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多位專家聯名建言中央推進居村農民“就近城鎮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894.html

多位專家聯名建言中央推進居村農民“就近城鎮化”

一財網 章軻 2015-05-14 12:01:00

報告建議繼續以建設星羅棋布的小型經濟文化中心為重點,加快推動更多的經濟強村就地城鎮化,穩妥實施“全域城鎮化”戰略,推動就近城鎮化盡快研究制定鼓勵和扶持農民就近城鎮化的配套政策。

發展中國論壇(CDF)秘書長龐波5月14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由多位專家聯名提交的《推進居村農民“就近城鎮化”》報告已提交政府有關部門。

該報告建議繼續以建設星羅棋布的小型經濟文化中心為重點,加快推動更多的經濟強村就地城鎮化,穩妥實施“全域城鎮化”戰略,推動就近城鎮化盡快研究制定鼓勵和扶持農民就近城鎮化的配套政策。

本報記者拿到了報告文本顯示,參與該報告執筆、討論的專家包括中央黨校原校委委員、經濟學家王瑞璞,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曉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原部長、研究員徐小青,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等。

龐波對記者表示,“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這是當前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戰略中最重要、最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新課題。

李克強總理在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後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即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去年3月至8月,發展中國論壇發起組成聯合調研組,到山東省德州市陵縣、平原縣,廣東省廣州市蘿崗區、增城市等地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範圍涉及我國東中西部地區10個省市,12個縣(市、區),29個鄉(鎮),56個村(社區、產業園區、合作社)和10個著名經濟強村。

上述報告認為,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興起的“就近城鎮化”,表現為農民轉移到本區域多級(地、縣、鎮)城鎮體系中就業、落戶定居,它在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階段“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基礎上,嵌入了新形式、新特征和時代意義。

發展中國論壇副主席、“居村農民就近城鎮化”聯合調研組組長王景新認為,提出“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主要有三個目的:多渠道化解2.6億多“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困難,減緩沿海大城市承受的巨大人口壓力之重;優化城市結構,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推進城鄉一體化,促進居村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上述報告建議,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把多級城鎮體系和美麗鄉村(社區)建設納入全域城鎮化的框架中,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重點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明確農民土地財產權益,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股份制改革,公正、清晰地確認農民應享有的集體資源、資金、資產(“三資”)股份。

“以區域內居民生活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推進城鄉資源配置的均衡化。”報告還建議,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和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向縣域傾斜:重點推動優質教育(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公共就業服務資源等向地、縣級區域流動,強力推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和能力向農村地區延伸;以地、縣級區域為單元,盡快實現城鄉基本教育、醫療衛生、養老保障的全覆蓋和均等化。

針對目前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報告建議“允許有一定土地經營規模的集中居住農民,在耕作區建設臨時性的生產用房”,“鼓勵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像德州平原縣那樣)托管農民承包土地”,“鼓勵有條件的工商企業與集中居住農民共同建設現代農業園區”。

調研還發現,目前,各地通過各種經費(土地整理、危舊房改造、扶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增值收益等)捆綁使用,取得了較好成效,但與農民就近城鎮化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報告建議,設立農民就近、就地城鎮化專項基金,主要用於支持中心村(社區)、鎮(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入駐農村的企業實行傾向性稅收優惠或減免政策;適度放寬地方融資平臺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農民就近城鎮化建設。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68

中國力推「註冊制」改革 吸引台商就近上市 陸股「瘋牛」行情將是台股黑洞?

2015-05-25  TCW

強大資金營造出的陸股大牛市,加上上市法令全盤改變,專家認為,將有不少當地台商就近在中國股市掛牌,台灣資本市場必須及早因應,才能度過上市公司斷炊的窘境。

撰文•周岐原

一年暴漲一倍的陸股「瘋牛」行情,對台股究竟是福是禍?短期而言,陸股吸引全球投資人目光,或許有順道讓資金關注台股的效應,不過長期而言,可能弊多於利,為台股邊緣化埋下伏筆。

原因為何?第一,是本益比的大幅落差。今年名列︽今周刊︾「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排行榜的陸企,平均本益比達一二八倍;反觀台灣企業僅在二十倍上下;同樣賺一塊錢,進榜陸企被市場賦予的價值,大約是同榜台商的六倍。

