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iPhone十年,產業鏈相關企業受益
iPhone對設備制造企業影響力不容忽視
智能手機是3C制造業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成長和規模都占據主導地位。而智能手機中,對設備制造企業來講,iPhone的地位不可忽視,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iPhone出貨量大,市場占有率常年行業領先,為設備企業帶來大量訂單。歷年來,三星和蘋果始終穩坐智能手機市占率前兩名的位置。盡管在國產品牌崛起的情況下,兩大巨頭三星和蘋果的份額均有縮水,但相較三星而言,蘋果市占率削減的幅度更小。2015年蘋果手機出貨量達到2.32億部,2016年為2.15億部,市占率14.6%。由此可見,iPhone各環節制造設備供應商訂單數量巨大。
2)iPhone是智能手機的風向標,微小的創新就能改變行業風向,動搖設備制造企業行業競爭格局。iPhone作為領頭羊,在研發上投入了巨額資金,2016年研發投入為100.5億美元,占營業收入的4.7%。iPhone始終引領智能手機發展的方向,引來其他品牌爭相模仿。例如,iPhone率先采用一體金屬機身設計、指紋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等,使得這些技術在智能手機中逐漸普及,帶動了CNC設備、LDS(Laser-Direct-Structuring,激光直接成型)設備、封裝機等機械設備制造企業的發展。
iPhone的變革改變上遊行業格局
iPhone十年,推陳出新
回顧iPhone自2007年發布以來的十年歷程,手機的外觀、功能、尺寸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引領了消費電子行業智能手機設計的潮流。
上遊設備制造行業受益
2017年是蘋果手機面世十周年,過去十年中,蘋果手機的創新設計方案既對產業鏈上相關產品和設備形成新的訂單增量,又時刻為智能手機的創新設計指引方向。具體來說,智能手機制造可拆分為顯示屏、PCB、芯片、攝像頭、電池、外殼等環節,iPhone引領智能手機從塑料外殼到金屬、玻璃外殼,並率先采用指紋識別技術,在其他各個環節也有所創新,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為設備制造行業帶來了大量新機會:
1)間接帶動:零部件廠商崛起帶來設備采購量增加,以指紋識別技術為例
蘋果手機使得指紋識別模組等零部件廠商面臨新機會,設備采購需求增加。如今搭載指紋識別技術已經成千元機的標配,並且這種趨勢向低端手機蔓延,例如小米公司就為其899元的紅米Note3配備指紋識別。指紋識別模組主要有TouchIDSensor、驅動環、藍寶石鏡面、輕觸開關四部分,最重要的部分TouchIDSensor包括了IC設計(包含算法)、晶圓制造、封裝和測試三個環節。
2013年蘋果推出帶有TouchID的iPhone5S,指紋識別產業鏈上的企業也面臨相關利好,惠及上遊設備制造企業。指紋識別模組制造企業以長電科技為代表,2011-2015年,長電科技機器設備保有價值量增長超過200%,可見,相關設備制造企業隨之面臨巨大的行業機會。
2)直接帶動:以CNC機床為例
目前,3C產品的全金屬外殼基本都由數控機床(CNC)加工,因其效率高、精度高、加工質量穩定的優點成為3C外殼廠商的必備設備。目前金屬外殼運用十分普遍,以iPhone系列為典型代表,成型加工則是金屬外殼產業鏈上關鍵的一環。蘋果公司最早開創了全金屬一體式CNC加工工藝,從編程到獲得成品,需要經過粗加工、半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多道工,基本需要10道以上制程才能獲得成品,且良品率通常難以達到很高水平。為提高良品率,大多制造企業選擇購置大批CNC設備來降低綜合成本。下遊金屬外殼對質感和精度的要求推動了高精密CNC機床的行業發展。
