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揸鑊鏟唔怕炒ibanker轉行開餐廳 李華華

2009-01-12  AppleDaily


 

金 融海嘯投資銀行界首當其衝,裁員減薪不絕於耳。從事投資銀行工作13年的梁維君(Angela),雖然早於07年中股市興旺時已轉行,開其樓上餐廳,但依 然受金融海嘯冲擊,因食客減少而蝕錢。佢笑言:「o依家每日中午返嚟,睇吓多唔多客取消booking,已經知道嗰日個市升定跌。」轉行前,Angela 喺金榜融資做到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佢想當年話最好景係97年,淨係花紅已經等於3年薪金,但追deal(交易)、8日去10個國家做路演、同客戶周旋 等工作壓力,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加上覺得做投行其實冇專長,所以一直希望轉行。

98年曾開私房菜

Angela唔係飲食業初 哥,98年玩票性質投資第一代私房菜,之後又投資西餐廳,前年成功報讀一個管理中菜館嘅課程後,毅然轉行,一擲200萬喺上環開樓上fusion餐館 「twyst」,做全職老闆。「收到信話收我讀個課程時,我仲喺英國做緊路演,即刻打電話返香港,向老闆辭職。」認真有型!不過一開始就撞板。一間餐廳大 廚最重要。佢喺洲際酒店請咗5個師傅幫手打理餐廳。以為有品質保證,點知大酒店同小餐廳廚房運作完全唔同,酒店大廚只負責做菜,設計菜式同採購食材由其他 人處理,小餐館嘅大廚就要萬能。「當時位大廚淨係識煮,結果我要幫手買餸,其他嘅嘢都要我理!」佢苦苦支撐一個月後,炒咗5個師傅,重組班底,幾個月後, 餐廳終於有錢賺,成績理想。

海嘯殺到餐廳蝕錢

不過,金融海嘯舊年9月殺到,直接影響中環客源。Angela坦言10至11月 客量明顯減少,要蝕錢。好彩12個月有聖誕節撐住,恢復盈利。雖然經濟同生意前景唔明朗,但佢一啲都唔悲觀,仲打算主動出擊,「以前多數靠口碑,09年打 算設計個網站,利用電郵做多啲推廣,希望留住一班熟客。」Angela話:「最近見到舊同事,個樣好愁。如果o依家我仲做緊投行,可能好大壓力,唔係我要 炒人,就係要俾人炒!」佢慶幸自己離開呢個壓力圈,發展另一個事業,仲打算學做甜品,多一門技能。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53

身家縮水追女慳皮中環在線:iBanker筍盤變神枱貓屎 李華華


2009-02-06  AppleDaily


 

銀行家,特別係投資銀行家(iBanker)曾經係唔少女士心目中嘅「筍盤」,但一場金融海嘯,令呢班過往喺異性圈內炙手可熱嘅金融才俊,身家兼身價大縮水,紛紛被情婦同埋女友離棄。才俊莫財自然吸引力不再,但最慘仲要喺網誌度「俾女唱」。

攞花紅俾人當打劫

華 華噚日係彭博睇到Matthew Lynn寫嘅專欄,佢話呢班iBanker以前份工雖然單調乏味,同事間嘅相處又爾虞我詐,但起碼都有豪裝辦公室同豐厚花紅,即使唔夠靚仔,識女仔同喺婚 姻市場都「有價有市」。不過今時唔同往日,iBanker已經唔再係一份夢寐以求嘅好工,o依家佢哋攞應得嘅花紅,都好似攞住支槍去打劫咁,情況簡直同神 枱貓屎一樣,人見人憎。Matthew仲話,有個紐約網誌收集咗唔少正在,或曾經同iBanker約會女士嘅痛苦經歷,而呢班自稱唔係「拜金女」口中嘅慘 事,只不過係唔滿意過去優質生活不再。好似有位網友話,佢男友出手冇以前咁大方,以往拍拖會去高級餐廳飲靚紅酒,如果呢招都唔能夠打動芳心,就隨時送 Tiffany名貴首飾,誓要博紅顏一笑。不過,o依家就要去必勝客食pizza,埋單時仲要用優惠券攞折扣,最慘係要聽埋男友呻公司裁員嘅遭遇。

飲靚酒淪為食pizza

拜金女仲話,花紅大減令iBanker吸引力大跌,話佢哋破咗產最好行埋一邊,唔好嘥大家時間。華華睇完之後喺度諗,唔知香港嘅銀行家,有冇遇到呢方面嘅感情煩惱呢?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46

瑞銀iBanker轉行周街「執垃圾」

2014-04-17  NM
 
 

 

近幾個月來,一連多宗iBanker因壓力過大而跳樓自殺,令人深感惋惜。

三十五歲的全偉倫(Alan),亦是iBanker,先後任職高盛及瑞銀,位至區域主管,月薪十萬。

他說:「份工回報有幾大,要求亦會有幾高﹗」去年Alan選擇辭職,創辦二手傢俬店「家點綠」,回收別人捐贈的棄置傢俬,再根據質素翻新出售,現時月賺兩萬,生活一樣開心。

每個人在職場上,也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就如在Alan貨倉裡的每一件傢俬,都是「前主人」眼中的垃圾;遇到「對」的人,就變回寶了。七十歲的衣車

