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 潛在集資活動或暗示賣殼, 目標股價$4.15 (比現價升300%) Michael_Tsang
http://xueqiu.com/2045750007/302347977月14日公告提及鎮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注意到本公司的股份近日之成交價上升及成交量上升。 經本公司作出合理查詢後,本公司正在為一項潛在集資活動進行初步磋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714/LTN20140714291_C.pdf … ) 好了,
潛在集資活動, 明眼人看, 或
暗示大發新股賣殼, 即
$中信21世紀(00241)$ ,
$文化中國傳播(01060)$ 的模式。
有了這個公告, 859就值得花點時間分析, 因為賣殼已經說到咀邊, 而港股賣殼股往往能為投資者帶來極大的短線回報。
一直以來, 我分析一隻股票是否有投資價值, 第一樣看的東西, 不是業績, 不是估值, 而是股權分佈。業績可以有水份, 估值則涉及判斷, 而股權分佈及其變動則是最真實的, 對股價的影響亦是最快最直接的。若分析涉及賣殼, 股權分佈更是關鍵。第二樣要看的東西, 是淨資產與股價折讓多少。
年報寫的: 859之主要業務為物業租賃及發展。
其實它是1個地產殼加2棟香港銅鑼灣商廈。 859值多少錢? 我們來清算一下。
簡單分析859:
1. 859 股權非常集中:大股東持股量:
吳毅70.21%
鐘待昭 8.14%
2人已持有78%, 街貨只1.7億, 中了殼股最重要的一點, 即是必須要大股東的持股量夠多。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AllFormList.aspx?sa2=an&sid=10074800&corpn=Henry+Group+Holdings+Ltd.&sd=03/09/2013&ed=30/04/2014&sa1=cl&scsd=12%2f07%2f2013&sced=12%2f07%2f2014&sc=859&src=MAIN&& …2. 大股東大量增持, 他最明白859價值所在大股東吳毅增持紀錄:
28/4/2014: 3,650,000股,每股$0.938
26/3/2014: 26,600,000股,每股$1.08
13/3/2014: 240,000股,每股$1.05
5/3/2014: 8,200,000股,每股$1.08
22/10/2013: 19,863,027股,每股$1.505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Form3A.aspx?fn=154564&sa2=an&sid=10074800&corpn=Henry+Group+Holdings+Ltd.&sd=03%2f09%2f2013&ed=30%2f04%2f2014&sa1=cl&scsd=12%2f07%2f2013&sced=12%2f07%2f2014&sc=859&src=MAIN&& …3. 859估值非常低估, 賣殼目標股價$4.15(比現價$1.06升219%):
分析資產負債表可見資產淨值 20億港元主要由投資物業 20億港元組成: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這個20億港元的投資物業是香港銅鑼灣的兩座銀座式商廈 (擁有100%業權的全棟), 香港銅鑼灣全棟商廈是非常值錢的! 銅鑼灣全棟商廈屬非常珍貴盤源,此類物業勝在罕有,遇上樓市出現逆轉時,相信仍有一定抗跌力,故投資者無懼市況或有隱憂。
查看原圖目前,鎮科擁有兩項優質的投資物業,第一是位於銅鑼灣渣甸街之24層銀座風格商業樓宇,建築面積約5.3萬平方尺;第二是位於銅鑼灣駱克道一幢總建築面積約3.44萬平方尺之多層商業大廈。按目前銅鑼灣旺區商廈尺價3萬元計算 (詳見以下引用之報章報導)估計,
這兩項物業應值27.6億元左右,折合為每股3.63元左右。
859 應值27.6億加殼價4億共值31.6億, 對應股價$4.15
若859 只能以資產淨值 19億賣殼, 對應股價$2.50
兩座銀座式商廈:
a. 香港銅鑼灣渣甸街50號(渣甸中心) 58,522平方尺http://www.henrygroup.hk/s/about_jardine.php渣甸中心小檔案
樓高:24層
每層面積:(樓上)2,200方尺、(地鋪) 3,600方尺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b. 香港銅鑼灣駱克道487至489號(駱克駅) 33,600平方尺http://www.henrygroup.hk/s/about_causeway.php駱克駅小檔案
樓高:22層
每層面積:(樓上) 1,300方尺、(地鋪) 2,200方尺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4. 新聞: 泰國財團購入銅鑼灣羅素街8號改作銀座式商廈拆售套現20億元服宅變零售商廈 趙國雄子巧招增值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基金拆售銅鑼灣羅素街8號銀座式商廈,暫成本年工商物業交投最大焦點,短短數日內基金沽清首批及加推單位,極速套現20億元,稱得上是逆市奇葩,對後市帶來甚麼啟示?
