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杜氏理論 Jay


http://hk.myblog.yahoo.com/jay_cwc/article?mid=1424


有關牛市和熊市的市場特徵,美國股票分析 祖師杜瓊斯早就作出全盤的分析研究,值得每一位投資者一讓再讀,大家可從「杜氏理論」中互相印證與香港熊市異同之處。


牛市 第一期

  杜瓊斯根據美股多年的經臉,總結出牛市和熊市不同的市場特徵;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市場特徵,判別市場處於哪一個階段。牛市 (「多頭市場」)是指持續多年的大升市,一般來說牛市共可分作三期。其中牛市第一期初段和熊市第三期末段互相混合在一起,或者我們可以說牛市第一期初段相 等於熊市第三期末段。牛市第一期通常是在市場最悲觀的情形下出現,當時投資者對市場已經完全心灰意冷,他們不計成本拋出所有的股票,準備離開市場。其實這 才是真正的入貨良機!因此,那些有遠見的投資者,雖然看見整體經濟仍然處於不景氣的階段,利淡的經濟消息接踵而來,但已感覺到市場正處於黎明前最黑暗的時 刻,情況即將會有改變。於是他們開始有耐性地限價買入,市場的交投漸漸出現改變的徵兆,成交當時雖然還十分低沉,但在回升時已見有微量的增加。經過一段時 間的低徊,大部分股票從弱者流向強者手上之後熊市便真正宣告死亡,另一次漫長的升市亦屆開步了。(A)牛市第一期經過強者有耐心的吸入後,大市開始穩步上升,每一次回落時的低點都較上次為高,於是引來新的投資者入市,形 成大市上升成交增加的現象。這時候上市公司利好的消息開始出現,公司業績好轉,盈利增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進一步刺激入市的興趣。

牛 市第二期

  不過,熊市的教訓記憶猶新,(B)投資者當股價升 抵某水平時便裹足不前;但市場的發展仍然是樂觀的,大市基調十分良好。這情形 便令到市場形成既非上升,也非下跌的爭持局面。於是股價(或大市)在高水平反覆上落。這段時間可能維持數個月至超過一年不等,主要 視乎上次熊市所造成的損害程度深淺而論。杜氏理論把上述整個過程歸納為第二期,但一般投資者為容易區分市場特徵,把牛市初期的上升劃分為第一期,而爭持徘 徊之局則作為第二期。

牛市第三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爭持之後,牛市第三期出現了。這一期市場有很明顯的特 徵讓我們辨別到。首先是股市的成交量不斷增加。這反映出愈來愈多投資者進入市場,大市每一次回落調整不是令投資者離市,而是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跟進。市場的 投資情緒高漲,投資者充滿一片樂觀氣氛,股市的交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報章不斷報導有關股市的情形,而且還是頭號新聞。親戚朋友談話之間總離不開股市這 個話題,而且市場消息滿天飛,每一個人都有「可靠的內幕貼士」,互相推薦買入的股票。這就是我們經常說連擦鞋仔都講股票的現象了。此外,(C)公司的利好傳聞不斷出現,例如盈利倍增、收購、合併等等。上市公司亦不斷乘時大舉集資,或送股、拆細以討好小股東。在 這階段的末期,市場投機氣氛極濃,因此垃圾股、冷門股不斷大幅標升,長期沒派 息、財政有問題的公司股票照升如儀,反而愈來愈多業績優良的實力股隻,投資者拒絕買入。 當這情形去到某一個極點時,市場便會出現崩潰了。


 

熊市第一期

   熊市又稱作「空頭市場」,是指持續經年的大跌市。同樣地熊市也是分作三期,而熊市第一期初段亦即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熊市第一期出現在市場投資氣氛最高 漲的情形下,當時市場絕對樂觀,投資者對後市完全沒有戒心,相信大市將會繼續大幅再升。而且市場也盡是利好消息,(C)公司的業績盈利到達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業更加在這段期間加速膨脹,收睛合併消息頻傳,總是牛市第三期末段的一切市場特 徵完全浮現出來。正當所有投資者瘋狂沉迷於股市的上升之際,先知先覺的醒目資金已開,始撤離市場;所以,當時市場的交投雖然仍十分 熾熱,但已有逐漸下降的傾向。因此,熊市的第一期可說是「出貨期」,當大市再創向新高,而成交卻沒法同步創出新紀錄之時,大跌便屆隨時出現。

熊 市第二期

  由於先知先覺的投資者已悄然離市,(D1)市場在樂觀之餘,開始 隱隱感到有點不妥,這時侯市場出現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都會觸發「恐慌性拋售」。因為市場累積太多的好倉,當想要買進的人退縮不 前,而愈來愈多的投資者急於沽售,股價(或大市)跌勢便告轉急。股價的急跌導緻部分持好倉的因未有足夠按金而被迫斬倉,進一步使跌勢惡化。於是股價愈跌愈 急,愈急愈跌,形成一發不可收拾之勢。經過一輪瘋狂性的恐慌性拋售(這段期間市場的成交量仍然十分龐大)之後,投資者覺得(D2)跌勢似乎有點過分,目前上市公司以及經濟環境和股市此較,未免是過於悲觀,於是大市出現一次較大幅的回升局面。這 一段中期性反彈將可能持續數星期至數個月之久,而回升的幅度一般是整次跌市總跌幅的三分一至二分一之間。杜氏理論把上述整個過程歸為熊市第二期,不過我們 為了清楚識別市場,所以把「恐慌性拋售」劃分為第一期,而中期性反彈則視作第二期。

熊市第三期

  經過一段時 間的中期性反彈之後,經濟方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出現了惡化,不利消息接踵而來,進一步摧毀投資信心。這時侯,整個市場瀰漫著悲觀的氣氛(但不是恐慌的情 緒),公司業績倒退、財政困難、停牌清盤等消息接二連三地出現,整個經濟陷入極度不景氣中。於是那些缺乏信心的投資者沽出,早幾個月前認為股價抵買的,現 在也加入沽售的行列。在熊市第三期中,大市(或股價)隻是持續下跌,但跌勢並沒有加劇,而且下跌的股票大多集中在業續一向長好的藍籌股和實力股身上;那些 二、三線低質股份,可能在熊市第一期與第二期時已經跌夠,因此再跌幅度滅少,甚至不再下跌,跌勢全都集中在優質股。這些股票是投資者最後失去信心的。其實 這時期也就是牛市的第一期初段,有遠見的投資者已開始有耐性地作選擇性吸納,市場這時礫正處於黎明前最思唁的時刻,很快地黎明便出現了。

