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芒格:终生学习的智者 天高云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lg7m.html

 

天高点评: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如果只允许有一个答案的话,一定非“学习能力”莫属。

 

■在美国乃至世界,查理芒格并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典范,尽管他毕业于令人艳羡的哈佛法学 院。他是自己学会通过阅读而获取信息的智者。对“终生学习”的理念着迷,坚持“获取智慧是人类精神上的义务”的信条。在哈佛商学院吃了闭门羹后,从未在任 何地方参加过经济学、心理学或者商业等课程的学习,但在投资界的盛名远扬。

 

查理芒格出身律师世家,三代为律师。查理的祖父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联邦法官,父亲也追随祖 父的足迹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律师。查理的高等教育戏剧性地从密西根大学数学专业开始,从哈佛法学院结束。年轻的查理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着了迷,对物理学 的无限发展空间所陶醉。大学二年级就去空军服役。在军队进修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热力学和气象科学。退役后,已经成家的查理决定继续学习。

 

查理芒格最令人羡慕的学历是哈佛法学院的法学硕士。在法学院的毕业生中名列前茅。但是他 几年后却被哈佛商学院拒绝了。后来一个出身美国富人阶层的幸运儿竟然也会被拒,国人上不了哈佛也就不算什么了。他喜欢已经作古的杰出导师,最崇拜本杰明富 兰克林。他酷爱人物传记,号称“日读一传”。当然,这样做的副作用是把眼睛看坏了,导致一只眼睛失明。但是查理还是凭借自己求知若渴的精神,通过坚持不懈 地自学,建立了自己多学科的思维模式——思维格栅模型。并将其成功地用于投资领域。

 

在美国,终生学习的理念也深入人心。我的语言老师Mary(玛丽)教授是典型的美国家庭 主妇,她丈夫是个牙医,女儿为丈夫管理诊所,大儿子是个律师,小儿子为美国最著名的电器零售商之一——百思买工作。当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之后倍感寂寞。于是 走进大学攻读了ESL(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专业,终于在退休前拿到教育硕士学位。她一直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工作,我在美国培训的时候有幸成为她的学生。当 时她为我们班级取名为:“终生学习北京训练班”。终生学习的理念从此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中。

 

芒格2007年在USC法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说:我活这么久,见到了不计其数的人获得成功。这些人或许天资不是最佳,他们甚至不是最用功的,但是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睡觉的时候要比早上起床的时候要进步一些,特别是当你长时间坚持学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沧桑巨变,让很多“70后”感触颇深。当他们参加工作的时候,遇 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了,没处吃大锅饭,没端上铁饭碗,没赶上国家养老,没住上单位房了,没报过医疗费用。我们会计领域的变迁更是具有革命性。当我参加工 作的时候国家的会计制度就彻底地改革。1993年开始实行“两则两制”,在学校学的旧的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但一切都得从头学起, 新会计制度、准则、法规在毕业后的17年间接二连三地发生发布、修订、撤销、趋同,指南、解释、问答层出不穷,几乎年年都有新的知识。在后续教育、职称、 资格证等外在的推动下,会计人大有“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之感。在会计准则趋同,中国企业、事务所“走出去”的洪流面前,每个人趁早做好持续学习的 心理和生理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通过学习,会计人不但没有落后于时代,反而走在时代的前列。大多数会计人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分享了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至于对人生的领悟就见仁见智了。

 

在投资领域,学习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一夜之间,各大报刊杂志充斥 着各种新鲜名词,什么IPO,K线图,基本面,分散投资。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股民散户。事实证明,不学习的散户“死得”最惨,但是你学习了也不一 定能赚钱。有位退休的股票朋友拿出多年的学习笔记,投资日记给我看,谈论着在股市打拼时惊心动魄的故事。正如多年前一首歌曲“股民老张”里所唱的那样透出 一股辛酸和无奈。

 

芒格说:我没有看到有人能快速通过学习而成为一名伟大的投资者。游戏规则就是不断学习,你会喜欢学习的过程。如果你要想成为一名投资者,你将对那些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领域进行投资,如果你不进行持续的学习,其他人就会超越你。

 

现在我们有很过年轻的股民朋友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入市了。这种做法是极其幼稚的。而且 往往是每当股市飙升的时候,就有大批人一窝蜂去证券营业部开户。一个朋友一度用新开户数来判断指数的走向,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哀的笑话。芒格之所以成功就是 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市场的非理性,他和他的搭档巴菲特总是在股市下跌,别人都恐惧的时候贪婪买进,在大家都贪婪买进的时候他们卖出。如果你要入市,奉劝别打 无准备之仗。

