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韓簽署自貿協定後,跨境電商巨頭紛紛坐不住了。
6月2日,即中韓自貿協定簽署的第二天,網易CEO丁磊便攜旗下考拉海購團隊奔赴韓國。考拉海購公關總監王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丁磊一行人考察了LG生活健康、NATURE REPUBLIC、It’s skin等韓妝品牌。王錚透露,在丁磊受邀赴韓之前,考拉海購已在近期獲得了數十個韓國美妝品牌的官方授權,包括AHC、LG生活健康、skinfood、too cool for school、綠手指等。
在自貿協定中,洗發水、沐浴露和護膚品等化妝品在5年內部分降稅20%~35%,牙膏等口腔清潔用品將在10年內取消現在10%的關稅。
除了關稅的降低,該協定還聚焦了快遞服務。“中國快遞企業在韓不用設立辦事處,可以直接在韓國開展包括空運和海運的各項國際速遞業務;也可以開展除韓國郵政部門依法保留之外的所有國內速遞業務。”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如是認為,其指出這將對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很積極的促進作用”。
另一家跨境電商巨頭聚美優品也開始跑馬圈地。6月2日,聚美優品CEO陳歐在微博上稱,“來韓國,本來想找It’s skin買蝸牛霜,聊得開心幾千萬美元直接入股了”。據了解,It’s skin(伊思)是韓國三大化妝品公司之一韓佛公司的子品牌,伊思旗下的蝸牛霜此前成為國內電商和海淘渠道的銷量爆款。
品牌爭奪“火藥味”暗藏其中。在聚美優品宣布入股伊思後,根據考拉海購官網上公布的丁磊赴韓行程,6月3日上午,丁磊亦與It’s skin公司高管“就雙方合作問題進行了深度洽談”。而除了考拉海購和聚美優品外,京東、天貓也分別在今年3月和5月在旗下跨境電商平臺開通了“韓國館”,銷售品類涉及母嬰、食品保健和個護美妝等。
“以後隨著韓國化妝品關稅的降低,更多的韓妝品牌會進入中國市場,這樣中國消費者對這些品牌的信任度也在提高,能帶動跨境電商中韓妝品牌的銷售;其次,今後韓國進口商品在通關、清關等環節效率也會得到提升。”對於此次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王錚認為跨境電商將迎來以上利好。
其同時指出,由於此次自貿協定和6月1日起實施的進口護膚品降稅,主要集中在關稅環節,而進口化妝品需要交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暫未涉及,所以短期來看,進口商品只需要交納行郵稅(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跨境電商的價格優勢依然存在。
跨境電商爭搶資源的背後是韓國化妝品在中國市場的異軍突起。根據韓聯社5月18日報道,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進口的韓國化妝品規模為1.31億美元,同比增長237.2%,占同期中國化妝品進口總額的19.1%。韓國僅次於法國成為中國第二大化妝品進口來源國。
韓妝品牌也在不斷加碼中國市場。韓國最大化妝品集團愛茉莉太平洋財報顯示,2014年,其中國市場銷售額為4673億韓元,同比增長44%。
“當前中國市場歐美系化妝品份額最大,韓妝市場則是占有率增長較快。這與現在韓劇、韓國偶像在中國持續走紅有關,同時韓國彩妝、護膚品定位‘自然、青春”加上價格較低,所以比較貼近年輕人。”廣東省日化商會副秘書長谷俊對記者分析,但其同時直言,由於韓妝進入中國時間較短,相對於歐萊雅、資生堂等歐美、日系品牌,發展並不穩定,群眾根基也相對薄弱。
2015年12月20日,《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生效,此後兩國分別在2015年12月20日和2016年1月1日實施兩輪降稅措施,兩國還將在20年內,針對雙方的出口產品,撤銷90%以上產品的關稅。
在中韓自貿協定簽署一周年之際,第一財經記者通過梳理數據並走訪韓國當地各界人士,還原中韓自貿時代的開啟對於兩國關系所造成的影響。
中韓經貿數據仍然堅挺
本月19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韓中FTA:一周年成果》的報告,就一年以來兩國貿易的成果進行了總結。
這份報告顯示:受到全球市場需求不振的影響,今年1月至11月,韓國對華出口額為1124億美元,同比減少10.9%,但同期享受到自貿協定關稅優惠的產品的出口額減幅僅為4%,與此同時,包括石油產品、嬰兒用品等享受到自貿協定關稅優惠的部分產品的出口反而有了增長。
與此同時,今年1月至11月中國對韓國出口額為790億美元,同比減少4.8%,但同期享受到自貿協定關稅優惠的產品的出口額減幅僅為1.6%。而今年1月至11月,中國資本對韓直接投資(FDI)額則同比上升8.5%,達到16.6億美元,占韓國FDI總金額的11.03%,而中資赴韓投資行業也從房地產、金融擴張到文化、電動汽車、航天等多種產業。
對於如上成果,報告認為:“雖然中韓兩國關系在今年遇到許多難題,全球市場也仍然處於低迷狀態,但中韓自貿協定成功履行了應有的職責,為韓國經濟的良好發展以及中韓間經貿往來做出了積極而正面的貢獻。”
報告提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場,以及韓國貿易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為韓國搶先占領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以及促進中國資本對韓的投資做出不可磨滅的作用,並為韓國困難的經濟環境提供了一絲活力。”