如果沒有Alan,我已經死了。

我是一部「勝家」腳踏衣車,今年七十多歲。剛出世,我就被一個阿姨收養,她每天都花上十多小時,一邊和我聊生活逸事,一邊車衫賺錢養家。她家中一對仔女的衣服,都是我做的﹗看著一對小朋友,由喊包變成穿校服上學的年輕人,到如今已穿套裝上班。不過我漸漸發現,他們身上穿的,不是Made in France,便是Made in Japan。阿姨年紀亦愈來愈大,我大展身手的機會愈來愈少。幾年前,阿姨過身,我失去了唯一的老朋友,每天自己一人在家「摳塵」。一天我聽到兩個小主人說:「家中位置不夠用﹗」我知道下一步,將被運到堆填區去。

翌日一早,有人用保鮮紙將我緊緊包裹,我閉起雙眼:「等死吧﹗」三個小時後我張開雙眼,這裡……不是堆填區?眼前是一個六千多呎的貨倉,一個叫Alan的人為我抹過臉、試用腳踏,發現我狀態良好,便貼上一個$500價錢牌。

在這裡生活了幾個月,認識了沙發、大櫃、睡床等多個同伴。一天開婚紗店的關小姐上來,摸了我一下,就跟Alan說要帶我回家。想不到快八十,我還是這麼有魅力!聽關小姐跟Alan說,我很切合她婚紗公司的主題,打算放在鋪頭陳列吸客。她還在我頭上放滿五顏六色的鮮花,即時後生廿年﹗關小姐無打算用我製作衣裳,但客人來到鋪頭會跟我合照,關小姐又不時帶我出去展覽。我現在再不是「廢物」了!

中式六壯士

大家好,我是一個中式木櫃,來到這裡,發現其他五個大小不一、同樣被遺棄的木櫃,於是「上了契」。我們都是因為不同原因被丟低,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不過,分開來看我們個個不起眼,但團結就是力量。在附近開室內設計公司的設計師Clive,重組了我們的價值。他看中我們外表平凡,組合起來正好讓他有空間設計。Clive說,早前接了一單生意,為客人設計千多呎單位,他把我們每個櫃都髹上不同顏色,拼湊成一個大櫃,這樣成本才五、六千元,但客人喜出望外,認為有mix and match的感覺。現在用二手傢俬已成趨勢,Clive更向Alan說:「能夠做到一個有系統及效率的二手傢俬平台,對設計師來說是好事。」雖然NGO也有不少二手傢俬選擇,但Alan以商業模式運作;收到傢俬,便即時拍照上載至Facebook。傢俬他都篩選過:太殘、組合櫃及入牆櫃,通通不要!當有特別貨色時,Alan會主動WhatsApp熟客,無論收貨或送貨,即日進行。如果由NGO回收,可能得等上幾個星期。Clive喜歡古老傢俬,Alan早前收了一個七十年代的木櫃,便即時通知他。哈,我們又多了一個兄弟呀!

我來自印度

眼看身邊的同伴一個一個被賣走,我不是不著急的!朋友你好,我來自印度,別看我像一個櫃,其實我是當地一間百年大宅的門框,框上的花紋,充滿異國特色,後來被主人拆下來,造成書櫃。我主人最近受僱於香港公司,要來港定居,他決定帶我來港放在新居。坐了貨船三十多天,天旋地轉,從印度越洋來到香港;家,就在眼前,快要入升降機了……哎呀、好痛呀﹗發生什麼事?我只聽到搬運工人說:「太大件了,入唔到升降機呀!」主人只好暫時把我安置在屋苑大堂。數小時後,他叫來Alan,並對他說:「你拿走吧!我不想它葬身堆填區。」Alan找大貨車把我帶到一個叫「家點綠」的地方。原來主人已放棄我了!不過他最後叮囑Alan,要為我找到好人家。Alan翻閱不少傢私書籍,他盛讚我是用幾塊大原木砌成,保養得很好,加上類型罕有,有故事可sell,可以很值錢,故把我定價一萬五千元﹗既然Alan對我有信心,我也相信我很快會有新主人!

Alan:大家都不是垃圾

上述故事,有人念舊、有人貪新,相信不少人對待自己的傢具,也是這樣吧!我是Alan,「家點綠」的老闆,這個倉有五百多件二手傢俬,都是別人免費贈我。對客人來說,丟掉白丟掉,不如都給我,不用煩惱棄置問題,又可減廢!我拿回來翻新後,根據傢俬質素,或以該傢俬約一半市價出售。貨款起碼可收回那六千多呎showroom、一千多呎貨倉,以及員工薪金等成本吧!我自小在加拿大讀書,在當地大學讀金融,回港後也自自然然加入金融機構。兩年前,我還是瑞銀亞太區後勤的區域主管,負責培訓員工,手下有三、四十人,月薪十萬。他們能否成才,就是我成功的指標。一份工回報有幾大,要求就有幾高!但我一直覺得,在投行的成就,不是我人生的全部,於是選擇了辭職創業。

