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亞迪新能源電池廠爭議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11-20/111428131.html

  以打新能源牌縱橫A股和H股的明星企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擬在深圳市龍崗區一宗標註為G02113-0032號地塊上興建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電池廠」。

  然而,因該宗地塊距離周邊居民小區僅100餘米;又靠近深圳市三個水源地:銅鑼徑、炳坑、三洲田水庫;且工廠群的興建規劃先實施再環評,環境影響報告書在不足七天內通過,使該項目引發了周邊居民的強烈質疑。

  迫於民意及輿論壓力,比亞迪於11月14日發佈公示,擬對項目進行重大修改,且重新編制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但鑑於前度不合常規的項目審批過程,新環評報告合理與否、新能源電池污染的界定爭議等問題,仍值得政府、企業與民眾共同商榷。

  電池廠突然而至

  2009年中旬,深圳市龍崗區南約社區最大的小區——振業巒山谷的一期業主們,喬遷新居後不久,喜悅心情很快被打消了。半夜,刺鼻的氣味將居民們嗆醒,那氣味像油漆,惡臭難聞,吸入後胸悶,並伴有頭暈、噁心、似乎要窒息的感覺。

  小區業主們很快查明,臭味來源於與小區間隔約1公里的比亞迪公司噴塗車間。

  業主們對此投訴抗議,在尚未得到圓滿答覆時,2010年8月,令他們更不滿的消息傳來:與小區僅隔100米的空地,編號為G02113-003 的地塊,被據此1公里之遙的比亞迪收入囊中,其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鋰電)將在此地塊興建一座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電池 廠」,且工程即將開工。

  比亞迪鋰電成立於1998年,公司董事長王傳福以電池生產起家,該公司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生產鋰離子電池的高新技術企業。

  擬建項目全稱為比亞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項目,被列入深圳市2011年重大項目。根據項目環評報告,項目並非新建,而是比亞迪鋰電一期工程的改擴建項目。

  此項目主要新建鐵動力鋰離子電池、電源系統生產線、太陽能電池組件、新能源及車用高端零部件等產品的生產線以及配套工程。落成後,主要建築物有生產工廠19座,變電站、污水處理廠、研發辦公樓等附屬建築物各一座,總佔地面積為50萬平方米。

  新廠群包括三個系統的電池工廠群:第一為鋰電池組裝廠;第二為鋰電池材料廠;第三為太陽能電池廠。其中鐵動力鋰電池廠在2013年、2014年分兩期投產。

  振業巒山谷的業主們認為,這個廠群所在地恰位於深圳市供水網絡系統的來源和上游處,距離深圳市銅鑼徑水庫860米、炳坑水庫460米、三洲田水庫2100米,三個水庫分別隸屬於東部供水工程。東深供水工程,為深圳、香港兩地水源地。

  但比亞迪鋰電否認新基地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根據深圳市生活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分範圍,項目選址附近涉及的水源保護區主要有「炳坑水 庫水源保護區」和「銅鑼徑水庫水源保護區」。從項目選址和水源保護區的相對位置關係可以看出,項目的選址位於水源保護區集水範圍的山脊線外,不在水源保護 區範圍內。

  但接近水源地,已足夠讓周邊居民擔憂。振業巒山谷業主根據網上收集的材料信息,製作了一份《比亞迪公司擬建大型電池廠化學原料或污染物估計》, 推測:該項目建成後或將產生苯類甲醛有機溶劑、鹽酸、六氟磷酸鋰、電解液等21種有害污染物,造成有毒致癌、腐蝕並污染土壤、水源、空氣等影響。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曹國慶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指出,如果與鉛、汞電池相比,鋰電池可以說無污染。

