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與三星衝不高 台灣供應鏈看中國

2013-03-25  TCW
 
 

 

三星股價在今年首季欲振乏力,向來帶領科技創新的蘋果也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股價從七百美元一路重挫到四百五十美元附近,市值已經蒸發逾一千九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兆六千億元);當台灣科技股兩個最重要的代工題材都顯得疲弱時,對台灣供應鏈而言,不一定完全是悲觀消息。

商機在哪?中國手機廠倚賴台灣一條龍服務

因為,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正乘勢崛起,這些新客戶,不僅量大,還最倚賴台商擅長的一條龍服務!

中國現在擁有超過十億個手機用戶。根據研究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表示,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年出貨量預計在二○一七年以前,將增加到四億六千萬支。低價也促使消費者換機意願大增,部分智慧型手機售價甚至每支不到人民幣一千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八百元)。

這還只是內需部分,根據里昂證券估計,中國品牌手機外銷到全球的數量,將由今年約三千萬支,到明年達約一億支;中國製手機外銷比重也將從今年的兩成,在明年增至三二%。

對於價格極度敏感的新興市場消費者而言,兩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元)以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因為利潤空間壓縮、品牌廠大舉退出,將由重起爐灶的中國白牌手機業者拿下。

科技市調機構Strategic Analysis 上個月發表統計報告指出,去年中國廠商生產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增率達八成,其中,大陸本土智慧型手機廠商約占大陸七成的市場,主因低價機種買氣強勁,大陸市場快速擴張是當地業者能夠快速成長的主因。

而向來擔任中國品牌業者供應鏈的台廠,當然也能受惠。市場一般點名相關業者包括聯發科、F—晨星、京元電、奕力、聯詠、矽格、晶技、旭曜、矽創電子、義隆、大立光、台積電、大聯大、鴻海等。

危機在哪?競爭多,訂單起落壓縮獲利空間

但仔細觀察近半年股價發現,並非所有公司股價都雞犬升天,部分公司股價甚至還一路破底,只有聯詠、京元電、台積電、義隆、聯發科等股價報酬能夠打敗大盤。

背後因素可能跟中國智慧型手機價格跌價過快有關!像是今年二月初聯發科法說會上,總經理謝清江便提出全年預估出貨量年成長率逾八成,但平均銷售單價恐將下滑一成。加上大陸品牌廠商扶植本土供應商,造成競爭激烈!這代表,台灣供應鏈廠商必須承擔更大庫存與跌價的風險,訂單大起大落加劇,更加侵蝕原本就很有限的獲利空間。

那麼,要如何才能從眾多供應廠商中挑到金塊?

贏家在哪?製程領先者免驚,不怕殺價搶單

永豐金證券分析師陳昆仁建議,畢竟誰都知道中國手機市場的高成長,每年都有超過五十個大小品牌廠競爭,相關零件供應鏈廠商也有成千上百家,要注意產品或製程技術是否領先,或者是具有一定規模、具備定價能力,這樣才能維持高毛利,不會變成殺價搶單!

而如果以高毛利當作篩選標準的話,首推智慧型手機周邊的面板驅動IC、手機通訊IC及觸控IC類股,再來是光學鏡頭類股。

像是提供智慧型手機通訊晶片解決方案的聯發科,今年將有旗下客戶中興、華為、TCL、聯想、酷派採用其四核心晶片的題材。三月下旬起,其電視晶片供應鏈將開始進入中國大陸五一長假新機上市備貨期,法人認為,在手機和電視晶片出貨步入正常,多家券商報告都預估,聯發科三月營收有機會挑戰八十億元以上,可望達成當季財測目標。

此外,面板驅動IC大廠聯詠去年不畏景氣低迷,第四季營收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去年全年每股稅後盈餘(EPS)達到七.三二元,其中,第四季毛利率因高階產品出貨增加,來到二九%,創十一季以來的新高。

聯詠在高解析度WVGA(八百×四百像素)驅動IC的領先技術,今年在中國WVGA解析度的智慧型手機比重,將從去年三成五提升至五成,由於高解析度驅動IC報價較高,聯詠今年將再度大豐收。而其他包括旭曜、奕力、矽創也都紛紛搶進WVGA驅動IC產品,也可望是受惠標的!

觸控IC部分則以義隆最有機會,不僅去年營收獲利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全年EPS三元、毛利率四一%,第一季法說會上董事長葉儀篏表示,現在正和中國四大手機廠商中興、華為、酷派、聯想洽談合作,六月底前將有結果!

另外,可以留意正在轉型網通晶片業者,如瑞昱去年成功將非個人電腦比重提升至五六%,未來將因產品結構改變、成長動能確立。

而實際進場點選擇上,幾位專家建議可以股價回檔不跌破月線為買點,畢竟有題材性的走多頭股票,基本上是不容易跌破月線,投資人可以以此做為多空分水嶺來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46

學歷不高的大佬們:「超人」李嘉誠只是小學學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629.html

【編者按】緊張的高考結束了,912萬的學子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通過高考上大學,可以實現夢想改變命運。不過,高考並不是奮鬥的終點,不管成績如何、讀什麼大學,都不是決定個人成敗的關鍵。正如題目所言,列舉那些只有小學程度甚至沒有教育背景的人最後成為大企業家的例子,古今中外,太多了。

那些低學歷者在步入社會時,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不容易得到一份穩定的收益和工作,窮則思變,也不會像那些因為接受更多的教育帶來的理性框框束縛,思考問題更有突破餘地,且容易通過實幹獲得回報。如果說,李嘉誠、霍英東、陳麗華的創業故事離我們太遠了,又錯過了魯冠球、曹德旺、楊國強、宗慶後、何享健、牛根生當年野蠻式增長的時機,那麼魅族黃彰的故事可能就是現實版勵志故事了。

 

霍英东
 

霍英東

霍英東:幹成一番事業,放開眼界、抓緊時機、百折不撓佔95%

靠賣雜貨起家,從窮困潦倒到億萬富豪,霍英東是一位叱咤風雲的傳奇人物。他的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的一個!曾經有人問霍英東:「假如人生滿分是100分,那你給自己打多少分?」霍英東連想都沒想就衝口而出:「不止100分,起碼100多分!」

霍英東解釋說:「為什麼給自己打100多分,是因為幾十年來,我不單只是自己賺錢,還幫別人賺錢。從朝鮮戰爭時的那一批人開始,所有幫過我,或者與我合作過的人,個個都賺錢、發達……」接著,他又提起一些人的名字;末了,他又補充說:「我敢說,我從來沒有負過任何人!但不少與我合作過的人,都有負於我!」

霍英東出生於香港一戶水上人家的小木船上,在家裡排行第四。霍英東的祖籍是廣東番禺,但從祖父一代起就已經全家遷往香港,霍英東出生時,霍家的處境已是相當困難。直到6歲的時候,他還沒有穿過鞋。港灣、風浪、小船、漁火、濤聲……這些幾乎就是他全部的幼年記憶。

7歲那年,霍家遇上浩劫:一場颱風驟然間奪走了兩個哥哥的生命,幾個月後父親又染病身亡。為了不讓剩下的3個孩子重蹈覆轍,霍母帶著他們棄舟登岸,住進了當時的「貧民窟」——整間房子只有20平方米,但住著50多人,破舊不堪。在這裡,霍英東一家人住了五六年。

霍英東的母親是一位頑強、刻苦、勤奮的人,在那多災多難的日子裡,她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折服,而是挺直腰桿,辛苦操勞,把丈夫遺留下來的駁運生意繼續經營下去,日子倒也還能勉強維持下去。

母親雖然自己目不識丁,但希望自己的兒女知書識墨。大約在霍英東6歲那年,便由別人背著去拜師啟蒙。接著在帆船同業義學就讀,那是免費的,他家住在船上,隨處漂泊,上課很不正常,有時放學後連船也不易尋找。到第三班時,轉入敦梅小學。這間小學是要收費的,其中有一個免費班,但僅招收30人。學生要作一篇文章應考,霍英東以第一名被錄取。

後來轉讀皇仁書院,霍英東也是第一個被錄取了。他在校讀書很是勤奮,成績總是排在前幾名。他後來回憶說:「那時我讀書十分專心,總是不甘落後,偶有成績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覺臉紅。」在皇仁書院,霍英東算是接受了比較系統的教育,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學業之外,他還廣泛閱讀了不少文學作品,如《金銀島》、《魯濱遜漂流記》等。

那段日子,他的生活是相當艱辛的,因為皇仁書院學費很高。為了省下一點錢,霍英東常常不坐電車,花半個鐘頭急步上學。放學回去後還要幫媽媽記帳和送發票。他後來回憶說:「這種緊張生活,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頭昏眼花,甚至神經衰弱。不過,這對於我又是一個極好的鍛鍊,使我後來走出社會以後,不管生活多麼艱辛,工作多麼繁忙,自己也不怎樣畏懼,倒是能夠從容對付。」

在皇仁書院高中畢業,進入大學預科時,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本開始進攻香港,霍英東的學業也被迫結束了。和當時許多人一樣,初時靠擺賣家裡的衣服雜物度日。在這段日子裡,霍英東起早貪黑,奔波勞碌,但「那是經營生意的好訓練。」由於他細心精明的經營,雜貨店的生意日漸興隆。

1945年戰爭結束,百廢待興,運輸業急需發展。霍英東和母親都認為這是值得把握的好時機,故毅然把雜貨店賣給了別人,得到的7000元全部重投父輩的駁運舊業。他認為,看準和抓住時機、找到出路是極其重要的。因為當時的香港只剩下一種生意可營運,這就是處理戰後大量物資和沉船。在1945年至1948年間,霍英東在拍賣剩餘物資的數年內,淨賺了22000元。