-----------------

本 來想重溫一下杜氏理論,但睇下睇下,再比較近呢一年股市嘅情況,留意到以下幾點:
  1. 2009年3月-2009年11月嘅情況同A好吻合,呢段時期無疑問是牛一。
  2. 由2009年11月嘅 23100之後,恒指4月前都係19000-23100區間內上上落落,二、三線股票大都上升,但權重股郤無乜上升;同時間公司業績都好好,批股、折股、 收購等動作都幾多;同時間合乎牛二同牛三/熊三嘅特徵。
  3. 由四月尾開始,因為歐豬問題而令股市向下,幾乎合D1/熊二第一期嘅情況。
問題來了,既然乎合牛一、牛二、牛三/熊三、熊二第一期,即係話其實恒指係2009年11月 進入了熊呢?近期預期嘅反彈是否熊二嘅第二期呢?若然是的話,即今次嘅反彈是最後的逃生門?或是現在是荒間所說的牛二呢?


技 術層面上,平均線其實已經講出股市進入熊市。


係技術上確認,基本理論不確定情況之下,我都會以熊市心態去看待市場,會逐步減持去到自己一 個認為舒服嘅倉位,直至升越上一個高點為止。




個人意見 Jay


http://hk.myblog.yahoo.com/jay_cwc/article?mid=1454





經濟及投資

  • 股市方面,中國及美國股市都率先破左今年嘅底,而港股郤相對上仲未穿 底,可能是港股偏強;亦都可以是農行上市,有人托住;又或者托指數洗股仔。點都好,市場係唔會長時間錯價,咁跌法一定係有負面嘅嘢而我等散戶未知嘅。所 以,下星期會不計價清倉,首先係弱勢股(汽車、出口相關),至於公用同內需,會再看情況。
  • 再細看近日下跌股份,內需相關,尤其醫藥開始 變弱,係未穩定嘅情況下買入都係挨價多;而公用股郤靠穩,反映市場並非一面倒悲觀,而是為資金尋找出路。
  • 匯市方面,美元跌,歐元、日 元、瑞朗升,估計是避險資金流入(日元、瑞朗)及平淡倉行為。
  • 債市方面,十年美價息率跌穿三厘,利率曲線變平坦,市場認為通脹風險減 低,經濟增長放緩。
  • 商品,連最強嘅金價都下跌,即資金已全面退出商品投資。
  • 經濟方面,歐洲被主權債務纏身;美國出嘅 經濟數據都顯示出增長係無政府支持下族緩,有雙底衰退風險;中國郤要冷郤經濟及作經濟轉型,令三頭車拉動變為一頭車拉動,但郤出現有心無力嘅表現;全球進 入失去領頭羊嘅局面。


總括嚟講,資金從高風險資產退出,泊入所謂嘅低風險資產;而經濟前景不明朗因素體現在股 市上。我嘅睇去/意見:

  • 一句話,尊重市場。正如上面說出,股市可能一時間錯價,但少有長時間錯價。A股嘅不振及美 股穿底可能反映出經濟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那樣好。
  • 股市不振,息率似有還無下,資金如何處理?有的認為可以買樓,我郤認為可以不動或是買入 人幣,安全性郤比投資樓市高。
  • 趁跌市下找出下一領導股(大跌下跌少少/倒升、大跌市升得更多)或滄海遺珠


政 治

我是一個不太理政治嘅人,但近日政改郤有少少意見想發表。今次政改,民主黨提出方案受中方接納兼在立法會通過後,被泛民 指出賣民主,當中所用嘅言語及行動令我對香港前途睇得比之前更淡。




第一,今日社會分歧越來越大,一 方容不下另一方,沒有所謂嘅妥協,要封殺對立者。尤其是年青人,作為一名政治冷感嘅八十後,我都明白他們所不滿嘅地方,但是否要做出咁激嘅行動呢?每一代 都有佢地嘅難處,成功同失敗嘅分別郤在於態度,是積極、消極、或是激進?無可否認,今日社會是少了很多機會,但一無準備下,掌握者能有幾多呢?




第 二,有破壞無建設。泛民口頭所說嘅終極普選只有目的地,郤連計劃都沒有提出;需知道要達到目標,最基本是要有一套全盤計劃,一步一步逐少去實現,現在郤要 一步到位,有否想過香港能承受得了嗎?試想若全民選特首,候選人是誰呢?佢地有無能力去服眾?有無能有去領導香港發展得更好?




第 三,太多資源消耗在各種爭論中,變相經濟發展停頓,甚至是倒退;競爭者郤在後頭追上,有的甚至在前頭越拋越遠;再不醒覺及沈迷昔日輝煌日子中,我想不出五 年,香港會鄰為中央眼中嘅鷄肋。




政改通過了,而泛民在立法會沒有話事權下,何不反過來進入游戲去爭 取更多話事權,做一些政績給大眾看,而唔係只懂鬧事郤沒有建樹呢?同一時間,為了全民普選去培育下一代,到條件成熟(更多民眾基礎,有接班人/領導者等) 才去爭取所要。




真想看到八九十年代香港齊心嘅現象重現呢!