  所謂污染,主要源於重金屬鉛、鉻、汞等,但鋰電池基本不含這些重金屬。

  另外,電池生產的廢水一般都要經過循環、處理,電池生產過程不應該有惡臭味產生。在比亞迪項目中也列有污水處理廠建設一項。

  但是,汕頭大學醫學院分析細胞學實驗室主任霍霞對《財經》記者分析,涉及化學物品的電池廠或多或少對人體及環境都有所危害,關鍵是看企業對污染物的投入及處理。

  中國科學院環境生態研究中心研究員、工程環境專家張付申亦對《財經》記者表示,一般小企業,由於資金原因,管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問題,但大企業不太會存在較大問題。總體來說,環保部門對大企業的環評和監測相對嚴格,且鋰電池生產過程是可控的,不會有太大環境影響。

  評審四天完成

  一位振業巒山谷業主代表對《財經》記者指出,比亞迪項目的環評報告打造時間僅為七天,若除去端午節法定假日,實則為三天時間。就程序而言,比亞迪項目審批及環評報告出爐,有悖於常規審批手續。

  達爾問環境研究所創辦人馮永鋒向《財經》記者介紹,常規的環評審批過程,首先由申請人提出環保行政許可事項,在環保部門受理後,申請人可委託一家有資質的機構為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製作完成後,公示一週的時間。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驗收、並在承諾的期限內予以批覆。

  這其中,向公眾公示並徵求意見,是極其重要的環節。

  回看比亞迪項目環評過程:在環保部門受理申請後,2010年4月,其委託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制作環境影響報告書。此後,2011年6 月3日,深圳市人居環境網公告了開始環評的信息,當日下午即召開《比亞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下稱環境影響報告書)專家技術審查會。五天 後,按專家意見修改,經專家組長和市人居環境技術審查中心覆核、出具專家技術審核意見。6月10日,編號為深環批函2011045號的環評報告就審批通 過。

  從時間跨度上看,整個環評報告通過評審雖為七天,但由於恰逢端午假期,實為四天。「四天評審過關並不合規。」馮永鋒說。

  而哪些專家對此評估、出具報告,至今未有公開信息。經振業巒山谷業主多方要求,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一方僅提供報告書簡本,截至《財經》記者發稿時,索要該正本無果。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第十二條「建築單位或者其委託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徵求公眾意見的期限不得少於10日」。且相關信息應處於公開狀態。

  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曾祥斌對《財經》記者說,根據現有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保部門的環評規範,輕度污染和重污染工業需經過環 評審批,但是沒有具體的時間要求,可以說法律上存在空白,因此,具體到每個項目審批時間,存在長短不一的情況。但是,信息必須向公眾公佈。

  由於比亞迪項目的整個環評程序並不透明,情況不為外界掌握,因此很難評說其是否合理。

  建設方自制民意調查

  環境影響報告書公告時間為2011年5月26日至6月9日,報告簡本中,亦有135份調查問卷,其結論顯示:「收集135份調查問卷,根據調 查,83.7%的受訪者支持本項目的建設,16.3%的受訪者表達無所謂的態度,沒有受訪者反對項目的建設。調查的各個單位均支持本項目的建設。」

  針對以上說法,振業巒山谷業主委員會表示,業主均反對該項目,該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問卷調查存在弄虛作假。

  「據我們瞭解,除居住在小區內的比亞迪本廠員工存在可能外,其餘無一人被調查和收集過有關意見。」一位振業巒山谷業主代表說,「沒人願意自家門口裝顆炸彈。」

  眾多業主表示:沒有見過所謂的問卷調查,也不知這一調查結果從何而來,且多次向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申請看問卷原件,對方行政復議竟然以涉及相關機密拒絕。

  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回收的135份調查問卷是建設單位比亞迪收集整理後所得。這說明,作為環評報告專題組和撰寫者,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沒有直接參與調查問卷程序中。

  對此,一位中華聯合環保組織環保公益律師稱,讓建設方代為進行問卷調查,涉嫌違規操作,其公正性和法律效力亦由此受到質疑。

  界定用地難

  雙方爭議的焦點還在於,振業巒山谷業主們認為:涉及電池生產的企業都應是M3類工業用地,比亞迪此塊土地卻為M1類,因此懷疑其變更了土地用途。此前多數媒體報導也贊同此種說法。

