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PU材料創新體驗:多點朋友圈步數 少點碳足跡

當你穿著輕便的跑鞋在朋友圈里刷出傲人步數時,可能想不到,穿在腳上的這雙鞋也會留下碳足跡。

作為制鞋的主要原料之一,PU(聚氨酯)每年應用在超過70億雙鞋的生產過程中,更宏觀的數據是每年全球約生產40億平方米PU塗層織物,而中國作為世界的制造中心所生產的PU塗層織物占總量的90%。

如果在原料生產的過程中可以降低能耗,將有希望給人們帶來更健康清潔的環境,而這也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商之一科思創的目標。於是,具有更加良好的清潔性的水溶聚氨酯成為了工業材料中的“新寵”。

科思創紡織塗料全球業務總經理倪谷樂在與來訪者交談

提到生產工業原料的科思創可能一般人不會了解,但是如果從聚氨酯、聚碳酸酯的發明者再提到陽光動力2號飛機的環球飛行,至少你會聽過拜耳(Bayer)的名字。2015年,拜耳材料科技集團從原集團剝離並在全球正式以“Covestro”(科思創)的名字獨立運營,同時完成了IPO,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5年其全球銷售額達121億歐元,而在2016年上半年,科思創銷售總量在中國地區實現了14%的增長,增速遠超美國和德國。

在拜耳工作19年,如今是科思創紡織塗料全球業務總經理倪谷樂在提到技術與創新的話題顯得無比自信。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科思創新的技術可以消除面料生產對有害物質的依賴,生產過程中的水耗降幅可以高達95%,而能耗降幅能達到50%。

這種名為INSQIN貝斯技術能夠讓聚氨酯貝斯以水性聚氨酯生產,而聚氨酯貝斯是聚氨酯紡織行業關鍵的中間材料。這項技術比油性溶劑型材料的表現更佳,尤其在柔軟度和耐久性方面。這項技術適用於服裝、箱包、鞋履及家具的生產。此外,這項技術可在生產後直接用於壓印,因而無需使用粘性處理紙創造材料效果。生產商可以在現有生產線上采用這項新技術,而不需要重金投資。

不過到這一步為止,產品還是一桶桶液態原料,如何把它們變成我們可以觸摸到的柔軟面料呢?昆山協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開發總監吳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的工作是把聚氨酯轉換成面料和皮料。

“科思創提供的聚氨酯原材料為漿液狀態。協孚通過機器適配並將漿液塗在不同的布料上,後經過幹燥,制成合成革。但我們得到的不單是這些原材料,同時也獲得技術支持,科思創協助我們測試材料是否能夠實現預想的效果,如果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我們會保持溝通、繼續研發工作。”

這些溝通既有可能是在昆山的工廠,也有可能是在科思創四年前從德國遷到上海的聚合物科研開發中心,那里不僅僅有原材料的開發試驗,同時還有一個小型的流水線來驗證後續生產中可能面臨的挑戰。

同科思創合作已有三年的吳平說,最看好的還是創新技術所能帶來的良好品質。“聚氨酯在材料上的應用效果會有幾個關鍵指標來判斷,比如回彈性,它的紋路如何,是否容易形成死褶,耐光照、耐黃性等的耐候性,我覺得這是科思創的技術比較強項的方面。”

每年,有超過1/3的研發經費會投入聚氨酯材料的研發,並為不同的行業應用開發不同形態的產品。

但是創新並不僅僅是提供新技術。倪谷樂表示紡織行業的材料應滿足三點關鍵要求:“首先是產品表現,好的表現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比如面料需達到要求的柔軟度。其次是按照行業要求實現不同的材料效果。第三點則是需要有合理的定價。”

現在,水性聚氨酯的生產價格要比油性的生產方式價格高出30%-50%。“一些大的品牌正在有選擇性地在他們的產品上應用新技術制造的面料,環保也是他們的追求,不過可能要等到他們使用的量更大的時候才會公開宣傳。”

這也是為何倪谷樂在提到未來時表示,在中國最重要的就是市場的開拓。“許多大的品牌商正在有選擇性地應用水性技術制造的環保面料。”

對於公司來說,穩定的商業回報與行業可持續的發展是材料創新最大的影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