自貿提振中韓企業信任感
對於在中韓兩國從事石油產品貿易的李尚柱來講,相比銷售額和出口額的增長,中韓自貿協定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信任感的提升”。
李尚柱所在的公司主要向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出口韓國石油產品,該公司的出口額近八成以上出口至中國。但與此同時,隨著企業競爭的不斷加劇,2015年,該企業對華出口額下滑了65%。
李尚柱稱,雖然很早就關註到中韓自貿協定即將生效的消息,心里也難以掩蓋欣喜之情。根據協定,該公司主要出口的硫磺等產品,將成為被免除關稅的首批產品之一。
不過,根據協定,享受免關稅政策需要由海關簽發“優惠原產地證書”,證明該企業產品產自免稅國,才能夠獲得免稅待遇。
“作為中小企業,很難獲取有關自貿協定如何運用的具體信息,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在跑通關行業人士的辦公室。”李尚柱回憶。
與此同時,中方的合作夥伴也向李尚柱索要“優惠原產地證書”,李尚柱回想起當時的無助,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而首爾海關在針對中韓自貿協定進行準備之時,已將該企業列為“韓中FTA信息需求對象”,並主動聯系該企業,為企業從簽發證明書,說服上下遊企業配合,一直到該企業成功出口,提供一條龍服務。
2015年12月20日,李尚柱終於拿到了“優惠原產地證書”,將2600噸硫磺出口至中國,這也是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後,韓國簽發的首張“中韓自貿協定優惠原產地證書”。
“優惠原產地證書”
“在自貿協定正式生效以後,我們也沒有懈怠,而是繼續制定長遠戰略,並思考如何才能夠利用自貿協定所帶來的優勢,”李尚柱一邊向第一財經記者展示他桌上的題為《我們如何能夠享受韓中FTA紅利》的文件一邊說。
李尚柱向中方客戶提交了這份證明書,此後的近一年間:李尚柱所在的企業對華出口額同比增長了200%,對華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50%,節省了近19億韓元的關稅。
如今,李尚柱的企業被稱為“中韓自貿一號企業”,他表示,日後打算跟隨中韓自貿協定降稅的步伐,將業務範圍擴大至其他享受自貿紅利的產品。
與此同時,李尚柱還向第一財經記者講了一則故事:“在自貿協定簽署前夕,有一天中方客戶向我告知:中國海關為了配合自貿協定的簽署,暫時停止了12月15日以後裝船的產品通關。為了能夠盡早享受紅利,希望韓方能夠在20日生效即時開具優惠原產地證書。”
此後,李尚柱的公司上下努力,加上海關與合作機構的協助,準點開具了這份證明,因此被媒體冠以“中韓自貿一號企業”的稱號。“正是我們努力信守承諾、相互坦誠合作,才成為中方客戶眼中的金字招牌,”李尚柱認為。
“事實上,雖然自貿協定直接帶來的關稅減免、價格競爭力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相比這些,我更認為,中韓企業能夠獲得相互建立互信的更好機會的同時,自貿協定中有關保護企業權益的非關稅部分的規定,使這份自貿協定的實施得到了保證,即便在兩國間發生突發情況之下,仍能夠使中韓貿易關系保持相對穩定,” 李尚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中韓自貿的非關稅因素
而關註到中韓自貿協定中非關稅因素的,不僅李尚柱一人。
本月20日,作為中韓自貿協定生效一周年的紅利,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與韓國產業通商部屬下國家技術標準院簽署協定。從2017年起,中韓兩國在電子產品中,對中國CCC強制認證和韓國KC強制認證將相互認可。
韓國國家技術標準院科長申智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相信此協定生效後,此前許多韓國電子企業所反映的:進入中國市場時,因為需要獲得CCC強制認證而所需的時間、金錢成本,以及雙重認證所帶來的標準不一等問題,將得以有效解決,並有利於提升作為韓國支柱產業之一的電子產業在華的進一步發展”。
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中韓FTA將拉動中國實際GDP增長0.34個百分點,拉動韓國實際GDP增長0.97個百分點。韓國各界對於FTA的生效拉動韓國經濟,實現雙贏充滿期待的同時,也敦促兩國政府保障自貿協定的有效實施,為兩國企業和民眾帶來實在的福利。
韓國貿易協會曾針對605家對華出口韓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65%的企業認為FTA起到促進產品對華出口的作用。受調查企業普遍期待韓中FTA的覆蓋面能繼續擴大、實現對華出口持續增長。
韓國國際貿易研究院池玄靜研究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舉例:中韓自貿協定生效之前,中韓兩國的通關手續大概需要3~7天左右,而在FTA體系下,有關於保障對方國家的貨物在48小時內通關的規定。
“此舉的確方便了兩國企業,但是否能夠在現場有效實施,需要兩國政府的不斷關註和努力,改進有關程序和服務。”她說道。
