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榕資本張震:中國真正合格的投資人不超過100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712/157332.shtml

高榕資本張震:中國真正合格的投資人不超過100人
石慧 石慧

高榕資本張震:中國真正合格的投資人不超過100人

做VC最難的是複制過去的成功。

兩年多前,處在30歲尾巴上的張震與高翔、嶽斌離開IDG資本,一道成立了高榕資本。

在接受《創業家》雜誌當時的專訪時,張震把高榕定義為VC2.0。“VC1.0是入行最早的前輩,在50左右到60歲這個年齡段……VC2.0就是我們這批在35到45歲之間的合夥人”,儼然扛起了新銳基金的大旗。

而現在,新銳VC的評選邀請找上門來,高榕都不再參與了。張震說,高榕的自我定位早已不是新銳VC, “我們一直在跟最牛的基金競爭。”

在張震看來,合格的投資人有三個基本條件:學制、學費和回報率。具體點來說就是:經歷過十年經濟周期、投過不少於1億美金、拿回來的現金比投出去的多。“按這三條,整個市場上最多只能篩出不到100人”,張震說。

目前,高榕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的管理規模總額折合超過10億美元。張震說,在中國VC史上, 還沒有任何一家機構能夠在成立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 “這種速度在行業里是非常罕見的。”張震稱。

成立之初,高榕最常被LP問到的是:“你們在IDG 時的業績或多或少有賴於大平臺,作為一家新基金,怎麽吸引優秀的創業者?”張震告訴記者,“現在沒有LP這麽問了。” 目前在互聯網領域,他們的LP已包括了來自騰訊、百度、淘寶、小米、京東、 等公司的創始人。

除了資金,這些LP也為高榕提供了他們的人脈資源。比如去年的現象級創業公司拼好貨,就背靠四個 “大神級”的天使投資人:淘寶網創始人孫彤宇、網易創始人丁磊、VIVO/OPPO創始人段永平、順豐創始人王衛。“這種公司根本不缺錢。你一個新基金去找他,他不會搭理你的,但最後他拿了我們的錢。不僅如此,我們還是A輪的領投方。為什麽?孫彤宇也是我們的重要LP,這種信任關系,是不一樣的。”張震說。

張震認為,做VC最難的是複制過去的成功。那麽,入行十幾年,已經投出小米科技、華米、Avazu、蘑菇街、91助手、3G門戶、土豆、暴風影音、刀塔傳奇、Testin雲測、貝貝網、拼好貨等明星項目的“高榕三劍客”要如何複制成功呢?

ZZ

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震/受訪者供圖

以下為張震口述(經創業家整理):

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一點狗屎運”

我在2013年離開IDG資本,和高翔、嶽斌一起創辦高榕。現在看,當時出來是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

“天時”是消費人群更新,90後、95後成為主流消費人群,相應要求創業者年輕化,投資人也要有變化,更靠近創業者,但要比他們更有資源和經驗一些。這是對VC新生代的需求。

還有一個“天時”在互聯網+。那時互聯網創業和投資的上半場已經結束了,解決的主要是基礎設施和純粹互聯網應用的問題,比如IDC,垂直門戶,搜索引擎,互聯網遊戲,互聯網廣告,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等,在這些地方產生了BAT及十多家市值過百億美金的公司。

互聯網下半場要解決什麽問題?我覺得有兩個關鍵詞。

一是產業互聯網。接下來創業做搜索引擎、社交網絡這些,不是沒機會了,而是非常難。移動互聯網70%的流量都來自BAT,你怎麽辦?跟實業相結合是可以的,改造一些傳統行業,比如教育、金融、醫療、物流等等,那個想象空間很大。

二是新興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機器人應用、AR/VR等概念。

而我們當時創辦基金時,主要瞄準的正是產業互聯網和新興技術。

“地利”是什麽——中國本土高凈值人群的形成,認同我們投資理念的LP逐漸成長。以前中國的主流VC(特別是在TMT領域)一直是美元基金,LP是歐洲和美國的錢。但在2010年以後,中國的創業新富階層逐漸產生了財富管理的需求。這些人又是對中國經濟、對創業者最了解的一批人,而且中國在未來的五至十年依然會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所謂“人和”,一來我們在這個行業待了十幾年,有廣泛的人脈。同時我們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團隊,都是可以把後背交給彼此的兄弟。

當然跟創業市場也有關系。2014年、2015年上半年是創業市場最熱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我們走了點“狗屎運”。