免做傢俬廢墟

我曾搬過幾次屋,發現香港買賣二手傢具的平台不多,便投資廿五萬開設「家點綠」。開業前,我找來地球之友合作,他們在Facebook幫我宣傳,我會每月捐錢給他們,互盡綿力。開業當天,捐來的傢俬很快塞爆了陳列室。雖然這是在計劃之中,但銷售追不上返貨速度,很快貨物便疊得比人還高,沙發也只能打直放,整個倉只有中間一條小路可走。記得有一幕,父母帶著小朋友來選購傢俬,一塊床板突然從高處跌下,刺穿了一道膠板做的衣櫃門,幸好無人受傷。父親見狀說:「快啲走啦!」這件事令我明白,不是貨多便好,假如賣不出,很快變「傢俬廢墟」。此後我做好回收及銷售配合,如即將有大批貨返,會催促客人快把買了的貨運走。現在我每月可出兩萬多元人工給自己。雖然只有以前的兩、三成,但新生活一樣過得滿足而有挑戰性。想當年,每當我離開那壓力逼人的辦公室,就會將所有壓力通通放低!唉,但近來翻開報紙,見不少同行自殺,也不免感慨。我想告訴他們,不要讓壓力跟著自己生活,放下吧﹗就如這裡的傢俬,在一個家庭裡雖然得物無所用,但去到第二個地方,就能展開另一個生命,重過新生。

開業資料(1/13)

租金:$54,000*器材:$40,000電腦系統:$30,000裝修:$100,000雜費:$30,000總計:$254,000*兩按一上,當時只租用一個約三千呎的倉

營業資料(3/14)

營業額:$200,000租金:$55,000人工:$60,000#運輸:$40,000雜費:$25,000利潤:$20,000#包括老闆及四位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96

週末雜談:「取勝之道」、微信Shake 出iBanker老公、愛與時間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來源: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8/shake-ibanker.html

先前的週末書介Facebook Like 數倍於股票分析文章,今次再接再勵,週末雜談三則。

(一) 從打波的取勝之道到創業投資

以往和契姨甥仔打波都是隨意玩樂,今日計分比賽,沒有玩發球權,而是直接得分制。我們主要的得分(失分)位,多數是落網、出界和發球失誤等等,很少是技術取分。原來『取勝之道』不需要卓越球技,而是要致力減少失誤。這道理顯淺易懂,似是老生常談。友人說世間每一件事本是如此。我不認同 -「取勝之道全憑減少失誤」只適用於有清晰規矩的項目,例如比賽和考試。若套用在投資領域,只是部分適用。如果是科技創業,則根本不合用。



先說科技創業,這領域沒有既定的『成功方程式』,所以減少失誤等同要減少嘗試。Startup 為找出成功的道路,需要"fail fast" -越多失誤等同越多學習機會(lesson learnt),有助找出正確道路。我想它們需要的不是減少失誤,而是加快失誤的速度和減低失誤的規模(magnitude)。若果能快速兼小規模地犯錯,並學到教訓,應是較理想。

至於投資領域,則未必需要像科技創業般不斷地小規模犯錯。因為投資的成功方程式很簡單:低買高賣(較複雜的衍生工具和期權等,暫不在討論之列)。可是選股和買賣需要捕捉時機,而這部分不容易有清晰的規則。所以,很多投資者訂立交易守則,例如止蝕位等於整個投資組合的2%、連續3個交易蝕本就離場休息等,就是為了減少失誤或減輕失誤的程度,保存實力。從這角度看,較易了解交易守則的重要性吧。


(二) 補習國際化、年青人的常識、WeChat Shake 出 iBanker老公

早前朋友聚舊,席間有電視台編劇、digital & social strategist 、公司秘書和兩位老闆 - 專責舊樓收購&重建酒店,以及跨區補習社。整晚飯局的話題新奇有趣。除了電視台的明爭暗鬥、港視的拐角手法、和名牌配對公司的營商手段,印象最深刻是
  1. 補習社的經營模式 
    1. 朋友的補習社從幼兒學前班到高中DSE考試都有。我本以為學前或幼兒班的家長最願意付錢補習,卻原來是小學生的家長最樂意送孩子去補習。這類別的市場需求較大,可是並不是利潤率最高。為甚麼?因為補習教材都是franchise,需要拆賬。教材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較受歡迎的日本和韓國,而最多franchise 教材的學科,是數學。
    2. 我驚訝 - 以franchise 教材的數量和國際化程度,補習市場較我印象中的『老土單對單』或『明星教學班』成熟很多很多。而營運者面對的是國際市場,不是本地市場。
  2. 新一代
    1. 大學畢業生沒有common sense
      1. 據聞一位到外資銀行工作的大學畢業生,需要貼郵票寄本地信。可是,公司沒有平郵郵票,只有空郵的。郵票面值不對,他的處理方法是:將空郵郵票撕開兩分,只貼一半在信封...  
      2. 另一位面試市場推廣職位,回答處境題:如何推廣某個名不見經傳的手袋品牌,竟然答:和Chanel crossover...  
      3. 辭職沒有信、沒有電話、沒有會談,只有一個whatsapp message。如果公司拖拉不簽合約,whatsapp message 通知辭職很合理。但我問得很清楚,他們早已白紙黑字簽了約。既然開工要簽字,離職需要遞信或較formal 的交代,屬合情合理吧~
    2. 年輕一代最輸蝕的是:
      1. 創意低 - 大概和熱愛玩電子遊戲有關。他們只需要跟著攻略過關,不需要動腦筋有新意
      2. 抗逆力較低 - 沒有會考,一條龍讀到中學最後一年才有DSE,令升不到大學屬大多數。而這個人生挫折,不是每一個都有能力面對和處理
    3. 我不肯定上述comment 對年青人公道,但聽完真的會笑和 O嘴
  3. 微信Shake 出 iBanker老公
    1. 女同事微信Shake (識)到iBanker,wechat 一段日子後見面拍拖,認識僅4個月便籌備結婚。閃婚不是未婚懷孕,也不是熱戀糖黐豆。而是4個月內,iBanker 在微信又再shake 其它女生,玩曖昧兼腳踏兩船。之後他發現還是愛女朋友多一點,所以求婚。
    2. 我比較傳統兼老土,祝福他們但不看好。4個月了解不足,wechat shake 閃婚還要加上中間那段小插曲。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既然 iBanker 怕悶又未想定下來,何必呢~  