 

芒格的经验部分地来自他的巴菲特。他们两个一起缔造了伯克希尔这个投资奇迹。有人问,是 什么使得这个杰出的投资成绩延续了那么多年呢?芒格说,我觉得是因为有了这个在10岁时就阅读了所有有关投资的书最后变成了一个学习机器的人,如果不是他 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我们的投资业绩就会比现在逊色得多。在伯克夏,我们有一个极其好学的人在管事(指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是这个世界上最佳的持续学习机器。如果你是观察员的话,你会看到沃伦做的最多 的事是坐在那里阅读。正如乌龟最终战胜兔子是持续努力的结果,一旦你停止了学习,整个世界将从你身旁呼啸而过。芒格和巴菲特都很幸运,直到今天,即便是已 经到了垂暮之年,他们仍可以有效地学习,持续地改善其技巧。芒格的理念使得巴菲特的投资技巧在65岁后更是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巴菲特不 是个好学的人,停留在其早期的认识水平上,他的投资纪录就会如此杰出了。

 

如果你想有所成就,用生命的大半时间去阅读,当然你也可能因此而被解雇。如果你想变得智慧,坐下来阅读吧。这是唯一的途径。如果说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的发明方法的话,那么,只有当你掌握学习方法的时候,你就能进步。在我的生活里没有什么能比不断地学习对我更有用。

芒格说,没有终生学习的精神,人们的生活将差强人意。你基于已知世界的生命之路上不会走的久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9

参加谢瑞麟股东会有感:找不到不看好的理由 天高云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lk5k.html

  前几天去香港参加了谢瑞麟(417.hk)的周年股东会。

    就在公司红磡的总部会议室,不是在酒店。费用节省了,当然是我们股东所乐见。进门时,见有旅行团进公司参观购物,公司有专门的导购小姐讲解(不过不是大家 想象的身材曼妙的模特小姐,而是穿着普通工作西服的矮个大姐)。股东会提供一点蛋糕和纸盒装柠檬茶(在深圳卖不到一块钱),每位股东的纪念品是一把遮阳 伞。

    简单议程过后,和副主席黄生聊了10几分钟,了解了我关心的几个问题:

    一是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低于六福和周生生的问题,主要是产品结构原因。公司的存货周转在180天左右,属于正常,提升空间不大;二是开店速度问题,今年预计 新开20-25家谢瑞麟品牌店(全部自营),和10家左右saxx品牌店;出乎我意料的是saxx品牌毛利率甚至更高。开店速度也不打算再提高,因为财务 还是要保持稳健。公司的思路不是做最大的公司,是做最赚钱的公司。三是扩张中的人力资源建设问题。黄生说这个没有问题。基本和我的预期一致,因为人员和培 训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况且是成熟产业。

    公司目前管理到位,发展策略正确,大陆市场前景广阔。消费行业受经济危机影响不大,尤其主要面对大陆内需市场。估值10倍PE左右。品牌价值暂无法估计。

    作为中长期投资来说,找不到不看好的理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63

也谈“止损” 天高云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o9z9.html

股市充斥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止损”便是代表之一。

    在投资四大基本派别(基本面或价值投资派、技术或图表派、有效市场理论或投资组合派、从众理论或行为心理学派)中,“止损”显然是属于技术或图表派的。因 为他们专一根据价格走势的图形和趋势来选择股票,并不考虑股票后面是企业,或者不太关注价格后面公司的基本面情况。那么,他们的投资策略就很奇特,只要走 势良好,或者符合某种图形,哪怕价格再高,公司情况再差,他们也敢买进,然后再买一个保险。这个保险让你在下跌时使用。

    这种奇特的投资策略一直非常风行,象时髦的衣着一样让许多人推崇。不信你翻翻报纸点点网页,多少大陆和香港的股评家在指点你:“五块钱买进,四块五止损”!或者“6000点买进,5800止损”!

    “止损”论者有个最强大的理由,那就是避免“赢就赢粒糖、输就输间厂”;有个最好的故事,那就是当一个人被毒蛇咬到手指的时候,必须拿出壮士断指甚至断腕的大无畏精神,否则,损失一扩大,将危及整个手臂,甚至危及整个生命。

    然而在以“安全空间”和“护城河”理论武装的基本面或价值投资派看来,这种投资策略经不起思考:

    首先是违反常识:为什么要在贵的时候买进,而在便宜的时候卖出呢?难道一样东西贵的时候风险更小,便宜的时候风险更大?难道他们在生活中也这样吗?