2014年,超過20家中概股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是中概股歷史上表現最優秀的一年。而今天,中概股紛紛退市,這會對資本市場產生什麽影響?美國投資人對中國企業失去信任了,如果這個時候再去新創立一只美元基金就有很大的挑戰了。

因為踩的點比較對,在過去兩年內,我們也見證了很多奇跡的產生。

比如貝貝網,2014年3月份我們投的B輪,當年4月網站才上線,先是趕上單獨二胎政策,後面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巨大的利好,再加上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而且這個團隊在阿里工作過,對電商的理解很到位,所以公司成長很快。貝貝網2015年GMV是2014年的8倍左右,去年做到40個億,今年至少能做到100個億的銷售額,目前已經是中國線上加線下最大的母嬰零售公司。

比如Avazu,這是我們美元基金在2014年1月設立後投資的第一個項目。創始人是1989年出生的小夥子。他們去年把移動廣告業務以20.8億人民幣的對價出售給了A股上市公司天神互動。由此,我們在2015年12月給我們的美元基金LP做了第一次現金分紅。

高榕不是PE,也不是專投Pre-IPO的後期基金,就是一個做早期投資的VC機構,但我們在成立不到2年的時候,就已經能給我們的LP實現現金分紅了,這種速度是極為罕見的。

將心比心,頂級背書:“讓最優秀的公司拿高榕的錢”

高榕決策很快。

有的我們看好的項目,上午見了,下午就簽TS,晚上直接打過橋借款。你都看好了,幹嘛折騰創業者?我們也是創業者,我們也融資,同樣的,哪個人要折騰我們,我們就不要他的錢。誰爽快、條款友好,我們就拿這個錢,一樣的道理,將心比心。

我們還投了李學淩、馮鑫、陳向東等,這些創業者甚至已是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和CEO,身邊最不缺的就是投資人,甚至拿起電話就能給各個基金的一把手打電話。作為一個新的投資機構,你能不能搞定他們?首先考驗你的是雙方有無信任的基礎,二是你能否提供他們所需的資源和幫助。

高榕從成立之初就決心做中國的Founders’ Fund(創始人的基金)。我們找了很多優秀的企業家來做LP,他們不僅會幫我們出主意,給我們推薦項目,或者給已投的項目當創業導師,有時候還會對接一些行業資源,這些都幫了我們很多。

比如我們投本來生活之前,請孫彤宇專程從杭州飛到北京跟喻華峰吃了6個小時的晚飯幫助我們做下判斷。見面之後老孫跟我說,做生鮮電商很有挑戰,需要理想主義。坦白講,一開始我並不太理解,心想這個評價好意識流啊。

然後我們做盡職調查的時候,買了本來生活和其他兩家的草莓品嘗作為對比。第一家塑料袋裝,草莓都碰壞了,賣相很差,口感不好,價格適中。如果當時不是為了盡調,就直接退貨了。第二家好一點,貴不少,但裝在一個盒里,底下有幹冰,口感尚好,可草莓中間還是有破損。而拿到本來生活的產品時,也是盒子里鋪幹冰,但它的草莓是一顆顆分開放在鑿好的槽里的,像放雞蛋一樣,不僅賣相好,口感也最好,價格在三家中也是最實惠的。

我想這也許就叫理想主義,最後我們也決定了投資。我們是2014年初投的A輪,之後兩年公司每一年的業績都比上一年增長三四倍,最近也剛剛完成了C輪和C+輪融資,總共1.17億美金。

逆向思維:好的回報只屬於堅持投資紀律的投資人

目前創業環境越來越難,中國資本市場應該還會保持一個慣性,在寒冬里再延續一段時間。很多時候,“寒冬”代表的是投資人的一種心態。

當投資人心態形成的時候,會有一種慣性。巴菲特講,在所有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在所有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逆向思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我們對去年的投資節奏做過一個統計,發現我們在二級市場最瘋狂的那幾個月都沒怎麽簽案子。到9、10月份,市場冷下來以後,我們投資速度再提上去。二級市場的瘋狂會直接帶動一級市場股價的上升,你是不是有經驗、有紀律的投資人,就看你能不能在那一刻剎住車。

整體來講,2015年我們團隊比2014年增長了一倍,管理的基金規模比2014年增加了不止一倍,但投的數量卻比2014年減少了一半。

投資的本質是賺錢,當它已經不能賺錢的時候,你為什麽要投它?是,別人都在搶,比如上門美甲、阿姨上門、洗車之類的,我們都沒投,我們就覺得這個經濟賬算不過來。不管你叫什麽概念,商業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我就看你的收益和成本是不是相匹配,用戶的留存周期里產生的價值是不是可以覆蓋掉你的獲客和運營成本,如果這些達不到,我們就為了概念,等著別人來接盤麽?