(三) 珍惜愛與時間

「微信Shake 婚姻」令想起大學時代一位台灣師兄教導小師妹的話:一個人越願意花時間在妳身上,代表他越認真越喜歡妳。他傳授這個『篩選條件』有點harsh,尤其不適合現今的速食世代,但台灣師兄的信念是:要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幸福。

這種『愛與時間』的correlation,除了應用在尋找life partner,也適用於親人相處吧。

居於外地的親戚計劃短途旅行,我打算飛到當地會合。短短5、6日,錢、時間和嚴重時差就算了,最麻煩是拍照簽證等一堆瑣碎事,但我珍惜相處的時光。小時候,逢週末就聚在一起玩,晚上三家人四處覓食。中學之後,逐個出國留學。畢業後,為前程留在國外或各有各忙。上次一同去旅行,是5年前吧!我知道逢週末共聚的時光,不是必然。有機會相處玩樂,真的要珍惜,而那將會是難忘的開心回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02

反佔中的ibanker David 史丹利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1/05/%E5%8F%8D%E4%BD%94%E4%B8%AD%E7%9A%84ibankerdavid/

「David,你可唔可以解釋一下點解你可以做得咁差?」

 

如果你有睇過黃子華,你就知道呢個問題應該點答:「小意思啦生哥,其實我係可以做得仲差D架!」我無,我當然無咁答。為了份工,為了年尾份B仔(Bonus) ,我死忍。

 

「生哥,其實我地主力就做IPO既,有時真係好睇市況。市差,好多公司自然卻步唔上市;你看看同行,那一隻福健諾奇比主席私逃挾帶,又或者最近果隻天合化工,比anonymous analytics懷疑做假數,逼住又回購又增持。相對之下,我地無接到呢D deal,已經好平安,少左好多麻煩。你知啦,近排中國政治又唔係咁穩定,香港又佔中,我地真係好難做生意落去……」多年的打工仔經驗教識我,同同行比較,係一招唔錯的做法,不過今日好似無咩用。

 

「我唔理,總之無野唔可能,你死都同我死掂佢!」所以,我不嬲都話黃子華係有先見之明,下一句的標準答案應該係:「無野唔可能,我同意,不過呢一個薪酬就…. 你又唔理,你估我又理唔理…(奸笑)」當然,我又係無咁講。

 

投行的工作就係如此麻煩,朝早比老細語言強姦;夜晚就比大陸的乜總乜總捉去應酬。我離開了令人鬱悶的Charter House辦公室,在幹諾道中徑徑走走,點起了那支的Lucky Strike,爆了珠。我吐了一口煙圈,一直在想,到底我做錯了什麼?一日最衰都係佔中班人,我好努力讀書,成為了會計界的精英,做埋陳茂里的同學,走入投行的世界。點解茂里佢可以咁好命?劏房、醉駕都無事,而我仲要為一單Deal營營役役?明明以前我係天之驕子,賺大錢,雖然一個金融海嘯打殘左我少少,但世界都話靠大陸嘛,點解我日飲夜飲飲到爆曬肝,接咁多大陸生意,我人工都去唔返以前的價?仲有,明明果班讀名校的所謂垃圾富二代就真係白癡到嘔,又係Junior,點解佢人工仲高過我呢個MD?就係因為佢老豆間假數公司要上市,我地要做佢生意嗎?

 

點解我老豆唔係李嘉誠?點解我生得咁靚仔但係甩頭髮?佢兩個咁樣衰但係無甩頭髮。兩個?!我由幹諾道中不知不覺竟然走到夏愨道,在我面前真係有一老一少。老果個,我記得的,文匯報說他是勾結外國勢力的政棍!呢D人渣專搞死香港,好似成龍大哥咁咪幾好,勾結中產最愛的Kenny G做朋友,幾有人氣;少果個,我有點印象,但叫不出名,好似叫Yvo……前日睇TVB政府對話時好似見過,不過到佢講野時就轉播左其他新聞或者去左廣告,唔係好記得,算啦……

 

