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黃金的一些雜想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31.html

巴菲特講過黃金是沒有用的, 他對黃金完全沒有興趣, 而作為股神的他所說的話當然有份量亦有道理。

事實上擁有黃金實在沒有意思, 沒有利息, 而現在全世界的貨幣都不再以黃金支持 (連最後的瑞士法郎都不用黃金作支持了), 黃金已經被人故意抛棄。

金錢又好、貨幣又好、債券又好、甚至是公司股票及衍生工具, 說到底它們的價值都是信心問題, 一個國家政權危機及信貸危機, 其貨幣、債券甚至國家內的公司股票都可以一夜之間變成廢紙, 因為背後支持的東西一夜之間消失了。

黃金呢? 我思考了不少時間, 甚至到現在還在思考, 黃金可以支持其他貨幣, 但如今所有貨幣都不要它支持了, 黃金只是一件金屬而已, 甚至比白銀還沒有價值, 因為白銀在工業上有更多需求, 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就是講供求, 如果沒有黃金需求, 黃金本身根本不值一分錢。

但說到信心問題, 每當戰亂或全球有國家危機時, 人民都自動自覺緊抱黃金, 到底黃金是真正的財富最終形態? 還是只是人們心目中的財富最終形態呢? 可能這兩個問題根本沒有分別, 因為沒有人類活動, 所有東西都來得沒有意義, 財富的形態必先有人為主體。


看完貨幣戰爭一書, 好像又有一點啟發, 看看書中後記的一段文字:

「黃金具有所有貨幣中最高等級的流動性。黃金不僅在人類5000年的歷史上, 被不同文明、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政體的社會公認為財富的最高形式, 它也必將在未來的社會擔當起經濟活動最基本度量衡的重大歷史重任。在世界歷史上, 人們曾4次嘗試抛棄黃金作為貨幣體系的基石, 而試圖"發明"更為聰明的貨幣制度, 前三次已經失敗, 而我們當今的世界正在經歷第四次失敗。人類與生俱來的貪婪本性注定了以人的主觀意識來標定客觀經濟活動的嘗試不會成功。」


看來, 只看現在各國的貨幣策略, 故意抛棄黃金的方法, 有點兒短視, 看歷史的話, 美國這樣發債印銀紙應該最終失敗, 當局勢一亂, 人民又再會擁抱黃金, 看來黃金的形態不能單靠一個時代各國的貨幣政策就能改變。

到現在為至, 我還贊成儲一定比例的黃金, 但比例不應太高, 始終錢是需要在社會流動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3

[轉載]WWDC雜想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2tg7.html
關於在供應鏈和運營商層面封殺競爭對手,Palm的故事是最典型的。第一代webos的系統足夠簡潔、強大和優雅,僅僅欠缺一點完善度和細節(但是相對 ios1.0和2.0絲毫不落下風), 領導者Jon Rubinstein當時也被認為是Apple高管中最接近Jobs的人;但是Palm工藝一貫低效的供應鏈部門把所有的事情都給搞砸了(也拜蘋果對關鍵 零配件強大的控制能力所賜),與運營商、市場營銷的合作方面更是個災難,引入的HP也是一個在wintel庇護下的純官僚機構。 http://www.theverge.com/2012/6/5/3062611/palm-webos-hp-inside-story-pre-postmortem
所以,Apple的強大確實跟COO的高效工作分不開,沒有Cook就不會有蘋果今天如此龐大的硬件分銷規模。


但是,蘋果現在的強大和如日中天是基於其高效的運營能力和整合能力(沒有這麼強的供應鏈管理,蘋果做夢都做不到這麼高的出貨量),但是其成功還是基於Jobs奠定的簡潔、高效、優雅基因,主要通過軟件、網絡整合服務、硬件三種方式來表現。