30歲那年,霍英東已經積蓄了豐厚的財產。此時,他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業,決定把自己的資金全部押在地產上,大干一場。結果,在短短一年間,他就賺了超過600萬。在這幾年裡,聰明的霍英東首創了「分期付款」和「賣樓花」,並制訂出大廈的公共契約,這些招數如今已成為全世界地產行業通行的慣常做法。20世紀60年代初期,霍英東的財產已數以千萬港元計,躋身於香港的超級富豪之列。

「最初做地產生意時,霍生一般是去幫襯橫街窄巷的小店舖,花十來二十元叫師傅做一雙皮鞋。但他不喜歡皮鞋的後沿太硬,所以平時總喜歡用腳踩著後沿,把皮鞋當拖鞋穿。在家這樣,在公司亦是這樣,只是出街時才乖乖把腳套進鞋裡。我還記得他那時喜歡買香港製造的伊人牌襯衫,那是很普通的一種襯衫,不是什麼名牌。」一次,談起霍英東50年代的生活,霍氏集團一位老職員這樣說。「至於飲食,他特別偏愛粟米和芋頭,這種飲食習慣至今仍然沒有改變。」

「我出生時貧窮,但是我不可能一輩子都貧窮!」霍英東曾說,一個人要干成一番事業,其中放開眼界、抓緊時機、百折不撓、艱苦創業佔95%的因素。以做生意來說,有時候三思而行不無好處。

 

李嘉诚
 

李嘉誠

「超人」李嘉誠:今天要以知識取勝

2013年的華人富豪榜發佈,「超人」李嘉誠繼續蟬聯華人首富,自1999年超越李兆基以來,這已是他在榜首的第15個年頭了,他的白手起家勵志故事激勵一代又一代人,是全球華人公認的驕傲。而他實際上只是小學學歷。

「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大學文憑、白手起家而終成大業的人不計其數,其中的優秀企業家群體更是引人注目。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為社會作貢獻,社會也回報他們以崇高榮譽和巨額財富。」李嘉誠曾說。

1938年日軍轟炸潮州,剛剛讀初中的李嘉誠在1939年6月與家人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裡。禍不單行,這時候李嘉誠的父親李云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拚命地溫習功課。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了。

作為長子,李嘉誠從此不得不眼含熱淚,無奈地結束他的學業出來打工,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父親死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李嘉誠到這裡之後,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達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公司。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夥子了。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我17歲就開始做批發的推銷員,就更加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生活的艱辛。人家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除了勤奮,李嘉誠還有著敏銳的經商頭腦,「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覺敏銳才能將商業情報作用發揮到極致,那種感覺遲鈍、閉門自鎖的公司老闆常常會無所作為。」他認為,眼睛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場的才是大商人。

李嘉誠坦誠自己從不間斷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瞭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對於知識,李嘉誠認為不僅是指課本的內容,還包括社會經驗、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才有競爭力,「知識是新時代的資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勞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搶知識,要以知識取勝」。

如今,李嘉誠頭上頂有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劍橋大學等十多所知名大學授予他的榮譽博士學位,均是實至名歸。也許像李嘉誠這樣能力超眾的人,是無法用學歷來衡量的,討論李嘉誠的學歷也就沒意義了。

早年,有媒體質疑李嘉誠兒子李澤楷學歷一事,當事人李澤楷表示,他在斯坦福大學讀書三年,但因為要趕往一家投資銀行工作,沒有畢業就離開了大學。這次也是他發現網頁上的資料錯誤,主動提出更正的。至於公司其它法定文件,則都只是註明他在斯坦福大學讀書,學歷資料並無錯誤。李嘉誠則更是澄清說李澤楷確實沒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取得學位,但他同時也認為兒子並非講大話。李嘉誠說,工作與讀書都好重要,但工作之後再進修,收效更大。

「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60歲之後,運氣已差不多要佔三至四成了。」李嘉誠總結自己的成功,在他看來,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定自己能建立一個信譽。

宗慶後

宗慶後:要把過去所有耽誤的時光都追回來

從賣冰棒起家,宗慶後用了26年時間成為胡潤和福布斯財富榜首富的「雙料王」。杭州娃哈哈集團掌門人成功背後,是大器晚成的一段艱辛歲月。

宗慶後的家族曾顯赫一時,待到解放之後,家庭變得異常貧困,父親沒有工作,只靠做小學教師的母親一份微薄的工資度日。1963年,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宗慶後去了舟山一個農場,幾年後輾轉於紹興的一個茶場。再後來,大批知青相繼下鄉,宗慶後可以說是知青中的先遣人員了。

在海灘上挖鹽,曬鹽,挑鹽,在茶場種茶,割稻,燒窯,那時的宗慶後與其他任何一個年輕人一樣,「腦袋裡有過各種各樣的夢想」,「總想出人頭地,總想做點事情」。然而,在被命運之神遺忘的農村,宗慶後一待就是足足15年。逃避灰色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四處找些書來看。

1978年,隨著知青的大批返城,33歲的宗慶後回到杭州,在校辦廠做推銷員,10年裡輾轉於幾家校辦企業,依然鬱鬱不得志。待到他開始創業的時候,已經是一個42歲的沉默的中年男子。

對多數人而言,42歲已是到了被生活磨得心疲力竭、轉而把人生願望寄託到下一代的歲數了。在被命運遺棄了大半生之後,這一次宗慶後緊緊抓住了命運給予的一絲可能。像一個工作狂似的,風裡來雨裡去,騎著三輪車到處送貨,要把過去所有耽誤的時光都追回來。

這是一段異常艱辛的歲月。宗慶後剛剛承包校辦工廠的時候,企業又窮又小,什麼都沒有,中午十來個人蒸飯吃,還受人家的氣。即便如此,有了人生寄託的宗慶後在工作中再沒有感到過失落。大半世的消磨,餘下的只能以夸父追日般的付出,以彌補往日所有的遺憾。

當年宗慶後創業時手上握有借來的14萬元巨資,但他只是簡單地粉刷了一下牆壁,買了幾張辦公桌椅,就開張了。因為捨得吃苦,只要有人需要冰棍,不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酷暑宗慶後都會準時送貨,賺取幾釐錢的利潤。

後來,憑藉自己摸爬滾打建立的銷售網絡,宗慶後籌建了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生產兒童保健品。1991年,娃哈哈集團公司得以組建,主營業務也開始轉向飲料市場。1996年,娃哈哈純淨水誕生,這意味著這家公司開始從兒童產品領域向成人產品領域拓展。如今,娃哈哈已成多元化的商業帝國,保持行業霸主地位已保持超過14年。

坐擁數百億資產,宗慶後表示「真的不太會享受」。他說,自己的生活很簡單,消費比身邊的工作人員都低,一日三餐還基本都在公司食堂吃,每天就是抽點煙、喝杯茶,基本沒有其他花費。此外,宗慶後一直恪守著嚴格的生活作息表,朝六晚十一,堅持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他能一眼看出生產線機器壞在哪裡,能講出娃哈哈水瓶蓋上有18個齒。

苦行僧式生活的宗慶後信仰勤奮,幾乎沒有什麼除工作之外的慾望。早在創業前,宗慶後就曾自學企業管理,並取得浙江工人業餘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大專文憑。但熟悉宗的人都知道,伴隨其整個青年時期的《毛澤東選集》,這是他管理和企業戰略上所奉行的「聖經」。

宗慶後認為:「你去看看中國現在成功的大企業,都是一個強勢的領導,都是大權獨攬,而且是專制的。我認為在中國現階段要搞好企業,你必須專制而且開明。」娃哈哈集團直到現在也不設副總經理,生產、銷售等各個領域的管理則是通過各個部長擔任。業內還盛傳「買一把掃把都要宗慶後簽字」的段子。

對於企業管理,宗慶後曾強調,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很重要,中國的企業要以人為本,要讓員工心裡服你,自覺自願地認真工作。宗慶後給員工制定了持股制度,讓員工們成為企業的真正主人。在娃哈哈的3萬名正式員工中,大約有1.7萬人持有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0%左右。

「我還早呢,還不會退休。」談及接班問題,這位已經年近古稀的「飲料大王」會說未有計劃退休,依然精力充沛。宗慶後坦言:「我感覺自己身體很好,我還沒感覺老,心態比較好吧。」

 

曹德旺
 

曹德旺

曹德旺:做事如同做人,小事情靠技巧,大事靠眼光和人格魅力

「我很像《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那個主人公。」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曾這樣形容自己。他是國內的「玻璃大王」和「慈善大王」,9歲才上學,到14歲就被迫輟學。

回顧曹德旺的創業歷程,為了謀生,在街頭賣過煙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在歧視者的白眼下艱難謀生,嘗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

早年的這些苦難,讓曹德旺過早地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冷暖,也磨礪了他堅韌的性格。他堅信,靠勤勞的雙手能改變命運,他要讓全家人「把日子過得好一點」。

「我的父親曾經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貨的股東之一。因時局動盪,父母親決定舉家遷回老家——福建福清。離開上海時,父親帶全家坐油輪,財產全部放在另一條運輸船上。等人到家之後,全部家當卻沒有回來,只得到一句答覆,說是那條船沉了!兵荒馬亂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眼睜睜地看著家中頓時變得一貧如洗。」

在他的記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家裡一天只能吃兩餐,兩餐裡也只是些湯湯水水,難以頂飢耐寒。那時他們就常常覺得餓,做母親的變不出吃的,但卻總是柔聲鼓勵著孩子們:「要抬起頭來微笑,不要說肚子餓,要有骨氣、有志氣!」

「飯可少吃,衣可簡穿,書還是要讀。」受過教育的父母想盡辦法要讓他們讀點書。9歲時他走進了學堂,唸到14歲,因為家境太艱難不得不輟學回家放牛。但是當時,一有空他就愛撿起哥哥的舊課本,邊放牛邊津津有味地讀上幾頁。