我記得幾年前有班廢青搞保育,林鄭係單身走入人群挑機;雖然時移世易,佢而家只係識在室內嘆冷氣搬龍門,不過當年的勇氣還是可嘉,我要效法下佢走入去質問呢班友:「香港有好多人反對佔中!」在場人士有班人勸我冷靜啲。冷靜?我唔冷靜就一刀斬左你兩條粉腸?冷靜?我只好舉高雙手,怕班暴民人多蝦人少,那個廢青Yvo…(又叫唔出名) 竟然笑住串佢我:「放心呢度無人襲擊你。」

 

呢班廢青根本唔聽人up,我一定要將我的道理講出黎:「佔中係多數人反對,少數人支持,如果民主係少數服從多數,佔中者最唔民主。你睇下張融個簽名行動?好多人反佔中架。」

 

那個漢奸竟然質疑我:「先生,那位經常出醜的叫周融,不是張融。簽名班人好多人都收左錢,所以根本唔可靠。」

 

身為精英的我想起大學讀過的statistic 101,佢講野好似係有道理;但我係中環精英,講野要有身段,呢度人又咁多,我點可以比佢拋窒:「我…. 我…. 嗱,你……你……唔可以咁講,That is the only data available……佔中嘅人唔可以收錢架咩?」我惱羞成怒一口氣講左成個鐘,希望我可以鬧醒班廢青老坑早日收手唔好搞亂香港。

 

這刻,我身旁的Blackberry響了,是老細生哥打黎:「David,你出完醜未?你醒少少啦好無?位唔係咁上架?而家報紙打黎質問公司,公司而家要動用公關去撇清你在金鐘亂up的個人評論,不代表公司立場呀!你係咪食錯藥……」

 

我輕輕cut了生哥線,眺望遠方那個光明磊落的暗角,我望唔透。點解大家都係叫David又係做金融?人地David Webb咁成功,我個人咁失敗?點解?點解?

 

故事純屬虛構

 

參考:

http://hk.apple.appledaily.com/realtime/finance/20141022/53049089

http://news.now.com/home/finance/player?newsId=115794

史丹利隨筆:https://www.facebook.com/Post90stan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37

ibanker燒錢 炮製港版Starbucks

2015-01-08  NM

 

近年,在多間一線商場的Starbucks附近,有一間粉藍色的咖啡店「Holly Brown」。這家Holly Brown開業四年,夠薑行入一線商場如ICC、K11、金鐘廊等打大佬,令不少年輕人過檔幫襯。不少人以為這是另一個外國品牌,原來老闆是不折不扣的香港人。徐奕基(Raymond),曾是海通國際機構客戶部董事總經理,專幫新股上市,「包裝」對他來說可謂手到拿來。走出來創業,成功為Holly Brown經營「來路」形象。不過一盤真真正正的生意,並不是單靠把口。鋪位位置、人手,甚至入貨樣樣都煩,過去三年,原來他已「燒」了三千萬身家,至去年才開始賺數百萬,「Holly Brown回本期係耐,但我有信心喺Holly Brown 上拎番更多嘅回報!」,他充滿信心地說。

以木材為設計主題的Holly Brown,用上微黃的燈光,員工不停的在操作咖啡機,新鮮煮好的咖啡發出微微的香氣,令人感覺放鬆。客人把咖啡擱在茶几,對坐在沙發上聊天,又或坐在吧枱上望着街景發呆。單看外在,這不過是另一間Starbucks而已。不過,Raymond說他和其他商業品牌並不一樣:「我哋用嘅咖啡豆,入貨前後全部都會做杯測,有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標準嘅八十分。出面其他商業品牌,用緊嘅豆大約係七十分。」

挑機Starbucks

記者並非陳豪,喝不出八十分與七十分的分別,但Raymond卻認為香港有taste的大有人在,他不甘小試牛刀,在選鋪上大膽開在Starbucks附近,而且間間一、二線鋪,租金一定貴。如朗豪坊及K11的分店都與Starbucks同層;中環士丹利街旗艦店,行幾步便有Starbucks。他卻否認挑機,只是一心想揀個靚位:「咖啡店最緊要就腳,所以位置選擇有限,適合我哋嘅位置好難無其他連鎖店。」而事實上,這「撬」走對手不少生意,記者於聖誕節翌日下午三時,先後到朗豪坊及K11觀察,幫襯Starbucks及Holly Brown的人流相若。在Holly Brown的K11店,廿來歲、點了一杯Latte的梁小姐說:「比起Starbucks,我覺得Holly Brown啲咖啡濃啲滑啲。」同行的黎先生亦加把口:「Holly Brown感覺高級啲,Starbucks而家好商業化,質素唔穩定。」不過這招非次次work,Starbucks有鋪在蘭桂坊一帶,Holly Brown那間卻執笠收場,「當初覺得要建立品牌,蘭桂坊一定要有一間。開咗先發現大家去蘭桂坊都係飲酒食飯,好少人會去食雪糕飲咖啡,好在業主盛智文好人,做咗年半,有人接手租約就走得。」而更多時候,乃「人揀你、你揀人」,他被激得扎扎跳的說:「我哋之前喺圓方有分店,完咗租約,港鐵無consult我哋就唔續租,我哋一直為佢帶到人流,銷售一直升緊,但無啦啦俾咗個位我哋嘅對手(新加坡品牌Cedele),嬲到我想告佢哋!」但業主不續租並非犯法,故Raymond唯有死死地氣找其他商場。幸好他向新鴻基叩門,想進駐環球貿易廣場,力保九龍站據點,獲對方首肯。一線鋪租金昂貴,但Raymond指反而成績理想,「個位靚,一開已經收支平衡,今年開嘅鋪都已經賺緊錢。」