一周回顧 Jay


http://hk.myblog.yahoo.com/jay_cwc/article?mid=1473


一周入邊太多嘢發生,我無可能記得哂咁多,淨係想寫下我仲記得嘅先:




時 事、經濟、股市、政治




  1. 世界盃得主是西班牙,仲要係國際足協嘅排名 升上第一,真係錦上添花。另外更加觸目嘅係神八嘅預測,呢個事實證明「波係圓嘅」,同猩猩選股結論同出一轍
  2. 信置、南豐及華置合作發展嘅 「The Hermitage」開售及熱賣,但睇真d,成萬幾蚊一尺,仲要豆潤咁細,邊度值!!(睇相吧)
  3. 最 低工資已經立法,我認為對最基層人士有保障。學者謂會增加失業率,持相反觀點者認為無呢個現象,一切一切都要得等實行一段時間後先可以知道個結論係點。客 觀環境唔同,以外國案例去推斷香港情況太過草率。另外,究竟金額係幾多呢?勞工界話33,資方話20,我覺得兩者都太極端,太低失去立法意義,太高又會令 僱主頂唔住摺埋。所以要取個平衡,26-28就差唔多。
  4. 3 嘅延伸,呢件事我最睇唔過眼嘅係外傭藉機抽水,又要最低工資喎。唔反省下自己有幾咁多「優惠」:免費住宿、伙食,淨係呢兩項都成三、四千蚊一個月,每兩年 要包機票比你返去探親;而家仲想人有佢有,唔該望望自己同人點比先,人地好多都係一個人搵三、四個人嘅洗費,咩都要自己比,計計下你地好過人地幾多。只係 睇到自己差嘅一面,無諗過自己原來已經係比較幸運嘅一羣,若果留在「鄉下」,仲有無今日咁風騷啦!
  5. 「動L」出事,又話純天然中藥,但入 邊居然含有致癌物,真係一Q清袋。之前仲想賣埋涼茶,睇嚟都係唔提好過提。
  6. 除左1338,2899又唔好彩,中箭受傷,今年都係無運行 啦。
  7. 國際上,apple出現公關危機;其實係好少事嚟,若果同樣事係微軟身上發生,d人一定唔會有咁大反應,因為慣左lor(你睇 windows 同office成日都有bug)。但當事人唔同,程度都分別好大,apple 係一般人心目中係帶領潮流嘅標記,佢嘅出品質素都係有保證,點知今次搞成咁,你話點收科?
  8. 承上,最新消息,apple 免費派膠 (http://news.yahoo.com/s/macworld/20100713/tc_macworld/iphone4caserounduppartone), 睇睇下真係幾膠。
  9. 跟住係較為詳細少少嘅中國上半年經濟數據:


  • 今年上半年中 國GDP同比增長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卻沒有像往常一樣給出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在 道瓊斯記者的追問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了10.3%,相比一季度11.9%的增速,回落了1.6個百分點。
  • 截至 2010年6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了18.46%,比5月下降了2.54個百分點;而狹義貨幣(M1)同 比增長24.56%,較5月的29.9%下降了5.34個百分點
  • 截至 2010年6月末,中國的單月新增貸款達人民幣6034億元,同比較2009年大幅下跌近61%。居民存款 及貸款則分別同比上升了15.54%及18.18%
  • 從貸款的分類構成看,企業短期票據融資比例持續下滑,同時企業中長 期貸款比例仍維持穩定水準,但居民貸款有所下降,截至2010年6月末,居民貸款額達人民幣 2342.3億元,同比增長下降22.86%,環比5月下降約10.6個百分點。
  • 截至2010年6月,中國工業增加值單月同比增長13.7%,增速較5月下降2.8個百分點。前6個月累計同比增長至 17.6%,較5月環比下降了0.9個百分點。
  • 中國的原煤生產、石油加工量以及發電量的 增速下降明顯。截至2010年5月末,上述三類能源的需求分別同比大幅增長了14.27%、14.77%及19.93%。
  • 另 外,從備受關注的發電量指標來看,6月份同比增長了11.4%,相比5月份的18.9%回落了7.5個百分 點,看似在大幅下滑,其實不然,正是在2009年6月,發電量才擺脫了斷斷續續八個月的負增長,從2009年5月的-2.7%攀升至2009年6月的 5.2%,2010年6月發電量同比增速大幅下滑更多的是基數效應的因素。事實上,2010年6月當月的發電量高達3467億千瓦每小時, 處在歷史性高位,僅比2009年12月創下的3497.8億千瓦每小時的歷史最高點略低。


-------------------------------------------------------------------------------------------------

  1. 睇 黑字又得,簡單嘅紅字都得。即係中國經濟趨援,係政府刻意造成,可惜嘅係主要針對對象(樓市)唔係好受,反而重擊中左唔少非主要對象(股市),若果政府要 必想見到樓市降溫,咁下半年嘅政策都係維持現狀,對於股市嚟講,係一個無形壓力,要向上翻嘅難度幾大。
  2. 轉型方面,內需都係搞唔起,無他 嘅,社會上大部份財富都掌握係極少數入嘅手中,叫佢地區翻出嚟難度頗大,唔係一時三刻可以做到。再者,地大、架構太散,好多事上頭落嘅order,到左下 面,起碼要打個七折,有陣時打五折,視乎有幾「遠」。
  3. 根據以上資料,下半年經濟都無咩突破,至於股市,除英、美外,全世界都收水,無水 點舞都舞唔出咩花樣!


--------------------------------------------------------------------------------------------------

p.s. 以上個人評論可能過灰,我一定會錯,程度未知,當睇完一個散仔吹水算,有咩損失閣下自理,小弟一概不負責。重有嘅係,我會隨著市場嘅消息,數據轉軚,第時 改為睇好時唔好話我牆頭草就好啦!