硬件:大家的感覺是越來越平淡,但是實際上正好說明了一點,就是蘋果的起點實在是太高,之前大家都認為Iphone的硬件領先業界五年,我現在倒是覺得領 先七年甚至更長;目前三星、MOTO、NOKIA的設計和製造工藝還是趕不上前兩代IPHONE;目前的超級本也遠趕不上三年前發佈的MBA;目前的高端 筆記本也趕不上七八年前發佈的全金屬外殼的MACBOOK;目前的PAD平板的工藝也趕不上三年前的IPAD1代。現在蘋果有點像一款經典的 Minicooper,各方面風格已經奠定,未來想要再超越非常困難,而且即使出了新款,也不一定意味著新款比舊款的設計一定會好,對於我個人來說,不管 是iphone5或6,我都不認為它的設計會超越「金屬+玻璃」機身的iphone4,未來10年內我都很難想像有能超越iphone4的手機設計——就 像Minicooper,很多人都認為97款才是最經典的Mini,後來的02、07、11款都比不上老款。但是,任憑其他的豪華車品牌推出各種新品、新 設計,但是其他廠家的設計工藝和受歡迎程度就非常難超越Mini。
Apple在不斷降低自身對於新硬件的期望值,甚至採用了類似於汽車的命名方式,New IPad,IPad2012款;也正是因為作為一個成熟的產品,它的設計已經達到巔峰,無需更大的創新。同時,Apple的Retina產品的不斷發佈, 強化了Apple的產業鏈控制能力和硬件領先優勢,屬於一個創新;但是,如果作為一個高期待值的產品,這點升級實在是太小,Apple現時最大的問題不在 於創新太小,而是把這種過小的創新誇張成顛覆性的、革命性的;這樣會造成用戶期望與實際感知的巨大落差,非常不利於品牌形象的保持。
另外一個硬件的變化就是產品線的豐富,這個是Jobs既定的路線,也是Cook接任以來最大的戰略中心:IPAD2降價後的熱賣,Iphone3gs、 iphone4、iphone4s獲得不同IOS6和SIRI的權限,Macbook產品線的精簡和重新規劃,逐漸放棄MacPro產品線,美國市場預付 費裸機的銷售;不斷地把ios設備的觸角延伸到各種可能的價格範圍,並通過供應鏈的控制和品牌形象溢價維持高毛利率。

但是,Cook的大部分重心留在了硬件升級、供應鏈、產品線,他沒有能力創造(可能也無需創造)一個完全創新的硬件產品,在AppleTV的戰略上也含糊 其辭;軟件系統、網絡整合服務的步伐卻在逐漸放緩。這個沒有辦法,一個公司CEO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他有那麼多的優秀工程師和管理層,但是他的精力也是 有限的,他有自己的優先級(想像一下蘋果現在的團隊有多大:筆記本團隊、MAC台機團隊、OSX系統團隊、iphone團隊、ipad團隊、供應鏈團隊、 市場營銷團隊、零售店團隊、Itunes store團隊、IOS團隊、芯片設計團隊、地圖團隊、AppleTV團隊、SIRI、ICloud等等)。
所以,那篇文章攻擊的重心是蘋果把供應鏈置於硬件工程師之上,但我認為蘋果正在逐漸把硬件置於軟件和網絡服務之上並痴迷於硬件的升級和高毛利率的保持。

IOS5對於系統的改造異常成功,通過SIRI、iCloud、(推送)通知系統、多任務切換把ios設備武裝成歷史上最成功(沒有之一)的操作系統(包括桌面和移動系統),尤其是把IPAD的所有潛能全部都挖掘和釋放出來了。
但是,Apple還有能力做到更好,Iphone上的操作方式越來越複雜和落後(複雜的設置菜單;NC的程序切換;繁瑣的文件共享;功能簡陋、UI一成不 變的自帶APP;等等);SIRI不開放API且功能較少,潛力發揮只有預想的10%不到;iCloud創新十足,但是在傳統的云服務能力上還遠輸於 Evernote和Dropbox(同時也沒有開放API),潛能釋放也剛過10%。
但是,這些功能的升級牽涉的東西太複雜、部分功能可能沒有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或者與原有的設計理念相衝突;但是這一次的IOS6升級索性就一個都不動!!!
Cook選擇了最簡單的三個升級,也是最符合商業邏輯的升級:地圖、Passbook、Facebook(也包括微博、百度);其他的都是補丁級別的升級。Mountain Lion的升級耳目一新,全面向IOS靠攏,但是這也是邏輯上很容易做出來的商業決策。
所以,這次IOS6的推出,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停滯,類似於4s的停滯;可能是Cook暫時沒有精力來思考如何進行更多的系統創新,也有可能是內部已經沒有這種創新的動力和激情了。