1976年,曹德旺開始在福清市高山鎮異形玻璃廠當採購員,他的工作是為這家鄉鎮企業推銷人稱「大陸貨」的水表玻璃。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這家年年虧損的鄉鎮小廠,賺到人生第一桶金。1985年,將主業迅速轉向汽車玻璃,徹底改變了中國汽車玻璃市場100%依賴進口的歷史。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1993年,福耀玻璃登陸國內A股。是中國第一家引入獨立董事的公司。是中國股市唯一一家現金分紅是募集資金高達7倍的上市公司。

2001年——2005年,曹德旺帶領福耀團隊艱苦奮戰,歷時數年,花費一億多元,相繼打贏了加拿大、美國兩個反傾銷案,震驚世界。福耀玻璃也成為中國第一家狀告美國商務部並贏得勝利的中國企業。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獲得了有著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這也是該獎項設立以來,首位華人企業家獲此殊榮,授予歷年來全球最成功及最富創新精神的傑出企業家。

「作為企業家,在準備創大業時一定要記住,做小事情靠技巧,大事靠眼光和人格魅力。」在這二十多年的企業家生涯中,他認為自己的成功,最大的經驗就是做事如同做人,不論做人做事,還是做產品,都要始終「以誠為本」。

作為一名商界領袖的同時,曹德旺也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社會。他以不行賄自居,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以人格做事;他亦是行善的佛教徒,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50億元,認為財施不過是「小善」。

魯冠球

魯冠球: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

15歲輟學,做過鍛工,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傑出代表人物,魯冠球創造了一個在細分領域裡的民族品牌——萬向集團。

魯冠球出生在農家,16歲時的理想是當工人。「很簡單的道理,要擺脫貧困。農民真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早上三四點鐘,天濛濛亮就出來種菜,好的賣給城裡人吃,壞的、差的自己吃。晚上,蚊子很多還在外面勞作,就這樣,都富不起來。」

「正好有個機會『大躍進』,城市裡需要工人,我們就去了。一開始14塊錢,還有兩塊衣服費。我幹了3年,工資最高漲到35.5塊,拿了兩個月。」後來就是三年自然災害,「吃樹皮草根,吃的人都浮腫了,虛胖啊!」魯冠球拍打著自己的手臂,「城裡養不活我們了,現在叫下崗,那時候叫精簡。1961年,全國精簡2000萬工人,我是其中一個。不想回農村,怎麼辦?當工人三年有了點手藝,開始在農村修自行車、鋼絲車,一個人開始,就是要擺脫貧困。」

這種尋求脫貧的個人努力,從新中國成立後就沒有間斷過。「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個年代,我們蕭山、紹興照樣也有民營企業存在。」魯冠球說,「那時候都計劃經濟,私人搞機械要用計劃的電就不行。我搞了6年,搬了7個地方。」這段時間最大的苦悶是「不被承認,沒有被評上先進,拚命干也沒有什麼榮譽。」

辦企業40年,魯冠球從未虧損。萬向也成了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第一家進入國務院試點企業集團的鄉鎮企業,第一家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的鄉鎮企業,第一家產品進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配套生產成的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商。

「我們幹啊,真的干!鍛工,切割,調度,把關都是我。後來生病了,筋疲力盡,去醫院看病,自行車都騎不動,廠裡一個員工用自行車載我去。驗血結果出來,醫生以為我在黃疸指數的指標後加了個零。」

如今,68歲的魯冠球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經濟奇蹟的一個縮影:擺脫貧窮的強烈衝動、隨處可見的機會、吃苦耐勞的民族秉性,這些共同成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也讓這個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邊緣農村的農民之子一躍而成為隨著改革開放而出現的新中國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的代表,成為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常客。

「人的一生,從生下來一直到生命停止,整個過程都是學習的過程,人生精彩不精彩,關鍵看你怎麼學。人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無知的,人如果不學習就會永遠無知,無知就會做出無恥的事情。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我現在天天講,我有兩個不夠用,一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二是感覺知識不夠用。」對於知識,魯冠球曾說,不管什麼樣的創新,把過去好的用好就是最大、最好的創新,「創新不是憑空創新,離開實際的創新是不行的,一定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創新。」

 

陈丽华
 

陳麗華

陳麗華:誠實、信用第一,真心實意交朋友

坐擁財富340億人民幣,她曾多年蟬聯中國大陸女首富;她投資數億打造了一個中國規模最大的紫檀博物館,填補了國內博物館界的一項空白;她旗下赫赫有名的長安俱樂部吸引了大批富商巨賈,成為私人會所的領跑者;她就是富華國際董事局主席——陳麗華。

被媒體追捧為「內地第一富婆」的陳麗華,幼年生活並不如意。因家境貧寒,讀到高中便輟學,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於她頗具生意頭腦、待人熱誠,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廠。後來,陳麗華在親戚的幫助下,從北京來到香港,通過社會關係的幫助,從事地產投資。

在香港陳麗華掘到了起家的第一桶金。那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她用從事家具生意賺得的錢在比利華購置了12棟別墅,低價買進高價出手,這麼幾回合下來,陳麗華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創業資本。在1988年,在香港成立富華國際集團。

1989年,她選擇回到北京尋覓商機,第一個地產項目就是長安俱樂部。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頂級會所,吸引了大批知名人士和富商巨賈,包括李嘉誠、霍英東、鄭裕彤等著名企業家都是其會員。當然,入會門檻不低,在創始之初的入會費就達9000美金。現如今,在京城,長安俱樂部仍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繼長安俱樂部之後,陳麗華又陸續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豔羨的黃金地段,開展了包括房地產投資在內的多領域的實業投資。經過二十年的經營運作,富華集團在北京已建成使用和在建的地產投資項目達到150萬平方米。

「我不願意做人上人,我也更不願意做人看不起的人,我覺得自立,就是不管幹什麼,只要是正派的,按國法來說可以的,我們就去做,沒有不成功的。酸甜苦辣什麼都吃過,那時候什麼叫苦,什麼叫甜自己去選擇。」

說起往事,陳麗華並不認為是自己的什麼先知先覺,她說做生意要有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而自己的經商訣竅,其實很簡單,就是「誠實、信用第一,真心實意地交朋友」。

在投資地產大獲成功後,花甲之年的陳麗華將公司交給兒子趙勇打理,轉身開始「不計成本、無視回報」的投資紫檀。沿著長安街向東,在京通快速路中段的北側,有一大片明清建築群,這就是陳麗華投資兩億興建的中國紫檀博物館,裡面收藏著數千件紫檀藝術品。

「我現在是用地產上賺來的錢料理這個博物館。人們都把財富和高科技相提並論,我倒以為我的這些宮廷工藝的紫檀絲毫不比外國的高科技遜色!」作為一個在頤和園長大的滿族後裔,陳麗華從小就對紫檀有很深的情緣。在她看來,生平最大、最在意的「投資」就是對「活的國寶」這一傳統文化技藝的拯救。

楊國強

楊國強:17歲之前未穿過鞋 一個很喜歡讀書的農民

廣東碧桂園房地產創始人楊國強常常被描寫為最土的中國首富:農民出身,曾放牛種田、做泥水匠及建築包工頭,皮膚黝黑身材偏瘦,17歲之前未穿過鞋,不修邊幅、總穿大一號的西裝,一開會就脫鞋、盤腿,一舉一動和言語之間,仍帶有農民的憨厚和不拘小節。

楊國強做企業也土,從來不進市區,專撿別人看不上的荒地,幾百台吊車同時操作,「像賣白菜一樣賣別墅」。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神秘人物。他不接受媒體採訪,也不出席各種熱鬧場合,與內地同行若即若離。直到2007年4月碧桂園香港上市,碧桂園才出現在公眾視線面前。

20來歲左右,楊國強加入鎮政府屬下的北滘建築工程公司,從底層做起,至上世紀90年代初,他已經晉陞為總經理。楊國強首度創業,是在企業改制中與多名同鄉合資將北滘建築工程公司買下,並成為大股東。後來北滘建築更名為廣東騰越建築工程公司,成為碧桂園的附屬公司。

短短十餘年時間,楊國強完成了從「泥水匠」到億萬富翁的完美轉身,並且為女兒打造了一個」中國最年輕的首富」的頭銜。隱身於女兒楊惠妍「最年輕的中國首富」光環之後的楊國強,為人低調,在業內所創造的驚人業績一直為人津津樂道,是中國第一個實踐復合地產開發的地產商。

從碧桂園最初的「學校+地產」模式,到後來的「學校+會所+地產+酒店+度假」。可以說,復合地產成就了楊國強和他「五星級的家」。在這一理念下,他通過開發超大樓盤,以低買低賣的策略快速回籠資金,並實施設計、建設、裝修、物業管理一條龍開發,以降低成本,從而快速積累了巨額財富。

「我雖然沒機會讀大學,但我看書很多的,天文、哲學、歷史、地理……什麼書都看。小時候,我就算身上只有2塊錢,也會和同學到廢品收購站買舊書看。」雖然未上過大學但他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農民,常常說自己不聰明但很努力。

在順德碧桂園旁邊,他建了一所免費的「國華紀念中學」。在校內的一塊石碑上,他寫道:「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石碑落款「創辦者」,依然保持著他一貫的低調作風。

 

牛根生
 

牛根生

牛根生: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曾是國內食品產業裡最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他的創業史充滿了傳奇和爭議色彩,他的成功是草根階層衝刺成功的至高典範。

「沒錢,沒背景,沒學歷,照樣能成功!他,從小就被賣掉,少年曆盡辛酸,做新郎也不曾著新裝。寄人籬下,多年小兵熬成副總,卻無端被排擠放逐。他中年失業,嚥下傷楚,東山再起。白手起家,一路坎坷,卻奇蹟般地創造出了中國乳業巨頭。」這是業界對他的一段評論。