以台股裡的指標公司為例,台積電和大立光的本益比,分別只有十三、十七倍,但是在深圳掛牌的萬達院線,本益比超過百倍,連廉價航空業者春秋航空也高達四十七倍;在創業板掛牌的暴風科技,第一季虧損,連本益比都算不出來,股價卻從三月底開始,演出三十五根漲停,被稱為「妖股」,可見資金動能之瘋狂。

台商「搬家」 早有先例令市場價值最大化,本是經營者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在台本益比長期偏低,最後轉戰本益比更高的市場,也算是合情合理的選擇。電池組裝大廠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日前就公開示警,如果新普股票是在中國掛牌交易,本益比可能上看五、六十倍;但是在台灣,估值頂多十五倍。如果台商群起在中國IPO(首次公開發行),將是台灣資本市場大危機。

「環隆電氣從台灣下市時,本益比九倍,以環旭為名在A股上市,本益比是四十五倍。」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指出。當時,環隆電氣市值約新台幣二二八億元,五月十五日的環旭,市值已經突破兩千億元。

至於二○○八年從台股下市的鼎新電腦,一○年在A股創業板以鼎捷軟件為名上市,當年在台本益比約二十五倍,目前已高達二六四倍,總市值逾新台幣千億元,更是深刻凸顯中國股市被資金推湧至半天高的現狀。

陸股大牛市,相對於台股顯現的高本益比,對全中國八萬多家台商而言,無疑是一股難以抵擋的吸引力。「當中國官方態度越來越開放,目前資金又是如此活絡,(台商)回來掛牌的動機確實受到不小影響!」多位券商高層異口同聲指出。儘管台商到中國掛牌,籌資的實際成果未必能如預期,對增資、私募的限制與資金運用,條件更為嚴謹,但是市場氛圍極佳,對台商而言,仍具有高度吸引力。

修法鬆綁 A股更加市場化行情大好之際,中國政府又主動出擊改革,令市場格外注目。中國每一檔新股,都是經過證監會審批才能上市,這就是俗稱的「核准制」。然而,這項規定讓公司造假資料時有所聞,多次迫使中國當局暫停新股發行,導致目前還有數百家企業排隊等待上市。

為了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強力推動「註冊制」,推動修改︽證券法︾,這是A股﹁轉大人﹂威脅台股的第二關鍵。

未來中國證監會將只檢查文件形式,不再過問內容真假,一切法律責任由上市公司、券商與會計師等承擔。據了解,四月底︽證券法︾已經在中國人大委員會一讀,今年內應可修法上路。

註冊制與核准制的差異,好比過去結婚者不僅要準備文件,還要等戶政機關確認雙方相愛才能登記;未來只要攜帶真實文件、印章,就能成為配偶,官方不再過問,堪稱是中國股市告別政府掌控、正式接軌市場經濟的重要象徵。正因為轉變幅度之大,讓肖鋼在今年兩會期間,一再對外疾呼:「註冊制改革,是今年中國資本市場的頭等大事!」當A股還停留在核准制時期,台商離鄉背井,除非市場明確就在中國,否則沒有在地知名度,也沒有大型集團奧援,當地上市案件極少;一旦改行註冊制,台商與陸企,就能站在同一起跑點,讓市場資金公平決定誰受青睞。

因此,一位五大券商前副總經理直言,未來除了台商就近在中國掛牌,也有不少企業主可能選擇讓上市陸企直接購併公司,資金取得效率更高。

在中國資本市場明顯有磁吸效應之際,台灣券商更加憂心忡忡。「因為︽服貿協議︾未過,就算券商想協助客戶轉往A股掛牌,也做不來!」另一位匿名券商高層嘆了一口氣說:「現在挑戰真的很大!」換言之,對券商獲利頗為重要的承銷業務,日後將面臨越來越少案件的「乾涸」窘境。

其實,台商在資本市場間挪移,早有前例。原本在新加坡掛牌的旺旺,因為流動性偏低,讓董事長蔡衍明直言「感覺受到委屈」,於是在○八年轉往香港掛牌。原來本益比十七倍的旺旺,重新上市後達到二十六倍,市值也自三十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九○六億元),一舉成長為五十一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五四一億元)。

再如中租控股,在新加坡交易所交易期間,本益比一度低於五倍,股價不到新台幣十二元;一一年回台上市,中租控股股價從四十元起漲,目前仍逼近八十元,本益比超過十二倍。

企業選擇最有利的市場交易,本是理所當然,政府要如何走出中國股市近距離的磁吸效應,提振資本市場與金融業,是即將浮現的巨大挑戰。

本益比大躍進!