    其次是“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既然你觉得股票不便宜,要设“止损”,那为什么不等到便宜的时候再买进呢?

    经不起思考,那还算不了什么,关键还有经不起检验。

    首先是实在难以操作。你必须天天紧张兮兮地盯着价格变化,以便随时拿出快刀、拿出意志来应对波动。再加上“止损”论者往往还有配套的策略“止赢”,那就更 复杂了。我在深圳有众多的股友,其中不乏技术派并信奉“止损”的人士,但我从未见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将这种策略坚持到底。我本人早期也迷恋技术分析,然而 运用起这种策略不久,就忍不住大呼:“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其次是最重要的:在市场反复波动、上下震荡中你的资金会遍体鳞伤。如果市场或个股一直上行和一直下跌,“止损”的策略倒还安然无恙,但一旦遇上市场忽上忽 下,或遇上庄家洗盘,那可就遭了殃。反复砍手指,手指并不经砍,最终会体无完肤,同样损失巨大。美国沃顿商学院西格尔教授曾对那种根据移动平均线趋势上行 下穿以决定止损和买进的策略进行了考证,结果发现在有一年中指数沿中轴线上下震荡达16次之多,严格按照这种策略的人将自己给自己上“凌迟”的酷刑,导致 大部亏光。

    我想,这也是一种常识:任何一种好的投资策略都不应包含有在某一时刻会全军覆灭的宿命。

    让我们继续思考,是不是价值投资者就完全没有“止损”行为呢?我想也未必。“止损”不是两大派别的分界线。当一个价值投资者发现一家以前心仪的公司基本面 已经变坏,或者发现自己不小心买得过高,他们也会在价格低于买进价格时把股票卖出,也有壮士断腕的行为。但他们的行为与技术或图表派人士有本质区别:一, 他们以基本面出发,并不盲目跟随价格波动;二,他们只是在失误时偶而使用这种方法,并不频繁。

    我只是坚信:当优秀的企业变得廉价时,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仅会买得更多,而且会睡得更安稳!

 

 

    注:读但斌先生博客中一只花蛤关于“止损”的文章,一时手痒,写下此文。

                                                              2010年12月19日于上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9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讀後感 天高云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1hlnz.html
重新翻了翻史上最傑出的股票炒手JesseLivermore的傳記《股票大作手回憶錄》,總結新老體會如下:
  1. JesseLivermore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我對他的絕頂聰明表示惋惜。
  2. JesseLivermore在他的遺書中把自己的一生描述為一場失敗,我深表同意。同時,我對他悲慘的一生表示同情。
  3. 幾度破產幾度崛起,能夠堅持到56歲才最終破產,63歲才自殺,Jesse Livermore不愧為史上最傑出的投機家。
  4. JesseLivermore以他N次破產、後來家庭靠年金為生、最終自殺的悲慘經歷,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失敗的奮鬥者典型。他告誡我們:不管多麼聰明、多麼頑強、多麼努力、多麼堅韌不拔,如果基本思路錯誤,我們不大可能逃脫失敗的命運。
  5. 眾多崇拜者仍然在試圖學習模仿他的路,也許他們認為自己比Jesse更聰明?我可不這麼認為。莫非他們也想過這樣結局悲慘的人生?我表示不能理解。
純屬山野閒人之感嘆,請勿對號入座,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23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丨黑馬筆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318/154749.shtml

導讀 :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以下兩篇來自黑馬營12期同學的課後筆記。

李鉺金

黑馬營12期2班副班長、北京賽諾營銷顧問公司聯合創始人 總經理

項目名稱:觀照 

融資階段:未融資

能提供資源:產品、營銷調研

進入黑馬營100天了。入營前我是純粹的“地派”,對互聯網這種“天上來客”很好奇,也看書看新聞、研讀相關資料去學習,但是總是覺得還是隔著一層,很多東西看不懂、追不上。經過前次上課聽老師們的傳授,以及與同學們的10多次的私董會、複盤會,我感覺摸到一點門道了。尤其是2月這次課,感觸頗深。