  中國工業用地劃分為三類:一類工業用地(M1)是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基本無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電子工業、工藝品製造等用地;二類工業 用地(M2)是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一定幹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食品、醫藥等用地;三類工業用地(M3)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 地,如採掘、冶金、化學等用地。

  據深圳市國土資源局網站上顯示:G02113-003地塊使用明確為M1。

  通過競拍,比亞迪鋰電從深圳市龍崗區貿易工業局獲得G02113-0032地塊。在編號為深龍產發協2010 第 7號的《深圳市產業用地發展協議書》上顯示,其土地用途是新能源材料基地地塊,准入產業為電池製造。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於2010年9月25日「審批通過」上述項目用地用途。

  深圳市人居委是環評審批機構,其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地塊性質由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定奪,一直以來新能源電池項目就被放到M1中,若是普通電池可直接歸為M3,但新能源材料產業屬於新事物,目前尚無界定。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敬忠認為,鋰電池最多能歸到M2,肯定不能歸到M3,正常應歸到M1。其理由是,鋰電池屬於新能源電池的範疇, 新能源電池生產是完全可控的,基本沒有污染。與國外相比,中國國內的電池生產企業是按照食品級的企業進行規劃和管理,屬環境友好型。

  何謂比亞迪的新能源電池?相關媒體在採訪電池專家、原美國夏威夷大學環境專家董良傑時,其指出實際上即是磷酸鐵鋰電池。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中添 加了鈷,所以科學叫法應該是磷酸鐵鈷鋰電池。比亞迪生產的雖是新能源電池,但鋰電池自身含有、特別是生產過程中分解產生的重金屬污染依舊無法解決。

  王敬忠稱,電池生產添加這些物質是常有的事。添加之後主要是改變電池性能,但不會涉及污染問題。記者也瞭解到,由於鈷價格較貴,一般添加量少,且基本都被回收了。

  客觀地說,由於鋰電池技術剛剛起步,以後它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業界並不十分明確,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北京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回收中心主任王自新認為,如果比亞迪這種電池在生產過程中能夠按照技術標準、工藝等嚴格執行,且選址、環境評估符合規範, 應該說即便存在有害物質,也在可控狀態下,但是,不能排除隱瞞生產過程出現的問題。目前,國內企業偷排廢水、廢氣,或者瞞報數據的現象,比比皆是。

  由於鋰電池技術的環境影響還不明確,關於新能源電池用地的歸類在中國的相關條例中也就無法定論。

  因此,比亞迪電池廠群及水源地受污染程度如何,亦沒有研究數據支撐,且缺乏權威評估報告證明,目前僅為維權居民及相關律師可能性的推論。

  環保部污染控制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目前相關法規正在起草中。

  應選擇信息公開

  但在民意及輿論壓力下,2011年11月14日,比亞迪鋰電發佈了對新能源材料基地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示,稱由於公司發展規劃變更,比亞迪新能源基地建設有重大改變,需重新編制項目影響環境報告書,並將重新申報。

  不過,此次環評報告的製作方仍為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從公示內容中可知,此項目產品種類、生產規模均有所改變:鐵動力鋰電池生產過程去除了污染可能較多的原材料生產工段,僅保留部分配件的生產和組裝環節、去除了電源系統的生產、保留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和新能源及車用高端零部件的生產,均以組裝為主,環境影響較小。

  另外,對選址平面佈置進行了徹底調整,將員工宿舍建設在振業巒山谷小區一側,將廠房設置在遠離敏感點一側,以進一步降低污染。

  更具體的佈局方案及環境影響分析接下來將在第二次公示中發佈。

  公示中還提及,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等要求,比亞迪將對環境影響相關情況進行信息公示,關注項目和周邊環境影響的居民對項目帶來影響、現有選址態度、環保措施等都可提出建議要求。