資本市場會再冷一段,但我不擔心,VC這個行業是反經濟周期的。市場不好的時候,恰恰是我們要投資布局的時機;而市場好的時候,就變成我們已投項目成功退出的時機。就是看你對節奏的把握和對創業者的判斷是不是足夠老道。

首先我們交過足夠多的學費。第二我覺得是合夥人機制起作用。某個時間,可能某一個人會頭腦發熱,但有另外兩個合夥人及時拉你一把,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事兒很酷:我們在做一件目光長遠的事情

VC創業有非常大的挑戰,為什麽這麽說?

首先,你得募資。別人為什麽把錢給你,你是要有能力實現投資回報的,而不是光有一腔熱情。

第二,做VC是一個團隊合作的事。VC和公司最大的區別是,公司的決策往往要一言九鼎,CEO說了就算,而基金不是。

基金管理者是一個知識聚集體,一起討論來避免風險,所以才有合夥人機制。不可能一個人說了算,因為他做不到今天懂互聯網金融,明天懂人工智能。實際上,很多基金連基本的合夥人團隊都很難建立起來。

在我們公司,我和高翔、嶽斌的性格和背景就比較互補。我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是典型的雷厲風行的人。高翔是一個比較文藝、逗比的人,很柔和,跟我非常互補。嶽斌是一個天才型的技術宅男,對技術的敏感性極高,求知欲和學習能力非常強。

第三,VC公司雖小,但一定要機構化。因為你面對的都是最優秀的創業者,作為投資機構,你能給他們什麽支持?在戰略、人力資源、融資、並購、退出、金融服務等等上你能給他提供什麽?在這方面,我們的CFO、法務總監、HR總監等,教育背景和工作履歷都很牛,這樣才能給被投企業提供更好的投後服務。

第四,做投資機構的另一個挑戰在於投資體系的系統化。做VC最難的一點在於你如何複制自己過去的成功投資案例。你投了一個獨角獸,賺了很多錢,那下一個成功項目在哪?如何複制成功,怎麽系統性地發掘最優秀的項目,找到最優秀的企業家,說服這些人拿你的錢,然後順利退出,形成正向循環,這是系統化的要求。

前面兩點,“機構化”說的是基金運轉,“系統化”指的是投資的邏輯和方法。這都不是一個小團隊或一個人光有一腔熱血就能建立的。只有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才能在最頂尖的投資機構里站住腳。

此外,還有更深層的,就是建立生態體系。因為今天公司與公司間的競爭,是綜合能力的比拼。比如我們也會布局媒體、天使投資基金、融資顧問公司、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等。投他們不是為了掙錢,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被投企業,幫我們獲得更好的項目來源及投資回報。

同時,我們不希望基金的個人屬性太強。因為當一個基金與某個人的個人品牌連接過於緊密的時候,風險是很大的。因為離開這個人,基金往往就可以忽略了。我們是想把高榕打造成一個可傳承的事業平臺,讓年輕的投資團隊成員在這個平臺上也可以獲得沒有玻璃屋頂的發展空間。

投資 張震 高榕資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04

高榕資本高翔:資本寒冬,還是有很多熱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3/158897.shtml

高榕資本高翔:資本寒冬,還是有很多熱錢
高翔 高翔

高榕資本高翔:資本寒冬,還是有很多熱錢

少看世界,多看自己。朋友圈的各種投融資信息,對你沒那麽多幫助。

9月22日,在BOSS直聘C1+C2輪融資發布會上,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高翔就目前的創業大環境做了演講,他認為,在感受到資本寒冬的同時,其實周圍還有很多熱錢,建議創業者少看世界多看看自己。

以下為高翔演講實錄,i黑馬刪減:

其實我感觸蠻深的,我回想自己2002年找工作那一陣兒,我也是因為網絡招聘才進了這個行業。2002年大學畢業我投了大概有可能40、50份簡歷吧,忘了是在智聯還是51JOB上,大概得到5個機會,最後只有一個公司要我,就是IDG。

在IDG我待了12年,從2013年離開跟另外兩位同事在一起創立了高榕資本。所以確實網絡招聘可以給很多人帶來很多機會和有價值的一件事兒,在過去十幾年其實我也是一直關註這個方向。但是說實話在趙總以前我沒有覺得這個行業讓我覺得特別興奮的變化。