培育「咖啡師」

Starbucks另一賣點是其「咖啡師」,Raymond亦同樣注重人才,「揼本」培訓,「員工緊要過客,無開心嘅員工,唔會有開心嘅客人。」其中一名烘焙師阿Nick曾在Starbucks任職半年,三年前跟隨朋友過檔Holly Brown。鋪頭規模比Starbucks細,同事之間競爭小,故他得到的機會較多,這些年已到過哥倫比亞、秘魯、美國等地學師,Nick說:「平均三個月就要出去一次,去參加烘焙師比賽,參觀秘魯咖啡豆莊園,仲跟過名咖啡師學習。」Raymond認為讓員工到海外交流除笨有精,「員工知道留喺度有嘢學,自然會願意喺度留幾年。好似阿Nick咁,而家踢都唔走!」阿Nick尷尬說:「咁老闆真係俾我見識好多嘢,我比較好彩。」上月聖誕節,他和員工與教會合作,到深水埗派咖啡和冬甩。說實話,深水埗街坊飲過他的咖啡,也不會真金白銀幫襯,他說:「都係想同員工一齊做,希望佢哋認同公司嘅理念,為成為Holly Brown嘅員工感到驕傲。」然而,他亦曾被員工學滿師起飛腳,本刊《壹盤生意》便曾訪問過Holly Brown前員工,對方照抄Holly Brown創業的故事,Raymond笑說:「曾經好嬲,但而家就好笑。自己後生都以為錢好易賺,喺外國開過雪糕店,最後梗係蝕啦!想同佢哋講,客人好少會揀咖啡師幫襯,主要幫襯品牌。」為打造品牌,Raymond去年十一月為Holly Brown訪問了不少世界著名咖啡師,再輯錄成書。

搞雪糕大包圍

成本高,收費當然無得減。在Holly Brown飲一杯細Cappuccino比在Starbucks貴五元,為了增強競爭力,部分分店面對現實兼賣意粉,「四年前,士丹利街店剛開業,當時個咖啡師同我講,『得o架啦,你啲咖啡咁靚,只賣咖啡有錢賺!』聽咗佢講,點知一個月蝕成七十萬!」而Holly Brown所有分店,除了賣咖啡,亦賣炒雪糕,當買個「保險」,他說:「當初賣雪糕只係為咗喺熱飲以外,加樣凍嘅產品,喺夏天時『對沖』番吓。」然而記者觀察,即使是在冬天,炒雪糕似乎比咖啡更受歡迎。「而家反而做咗Holly Brown嘅賣點。」客人呂小姐說:「佢啲雪糕奶味重啲,咁樣同啲配料炒埋一齊食幾得意,覺得佢哋擺番個重點喺雪糕可能更好!」Raymond則牙擦的說:「即使開喺雪糕名牌側邊,我對我啲雪糕都有信心!」四年開十一間分店,咖啡質素、鋪位,甚至員工,樣樣要最好,過去三年來一直無盈利,更已經燒掉了三千多萬元。Raymond曾在海通國際任機構客戶部董事總經理,專搞IPO,賺錢講「即食」,如今要一蚊一蚊賺,回本期未知,他坦言:「三千萬當然係好多錢!」記者翻查土地註冊處記錄,他於一三年把手頭僅有的荃灣麗城花園及大埔康樂園兩個物業賣掉,套現近四千萬。辭職瞓身,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公司股東亦只他一人,他也擔心能否回本:「我都心急。我一早已經知道回報期係好耐,唯有訓練緊自己更忍耐,我有信心呢件事會成功。不停有投資者接觸我哋、亦有投行問我哋有冇興趣上市,就知道我哋係行緊啱嘅方向。」他指其實很多行家,都想學他一樣離開金融界,做自己想做的事,「我鍾意飲咖啡,而且香港只係一個點,大陸市場好大,Holly Brown可以係一個做幾十億生意嘅地區性品牌。加上,我而家可以做自己鍾意嘅事嚟搵錢。」

慢慢歎碗粥

Raymond還認為Holly Brown開鋪的步伐,比他想像中慢,「計劃今年會有十八間分店,而家得十一間,香港要搵到理想位置好難。」去年九月,他到台灣開分店,本預期去年年尾開張,因裝修問題,要延至今年三月,「白交租幾個月囉!」他說,有的回報比金錢來得快,「以前成日要同公司其他部門爭,又避免唔到成日出trip,而家多咗時間俾屋企。」記者深信,他的耐性大有進步。上月聖誕節,他在深水埗派咖啡,因下雨打亂了部署,Raymond與員工冒雨設置好攤檔後,教會逾一個半小時仍未安排到街坊排隊,員工乾着急,帶住八歲兒子同行的他,反而冷靜地說:「我去食碗粥先,你食唔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55

iBanker亦要居安思危 Text: Jade

1 : GS(14)@2011-09-17 13:45:11

http://www.inv.com.hk/columns/%E ... %E6%80%9D%E5%8D%B1/

然而未來數週將會有一連串的企業在亞洲股票市場試水。香港市場方面,未來兩週將會有五家企業展開股票銷售,希望在波動的市場中抓緊上市的窗口。iBanker大都認為今年會是艱難的一年,大家都渴望把手上的項目盡快推出市場,對於今年的獎金花紅已經沒有寄望了。