一些道理,書上看過、聽人說過,自己感覺懂了。直到聽見親歷者本人講解自己的心路歷程,結合其背景和決策過程,才知道自己理解的還很膚淺。

例如“用戶思維”四個字。

做平臺的人在想辦法做垂直,做垂直服務的人想辦法做平臺,似乎是圍城,卻有其內在的邏輯。賺錢、圈用戶是顯見的邏輯,更深層次而言,恰如羅小渠博士所總結的,考慮的因素包括:頻率、客單價、是否標準化,最基礎的因素是公司的資源優勢和戰略選擇。

問題是平臺和垂直轉換的連接點是什麽?現在想來,這個連接點就是用戶。要知道用戶是誰、他們的需求點有哪些、除了目前的需求點,還有哪些相鄰需求點沒被滿足?

有了對用戶的深刻的了解,平臺和垂直只是手段,選擇或轉換起來就很容易了。

互聯網產品與傳統產品最大的不同正是體現在這里:與用戶產生連接。傳統產品例如礦泉水買出去了,廠商是不知道賣給誰了的,是沒有連接的,但互聯網產品不同,可以在交付使用後仍然與用戶產生連接,甚至可以在交付後持續改善產品。

這促使我思考,設計一款產品,如果只是關註於具體的功能,則還只是工具;如果開始關註人與他們產生連接,並發掘他們的相鄰需求,則可能會變得有資本價值了;如果能圈進來的用戶足夠多,並且在相鄰需求的滿足方面做得足夠好,則整個項目就變得很“性感”了。

道理總是簡單,領悟太難,要落實在自己的商業模式中就更難。豬八戒苦苦煎熬近10年,歷經多次“騰雲行動”,也正因為在“用戶思維”方面的突破,才從Vl設計交易平臺,變身初創企業綜合服務商,估值瞬間放大,乘著風口飛了起來。

課後,我和團隊認真討論了我們的用戶的畫像,明確了我們的產品是為“品牌商渠道營銷團隊”服務的。於是我們認真分析這些用戶的每一個需求點,哪個是可以作為切入點的,哪些是可以後續作為衍生服務去滿足的,這樣整個產品設計和營銷打法就非常明確了,原本模糊的商業模式一下子清晰了許多。團隊也因為看到了遠景而興奮不已,充滿幹勁。

在此基礎上,我們的商業計劃書(BP)也有了巨大的升級。入營之初,幾乎很少人能聽得懂我在做什麽,即使聽懂了,也覺得我們這個產品只是一個生意,不是一個可資本化的項目。經過梳理之後,基本上聽眾能聽懂了,而且感覺上是順著趨勢做的,是有價值的。之前從未接觸風投的我,現在也有信心開始接觸風投了。

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初步接觸的投資機構都覺得靠譜,願意進一步接洽。

說句實話,回顧入營的這100天,團隊和家人都覺得我有很大的變化,甚至我自己也常常驚訝成長怎麽會如此迅速。

希望後面的265天,能夠繼續努力,完成“豹變”之旅。

謝謝黑馬營!

王 斌

黑馬營十二期學員、天使營一期學員、星空琴行聯合創始人、大道創投合夥人

項目名稱:星空琴行

融資階段:C輪 8.6億

可提供資源:兒童客戶資源,商場資源

和黑馬同學們在一起學習時,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三天時間,五位老師用自己企業的成長歷程為我們分享了他們對商業模式的判斷、理解、方法論。結合這次課程模塊的學習以,說說我對商業模式的一點思考:

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我們知道,商業模式並不是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商業的本質是解決需求、創造價值。為誰解決什麽需求,就是所謂的“賽道”。“賽道”是我們選擇要解一道什麽題,而商業模式是我們解題的方法。比如同是“出行”這道題,滴滴快的、Uber、神州、易到們分別用了不同的解題方法,也就是不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創始人們一定要先想清楚要解一道什麽題,再去找解題的方法。

我見過一些創業者,他們看好了一種商業模式,然後用商業模式硬套行業。他們首先把解題方法當成了目標,再為解題方法去選擇“題目”。最後的結果,要麽是方法與題目不匹配,解不出題;要麽是這個題目太簡單,賽道太小太窄,做不大。

說一個故事,一個朋友是前阿里同事,當見到同是阿里同事們創立的滴滴取得成功後,就想把滴滴的商業模式複制到其他行業做一個項目。他是這樣思考的:

1,滴滴做出行行業,市場很大。

2,滴滴的商業模式是搭個平臺,一邊是客戶,一邊是供應端(司機),幫兩邊鏈接。

3,基於移動互聯網,位置(LBS)在產品中很重要。

經過潛心研究,他發現這幾點快遞行業同樣具備或需要:

1. 人口多電商高度普及的中國,快遞行業是一個不亞於出行行業的大市場。

2. 搭一個平臺,一邊是要發快遞的客戶,一邊是快遞員,兩者需要鏈接。

3. 客戶要找附近的快遞員,快遞員要找附近的客戶,LBS的應用很重要。他認為,做一個快遞行業的滴滴一定靠譜。於是,註冊公司、找辦公室、搭團隊,風風火火的做了起來。三個月後產品上線,運營了3個月後,宣布公司轉型。

為什麽他的商業模式走不通呢?

1. 滴滴通過APP叫車,重構了叫車的場景,之前要在路邊攔車,現在是叫到車後再出去。提高了效率和體驗。而叫快遞這件事,不用這個APP之前,也是在家里或辦公室聯系快遞公司,APP並未給客戶提供價值。

2. 對於出行而言,不論是客戶周圍的車輛,還是車輛周圍的客戶,都是不斷變化的,兩邊都需要平臺的鏈接。而發快遞的場景在家或公司,快遞員服務的範圍也是固定的。第一次與快遞員建立聯系後,以後可以直接聯系快遞員。平臺失去鏈接的價值。

3. 對於叫車而言,客戶不關註出租車是哪家公司的,供應端的服務和計價體系是標準的。因此出租車公司做不了這件事。而發快遞,會根據不同需求選擇順豐、中通或EMS等不同公司。客戶實際上是to B的行為。而這些快遞公司,有自己的400、官網、微信和APP,客戶有多種體驗更好的途徑發件。

滴滴是為了解題而找出最好的方法。而這個朋友是拿著最流行的解題方法去找題解。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47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丨黑馬筆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318/154749.shtml

導讀 :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以下兩篇來自黑馬營12期同學的課後筆記。

李鉺金

黑馬營12期2班副班長、北京賽諾營銷顧問公司聯合創始人 總經理

項目名稱:觀照 

融資階段:未融資

能提供資源:產品、營銷調研

進入黑馬營100天了。入營前我是純粹的“地派”,對互聯網這種“天上來客”很好奇,也看書看新聞、研讀相關資料去學習,但是總是覺得還是隔著一層,很多東西看不懂、追不上。經過前次上課聽老師們的傳授,以及與同學們的10多次的私董會、複盤會,我感覺摸到一點門道了。尤其是2月這次課,感觸頗深。

一些道理,書上看過、聽人說過,自己感覺懂了。直到聽見親歷者本人講解自己的心路歷程,結合其背景和決策過程,才知道自己理解的還很膚淺。

例如“用戶思維”四個字。

做平臺的人在想辦法做垂直,做垂直服務的人想辦法做平臺,似乎是圍城,卻有其內在的邏輯。賺錢、圈用戶是顯見的邏輯,更深層次而言,恰如羅小渠博士所總結的,考慮的因素包括:頻率、客單價、是否標準化,最基礎的因素是公司的資源優勢和戰略選擇。

問題是平臺和垂直轉換的連接點是什麽?現在想來,這個連接點就是用戶。要知道用戶是誰、他們的需求點有哪些、除了目前的需求點,還有哪些相鄰需求點沒被滿足?

有了對用戶的深刻的了解,平臺和垂直只是手段,選擇或轉換起來就很容易了。

互聯網產品與傳統產品最大的不同正是體現在這里:與用戶產生連接。傳統產品例如礦泉水買出去了,廠商是不知道賣給誰了的,是沒有連接的,但互聯網產品不同,可以在交付使用後仍然與用戶產生連接,甚至可以在交付後持續改善產品。

這促使我思考,設計一款產品,如果只是關註於具體的功能,則還只是工具;如果開始關註人與他們產生連接,並發掘他們的相鄰需求,則可能會變得有資本價值了;如果能圈進來的用戶足夠多,並且在相鄰需求的滿足方面做得足夠好,則整個項目就變得很“性感”了。

道理總是簡單,領悟太難,要落實在自己的商業模式中就更難。豬八戒苦苦煎熬近10年,歷經多次“騰雲行動”,也正因為在“用戶思維”方面的突破,才從Vl設計交易平臺,變身初創企業綜合服務商,估值瞬間放大,乘著風口飛了起來。