里昂證券在去年12月,以18億元向泰國財團購入銅鑼灣羅素街8號,物業原是經營多年的Shama服務式住宅,而基金靈機一觸,決定把物業改作銀座式商廈拆售,結果首批單位10層錄得超額認購11倍,最終連加推單位也全數沽出,暫已套現20億元,已經「翻本」。
即使推售的物業並非地鋪,但銀座式商廈概念在銅鑼灣成功,入場費約1.3億元,對不少具實力的投資者來說不算貴,故捧場客足。
尺價3萬開售 超額認購造勢
定價有水位:還記得去年樓市高峰期,財團在霎東街先後拆售TheSharp及OLIV兩銀座商廈項目,全部大賣,
尺價達3萬元以上,個別單位甚至造至3.8萬至4萬元。當時兩項目反應理想,除了因市況旺配合外,也因兩盤賣點均為比鄰羅素街及時代廣場。
5. 疑似賣殼前之套現動作859於2013年作出非常重大出售交易, 出售其持有之上海愚園路項目,涉及資金共29.7億元人民幣。鎮科集團實際收取現金6.78億元人民幣和解除未償還貸款7.10億元人民幣之承擔, 交易錄得出售事項未經審核收益(扣除稅項前)約1.61億元人民幣。859自此停止再向中國市場投放資源, 極有可能是為賣殼而輕裝上路。
6. 859從事物業投資, 是個不折不扣的地產殼殼市場以地產殼股最值錢,因為地產公司最需要資金,所以也最需要上市,也就特別需要買殼。如果以地產殼至少幾十億市值計,這公司的市值7億只比殼價公價5億高出2億港元,業務及兩棟香港銅鑼灣銀座式商廈等於近乎免費送的,是超值了。鎮科業務簡單之餘,鎮科近年不斷套現,屬靚殼一隻,配合其內房發展所建立的人脈,相信要獲內房垂青並不困難。最新每股淨資產2.57元,現價PB0.4倍,一旦釋放潛力,升幅將數以倍計!以物業市價加殼價計算, 對應股價更值$4.15。
7. 77歲創辦人吳鎮科2012年8月流傳鎮科創辦人兼主席吳鎮科近日因重病入院,觸發公司賣盤的憧憬。吳鎮科已過77歲,年事已高, 很有可能趁殼股及商廈有價, 賣盤退休分家當。
8. 前景859公司價值開始釋放, 賣出內地商業項目 (出售代價為人民幣29.7億) 後, 集團不再於中國從事物業發展及投資業務,餘下集團作為於銅鑼灣打造銀座式縱向商業平台之先驅。銅鑼灣為香港及亞洲最蓬勃之零售及娛樂地區之一,駱克駅及渣甸中心獲海外旅客及香港居民廣泛認同為美食及保健美容首選熱點, ,租賃表現出眾,悉數租出。銅鑼灣之全新綜合辦公室及商業項目希慎廣場開幕,對整個銅鑼灣造成積極漣漪效應,吸引更多新零售商拓展其業務,而餘下集團之銅鑼灣組合亦更添活力及多元化。渣甸坊及周邊購物區傳統零售商已重新裝修。啟超道及恩平道除設有金飾珠寶及奢侈品店舖外,亦有化妝品、服飾及家居飾品店,商品種類日益繁多,購物氛圍較諸過去更形生活化。環境轉變亦從營業時間延長可見一斑,週五或假日之最後營業時間由以往晚上八至十時延長至午夜甚至深夜。購物氣氛熾熱,租戶組合提升,加上延長營業時間,均令渣甸坊零售商之銷售表現受惠。
事實上,鎮科現在手頭上只餘下兩項主要物業,約九萬平方尺的優質投資物業全部位於銅鑼灣黃金地段。鎮科出售上海物業套回大量現金後,似有部署賣殼的可能,是一內房靚殼。
結論:859 應值27.6億加殼價4億共值31.6億, 對應股價$4.15
若859 只能以資產淨值 19億賣殼, 對應股價$2.50
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上) 作者:格隆匯 Michael_Tsang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03今年港股到目前為止最牛的股票是誰?是英發國際(0439.HK),一隻借殼的重組股,一個多月漲了15倍!這種令人噴血的案例A股市場基本沒有,但香港市場,經常、經常發生!
