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7/100357858_all.html
交易所私募債市場的大門正在加速打開,這一次的對象是非上市公司。此舉打破了交易所、企業債、銀行間市場債券的原有「勢力範圍」,意味著交易所債市的春天真的來了。
繼1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召集十家券商討論高收益債發行事宜後,(參見財新《新世紀》2012年第6期「高收益債有限入 市」),2月14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稱深交所)召集九家券商召開了「非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債券」試點座談會。這一非上市公司發行的私募債,簡稱「雙 非」債。與會券商建議,「雙非」債券比高收益債券的名稱更能體現債券的性質,又擴大了債券發行人的覆蓋面。
「『雙非』債的推出是重大突破。」有券商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對於任何公司,打通私募債的融資渠道都很重要,特別是那些沒有達到IPO(首次公開發行)條件、融資需求大的公司。
對於市場關心的「雙非」債發行利率上限,證監會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利率不能超過銀行貸款利率4倍的規定,提出了不高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這是為了把利率空間放開,讓低信用等級的中小企業發行人也能進入這個市場。」一位券商人士稱。
不過,受訪的券商人士認為,無論是高收益債,還是「雙非」債,發展前景雖廣闊,但路應該如何開始走,仍有很多問號。特別是長期以來,由於監管限 制導致的單一的投資人結構,已成為制約債市發展的最大瓶頸。「與成熟的國際債券市場相比,中國的產品在豐富程度、監管部門的市場化觀念方面仍有很大差 距。」 摩根大通亞洲投資銀行副主席方方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討論稿中,深交所允許符合條件的機構投資者購買「雙非」債。目前,交易所債市活躍的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債券基金、券商。深交所希望把機構投資者 的範圍進一步擴大,但又要符合適當性的原則。上交所的有關討論中,認為應該給投資者鬆綁,將合格投資者的範圍擴大到高淨值個人。
此前,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交易商協會)也於2011年5月推出了銀行間債市的私募債發行辦法。
「『雙非』債市場能否做起來,關鍵看需求方,這迫切需要監管部門的統一協調。」多位市場人士稱。
市場化機制設計
參加前述座談會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雙非」債的發行方式不採用審批制,類似於此前交易商協會推出的私募債發行方式,即採用備案制、不強制要求 信用評級、發行利率由發行人和投資者雙方議價確定、發行規模不受40%淨資產紅線的限制。這些市場基本規則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在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私募債市場已經成為債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2010年,美國私募債發行總規模佔公司信用類債券總發行量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與交易商協會最大的不同,是證監會此次一步到位,將發行人範圍直接擴大到非上市公司,並優先考慮中小企業,後者信用等級一般偏低交易商協會先期推出的私募債,仍延續其以往做法,即先推出高信用等級發行人,逐漸過渡到低信用等級發行人。