1958年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據牛根生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由養母撫養14年。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1983年進入乳業工廠,從基層幹起,直至擔任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同時也是伊利創始團隊成員),成為「中國冰淇淋大王」 。1998年,伊利副總裁牛根生突然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

據《中國商界》雜誌的報導,與伊利風雨同舟了16載的牛根生後來來到北京大學,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當老牛坐在教室裡聽課的時候,坐在他旁邊的都是18歲左右的學生,老牛當時已經40歲。

「我當時也不知道是光榮呢還是可恥?到了北大,人家問你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夥子坐在一起,看起來不和諧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個文憑,當時辦的是教師進修,我就自封了一個『訪問學者』。」 這個『訪問學者』並不好當,牛根生必須首先化解掉內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靜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園環境當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開,我的歷史上比這麼難過的事情多得多。當我也是十八九歲的時候,因為義氣啊仗義啊什麼的在社會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關在看守所裡,收審啊,行政拘留啊,3個月,2個月,好在沒有判刑。後來,呼市政法委的領導到蒙牛參觀,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認識,他們當年都培訓和教育過我啊。」牛根生笑著說。

「我在20歲之前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後來自然變好了,所以從面子上我還是過得去的。正好,我沒有上過名牌大學,所以我當時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學的學習生活。利用這段時間,我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聽了很多經濟學家的課,尋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學。大學老師怎麼講課?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從伊利開始就跟隨牛根生的一個部下說:「老牛從北大回來之後,無論是看問題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過去成熟了許多。老牛利用這一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潛心思考總結了半年,本來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這一沉澱、昇華,思想上得有多大的進步?」牛根生在北大學習了一個學期,這個學期對老牛來說,不僅僅是學習,更應該是他反思的過程。當他結束學習的時候,蒙牛的草稿或許已經在他的腦中形成了。

當時,從伊利辭職的牛根生還曾想通過人才招聘市場找工作,結果被對方以「你這樣的年齡在我們企業屬於安排下崗的一列」拒絕了。也有一家乳品企業得知牛根生辭職之後,願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請牛根生加盟,結果老牛的「讓我成為股東」這個條件把對方嚇跑了。後來,老牛打算自己做點事情解決生計,開一家海鮮大排檔,房子選好了,模式考慮好了,結果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讓這個計劃難產。牛根生意識到,自己雖然離開了伊利,但伊利那種罩在他頭上的陰影並沒有散去。

1999年,牛根生在「無奶源、無工廠、無市場」的窘境下、在「老東家」伊利的臥榻之側創立了蒙牛。用短短8年時間,使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在蒙牛的刺激下,原本平靜的中國奶業開始走向一個精彩紛呈、話題不斷的產業時代。

牛根生曾對《中國企業家》說,「有一個人對我影響很大,就是我的養母。她曾是國民黨一個幹部的太太,素質很高,我的啟蒙老師就是她。那時候,白天老師教育我們地主有多麼壞,資本家有多麼不好,晚上回到家媽媽告訴我不是那樣的,資本家怎麼樣對待每一分錢、怎麼樣關心工人,工人幹的好能把生意做好。她和老師講的是兩回事兒。那時候,我就想除了馬克思主義,我們還應該多學習凱恩斯主義。 」

在牛根生看來,自己經營企業影響最大的是文化理念,是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就是「樂於分享,追求共贏」,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這個價值觀又體現在兩句話中,一是「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二是「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何享健
 

何享健

何享健:小學畢業 埋頭干企業

何享健,美的創始人,從一開始就演繹著中國老一代企業家的摸打滾爬。1968年,只有小學學歷的他和23位居民集資5000元創辦「塑料生產組」,生產藥用玻璃瓶和塑料蓋,後來又轉產發電機小配件,就在背著這些小玩意走南闖北找市場的過程中,何老闆培養了異常靈敏的市場嗅覺。

1980年開始製造風扇,何享健初涉家電行業。奪目的是,他於1992年毅然推動美的股份制改造,一年後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1997年推動事業部制改造,為集團「二次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9年在全集團範圍內推行員工持股制,促使產權和分配機制改革,使員工和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2001年完成了公司高層經理人股權收購,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有專家評論美的的成功:美的是一家戰略走向比較清晰;經營比較穩健;公司治理比較規範;管理層比較穩定的民營企業;而且這家企業時刻保持著對家電行業發展走向的把握;並由此對企業進行動態的調整和漸進式變革。所有這一切的核心卻在於美的擁有一位為人低調但不失戰略眼光和睿智思維的當家人———何享健。用何享健的話講,叫做「寧可走慢一兩步、也不能走錯半步;寧可少賺一兩個億,也不能亂來;國際化時不冒進、不跟風」。

據悉有一次,中央領導來美的視察,順口問何享健什麼文化程度?何享健老實回答說,小學畢業。中央領導大笑,「老何現在起碼是博士後水平了。」在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家電行業奮戰整整40年的何享健,卻是愈戰愈勇,以其獨到的國際視野和戰略智慧,再度帶領四十不惑的美的向世界500強、向全球白電五強發出強有力的衝刺。

何享健曾說:「我的人生目標很明確,就是把美的做大做強,就是干企業,而干企業就是要贏利、要賺錢。」因此,他能夠始終保持企業家本色,始終務實地追求企業利益,從而能夠抵禦各種誘惑,埋頭干企業。至於他為什麼刻意保持低調,何享健的回答也很實在:「我的普通話說不好,文化水平也不高,既不像柳傳志那樣能侃,也不像任正非那樣會寫,跟媒體接觸容易說錯話,容易被人誤解,給企業帶來危害。所以,我不如不講,少講多干,把企業做大了,讓企業賺錢了,比什麼都強。」

「我最煩的是給我開車門、提包擦鞋的人,最喜歡能創造業績並給我提意見的人。」每天早晨,何享健都先到廠子轉一圈,見到員工或客戶時聊一聊,以便把握一線動態,同時,他每天都要看自己選定的十一種雜誌,獲取知識與信息,敏銳感知外部環境的變化。

去年夏天,正值何享健70高齡時,他一紙昭告天下,將江山交到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和外姓管理團隊手中,自己則參與分權管理和授權經營,成為名符其實的「太上皇」。把江山交託給「外姓人」,甘願退居二線的何享健被解讀為心胸開闊的現代企業制度先河人物。何享健兌現了十年前年的承諾:不做家族企業。

魅族黃彰

黃彰:痴迷電子電器的「瘋子」

如果說,李嘉誠、霍英東的創業故事離我們太遠了,又錯過了宗慶後、牛根生當年野蠻式增長的時機,那麼魅族黃彰的故事可能就是現實版勵志故事了。

在珠海的大街上,你如果碰到黃章,你一定不會把這位身材瘦弱、容貌平凡的他,從人群中分辨出來。的確,黃章太平凡了。有人說今年37歲的黃章,還像一位大學剛剛畢業的學生。其實,黃章哪裡讀過大學,出生於梅州市豐順縣湯西鎮農村的黃章,連高中都沒有讀完。但他卻敢挑戰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他的魅族M8,曾一度受到國內手機迷的追捧,狂熱程度絲毫不亞於對iPhone的痴迷。魅族M9首發當天,更是在北上廣深地區引發了上千的排隊購買的場景。

在珠海人眼裡,黃章是個怪人。要說明黃章的怪狀,業界流傳的一個例子:2009年5月,珠海市政府搞了一個活動,請來全國各路高科技英雄。一時間,活動會場名流匯聚,冠蓋云集。市領導突然發現,會場中沒有魅族的掌門人黃章,於是叫人趕緊去請黃章。沒想到的是,黃章居然不給市領導面子,他不但沒有應邀馬上趕來,反而叫人帶話說:會場的名人已經夠多了,我不算名人,我去也起不了什麼作用,還說自己不太適應這種場面。

他從不按商場的遊戲規則出牌,卻屢戰屢勝,於是他被稱為「瘋子黃章」。黃章,堅持認為產品主要應該靠卓越的技術、超群的功能去贏得消費者的口碑,根本不是靠廣告狂轟爛炸去打開市場。所以,他堅決不同意大做廣告,只願意在魅族網站的BBS上與用戶溝通,聽取反饋,做好產品。

事實上,黃彰從小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技術狂人。在很小的時候,黃彰就喜歡拆東西,尤其喜歡拆電子設備這類特殊機器。一次,他居然拆了村裡的第一台電視機。當時,電視機是村裡的寶貝,黃彰一下成為村裡的「名人」。

由於對電子電器過於痴迷 ,黃章的父親狠下心把他「趕出」家門,讓他自己創業。於是黃章從自家地裡挖了一些「農產品」換來路費,前往大城市打工。在進入電子行業之前, 黃章承認自己幹過收入很低的工作,像碼頭搬運工。最終,黃章沒有在搬運工領域嶄露頭角,而是進入電子行業,從此,他如魚得水。

魅族從一文不名,到成為國內MP3隨身聽領域的第一品牌,黃章只用了3年時間。他經營產品從不做廣告,不注重在媒體上的宣傳,也被看成是違背現代市場經營經典的瘋狂行為。但是,黃章天天都泡在互聯網上,他自己就掌握了互聯網這個當今最厲害的媒體。他把互聯網當成溝通魅族和用戶最重要的橋樑,有了這個橋樑,在他看來,其他媒體的橋樑作用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在魅族公司的網絡論壇上,黃章是最活躍的用戶。用戶名為J.Wong的黃章,喜歡和他的粉絲們交流,也喜歡和網友們打嘴仗。作為一位超級發燒友,他經常為技術問題和網友們徹夜討論,也常常爭論不休。粉絲和網友提出的疑難問題,總能得到他的親自解答:有些經銷商不守規矩,黃章還會忘掉自己已是大公司老闆,像憤青那樣在論壇上勃然大怒。每天,黃章都會在論壇上泡上幾小時,常常在深夜一、兩點鐘還在發貼。他曾下了死命令:在互聯網上,不說話可以,但不去看互聯網絕對不行。