  相對科學數據曖昧不清的現狀,比亞迪若能堅持公開信息,尊重程序,也許是公眾可期的理想進展。

  王自新表示,對於電池類產業,公眾比較敏感,周邊居民不清楚具體情況,企業若以種種藉口隱瞞,反而會使事態惡化。企業對自己的生產項目公開說明、澄清,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77

電池廠龍頭在美、日投資興建發電廠 林坤禧:生存者 更有本錢 新日光要做太陽能界台積電

2014-01-27  TWM
 
 

 

邁向創業第九年之際,由老台積電人林坤禧掌舵的太陽能電池大廠新日光,除了產能已成為國內第一,同時積極布局下游電廠事業,投資在美國、日本興建太陽能發電廠,轉型動作廣泛。

撰文‧周岐原

太陽能產業走過漫長調整期,當市場自二○一三年下半年露出曙光,產能名列前茅的新日光,也開始感到暖意。財報數據顯示,太陽能電池大廠新日光,自一三年第二季轉虧為盈以來,前三季累計已開始獲利,跑在景氣之先的股價,一三年因此大漲一三○%。展望未來,董事長林坤禧對太陽能產業有正面期待。

「八年前,進入業界的一張門票,是產能要達到MW(千瓩);現在,一張門票是GW(百萬瓩)。」林坤禧說。資金與技術門檻連年提升,是太陽能業者無法迴避的淘汰賽,經過一輪洗牌,留下來的生存者,才有本錢角逐更大市場。

邁向創業第九年之際,新日光除了整合旗下產能,還投資在各地興建太陽能發電廠,積極展開一輪轉型步伐。然而,不論是前些年的烏雲罩頂,或是近年來的曙光乍現,林坤禧片刻都沒有或忘,他當年投入太陽能產業的初衷。

引進台積電管理文化 度過產業黑暗期○五年,林坤禧自台積電資訊長任內退休,轉任新日光執行長。當得知他準備投身太陽能產業時,身旁不少好友還告誡他:「太陽能產業快要泡沫化了!」然而,林坤禧直截了當地宣示他的企圖心:要把新日光打造成太陽能界的台積電。

為了引進台積電重視執行力、精密的管理風格,林坤禧特別重視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例如有一次,在經理人會議上,林坤禧就表演了一齣行動劇。他先走出會議室,再回到室內時,林坤禧問員工,自己有什麼不同。大家都察覺,董事長臉上多了一粒米;林坤禧的用意,就是要求所有人,都得將管理落實到細節,「把自己臉上的米移除」。

「我帶來很重要的是企業文化,師承台積電正派的文化;我們認為,股價長期一定反映公司的基本面。」林坤禧強調:「我們也很重視人才,每天都在找人才,大家都有好的設備,但要有好的人才,才能把東西轉換成價值。」回顧景氣高峰,新日光連兩年交出每股稅後純益(EPS)五元上下的成績;但在一一年與一二年,也因為產業供過於求,連兩年每股稅後虧損逾七元。但林坤禧樂觀地分析,一三年全球太陽能安裝量,年成長率約二○%;到了一四年,安裝量預期仍增加二七%,成長力道頗為強勁。

林坤禧之所以對市場的發展感到樂觀,主要基於三點理由:「第一,日本、中國、美國,市場都正在成長;第二,太陽城(SolarCity)標榜的免費安裝模式,對提高用戶接受度有相當突破;第三,中國官方與業者,對於擴充產能目前還是很保守。」林坤禧分析,在中國,不少太陽能業者過去以高資金槓桿來支持營運,然而經過不景氣洗禮,負債太高的業者,如今多半倒閉或停工。加上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介入,積極管控過剩的太陽能產能;因此,中國業者對擴產態度目前較為保守,不容易像往年一樣,成為價格的破壞者。

市場升溫 新日光積極布局電廠論規模,新日光的年產能已達二.一GW,這個規模,不僅略高於核三廠裝置容量,也已經超越中國的京奧太陽能、台灣大廠茂迪。然而,新日光除了衝刺產能,另一條經營路線也清楚定位,就是跨足太陽能電廠。