轉變 Jay


金融市場千變萬化,市況天天在變,少一點心血及耐力都會輸多贏少。

我並不是價值投 資者,亦不是技術派,可以講係半桶水,有嘅只不過是自己感覺良好嘅估值標準,而這標準好多都是集各家之大成,甚麼市盈率、市賬率、股息率、股本回報率、資 產回報率、負債比率、存貨周轉率等等,都會用上,視乎調研公司是屬於甚府版塊。對於非量化因素,如管理層誠信、行業前景、同業競爭、護城河等,我所靠的是 大量閱讀,從當中訓練思維技巧,希望能早一步從一點一滴的信息當中發掘投資優勢或是未來趨勢,當然小弟還在學習中。

香港股市體積不大,要操控相對上是很容易。科技發達,消息傳遞快速,所以造成港股price in 消息可以話係極快,一路以來所謂牛、熊市周期越來越短,以往是以兩、三年計上,但近年卻多是兩年以下,所以有人會以狼市言之。

基 於以上觀察,傳統buy and hold 近年可謂不受歡迎,皆因計及「安全邊際」,可buy and hold 股票相當少;另外,對於所謂「發展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有否足夠力量去保護個人投資者?歷史事件似乎並未令當權者吸取教訓,相反,為了快速達到目標,監 管水平不進則退,君不見近年出事事件數量有上升趨勢麼?再多說一點,一個全球性金融中心應有不同種類資產供投資者參與,但看港金融市場唯獨股票獨大,哪些 長線基金喜歡的債市、市容大很多的匯市卻受冷落,不計交易金額,看不到有甚麼優勢。

回說個人組合,近排操作不太順。中資金融股受前景不明而上落不大,大價股不是市場焦點而令指數看似進前不多;細看之下,細權值者卻精彩無倫。

基於市場特色,組合開始會以市場趨勢理念為主,賣出一部分大值股,買入細值股。前提是:
1. 大價股與中小價股比例多數是六四或五五
2. 當中大部份是中資股
3. 買入或觀察之中小價股可能是熱炒版塊,可能是被冷落版塊,唯一條件是估值不高
4. 每星期觀察及總結,不注重持有時間,只注重標的質量及市場估值

試驗兩星期前開始,有些標已標升,如1225(沒有持有),有些標緩慢上升,有些卻原地踏步,希望能有正回報。

再 說港股,正如前面言,有點禾雀亂飛情況。本地零售股與大價股可謂天壤之別、冰火兩重天;指數平穩下,內裏卻波濤洶湧,有點山雨欲來感。小弟沒有水晶球,不 知來日股市升跌;亦沒有全職投資者般研究衍生工具對大市的啓示;唯一可以做的是繼續學習估值,買入有點安全邊際目標,當然,會以拙劣技術分析計出買入位, 嘗試「買到最祗」;有價值投資者謂不需止蝕位,但小弟唯在學習中,對於估值有很多不足之處,錯誤買入可能性不能忽視,所以視止蝕為保本之道。

正所謂「八仙過海」,買股票是以賺錢為主,並不是考眼光遊戲;看官會說小弟市儈,但這是事實。價值投資派也好,技術也好,天星也好,拼圖也好,賺錢才是硬道理。

再 談另一火熱處 --- 樓市。即使使出如來彿掌、九陽神功,若上升本因沒有消除,一切招式都會徒勞無功,空有招式卻沒有內功,靠嚇居多。不想著墨太多本因及解決辦法,因各大評論 比起小弟意見更好,最重要的是在位者會實行嗎?講多過做,講嚟做咩呢?在位者只是打工仔,會越位越權嗎?小弟唯一看到的機會是打工仔沒友連任包袱,可能趁 此「玩舖勁」。

無論是幾多後也好,要玩樓市遊戲首先要有本,無本者無權說項,甚麼價錢貴,供不起,煩請看看每月有多少剩下吧。連養自己都有問題、甚至要向父母輩伸手者請做好本份才遊行吧。背景不同,生長環境不同,各人價值觀也不同,絕不可以自己思維眼光去看待別人。

後說社會,爭吵不休,內鬥消耗大部份社會資源;當有新政策推出,當中牽涉到的討論、討價還價佔去大部份時間,往往失去實行時機或給競爭者迎頭趕上,說不上可悲,只可搖頭嘆息及說可惜,卻甚麼也幫不上,可能這是欠缺強勢當政者的表徵吧。



賤物鬥窮人 Jay

http://hk.myblog.yahoo.com/jay_cwc/article?mid=1542

對於投資者來說,股票市場係投資者對於未來經濟睇法的折現值,視乎資訊的前瞻性及股票市場的特性,折現期由三至六個月不等。

另外,科技發展加強了全球資產市場的同質及同向性,推翻了分散風險的所謂組合理論。資金自由流動加強了股市的投機特性,而原來的集資、強化資本運用功能郤慢慢淡化。

貨幣氾濫所造成的貶值潮,加上資訊及資金上的不對稱,貧富懸殊逐漸成為常態,所謂的二八定理變得更極端。少數人掌握大多數的財富,既得利益者利用本身優勢剝削、欺負普通市民,加上政府的密許,郤換來社會的不穩定。

在這種局面下,在下者努力上位,若他朝得志,極大機會變相剝削他人去填補受欺壓下的心理創傷;循環不斷發生,郤鮮有糾正錯誤。

股、滙、金、銀、農產品、油等資產同升同跌,代表世人對貨幣投下不信任票。各國匯戰間接剥削手持貨幣者,而本來應該獨立的央行變得政治化,政治、經濟及投資互相影響,繼而因果不分。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無責任地向市場投下天文數字但日益低價貨幣;同一時間,以BRIC為首的新興國郤受資金流入而泡沫處處,但為了應對如猛獸的通脹,任何加息舉動會造就資產泡沫的具大化,頗有廣場協議的影子。

小市民眼見購買力被蠶食下,可以做的是加入泡泡浴遊戲;誰知只不過是有心人所設下的圈套,正如警訊個案討論中,以些少甜頭去利誘更大的財富轉移。

作為全球領導者,內功心法上乘,並不需要刻意出招,已可引領全球投資市場翻天覆地;另一方面,市場折現了貨幣氾濫,要提防是領導者反手,利用泡沫填補金融體系創傷,留下爛攤子,既可鞏固固有權力,又可打擊對手,可樂而不為?