據說,黃章由於不愛交際,在珠海只有兩位朋友。其中的一位朋友這樣向別人預言:如果有朝一日黃章成了中國首富,你們一點也不要大驚小怪。被稱為瘋子的黃章,他的輝煌事業才剛剛開始。

(本文部分內容據百度百科等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58

中國大媽買台股 恐怕意願不高

2015-01-19  TCW
 
 

 

今年一月六日,一向積極振興台股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喊出「台股揚升計畫」的多項措施,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開放中國散戶到台灣券商開戶,並直接買賣台股,預計今年六月底公布相關內容,最快第三季正式上路。

消息一出後,在投資銀行資歷超過二十年、熟稔兩岸資本市場的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隔天立刻蒐集相關報導和資料,並列點整理自己的觀點。「這是很有意義的開放,但不是我唱衰台灣,像大媽之前願意搶購黃金,對人家來說,台灣股票是黃金嗎?Why Taiwan(為何要買台灣?)」

多位親友皆在中國定居的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說:「沒有聽他們說身邊有人在關注(開放中國散戶買台股)。」他也一針見血指出:「看看滬港通的例子,不就知道了?」

的確,連專業財經媒體《霸榮週刊》(Barron's)報導也指出,「滬港通」開通第一個月,中國購買港股金額為人民幣八十四億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三十六億元),僅達開放上限的三‧四%,顯見中國散戶對透過滬港通投資港股,意興闌珊,由此可見,開放中國散戶買台股,恐怕也難掀熱潮。

黃齊元認為,即便開放大媽買台股,或讓「滬台通」正式上路,其冷清程度恐比滬港通的「南下列車」(港股通)有過之而無不及,「資金是哪裡熱就往哪裡跑,現在中國A股正值大牛市,反觀台灣,可能比香港還冷,頭殼壞掉的才要來吧?」

大媽不熟台股市場 只認識台積電、鴻海、台塑

殷乃平也說:「除非台股上看三萬點,否則對中國散戶來說,現在進場台股,只能當作賺一點零用錢而已。」

為何如此不看好開放中國散戶「錢」進台股?除了A股上漲潛力高過台股外,黃齊元說:「正如我們不夠了解中國,所以才會發生太陽花學運,對中國散戶來說,他們也不夠了解台灣企業嘛!」

一位長期在中國投資的凱雷集團主管說,先不談人民幣在長期升值趨勢下,中國投資人不能預期新台幣走勢,買賣台股可能面臨匯兌損失的問題。對中國散戶來說,台灣企業很難理解,而且多數上市櫃公司的規模、市值也不夠大,不夠吸引人。

香港海通國際證券前首席策略師黃薰輝也說,倘若現階段開放中國散戶買台股,股民喊得出名字的,頂多就是台積電、鴻海、台塑等權值股。

大媽青睞錢留中國 首選依序陸股、港股、美股

除了台灣市場本身的局限性外,也不得不討論中國股民們的另一個特質:偏愛自家股市,遠勝過海外市場。

黃薰輝以香港為例說,「透過複委託投資海外股市的散戶投資人,占整體交易比重通常僅有五%左右,最多也不會超過一○%。」

根據黃薰輝的觀察,中國散戶最青睞的標的,仍由當地股市拔得頭籌,其次為在香港掛牌上市的中資企業,第三是美股,台股受歡迎程度超越這三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對中國散戶來說,台股至多就是個聊勝於無的選擇吧。」

大媽愛把投資當賭博 瘋狂進出,市場波動恐劇增

而且,從去年底中國上證A股的飆風來看,中國散戶炒短線的傾向,比其他市場的投資人強烈許多,堪稱全球最愛炒短線的散戶投資人之一,倘若中國散戶逐漸熟悉台股了,可能形成一窩蜂搶進、一窩蜂流出的熱錢,對於台灣這種淺碟型市場而言,負作用不小。

「中國散戶投機的太多、理性的太少,根本是把股市當成賭場在玩!」黃薰輝指出,萬一聽到任何消息或謠言,搶進搶出的瘋狂程度,導致股市波動性激增,可能超乎國人或主管機關所能想像。

為何中國散戶特別愛搶短?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表示,台灣配股、配息行之有年,台股投資人挑選股票除了價差外,也會將「股息殖利率」或「定存績優股」納入考量,但中國上市櫃公司不太配息、配股,對散戶來說,能賺取的只有價差,適逢資金行情正熱時,也曾有連續大漲五天、十天的紀錄,乘機快撈一筆後走人的不理性心態,會相對明顯。

不過,跟上證A股相比,台灣有著中國股市沒有的產業,黃齊元說,像是生技、文創、部分農業和電子股等,對散戶來說可能仍有吸引力;黃薰輝則說,有朝一日,若中國散戶養成長抱一檔股票,穩健賺取配股、配息的思維,屆時台灣的高配息股票就有「吸金」機會,「但要等到這一天,大概要十年吧。」

雖然各界並不看好「大媽來台買股」,但曾銘宗也早就意識到的說,「台股揚升計畫主要是研議擴大所有外國投資人投資台股,中國只是其一,且涉及中國散戶部分,還必須按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辦法進行,現在只是讓台灣朝開放的方向進行而已。」

看來,想要看到「大媽資金」形成台股活水的那一天,的確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延伸閱讀】台投資者重配息,中國愛搶短線—台灣與中國散戶特性

●台灣

1.資產配置

講究「多元布局」

也相對熟悉海外市場

2.挑選標的

看重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

但也會打聽明牌

3.操作策略

配息、配股行之有年

選股時會考慮相關投資報酬率

●中國

1.資產配置

偏愛集中投資陸股、港股

錢留中國,不愛海外市場

2.挑選標的

對研究財報表興趣缺缺

喜歡聽消息、靠感覺

3.操作策略

把投資當成賭博、愛搶短

多數只在乎價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17

2014年宏觀稅負達37% 高不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3182.html

2014年宏觀稅負達37% 高不高?

一財網 陳益刊 2015-08-19 18:30:00

中金公司研報稱,我國宏觀稅負高,主要體現為企業部門稅負高,2012年企業稅負相當於其含稅可支配收入的47.4%

中國宏觀稅負到底高不高?對於這個問題,業界再起爭議。

近日,中金公司發布研究報告《降低稅負不應缺席穩增長和調結構》稱,2014年中國宏觀稅負高達37%,已經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平均在30%~35%之間),這與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極不相稱。同時,與發達國家實行“高稅負、高福利”政策相反,中國是在低福利水平上實行高稅負,稅負更是明顯偏高。

稅負高低各有說法

所謂宏觀稅負,從寬口徑上來說,是指政府收入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中國的政府收入包括公共財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四部分。不過,這四部分收入有重合,比如社保基金收入中一部分來自於公共財政收入。因此,政府收入並非簡單的將四部分收入相加。

中國宏觀稅負高不高,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去年8月,一位退休官員曾表示,調查顯示2014年上半年宏觀稅負基本上達到44%,這個數字相當高。

這在當時引起熱議,隨後官方學者稱44%的計算方法不嚴謹。時任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口徑,中國的宏觀稅負不超過35%(世界平均水平約為40%),屬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明顯低於發達經濟體,不存在宏觀稅負過高問題。”

數據顯示,按照寬口徑算法,法國宏觀稅負接近44%,丹麥、瑞典、挪威在40%左右,日本也達到38%左右的水平。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去年曾對媒體表示,就科學測算而言,目前我國的宏觀稅負在國際上處於中等水平。

上述中金公司研報稱,我國宏觀稅負高,主要體現為企業部門稅負高,不利於企業投資和創新。根據現金流量表計算,2012年企業稅負相當於其含稅可支配收入的47.4%。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曾表示,社會上高度重視稅負問題,除了關心稅收是否合理公平的同時,還重視稅收收入是否有效轉化為公共服務、社會福利、民生支出等。因而,判斷宏觀稅負是否合理,還應該聯系財政支出的情況通盤分析,看是否存在建設性支出、行政成本支出過高而福利支出不足的問題。

近些年,中央政府也在大力壓縮“三公經費”,加大財政民生支出,確保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如何減輕企業稅負

中金公司認為,未來降低企業和居民稅負的空間巨大,這主要體現在通過盤活巨額政府儲蓄來降低企業部門過高的稅負和社保繳納負擔,通過稅制改革來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

中金公司稱,2014年底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不到10%,上繳比例明顯偏低,企業和居民難以分享國有企業的收益。

“我們認為,未來國企改革、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和國有企業上繳利潤的提升為全民所享,可以為降低稅負,尤其是高達工資28%的基本養老保險,提供巨大空間。”中金稱。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在2020年提高到30%。

另外,以營改增(即營業稅改增值稅)等為主的稅制改革也將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根據國稅總局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營改增減稅1102億元。而2012年實施營改增試點以來,已累計減稅4848億元。

今年是營改增最後一年,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今年兩會上明確表示,按計劃今年將完成生活服務業、金融業以及建築業、房地產業的營業稅全部改成增值稅。

中金公司分析,如果營改增擴大到上述四個行業,預計今年減稅效應可能超過2000億元。而“營改增”全面完成後,如果進一步優化增值稅稅率,整個“營改增”改革實現的減稅規模可能達到9000億元左右。

不過,由於涉及不動產和金融業營改增稅制設計較為複雜,業內預期7月份出臺的營改增方案願望落空。

中金公司上述研報稱,政府不應因為財政收入下降而縮水減稅力度,推遲稅制改革力度或征收“過頭稅”。“過去幾年,減輕企業部門稅負的主要手段是營改增改革,但實際執行過程中,減稅力度不夠。”