自2012年iPhone5采用金屬機身設計以來,CNC機床需求增加,帶動以勁勝精密、潤星科技為代表的CNC機床企業發展。從CNC機床企業的下遊來看,以長盈精密為例,作為國內領先的精密電子零組件制造商,長盈精密2011年機器設備保有量為1.5億元,同比增加107%,2012年機器設備保有量達到3.8億元,同比增幅為151.5%,2013年同比也高達78.6%,佐證了CNC機床需求的激增。近兩年增速雖然有所下滑,也保持在30%以上。
新一代iPhone創新不止,再次惠及產業鏈相關企業
iPhone的發布往往符合一大年、一小年的節奏,通常情況下,小年升配置,大年改外觀。智能手機已經進入存量時代,根據IDC的數據,iPhone16年二季度銷量同比首次出現負增長,2016年第四季度蘋果重新奪回了銷量冠軍排名,該結果主要歸結於iPhone7和iPhone7plus的發布。2016年是iPhone出貨量下滑的第一個整年,同比下降7%,但第四季度卻創紀錄地有7830萬出貨量,比一年前同期增長4.7%。2016年全年來看,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等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占比分別為:21.2%、14.6%、9.5%、6.8%,5.3%。其中三星和蘋果相較2015年,市場份額都有所下滑,三星上一年占比22.3%,蘋果則為16.1%。17年情況或比2016年有所改善,iPhone的出貨量因為十周年紀念版可能會出現反彈。我們預計17、18年蘋果手機銷量為2.26億部和2.71億部,同比增幅分別為5%和20%。
十周年將是iPhone的大年,iPhone將會引入更多微創新點尋求突破。iPhone7相比於6、6s造型幾乎不變,但是帶來了全新機身顏色、立體聲喇叭、新Home鍵、去耳機接口等改變,都釋放出了iPhone8的更新方向——充電口、外殼新工藝等等。
我們預計新一代iPhone主要有以下三個創新點:
1)對外觀的不懈追求:美觀、質感、功能三合一的玻璃外殼將重回大眾視野。三星GalaxyS6Edge雙面曲屏的成功和3D玻璃良品率的提升使得3D玻璃的應用有望大幅提升。同時,無線頻段的複雜化使金屬後蓋信號屏蔽成為重大問題,曾經取得巨大成功的iPhone4雙面玻璃設計有望重新獲得采用。
2)解決消費者痛點:無線充電、快充等技術有望普及。三星、LG、華為都已經涉水無線充電或快充技術,隨著無線充電逐漸突破充電效率低、距離限制較大的技術壁壘,iPhone有望在十周年將無線充電作為iPhone8的一大創新點。
3)即將到達價格替代拐點,與3D曲面玻璃配合,OLED屏幕是大勢所趨。近年來OLED滲透率不斷提升,市場研究機構IHS預測,2015年至2016年OLED產品占顯示產品營收比例約為12%至17%,到2020年有望達到46%。隨著技術完善,AMOLED的成本也在逼近LCD,擁有顯示水平優勢的OLED屏勢不可擋。
曲面玻璃滲透率提升,玻璃加工設備景氣度持續
3D玻璃優勢突出
蓋板玻璃(CoverLens)主要作為觸控器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觸摸屏的保護層,在部分產品中也作為保護性後蓋。目前在消費電子、汽車中控屏、工業控制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3C產業發展息息相關。
目前流行的蓋板按照其材質,可以劃分為塑料蓋板、金屬蓋板、玻璃蓋板、陶瓷蓋板、竹木蓋板、凱夫拉纖維蓋板。憑借其極好的表面光潔度、高表面硬度和超強的抗劃傷能力、較好的表面強度、精確的尺寸控制、極好的金屬視覺效果、良好的透光度等特點,玻璃蓋板具備突出的優勢,逐漸成為各觸控技術的主流保護方案。目前市場上有4種主要觸控技術解決方案:On-Cell、In-Cell、OGS、GG/GF,而玻璃蓋板都是必備配件。不論是哪種解決方案,玻璃蓋板都是重要的組成部件。