既要參與遊戲,又要提防使横手,身手、嗅覺非靈敏不可;正如黃國英所指,利用注碼控制風險,與其逆水行舟,倒不如順水推舟,當然,前題是「知自己做乜」。



發達容易、搵食艱難 Jay

http://hk.myblog.yahoo.com/jay_cwc/article?mid=1567

今個星期最大件事嘅係美聯署所謂嘅QE2同美國中期選舉,講下第一件先。

QE,講 到明買國債,話比全世界知要壓低利率,好讓重訂利率維持低水平,間接減低負資產出現同阻止樓價下跌。同時間,利率低企,醒目資金會因息差而外流,造成美元 滙價下跌,希望振興出口,但我覺得反而係為左製造輸入型通脹。若果通脹可以達到聯署局所定下嘅目標,即資產市場上升所造成嘅財富效應,會加強左人民嘅消費 信心同意欲,從而借錢消費、投資,帶動資金流動,加上企業投資會增加在職者薪金、開創新職位等都會令美國本土失業情況有明顯改善,最後職位會慢慢向好。再 推落去,就業市場向好 --> 消費、信心會繼續上升 --> 資金流動率增加(V),cost driven 嘅通脹會演變成demand push 嘅通脹 --> 企業增加投資 ---> 帶動就業同薪金上升,不繼循環落去。

以上係我認為聯署局作出QE嘅原因,若今次唔得,咪再QE 3、4,不到黃河心不死。

無 疑,以上係學術上嘅嘢,真實情況有無誤差,好難講。但可以肯定嘅係,製造輸入型通脹時,熱錢流出美國/發達國,流入新興、商品市場,係海量資金嘅驅動下, 相關市場會脫離基本情況而上升,同時間波幅會擴大,進入所謂嘅泡沫市。匯率上,會因貨幣強勢而削弱出口競爭力,巴西、馬來西亞、中國、越南、南韓、澳洲、 印度等都先後以加息、稅項等條件防範資金流入,可見將來「戰」況會越演越烈。

作為資金自由進出,無 獨立匯率、利率政策,輸入型通脹,加上背靠中國嘅香港,無疑是熱錢嘅天堂,亦都最受惠於QE,所以近日港股係強到無朋友。通脹預期下可以講係局賭,無產者 會被剝削,所以小弟認為,作為藥引嘅QE,會推動市場進入非理性階段,亦即所謂嘅牛三。係泡沫市場中,想浸泡泡浴,但又唔想係退潮時裸泳,必須製定一套甚 至幾套應對方法,務求令自己係財富轉移嘅「遊戲」中,能做到全身而退。

小弟股齡尚淺,初踏股場,係上一次波浪被人剝光豬。經過呢次教訓,希望作出步署,係參加PARTY同時,能有風險意識;亦都借此平台,能集各家策略,強化自身經驗值。

以下係我嘅睇法同策略,會不時修改:
1. 現正係泡沫初期,會以正股出擊,至於咩股,我淨係諗到一定有「賭場」份,其餘要視乎市場焦點落係邊。
2. 到各指標(P/E、股息率、P/B、港滙)及環球情況(發達國通脹成形、實體經濟復甦)等顯示資產市場過熱及有資金回收情況出現下,會減持正股鎖定利潤,同時間以衍生工具(主要期權,但都係初學)參與最後盛況(預左輸哂)。
3. 若好彩,能在逆轉情況前保住利潤,係逆轉時會努力工作,盡量KEEP CASH。
4. 留意市場情況,待退潮後,希望能買入一生第一間樓。

小弟其實見識不多,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各位如有咩見識、見解、方法、策略,希望能留一留言,給小弟作一個參巧。
============================
呢排多人講買金,其實想發表呢方面嘅睇法,但好似唔夠班,所以都係算吧啦!但我想講一講銀紙/貨幣,維基咁講:

貨幣用來交易買賣、價值儲存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的五種職能:
  • 價值尺度
  • 流通手段
  • 支付手段
  • 貯藏手段
  • 世界貨幣

脫離金本位後,貨幣背後只得國家信用作為支撐。理論上嚟講,貨幣基礎增長率同經濟增長應該同步,但經過多年來經濟危機,各國都不斷利用貨幣政策去救經濟,結果貨幣增長超過GDP增長。根據供求定理,貨幣價值會下跌,及以通脹形式出現。

所以若經濟增長率低下(如發達國),而貨幣基礎增長率高,有資產者財富會因通脹而越升越高;但係有得必有失之下,無產者購買力會比蠶食,造成貧富懸殊。呢個亦都係現金香港社會要認真面對嘅問題,但好像未能有一個好好嘅辦法去解決。

作為小市民及草根者,唯一可做嘅事只可以係求己,盡量擁有資產去力求維持購買力。其實仲有好多嘢想講,不過思緒較為復雜,要理清先,有機會再談一談。



面對自己 Jay

http://hk.myblog.yahoo.com/jay_cwc/article?mid=1579

每個人都有D嘢唔想去面對,而我,是不敢正面面對自己。


在十八年教育下,我可說是一個「正常」的產出品。從小到大,創意欠奉,對一切事物不求甚解,甚至乎抱著「不要問、只要信」的心態活著。踏入職場,沒有規劃,沒有目標,可用「短視」來概括。翻看求人不如求己今是昨非無謂等政府打救及當中留言,真的感概良多。自問經歷極少兼視野狹窄,對於好多社會問題都近乎零看法,甚至乎關乎自己前途問題,也不能問心,而要請教人。

我問得最多自己的問題是:知唔知自己想點?喜歡什麼?

我的答案是:唔知。

有 日INTERVIEW時,主考官問我中、長期職業規劃如何?我真的想對他說我唔(未)知。作為一個背答案長大的「學生」,都是說些從頭學習、三五年後做到 高層的假大空答案。若果他問為何選擇這份工/這公司,相信我會出醜於人前。一個連自己都唔清楚自己想點的人,又如何可以在踏出校園後找出一條康莊大道呢? 五年了,話長唔長,話短唔短,但自己仍在「潛水」階段;可悲的是甚至乎能否浮出水面都唔知,連我自己都唔清楚自己有否能力去達成呢個願望,又或者我根本一 塊石頭 --- 注定是沉。

好多人會說,生活充滿選擇;對,人越大,選擇便越多;另外,選擇的難道也越大,因為我們 背上的束縛令我們承受不了選錯的後果。每一個選擇是在take risk,未來是不確定的,對與錯只有選擇過才知;你越年輕,機會成本越少,甚至乎可以從頭開始;當然,家底亦都係一個因素,若出生於富二代,任性的容忍 度也多一點。其實每人一出生已經處於不平等,我相信這是注定而不可改變,所以亦都不必去埋怨;要做的是怎樣盡量利用身邊資源去突破環境。結果可能向好、可 能不變、甚至變得更差,但起碼作出努力過;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勇氣這樣做。