HR裁員高效率

獅子銀行的裁員只是經濟正式衰退前的序幕,我個人認為並非個別事件,而且將會成為趨勢的機會甚高,明年香港的經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面對通脹壓力及生活指數的上升,加上裁員的危機,究竟有甚麼方法自保呢?大家可能認為iBanker是天之驕子,高薪厚職,事實上經濟轉差時iBanker卻往往是首當其衝的一群。投行裁員手起刀落,早上在公司工作,收到大信封便立刻要收拾細軟離開,交出Access Card及Blackberry,當天下午便從始由公司消失,好像從來沒有在公司存在過一樣,不能不驚嘆HR的高效率。

在裁員潮蔓延著的時候,不得不打醒十二分精神,每當突然收到退回來的電郵時,就表示著某iBanker已不知不覺間給裁走了。iBanker離開投行到底有甚麼出路?我認為有十萬個可能性,最重要是享受工作之餘又有合理的報酬。擁有Problem Solving能力的人永遠不愁沒有出路,更可況大多數iBanker又均是好錢之徒,總是習慣追著名利,是停不下來的人。

又或者可以考慮攻讀一個學位,趁機進修一番,靜待下一個經濟週期重新出發。正所謂「好天斬埋落雨柴」,平時適量揮霍之餘亦應有計劃地儲蓄,避免出現手停口停的情況。朋友間儲蓄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收藏名錶,有的收藏鑽石,甚至有的收藏紅酒、名畫或藝術品,保值之餘又結合個人興趣,亦不失為買樓買股票投資以外的另類款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87

蔡東豪專欄: iBanker告白——1993 蔡東豪

1 : GS(14)@2013-04-29 23:56:5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429/18243415

                回想多事的1993年。這是鄧小平南巡後一年,內地經濟起飛,全世界開始認真瞭解中國的增長故事;這一年第一隻H股青島啤酒(168)在香港上市,內地企業在海外集資成為風氣,當時最活躍的投資概念是紅籌股;這一年我決定從加拿大回流香港。
我30歲未夠,累積幾年分析員經驗,感覺上我已學識了所有我需要在股票上學的東西,是時候大展拳腳,我要發圍。分析員夢想中的上一層樓,是iBanker(投資銀行家),我不想再做研究,我要做刁。全世界都想湧入內地,投資者認定內地是不可能輸錢的投資概念,包括凡事慢半拍的加拿大。我認為自己是一道完美的橋樑:對於加拿大人,我是「中國通」,對於內地人和香港人,我是「加拿大通」。「大言不慚」遇上「半桶水」,結果是摸頂入市。好彩「我」這手貨有人接。

加拿大中國通 決心回流

                加拿大被視為美國「條o靚」,在大佬後面,跟出跟入。美國人看不起加拿大人懦弱,不敢企到前線,做事「葸葸縮縮」,但加拿大強項是懂得自嘲,自得其樂,開開心心過自己的生活。不過,這場內地風暴吹到寧靜的加拿大,連加拿大人也開始關心內地的投資機會。天時地利人和,是我出場的時候。
我回流決心大至辭了工才找機會。當時我在加拿大財經界薄有名氣,是公認最出色香港籍分析員,原因是只有我一個。加拿大幾間投行蠢蠢欲動,不停派人到內地探路,其中有些人我也認識,他們來到香港找我閒談,我樂意發表我對內地經濟前景的看法,這些加拿大iBanker覺得我好醒。
加拿大大型投行全是由銀行擁有,表面上最有資格做內地生意,是C記,因為C記的大股東是李首富。70年代C記已和李首富在香港成立一間合資財務公司,80年代中期C記和李首富在香港再聯手成立一間投行,叫CE記,有齊投行基本業務,包括企業融資、證券、直接投資等。C記想搞一些內地和加拿大跨境業務,理論上很容易,在CE記擺多一張枱便可以。
負責為C記打開內地市場,是森林先生,他四十出頭,哈佛MBA,十多年投行經驗,是C記正在上位的明日之星。森林先生性格沉實,思路清晰,做事正路,是我最敬重的iBanker之一。他今日仍在C記,職位升到好高,年報有介紹。在1993年,即使是加拿大表面上這麼熟悉內地的國家,外國人對內地的認識仍是非常貧乏。森林先生之所以被派負責內地業務,是在自願和非自願之間,過程兒戲。
話說某日,C記高層開會,討論怎樣進軍內地市場,你一言,我一語,大家好似好多意見,但意見偏向幼稚,所有人
2 : GS(14)@2013-04-29 23:58:28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 ... refox-a&channel=rcs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2380.htm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持有加拿大怡東集團50%股份。加拿大怡東集團於香港,新加坡及台北的辦事處提供全面的銀行服務,包括;企業財務;資本市場,籌集債務資金及銀團貸款;直接投資;投資組合管理服務。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還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及企業客戶提供廣泛的企業銀行服務,包括:傳統方式的融資、項目貸款、槓桿式融資、創新的融資工具、融資證券化、銀團貸款、地產貸款、租賃、與國際貿易有關的票據貼現、信用證業務及補償貿易等服務。