併購重組是實現證券市場上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證券市場上永恆的主題。借殼上市是企業兼併收購方式的一種,也是籌措資金的一種特殊方式。同時也是一種上市途徑即非上市公司或企業通過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然後利用控股地位把自身的資產和業務注入上市公司以實現上市目的資產重組方式。上市目的,主要是得到一個融資平台,方便募集資金。
近些年,香港證監會和交易所不斷的收緊上市規則和難度,而儘管A股IPO重啟,A股上市仍困難重重,做成借殼上市相比籌備正式申請上市方便,因此,不少內地企業千方百計尋求通過在香港買殼上市。例如,近幾年房地產企業在內地融資受限情況下紛紛轉道香港,掀起了一波借殼上市的高潮,為大家熟知的有朗詩綠色商業地產借殼深圳科技上市、萬達商業地產借殼恆力商業地產、招商局置地借殼東力實業。
而這些殼股一旦換手易主,股價多數飆升數倍收益可觀,比如最近的英發國際(0439.HK),賣盤後股價在一個多月飆升15倍,正應驗了市場流傳的那句話:專治各種不服!
不過,炒殼股就像趟地雷陣,現時也有不少疑似殼股的公司炒作根本沒有基本因素或事件的推動支持,往往是幕後炒家放出的煙霧彈,一旦莊家出逃,股價又被打回原形,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如果投資者因為相信這些捕風捉影的消息而身陷其中,可能幾年都解不了套。
如何挖掘潛力殼股?一個優質的殼股具備什麼樣的特徵?何時是買入殼股的最佳時機?炒殼股有什麼樣的風險需要去規避?這些都是投資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我們今天特意請格隆匯專家、在殼股研究領域當之無愧的高手Michael_Tsang為大家分享他的秘訣。
Michael_Tsang是研究殼股的資深專家,他在財務分析和優質殼股挖掘方面絕對做到了犀利與精準,近期格隆匯陸續推出了他挖掘的新利控股(1240.HK)、東方匯財證券(8001.HK)、中國富強金融(0290.HK)等殼股,事後表現大家有目共睹——他的秘訣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更為難得的是,他花了相當的精力與時間,將這些寶貴的秘訣和經驗毫無保留,詳細整理了出來,分享給大家——格隆自己,同時也代表格隆匯這個大家庭分佈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的廣大會員朋友對Michael_Tsang表示感謝。
「開放、共享、共識」一直是格隆匯秉承的理念,我們始終相信,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的互相幫助,一定能站成一個巨人!格隆殷切希望在大家的支持下,你、我都越來越強大,格隆匯這個大家庭越來越強大。
本期先推出Michael_Tsang分享的《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上)》,下篇由於實戰案例整理稍需時日,預計下周與大家見面,敬請關注。
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上)作者:格隆匯 Michael_Tsang