國家近些年也很註重減輕企業稅負。財政部近兩年針對小微企業采取不少減稅舉措。根據國稅總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小微企業享受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和營業室等優惠政策共計減稅約486億元。

此外,2015年,國家全面清理規範涉企收費行動啟幕,也有利於降低企業負擔,這包括確保近兩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確定取消、停征和減免的1000多項收費規定落實到位;今年起對養老、醫療服務機構減免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等。

稅收征管也是影響宏觀稅負的一大因素。今年國稅總局大力推行征管規範,並發文要求地方要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采取空轉、轉引稅款等非法手段虛增收入,堅決避免突擊收稅,同時不能以任何理由在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上打折扣。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34

熟齡夫妻找對3保障 膝下無子也不愁退休 他們收入不高 靠戒掉「呆儲蓄」存養老金

2015-11-30 TWM

想要有錢有閒無後顧之憂地享受退休生活,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只要做好退休金、醫療保險與信託的三重保障,即使目前薪資普通不高,你也可以從容享受退休生活。

五十三歲的劉耀鴻與四十五歲的太太姜心蕙,兩人共同在桃園濟世功德協進會任職,從事社會福利與公益活動的推廣。步入熟齡階段的他們,膝下無子且收入不豐。在理財規畫師的協助下,他們如何打造出一個物質無虞的退休生活,值得許多準退休族參考。

劉耀鴻夫妻家庭年收入合計約九十萬元。儘管兩人收入不高,但太太對於房地產投資頗有心得,原本在桃園也有兩戶房產市值約一千五百萬元,最近他們賣掉一間房子,手上有了四二○萬元的現金。另外一四四萬元現金則分別配置在儲蓄險、股票與基金上。

表面上看來生活無虞,但膝下無子的兩人,隨著先生打算六十歲退休(還有七年),兩人擔心退休後收入銳減,不禁產生危機感。尤其兩人無兒女,特別擔心退休安 養照護的保障。姜心蕙說:「我們退休後的想像很簡單,就是每人每月有三萬元的生活費,每年還有六萬元的旅遊預算,老了病了,有足夠的醫療保障,不再為錢煩 惱。」參與籌畫濟世功德協進會「託老所」等社福計畫的姜心蕙很感慨地說:「我們接觸過很多老人,協助他們安養的問題,看到他們子女不是無力奉養、就是嫌麻 煩互相推託,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不管你有沒有小孩,關於退休安養計畫,還是靠自己最實在。」

保障一:保終身長看險

選擇身故「不退回」 保費較便宜基於這樣的危機意識,讓他們夫妻每年的保險金支出,就花了三十幾萬元,占了家庭收入的三成左右。其中,光是儲蓄險就有三張,占了每年保費支出的 一半左右,年繳逾十萬元的保費。而他們也因常辦公益活動與退休規畫講座,有了「退休安養信託」觀念。

即使做了種種準備,兩夫妻仍懷有深深的惶恐,擔心目前的家庭理財狀況,是否能符合他們未來對退休生活的期待?

「針對退休規畫,許多人往往壽險、儲蓄險買太多,醫療保障卻不足。」暉捷財務規劃顧問總經理、亦是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黃信維點出劉耀鴻夫婦的盲點。

他指出,大多數的人買儲蓄險做退休理財規畫,最大的功能只是「強迫儲蓄」而已,年利率還追不上平均每年二%的通膨率。問題是,屆臨退休的族群,主要問題不在用強迫儲蓄解決收支問題,關鍵在於須找投資報酬率較高標的,彌補資金不夠的缺口。

針對劉耀鴻夫妻的案例,黃信維建議,他們可將兩張儲蓄型保單解除,把火力集中在保障型的保險。除了原本的住院醫療險,可強化重大疾病、殘扶險與長期看護醫療險(長看險)。

以終身型長看險來說,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投保人身故後「可以領回保費」,其年繳保費較高,適合預算充裕的人;另一種是身故後「無法領回保費」,年繳保費較前者便宜一半,適合預算有限、只求保障的投保人。

以一位三十歲男性購買終身型的長看險為例,一張二十年期,保額兩萬元,「身故可領回總保額的一.○六倍」的保單,年繳保費二萬二八六○元,比「身故無法領回的保單」年繳一萬一九四○元,多出一萬九二○元。

以這對夫妻為例,他會建議先生與與太太分別投保每月三萬元給付的終身長看險,但因兩人年齡偏高,兩人每年保費估計約十二萬元。

保障二:規畫「安養信託」若老年失智 由第三方支付花費膝下無子的兩人可著手規畫「安養信託」。

黃信維解釋,所謂的「退休金安養信託」,是年老如果失智,可用信託的方式,由第三方支付退休後花費。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種「長期看護保險金安養信託」。萬一夫妻同時失能,可由原先設定的「信託監察人」 協助指示做保單理賠。以這對夫妻為例,他們將信託監察人設為所任職的濟世功德協進會,即使同時發生失能,也能同時受到保險金的保障,而通常這些信託的門檻 僅十萬元,且到銀行設定的費用只要三千元,每次執行酌收理賠金額的千分之五至單次五百元不等的手續費,如此一來既方便又有保障。

保障三:不動產變現投資

找報酬五%標的 60歲存夠退休金至於退休金怎麼存才夠?黃信維分析,假設太太的預定餘命為八十五歲、先生為八十歲,目前太太離退休年齡還有十五年,先生離退休年齡還有七 年,若想達到夫妻兩人每月三萬元的退休計畫,經過每年二%的通膨率計算,總計需要一八二一萬元才夠。若扣掉夫妻領到往生的勞保年金總計七三四萬元,尚有近 一千一百萬元的缺口。

因此他建議,夫妻存款共約四百多萬元,可賣出手上的投資用不動產,清償貸款後挪出二百萬元,使夫妻共有六一八萬元可做投資。只要為這筆六一八萬元找到年報酬率五%的穩健標的,進行單筆或定期定額投資,兩人六十歲時,就可存到足夠的退休金。

「想有錢有閒、無後顧之憂享受退休生活,沒有想像中難!」做好退休理財規畫的姜心蕙說,終於放下心中大石頭,現在,他們夫妻更重視養生,對退休生活不再煩惱,而是滿心期待。

收支僅勉強平衡

對退休深感焦慮

—— 劉耀鴻夫妻現金流量表項目 男方 女方 年度總計 每月平均收入 工作收入 4萬 3.5萬 90萬 7.5萬年終獎金 4萬 3.5萬 7.5萬 6,300 理財性收入 1.5萬 1,200 小計 8萬 7萬 99萬 8.25萬支出 飲食 21.6萬 1.8萬服裝 1.5萬 1,250 居住費用(水、電、瓦斯、管理費) 2.8萬 2,300 日常雜支 3,000 3.6萬 3,000 交通 900 4,500 6.5萬 5,400

娛樂 12萬 1萬

保障型保險費 14.4萬

房屋貸款 23.7萬

稅金

(含房屋稅與地價稅) 8.7萬

小計 94.8萬

年度

結餘 4.2萬

劉耀鴻夫妻資產負債表

資產

項目 金額 占總資產比重(%)現金 427 18.02 儲蓄險 33.4 1.40 股票市值 14.9 0.63 基金市值 96.2 4.06 投資房產市值 858 36.40 自用房產市值 775 32.72 事業資產 18.9 0.79

債權 125 5.27

自用汽車 20 0.84 總計 2368.4 100

負債

項目 金額 占總資產

比重(%)

投資房地產

貸款 188.5 7.97

自用房地產

負債 122.3 5.16

其他 7.8 0.32

總計 318.6 13.5

註:總資產=資產+負債

資料來源:黃信維

整理:林心怡

準退休族 如何60歲前存夠養老金?—— 劉耀鴻夫妻理財規畫建議Step1強化保障型保險比重原本夫妻倆的儲蓄型保險比率偏高,建議減少,並加強保障型保險,讓退休恐面臨的醫療風險,無後顧之憂。

單位:萬元

年度支出 規畫前 規畫後

可用生活費 41 72

房貸利息 26.65 ─保障型保險 14.35 26.35 儲蓄型保險 12.6 ─總計 94.6 98.35 Step2挑報酬率5%標的假設太太預定餘命為85歲、先生為80歲,太太45歲離60歲退休還有15年,先生53歲離退休還有7年,若想夫妻退休後每月 可用3萬元,尋找年報酬率5%標的即能完成。

太太 先生

退休預計月支出 3 3

退休實際月支出

(加計2%通膨率) 4.04 3.45 應準備退休金 1072 749 勞保給付額 412 322 不足額缺口 660 427 新增標的預期報酬率 5% 5% 單筆投資金額 317 304 每月定期定額金額 2.46 4.25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88

國家旅遊局局長:廁所供給不足品質不高是旅遊發展最薄弱環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027.html

國家旅遊局局長:廁所供給不足品質不高是旅遊發展最薄弱環節

一財網 王子約 2016-03-13 13:21:00

國家旅遊局局長:廁所的供給不足,品質不高,是我國旅遊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

3月13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結束後,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就此前發起的“廁所革命”向媒體作出回應。他表示,目前廁所建設不足、供給不足、品質亟待提升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旅遊發展中供給最薄弱的環節、短板。

李金早說,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遊客,對我們在廁所上的問題意見最大。國家旅遊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起了“廁所革命”,並會堅定不移地推進。

他介紹,去年全國新改擴建廁所22000個,今年會超過25000座,明年還會繼續推進,而且不僅在景區景點內,還會覆蓋到景區之外,包括城市和農村。

李金早同時表示,廁所問題盡管很小,可是關系到每一位公民、每一位遊客。廁所的供給不足,品質不高,是我國旅遊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無論國內遊客還是國際遊客,對廁所的問題意見最大。因此,未來的“廁所革命”不僅要建在景區景點,還要建在景區之外、旅遊沿線,不僅在城市推進,還要在農村,深入全國城鄉。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47

農業險種投保意願為何不高?理賠金額與預期相差較大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17/1022672.html

近年來,各地紛紛采取提升氣象預報水平、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等措施增強農民抗禦自然風險的能力,並通過加強農業保險體系建設來彌補農民的災後損失。但在不少地方,雖然提供增加保險品種、提高保費補貼等優惠,農民投保的意願仍舊不高。是什麽制約了農民投保的積極性?

