和醫療問題。而且,生態環境等要素也要上去。”她說。

目前,針對深汕特別區,廣東省、深圳市均已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包括人才將享受深圳市人才入戶安居、補貼等有關政策福利待遇,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可以享有相應補貼等。深汕特別區也在研究出臺引進、留住優秀人才的薪酬、晉升、住房、入戶、子女入學、醫療等保障政策。

此外,深汕特別區並不是普通的產業園區,而是要建成一座新城。根據規劃,該區域要努力建設成一座有特色的美麗濱海產業新城,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新興海港兩大特點產業,重點打造先進制造集聚區、新興海港商貿區、濱海生態旅遊區三大特殊區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36

可圈可點:市場渴求寫 Apps高手 2011年08月06日

1 : GS(14)@2011-08-06 14:35:37

是咪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99292
香港互聯網協會在過去三個月,舉辦一系列資訊及通訊科技講座,目的是協助業界人士了解行業不同部份發展情況,甚至入職的須知。七月的主題是「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及市場推廣」,相比之前兩個主題─電子醫療和金融業的資訊科技應用,這次出席的人數比前增加了接近一倍,達到近 150人,正反映業內人士和年輕 IT人對「 Apps」開發興趣。
當晚邀請五位年輕人分享,他們在不同階段創業中,部份更是「連環」創業(一家接一家)甚至「平行」創業(同時創立多個不同的公司)中,從他們的熱情,令參與者受到感染,對我們科技產業的未來感到多點希望。
港科技公司鬧人才荒

如找 Apps開發公司查詢,皆感到他們像生意多到「唔憂做」,事實如此?的確,這行業發展迅速,且以小創業公司主導,多預大公司參與,是 IT業中較獨特,但講者均嘆創意得來不易,好的人才更是難求。
然而,相比製作網頁在 15年前興起時(雖現在這群 Apps創業者當年多數尚未入行),其實寫 Apps門檻相對算高一點,且往往客人甚至要支援多個平台而令價格上升至雙倍以上也樂於奉陪,價錢也沒有像寫網頁般跌得那麼快,生意總算較可持續。
現時不少 Apps開發公司面對問題,是應集中開發自己的 Apps,作收費或其他性質如廣告平台,還是只接客戶生意?前者可令公司更能控制前路,做到如「 Angry Birds」,豈非發達?當然這些例子可謂萬中無一,後者策略就安全得多,但可能對公司長遠增值較有限。今天大部份香港 Apps開發公司均無法兩者兼顧,還在等待第一家能成功開發出自家 Apps而達到巨大盈利出現的一天。
年輕人與其創業公司,都是「 do it the old fashion way」,不向他求,不會坐着等政府支援,以己之力闖出一片天。不過,他們面對一個共同問題,卻是政府不能逃避責任的,就是人才不足。當然,一方面不少年輕人都渴望自己創業,未必願意加入別人的公司工作,但事實上,「請唔到人」已是此刻香港科技公司面對的最大危機,這問題極需社會正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688

默克爾柏林圍牆獻花:自由渴求無法永遠抑制

1 : GS(14)@2014-11-10 08:27:37



昨天(周日)是柏林圍牆倒下25周年的日子,德國以「爭取自由的勇氣」為主題的三日慶典也在昨天達到高潮,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紀念活動中,形容四分一個世紀前那歷史時刻印證「對自由的渴求,無法永遠被抑制」,而德國將永遠感激當年勇敢上街爭取自由的東德民眾。



■默克爾在一段保存的圍牆罅隙插上玫瑰。路透社

昨天的活動在肅穆中展開,在柏林圍牆紀念館旁的教堂有特別儀式,紀念圍牆豎立28年間389名東德人為投奔自由付出性命;之後默克爾到紀念館為大型展覽主持揭幕。她形容柏林圍牆倒下是人類嚮往自由的最佳明證,「顯示夢想是能實現」,不管有多大的障礙阻撓。她在前天的活動中曾指出,「在1989年,越來越多東德人不再懼怕當局的壓制和卑鄙手段,走上街頭。然後再沒回頭。全賴他們的勇氣,圍牆打開了。」而且過程中沒開過一槍,堪稱「奇蹟」。到下午,逾百萬民眾及遊客,齊集在象徵德國統一的勃蘭登堡門參加派對,欣賞煙花和搖滾樂隊表演,並重溫當年東德人爭取自由的經過。而上周五晚亮起的15公里「燈光邊界」、即沿着155公里圍牆其中一段15公里遺址設置的7,000個發光氣球,則會隨着柏林交響樂團奏起貝多芬的《快樂頌》而升空,象徵圍牆消失。



■在柏林圍牆遺址擺放的發光氣球,周日晚將放上天空。路透社

戈爾巴喬夫:瀕新冷戰邊緣


跟20周年慶典不同的是,今年活動較平民化,僅當年東歐幾位政要參加,其中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前天有感而發,指象徵冷戰的柏林圍牆倒下25年後,世界再次「瀕臨新冷戰邊緣」,指西方跟俄羅斯為烏克蘭問題而「信任瓦解」,提醒各界德俄合作是歐洲安全的關鍵。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110/189297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413

【動畫】生逾5千肉瘤遭歧視單身媽渴求真愛

1 : GS(14)@2016-11-25 07:36:39

「我希望別人跟我說話,而不是將我當成馬戲團怪物般看待。」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名女子自幼患上罕見皮膚病,全身長滿近6000個泡泡狀的肉瘤,令她長年飽受歧視,這些肉瘤更令她出現慢性痛症。44歲的赫佛(Libby Huffer)於5歲時確診患上神經性纖維瘤一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I),這種罕見的皮膚病令她全身上下長滿肉瘤。她踏入少女時期後,身上的肉瘤增加至數百個,外表異常令她慘遭同學排擠,有人誤以為她的病具有傳染性,又形容她有「蜥蜴口氣」,令她深受打擊。後來她改名希望忘記這段灰暗經歷,「我一生一直受欺凌,因為皮膚長出的肉瘤,它們由頭到腳覆蓋我的身體」。赫佛1993年懷孕誕女,但體內荷爾蒙改變激發肉瘤驟增,目前她全身長有超過5,500個肉瘤。雖然她曾接受10次手術,但腫瘤消除後又長出來。她說:「我沒有傳染性的,我也是一個人,我只想要受人喜歡以及像任何人一樣被照顧。」赫佛現希望接受電燒法(electrodessication)治療,消除身上所有肉瘤,令皮膚再次變得光滑,讓她過一個全新的人生,但這項治療一次5小時的療程要花費逾2.3萬美元(18萬港元),她設立網上平台籌款,「雖然這不會阻止肉瘤再長出來,但它可以令肉瘤停止生長。這將會改變我一生,我非常想接受手術,再次過正常人生」。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5/198453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9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