深交所初步設定了「雙非」債的發行人資格:持續經營三年以上;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具備符合相關會計制度的財務報表;已確立市場需求和業務模 式,具有償債能力;近三年不存在重大違法行為;對已發行存續期的債券無違約或延遲支付現象,不存在影響持續經營的擔保、訴訟或仲裁等事項。
深交所設計的「雙非」債的投資者可為:經金融機構部門批准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類、證券類和保險類金融機構;註冊資本不低於5000萬元的一般 企業法人;認繳出資總額不低於1億元,實際出資總額不低於2000萬元的合夥制企業;債券發行人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持股比例超過5%的股東;特定的 理財產品,其認購人數不超過200人,單個投資者認購額不低於100萬元;經深交所認定的其他投資者。
但深交所亦規定,16家上市商業銀行暫時不參與投資。
在產品設計方面,證監會擬定:可單品種發行,也可發行集合債;固息債和浮息債均可;也可附條款,如「附轉股條款」等。
對於「雙非」債募集資金用途,初步規定為除投資房地產外的用途。債券銷售則由券商包銷或代銷。
和公司債一樣,「雙非」債的交易門檻為最低50萬元,交收方式將與現有公司債交易同步變更為T+0。
一家大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交易所債市並不被銀行青睞。自2010年9月,上市商業銀行被批准允許重返交易所債市,四個月後才成交第一單交易,至今交易也非常有限。
「哪家銀行也不願做市場的第一個開拓者,都願意搭便車;畢竟場外市場更靈活。交易所債市平台小、市場規模小,從投資者結構來看,做不大,大機構更願意和大機構玩,所謂物以類聚。交易所債市限制多,投資者也不願意去。」多位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稱。
備案制下的「雙非」債是否會衝擊審批制下的IPO?對此,中信證券人士稱,「私募債相當於對IPO市場的補充,債權約束力也比股權約束力嚴格; 對於不符合上市要求的非上市企業,比如高科技企業,這是一個很好的融資渠道。與IPO相比,企業發行私募債僅僅是從財務角度考慮,比銀行融資更有便利性, 而公司持續在市場上融資記錄,比單純融資本身更重要;而IPO的意義有多重,除了融資需求,也有公司創始人套現、提高公司美譽度等目的。」
券商的機會和挑戰
從目前討論的情況看,交易所「雙非」債的承銷主要由券商來承擔,商業銀行並無機會。
「對券商而言,推出『雙非』債是推出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後的又一實質性利好政策。一方面可開拓原來由信託公司主導的信託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可擴大資產管理業務投資品種,增強券商財富管理能力。」一位券商人士稱。
不過,由於發行人覆蓋面擴大到低信用等級發行人,對於券商、投資人的風險判斷能力也帶來了實質性考驗。「這將對投資人保護、債券後續信息披露、 債權人大會、承銷商對債券存續期的督導等方面,帶來一系列影響。」一位安信證券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如果企業財務報表真實可信,券商的風險判斷問 題不大,但中國的企業經營環境很複雜,信用環境薄弱,對於券商挑戰不小。
