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將海洋當做經濟增長的秘密武器,而其中港口整合至關重要。不過,這場大整合正面臨著來自企業與地方的重重阻力。
2012年10月16日,國務院密集批覆沿海8省份的《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經濟」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關鍵詞。
福建於此前兩月出台的海洋經濟規劃,由此得到更高層面的認定。
福建曾因為敏感的地理位置因素,錯過了一些發展機會。現在,新興海洋經濟被當做了趕超其他省份的秘密武器。2012年8月,福建省出台《關於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按照這個計劃,2年後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將達到7300億——這是2011年福建GDP的一半。
在這個令人興奮的計劃中,港口整合是關鍵內容。
在福建當前與海洋有關的經濟中,濱海旅遊與海洋物流是最為重要的部分,約貢獻了海洋經濟總量的六成。而港口,左牽物流右牽旅遊,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不過,也正因其與地方經濟間複雜的利益牽扯,港口整合成為一場艱難博弈。
碼頭白刃戰
2012年10月18日,廈門東渡港。天氣依然炎熱,轟鳴的機器聲響徹港區,巨大的機械臂在陽光照射下揮舞。
這裡是中國最重要的國際港口之一,擁有豐富海岸資源和天然深水良港。
東渡港區是廈門市區歷史最久的海港。港區碼頭包括象嶼新創建、海天、現代等多家碼頭,投資主體非常複雜。
「當年建碼頭時,政府招商引資,現在本地國企、港台資本都有。」象嶼新創建碼頭有限公司員工吳迪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比如,象嶼新創建碼頭有限公司是由國企和港商合資成立,海天碼頭的出資人則是國企廈門港務集團,而航運巨頭馬斯基與輪船公司達飛不久前亦分別投資建立了碼頭。
這樣的結果是,港區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沼。象嶼保稅區管理委員會一名相關負責人介紹,廈門港口資源在全省最豐富,但分散,功能相似,導致內部惡性競爭。
最常見的手段是碼頭間互相壓價。「最低時,上海一個集裝箱服務費用八百多,這邊只有兩百多塊。」該人士說。
「現在一個20英呎集裝箱的停泊費只有四百多塊,幾乎微利。這也影響到公司的經營和升級。」吳迪說。
有船靠岸時,為了搶業務,碼頭間幾乎是白刃戰。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價格,甚至有的企業會接虧本生意,只為擠垮競爭對手。
上述管委會負責人認為,低價給誰都沒帶來好處——較低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帶來的只是額外的成本,例如通關效率低,停泊時間長,費用也高了。
「廈門這些年的吞吐量增長是放緩的,這與其同質化結構和價格混亂的局面不無關係。」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雯說。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全國排名第七,2012年預計為710萬標箱。排名靠前的港口幾乎都超千萬標箱,而福建全省才九百多萬標箱。
漫長的企業合併
這樣的背景下,廈門港口管理局的整合計劃提上了日程。
在吳迪的印象中,兩三年前就說要整合港口,卻一直沒有動靜。幾乎所有的碼頭都在等待。
傳說中的整合現在終於成為現實——廈門港口管理局港航管理處處長鄭國政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目前整合方案已經開始實施。
廈門市區有兩個港口(東渡港區和海滄港區),兩個港區將進行功能性劃分。更靠近市區的東渡港區將改成近洋港,針對日韓、俄羅斯和東南亞。地理位置更為靠近外海的海滄港區則成為遠洋港,針對歐美、南美、澳洲等地。
而最艱難的整合則是,為瞭解決惡性競爭,港區內部還需通過兼併重組進行整合。
鄭國政坦陳,因為港區投資主體複雜,整合阻力重重。
企業間的合併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近幾年總是只打雷不下雨,就是解決不了利益再分配問題。」廈門港務集團一位中層人士說。
比如,海天碼頭在港區所佔市場份額較大,約為34%,他們關心的是,按市場份額還是按資產合併、合了之後利潤和債務怎麼分。
而像嶼新創建公司的麻煩,則是企業將被迫轉型。吳迪介紹說,他們做的幾乎都是遠洋業務,如果東渡港區轉為近洋碼頭,對公司業務影響很大。
「港口整合勢在必行,這是做大做強的唯一選擇。」鄭國政卻決心堅定。在他看來,福建港口位置尷尬,南有珠三角港口群,北有長三角港口群,對面還有台灣諸多強港。只有整合資源,才能與這些對手競爭。「整合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不是一步到位。港口管理局將通過港口建設規划來引導企業轉型。」
地方艱難整合
對於管理部門來說,比這些公司利益更難處理的問題,是整合還牽涉到地方政府利益。
這也是整合雖雷聲已久卻到現在才下雨的原因。
實際上,2009年福建就計劃在北部、中部、南部分別以福州港、湄洲灣港、廈門港為主題,成立三大港口群。
早在三年前,廈門和漳州港便作為試驗區開始先行。不過,進展艱難。