讀書時,縱使沒有努力地去溫習,成績點都唔 會太差,始終會有人差過自己(我並不是想吹噓);但出來職場,無分數可參巧,亦都無一條「無敵公式」能達到成功,令到自己無所適從。五年間混混噩噩,一點 成就都沒有。為何如此?因為從不檢討,從不面對失敗,從不面對自己,總自覺不賴,活在自己想像的優越區中。

做人的目 標,對我來說很遙遠;達唔達到目標、理想,又或者用多少時間做到,又離不開老掉牙的「天時、地利、人和」。我知,我已是幸運的一羣,耐何我是一個不肯努力 郤想坐享其成的大懶蟲。每次我都很努力想擺脫呢種性格,但都失敗了,或是三分鐘熱度,我真的不知道我這條蟲能否有蛻變成蝴蝶的一天,可能注定一世只有給人 啄的份兒。




語無論次 Jay

距離上次出文都差唔多一個月,首先多謝各位留言人士,你們的看法及鼓勵說話令我得著不少。

其實心入邊有唔少嘢想講,主題都係圍繞經濟、政治、社會現象、個人想法等,但近日思緒混亂,未能好系統咁寫出嚟,可能一句起兩句止,所以一路都只係想而無去做。

由經濟、投資市場開始先。

琴 日,中國統計局出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升5.1%,超出市場預期。對於中國嘅cpi嘅結構,5.1%算叫做低,佔比例最大嘅菜藍子食品價格點止加得 咁少。同時間m2增速仍未有回落嘅跡象,所以估計嚟緊幾個月cpi 都唔會落到4.5%以下。可以預見的是,會以組合形式控制流動性:星期五首先加存款準備金率,將來都會以此作為主要嘅調控政策,同時間會以政府票據及限貸 吸收游資,而加息會係最後一著。

因此,中資金融股好亦好不少,壞也壞不太多,來年會有波幅無升幅,用嚟做沽權係最好嘅應付辦法。而限貸及加息陰影之下,負債高企業會受影響,尤其現金流差嘅企業,最好唔好沾手;受惠嘅會係食國策嘅企業,例如今年會以水利、新材料、環保等作為主要傾斜對象。

外 圍方面,美國通脹不大兼失業率無起息,所以fed會維持低息較長時間,但一日企業唔借錢投資,銀行唔積極放貸,經濟及通脹一日都唔會升得多;基於以上原 因,多出嚟嘅資金會做carry trade,流入高增長地區,造成有關地區資產市場火爆。歐洲方面,因弱國國債問題就如心臟病咁,會間唔中發作,所以投資市場會好唔穩定。另一方面,新興 國成為游資嘅目的地,為了阻止大量資金進入而造成市場動盪,都以唔同方法限制資金流入的速度或規模。

基 於以上原因,作為資金自由出入、有中國為後盾嘅香港來說,自不然係游嘅主要目的地之一。我唔去考究十萬億是真是假,只係知一定會多左資金流入,正如月巴人 唔需要知佢幾重都知佢係月巴。經濟101提及供需,多左嘅資金會追逐有限實物資產,再加上人民幣升值誘因,股票、樓市都會向上。

但要留意資金唔會一面倒買上,最可能是波幅會加大,務求做到多點財富轉移;同時間,周期會縮短,以上假設係基於個d係「熱錢」。
=====================================
由細到大,我都對政治冷感,因為覺得太悶,自己嘅見解又唔係好好,所以好多時考試叫我討論社會題目,我都係緊緊合格居多。

今個星期最熱嘅係和平奬,睇電視知道頒獎時留下空凳,呢一刻,我覺得對於中國來說係好諷刺;我想無乜邊個國家,會對攞咁大個奬嘅國民有咁嘅對待;另一邊廂,我又會陰謀論咁諗下呢個奬唔多唔少可能係外國國家用嚟令中國出醜。

好語無論次添,都係唔講咁多呢!

好多blogger都講到起跑線,我都想「差」巴口講下。

我 認為除左比賽之外,所有嘅競爭性嘅活動都存在著不公平現象。係呢個事實下,落後者/領先者為左拉近/拉遠不公平嘅差距,都會出盡辦法,來加強或者至少維持 競爭力。矛盾的是,有些父母郤做過了頭,反而削弱左子女嘅競爭力。就正如免疫能力咁,太過保護佢反而令佢喪生左原本嘅能力。

近呢幾年,多左報導青少年因為感情、學習、壓力而輕生、吸毒,又或者因競爭失敗變雙失再變癮青,可諷嘅係佢地嘅父母郤無能力幫助佢地走出呢個困局。其實呢種現象反映左佢地太過受保護而失去自省能力。

無 可否認,起跑線係邊係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否能力到達終點。我地唔係跑緊短途賽,我認為係一場長跑,要贏出比賽,好視乎參賽者有無鬥心,有無清楚目標,夠 唔夠耐力等,呢d質素唔係參加乜班物班可以培養出嚟。當看到/聽到而家d 細佬個日程表密密麻麻,放假仲忙過返學,我就在想對佢地係咪好呢?

其實只要起點唔係非常差嘅話,學生的資質慢慢會outweight起跑線。

講左咁耐,我想說的是除左起跑線重要外,參賽者嘅能力才是最重點,但呢d唔係物質/錢可以換取回來的。

都係語無論次,唉........



2010 回顧 Jay


趁今日唔係咁凍,隻手無咁不受控制下做下2010回顧。

投資篇:
睇翻每月回顧,都幾汗顏。

當中買入同買出原因真係得個講字,買入時睇好,賣出時睇淡,同阿媽係女人有咩分別?