池玄靜認為,兩國政府不僅要關註FTA簽訂的本身,更需要關註其能否得到實施,並對於實施的情況及時改進,這將影響FTA是否能夠真正為兩國民眾和企業造福。
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一副部長李寬燮在為第一財經撰稿時,也同樣有所表述,表示“自貿協定的正式生效,只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日後兩國如何積極運用自貿協定將更加重要。”
李寬燮還提到:“韓中自貿協定作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和韓國‘歐亞倡議’構想的重要連接點,將為兩國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以及歐亞大陸區域經濟整合,提供共同的經濟和互信基礎。並將幫助中國脫離‘中等收入陷阱’,將中國所具有的優勢最大化。”
而與此同時,中韓自貿協定也在商標權、衛生檢疫、投資者保護方面也有所規定,李寬燮認為這些也將有助於韓國企業服務西部大開發等中國的大型戰略發展項目,以及為更多中資企業投資韓國提供信心。
但與此同時,韓國《先驅經濟》15日評論稱,不能因FTA暫時緩解了韓國對華出口疲軟態勢盲目樂觀。
這份評論多次提及:韓中FTA生效時間還不長,目前能享受關稅優惠的產品種類還很有限;而中方對韓開啟反傾銷調查,兩國間貿易關系仍然較為脆弱。
此外,自韓國政府決定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後,不少韓國民眾擔憂中國將在貿易上采取實際行動報複韓國。此前韓國媒體曾報道稱“中國開始在文化產業實施限韓令”,雖然中國外交部上月曾作出正面回應,稱從未聽說所謂的“限韓令”。
與此同時,韓國仍然在支柱產業接連出現危機、閨蜜幹政所帶來的內部政治混亂的泥潭中無法自拔。正如韓國一位大學教授向第一財經記者所透露的:“事實上,中韓經貿關系出現危機,並非偶然事件,現階段的民間關系惡化只是一個導火索,而隨著中國技術力量的增長與兩國戰略性產業的重合,兩國的更多產品將在國際市場上正式開展競爭,這是很難避免的事情。”
在就重談或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劇情不斷反轉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時時間27日再次表示,他將重新談判或終止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同時稱美韓FTA是“可怕的”協定。
特朗普在接受英文媒體采訪時稱,已經生效5年的美韓FTA是“不能接受的”,並表示在完成對NAFTA的修改後,將開始就美韓FTA重新談判。
“這是不可接受的,這是希拉里的一個可怕的協議。”特朗普說,“我們將重新談判該協議或結束它。”
美韓FTA最初由小布什政府在2007年進行談判,3年後奧巴馬政府廢除了之前的版本並重新進行談判;2011年,希拉里作為時任美國國務卿確定了美韓FTA的最終版本,該自貿協定最終在2012年正式生效。
在被問及他將於何時宣布重新談判意向時,特朗普說:“很快。我現在就在宣布。”
特朗普的此番言論讓韓國金融市場震驚,即便韓國經濟前景開始出現亮光,韓國首爾綜合指數(KS11)和韓元均亦開始下跌。
“講話和實際政策不同。”韓國企劃財政部一名高級官員稱,“他們(特朗普政府)並未對我們提出任何要求,所以我們必須等等看。”
據美國統計局的數據,自2012年3月美韓FTA生效後,美國對韓國的商品貿易赤字翻番,從2011年的132億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277億美元。
近來特朗普一直放風要退出NAFTA,然而27日他表示本準備在兩三天內提交退出NAFTA的通知,但在和加拿大以及墨西哥領導人通話後決定放棄這麽做。不過他仍警告稱,如果美國沒有從重新談判中得到“公平交易”,美國仍可能終止已存在20年的NAFTA。
同時,特朗普還稱美國在韓國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成本大約在10億美元,並質疑為何美國需要支付這筆開支。特朗普說:“我已通知韓國,如果由他們支付這筆費用是合適的。”
據韓聯社報道,在特朗普表示希望韓國方面承擔“薩德”相關費用後,韓國國防部立即發布文件重申“由美方承擔費用”的基本立場,即韓國政府不會為“薩德”反導系統本身埋單。
在4月26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韓國將“薩德”反導系統的相關部件運入擬部署地相關問題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方高度關註有關報道,已向美韓當局表明嚴正關切。美韓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將破壞地區戰略平衡,進一步刺激半島緊張局勢,無助於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和地區和平穩定,與各方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的努力背道而馳,並嚴重損害中方戰略安全利益。中方強烈敦促美韓停止加劇地區緊張和損害中方戰略安全利益的行為,取消部署“薩德”系統,撤出相關設備。中方將堅決采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