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女人,點可以冇機心?(四)


什麼是財務自由?以香港的一個三口之家為例,家庭每月的開銷應該在6萬元以上,也就是年花80萬元左右。食得有品味,享受高檔的消費用品,超越一般中產家庭的生活水準,但也談不上奢侈。花費代表生活水準。每年花80萬元才是基本款財務自由,不受太多經濟條件約束,超過絕大多數的同類型家庭,享有足夠的心理優越感,注意,是花掉80萬元,不是收入80萬元)。

那麼,需要多少財產,才能不工作,也有能力每年花80萬元呢? 答案是至少4000萬元左右,才算是基本款財務自由。

首先,需要有價值2000萬元能產生持續現金流的現金或投資性資產。能產生持續現金流的有三類:一是現金的投資收益,二是資產的租金收益,三是一個穩定經營的生意或企業的現金收入。

這三類資產都可用投資收益率來倒算其價值。2000萬元存款存在銀行,長期平均每年4%的收益(每年80萬元,2000× 4% = 80萬)。房產等資產的租金回報率肯定比4%低,而企業的回報率可能會比4%高很多,但穩定性不夠。

所以,價值2000萬元的現金或投資性資產是必需的。此外,需要有價值2000萬元的固定資產。這包含了一套毋須供款的房子,2架車子,以及奢侈品、傢俬、珠寶等固定資產。2016年,作為一個基本款財務自由人士,價值1000萬元的房子是必需配置,算上車、奢侈品、傢俬、珠寶等,基本成型,似番個人。

如果從非金錢的角度看,一個人內心的強大和自由,與金錢無關。只要保證基本的生活,可以做出很多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科學、藝術、醫學等偉大的成就。但是,冇錢是萬萬不能的,絕大多數夢想的付諸實施,都需要金錢的支撐。Charlie Munger說:「有智慧的人可以用金錢獲得幸福。」曹仁超說:「85%的幸福可以用金錢獲得。」誠哉斯言!

人生就是像打機、跨越一關又一關,從冇錢到中產,再到富豪和家族,過完一板又一板,有不同的關要跨過。

冇錢向中產的進化不難。只要有工作、肯做、肯吃苦、有點悟性、不斷學習、加薪升職,就可在通向中產的路上步步為營。此時的家庭是充實的,看著別人的優質生活會羡慕,但目標明確,敢生仔,仲要生夠兩件,信心爆燈。

對於年輕人來說,一切都是新的,你會發現,社會是個完全不同的地方。學校教給你的,也許全都用不上,或者說只是最初的知識。工作滿三年,你的同學、同事可能都會有完全不同的境遇,有的人青雲直上,過著假中產的工作;有的人,則泯然於眾人矣……十年後的你,會告訴現在的自己些什麼?你可曾後悔浪費的時光,羡慕於同齡人的成就?

中產階級中,高級打工仔是多數,他們最大的困擾是工作壓力。月入幾皮的白領、離財務自由差得還很遠,因為白領必須工作,不工作就沒有收入。失業是中產家庭最大的風險。中產的開支不小,積蓄沒有富豪那麼多,兩三個月不工作可以,時間一長,肯定會焦慮。於是,中產變富豪的階段,「不用工作」就變成了奮鬥目標。不工作還有錢花,才是富豪的必要條件。不工作不代表不上進,不工作,是不需要為了生存而折腰、不需要睇老闆、同事的臉色,可以嫖賭飲吹,不需要犧牲和親朋好友相處的時間,想睡就睡,想玩就玩。

最難的一關一般發生在中產後期。中產的生活會逐漸全面陷入平淡:物質很優厚,但生活沒有激情;工作有壓力,卻沒有挑戰;小確幸過得不錯,卻是比下有餘,比上不足。

「富豪」向「家族」的轉變,如果一個家庭戶主才35歲,只有一個小孩,沒有必要稱為家族。所以,富豪無需追求變成家族,做一個財務自由、享受人生自由的富豪,也許就是人生的高境界。

我們都說努力是年輕人必備的品質。但還有一些更隱晦的東西,會成為個人的競爭壁壘,這個就是知識結構。完整、不斷更新的知識結構,是一個事半功倍的競爭武器。

如今的鄧文迪不光撈做得風生水起,她創辦的藝術品平臺Artsy目前也已經和超過80個國家的畫廊及美術館建立了合作。她的身影也依然活躍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時裝慶典和Basel藝術博覽會上,唔係妳班友去拍Selfie的會展Art Basel,而是瑞士、Miami Beach那個。

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鄧文迪一直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生於文革期間的她,最初的名字就叫鄧文革,鄧文迪不喜歡這個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的名字,沒有美貌也沒有背景,但她做好了所有準備,包括學好英文,只等待一個機會的到來。

梅鐸向公司高層宣佈了自己的戀情。鄧文迪離開香港搬到紐約。梅鐸與第二任妻子1999年宣佈離婚,32年婚姻告終。同年625日,在離婚後僅17天,梅鐸同鄧文迪結婚,兩人的結婚儀式在梅鐸的遊艇上舉行,那時,梅鐸68歲,鄧文迪31歲。

22歲拿綠卡,31歲嫁富豪,43歲全球成名,能將很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就是因為從始至終她都能給自己準確的定位,而定位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有勇氣和實力,天不怕地不怕地去獲得。

事實上,梅鐸會愛上鄧文迪或許更多的是因為在這個女人身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鄧文迪是有野心的,而梅鐸也同樣野心勃勃。54歲時,他放棄了自己的澳洲國籍,加入美國國籍,為他擁有美國電視台掃清了最後的法律障礙。對於大部分那個年紀的人來說,鬥志和理想已成為過去,就是我樓上說最難的一關一般發生在中產後期,他早早不是中產,是Forbes富豪榜上的常客。但對他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他說他會活到120歲,他說他永遠不會退休。


如今49歲的鄧文迪,憑藉出色的社交風采,朋友圈依然強大如初,侵侵的大女兒Ivanka是她的閨蜜,國際級表演藝術家蔡國強是她的好友,她也曾是蔡國強的紀錄片《天梯》的製片人,Huffington Post (剛改名Huffpost) 創始人Arianna Huffington是她的座上賓,俄羅斯超级富豪、車路士班主Roman Abramovich也是她的老友,強國的CEO或是風投去紐約,都叫鄧文迪組織飯局,她擅長將各色人種彙集在一起,今年愚人節仲傳出她與普京在一起。

什麼是社交最大化?國際大舞台的生存之道。就是利用好每一個已經捕獲的社交節點。一個人的努力很重要,機心更重要。

就「中產」而言,你的朋友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一個稱心如意、名利雙收的工作。很多人一生中缺乏重大機會,永遠與「富豪」這一關無緣,可能是因為沒有商界的朋友推薦。無論,女人喜不喜歡鄧文迪,她的自我定位及機心一定會給你很多啟發。更加努力很少成為通往成功之路,更加聰明才是更好的辦法。只要沉下心埋頭苦幹,就能等待成功的到來?可是,那一天很少會到來。


投資的成功道路只有兩條:一是成為像巴菲特那樣的人;二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樣的人。根據社會分工的原則,絕大數人並不必親力親為。(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