1468695214600_1.thumb_head

圖為看著一地被砸落的梨子,梨花村果農田書清欲哭無淚。

編者按:農業是弱質產業,尤其是在面對自然風險時,農民總是會有很強的無力感。近年來,各地紛紛采取提升氣象預報水平、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等措施增強農民抗禦自然風險的能力,並通過加強農業保險體系建設來彌補農民的災後損失。但在不少地方,雖然提供增加保險品種、提高保費補貼等優惠,農民投保的意願仍舊不高。是什麽制約了農民投保的積極性?應該如何將農業保險這把“保護傘”撐得更牢?請看本報記者的調查。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6月3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雹災襲擊了北京大興、房山兩區,近24萬畝農田、果園遭受重創。記者在大興區龐各莊鎮梨花村的果園看到,到處都是被冰雹打下來的落葉和落果,掛在枝子上的果實也多有被砸傷的痕跡。

 

十幾分鐘毀掉農民一年的希望

“冰雹大個兒的有核桃那麽大,下了十多分鐘,梨給砸壞了八成多。”提到淩晨5點突然到來的那場冰雹,梨花村的果農田書清依然感到非常痛心,“20多畝梨樹,掛在樹上的沒剩多少,損失得有8萬元左右,今年是沒啥指望了!”

梨花村位於北京西南郊永定河東岸,村子里的梨樹是整個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一片老樹,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果樹,品種有京白梨、“金把黃”、廣梨等30多個品種,正常年份一畝地能賣4000元左右。

往年也遇到過冰雹,但像今年這麽嚴重的,已經好多年沒遇到過了。更讓果農們傷心的是,這場雹災不僅讓今年絕收,由於雹子砸落很多枝葉,會造成明年的花芽無法成形,給明年的收成帶來很大影響。而且,如果後期管理不當,產量在4到5年內都有可能無法恢複。

雹災發生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產業發展處高級工程師李松濤趕往災區,指導受災果農采取災後補救措施。“盡快清理落果,防治孳生病菌;然後給果樹噴灑防蟲液,打營養針,讓樹勢盡早恢複。”他向農民建議。

同村的李海燕也是欲哭無淚,相比老田家,她家的損失更大。不僅15畝梨樹受災,還有3畝西瓜也全讓冰雹砸開了花。按目前的行情,每畝西瓜可賣到1萬元以上,加上梨樹的損失,今年至少減收12萬元。“去年剛給兒子買了房、為女兒買了車,原本想今年有個好收成,沒想到一場雹災全都打了水漂。”本來信心滿滿的李海燕,現在只能唉聲嘆氣。

記者從北京市農委獲悉,此次雹災主要發生在大興、房山,共造成17個鄉鎮23.12萬畝農田、大棚、果樹受災,經濟損失4.43億元。

田書清現在唯一盼著的,就是早點收到保險公司的定損結果,給這場雹災減少些損失。

 

理賠金額與農民預期相差較大

 

面對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提高防災減災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2012年“7·21”特大暴雨災害發生之後,北京高度重視農業防災減災,不斷加強能力建設,努力減輕旱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對龍卷風、冰雹這樣發生範圍小、破壞力巨大的自然災害而言,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仍然難以準確預報。一旦受災,農業保險對災後恢複生產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同樣遭受天災,並非每戶受災的農民都能和田書清一樣獲得保險的保障和理賠。據房山區園林綠化局統計,此次雹災全區林業產業受災面積近3.9萬畝,其中只有37%的面積購買了保險。從全市來看,除養殖業的種豬、生豬等主要品種外,其他大部分險種的承保規模均沒有過半數。

記者了解到,為使農業保險能保障農民利益,北京市政府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在保費上,由市級財政承擔50%,區級財政再補貼10%至40%不等,農民個人最低只需承擔10%。

以大興為例,種植西瓜的農民只需承擔每畝18元的保費,一旦受災最高可獲得1000元的賠償;梨一畝地交32元,最高可獲賠2000元。據測算,總體而言,農民支付1元就可獲得102元的風險保障。從品種來看,北京目前農業保險品種總數達到33個,在全國領先。同時,從全國主要險種的保險金額來看,北京市的標準也遠遠超過其他地區。

政策如此優惠,農民為啥仍然參保意願不強?房山區竇店鎮白草窪村果農高振宗解釋,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這里的氣候一直比較穩定。上一次下這樣的大冰雹還要追溯到1975年。所以,這麽多年來,他一直心存僥幸。不過,這次雹災也砸醒了他的風險意識,今後要積極投保減少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

除了存在僥幸心理,更多的農民不願參保是覺得賠償金額根本彌補不了損失。“他們只計算落果,哪怕砸得剩下半拉果,沒掉地下就不賠。”田書清說,“實際上,被砸傷的梨都沒法賣了,而且,他們只按普通梨的價格算,可白梨的價格要比普通梨高得多。”田書清算了一下,正常年景每畝大約能賣4000元,而保險公司最高只能賠付2000元,實際賠付額不到損失的一半。更明顯的是西瓜,一畝最高只能賠1000元,而按照當前行情,一畝西瓜收入要在萬元以上,賠付額僅能彌補損失的10%。

由於北京市水資源、土地資源嚴重短缺,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近年來農戶註重發展高端的綠色和有機農業,在果品方面主要發展名優品種,這些農產品的市場價格遠遠高於普通品種,一旦受災,保險公司的賠付金額的確難以彌補農民損失。

 

推動農業保險從保成本向保收入模式轉變

 

“6·30”雹災過後,大興、房山積極采取措施,進行災後自救,減少農民損失。北京市副市長林克慶在災區調研時指出,下一步要以農業保險工作為主,積極開展各項災後處理工作。保險公司要盡快完成賠付工作,做到應賠盡賠、賠付從高、不誤農時。

針對農民認為賠得太少的疑問,記者采訪了保險公司,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農業保險是賠付率最高的險種。現在的農業險,都是政策性保險,政府給補貼,保險公司才勉強做,“賠付率高,付出的人力成本也最高,一旦出險,人員要在第一時間趕到每塊地頭,這麽算下來,農業險幾乎不盈利。”業內人士稱。

數據顯示,去年北京市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共5.12億元,支付賠款達到4.25億元,賠付率83%,比2014年的104%下降了21個百分點,但5家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仍超過了100%。小麥等10個險種簡單賠付率超過100%,梨的賠付率達到了205%。

賠付比例這麽高,為什麽農民感受不到?“這是因為大家對農業險的認識有偏差。”中國農科院農業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峭解釋,“目前我國的農業保險還處於起步階段,保障的還是農作物基本成本投入,而不是農產品的收益,賠付款可以幫助農民恢複再生產,卻不足以彌補收成損失。”

“沒災時錢白交,有災時補錢少。”記者在采訪時許多農民表示,繳的不多當然是好事,但問題在於,一旦受災,農民對這項政策的“獲得感”也不強。“目前的農業保險主要還是保成本,這種模式約束了農民對政策性農業保險投保意願的提升。”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崔紅誌表示。

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把農業保險作為支持農業的重要手段,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平。張峭介紹,除了目前實施的“低保障、廣覆蓋”的“保成本”模式,還有以保障農民福利為政策目標的“保收入”模式,但這種模式對政府補貼的財力和農戶自身支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較高的賠付水平與較合理的保費投入間尋找平衡。

北京市農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海平表示,“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根據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逐步提高有關險種的保險金額,推廣分檔投保,同時進一步研究農業保險從保成本向保收入轉變,讓農業保險這把“保護傘”撐得更牢。

  • 人民日報
  • 姚茂敦
  • 賀 勇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44

世衛組織:寨卡暴發整體未下降 奧運會病毒感染傳播風險不高

盡管2016年夏季奧運會已接近尾聲,但作為美洲第一個受到寨卡病毒影響的國家,巴西依然存在的病毒風險尚未完全消除,而隨著即將開幕的殘奧會,關於寨卡病毒傳播與公眾和運動員安全的話題再次引發關註。

巴西:感染案例驟降

“巴西位於南半球,當前處於冬季,蚊子活躍度很低,所以蚊媒疾病(包括寨卡病毒感染)案例驟降。”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本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但世衛組織也同時強調,盡管巴西疫情顯示出下降趨勢,世衛依然擔心巴西寨卡疫情會出現反彈。

寨卡病毒病是由伊蚊傳播的一種病毒引起,患者的癥狀包括輕微發熱、皮疹、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疼痛、渾身虛弱或頭痛,這些癥狀通常持續2天-7天,目前科學界的共識是寨卡病毒是小頭癥和吉蘭-巴雷綜合征的一個病因。

其中,攻擊孕婦與新生兒的小頭癥則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註與擔憂——小頭癥是指頭部遠小於其他同齡和同性嬰兒頭部的新生兒畸形,若伴有腦發育不良,小頭癥嬰兒則可能會產生新生兒的發育障礙。

世衛組織向第一財經提供的信息顯示,里約奧運會與殘運會所在地的巴西,是美洲第一個受到寨卡病毒影響的國家——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巴西仍處於66個經受寨卡病毒暴發的國家之列。