——台商轉上市A股,市值以倍數計2015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中,陸企平均本益比128倍,台商平均僅20倍。

環隆電氣下市前本益比9倍,轉戰A股本益比45倍。鼎新電腦下市前本益比25倍,到深圳創業板達264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77

國務院:鼓勵農民半農半讀就近就地接受職業教育

20日從中國政府網獲悉,近日,國務院印發《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規劃》提到,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鼓勵農民采取“半農半讀”等方式就近就地接受職業教育。

《規劃》提出,將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和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力度,到“十三五”末,實現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一遍。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鼓勵農民采取“半農半讀”等方式就近就地接受職業教育。建立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扶持相銜接配套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提高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育培訓能力。

《規劃》還提到,將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戶能力。培育發展家庭農場,提升農民合作社規範化水平,鼓勵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落實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政策。強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帶動農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帶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開拓市場。加強工商資本租賃農戶承包地監管和風險防範,強化土地流轉、訂單等合同履約監督。

此外,《規劃》也提到,將促進農村人才創業就業。建立創業就業服務平臺,強化信息發布、技能培訓、創業指導等服務。加大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農民創業支持力度,中小企業專項資金要按規定對農民工和大學生返鄉創業予以支持。實施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行動計劃,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引導有誌投身現代農業建設的農村青年、返鄉農民工、農村大中專畢業生創辦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53

去年農民工平均月薪3275元 就近就業越來越多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農民工的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的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比上年增加424萬人,增長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

其中,本地農民工11237萬人,比上年增加374萬人,增長3.4%,增速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比上年增加50萬人,增長0.3%,增速較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隨著產業轉移和中西部經濟發展加快,農民工就近就業的比例日益提高。數據顯示,2011-2016年,外出農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趨勢,增速分別為3.4%、3%、1.7%、1.3%、0.4%和0.3%。外出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2.8%逐漸下降到2016年的60.1%。

從輸入地看,在東部地區務工農民工15960萬人,比上年減少48萬人,下降0.3%,占農民工總量的56.7%;在中部地區務工農民工5746萬人,比上年增加147萬人,增長2.6%,占農民工總量的20.4%;在西部地區務工農民工5484萬人,比上年增加275萬人,增長5.3%,占農民工總量的19.5%;在東北地區務工農民工904萬人,比上年增加45萬人,增長5.2%,占農民工總量的3.2%。

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農民工7666萬人,比上年減少79萬人,下降1%,占外出農民工的45.3%,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就近就業、就近城鎮化也是我國近幾年城鎮化的一個重要方向。要推動中西部的城鎮化,必須要有相應的產業進入。只有產業和城鎮緊密結合,才是有效的城鎮化。

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李克強指出,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十三五”時期重點向中西部傾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國家級產業轉移示範區,鼓勵東部產業園區在中西部開展共建、托管等連鎖經營,以“業”興“城”,做大做強中西部中小城市和縣城,提升人口承載能力,促進約1億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鎮化,逐步減少大規模人口“候鳥式”遷徙。

對東部來說,促進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一方面可以緩解東部發達地區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壓力。而且目前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勞動力成本很高,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所以勞動密集型和加工組裝產能向中西部轉移,尋找新的空間,東部才能釋放出一些空間,發展新興產業。

“我們現在在武漢一個工人每月四千不到,包吃住,很多人願意來,工人也穩定。但是要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就沒那麽好招人了。”武漢一家小型電商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另一方面,從就業的結構上看,從事制造業和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下降明顯。數據顯示,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52.9%,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其中,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比重為30.5%,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9.7%,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46.7%,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相比老一代農民工,80後、90後對於工作環境、生活交際的要求更高,勞動環境和就業條件更好的服務業更吸引他們。相比之下,建築行業雖然收入不算低,但工作強度大、危險程度高、就業環境差、社會地位低,而很多制造業工廠環境一般,工作強度大,因此對新一代農民工的吸引力顯著下降。

此外,數據還顯示,農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長6.6%,增速比上年回落0.6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除制造業收入增速較上年提高,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速與上年持平以外,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5、1.9、1.5和0.7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