課後,我和團隊認真討論了我們的用戶的畫像,明確了我們的產品是為“品牌商渠道營銷團隊”服務的。於是我們認真分析這些用戶的每一個需求點,哪個是可以作為切入點的,哪些是可以後續作為衍生服務去滿足的,這樣整個產品設計和營銷打法就非常明確了,原本模糊的商業模式一下子清晰了許多。團隊也因為看到了遠景而興奮不已,充滿幹勁。

在此基礎上,我們的商業計劃書(BP)也有了巨大的升級。入營之初,幾乎很少人能聽得懂我在做什麽,即使聽懂了,也覺得我們這個產品只是一個生意,不是一個可資本化的項目。經過梳理之後,基本上聽眾能聽懂了,而且感覺上是順著趨勢做的,是有價值的。之前從未接觸風投的我,現在也有信心開始接觸風投了。

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初步接觸的投資機構都覺得靠譜,願意進一步接洽。

說句實話,回顧入營的這100天,團隊和家人都覺得我有很大的變化,甚至我自己也常常驚訝成長怎麽會如此迅速。

希望後面的265天,能夠繼續努力,完成“豹變”之旅。

謝謝黑馬營!

王 斌

黑馬營十二期學員、天使營一期學員、星空琴行聯合創始人、大道創投合夥人

項目名稱:星空琴行

融資階段:C輪 8.6億

可提供資源:兒童客戶資源,商場資源

和黑馬同學們在一起學習時,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三天時間,五位老師用自己企業的成長歷程為我們分享了他們對商業模式的判斷、理解、方法論。結合這次課程模塊的學習以,說說我對商業模式的一點思考:

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我們知道,商業模式並不是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商業的本質是解決需求、創造價值。為誰解決什麽需求,就是所謂的“賽道”。“賽道”是我們選擇要解一道什麽題,而商業模式是我們解題的方法。比如同是“出行”這道題,滴滴快的、Uber、神州、易到們分別用了不同的解題方法,也就是不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創始人們一定要先想清楚要解一道什麽題,再去找解題的方法。

我見過一些創業者,他們看好了一種商業模式,然後用商業模式硬套行業。他們首先把解題方法當成了目標,再為解題方法去選擇“題目”。最後的結果,要麽是方法與題目不匹配,解不出題;要麽是這個題目太簡單,賽道太小太窄,做不大。

說一個故事,一個朋友是前阿里同事,當見到同是阿里同事們創立的滴滴取得成功後,就想把滴滴的商業模式複制到其他行業做一個項目。他是這樣思考的:

1,滴滴做出行行業,市場很大。

2,滴滴的商業模式是搭個平臺,一邊是客戶,一邊是供應端(司機),幫兩邊鏈接。

3,基於移動互聯網,位置(LBS)在產品中很重要。

經過潛心研究,他發現這幾點快遞行業同樣具備或需要:

1. 人口多電商高度普及的中國,快遞行業是一個不亞於出行行業的大市場。

2. 搭一個平臺,一邊是要發快遞的客戶,一邊是快遞員,兩者需要鏈接。

3. 客戶要找附近的快遞員,快遞員要找附近的客戶,LBS的應用很重要。他認為,做一個快遞行業的滴滴一定靠譜。於是,註冊公司、找辦公室、搭團隊,風風火火的做了起來。三個月後產品上線,運營了3個月後,宣布公司轉型。

為什麽他的商業模式走不通呢?

1. 滴滴通過APP叫車,重構了叫車的場景,之前要在路邊攔車,現在是叫到車後再出去。提高了效率和體驗。而叫快遞這件事,不用這個APP之前,也是在家里或辦公室聯系快遞公司,APP並未給客戶提供價值。

2. 對於出行而言,不論是客戶周圍的車輛,還是車輛周圍的客戶,都是不斷變化的,兩邊都需要平臺的鏈接。而發快遞的場景在家或公司,快遞員服務的範圍也是固定的。第一次與快遞員建立聯系後,以後可以直接聯系快遞員。平臺失去鏈接的價值。

3. 對於叫車而言,客戶不關註出租車是哪家公司的,供應端的服務和計價體系是標準的。因此出租車公司做不了這件事。而發快遞,會根據不同需求選擇順豐、中通或EMS等不同公司。客戶實際上是to B的行為。而這些快遞公司,有自己的400、官網、微信和APP,客戶有多種體驗更好的途徑發件。