在中國當前金融環境下,企業的主融資渠道仍長期依賴銀行。「對於企業的風險控制、經營信息的追蹤和把握,銀行的天然優勢毋庸置疑。」前述安信證 券人士稱,券商的優勢是定價靈活,發現客戶能力、價格發現能力與產品創新能力比銀行更為積極主動,「券商將轉變之前投行IPO業務的跑關係、寫文件模式, 需要努力開拓渠道掌握企業信息、提高風險控制和識別能力。」
目前,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只有中信和中金兩家券商具有承銷資格。當初有機會進入銀行間市場卻放棄了的中銀國際,至今對此懊悔不已。業界本來一直在傳聞交易商協會有意擴大具備承銷資格的券商名單,但交易商協會對外一直表示還在「評估中」。
「券商的包銷能力遠不能和銀行相比,這是交易商協會一直未讓券商參予銀行間債市的承銷的主要原因。」一位交易商協會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今年1月初,中小集合企業債地傑通信於2010年8月26日發行的4000萬元企業債券,由於經營狀況惡化,終由擔保機構為其代為償付本息。這是中國債市的首例擔保代償事件。
一位市場人士說,「這對市場整體影響不大,僅幾千萬元,但對低信用等級債券有負面影響。債市的投資分化更為嚴重,對於低信用等級的發行人更趨於厭惡,這也說明機構投資者還不成熟,過度悲觀。交易所債市的小機構投資人更不成熟。」
前述與會券商人士建議,不應把上市商業銀行排除在投資者名單之外,並應完善「雙非」債券違約預案,不宜把風險控制全部轉嫁在券商身上,且增加風險對沖產品,或設立投資者保護基金,此外,上交所和深交所應統一規則,使市場和產品具有連續性。
由於「雙非」債對於發行人並無明確限制,業內人士估計,初期會有小部分中低信用評級發行人試點,但高信用等級的發行人可能仍佔多數,「和現在交易商協會推出的私募債市場類似」。
銀行間市場的經驗
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已躍居世界第四位,但投資同質化、以單一的高信用等級品種為主,市場深度不足,無論是中小企業債、資產證券化、信用風險緩釋 工具等產品的流動性都不大、交易不活躍。業界一直希望借由多部委的監管競爭來推進債市發展,但各監管機構對債市不同監管標準和投資限制又可能變成了監管套 利,阻礙債市健康發展。
交易商協會自2011年5月推出首批私募債以來,到目前為止,發行規模約千億元。據交易商協會人士介紹,私募債的發行、託管結算等基本運行規則 與公開發行市場並無本質區別,發行人要在交易商協會註冊,採用實名制記賬方式集中託管,鑑於私募債信息披露要求較低、註冊程序便捷,頗受市場認可。
「發行人資金緊缺時可以採取場外議價方式,較為靈活。」一位市場人士介紹,已發行的私募債一般採用定向中期票據的形式,期限短,大多在一年到三年,發行人仍以高信用等級發行人為主。單筆發行規模從10億元、20億元到70億元、80億元不等。
由於私募發行,在一般投資者之間交易,流動性相對弱。這也是非定向發行私募債與銀行間債市發行交易中期票據的區別。一些對流動性要求不高、持有到期的機構投資者對其有較大興趣。
「目前發行非定向私募債的企業基本都發過公募債,已有定價體系,但也不一定參考,而會根據企業現金流等情況來談判擬定,收益相對同期的中期票據 略高,一般收益在6%—7%左右。」一位中信證券人士指出,發行人熱衷的另一原因,是私募債並無公募發債所要求的「發債規模上限為公司淨資產40%」之規 定。
他認為,雖然目前私募債的發行人均以高信用等級的大型國企為主,資質相對較高,但是從長期看,私募債的資質將會大幅降低。屆時,由於私募債兼具資質較低及非公開發行這兩個因素,因此信用風險可能會高於其餘券種(包括平台債、地產債)。
方方也指出,發展高收益債市場需要三大支柱,一是機構投資者的發育和投資者教育,包括風險判斷能力,以及前者定價能力的培育;二是中國的評級公 司的發育;三是改革債券發行體製為註冊制,讓更多的發行人進入這個市場。他認為,「如果發行人都是國企,(市場)就沒意義;只有更多民企進入,才能拉開息 差,否則評級公司也無所作為。」