林坤禧指出,目前新日光透過子公司,在美國、日本與台灣分別投資興建太陽能電廠。以美國為例,在印地安納州首府機場的發電設備,規模是北美洲機場發電案的第一大;去年第四季,該電廠第一期已完工並投入運轉。同時,在日本九州、和歌山等地,也都有工程正在興建。

「太陽能系統對我們有很重要的意義,第一,它是我們cell(太陽能電池)語模組的出海口;第二,促進系統安裝量的增加。」林坤禧如此解釋公司的策略布局,「更重要的意義是,透過興建太陽能電廠,我們才能體會客戶心裡在想什麼,這對我們制定產品規格時很有幫助。」由於新日光近年陸續投資電廠工程,穩定挹注收益的效應,大約在一五年開始就會陸續有顯著的貢獻。在產能的規模效益與獲利預期下,有券商法人認為,新日光相對於同產業個股,可望有領先表現。

新日光

創立:2005年

董事長:林坤禧

資本額:76億元

林坤禧

出生:1949年

現職:新日光董事長

經歷:台積電資深副總

學歷:美國肯塔基大學企管博士、交大企管碩士、交大電子工程學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82

特斯拉將建世界最大電池廠 產能接近全球總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939

毫無疑問,中國的金融系統在過去十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往實體企業主要的融資方式是向銀行借款,佔比幾乎達到100%,而當前這一比例的降幅超過了50%。

同樣驚人的變化還體現在表外融資方面,其中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是社會總融資中最接近影子銀行的類別,因缺乏足夠的監管,這幾項業務增長迅猛。在2013年,這些業務的融資規模佔到了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30%,達到創紀錄的新高。

而在本月20號,央行首度公佈了各省市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

該數據顯示中國地方政府對影子銀行的風險分佈並不平均,某些省市格外突出。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將接近影子銀行的社會融資類別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相加彙總,畫出了中國不同省市(港澳台除外)對銀子銀行的風險敞口地圖,具體如下圖所示,紅色、黃色、綠色所代表風險程度依次遞減。

風險最高的省市排名依次如下:

上海——46%

西藏——45%

黑龍江——45%

貴州——42%

云南——42%

山東——40%

湖北——39%

福建——38%

河北——38%

這些數據揭示了中國不同地區的金融風險,包括西藏、云南、貴州和黑龍江在內的一些內陸省份的風險敞口都比較大,類似的還包括河北、山東、福建、江西和湖北。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上海、北京和重慶屬於區域性的金融中心,所以這些地方的風險不一定像數據顯示的那麼高。

隨著很多信託產品、理財產品的到期,風險敞口較大的省市可能會更容易出現違約和財政困境,為應對危機的出現,地方政府可能會加強對地方金融機構的審查力度。

如果想知道地方出現債務違約的風險,一個有意思的做法是將上面提到的這些數據與地方政府債務情況進行對比,來看看哪些省市最有能力為金融機構提供救助。下面這張圖顯示了不同省市的情況,其中藍色代表地方債務與GDP的比例,紅色代表地方政府對影子銀行的風險敞口。

目前能夠得到的關於地方政府債務的數據非常有限,官方的數據可能低於預期,而且很多地方省份的數據是缺失的,所以想要畫出一張完整準確的全景圖有不小的難度。上述的圖表均來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9

Tesla超級電池廠 傳周五投產

1 : GS(14)@2016-07-26 07:54:00

【明報專訊】「電動車王」Tesla的廉價車款Model 3明年底起開始付運。為應付新車應市,Tesla在美國內華達州斥50億美元興建的超級電池廠正日夜趕工。Tesla中國證實,Tesla超級電池廠將於本周五正式投產。一旦達到投產目標,產能將超過全球現有車用電池廠10倍。

《華爾街日報》報道,坐落於雷諾市(Reno)的超級電池廠佔地約12平方公里,Tesla已加倍增聘建築工人,約1000人每周7天、分成兩更日夜趕工,盼明年初開始量產。Tesla技術總監JB Straubel稱,新車量產前,電池和電池組的廠房必須完工,因此正加快建廠。