滴滴是為了解題而找出最好的方法。而這個朋友是拿著最流行的解題方法去找題解。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48

【動畫】80後新抱開Page數奶奶「退一步海闊天高」

1 : GS(14)@2018-01-07 13:57:13

Michelle聽過身邊不少朋友大呻老爺奶奶的難頂行為,便開設了名為「我的極品四大長老」的facebook專頁,讓人抒發情緒。

婆媳關係絕對是一個歷久不衰的話題,女生未入門尚且可以逃避未來奶奶的尖酸刻薄,但一入了門,就唔係咁講法。走運的話,老公或會協助調停,否則就任由你自生自滅,到時真的喊都無用。在網上討論區,不時都見到有新抱訴苦,一位擁有類似經驗的80後媽媽,最近就開設「我的極品四大長老」facebook專頁,讓一班敢怒不敢言的新抱女婿,在網上發洩對老爺奶奶和外父外母的不滿。


婚後成為全職媽媽的陳麗盈(Michelle),三不五時會跟朋友聚會,傾訴婆媳和管教小朋友的問題,抒發後大家都有種釋懷的感覺。她直言婚前經常聽到婆媳問題,亦有點擔心婚後會發生,幸好和奶奶相處過後,卻非想像中困難,可幸的是,她的老公亦有給予信心解決婆媳關係。古語有云「清官難審家庭事」,她聽過不少朋友的嘮叨,想幫又幫不了,所以便決定開設facebook專頁,讓大家分享這四大極品的事跡,就算沒有朋友能傾訴,亦可與同路人在專頁中一起高談闊論,正如專頁中提到的宗旨「You are not alone」。


每日都有不少女性讀者投稿,每次會投兩至三篇,偶爾都有些男士來唞唞氣。

網上亦有不少有關婆媳關係的討論平台。



經營這個專頁,Michelle老公不但沒有反對,更十分認同專頁能讓人唞唞氣、放放負。做媳婦的壓力大,所以專頁大部分都是由女性投稿,她笑說有不少網友每次投稿都有兩至三個故事,有些看完令人捧腹大笑,有一則是關於一個喜歡嗅內衣褲去判斷骯髒與否,才拿去洗的奶奶;還有一則是關於一位很吝嗇的外母,男方未結婚時去接女朋友,在晚餐中只食了一塊叉燒,這位未來外母就要他夾一份錢。說到最深刻和最大迴響的,就是一位投稿者的奶奶〉說鄉下有一個習俗,如果親兄弟沒有小朋友,會送自己的小朋友給他,Michelle看完這個故事便覺得,就算對方是親生哥哥,都不會忍心將自己的骨肉送給他。
Michelle雖然沒有如專頁中所提及的奇怪奶奶,但也曾經因管教女兒而與奶奶發生過磨擦。「在女兒出生後,我們曾在管教小朋友方法上有些不同的意見,我自己很堅持女兒要讀學前班,讓她早一點吸收知識和早一步接觸群體生活,但奶奶在這方面就不太支持,因為在她的年代,孩子三歲才會上學讀書。」二人表面看似相安無事,但內心還是為小朋友各持己見,難以協調,自己難免亦有點不開心,幸好Michelle的丈夫會作為中間人,聽取她和奶奶想法後,再有技巧地向雙方轉達,讓她們不會直接衝突外,更不會影響關係,「出來的結果是女兒上學開心了,又學到一點禮儀或自理能力,奶奶會對你說,原來你的想法都可以。」這次得到奶奶一句不經意的默許,算是贏了一場漂亮的仗,但其實她所用的策略只是互相尊重和聆聽奶奶的意見,先讓奶奶說出想法,再分析當中的可行性和原因,別讓她感覺自己說甚麼都是不中聽。她深知不論奶奶或外婆都會惦掛孫兒,所以每星期都會抽時間探望她們,大家互相遷就,便不存在問題與隔閡。不過,經營如此踩鋼線的專頁,她的奶奶又知不知情呢?「奶奶都知有這個專頁,她說原來有些奶奶是這樣的?我會說有些故事都挺有趣,你可以去看看。奶奶沒有不高興,她說挺好啊,有個平台讓人發洩一下心情,講講自己的經驗。」在每一個帖子,Michelle都會在最後加上一句「退一步海闊天高」,她希望大家退一步,紛爭便不會頻生,避免正面衝突,心情自然好。記者:陳煥欣攝影:王國輝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7/202669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