我在想說過去的這兩三個月,我見創業者時,創業者給我們提的問題是什麽。我可能從這個角度講一講。

其實現在創業者在獲取了大量的信息以後,最後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字——亂。今天,包括我自己,我也覺得這個行業大家都挺亂的。為什麽亂呢?有的人說寒冬,但是你在感受到這個寒冬的同時,你又感受到很多熱錢。

因為你們會發現周圍有很多的投資人,你出門隨便都可以見到投資人,國家隊也進來了很多的錢,保險的錢也進來了,甚至是說我現在周圍的很多人,我的同學的朋友,以前都是買股票的,現在都問我你們有什麽公司可以考慮考慮。所以一方面是寒冬,另外一方面又有很多錢。其實創業者很困惑。

另外一個困惑是說到底融人民幣還是融美元,因為前幾年國內資本市場很好,所以很多原來美元基金投的項目,都做VIE結構拆完回來了,今天你發現有很多人拆回來又做回去了,所以到底融人民幣還是融美元,這也是經常大家困惑的問題。

第三個困惑,一方面大家感覺到,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創業,我們講萬眾創業。原來在我們畢業時,創業應該是作為就業選擇的最後一位,你實在找不到工作就創業了。但是今天,創業已經變成今天畢業之後的前三位吧,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創業了。

但是另外一個層面,當我們去跟很多大公司的高管交流,說你們是不是應該考慮出來創業啦?那大家聊很多次,發現沒有太多好的方向可以給到他們去創業,因此他們遲遲也不敢出來。所以萬眾創業跟無業可創,這是另外一個矛盾。

第四個矛盾實際上,大家也可以發現,創業門檻越來越低了。現在要開一個公司非常容易,你要做一個公眾號分分鐘的事情,過去你開個網站,起碼還要雇個技術還挺麻煩的。但是另外一個對立面是做大的門檻越來越高了,因為今天和你競爭的公司,不光是你周圍的創業公司,還有BAT這樣的一些大公司,他們都在尋找未來的機會,而且互聯網公司他們本身的速度跟靈活性很強,一旦出現一個新方向,公司存在有很多競爭

。一旦創業,門檻越來越高。面臨這麽一個困境和困惑吧,從我們來講我們覺得也挺亂的。到底創業者怎麽辦呢?今天我也沒有答案,不想給大家答案,因為只有8分鐘的時間。

所以一個小建議,少看世界多看看自己。少看世界的意思是說,朋友圈上流傳的各種投資事情也好,融資事情也好,這麽繁雜的信息,其實大家稍微少看一點。因為對大家沒有那麽多的幫助,反而應該多看看自己。

因為過去資本熱潮,給大家帶來亂的心態,我們見到很多創業者,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跟他說不要創業了。但是因為這個氛圍的問題,使得他在創業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既然要走創業條路,不如多看看自己,如果沒有新的人進來,你是不是還會繼續做一件事情,如果這些資源能不能做下去,多看一看自己的能力,自己在做的事情,可能是今天作為創業者來講一個更好的處理方式或者一個態度。

謝謝大家!    

資本寒冬 高榕資本 創業 融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329

高榕資本張震:VC是強者生存的行業,要持續交學費、練習挫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7/161929.shtml

高榕資本張震:VC是強者生存的行業,要持續交學費、練習挫商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高榕資本張震:VC是強者生存的行業,要持續交學費、練習挫商

創業有「坑」,「坑」多小心,過來人會這樣說。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  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張震。

1  高榕資本的機緣

我在2013年離開IDG資本,創辦高榕資本。現在看,當時出來是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

第一個「天時」是什麽呢?那時互聯網創業和投資的上半場已經結束了,解決的主要是基礎設施和純粹互聯網應用的問題。互聯網下半場要解決什麽問題?我覺得有兩大關鍵詞。一是產業互聯網。二是新興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機器人應用、AR/VR等概念。我們當時創辦基金時,瞄準的正是產業互聯網和新興技術。

還有第二個「天時」互聯網+。90後、95後成為主流消費人群,相應要求創業者年輕化,投資人也要有變化,更靠近創業者,這是對VC新生代的需求。

「地利」指的是,中國的創業新富階層逐漸產生了財富管理的需求。在中國主流的VC,如紅杉資本、IDG資本,它們本身是海外品牌,管的是來自美國或者歐洲的錢。高榕資本作為獨立品牌,錢來自中國互聯網大佬們,通過互聯網起來的一批中國企業家成為我們的出資人,VC領域我們是第一家這麽做的。「人和」很容易理解,就是我們擁有廣泛的人脈。