未來?蘋果需要繼續在現有的產品上不斷完善現有功能而少有革命性的創新;擴張自己的商業版圖以覆蓋更多的硬件、更多的硬件價格範圍並通過品牌溢價和供應鏈 控制維持高毛利率;未來的看點是SIRI、iCloud和更多的基於內容分銷(音樂、APP、出版物、電影、電視等)和廣告推廣(地圖、passbook 等)的商業模式。這個商業版圖太大、太可怕,管理這個公司甚至難於管理一個超級大國,誰也不知道這家公司能夠走到哪一步;但是可以肯定,再天才、再有能力 的CEO,也無法把所有事情都做好。
至於蘋果的軟硬件創新之路,已經定型或者走完80%了;還在回味2010年6月份iphone4發佈時的激動人心?或許要等到下一個十年,一個新的Jobs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8

宏觀雜想 17 May 2013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5/17-may-2013.html
這個星期真的愁到噴泡自己一個世侄女母親節時交通意外去世。看著她大,早兩個月才街上偶遇,誰料竟是最後一次見面... 學佛打坐,已多觀照無常,但凡人一個,情緒豈能無影響?

*****************
 近來有兩項關鍵資訊,大家不妨細心思考:

1) 巴菲特在美國廣播公司(ABC)談話節目「本週」 (This Week)上表示:「股價沒有被高估。它們肯定 比固定收益投資還吸引我。」

“I don’t know the answer to what the market will do next week or next month or next year. But the economy generally has gotten better over the last four years. The stock market got very depressed. I wrote about it in late 2008, and said the stocks are very cheap. They’re not as cheap now. They don’t look overpriced. They certainly look more attractive than fixed income investments to me. But I have no idea what the stock market will do next week or next month or next year,” Buffett said.

評語: 雖然美股勢如破竹,但股神說美股仍然不貴。高追美股,短線或會短暫坐艇,但如果巴菲特不是老到懵了,長線美股賺錢的機會應比普通人憑感覺的估計為高


2) 聯儲局開始退出QE

美國三藩市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預期,如果美國就業市場持續改善,聯儲局或可於今年夏天開始縮減買債規模,並於年底前結束買債,他對於聯儲局最終成功退市有信心。

他表示,自美國推行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以來,就業市場已有明顯改善。他認為,就業市場需要有進一步增長,才能確認聯儲局會結束買債。

評語: 人人覺得環球經濟,沒有最差,只有更差。但為什麼聯儲局敢於在年中逐步退出QE? 尤其是現在根本沒有通脹壓力。是聯儲局過份樂觀? 或是我們過份悲觀?

*****************

周顯一篇新文說明了亂跟財演的風險:

邱吉爾說過:「一個政治家需要有本事預測明天、下周、下月,以及明年發生的事情,然後還要有本事解釋這些事情為何沒有發生。」(A politician needs the ability to foretell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tomorrow, next week, next month, and next year. And to have the ability afterwards to explain why it didn't happen.)

寫財經專欄和當財經演員,也需要有同樣的能力,不停的為自己解釋為何預測出錯。但更常見的做法,是絕口不提,當無件事。







不如聆聽市場。先說強勢資產: 日歐美股票

DXJ (WisdomTreeJapan Hedged Equity Fund)




標普500指數ETF


 德國DAX指數


 巴郡




 美國樓市相關ETF/股票





相對弱勢資產: 新興市場股票

MSCI新興市場指數ETF



A50


H股ETF



最弱勢資產: 商品及商品貨幣

澳元兌美元




布蘭特期油


日圓兌美元


不少本地出口工業股剛公佈業績,給予的指引,沒有市場預期般黯淡。股價也沒有price in到美國經濟的復甦(如有)。大家不妨自行做下功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