竣工部分 不及最終規模六分一

Tesla的目標是在明年推出售價3.5萬美元的Model 3前,電池廠可以投入使用。Tesla早前開放對Model 3的預訂,強勁的需求使Tesla可望把50萬輛的銷售目標提前兩年(至2018年)實現。Tesla已通過發行股票籌集17億美元,加快電池生產,降低汽車電池成本。至今超級電池廠的竣工部分,只有最終規模的不足六分之一,多數外牆仍是暫時的。Tesla目前仍向其合作伙伴松下進口電池。

松下已承諾為超級電池廠提供16億美元資金,但正為聘用合資歷的人才而煩惱。Tesla行政總裁Elon Musk預期,超級電池廠竣工後,2020年將可年產105GWh的電池,足以供應120萬輛Model S所需,紓緩Tesla電池供應瓶頸問題。

(華爾街日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88&issue=201607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59

超級電池廠拖累 Tesla虧損擴大六成

1 : GS(14)@2016-08-06 00:31:35

【明報專訊】由於汽車增產和建造超級電池廠導致開支增加,「電動車王」Tesla次季虧損擴大。淨虧損增加近六成至2.932億美元,是連續第13季虧損。剔除部分項目每股虧損1.06美元,遠高於分析師預估的0.6美元虧損。不過Tesla維持新車交付量目標不變,股價昨早段微跌0.2%,報225.36美元。

股價昨早段微跌

Tesla次季收入按年增長33%至12.7億美元。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表示,Model 3已完成設計階段,同時提高整體汽車產量。 Tesla次季新車交付量達1.44萬輛,其中9764輛是Model S,起跳價7萬美元。交付量好轉,但仍低於Tesla之前設定的1.7萬輛目標。不過Tesla重申,仍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達到約5萬輛Model S和Model X的交付量,Tesla又維持2018年年產量達50萬輛汽車的目標不變。

維持年產50萬輛目標

不過馬斯克承認,可能無法趕及在明年7月初起生產Model 3的目標,但警告若這目標未能達到,將撤換供應商,並重組內部團隊。Tesla財務總監Jason Wheeler稱,若能履行今年下半年的生產和交付目標,以非公認會計原則計算,將很大機會取得盈利。馬斯克旗下的Tesla與太陽能設備供應商SolarCity本周達成合併協議,馬斯克預計合併將可每年節省至少1.5億美元,明年只需小量增加股本。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64&issue=201608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76

火燒天津Note 7電池廠三星S8恐受影響

1 : GS(14)@2017-02-09 23:43:48

■三星位於天津的電池廠昨早起火,現場冒出黑煙。



又出事!三星Galaxy Note7手機電池爆炸事件仍耳目猶新之際,昨早又網爆曾主力供應Note7電池的天津工廠起火!當地消防稱,現場起火物質為工廠生產線上的鋰電池及部份半成品,事件並無造成傷亡;惟三星卻強調只是廢棄物而非鋰電池起火。分析則指火災或影響三星新手機Galaxy S8的電池供應。內地微博多名網友昨早紛紛表示,位於天津市武清區、曾供應三星Note7手機電池的工廠起火,隨即引發網民熱議。相關流傳影片顯示,現場不斷冒出黑煙恍如霧霾侵襲。有網友更爆料稱現場曾傳出爆炸聲,但消防隨後向內地記者否認現場曾發生爆炸。隨後官媒央視報道指,起火後現場約600名員工已迅速撤離,未造成傷亡。報道並稱消防部門因考慮到是堆放的廢舊電池起火,人為撲滅或造成更多危險,故決定採取電池自行燒盡的方法,火勢最終於中午12時30分左右撲滅。



