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實贏士 蔡東豪

2011-5-26  NM




投資銀行高盛最近宣布,今年第二 季(第二季有六十二個交易日)交易業務只有一日錄得虧損,其中三十二日每日錄得逾一億美元盈利。「交易業務」是投行以自己的資本在金融市場買賣股票、債 券、外匯等;簡單說,「交易」是關於「炒」的活動,投行攞自己的錢去炒。六十二日只有一日輸錢,即是輸粒糖,贏間廠。

投行交易員每分每秒 跟不同對手對賭,對手包括其他投行交易員、機構投資者、政府、企業,還有……你。每一宗交易有買賣兩方,交易性質未必是零和遊戲,有機會兩方皆贏或輸,或 各自有贏有輸,但可肯定的,是兩方對此交易持不同看法,假如兩方持同一看法,交易就不能成事。閣下買賣股票的時候,有否想過交易的對方是否高盛?假如對方 是高盛的話,為何高盛跟閣下持不同看法?高盛看對的機會大,抑或閣下看對的機會大?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不知道交易對手的身份,假如我擁有特異功能,能夠 看到每一宗交易的對手是誰,我會做一件事,就是一定不會在交易中站在「實贏士」的對面,我要站在「實贏士」的一邊,因為「實贏士」實贏。我肯定世界上有 「實贏士」這回事,高盛是「實贏士」,閣下身邊可能有朋友是「實贏士」。香港人對「實贏士」這概念不會感陌生,上一次誠哥輸錢是幾時?究竟誠哥有沒有輸過 大錢?

 

誠哥旗下Tom集團在○○年科網泡沫高峰上市,Tom股價的大起大跌,很多人記得很清楚,不少當年參與買賣Tom股 票的投資者都輸錢,因此誠哥不是實贏。慢着,誠哥應該沒有輸錢,因為誠哥沒有「買」Tom,是誠哥旗下公司「賣」Tom股票。誠哥策劃Tom上市,出售股 份予投資者認購,過程中誠哥旗下公司曾錄得盈利,因為投資者認購Tom的招股價,跟誠哥旗下公司的成本價有差別。Tom上市之後股價上上落落,不影響誠哥 旗下公司已錄得的盈利,可肯定誠哥無輸錢。Tom上市時市值數以億元,成本是多少我記不起了,只隱約記得其中最值錢的資產,是Tom.com這個域名,好 像是以二千萬港元買回來。在有「實贏士」的世界,我提出這投資策略:千萬不要站在「實贏士」的對面,即是「實贏士」賣,我們不要從他們手上接貨;「實贏 士」買,我們儘可能跟買。當然,要緊貼「實贏士」的一舉一動不容易,因為「實贏士」不張揚,他們知道自己的實贏戰績會招來不必要麻煩,因此儘量低調行事。

 

誠 哥當然不容易低調行事,他的一舉一動受傳媒高度監視,但跟隨誠哥也不是易事,因為我們很容易弄錯誠哥在做什麼。舉例,長實有樓盤開售,不代表誠哥看好樓市 短期表現,因為長實是在賣樓,不是在買樓;誠哥在買的,是土地。然而,此刻誠哥買地只代表他看好兩三年後所購入的這塊地建成樓宇,有信心以高價售出。即使 樓價大跌,誠哥也有可能不輸錢,因為成本可能十分低。在樓宇市場,誠哥贏,不代表光顧長實物業的買家贏。我的「死跟實贏士」投資策略不是怪論,更不是關於 命理的投資法,是完完全全的科學。首先,我們或者要承認有些人的確比自己叻,誠哥和高盛交易員天資比我們高幾班,閣下不肯接受這說法,認為是主觀判斷的 話,有另一樣把高盛和誠哥這些「實贏士」跟你和我分開的客觀因素,是資訊。

 

高盛和誠哥每日接收的資訊,是市場上第一手兼最 有見地,來自全球和全城最精明人士的精闢分析。高盛和誠哥比我們早一步知道的原因,是精闢人士很大可能已經在替高盛和誠哥工作,因為高盛和誠哥早已盡收天 下最精銳的兵器。還有,「實贏士」出手疏爽,一定不會虧待中介人士,因為中介人士掌握最優質資訊,他們有什麼筍盤、有什麼獨到分析,第一個去搵的客戶,是 高盛和誠哥,讓他們在最適當的時候做最適當的事情。把最叻的人配上最優質的資訊,「實贏士」實贏,這是科學,不是命理。我留意到誠哥長期收集的,只有天字 一號。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8

分清贏面高與「實贏」 投資切忌過分自信 黃國英

1 : GS(14)@2014-11-26 14:56:10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8285

玩話事啤時,究竟哪種情況較危險?是一手甩皮甩骨的爛牌,還是令人滿懷希望,有機大勝的好牌?其實揸好牌的風險,比爛牌大得多。因為當眼前沒有「上望空間」,人多保守行事,下注不多便冚牌,損失不會很大;除非是病態冒險者,寧願在無贏面下偷雞拋窒對手,也要繼續博下去,才另作別論。反而如果有一手好牌,信心大增,投入的注碼便會兇狠得多,甚至是一次過晒冷。這時很容易出現「第二最好牌」的問題,構成損失。所謂第二最好牌,是指手上的那一副牌確是很靚,非常值博;可還是棋差一着,與最大的一位相比,還是要輸。

不論是機率計算,還是市場老手的經驗,都會同意贏面愈大,投入的注碼也應隨之上升。但直至開牌一刻,始終有不確定的因素,贏面高與「實贏」,當中有很大的距離,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贏面大時最容易犯下的錯誤,就是過分自信,太過聚焦於自己已知的資訊,忽視未知的部分,失去對其他可能結局的想像力。也就是八成贏面,十足注碼,當餘下的兩成出現,便一敗塗地。這甚至不可以稱為黑天鵝事件,因為機率是原先可以計算,只是失敗的可能性不受重視而已。



好牌的風險比爛牌大得多,投資者要分清贏面高與「實贏」。

賭桌以外,在投資的世界也是一樣。對一個看法的信心愈大,投放的資金、倉位佔組合比例自然上升。這是合理的舉措,確信自己有優勢的項目,是應份配置更多資金。但不能任意演化出「一定看對」的心態,特別是喜歡從宏觀角度分析,來作投資決定者,就更加要小心。因為當中牽涉的因素實在太多,如過早下結論,選擇偏聽,不理相反證據,也不尊重市場走勢,即使真有能力,操作上的命中率很高,由於注碼太集中,一旦錯誤即大幅損失。

要降低過分自信的問題,口訣不外「我不知道」四個大字。時常提醒自己有很多不知道,而且更多是不可能知道的因素,可以蓋過自己信心滿滿的分析,才能保持謙遜。以這種取態應戰,分析的重心會由最初尋找支持自己的理據,逐步移至現時尚未了解的方面,和嘗試推敲就算自己的分析是正確,現價已經反映了多少,趨勢是否已有調頭先兆、何時是最適合的離場時機等等。

否則,難免會落入沒有回路的循環分析架構當中:不停地尋找確認原有分析的「證據」;不論價格升跌,都會視為有利:由於自認分析必然正確,當然也不會關心甚麼風險管理,總之行向有利方法最好,不利方向就判斷成更「抵玩」的機會,反正心中全無成為「第二最好牌」的準備。這樣除如上述可能損失慘重外,還有副作用,就是因為只重看法,不理環境,疏於管理倉位,就算獲利甚豐,也會沉醉於成功之中,持有過久,最終僅剩微利收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5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