也因此,在里約夏季奧運會開幕前,就有包括網球、高爾夫等多名著名運動員因擔心寨卡病毒退賽;多國專家甚至呼籲里約奧運會延期。

而參加奧運會的各國代表團也將防護寨卡病毒感染作為重點之一。公開信息顯示,韓國代表隊在隊服中添加了驅蚊劑,可以預防蚊蟲叮咬,衣服也專門設計成了保護到手腕、腳踝的長袖長褲;美國賽艇隊則專門研發了抗微生物的高科技織物用於比賽,而中國代表隊攜帶的蚊帳則徹底“走紅”奧運村。

對此,世衛組織發言人在回複第一財經提問時表示,從世衛組織的分析來看,當前巴西處於一年中蚊子活躍度較低的季節,病毒傳播的蚊媒減少,且旅行者可采取預防措施,避免蚊子叮咬或寨卡病毒通過性傳播發生感染,因此前往巴西觀看2016里約奧運會和殘奧會而導致寨卡病毒感染或傳播的風險不高。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歐洲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在寨卡病毒擴散風險和奧運會方面,得出的結論與世衛組織類似。”世衛組織發言人向第一財經強調。

來自里約奧運會的官方信息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當地時間8月8日,里約奧運會執行聯絡官馬里奧·安德拉達在記者會上表示,主辦方迄今還未得到選手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報告。

安德拉達明確表示:“在籌辦奧運會的過程中,我們一直明確表示奧運會在巴西的冬天舉辦,寨卡和蚊子在冬天不成問題。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一些,因此寨卡的感染率和蚊子傳播疾病的可能性都將比預期還要低。”

世衛組織評價認為,巴西作為首批出現大規模寨卡疫情的國家之一,在分享本國疫情應對行動的信息、分享本國研究人員對寨卡及其作用的知識方面,顯示了真正的領導力,巴西的經驗正在幫助其他國家更好地了解寨卡病毒和更有效地抗擊該病毒。

第一財經從世衛組織獲悉,為協助巴西應對疫情,世衛組織和世衛組織美洲區域辦事處協助並擴大了針對巴西的實驗室試劑和殺蟲劑及診斷試劑盒等其他戰略物資的采購,並正在開發研究、分析方法,制定小頭癥的病例定義標準,實驗室診斷技術,病例監測,以及蟲媒病毒(登革熱、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的綜合監測等方面向巴西提供支援。

全球:病毒暴發整體未下降

但全球範圍內,寨卡病毒的發展情勢卻並不輕松。

8月12日,美國政府宣布波多黎各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寨卡病毒廣泛傳播的局勢。

美國醫務總監威維克·莫西本周視察波多黎各後預測,該島350萬居民中的四分之一將在2016年底前感染寨卡病毒。

波多黎各在過去一周里報告了1914個新病例,自去年12月發現第一個病例後,該島的病例總數已達到10690,其中有1000多例是懷孕婦女,專家們甚至擔心,由於被感染的10個人當中有8個並不顯示癥狀,因此不會主動求醫,所以實際感染病例也許會更高。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66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報告了2015年以來蚊媒寨卡病毒傳播的證據,其中大部分國家位於美洲,但亞洲和非洲國家也受到了影響,美國在2016年7月29日報告了首例蚊媒寨卡病毒傳播。

而地域上來看,寨卡病毒在地域上持續蔓延到寨卡病毒攜帶蚊子出現的區域——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牙買加、墨西哥、尼加拉瓜、波多黎各、聖巴泰勒米島、聖馬丁島、美屬維京群島和委內瑞拉觀察到的病例呈上升趨勢。

世衛組織認為,雖然部分國家或某些國家的部分地區報告寨卡病毒感染案例數量下降,但仍需保持高度警惕;現階段,根據可以獲得的證據來看,寨卡暴發整體並未顯出下降跡象。

世衛組織進一步認為,可能的情況是寨卡病毒最終會傳播到世界所有地區,無論當地是否存在其傳播媒介埃及伊蚊,因此,各國充分了解其風險以及如何降低風險就顯得十分重要。

“控制蚊蟲數量是最重要、也是難度頗高的措施之一,對政府而言,動員全社會參與防治工作很重要,包括衛生部以外的其他部委和社會各界,一旦病毒入侵國內,各國在繼續開展蚊蟲控制工作的同時,還應提高發現病毒、協助衛生系統應對其後果、教育公眾有關風險及如何自我保護的能力。”世衛組織發言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46

CTO、O2O等四位高管離職 蜜芽回應:職級不高不重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30/158475.shtml

CTO、O2O等四位高管離職 蜜芽回應:職級不高不重要
王亞奇 王亞奇

CTO、O2O等四位高管離職 蜜芽回應:職級不高不重要

對於各個崗位的接替人選,蜜芽方面以公司內部架構不便透露為由,並未對外公布。

i黑馬 8月30日消息 今日,有消息稱,跨境母嬰電商蜜芽正在經歷劇烈人事變動,其CTO宗東東、跨境業務總經理桂博文、O2O和媽米負責人趙哲、運營副總裁杜萍四位高管已相繼離職。

“由於這四位在公司的職級不是很高,不是重要的人員更替,因此沒有披露。”針對高管離職一事,蜜芽方面透露,“他們對自己有明確的職業規劃,離職跟公司沒有關系,目前各個崗位已經有人接替,公司很穩定。”

但對於各個崗位的接替人選,蜜芽方面以公司內部架構不便透露為由,並未對外公布。

作為萬億風口上的種子選手,過去兩年里蜜芽一直備受關註。而在資本市場的助推下,去年至今,蜜芽在制造大力度促銷與廣告投放上一直揮金如土,其創始人兼CEO劉楠更是頻頻現場各類演講活動,極盡包裝蜜芽母嬰電商、跨境電商“雙料冠軍”的行業地位。然而不幸的是,蜜芽卻一直深陷假貨危機、數據造假和內部動蕩的疑雲之中。

今年年初,網上一篇名為《蜜芽業務不斷被砍 管理層或已喪失控制權》的報道中稱,在蜜芽自身業務支撐方面,繼旅遊、醫療服務等O2O業務被砍之後,下一個被關閉的將是“媽米計劃”。這不免讓人懷疑,此次O2O和媽米負責人趙哲的離職或許與此業務的發展進程有關。

此外,由於離職高管中其CTO赫然在列,因此蜜芽方面稱離職員工在公司職級並不重要的說法並未說服眾人。蜜芽是否面臨危機仍然有待追蹤。

蜜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19

生活水平高不高看終端用電比例 再過4年我們將接近日美

本月初出臺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預期2020年,人均用電量5000千瓦時左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鄉電氣化水平明顯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

《規劃》還首次對於2020年的電力需求進行了預測。業內人士指出,“十三五”電力規劃有很多“第一次”,它的發布是一件劃時代的事情。

電氣化水平接近日本

能源局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我國人均用電量在4150千瓦時左右,約為美國的三分之一,韓國、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的一半左右。

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用電量穩步提升。發改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我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6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前10個月累計68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6%。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曾鳴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均用電量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意味著居民用電比重繼續提升,到時家用設備高度電氣化,例如大功率烘幹機等電氣化設備都會增加規模。

電氣化的基本概念是指能源需求向電力轉化的水平。國際上凡是采用的電氣化水平的指標有兩個:一是發電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二是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曾鳴認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用電方面的標誌就是終端用電比例等不斷提高。目前,我國的這一指標為22.6%,與“十三五”目標尚有4.4個百分點的差距。

國際能源署提供的2014年的數據顯示,日本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最高,約達到27.7%。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超過20%的國家還有韓國、法國、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和意大利。

在2000-2012年這一階段,中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8個百分點,明顯高於其它國家。業內分析,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帶動電力消費增長高於能源消費增長幅度。

國際能源署(IEA)研究表明,提高電氣化水平是全球能源系統發展的驅動力。世界電力增長超過所有其他終端能源品種,過去30多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從9%提高到17%,2050年前將提升至25%以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提高電氣化水平需要在供給側和消費側進行徹底變革,在供應側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消費側通過熱泵推動建築物用能,實現以電代氣,發展電動交通,實現以電代油等,提高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

《規劃》有很多“第一次”

《規劃》還對於2020年的電力需求進行了預測。《規劃》顯示,預期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6.8萬-7.2萬千瓦時。為了避免出現電力短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和電力發展適度超前的原則,在預期2020年全社會用電需求的基礎上,按照2000億千瓦時預留電量儲備,以滿足經濟社會可能出現加速發展的需求。

本次出臺的《規劃》中,對於電力需求的預測尚屬首次。上述能源局人士表示,我國“十一五”“十二五”都沒有發布電力規劃,“十三五”電力規劃的成功發布,雖然主要是對現有問題的解決和調整,但依然是一件劃時代的事情,因此有很多“第一次”。而規劃的首要任務就是對經濟的預測和電力電量需求的預測。

“一個成熟的規劃應具有包容性,對負荷預測的包容性是重要的要素,這主要體現在做規劃時通常對未來的經濟及電力需求的預測定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數值。希望未來實際的電力需求發展在我們預測的這個範圍內,這樣現有的規劃足以保障電力供應。”該人士說。

例如,預留2000億千瓦時的電力儲備,就是出於對經濟社會和電力需求發展的超出預計。

“在現有的電源電網的規劃下,或許會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為避免此類情況發生,我們提出了按照2000億千瓦時預留電力儲備。如果電力需求增長超出預期,儲備的電力項目隨時開工投產,可以在現有基礎(7.2萬億千瓦時)上再多供應2000億千瓦時的電力需求。對需求超出預期的可能性及超出預期的程度進行了估計,2000億千瓦時處在保證電力供應和防止產能過剩的平衡點。”該人士解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