「天時」、「地利」、「人和」同時具備,你再不做就會錯失良機。當這樣一個時機到來時,敏感的創業者都會做出判斷。我們出來做基金也是一種創業。

2  VC的門檻

創業做基金和做企業是有很大區別的。做企業,你想成為第一,一統江湖,這是王道。但永遠不可能有哪家VC可以一統江湖,每家基金就這麽幾個合夥人,每個人每天只有24個小時,你的資金永遠處於有限狀態。所以,對VC來說,要有自己的風格,不是跟別人去比,是跟自己比。很多時候項目不是被別人搶走,是放在你面前你沒能夠做出判斷,錯過了。

按照我的理解,一個合格的風險投資人應該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第一,你必須在行業幹滿十年,有足夠多的項目積累。

第二,經你手投夠一億美元。

3  入坑

投資是一門學科,你要積累學習的時間,要交學費。我剛入行的時候,有前輩跟我講:「這里是一個坑,你要當心」。我當時覺得這都是經驗主義、教條主義,怎麽可能嘛,我運氣也不差,我可以大步邁過去。

在 IDG 資本的時候,投資過一個項目,當時投了大幾百萬美金,還做了對賭。那個創業者之前的經歷很成功,綜合看我們認為這個項目的表現很值得期待。

結果後來這個公司完全不在狀態,公司經營失敗,投資的錢很快花光了。我當時真的每晚都做噩夢,夜里醒來,遲遲無法入睡。

但我後來還是從各種角度分析、嘗試,找到了解決方案。最終這個公司並給了IDG資本投資的另一家企業,後來那家企業上市,投資也給IDG資本帶來了可觀的回報。

我覺得年輕創業者應該去經歷這樣的折磨。很多坑,如果你沒有掉下去過,沒有真正體會過那種徹骨之痛,你就不可能從里面提煉出經驗與教訓。只有你經歷過才能變得淡然,再遇到各種困難,會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的。

4  練習「挫商」

年輕的團隊成員必須鍛煉出一個非常強的能力,叫「挫商」,大家都說情商、智商重要,我覺得「挫商」也很重要。

VC是一件苦逼的事情,可能有四種情況會讓你痛苦。第一個是你都沒機會去接觸那個項目,就被別人投了;第二個是你看到一個項目,把它 pass 了,結果這個項目成長為獨角獸了,你開始懷疑自己;第三個是你看到一個好項目,也做出了正確判斷,但你發現如狼似虎的前輩同行們都在,沒拼過他們,最後你沒能拿下它;第四種是你好不容易拿下了一個項目,結果發現它完全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美好,實際情況可能與你想象的相去甚遠。即使做了很多盡調,依然會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很多問題,你只有真正進到項目里面才會發現。所以,對於年輕的投資人而言,每一步都是巨大的挑戰。失敗並不可怕,你要去擁抱失敗,不要懼怕挫折。

5  懂得剎車

高榕決策很快。有的我們看好的項目,上午見了,下午就簽TS,晚上直接打款。你都看好了,幹嘛還要折騰創業者?

我們也是創業者,我們也融資,同樣的哪個人要折騰我們,我們就不要他的錢。誰爽快、條款友好,我們就拿這個錢,一樣的道理,將心比心。

想要獲得高質量投資項目,必須把握投資節奏。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一級市場投資人來說,他會清楚看到,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存在一個」反周期性」,具體表現在:當二級市場特別火爆的時候,會帶動一級市場投資價格上漲,使得一級市場創業項目估值偏高。作為一名有經驗的投資人此時應該降低投資節奏;當二級市場表現疲軟的時候,此時創業項目估值也會大幅降低,這恰是一級市場的投資機遇。

當投資人心態形成的時候,會有一種慣性。巴菲特講,在所有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在所有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逆向思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你是不是有經驗、有紀律的投資人,就看你能不能在關鍵時刻剎住車。2015年我們團隊比2014年增長了一倍,管理的基金規模比2014年增加了不止一倍,但投的數量卻比2014年減少了一半。

投資的本質是賺錢,當它已經不能賺錢的時候,你為什麽要投它?比如上門美甲、阿姨上門、我們都沒投,我們覺得這個經濟賬算不過來。不管你叫什麽概念,商業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我就看你的收益和成本是不是相匹配,用戶的留存周期里產生的價值是不是可以覆蓋掉你的獲客和運營成本,如果這些達不到,我們就為了概念,等著別人來接盤麽?