最最最容易睇到嘅錯處有二點:
1. 無耐性
2. 溝淡

首先無耐性:
  • 408 (in 6.4/out 6.2)
  • 2018 (in 13/out 13.4)
  • 522 (in 72/out 68.2)
  • 2369 (in 3.8/out 3.62)
  • 2398 (in 4.74/out 4.85)
睇翻佢地而家嘅股價,真係一殼眼淚。好明顯,以上嘅操作係違反左價值投資概念,基本因素無跡象變差下郤因震倉或小利而賣出,失去左之後可觀嘅升幅,輸錢係祗嘅。

第二,溝淡:
  • 1211 (in 70.9, 74.95, 67.2/out 50.5 x 2)
呢次溝淡加賣出行為比左好大教訓自己,亦都大大影响左2010嘅回報。我有以下總結:
  • 未經深入調研企業絕對絕對唔係因為乜乜效應而買入,因為一定係無信心持股,好易比人震倉。
  • 唔係話一定唔溝淡,但前提係要對企業內在值有一個了解,知道咩價位係可以溝,咩位係唔可以。
  • 止蝕位要係買入前定,亦都要堅持執行,唔係等了又等,唔係正如而家個一手比亞迪般 --- 等回鄉!!
仲有一隻超吉大肶嘅2010股王與我無緣,佢就係六福 (我買係價係8.04,賣價係9.5,若持有到而家,係兩倍股呀.............,好經典嘅贏粒糖)

當然,今年都有一、兩次交易係叫做正確的,但我唔認為是自己嘅能力,反而幸運成份居多。

我之所以用咁大篇幅去寫下自己嘅失敗,就係要令自己去面對佢,比個種痛心嘅感覺去警戒自己係投資技巧上仲係好幼稚,仲有好多好多嘢要學,好多缺點要去修正,同時間亦都係自己2011年嘅改善目標:
  • 資金管理 --- 何時攻擊,何時防守;
  • 選股思維 --- 國策、經濟前景等;(向會計仔、new sir、cup 兄、柴娃娃兄、味皇、維斯兄等作為參巧)
  • 溝貨、賣出技巧;
  • 企業調研方法 --- 除實際數字外,要多點想像力去參透背後嘅信息
  • 市場資訊過濾、吸收技巧 --- (向偉哥、clcheung兄、藍bing兄請教)
  • 加強本身強項 (我覺得係中、長線選股),減低頻繁交易 (弱點);
  • 戒掉「聽冧巴」,就算係強勢股,一定要經過自己估值才作出投資決定,需知好股票係高價買入都係一個失敗嘅投資。
=============================================
個人篇:
  • 今年身體算叫做好過上年,無乜大病痛,希望來年持續落去;
  • 事業上,平凡得很,沒有特別事情;唯一是仍看不見在呢行嘅前景,有陣時覺得好迷茫,唔知自己可唔可以係呢行發展落去,盤算著是否該轉行,以「過得一日得一日」嘅心態做下去;
  • 宅男一名,感情一片空白;
  • 對於年頭定落嘅目標,一半以上都係空頭支票,唉..........
  • 家庭方面,家母眼睛出現毛病,要時常覆診,以防病情突變;
而家定下來年目標:
  • 繼續運動,練大隻;
  • 學車 --- 呢個係頭號目標;
  • 抽多點時間陪家母,一方面年紀大,另一方面有好多承諾未兌現,另一方面多點與家人溝通,因為真係質同量都不足;
  • 對外方面,要維持朋友間聯繫,唔好再咁宅男,擴大關係網;
  • 要看清事業目標,不再柴娃娃心態;
  • 感情事順其自然,呢d急唔嚟;



經濟理論 --- 加息 Jay

http://hk.myblog.yahoo.com/jay_cwc/article?mid=1631

http://hk.myblog.yahoo.com/jay_cwc/article?mid=1632

http://hk.myblog.yahoo.com/jay_cwc/article?mid=1633

事先聲名,小弟並不是讀經濟科出生,以下都係小弟係呢幾年嚟睇書、雜誌同評論度學翻嚟,若果當中有咩錯誤、謬論,善心人可以留言,指出錯處,好等小弟改正。

================================
首先要有d基本概念先:
1. 通脹 --- 通脹其實係一種貨幣現象 - 過多貨幣去追逐有限嘅資產/實物。量度通脹通常會用cpi或消費支出指數,但由於各國消費結構不同,這些指標都未能完全反映通脹,只可作為一個參巧。

2. 貨幣供應 --- 一般有三種(M1, M2 同M3)。基本上,一個國家嘅貨幣供應會同佢嘅GDP及通脹有關,Formula 如下:貨幣供應增長率 ~= GDP 增長率 + 通脹

3. 經濟調控 --- 政府調控經濟大致有兩種方法:a. 貨幣政策 b. 財政政策

  • 貨幣政策主力調控市場資金數目來達到調控經濟目的,一般為加減息、RRR等,此方法較為被動,因為政府只調控息口,務求增加/減少資金成本來達到目的,結果要視乎該國銀行、投資者是否配合而定。
  • 而財政政策是政府主力介入,通過削減/增加開支來達到目的。

4. 根據 M(money supply)V(money velocity)=P(price)Y(經濟產出),除非科技有突破,Y嘅變化不大,所以P會完全受M同V嘅影响。

經 濟向上時,需求上升增加企業投資意欲,產出增加令GDP上升而循環下去。但當供過於求,經濟開始發熱時,政府會利用貨幣政策(加息)去抑制,務求達到供求 平衡,經濟平穩向上;相反,需求不振,政府會減息+增加開支,誘導資金投資,希望拉升GDP。當然,呢個係一個理論架構,現實又復雜好多好多。

入 正題,經過金融海潚,各國政府都採用貨幣 + 財政政策希望減低由此而帶來嘅衝擊,同一時間,海量嘅資金湧入市場(實體 + 虛擬),以4嘅算式嚟睇,M大升,理應便會造成通脹(P);但由於海潚後,企業信心減低,而「受傷」嘅企業要用資金嚟填TUM,造成貨幣流速相應減低 (V),所以P變動不大,甚至有減少情況發生(即通縮)。

可惜,由2010年下半年開始,企業開始復完,社會上嘅V開始回復正常,但政府係回收貨幣上慢左幾拍,導致M居高不下而引致今日嘅通脹危機。

基於以上危機,各高通脹國家都開始用政策來應付。一方面用加息收回流動性(增加誘引去令資金回到銀行體系, 減低V),另一方面用限價、限出口等方法買時間,仲有限制外資流入去減低國內嘅貨幣數量(M)。