財新記者鄭斐對此文亦有貢獻
|
||||||
香港明年實行零雙非政策,無阻內 地婦女來港造B潮。原來,很多內地不育婦女,求仔心切,眼見本港醫療技術及設備完善,近年蜂擁來港做俗稱「試管嬰兒」的體外受精治療。根據衞生署統計,去 年在本港接受人工生育治療的人數多達萬人,比前年上升近倍,當中超過五成是內地人,以每次治療費十萬元計算,每年人工受孕市場的生意額高達十億元。本刊獲 悉,去年因一宗人工受孕醫療事故而辭職的仁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總監龍炳樑,下月便會在尖沙咀開設一間佔地五千平方呎的人工受孕中心,爭奪市場。 「我使咗好多錢,好辛苦先有呢個女咋!有咗呢個女,我奶奶對我即刻唔同晒,特登由鄉下來深圳湊孫,又買花膠俾我補身,我而家個地位都因為呢個女唔同晒,使 幾多錢落嚟香港做都值得。我先生話,就算唔夠錢,問人借都要做呀,潮州人最緊要有仔生……」望着肥嘟嘟,只有三個月大的女兒芷恩,傅太心花怒放,在深圳的 家細訴來港人工受孕的經歷。 家姑大壓力 廿八歲的傅太是潮州人,廿三歲結婚,由於老公也是潮州人,外家十分緊張她有冇仔生。婚後她雖然沒有避孕,但試了兩年,依然得個桔。「我好大壓力,奶奶成日 喺背後講我,話我點解咁耐都無得生,我老公係大仔,佢細佬遲過我哋結婚,但冇幾耐已經生咗一仔一女,我承受嘅壓力可想而知,放工成日匿埋屋企喊!」傅太在 深圳開時裝店,丈夫替港人於深圳打理貨櫃車場。為了搏生仔,近幾年傅太索性停了工作,將店鋪生意交俾朋友打理,但專心造人一年都沒有結果,「嗰年我不停睇 中醫飲中藥補身,但唔知點解都係冇,醫生話我卵巢激素少,唔容易佗到仔,對我真係好大打擊,我外家又不斷俾壓力我哋,以為我唔想生,但其實我同老公都好想 生,潮州人邊個唔想生呀……」 大陸做無信心 後來,不育的傅太聽朋友說可以做人工受孕。「網上有好多呢啲資料,原來好多大陸人冇得生就試人工受孕,大陸每次治療收三萬元,平過香港,我有個同事係湖北 人,特登返去武漢做但唔成功,後來再喺深圳做多次,都係唔得,做到無晒信心,都唔知可唔可靠,後來我有個朋友嘅朋友嚟香港做,佢大我一歲,做咗一次就成 功。」於是去年她來港接受治療,「打咗十幾支排卵針,每日打一次,之後醫生用支好長嘅針幫我抽卵子,過程好痛好辛苦,喺病床抖咗兩個鐘先落得地,跟住返深 圳等消息,個心十五十六,錢就使咗,唔知得唔得,等咗兩個星期,醫生打電話來,話受精成功,可以放個胚胎入我子宮度,我嗰刻真係好開心,好似中咗六合彩 咁,即刻同老公過來香港做植入,之後就返屋企瞓住佗胎,唔敢周圍去。」傅太整個療程收費八萬,她比較幸運,一擊即中,不過她沒有選擇在香港私家醫院生,而 是返回深圳產子,「我只係想要BB,喺香港出世要俾多十幾萬,但深圳七八千就可以。」像傅太一樣,來港做人工受孕的內地婦女,近年不斷增加,根據衞生署轄 下的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統計,二○一一年有接近一萬名婦女在本港接受人工受孕,若以每次人工受孕治療費十萬元計算,涉及生意額達十億元,而業內人士則估 計,當中有一半求診婦女是內地人。 仁安總監捲土重來 由於市場龐大,有生殖醫學經驗的婦科醫生頓成搶手貨,就算曾經涉及醫療事故的醫生,一樣吃香。去年八月,沙田仁安醫院醫學生殖中心被揭發一宗醫療事故,一 名接受人工受孕的病人,在仁安打了排卵針後出現卵巢腫脹出血,後來到屯門醫院求診,發現一邊卵巢壞死,病人主診醫生是仁安生殖醫學中心總監龍炳樑,他亦是 本港最早發展人工受孕的始祖。龍炳樑事後亦辭去總監職務,之後轉趨低調,但本刊獲悉,近日他正密鑼緊鼓預備在尖沙咀捲土重來。龍炳樑上週接受本刊訪問,他 表示自己是該宗事故的主診醫生,願意為事件負責,所以辭去總監職務,但強調事件只是意外,「用藥(指打排卵針)嘅風險一定有,冇可能冇意外,我當時有睇住 個病人,但意外一定有。」他以病人私隱為由,不願再多講當時發生的情況。 