VC創業有非常大的挑戰:

首先,你得募資。別人為什麽把錢給你,你是要有能力實現投資回報的,而不是光有一腔熱情。

第二,一定要機構化。你面對的都是最優秀的創業者,作為投資機構,你能給他們什麽支持?在這方面,我們的CFO、法務總監、HR總監等,教育背景和工作履歷都很牛,這樣才能給被投企業提供更好的投後服務。

第三,建立生態體系。今天公司與公司的競爭,是綜合能力的比拼。我們也會布局媒體、天使投資基金、融資顧問公司、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等,投他們不是為了掙錢,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被投企業,幫我們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第四,基金的個人屬性不能太強。當一個基金與某個人的個人品牌連接過於緊密的時候,風險是很大的。我們是想把高榕打造成一個可傳承的事業平臺,讓年輕的投資團隊成員在這個平臺上也可以獲得沒有玻璃屋頂的發展空間。

6  「盯人」和「盯事」

對於所有VC機構而言,最大的挑戰都是未來你如何複制你過去的成功經驗,我們通過在行業里十幾年的磨礪,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高榕資本的「雙引擎策略」,它包含兩個維度——「盯人」和「盯事」。

「盯人」就是尋找最優秀的精英創業者。目前的市場環境與10年前大不相同,10年前正值互聯網發展的第一波浪潮,很多草根創業者參與其中,並獲得巨大成功;而眼下市場對創業者的要求更高,我們更需要「精英創業者」,他們的特點是:管理過大的團隊,操盤過大的戰略,有融資能力又有行業資源。相比草根創業者,他們成功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我們最關心創業者兩個方面的特質:有沒有大格局,創業者的格局決定他的作為;有沒有執行力,很多人都看好互聯網的某個發展方向,但是你能不能擁有足夠的資源並快速建立起競爭壁壘,是決定你能否成功的關鍵。

我們會在各個細分領域中選擇最優秀的創業者。例如「拼好貨」的創始人黃崢就是我們喜歡的創業者類型,我們在對拼好貨進行投資以後,公司發展速度很快。短短一年內,日訂單峰值超過100萬單。

當然,要做好「盯人」,還少不了系統性工作的支持。我們與中國約30家最牛的互聯網企業中高層保持密切聯系,當他們有離職創業的計劃或投身到創業型企業的打算時,我們會第一時間知道。通過以上幾層渠道,能夠保證我們與最優秀的創業者保持零距離。

「盯事」就是指自上而下地研究、梳理行業資源,找到最優秀的公司。目前高榕資本組建了5、6個人的專職分析師團隊,每周都在進行行業動態研究。我們希望通過比對發現一些顯示「哪些行業/方向可能成為重點」的最新線索,從重點當中找到最優秀的被投企業標的,進而與它們接觸,達成投資。

我們通過「盯人」「盯事」的雙引擎策略使我們找到最優秀的項目,複制過往成功經歷,這是為什麽我們截至2016年1季度,投資約80個項目,其中約30家都成為細分行業翹楚的原因。

7  合夥人精神

許多基金管理團隊對合夥人精神強調得不夠,喜歡搞個人英雄主義。在高榕資本,我們堅決不會說這是某一個人的項目,而強調這是所有人的項目。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企業文化的討論和制度建設上。在進行個人業績評估、考察能否晉升的時候,我們會把「合夥人精神」作為一個最重要的衡量指標。

首先,尋找價值觀相同技能互補的人共事。

公司的決策往往要一言九鼎,CEO說了就算,而基金不是。基金管理者是一個知識聚集體,一起討論來避免風險,不可能一個人說了算。

在我們公司,我和高翔、嶽斌就比較互補。我是個典型的雷厲風行的人,高翔是一個比較文藝、逗比的人,很柔和。嶽斌是技術宅男,對技術的敏感性極高,求知欲和學習能力非常強。

其次,建立傳承機制。

我們希望將高榕資本做成一個可傳承的平臺,讓年輕人的發展沒有屋頂,從而留住最優秀的人才。消費者在更叠、進化,現在的主流消費者已經是90、95後,創業者大多是85、90後,年輕的投資人會更了解消費者需求和痛點。

最後,我們還希望在團隊內建立起互相信賴的感情紐帶,讓大家找到「家」的感覺。

資本 互聯網創業 團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