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節前熱點渙散賺錢難 抓緊基本面遠離泡沫

“只賺指數不賺錢。”2017年開局以來的A股反彈行情並未給市場帶來驚喜,市場熱點渙散、賺錢效應低成為投資者的普遍感受。

目前整個市場仍舊處於存量資金博弈狀態,前兩周證券保證金均處於凈流出狀態,新增投資者增量也環比處於下滑趨勢,資金流動性偏緊成為市場偏謹慎的原因之一。在這樣市場熱點稀缺的情況下,國企混改成為熱點頭牌,但多位私募人士認為,目前該概念板塊包括龍頭股已經開始回調,短期不建議追高,但中長期仍有機會。

在市場熱點的不斷輪動之中,有投資者偏好於從深調的主題板塊中挖掘機會,但多方業內人士建議,關註具有持續較強基本面的標的。

熱點渙散 混改成頭牌

2017年首日A股便開啟反彈模式,但在市場流動性偏緊、市場熱點渙散等因素疊加下,A股反彈稍息且呈現出震蕩回調趨勢。雖然自1月3日至1月11日,滬指累計上漲1.07%,但是這並未給市場帶來驚喜,“賺錢難”成為大多數投資人士的心聲。

目前整個市場仍舊處於存量資金博弈狀態。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3日至1月6日,證券交易結算資金余額為1.3341萬億元,日平均數為1.3227萬億元,投資者銀證轉賬轉入額為4193億元,轉出額為4326億元,凈轉出額為187億元。延續去年12月最後一周投資者銀證轉賬凈流出的狀態。

與此同時,新增投資者數量也環比處於下滑趨勢。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第一周(1月3日至1月6日)新增投資者數量為20.45萬戶,相較去年12月份最後一周的26.77萬戶新增數再度減少,而12月份的新增投資者數量呈現出逐周下降的趨勢,最後一周為新增數最少的一次。

而就以本周已有的3個交易日資金流向來看,主力資金均處於凈流出狀態,尤以1月11日凈流出資金最大且為開年來凈流出最多的一天,達到274.01億元。以11日的行業資金流向來看,申萬一級行業中只有鋼鐵和國防軍工兩行業的主力資金處於凈流入狀態,其余行業均處於主力資金凈流出狀態。但本周這兩個行業的主力資金狀態並不穩定,在凈流出和凈流入中切換。

“目前市場沒什麽熱點,主要集中在國企混改主題上。”多位私募人士談起當前市場熱點異口同聲。其中,深圳市世紀恒豐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總監宋曦認為,熱點渙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感覺春節前資金流動性不是太寬;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現在新股發行節奏較快,市場融資壓力較大,小股票供需關系逆轉,而市場主要靠小盤股來聚集人氣,這樣便感覺市場有些疲於奔命。

混改成為當前市場的頭牌熱點。大約是從去年12月份開始,混改成為資金青睞的一大主題,中國聯通(600050.SH)的混改預期讓其成為混改龍頭股。從wind概念指數中的國企混改指數來看,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月11日,累計上漲5.24%,整體震蕩上行,但近兩個交易日開始有所回調,其中混改最強股中國聯通同期也呈現出震蕩上行走勢,近期開始回調,尤其1月11日跌幅達到8.49%。

“政策類主題包括國改、(農業)供給側改革、債轉股仍是中央經濟工作重點,市場已經擁有較強共識。 ”東北證券策略分析師陳亞龍在其研報中表示。

目前來看,雖然混改概念板塊並沒有出現過極大爆炒的現象,但是對於這個市場會相對持續關註的熱點主題,多位私募人士均不建議短期追高。宋曦表示,混改概念股大多是漲一點又回調一點的狀態,追進去可能又被套的風險,且目前中國聯通也開始跌了,短期混改這塊的機會應該也差不多。

“混改主題行情需要一個持續慢慢發酵的過程,感覺中長期還可以,明年一年應該都可以,但短期需謹慎。”資深基金經理馮耀東表示。

資金去泡沫 回歸基本面

在市場熱點輪動之中,此前被熱炒的次新股如今卻在近期進入“寒冬”。wind概念板塊中的次新股指數從11月中旬開始,一路震蕩下行,兩個月的時間累計跌幅達到27.63%,近7個交易日就跌去7.96%,其中1月11日創出新低。

在宋曦看來,降溫後的次新股或許存在一定挖掘機會,因為經過一輪回調之後,可以從中尋找一些高增長高成長等基本面過硬的標的進行關註。

而對於目前整體的市場機會,多位私募人士均表示,目前整體機會不大,市場信心偏謹慎,春節之後會相對明確一些,一方面資金面可能會寬裕一些,另一方面,國外的政策也相對明確一些。

“當前的投資邏輯則是主要看有持續的基本面的標的會好一些。”馮耀東認為,目前監管趨嚴,題材炒作已不能形成氣候,還是要回歸基本面。

值得註意的是,當前金融市場去杠桿、防風險的導向明確,對A股題材炒作亦有明顯震懾作用;脫離於基本面的題材股波動加大,收益不確定性提升。與之呼應的是,2017年開年以來,題材股就已顯示退潮之勢。

回顧A股的題材股炒作路徑,一條主線是不斷尋找新題材和新概念,以炒市值和市場空間、炒預期為手段,但很容易誇大了板塊的真實基本面情況、催生資產泡沫。另一種更為根深蒂固的題材股炒作策略,即炒差、炒小和博弈政策紅線;這不僅會造成股價機構不合理,更影響市場的穩定發展、挑戰監管底線。

新概念、新題材和新技術,一直是A股題材炒作的重要方向。根據本報此前梳理,人工智能、石墨烯、互聯網醫療、VR/AR等都曾被資本輪番熱潮,上市公司亦通過披露對外投資、項目進展等情況予以配合,推高市場預期;但真實投產和盈利情況並不樂觀,並非全部有效改善上市公司業績。

就在去年,針對熱門板塊炒作的監管力度明顯收緊,滬深交易所雙雙發文規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證監會也加大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行為的查處力度。資金熱度也由此降溫。Wind數據顯示,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指數從去年下半年起持續震蕩;尤其在12月份市場行情和風險偏好回落時均出現急跌,截至目前,人工智能指數已跌逾10%、虛擬現實題材跌近8%。

然而,此類題材不僅要面臨市場行情波動帶來的風險,還有可能遭遇重大政策調整。以舉牌概念股為例,其先於股權轉讓題材行情的啟動,在去年險資紛紛舉牌時就連續大漲。Wind統計顯示,從去年2月至11月底,舉牌指數漲逾40%。但就在去年12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發表言辭激烈的“妖精論”,保監會也出臺一系列政策調整,加強險資入市的業務規範。舉牌指數隨即暴跌,從12月初至今已跌近5%,今年以來持續震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