目錄1. 什麼是借殼
2. 為什麼借殼
3. 港股主板及創業板殼的價錢
4. 殼價的計算方法
5. 靚殼的必要條件
5.1 股權集中
5.2 業務結構簡單
5.3 交投疏落
5.4 老闆缺錢或年老後繼無人
5.5 資產折讓,估值低殘
5.6 領導階層熟悉財技
6. 買入殼股的最佳時點
1. 什麼是借殼借殼上市是指一間公司透過收購併把資產注入一間已上市公司(殼),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 通常該殼公司會被改名。 上市目的,主要是得到一個融資平台,方便募集資金。
2. 為什麼借殼在這些年來,香港證監會和交易所不斷的收緊上市規則和難度,而儘管A股IPO重啟,A股上市仍困難重重,做成借殼上市相比籌備正式申請上市方便,增加借殼上市的吸引力,結果亦造就了殼價步步高陞。
3. 港股主板及創業板殼的價錢近年確實見到內地投資者對買殼的需求很大,殼價亦被搶高,令主板殼價從十年前的6000萬元,升至去年的約3.5億元,再升到今日的4億至5億元,最貴的一隻涉及內房的新利控股(1240)更以殼價4.5億元成交。創業板殼比較便宜,叫價約2.2億。殼價飛昇,使大股東賣殼套現的吸引力大增。市場上亦出現一群專業投資者投資潛力殼股,此文的目的就是討論發掘"殼股"的思路。
4. 殼價的計算方法金融圈中人經常提及"殼價"一詞,其實殼並不存在一個實價的,因為真正的零資產上市公司並不存在。理論上, 殼價是以獲收購的股權價值還原100%的股權價值,再減去淨資產得出的。例如本地基建股新利控股(1240)獲內房企業青建集團入主,斥資5.4億元收購大股東全部七成半股權,以此推算,100%的股權價值7.2億元。從年報中得到集團資產淨值2.7億元,"殼價"為兩者之差,即4.5億元。
5. 靚殼的必要條件要成為買家垂青的殼股須符合以下條件:
5.1 股權集中由於新買家買殼後通常會注入新資產,若原有大股東持股不足或股權不夠集中,將增加注資難度,因為於股東大會投票時,可能遇上小數股東投反對票的阻力,因此殼股的吸引力自然大減。市場慣性是,原股東要持有六至七成股權,殼對新買家才有吸引力,若原有大股東持股少於51%,幾大可肯定該股票不是一個殼股。
5.2 業務結構簡單買殼, 買的並不只是一個上市地位, 買家必須一併買下殼股的原有資產及業務, 淨資產規模愈小及業務結構愈簡單,收購後愈易管理,買家將來要營運或把業務出售亦會更容易。業務結構簡單的公司,買家接手業務的風險亦較低,因為複雜的公司分分鐘涉及隱藏債務什至是法律訴訟,這些風險很多時是無法量化的,可免則免。淨現金殼股或殼股的資產比較容易套現(例如物業), 殼價會更高。
5.3 交投疏落若公司成交量稀疏、知名度低,變相失去了集資功能,賣殼機會較高。如果市場傳出一股票或會賣殼,但它成交卻活躍的話,投資者應格外小心,很有可能是莊家刻意放出來的假消息,意圖引起投資者憧憬,佈局派貨,最佳例子為毅信控股(1246)。 毅信控股控股股東卓業配售8800萬股持股,配售價0.95元,較上個交易日收報折讓5%。 完成後,卓業持股將由72.29%降至51.08%。 毅信控股公佈配售前之交投量為每日數百萬元, 配售公佈後每日成交升至近千萬元, 財經演員天天在報紙上大唱毅信控股之配售行動為賣殼先兆, 散戶瘋狂追捧。結果怎麼了? 毅信控股由配售公佈後高位1.3元一直下跌至今天0.85元。一個股票若是靚殼的話,股權已相當集中,是不可能持續出現大成交換手的,對吧!
