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騙又嚟】防止junkcall 過濾app有冇用?

1 : GS(14)@2016-10-15 12:22:40

比較的對像「Whoscall」和「芝麻來電」都是iOS和Android皆能安裝,圖為Whoscall介面。



傳銷電話乃至近期的入境處騙案,垃圾來電junkcall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們在旺角進行街訪,15名受訪者全數表示經常收到垃圾來電覺得困擾,平均一個星期會收到3至4個傳銷電話,當中有4位表示會收過疑似假入境處職員的來電。目前Android和iOS平台有不少阻截垃圾來電的apps,當中「Whoscall」重新在iOS上架,不少用家都想比較一下,到底這些apps實際功效多大。



實試安裝,各apps的資料庫數字略有不同,「Whoscall」聲稱有18,000個欺詐電話、19,000個商戶電話,「芝麻來電」有20,000個廣告電話。記者試搜尋一個星期以來的不明來電,兩者結果一樣,8個電話中能夠認出7個,分類項目也一樣,MPF、銀行、美容、優質生活網等等,可能這類apps都是共用相同的資料庫。對於黑名單電話,兩者都會在響鬧短時間後自動掛斷,也會留有記錄,成效頗為顯著,但由於資料庫相近,只用一個app似乎已經足夠應付。「Whoscall」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一般商戶的電話都有收錄,例如記者之前去修理手機留下的Apple Store電話,它都認得到,用來確認未接來電也頗實用。
Apps有一定效用,那到底香港法律有沒有規管junkcall?我們問過鄧達明律司意見,他指出傳銷電話不構成刑事罪行。「一個商業社會中,推廣和個人私隱要取得平衡,現在市民可登記拒收訊息登記冊,但封銷的對象是電子訊息,真人打電話傳銷暫時來說香港都未有法律規管,除非去到滋擾程度。」不過雖有電話騷擾罪,但除了撥打次數,也要看有沒有惡意滋擾意圖,coldcall傳銷很難入罪,反而一些美容公司假裝送禮。但上到去不讓顧客離開作恐嚇式傳銷,那就可能觸犯了商品說明條例。至於假扮入境處或快遞公司則屬詐騙,但電話號碼和戶口也難以追查,舉證困難。鄧律師覺得更重要的是市民提高意識,不要輕易在電話洩漏個人資料。記者:司徒港燊


Junkcall種類五花八門,原來最乞人憎為美容類,有7名受訪者選擇,主因是太死纏爛打,比第二位4人選擇的銀行借貨更討厭。在兩款來電阻擋app中的資料庫中都能找到大量美容和銀行的電話。

鄧達明律司表示,商業社會難以將傳銷活動列為刑事罪行,但不當銷售手法則能以商品說明條例等法律監管,電話上的口頭承諾一樣可也證a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15/19801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170

電騙又有新招扮入境處1868呃資料

1 : GS(14)@2017-07-09 02:45:54

電話騙案又有新招。繼假冒政府部門電話後,入境處首次發現,有騙徒竟冒充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熱線「1868」,致電市民索取個人資料。入境處強調,處方熱線不會將電話轉駁至境外機關,也不會要求接聽人提供銀行戶口及密碼等資料,並提醒市民,騙徒能通過「更改來電顯示」刻意偽造來電號碼,不要單憑來電顯示去辨別來電人士的身份。入境處發言人表示,近日收到多宗涉及訛稱入境處人員的電話騙案,並首次發現有來電假扮「1868」,即入境處在外香港居民小組熱線,有關來電均以預錄語音形式發出,表示接聽人尚未領取由入境處發出的郵件,要求接聽人按指示輸入資料。處方也收到市民通知,有訛稱入境處人員來電,指其個人資料已被盜用,要求市民提供更多資料作核實之用。入境處「1868」熱線今年首半年收到75,323宗查詢,以及1665求助,主要涉及遺失證件;去年則有近16萬宗查詢及2,808宗求助。入境處表示,十分關注有關的電話騙案,並與警方保持聯繫,並提醒市民,若接獲可疑來電,需保持警惕,查證來電者的身分,切勿隨意向他人透露其個人資料。如有疑問,可致電入境處查詢熱線:28246111,與處方人員聯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8/200830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4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