玻璃蓋板呈現從2D-2.5D-3D的發展趨勢,從純平面到兩側弧形再到全弧面的發展符合功能設計和美學感受,握感更佳,符合OLED大勢,也順應了新通訊、新充電技術的發展。早期的iPhone4就是雙面2D玻璃的代表機型,但隨著大眾審美的提升以及技術提升,曲面玻璃手機漸成主流。現在的iPhone已經采用2.5D玻璃,就3D玻璃而言,三星的GalaxyS7edge、小米Note2、小米5等則是代表機型。三星GalaxyS7Edge率先采用曲面OLED屏及雙面3D玻璃機身,受到市場熱捧。如今曲面玻璃正成為智能手機主流搭配選擇。同時,隨著柔性OLED對LCD的替代,使得柔性顯示屏占比面積大幅增加,這也需要蓋板玻璃配合做成3D形狀,而3D玻璃是目前唯一能夠較好和曲面屏幕貼合,且具有輕薄、潔凈、防眩光、耐候性佳等優異特質的材質。無線充電、5G等新型傳輸方式的臨近,使得現有金屬後蓋信號屏幕問題成為瓶頸,玻璃後蓋則為此提供了解決方案。
目前3D玻璃還不適宜大規模量產,它在成本和加工工藝上都存在劣勢。與傳統玻璃和金屬材質相比,單片手機蓋板成本仍然較高。從制造工藝上看,目前主流的2.5D玻璃邊緣的曲面是通過在2D玻璃上直接打磨拋光而成,3D玻璃則需采用熱彎工藝,拋光、絲印等工藝則需在彎曲後的玻璃上進行,這也造成了其施工難度高、良品率低及成本相對較高。3D玻璃難度主要體現在3D曲面成型、曲面拋光、曲面印刷、曲面貼合四大工藝上。從受熱均勻要求、到對曲面拋光設備的重新設計、曲面印刷設備的高技術要求,到3D貼合中需要的菲林等技術,都是對3D玻璃加工制造的新考驗,也是新機遇。
因此我們預計下一代iPhone有較大的可能是推出“雙2.5D”或“3D+2.5D”組合的雙曲面手機,或者在部分高配機型上使用3D雙面玻璃設計。近期玻璃蓋板需求仍以2.5D玻璃需求增加為主,在蘋果沒有真正量產之前,為開放市場提供3D玻璃蓋板加工的產能擴張仍然十分謹慎。隨著終端品牌示範效應形成,相關技術難點突破,OLED屏幕滲透率提升,市場需求將急劇增加,預計從2018年開始,3D玻璃蓋板將迎來需求爆發。
滲透率不斷提升,看好3D玻璃投資機會
目前市場上為智能手機配備3D玻璃蓋板產品主要有三星GALAXYS6edge、S7、vivoxplay5、小米note2等。鑒於未來智能手機不僅僅使用正面玻璃蓋板,更可能采用雙面玻璃設計,故我們將玻璃蓋板分為正面蓋板和背面蓋板,分別計算滲透率和市場規模。我們預計3D玻璃滲透率將由2015年的0.5%提升至2020年的40.0%,雙面玻璃滲透率將由0.5%提升至45.0%。隨著良產率提高至80%以上,3D玻璃單價將由2016年的75元/片降至2020年50元/片。同時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減緩,預計2020年出貨量為17.29億臺。根據以上假設,我們預測3D玻璃市場
規模將在2017年達到153.3億元,2018年達到355.4億元,需求呈現爆發性增長態勢。
3D玻璃帶動玻璃精雕機、熱彎機需求增加
整體而言,玻璃蓋板加工需要四層工序:成型(Forming)、化學強化(ChemicalStrength)、清潔(Washing)和塗層(Coating),進一步細化可以分為開料、研磨、CNC、拋光、化學強化、清洗、絲印和ASF包裝等多道子工序。
從產業鏈看,3D蓋板玻璃可由上中下遊分為原材料供應商、加工廠、組裝廠三部分構成。上遊主要為玻璃蓋板的生產原料,包括玻璃蓋板基板、油墨,以及鍍膜、貼合、拋光等原材料組成;中遊主要是以玻璃蓋板的加工環節組成,其主要設備包括玻璃精雕機(CNC加工、剪裁)、玻璃熱彎機(曲面成型)、玻璃平磨機、玻璃拋光機、玻璃絲印機、玻璃鍍膜機等;下遊主要以各類模組廠、觸控廠、組裝廠為主,涉及手機玻璃與其他材料的組裝、整機測試環節,並對接最終消費供貨對象,如華為、三星、小米、蘋果等。
上遊的材料、設備主要由歐美、日韓的廠商供應,處於產業鏈頂端,利潤空間最大。玻璃基板行業屬於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制造工藝複雜,高技術門檻,核心技術只被少數國家所掌握。目前,全球基板的主要供應商為美國的康寧、日本的旭硝子、電氣硝子等幾家占據了市場99%的份額,其中康寧占據了50%的份額。國內玻璃基板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只有彩虹和東旭掌握了生產技術,能夠實現批量生產。