根據經驗,以下因素將加大一個股票成功賣殼的機會:
5.4 老闆缺錢或年老後繼無人若殼股的大股東缺錢,生意特別容易談成,最難做成的賣殼交易,是買賣雙方都不缺錢,一個會大手壓價,另一個則會開天殺價。若老闆已年老, 最好是年過70, 勞累大半生,有誘因賣殼退休享福, 若其子女沒有繼承業務的動機, 老闆就更有誘因賣殼。
5.5 資產折讓,估值低殘一隻股票若然賣殼成功, 它的市值應該不少於殼價及其淨資產值之和。如果發掘到的一個潛在殼股的現市值比其淨資產值還要低(即出現淨資產折讓)的話,值搏率就更高了。例如俊和發展(711)是淨資產大折讓股, 711停牌前報0.52元, 其每股淨資產卻高達1.57元。大股東表示擬售持股後,復牌開市價0.75元, 比停牌前的0.52元飆44%,收市0.89元, 其後一直創新高, 最高見1.23元, 比停牌前升超過136%,成功發掘此股者賺大了! 要注意的是,這個賣殼交易目前只訂立了諒解備忘錄,仍未訂立正式協議, 股價已經大升了。或許, 股價於訂立正式協議前仍有上升水位, 但明顯不多了。
根據以上討論,若一個股票的市值只接近殼價(4-5億元),投資此股的值搏水位就是等於它的淨資產值,這自然是大有值博率了,博的就是買家現身時的震撼。今時今日的殼價已高,有錢買殼的,一定是非常有錢的人,他現出真身,市場肯定會作出無限的憧憬,刺激股價於短時間內急升。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過於英發(439),英發公佈賣殼前市值約4.7億,賣殼前報0.335元,復牌當日收市0.68元,一個月後升至最高3.85元,比停牌前升10倍! 賣殼後股價表現超卓,原因是買家為市場帶來憧憬。439買家為光啟,擁有「光子支付解決方案」,基於光啟全球唯一的源頭創新技術智能光子技術,以光為支付介質,利用手機閃光燈,實現支付數據從手機到POS機的傳輸。光啟被譽為是中國的「蘋果」,世界超材料領域的引領者。
5.6 領導階層熟悉財技一隻股票能夠成功賣殼,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入面的董事或管理層熟悉財技, 賣殼的操作技巧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舉個例子, 一名叫譚德機的人巧合地出現在多只成功出售的股票的董事名單當中, 他就是個熟悉賣殼財技的人。
譚先生分別擔任新利控股有限公司(1240)、允升國際(1315)、天津津燃公用(1265)、施伯樂策略控股(8260)、金彩控股(1250)以及數字王國(前稱奧亮集團有限公司)(547)之獨立非執行董事。譚先生亦擔任品牌中國(8219) 之公司秘書。 譚先生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以上6只股票, 其中1240、1315、8260、547這4只已易主,你懷疑金彩(1250) 會賣殼嗎? 此外, 品牌中國與譚先生的關係最密切, 將來8219賣殼的機會似乎更大了。
6. 買入殼股的最佳時點要選中成功出售或獲洽購的殼股,有如大海撈針,炒「殼股」是守株待兔的投資行為,除非是內線人,否則炒殼股,往往不知等到何時何日。 不過,市場上必定會有春江鴨行為, 因為大股東想出售控股權, 通常會透過中介人或投行協助找尋買家, 內線人必定會先收到消息, 而部分內線人或會偷步買入, 但不會太明目張膽, 所以很多殼股公佈消息前, 會出現一段升勢, 這種升勢會是天天升, 慢慢升, 而且成功成交的大多是主動買盤。 永利控股(876)於2014年3月24日停牌待發收購相關公佈, 但其股價已先動。 876於1月29日開始抽升,當日大成交異動或為春江鴨行為, 若投資者早已鎖定876為目標殼股, 又不想一早潛伏浪費機會成本, 買入876之最佳時點就是橫行後的大成交抽升當日。若投資者沒有鎖定目標的殼股, 可每個交易日即市留意40大升幅榜,一見三四線港資股異動, 而又符合靚殼條件的就馬上跟進。
