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默克全球CEO歐思明:今天的中國市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 商業領袖

“在我移交話筒之前,我想談一個2018年及以後對我們(默克)而言很重要的話題——中國。我們進入這個市場至今已經85年,就商業而言,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中國政府正在推進改革創新驅動經濟,並擴大醫保系統。這使我們的業務前景令人振奮。”日前,在默克全球總部德國達姆施塔特市舉辦的2018年媒體發布會上,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及首席執行官歐思明(Stefan Oschmann)如此表示。

盡管去年以來,外資藥企在中國縮減、調整研發中心的消息不斷,但這家至今已有350年歷史的老牌德國家族企業卻逆勢而行,持續重金加碼中國。在第一財經記者參加的這場召集了全球媒體的發布會上,作為默克如今的掌舵人,歐思明將默克未來發展的關鍵詞定為了兩個:創新科技和中國,而來自中國的記者也首次獲得了4個席位,用歐思明博士的話說,他們今後需要更多“公開和建設性地與中國夥伴來談論一些話題”。

巨頭轉型

作為一家全球公司,默克在過去一直以化工和醫藥這兩門傳統業務“見長”,但自十年前開始,這家有著350年歷史的老牌德國家族企業開始了一場邁向科技的轉型。

在此次采訪過程中,掌門人歐思明不再稱默克為醫藥化工企業,而更願意將默克定位為一家主營醫藥健康、生命科學以及高性能材料的科學和技術公司。在他半小時的發言中,有接近一半的時間在向在座的媒體介紹默克近幾年在科技領域的突破性成就,包括最新的生物制藥工藝解決方案以及液晶顯示技術等等。

根據默克公布的最新2017年財報,其近些年著力布局的新興業務——醫藥健康及生命科學已經成為了總營收貢獻的主力軍,占據了80%以上的份額,二者營收推動集團銷售增長2%。其中,醫藥健康業務在過去的一年銷售達70億歐元,占總銷售額的46%;生命科學業務總銷售額達58.8億歐元,占總銷售額的38%。

其轉型很大的表現在於默克公司運作流程的全球化轉變。在過去,默克的業務中心主要在歐洲,但如今已經轉移至了新興市場。

醫藥健康業務CEO 葛麗鶴(Belen Garijo)在接受一財的采訪中說,默克是要“在成熟市場比如美國維持增長,並在新興市場中擴大市場份額”。具體來說,歐洲、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市場將靠特藥保持增長,而生物制藥、普藥中的心血管、內分泌等產品將在新興市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現在,中國已經成為默克在醫藥健康領域中增長最快的市場。

加碼中國市場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成為了這家350年的巨頭企業謀求轉型的重要一環。

“中國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這個行業未來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我最近訪問了深圳和北京,並會見了主要的科技和生物技術公司。中國企業在這些領域中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這適應了北京和上海蓬勃發展的創業環境。”歐思明表示,“我們想成為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創新中心。依靠創新中心,我們希望能與初創公司和科技公司建立新的夥伴關系,共同推動中國的創新項目,我們希望並利用我們在中國的機會,對這個市場進行針對性的投資。”

目前默克在中國已經在包括北京、上海、蘇州、無錫、南通等城市興建了研發及生產中心,以推進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布局。

以默克南通制藥基地為例,這個斥資1.7億歐元的制藥基地使默克成為首家在華大規模投資設廠生產中國基藥目錄藥物的跨國企業,事實上,這也是默克在歐洲之外最大的生產基地。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南通制藥基地附近投資8000萬歐元建立生命科學中心,專門生產高純度無機鹽、細胞培養基質和輔料,以及可直接使用培養基。

默克對中國的加碼與近兩年中國異軍突起的生物制藥市場不無關系。IMS Health的一項統計表示,2014年中國生物制藥市場已達到5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生物醫藥市場。而在競爭層面,包括新藥研發的創新公司、跨國藥企、本土制藥巨頭都正在這條賽道上賽跑。

對於中國的生物制藥企業來說,速度已經成為關鍵。這個速度不僅僅是藥物推向市場的速度,也是臨床實驗的速度。舉例而言,如果制藥企業花費3年生產藥物再失敗,再次研發也將拖慢整個進程,而要是能將這個時間縮短到6個月,那麽就可以給企業帶來倍數級速度的提高。

為此,去年9月,默克在上海成立了BioReliance End-to-End生物工藝開發中心,為中國和亞太地區的生物制藥企業提供一整套生物藥的工藝“打包”服務,協助他們加快臨床藥物從分子開發到商業化生產的速度,分析、質量控制、最終的廠房設計和咨詢。

盡管近幾年來,外資藥企被普遍認為走出了在華發展的“黃金十年”:國產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持續推進,中國政府政策扶持“國產”意圖明確,外資藥企的市場份額及定價區間不斷遭受沖擊。再加上中國經濟整體放緩,招標政策縮緊,以及接連兩年針對外資藥企降價幅度高達50%的藥價談判,更令外資藥企在華經營壓力顯現。

但就此放棄全球第二大規模並且增速依舊可觀的中國市場並不切實際,默克的對策是:調整在華戰略,以適應新形勢:比如深耕基層市場,尋找新的市場機會;或者加強與本土企業的合作,通過生產和技術共享的合作,力求實現雙贏。

“我知道在德國媒體上,中國的經濟和貿易政策是經常被討論的話題。面對這一市場環境,我認為正確的做法是:我們需要公開和建設性地與我們的中國夥伴談論一些話題。當然,這適用於我們所經營的所有國家。未來的關鍵技術正在中國興起。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我們將抓住中國市場提供的巨大機遇。當前我們最大的挑戰當數不斷地提供突破性創新產品,從而滿足患者的需求。”歐思明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