http://en.prnasia.com/story/77094-2.shtml
加拿大怡東集團有限公司簡介

加拿大怡東集團有限公司由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 各擁有50%的權益。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總部位於香港的跨國聯合企業長江集團的公開上市旗艦公司。截至2013年2月28日,長江集團的聯合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是一家領先的北美金融機構,業務運營遍及世界各地。怡東集團是全球眾多重要資源資產的投資者。
3 : GS(14)@2013-04-29 23:59:32

http://data.book.hexun.com.tw/chapter-17453-4-7.shtml
2.1 金融獵鷹——百富勤集團的崛起
4 : GS(14)@2013-04-30 00:04:10

https://www.cibc.com/ca/inside-cibc/executive-team.html
Tom Woods
Tom Woods

Senior Executive Vice-President and Chief Risk Officer, Risk Management, CIBC

Mr. Woods has spent his entire career with CIBC. He joined Wood Gundy, the predecessor firm of CIBC World Markets, in the Toronto Investment Banking Department in 1977. In 1980, he moved to the Montreal Investment Banking Department and returned to Toronto Investment Banking in 1985. Throughout this time, he specialized in advising companies in raising financing in the equity and debt capital markets as well 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1996, Mr. Woods was named head of Canadian Corporate Banking and in 1998 was appointed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of CIBC World Markets. He became Controller of CIBC in 1999. In 2000, Mr. Woods was appointed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for CIBC and was promoted to Senior Executive Vice-President in 2003. In 2008, he was appointed Chief Risk Officer for CIBC.

Mr. Woods is the chair of CIBC's Capital and Risk Committee and a member of the Canadian Bankers Association's Risk Committee. He serves on the boards of TMX Group; Covenant House International, New York; and the Board of Advisors of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Toronto.

Mr. Woods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in 1975 with a Bachelor of Applied Science degree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He earned his Master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ro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in 19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60

80後iBanker創業 搞速遞迷你箱

1 : GS(14)@2015-01-26 12:36: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6/news/ec_ecc1.htm

【明報專訊】香港地少人多,為解決儲物問題,迷你倉應運而生,但80後前iBanker張迅豪,想出了一個突破迷你倉固有業務模式,提供更靈活的儲物服務,其構思更獲得不少投資基金認同,令張迅豪迅即集資千萬元,創辦「速遞迷你箱」公司Boxful。


集資1170萬創業

曾在瑞銀工作的張迅豪,大約3個月前萌生「速遞迷你箱」構思,透過過去的投行經驗及人脈,短時間內吸引到投資者目光,集資到150萬美元(約1170萬港元)創辦Boxful。據了解,這筆創業資金主要來自多位大中華區知名投資者。

「我認為主要是Boxful的概念可行,香港市場需要而又涉及民生,所以投資者有信心」,張迅豪所指的概念,就是突破迷你倉框框的新存儲模式。與傳統迷你倉不同,Boxful出租的是大約2.5立方呎的儲物箱,相當於可以存放75件T恤或20對鞋,「只需每個月計(租金),不用擔心租了一個倉卻用不到多少地方會浪費租金。」

設網站遙控服務 降租倉成本

張迅豪稱,除了租箱比租倉靈活外,Boxful另一賣點是方便,只要透過手機或電腦上網,客人透過網站及即將推出的手機程式已可操作一切,包括預約交收、拍照、查看資料及付款等,每個箱都有塑帶及編碼保證安全和記認,方便租戶隨時取回箱中任何物品,惟每次提取均需收費。

由於客戶不用親自上門,所以Boxful毋須像其他迷你倉開設於交通便利地區,又不用花錢裝修門面,而且所有儲物箱都可以放在一起,更活用倉庫空間,日後要擴充倉庫,面積及地點也機動,大幅降低公司倉租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428

樂香園:iBanker魅力不再

1 : GS(14)@2017-01-26 18:05:56

早前一名在投行薄有名氣的iBanker退下火線,行內即時議論紛紛,有人估他是不是已經「賺夠」?(這個揣測一定不正確,投行字典是沒有賺夠兩個字的)有人指是不是新工作更有前景?(中年毅然轉行是很困難的,一動不如一靜)亦有人問是不是有其他內情?(廢話)怎樣也好,在此祝他事業再闖高峯。
iBanker這個工種,其英文名稱實在有點誤導,「i」字是「investment」、即投資的簡寫,但iBanker工作並不是做投資決定的,更不是幫人做投資決定的。「Banker」一字更加錯得離譜,傳統銀行家是一家公司能夠健康成長的好幫手,是一種長遠關係,而iBanker在現今人人均追求快錢大環境下,早已變成只追求短期巨額利潤的工種了。變成怎樣也好,iBanker這個工種,對很多人來說仍有種莫名魔力(或魅力?),總覺得可以做十年八年後,可「攞住一大嚿錢」買下小島退休,但現實是,連那位薄有名氣的iBanker離開投行也要繼續工作,大家還繼續抱有這種不切實質的幻想?密西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5/199077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1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