926目標1.6港元 Michael_Tsang
來源: http://xueqiu.com/2045750007/32401098
$碧生源(00926)$


926的上市前投資者紀源資本(GraniteGlobal Venture III)("GGV") 目前持有碧生源1.03億股或6.55%股權,2009年9月投資了1.17億港元(或1,500萬美元),
折合每股投資成本為1.14港元,GGV為風險投資基金,重點投資美國及中國處於擴張階段的公司。GGV涉及消費增長、醫療保健及技術(包括清潔技術)等領域。
926現價較紀源資本的成本低,故此風險邊際理想。參考紀源資本的投資成績,碧生源股價將會大翻生。
紀源資本的投資成績:
2009年9月至今5年過去, GGV風投基金一直沒有退場。其實,926於2010年9月29日上市,GGV持有的股份於2011年3月29日解除禁售,GGV基金的股份解禁後926的股價足足有半年時間在
2.5元附近徘徊, 當時GGV 持股已有100%利潤, 可GGV卻1股沒有沽出, 反映GGV仍認為926在2.5元附近是有其值得持有的價值。GGV 在董事局中 (GGV Capital管理合夥人卓福民自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起獲委任為公司非執行董事),對於926的業績是有掌握的, GGV當年不沽貨, 相信其堅持是有相當基礎的。
好了,5年過去, 相信上市前投資者GGV 不會一直不變現投資項目, 估計GGV將會趁此浪上升減持離場。我喜歡計算風投資金的期望離場價, 假設GGV 要求5年複合年回報為20%,則其離場目標價為2.84元, 比當年的2.5元解禁價相差不遠, 相信不會滿足。如果假設GGV 要求5年複合年回報為30%, 則其
離場目標價為4.23元。
基礎分析計算926目標價2014年截至6月30日止6個月期內溢利人民幣1,720千萬元, 扣除非經常性出售附屬公司之收益人民幣998萬元後得出溢利人民幣722萬元。

2014年上半年銷售及市場營銷開支中的 "廣告開支" 同比增加人民幣5,800萬元 (2014上半年: 人民幣1.26億元, 2013上半年: 6,800萬元) , 主要是2014年上半年公司制作了新的廣告宣傳片並進行大規模的集中投放,同時還在2014年4月份冠名湖南衛視的大型明星真人秀《碧生源花兒與少年》節目。

這筆開支已在上半年入賬,碧生源管理層預期下半年廣告開支將大減,按今年全年廣告費用不會超過去年2億元水平的預算來看,下半年廣告開支將約為 7,400萬人民幣, 比上半年下降5,200萬人民幣。
簡單假設其余所有因素不變, 因下半年廣告開支下降5,200萬人民幣, 下半年扣非後溢利就比上半年的722萬元增加5,200萬人民幣至5,922萬元 (此假設為非常保守, 因沒有計及下半年銷售受益於上半年大量投放廣告大升下額外提供的盈利貢獻)。
好了, 預期全年業績為上半年溢利722萬元加下半年溢利5,922萬元共6,644萬元。若計及下半年銷售比上半年微增10%, 以凈利潤率20%計算則額外貢獻600萬元,
最終推算2014全年溢利近人民幣7,300萬元, 折港幣9,100萬元。考慮926賬上凈現金為 120,000 +21,817 + 142,629 + 233,745 共5.2億人民幣, 折港幣6.5億元。

估值預測溢利港幣9,100萬元 x20倍PE
+ 凈現金港幣6.5億元,
共值25億港元
即
目標每股1.6港元, 上升空間78%。
每股1.6港元對應市賬率2.1倍, 以醫藥 (市賬率4倍) 同業相比, 仍然非常偏低。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