中下遊設備領域重點關註技術要求較高的精雕機和熱彎機,曲面加工的複雜程度提升,拉動精雕機和熱彎機行業景氣度提升。玻璃精雕機是數控機床的一種,中高端數控機床目前一般被德國、日本、美國控制市場,以德國西門子、日本發那科和三菱電機為主。國內的數控機床目前一般以中低端為主,近年來以華中數控等為代表的國內數控企業在中高端領域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擴大。
假設不同類型玻璃加工的效率有所不同,每年4000小時工時,2D玻璃2分鐘出一片,一小時30片,12萬片/年。2.5D玻璃4分鐘每片,一小時15片,6萬片/年。3D玻璃6分鐘出一片,一年4萬片。假設每5年為更新換代周期。則2017-2019年的精雕機消費市場規模為24億元、33億元和27億元。
此外,熱彎機作為目前新型的玻璃制造設備,主要用於3D玻璃的成型,韓國、中國臺灣地區企業布局較早。著名的生產企業有韓國的DTK和GNTC,國內供應廠商有奧瑞德、智慧松德(大宇精雕)、田中精機(遠洋翔瑞)等。隨著研發技術的成熟,國內熱彎設備已經具備了替代韓國熱彎設備的水平。國內熱彎機企業逐漸具備與國外品牌抗衡實力。基於我們對3D玻璃手機蓋板用量的估計,熱彎機總需求有望在2017年達到1329臺,2018年超過3000臺。重點關註勁勝精密、田中精機、華中數控、智慧松德、奧瑞德等公司。
中下遊加工領域屬於勞動和資本密集型,國內企業優勢明顯。基於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國內各廠商玻璃蓋板出貨量穩定,曲面玻璃蓋板出貨量占比不斷提升。根據旭日產業研究院的調研數據,2016年11月,藍思以4100萬片遙遙領先,弧形蓋板占比達到80%。藍思科技將斥資45億元在東莞塘廈鎮打造一處新廠區,一期將於2017年3月投產。據此推斷未來曲面蓋板的出貨量占比還將繼續增加。
OLED滲透率快速提升,模組設備和AOI檢測遇發展良機
LCD被OLED替代已成定局,AMOLED成為行業新亮點
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顯示器)是目前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顯示模組技術。液晶顯示屏是在夾有液晶體的玻璃板內表面,采用印刷和光刻技術,形成許多薄膜晶體管組成顯示像素陣列,通過控制每個像素薄膜晶體管的導通程度,就可以改變該像素的液晶層對背光燈光線的旋轉角度,並依靠偏振光薄膜改變背光的透過強度來控制對比度。由於印刷和光刻技術已非常成熟而精確,液晶屏的制造工藝比等離子屏相對容易,成品率較高,隨著生產批量擴大,成本降低較快。而LCD進一步又可分為TN-LCD、STN-LCD、TFT-LCD、DSTN-LCD(基本被淘汰)四種。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即有機發光二極管,較LCD反應速度快、色彩表現佳。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塗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相比於傳統的LCD技術,OLED技術具有自發光、廣視角、幾乎無窮高的對比度、較低耗電、極高反應速度等優點。OLED可進一步分為AMOLED(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與PMOLED(Pass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被動式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AMOLED是目前移動端OLED屏幕的主要類別。