■三星一度替用戶更新「安全版」Note7,惟仍發生手機燒熔事件。

消防指鋰電池起火 三星否認

天津消防武清支隊事後又於官方微博通報稱,「今早6時許接報,武清開發區慶齡大道三星視界有限公司(三星視界)發生火災,隨即調動19部消防車及110餘名消防官兵前往現場處置。經了解,現場起火物質為生產車間內鋰電池及部份半成品,目前現場已經撲滅,正在組織排煙,無人員傷亡」。然而詭異的是,此則通報目前已遭刪除。網上資料顯示,三星視界由南韓三星SDI株式會社與天津市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於1996年合資組建,當年總投資額約1.05億美元(約8.15億港元),佔地近36萬平方米,現有員工3,000多人。三星視界的網上招聘訊息則顯示,公司月生產電池量逾1,100萬,除三星外,更會為諾基亞、蘋果等手機製造商提供手機鋰電池。除三星視界外,兩公司還於該廠附近合資經營另一名為「三星(天津)電池有限公司」(三星天津)的電池廠,其動力鋰電池銷量於去年位居國內前十名。綜合市場此前消息,三星SDI的電池工廠為爆炸頻發的Note7提供65至70%的手機鋰電池。中環電子昨稱,起火的是三星天津的處廢品倉庫,目前正評估經濟損失。而三星中國昨稱是三星視界發生火災,目前工廠生產沒受影響;至昨晚又對內媒否認鋰電池起火說法,「我們的信息是,(堆放)廢棄物的地方起火,具體原因還在調查」。



傳三星向日「求救」產S8電池

有鑑於三星即將推出最新旗艦手機Galaxy S8,有分析稱此次事故或影響包括S8的手機電池供應;不過上周曾有消息指,三星找上了日本村田製作所「求救」生產S8手機電池。三星中國昨則指現時由火災推斷影響手機出貨、電池和半成品的說法均不準確,「各個工廠生產甚麼產品都是保密的」。上海澎湃新聞網/《每日經濟新聞》/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9/199226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082

三七新能源控股(江門三乜電池廠)專區

1 : GS(14)@2017-11-03 01:01:47

http://www.chinahr.com/company/21741788840066.html
江门市三七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七公司”)源于老牌国有企业江门市电池厂,江门市电池厂777品牌享誉全球。企业本着“诚信经营、顾客至上、与时俱进、多元化经营”的经营理念,于2009年开始转型并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目前三七公司已成为一家在亚太区有一定地位的金属贸易企业,直接与全球著名的矿产供应商和采购商合作,主要进行如锌、铝、铜等大宗商品的交易。
2015年是三七公司飞跃发展的一年。公司以平稳坚实的金属贸易平台为基础,依托先进的金融理念,运用领先的企业管理模式,组建成立三七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香港。公司集团现有国际贸易板块、供应链金融板块、物流仓储板块等三大经营平台。
国际贸易板块下设多家附属子公司和“两岸三地”业务平台,在香港、广州南沙、江门三地设立交易平台,开展国际大宗金属贸易和国际金融业务。依托专业的贸易、期货和金融团队,三七国际贸易在铜、锌、铝等大宗金属贸易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嘉能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客户之一。三七国际贸易与嘉能可集团(Glencore International AG)、摩科瑞集团、托克集团、中船重工物资贸易集团、华毅(上海)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横跨国企、外企、民企。同时三七国际贸易拥有长期稳定的外盘现货交易量,获得LME圈内经纪会员给予充足的期货对冲交易额度,可实现快速、高效、零成本期货对冲交易。
供应链金融块板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多年商务及贸易经验,融集各方资源搭建起融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业务涵盖物流、关务、商务、结算、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供应链体系再造及供应链规划咨询等多个领域。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各方创造价值和降低风险的作用。
物流仓储板块计划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在广东阳江建立占地10万平方米的大型仓储中心,结合网络化信息服务,为客户提供货物储存、保管、中转、配送、流通加工等一体化服务。
查看更多
同行业相似职位
2 : GS(14)@2017-11-03 01:02:34

http://www.hkexnews.hk/APP/GEM/2 ... ls-2017103102_c.htm
招股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