不過,六十歲的他卻承認東山再起,在尖沙咀海洋中心開設一間面積達五千平方呎、有三個手術室,還有一個專做體外受精的正氣壓實驗室的人工受孕中心。內地人 對本港的醫療設備極具信心,對人工受孕的需求又殷切,他完全不擔心去年的醫療事故會影響生意。據悉該人工受孕中心裝修費達千萬元,並正在趕工中,預計十月 完工;不過,診所實驗室的牌照,則預計於明年初才獲衞生署的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簽發,屆時才可正式為病人做人工受孕治療。 傾家蕩產都要做 龍炳樑在○一年曾擔任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創會成員,該局負責發牌及監管生育輔助中心的運作。他八五年加入剛成立的中大婦產科,成立首個人工生育輔助中心, 中心在八七年二月成功誕下全港第二名試管嬰兒(第一名試管嬰於八六年十二月在養和醫院出世)。龍炳樑說:「其實當年人工受孕需求無而家咁大,而家好多人遲 結婚,生仔機會自然細啲,會面對好多社會同家人壓力,有啲試過賣屋傾家蕩產都要做,每個來睇嘅病人,背後都有好多心事。」記者問他仁安事件會否影響個人聲 譽及事業前途,他說:「咁等於問係咪可以避免交通意外一樣,有啲嘢唔係我完全控制到,但我覺得人工受孕係可以幫到人。」他直言對這個本港人工受孕市場充滿 信心。 生仔聖手開分店 其實,除了龍炳樑外,被喻為「生仔聖手」何永超旗下的中環勝利輔助生育所,亦即將在尖沙咀開設分店。分店位於尖沙咀東企廣場,面積同樣達五千平方呎,預計 在今年內開幕。不過,勝利輔助生育所在去年亦涉及一宗輔助生育事故,曾將一名女病人的兩個胚胎,錯誤植入另一病人體內,員工發現後始將胚胎取走,人類生殖 科技管理局決定更改該診所牌照,要額外附加四項特別條件,以改善處理程序。 機會隨年齡下降 人工受孕並非萬試萬靈,成功率會隨病人年齡下降。三十歲前的婦女,四至五成會成功懷孕,三十五歲以上就降至三至四成,四十歲以上就更低,只有不足一成會懷孕;而即使成功懷孕,孕婦亦可能出現小產等情況,令真正成功的機會更加低。 |
||||||
北區雙非、水貨問題嚴重,「中港大戰」一觸即發,但有危就有機。「雙非兒童」成了香港人的恐慌,亦為教育事業造就無限商機。三十九歲的李沛霖(Bosco),明白「強國」遍地黃金的道理,早在七年前就籌備在深圳開辦專為跨境學童而設的「智高教育中心」。他先在上水租廉價村屋教導新移民學生,幾個月後再北上找鋪位。專攻跨境學生市場。為了解內地家長需要,自己更親自搬到福田居住,成為半個「強國人」。補習社標榜「港式教育」,除了採用「港」式裝修外,更表明全部聘請香港老師,吸引一眾內地家長。現時補習社因供不應求更密謀在羅湖再開分店。由小學體育老師搖身一變,成為過百名學生的「雙非補習天王」,Bosco直言政府叫停雙非「無有怕」:「呢度仲有好多單非,好多香港學校都鍾意收跨境學童,我對生意好有信心!」 記者到福田分校訪問,雖然正值暑假,但仍有不少在深圳居住的學生上課。補習社位於口岸對面住宅區不遠處,而補習社的裝修明顯比上水店落本,與香港連鎖補習社差不多。記者亦親自「試堂」約半小時,發現課堂都以廣東話為主,工作紙及圖書都是用繁體字。他解釋不少學童幼稚園已經學習,溝通沒有大問題:「佢哋其實都唔抗拒,係家長有時聽唔明廣東話,要用番普通話同佢哋溝通。」記者發現小朋友跟香港學生差不多,他們以小組形式上課為主。到了中午十二時,家長亦陸續接小朋友回家,丈夫為港人的劉太指:「福田呢邊好多我哋呢類型家庭,呢度啲老師好有耐性,好細心。」劉小朋友更搶答:「上星期阿sir仲帶咗我去香港遊船河!」而Bosco亦指,內地的小童不算難教,對於港人十分關心的家教、如廁問題,他就指:「就算係香港小朋友都要慢慢教,一開始的確有小朋友唔係咁習慣,一係將好多廁紙丟落廁所又唔沖,但細個開始教,同家長解釋番啲小朋友都肯聽。」 廉租上水村屋做踏腳石 Bosco教院畢業後,在元朗區小學教了兩年,主要負責體育、數學、電腦等科目,對於老師的「薪高、糧準、假期多」,他反而覺得嫌悶,兩年後轉職銷售工作,間中到私人機構擔任老師,每月收入曾經達十萬元。