AMOLED優勢盡顯,成為行業新亮點。以LCD液晶顯示為代表的傳統行業,已經面臨市場飽和,在技術方面的提升速度也較為緩慢。根據CINNOResearch全球季度手機面板出貨量監測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達到3.7億片,相比2015年大幅增長41.2%,而中國前十大品牌的OPPO、vivo、華為、金立、魅族、聯想等即貢獻了26%的份額。
技術進步,成本下降,OLED滲透率將大幅度提升
隨著技術的成熟,OLED劣勢得到彌補,成為產業新亮點。以往OLED屏幕的短板相對明顯,屏幕壽命較短,成本存在劣勢,良品率不高。隨著OLED技術逐漸成熟,這些問題逐一得到解決。
根據IHS的數據,OLED面板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AMOLED與LCD的成本已經逐漸接近,2016年第一季度5寸1080pAMOLED屏單價已經與LCD屏相差無幾,而在2015年第四季度同尺寸的AMOLED和LCD的成本分別為17.1美元和15.7美元。
從良品率和產能角度來看,全球最大面板生產企業之一的LGDisplay曾表示,OLED生產良品率穩定保持在80%以上,並確保了每月10萬片以上的產能。2017年計劃產能提升到200萬片以上,2018年進一步擴大至270萬片。
2015年手機應用AMOLED面板出貨數量約2.6億片,同比增長74.5%。我們估計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應用類AMOLED顯示器件的出貨規模在3.53億片左右。根據UBIResearch的數據,智能手機市場OLED面板的占有率將從2016年的16%增長到2021年的62%,用於智能手機的AMOLED面板在2020年增長到14.08億片,年均增長率達41.3%。
國內面板產能布局加速,模組設備和AOI檢測設備迎來機遇
整個OLED產業可以分為上中下遊三個重要環節:上遊為設備制造、材料制造與零件組裝,包括OLED中間體和升華前材料(粗單體)的制造;中遊為OLED面板制造、面板組裝、模組組裝;下遊為顯示終端及其他應用領域,並且包含一些分支產業例如銷售端和研發端。
上遊來看,原料制造集中掌握在美日韓等海外廠商手中,國內難以實現規模量產。出光興產、默克、UDC、陶氏等都是日、韓、德、美等國的企業掌控著各自的專利。OLED上遊材料領域是日韓歐美的天下,主要掌握在日本出光興產、堡土谷化學、美國UDC公司以及一些韓國公司的手中。日韓廠商主要生產小分子發光材料,歐美廠商主要生產高分子發光材料,其中日韓系廠商約占80%的市場份額。日本是重要的OLED材料供應國家,其中住友化學和昭和電工生產的聚合物為OLED的基礎,出光興產和三井化學則主要在小分子材料陣營。
中遊來看,AMOLED生產線以韓國為首,三星一家獨大,國內布局加速。全球量產的OLED顯示面板地區主要以韓國為主,其中三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小型OLED屏幕生產商。國內的京東方、深天馬、華星光電等傳統LCD廠也已開始布局OLED產線,2016年12月28日,京東方綿陽第6代可撓式AMOLED項目開工,該項目是京東方繼成都第6代AMOLED生產線後投建的又一條柔性OLED生產線,預計2019年投產。大部分國內AMOLED生產線產能大規模投放都要到2018年前後,因此我們預計國內AMOLED屏將在2017年開始逐步大規模生產放量,2018年迎來旺盛增長,與韓國出貨量差距將會越來越小。
同時,隨著面板行業產能建設加速,以AOI光學檢測設備為代表的檢測設備也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LCD向OLED傾斜,中國正在逐步承接全球轉移LCD產能(建設高世代LCD產線),並加速布局OLED生產線,制程工藝愈加精細,光學自動檢測(AOI)設備需求大增。精度高、速度快、無接觸的特點使其優勢凸顯,未來滲透率有望逐步提升。目前,AOI國際廠商有的以全產品線的方式占領各主要細分領域,代表企業為以色列的奧寶科技、日本的網屏以及韓國的高永科技;有的以前端產業(如半導體、FPD等)為主攻市場,占據高端市場,代表企業為奧姆龍、KLA-Tencor、HB等。同時,臺灣部分廠商則憑借原有的電子產業配套關系,延伸到中國內地市場,如德律科技、由田新技、牧德科技等。國外AOI設備商的優勢在於技術、品牌、顧客群體等方面,而國內設備商在價格、交貨周期等方面具備優勢。重點關註智雲股份、勁拓股份、精測電子、正業科技等公司。