同時間,發達國(主要係美國),經濟增長似有還無,加上通脹無迫切性,政府係收回流動性上無新興國咁積極,游資為左尋求回報,會不斷流入高GDP地區及炒實物資產。

由於中國經濟增長不俗,而通脹有向上危機,中國人民銀行利用RRR同息口等貨幣政策,希望壓下通脹苗頭,避免社會動盪(如中東情況)。

呢個就係中國加息嘅背景。
比多一個概念先:

唔同資產會有唔同嘅風險,係比較唔同資產嘅回報吸引力時,要計埋當中所受嘅風險程度。市場一般價將美國三十年國債息率定 為無風險利率(risk free rate --- RFR)(以前可能好穩陣,因為唔相信美國會賴債,但今日其實已經係超錯),股票嘅風險較高,所以要求嘅回報(股票市場嘅息率)會係無風險回報上加一個溢 價;溢價幾多就好視乎市場對股票/經濟前景嘅睇法,樂觀時可以係負溢價(皆因除左息之外,仲可以係資本增值,兩者加埋會高過RFR),悲觀時溢價會好高 (息口要計埋資本減值幅度)。

其實以上所講嘅咪係所謂機會成本概念。

>>>姐係當通脹嘅時候, 政府就加息, 收緊銀根, 而當消費支出指數低嘅時候, 政府就減息, 減少市民開支

好啦,講翻你嘅問題。

或者咁講你可能會易理解:
  1. 加息,通常都係存貸息都加;
  2. 加存款利息,咁相對其他資產上嘅投資價值會上升,因為息多左,咁某部份資金會由其他資產流入銀行存款
  3. 當中資金有普通市民嘅資金,亦都有企業本來用嚟投資嘅資金
  4. 而加貸息,其實係增加左投資成本,對於企業嚟講,回報少左(甚至負),自不然會減低投資興趣,寧願將資金泊落銀行、國債等收取風險少一點嘅工具。
  5. 兩者都會將流動係市場嘅資金減少,m 同 v 同時下跌,p 理論上自然會回落。
  6. 但同一時間,太高息會令經濟失去動力(因投資落實體經濟上嘅資金少,自不然會減少器材、買地起工廠、減少人手等),經濟有很大可能會掉頭回落。
好啦,正如你所講,若消費不振,投資意欲不大兼有閒置產能時,經濟唔荒好,呢個時候政府就要運用貨幣同財政政策去刺激經濟:
  1. 減息:a) 存款、國債等嘅回報減少;b) 融資成本減少;兩者都會將資金由銀行體系抽離,進入市場(m 及 v 上升)
  2. 增加政府開支:由於減息效應有滯後性,短期嘅投資空缺要由政府擔任,務求做到短時間增加需求而帶動投資上升/降低閒置情況
  3. 但由於呢d政策由開始到見到成效係要時間,市場對企業盈利未感到樂觀,反映在股票市場上;
  4. 減息幅度要到咁上下(~2%)先會驅使更多資金抽離銀行體系;

所以一開始減息會對資產市場不利。

而減息一段時間後(幾耐就視乎經濟有幾差啦),由於增加嘅資金會投資於實體經濟(買器材、工廠、請人),並沒有多餘資金去炒呢樣炒個樣,所以通脹一般嚟講係溫和(由基本需求帶動)。就業率上升下,消費回升,導致企業盈利跟隨上升,股市都會提前反映而上升。

到後期,資本市場回報大過實體投資,資金會相繼進入資本市場去炒炒炒,咁通脹會開始拋物線咁上升,對於企業盈利會不利(原材料上升,一時間成本未能完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要硬食),咁又循環到加息調控經濟過熱、通脹升溫嘅階段。

其實呢個課題真係可以講幾日都講唔完,我再嘗試下點樣理清經濟、通脹、息口等嘅關係。

經濟同通脹有四個唔同組合:
  • 高經濟增長 + 溫和通脹   (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嘅中國)
  • 高經濟增長 + 高通脹 (而家嘅中國)
  • 低經濟增長 + 高通脹 (70-80年代嘅美國)
  • 低經濟增長 + 低通脹(甚至負通脹) (2010年嘅美國)

投資環境(經濟增長率 - 通脹)最好嘅係 1,而3 係最差,所以係2008年尾至2009年嘅中國股票市場回報係相當高,相反,係滯脹(3)情況下,股票市場嘅回報好唔得去邊。

根據近來美國嘅經濟數據,經濟增長似有加速嘅跡象,而相對佢嘅通脹指標仲係徘徊係低位,開始由4進入1,所以呢幾個月美股強到無朋友。

而中國郤因高通脹嘅關係,會減慢經濟增長而出現GDP ~= CPI,甚至有跌入3嘅可能,所以A股同有中國概念嘅港股(尤其係國企指數)就如扶不起的阿斗咁,點都升唔起。

咁多年以來,各國政府都希望利用政策去做到1嘅情況,可惜嘅係維持唔到太長時間,始終市場/人為因素變化太多,好多時都係兩個極端之間循環,就是所謂嘅經濟周期。

2009 年,中國掦言用四萬億投資去刺激經濟,加埋民間資本,總數超過二十萬億,造成2009-2010年中國嘅貨幣供應增速極高,令到中國係今日面臨高通脹;為 左社會穩定和諧,便要用利率政策去減低通脹及投資意欲,寧願要一個稍為低嘅經濟增長(~7-8%)及溫和通脹(<3%)。

由於實體經濟回落會先於通脹(投資減少 ---> 企業盈利減少、消費需求回落 ---> 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需平衡再轉為供過於求 ---> 通脹回落),回報會係一開始時有所減低。

但當通脹有所回落,情況會慢慢轉移到4。

係呢個時候,政府見減低通脹有成效而經濟有點不振,便開始轉變政策,由緊入鬆,正如現在美國般。

正如前所述,經濟會1->2->3->4咁循環不息。而息口會因應經濟同通脹係邊一個情況下而作出調整。

而若果再加埋同股市嘅關係,就更加更加復雜。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