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造假事件令內地經濟「好」字蒙羞

1 : GS(14)@2018-01-21 23:34:16

【明報專訊】2017年內地經濟總量達到82.7萬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9%。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城鎮調查失業率、物價、外匯儲備等資料都表現不俗。官方作出的結論是,穩中向好、好於預期。

富可敵國的省份愈來愈多,廣東、江蘇等經濟大省的經濟產值超過8萬億元,甚至超過不少G20國家。

不幸的是,壞消息也接連而來。新年過後,內蒙古、天津濱海新區接連爆出經濟資料造假醜聞,而且造假幅度都不小。

2016年地方數中央數差3.6萬億

其中,內蒙古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佔總量的26.3%,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天津濱海新區2016年GDP由原來的10002.31億元調整為6654億元,縮減33.48%。

受此影響,兩地2017年的經濟產值也會相應調減。這是繼2017年遼寧自爆家醜之後,內地出現的第二、第三起地方政府經濟資料造假事件。消息傳來,震驚朝野。

國家統計局長寧吉喆1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正在核實內蒙古、天津濱海造假事件。少數地方存在弄虛作假現象,不管虛報,還是瞞報、拒報,都要依法依規處理。

「官出數位、數位出官」,地方政府多報、虛報,這一頑劣之症存在已久。地方資料加總超過全國總量已是常態,2016年地方加總數據比國家統計局計算出的整個內地資料高出3.6萬億元。

「唯GDP論英雄」政績觀需改變

要解決這個問題,至少要從三個方面下手:其一,依法懲戒作假者;其二,約束地方政府,甚至從其手中收回經濟資料的採集、核算、公布的權力;其三,改變「唯GDP論英雄」的政績觀,減弱地方政府造假動力。

但無論選擇哪一個,短期內都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各地熱中於GDP甚至造假的現狀。GDP的重要性,不是說丟棄就丟棄的。至少在完成經濟轉型之前,GDP的增長直接決定:新增就業崗位的多少,就業問題如果解決不好,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關係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政府財政收入的多少,財政收入如果不能維持一定增速,社保、醫療、教育等開支就會陷入困頓;企業效益以及個人收入的增減。

明年開始由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

面對上述GDP直接決定的三大難題,哪怕是明知「唯GDP論英雄」種種弊端的開明官員,也不敢視經濟增長為兒戲。除非,他只是一個花瓶。各地如此,中央亦是如此。

但這並非意味着,在各地攀比GDP甚至造假面前無所作為。對地方造假衝擊最大的制約,將在一年之後成為現實。

2019年,內地將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各省市區生產總值核算由現行的省級統計機構核算,改為國家統計局和省級統計機構共同開展的統一核算。

屆時,除非國家統計局放水,否則地方作假的成本將劇增。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88&issue=20180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