下遊產品來看,國內品牌崛起。AMOLED屏逐漸攻克技術關卡,搭載AMOLED屏的智能手機在市場上大放光彩。搭載AMOLED屏的三星GalaxyS7Edge在2016上半年給出了1330萬部的銷量,排名全球第一。國內品牌紛紛效仿,從2015年開始大量研發了搭載AMOLED屏幕的智能手機。根據ZDC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中國市場在售的全部智能手機中,采用OLED顯示面板的產品總量為215款,占比達到13%,對比2015年底這兩個數據分別為166款和9%。2016年7月27日發布的紅米Pro正式采用京東方、和輝的OLED屏幕,國產OLED首次被手機廠商大批量使用,說明國內企業已經逐漸開始具備較成熟的產品技術、較強的供貨能力。
直面消費者痛點,無線充電技術推廣在即
行業標準逐步統一,消費者痛點亟待解決
諾基亞Lumia920發布以後,無線充電功能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關註。無線充電(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又叫感應充電,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進行無線纜充電的一項技術。其原理類似於變壓器,在發送和接收端各有一個線圈,發送端線圈連接有線電源產生電磁信號,接收端線圈感應發送端的電磁信號從而產生電流給電池充電。無線充電在消費電子行業的應用有以下三個優點:方便性、安全性以及可進行一對多充電。
目前現行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無線充電標準:Qi標準、PowerMattersAlliance(PMA)標準和AllianceforWirelessPower(A4WP)。2015年1月,A4WP與PMA合並,成立了AirFuelAlliance聯盟,聯手打造無線充電市場,市場標準向統一靠攏。目前WPC(WirelessPowerConsortium,無線充電聯盟)是占比最大、使用最廣的標準。蘋果公司已正式加入WPC,將無線充電市場將發生重大變革,促進整個行業快速擴張。
過去多標準並存和技術不成熟使得移動手機終端在使用這項技術時面臨兼容性風險高,滲透路徑受阻。以往無線充電技術在充電效率和距離限制上制約程度高,用戶體驗不佳,成為消費電子用戶痛點。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標準的統一,上述制約無線充電產業發展的瓶頸逐漸突破,無線充電技術推廣指日可待。
打破技術限制,無線充電有望大範圍應用
除智能手機外,無線充電還應用於可穿戴設備和汽車領域,從市場空間來看,無線充電應用占比最高的是智能手機。
1)三星是無線充電的先頭兵,無線充電成為智能手機下一個創新點。索尼、谷歌、摩托、諾基亞、華為已經陸續涉足無線充電技術,蘋果在2015年推出的AppleWatch中也已運用無線充電,出於對美觀性和便捷性的考慮,可穿戴設備中無線充電基本是標配,而智能手機中無線充電是差異化強有力的競爭點,很大概率在新一代iPhone上應用。
2)從市場來看,無線充電正轉型成為消費者拉動模式。根據IHS的數據,2015年美國、英國、中國的智能手機用戶中近90%的被調查者表示願意在下一部手機中嘗試無線充電。
3)隨著技術成熟,充電效率和充電距離限制已開始被打破,無線充電得到初步應用。目前整體上充電效率已達到有線充電的80%以上,且支持高通快充2.0等新技術,一般30分鐘內就可將手機電量充至60%。智能手機已經對此項技術進行初步運用,如早期的諾基亞Lumia旗艦機、三星GalaxyS7,甚至是國產手機Vivo等。
