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郭董靠這些祕密武器 實現十兆營收大計 長期布局》三年百件投資案 金額破兆元

2016-03-07  TWM

鴻夏戀若成,將是台日史上最大投資案,但深入了解郭台銘為鴻海寫下的封王劇本中,這只是其中一個篇章,在郭台銘的布局下,鴻海力圖從製造巨人華麗變身。

若鴻海成功入股夏普,這將會是台日史上最大的一樁投資案。然而,對於一個年營收將近四.五兆元帝國的掌舵者、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來說,這只不過是他所擘畫的未來版圖中的一塊拼圖而已。

金額破兆

鴻海投資足跡廣 打擊面遍布八國回顧過去三年,鴻海撒網出去的投資案,大大小小在內估計不下百件,掐頭去尾,粗算金額破兆元。其中,小自不到百萬美元的軟體新創團隊,大到上百億美元規模的太陽能事業,打擊面遍及中、日、台、韓,甚至遠及印度、巴西、捷克、美國等,都可以找到鴻海的投資足跡。

對郭台銘而言,遍布各國的投資背後,除了是鞏固、深化原來的製造優勢,加緊把對手拋諸腦後;更重要的,是想建構下一階段擴張、成長的動能與機會。

過去的鴻海,靠著營收年年高成長不斷壯大,隨著集團營收攀高來到四.五兆元之後,若想維持每年營收至少成長一成的目標,等於每年要創造出相當於兩家台達電的營業規模,這顯然不是靠著吃一顆「蘋果」就可以達標。更何況,郭台銘早已設下二○二四年以前,營收突破十兆元的目標,而現在,距離目標還走不到一半。

然而,鴻海四十多年來的蛻變早已說明,郭台銘從來就不是一位安於現狀的人。早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仍處於顛峰的一二年,他已經開始為鴻海的下一個戰場做準備。

觀察鴻海近幾年所做的投資布局,在鞏固製造優勢方面,他積極打造自動化智慧工廠,提升生產效率,並擴大在新興市場,如印度、巴西的生產基地布局。同時,鴻海持續投入研發,強化集團在光機電整合的製造實力,以鞏固鴻海製造根本的地位。

強化硬體

持續投入研發 鞏固製造王國地位近年來,郭台銘對外,雖然都在強調鴻海尋求轉型的努力,但他卻也不只一次說過,鴻海不會放棄製造。

其中,郭台銘對工業四.○的認識之深與布局之快,就連某國際軟體大廠高階主管也忍不住要對他豎起大拇指,直說郭台銘可以稱得上是工業四.○專家。

而科技業界人士則指出,鴻海能夠長期守穩蘋果最大供應商地位,乃是因為鴻海在垂直整合與精密製造的能力上,確實很有一套,這也是其他競爭對手遲遲無法撼動鴻海地位的關鍵。「我們已經築起一道圍牆。」郭台銘對此向來自信滿滿。

只是,隨著電腦、電視、手機等市場一個個步入成長高原期,甚至是出現萎縮,若鴻海不能找到新出海口,即使技術再高明,終究擺脫不了衰退命運。因此,對郭台銘來說,更艱難、也更重要的任務,是找出足以推動鴻海繼續向前邁進的新動能。

一三年開始,鴻海喊出八屏一網一雲(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可攜式電視、傳統電視、教育醫療屏、數位電子看板,加網路和雲端),後來再增加機器人、穿戴裝置和電動車這三屏,以及物聯網、智慧電網和霧運算,加上八大生活(工作、教育、娛樂、家庭社交、安全、健康、財產交易、環保交通),到現在他常掛口中的「雲移物大智網」(雲端、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生活、網路),其實都指向同一件事:鴻海尋找的已不只是一、兩個如電動車或穿戴裝置這類製造出海口,他擘畫的,是硬體加軟體加服務,一路延伸到通路貿易的解決方案。

鴻海在雲端資料中心的布局是最顯著的例子。

如果在十年前,郭台銘關心的是客戶要多少台伺服器、多少片主機板,而鴻海該如何將成本降到最低,並透過規模來獲利;如今已然不同。鴻海對客戶提出的,是一整套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並從資料中心發展出大數據服務,甚至還直接投資大數據交易所。

再如在智慧車的布局上,鴻海投資車用電池、車用零組件並不意外,但如今他也布局租賃服務公司和車聯網平台,也就是說,未來的鴻海不僅要製造智慧車,也可能直接賣車給消費者、甚至提供出租服務。

擘畫雲端

提出解決方案 發展大數據商機這幾年,郭台銘每談起讓他引以為傲的機器人,總不忘提到,在機器人手指上那十顆鏡頭,就像是十顆眼球;當你到市場買菜時,機器人可以為你打開冰箱,透過鏡頭告訴你,冰箱裡缺什麼、該買什麼。對鴻海來說,製造機器人只是鴻海最基本的生意,甚至可以不必是獲利來源。因為郭台銘更在乎的,是從機器人手指上那顆鏡頭開始,一路串連起來,背後那個物聯網和大數據商機。

「穿戴裝置、機器人如果沒有和大數據和雲端平台結合,那都只是玩具、只是『潮』,禁不起考驗。」郭台銘很清楚什麼才是未來的競爭核心。

這也是為什麼,在一片質疑聲浪中,鴻海還是決定耗費巨資投資電信網路;而在通路市場,他為什麼總是屢敗屢戰。因為他相信,一旦鴻海能將觸角從設計、製造,一路延伸到通路端,再加以雲端和大數據的結合,鴻海與終端客戶之間的距離將不再那麼遙遠。反過來說,鴻海可以比客戶更早一步找出終端市場的需求,也為自己的技術發展找到正確方向。

以迎面而來的5G戰場為例,若鴻海沒有電信營運商的身分,或許就只能在網通客戶摸索出需求後,才能啟動研發和製造;但當鴻海自己化身為營運商,他就能夠比客戶更早一步知道市場在哪裡、應用在哪裡,反過來去引導技術和製造端的發展腳步,讓製造到商貿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此時,再回頭來看夏普這樁親事,也就不難理解。夏普擁有的不只是先進面板技術,鴻海看到的也不只有蘋果訂單。夏普目前握有的CMOS感應器,可能是鴻海未來在智慧車市場的關鍵棋子;而夏普旗下康達智公司的鏡頭模組,擁有足以與大立光比美的實力,都是令郭台銘垂涎不已,一直要補強的垂直整合能力。

延伸觸角

砸巨額投資 全面卡位未來版圖另一方面,夏普生產的手機、電視、各式家電產品,帶給鴻海的想像,絕不只是潛在的代工訂單和採購規模,更是能夠與雲端和大數據進一步整合的智慧家庭、物聯網布局。可以這麼說,一家夏普,滿足鴻海的多種願望。這也無怪乎即使夏普負債累累,營運每況愈下,這四年多來,鴻海仍始終沒有放棄追求。

鴻海集團的投資版圖,已橫跨消費性電子、汽車、醫療、能源、製造、通路、教育、雲端等,以各種你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方式,全面卡位,將觸角伸入未來世界的生活之中。至於成效,郭台銘直言,「投資不是種豆芽菜,需要時間醞釀。」但他總是信心十足,相信過去的努力,會在未來幾年陸續看到成果。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