2010年8月,原漳州市管轄的古雷、東山、雲霄等4個港區併入廈門港。加上此前的石馬、招銀等三港區,漳州市港口全部被劃歸廈門港口管理局。
合併前,船隻進出廈門港口和漳州港口,經過同一航道,運政方面不能統一調度,各自引航,曾多次發生船舶刮擦緊急情況。而且,兩個港口各自規劃了干散碼頭、液散碼頭和集裝箱碼頭,港灣內企業價格戰激烈。
整合後,船舶24小時統一引航,航道拓寬。在企業經營上,廈門市港口以集裝箱為主,漳州市則以散貨為主。「基本解決了之前的問題。」鄭國政說。
在這場整合中,漳州港口共享了廈門港的品牌,擴展了業務。不過,對於漳州市政府來說,當初並不願意合併。知情人士透露說,地方之間很難整合,必須省裡協調,「意思就是不整也得整」。
「廈門與漳州討論整合事宜,必須要省裡面的人在場才能談得成。」這位人士說,整合後,原漳州港區八十多名工作人員調到新成立的廈門港口管理局,為了安撫漳州,廈門還接收了一些離退休職工,「漳州平白丟掉自己的地盤,總是不好受的」。
另外,廈門港主動派出拖船與引航員常駐漳州港區——養拖船的成本非常高,整合前漳州經常要請廈門幫忙,而現在是常駐,不僅更方便,成本也降了下來。
雖然很艱難,但廈漳兩港的整合被福建省看做成功的試驗。隨後,更大規模的整合在全省展開,但更大阻力也隨之而來。
2012年3月31日,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發佈公告稱,4月1日起,原湄洲灣港港區、原泉州港港區以及莆田港,合併整合成湄洲灣港,原泉州港泉州灣港區也更名為湄洲灣港泉州灣港區。
不過,整合併更名泉州港的決定引發了公開的抗議。據當地媒體報導,泉州市向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就整合計劃提出了異議。
「如果將泉州港從泉州分離出去,就好像斷了泉州市左膀右臂一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時,泉州灣環灣區域建設成為泉州城市建設重點。就像福州和廈門兩個中心城市分別有福州港、廈門港作為支撐一樣,泉州正希望步其後塵。
泉州的抗議,最終令事情起了變化。
4月7日,泉州主管港口工作的常務副市長尤猛軍表示,湄洲灣港口管理體制改革主要涉及港口、航道的管理體制,不影響港口的名稱、地位和作用。泉州港名稱仍然保留,泉州港口管理局也仍然保留,並對所轄範圍內港口、航道實施管理。
而類似泉州的反應,或明或暗,在這場大整合中四處閃現。
(文中吳迪為化名)
3月30日,瑞星殺毒的掛牌主體瑞星信息(836598.OC)發布2016年年報,公司營收同比下降近六成,凈利潤同比減少逾12倍,虧損高達7300多萬元。由於虧損,公司不會進行利潤分配。
年報顯示,去年瑞星信息營業收入為7256萬元,同比下滑9000萬元,其中網絡增值服務收入同比下降 7000多萬元,軟件收入同比下降近2000萬元。公司表示,網絡增值服務收入下降主要是因為競爭對手哄擡推廣成本、壟斷推廣渠道和技術手段等,另外受到移動端市場的沖擊,公司 PC端活躍用戶數大幅下降,對應的網址導航和網頁遊戲收入大幅下降。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瑞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於2006年成立,主營信息安全服務。去年4月,瑞星信息正式掛牌新三板,截至目前未發生過交易和融資。公司現有4戶股東,其中瑞星創始人王莘持股占比近80%。
作為國內老牌殺毒企業,瑞星信息的“小獅子形象”曾經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瑞星鼎盛的時候,一年靠軟件能賣7個億,其中個人級產品占了70%-80%。”瑞星信息市場總監唐威曾透露。
股轉系統披露文件顯示,瑞星信息在2014年和2015年尚能實現盈利,凈利潤分別為412萬元和637萬元,營業收入分別為1.65億元和1.7億元。不過,公司去年業績卻急轉直下。
對於軟件收入下降,瑞星信息稱這主要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競爭對手紛紛采用降價來獲取用戶,破壞了市場的正常價格體系,使瑞星軟件的收入減少。為了挽救業績的頹勢,瑞星信息表示由於公司在企業級市場擁有多年的經驗積累,比競爭對手更加熟悉企業級市場和用戶,因而2017年瑞星信息工作重點將轉向企業級產品,以實現擴大市場占有率。
不過,企業級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帶來了公司成本快速上升。瑞星信息表示,新技術和新產品從研發、測試到最終實現銷售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僅存在開發失敗的風險,還可能出現技術不能即時順應市場需求的情況。
公開轉讓書顯示,截至2015年7月,瑞星共有13款企業級產品,8款個人級產品以及1款瑞星安全網址導航。其企業級產品擁有企業用戶近9萬家,終端總數近1500萬。其中包括洛陽市政府、渤海銀行、北京理工大學、 南方電網等政府和國企用戶。
根據IDC數據,預計到 2019 年我國信息安全市場的規模將達到 約48億美元,2014 -2019 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6.6%。
今年3月,瑞星信息由於使用了非最終審定版《審計報告》的財務數據,導致掛牌時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財務報表中部分數據填寫有誤。瑞星信息及公司部分高管因此被股轉公司采取了自律監管措施。
(第一財經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