iPhone8若采用無線充電技術,則意味著這一技術的產業化推廣時機正式到來,可以預見未來3年大部分安卓手機廠商也將跟進,預計2018年之前三星、華為、小米旗艦機均將標配無線充電,整體智能手機行業的無線充電滲透率將快速提升。按照IHS和Gartner數據,2015年無線充電接收器全球出貨量在1.44億臺,增速160%,2016年預計在2.75億臺左右,到2020年無線充電設備出貨量將超過10億臺,與我們的預測相符。
帶動電子線圈需求量增加,自動繞線機企業受惠
無線充電產業鏈分為方案設計、原材料、器件制造、模組封裝幾個部分。其中方案設計需要較強研發能力,技術含量及產品附加值高,利潤占比最大。原材料及器件制造環節考驗廠商技術加工水平,技術壁壘較高。而模組封裝則難度較低,國內廠商能夠迅速布局切入。
方案設計是廠商為無線設備提供解決方案和市場定位,要求具備研發能力,並掌握無線充電技術。目前國外無線充電方案設計廠商主要有蘋果(MagSafe磁吸方式和遠程無線充電)、特斯拉免插充電系統(PluglessPowerSystem)和高通Halo無線充電技術。國內的方案設計廠商主要有信維通信,公司是三星GalaxyS7NFCw無線充電模組供應商,未來有望切入到更多的消費電子廠商。
原材料及器件制造環節均是國際巨頭占據優勢。目前國內芯片仍較多依賴國外廠商,如高通、聯發科等。近幾年國內芯片廠商發展勢頭也較為迅猛,如全誌科技和紫光股份。磁性材料方面,國外廠商有TDK、村田等,同時國內產品原材料成本降低,進口依賴度隨之減少,主要生產商有橫店東磁、安潔科技等。傳輸線圈方面,主要的進入壁壘在於廠商的精密加工水平以及與上下遊的銜接能力。目前國內立訊精密、碩貝德等企業在在生產規模和技術方面具有優勢。
模組封裝環節進入壁壘低,主要由國內零組件廠商參與。相關企業有欣旺達、德賽電池等。
無線充電普及帶動電子線圈需求量上升,自動繞線機行業有望實現訂單爆發式增長。跨國及本土大型電子元件生產商對設備需求主要是在中高端產品,更看重設計精度、自動化水平及產品性能。高端市場方面,技術門檻較高,能夠提供高端合格產品的生產商數量有限,目前主要由田中精機以及日特、馬斯利等幾家外資公司占據;中端市場方面,由於消費電子生產力迅速提高,包括田中精機在內的主要繞線設備廠商已開始將中端市場作為企業重要的業績增長點,加強中端產品推出力度;在中國電子線圈生產設備低端市場上,現階段市場集中度較低,價格競爭較為激烈。
投資建議及重點標的
我們認為2017年的iPhone8有望做諸多設計的改觀和創新,從而帶動產業鏈上下遊的變化,對於設備供應商而言,我們認為重點關註iPhone供應鏈上的公司、符合iPhone創新方向以及3C行業發展大趨勢的公司均有望受益。我們梳理出玻璃加工設備、模組設備以及AOI檢測設備三大重點子行業,建議重點關註勁勝精密、田中精機、精測電子、智雲股份、聯得裝備等。
1)勁勝精密
公司是國內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的產品和服務的領先供應商,產品類型從上市初期的塑膠件、精密磨具,延伸到目前的塑膠件、金屬件、玻璃件、粉末冶金、精密磨具等多元技術,主要客戶包括三星、華為、中興、海爾、夏普、京瓷、英華達、聯想等國際知名消費電子廠商。
2015年,公司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作價24億收購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進入到高端數控機床制造業,為消費電子、通信、汽車制造、軌道交通等行業提供高速鉆銑攻牙加工中心、高速自動化零件加工中心、高精密自動化模具加工中心、龍門式精密成形加工中心和精密雕銑機。
同時,創世紀近年來開發了精雕機、熱彎機等玻璃加工、成型設備,並已經實現了對部分大客戶的銷售,預計在雙面玻璃和3D玻璃的趨勢推動下,公司憑借原有渠道、技術等資源積累,有望實現產品的進一步銷售放量。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激烈;應收賬款快速增加。