但數年後見市道轉差,開始想辦法轉型:「嗰時開始想做生意,諗過教番小朋友,但人工使得七七八八,就邊進修邊做part time。」儲了三年錢,他就用了七萬多元在上水村屋開第一間補習社:「見到新聞講咁多內地學生落嚟,我唔做多,做少少已經好夠。」。他坦言由於一開始不用聘請老師,大部分裝修都由自己動手,「貪佢呢個位近兩間小學,補習社又唔多,有一定需求。」由於成本低,外觀難免有點殘破,但他指:「我覺得家長最重要都係教好佢啲小朋友,課室靚唔靚都係次要,呢度附近都有兩間小學,但補習社唔算多,所以生意唔難搵。」為了更了解內地家長需要,Bosco在開補習社不久,就搬到深圳福田居住,「嗰陣時上水都已經好多學生新移民o架啦,但係兩邊生活始終都有啲分別。」他表示,深圳開補習社的門檻比香港低,不夠一年已開第一間分店:「用咗一個暑假就裝修好第一間鋪,當時係喺住宅單位,我就間開一間間房嚟做課室。」 港產老師吸客 Bosco透露,由於深圳補習社的老師不少都在小學任教,在港常用的易拉架派傳單、郵寄通函在當地都不太普及,他在收生時都遇到一定困難:「佢哋興介紹,好好彩第一個家長都係拎到傳單話想試吓,當時心諗有第一個就OK,只要我單對單用心教就足夠。」他自言因第一個學生較聰明,令他的家長對學校有信心,吸引其他學生報名,他更向昔日學生埋手:「當時知道十幾年前有個學生嘅侄仔係單非童,嗰時我就主動介紹佢嚟補習社試堂。」深圳補習社由九月開辦,短短兩個月已經吸引近二十名學生報讀。他指最大的原因莫過於用香港老師做生招牌。其中雙非家長謝太指:「個仔其實日日咁早起身都幾辛苦,但係始終香港教育好啲,揀呢度因為全部都係香港老師!」Bosco解釋:「我之前教開書都好清楚,如果唔熟個課程會好難教。」他坦言薪金較貴之外,有部分香港老師都不願到深圳工作:「主要都係年輕人,佢哋會同我講,深圳好似有啲危險,我都盡量會搵住喺元朗、上水嘅人,搵機會約上嚟食餐飯,睇吓個環境,佢哋多數都接受。」 雙非媽有辣有唔辣 不少港人都直指不少內地人行為不文明,但Bosco反指,不少內地家長對補習老師都十分尊敬,港媽也望塵莫及:「香港家長意見會比較多,而內地家長就好有禮貌,見面一定打晒招呼,同埋佢哋一報咗,就好少會轉學校。」Bosco笑言內地家長很少「怪獸家長」,但有時亦太過縱容子女:「好似依家放暑假,佢哋多數都會帶仔女返鄉下,但一走就到十月先返嚟繼續補,到考試就會問我點解會退步。」他指最辛苦反而是向他們解釋香港教育制度:「佢哋會好擔心,好似學校老師一打嚟就好驚,手冊寫咗個欠字又好徬徨,其實可能只係簽漏咗個名。」他更分享有聽過內地家長為了子女入讀較好的中學,打算「走後門」送禮討好老師,並指這行為在內地相當普遍:「就算過時過節月餅嗰啲我都唔收,甚至諗住升中時送俾中學啲老師,打好關係,我哋都要解釋番香港唔興呢啲嘢,千祈唔好咁做!」他指,近年「雙非潮」吸引了不少港人在深圳開補習社,競爭愈來愈大,但他指「單非」成風,對生意前景充滿信心:「依家有幾個學生都喺羅湖住,計劃喺嗰邊開,就算截停咗雙非,呢批學生都可以教到中學,到時可以發展喺深圳讀書嘅學生。」他更透露自己「以身作則」已在福田置業,正打算與深圳居住的女友結婚:「到時我個仔都會係跨境學童啦!」 開業資料(05/2009) 租金:$18,600(兩按一上)裝修:$26,000器材:$6,400雜費:$24,000 合共:$75,000 營業資料(06/2016) 營業額:$350,000租金:$44,000工資#:$190,000雜費:$24,000盈利:$92,000 *所有分店#共15位員工,其中11位為全職老師 撰文:梁延宇攝影:鄭樹清攝錄:林志謙[email protected] |
2樓提及
改就係人都同意
明知條例有問題都用唔改根本係大陸玩野
2樓提及
大陸超生罸1x萬一個,除笨有精
但咁臨生先衝真太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