2)田中精機
公司是國內自動繞線機設備制造領先型企業,主要產品包括自動繞線設備、數控自動化特殊設備、數控設備零部件等。公司的自動繞線技術來源於日本,在國內市場推廣多年後建立起較高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公司在自動化設備領域有較強能力,目前已經具備了定制化能力。
公司2016年公告以3.9億元現金收購遠洋翔瑞55.00%的股權,切入到高精密數控機床行業。遠洋翔瑞的主要產品包括玻璃精雕機、鉆攻機、高光機和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等,產品研發能力突出,市場能力強,與智誠光學、合力泰等知名玻璃蓋板加工企業。公司承諾2016-2018年業績分別為5000萬元、6500萬元和8500萬元。
我們認為公司的兩大業務符合2017年iPhone創新的兩大方向(無線充電和雙曲面玻璃),訂單和業績有望呈現爆發式增長。
風險提示:大客戶拓展不及預期;行業競爭激烈導致公司產品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3)精測電子
公司是國內平板顯示檢測設備及系統龍頭企業,主要產品包括模組檢測系統、面板檢測系統、OLED檢測系統、AOI光學檢測系統、TouchPanel檢測系統和平板顯示自動化設備等。
公司的競爭實力突出,目前在後端Module制程檢測已形成較為明顯的優勢,未來計劃向前端Array與Cell制程檢測業務的延伸,此外,公司還將重點加大對TouchPanel檢測系統、AOI光學檢測系統、OLED檢測系統的研發投入。
公司的產品已在京東方、三星、LG、夏普、松下、中電熊貓、富士康、友達光電等知名企業批量應用,並大量用於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系列產品顯示測試。憑借新產品的不斷突破,未來公司有望不斷打開空間。
風險提示:新產品開發、新客戶拓展不及預期;行業投資大幅度下滑。
4)智雲股份
公司原有主業為成套自動化裝備解決方案,主要為汽車等行業提供產品自動化檢測和裝配方案。2015年6月,公司通過收購鑫三力100%的股權進軍3C自動化行業,鑫三力的主要產品為綁定和貼合設備,包括COG、FOG、背光組裝機、粒子檢測機、背光檢測機、雙面FOG、封膠機等產品,鑫三力承諾2015年-2017年凈利潤分別不低於0.6億元、0.8億元和1億元。
鑫三力是國內優秀的模組設備供應商,於2017年2月13日公告與宸美光電(TPK)簽訂了近3.27億元大訂單,為其提供綁定、點膠類設備,成為蘋果供應鏈上的核心裝備供應商。
公司的技術實力被大客戶認可顯示出其具備強勁的競爭實力,在國內承接LCD產能轉移和OLED新建產能的趨勢疊加下,模組設備的需求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長,公司有望獲得更多訂單。
風險提示:傳統業務大幅度下滑;新產品拓展不及預期。
5)聯得裝備
公司是國內平面顯示模組行業的龍頭企業,主要產品包括熱壓設備和貼合設備,主要應用於顯示模組和觸摸屏生產組裝過程。借助模組組裝設備生產的平板顯示器件及相關零組件,是包括智能手機、移動電腦、平板電視、液晶顯示器在內的新興消費類電子產品和其他需要顯示功能的終端產品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經過多年發展,公司積累了一系列優質的客戶資源,目前主要客戶包括富士康、歐菲光、京東方、藍思科技等廠商。受益於國內平板顯示生產線產能建設帶動的模組設備行業的高景氣度,預計公司未來仍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激烈導致產品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客戶拓展不及預期。(完)
掃描下載新財富APP,深度投研,大咖講座,盡在新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