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夫婿的創投公司背景是關鍵陳元玲NCC委員之路恐一波三折

2012-6-4  TWM




NCC新任委員提名人陳元玲,頂著創投界出身的光環,在立法院審議會引發軒然大波。問遍創投業,幾乎沒人認識她;不過,說起陳元玲的另一半戴章揮,創投界倒是對這位橫跨兩岸三地的創投公司董事長印象深刻。

撰文‧林宏文、白澄誠

五月初,行政院公布第四屆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部分委員提名名單,包括正副主委提名人石世豪、虞孝成,與兩位委員提名人陳元玲、彭心儀,任期自今 年八月一日至二○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提名咨文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不過,自名單公布以來,被提名人經歷與利益糾葛,不斷引發外界質疑。

其中,現職為英屬維京群島商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 Integral Investment Holdings Group Co.,Ltd)董事總經理的陳元玲,在五月十六日立院交通委員會首次列案審查人事案時,提供給立委的簡歷表僅「一頁」,簡述生日、學歷與經歷,全文相加 不到一百字。

一頁簡歷交代不清創投背景前前後後不到一百字的介紹,夾在另外三位提名人相加厚達六十七頁的簡歷文書中,顯得相當突兀。這樣薄薄「一頁」的簡歷,引發朝野立委抨擊資料不全,藐視國會審查,更涉及隱匿過往經歷。

十二天後的五月二十八日,陳元玲補上「十頁實務經驗報告」,但這十頁的簡歷僅可看出,陳元玲做行銷出身,絲毫看不出與創投有什麼淵源。

另外,在二十八日交通委員會進行程序協商,政院人事官員更脫口爆出陳元玲與虞孝成兩位提名的委員具有雙重國籍。雖然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強調,被提名人僅需 在到職前完成放棄該國國籍申請即可,但是從接二連三爆出的問題可以看出,陳元玲引發的「私募基金老闆娘到底能不能擔任NCC委員」爭議,似乎才剛揭開序 幕。

創投董娘獲提名NCC委員問遍創投業,幾乎無人認識陳元玲,包括台北市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及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也對這個名字完全陌生;不過,說起陳元玲的另一半—— 戴章揮,大家倒是都認識。

陳元玲之所以被稱為創投出身,主要因為她現在的職務是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這家以私募基金為主要運作項目的公司,管理近二億美元及五億人民幣的資金,正是她的夫婿戴章揮所創,戴章揮就是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的董事長。

由於陳元玲在英特閣並非單純專業經理人角色,本身也屬直接投資經營角色,即使她在報告中強調,「公司主要投資醫藥產業及民生消費產業,投資標的均非電信跟媒體相關產業」。

但立委管碧玲質疑, NCC是國內電信、通訊、傳播等訊息流通事業的最高主管機構,握有台灣整體通訊硬體與內容主導權;而創投或是私募基金的主要工作就是尋找投資標的,由創投 或是私募基金的老闆娘,來擔任台灣訊息流通事業最高主管機關的審查委員,這之間難道沒有利益迴避的問題?

管碧玲表示,陳元玲擔任英特閣董事總經理的時間究竟有多長?這些資料行政院都沒提供。以陳元玲與英特閣的關係來看,難道立院審議時不應對這家公司深入了解?管碧玲直言,「陳元玲根本就不該被提名」!

台大新聞所副教授洪貞玲也無法苟同:「完全看不出來她(陳元玲)有哪一項條件足以擔任NCC委員,不知道為什麼行政院會有這樣的提名。」她進一步表示: 「這一次的提名名單很明顯地偏重電訊產業,完全忽略傳播與言論相關領域的專業。掌管通訊傳播的主管機關,竟然如此失衡。」陳元玲與戴章揮從台大求學時代就 認識,兩人後來都到美國念書。戴章揮回台後,早期任職過所羅門美邦台灣區總經理,在有﹁購併教父﹂之稱的杜英宗手下工作;之後又到第一波士頓任執行董事, 後來則自行創業成立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也在上海成立豐厚上海投資管理諮詢,投資管理超過二十家大中華地區民營企業。

夫婿掌控兩岸巨額創投資金戴章揮至今參與過的重大購併案包括:花旗銀行入股富邦金、雅虎併奇摩、台新併大安商銀等。此外,新生銀行投資日盛金控的案子,戴 章揮也參與其中,並與新生銀行一起投資。另外,戴章揮也主導過台灣一家上市軸承公司國直,以每股五十元,賣給全球軸承製造龍頭瑞典SKF公司,算是成功的 收購案。

戴章揮在台大念生物系,自承在台大念書很「不務正業」,老喜歡跑去心理、哲學、歷史等系旁聽課程,「我的老婆陳元玲就是這樣從心理系追來的。」由於自己在班上很少出現,因此當他考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時,簡直讓班上同學跌破眼鏡。

與戴章揮熟悉的朋友表示,戴經常就特定政經議題抒發己見、展現大炮性格,朋友總會笑他,「個性比記者還像記者」。

更甚者,日前大陸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應邀來台演講,對其筆鋒心嚮往之的戴章揮竟一時興起,透過各種人脈關係,想要與吳曉波面對面深談。

如今陳元玲的NCC委員提名案卡在立法院,夫婿在兩岸三地的私募基金背景,恐怕會被許多人拿來用放大鏡檢視,會不會有出人意料的結果,大家都在睜大眼睛看。

陳元玲

出生:1965年

現職: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董事總經理經歷:香港無線電視台開發部經理、日本Nikkei-CNBC電視台總監、Discovery頻道台灣區總經理學歷:美國德州大學心理學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BA 婚姻:已婚,夫婿為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戴章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3

陳元:財務指標不是唯一標準 國家戰略不能靠“市場出清”

“我們看一個企業,先看其賺不賺錢、是否虧損、盈利多少等等,這是很自然的。但是也要看到,有一類企業或行業、部門,是具有國家安全重要性的。”全國政協副主席、CF40常務理事會主席陳元8月12日在首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對“僵屍企業”要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評價,對國家戰略性企業要給予更多融資支持。

此次論壇以開發性金融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陳元在主論壇發表主題演講,並在論壇最後回答了第一財經記者的提問。

陳元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僵屍企業”是指資不抵債、經濟指標嚴重惡化的企業,但是有的企業並不是只有財務標準,它還有廣泛的基礎,比如產業基礎、國家基礎、國家戰略標準,所以要從更高的角度來看,把國家安全信用標準和企業財務信用標準結合起來。

呼籲給予國家戰略優先融資支持

陳元認為,無論開發性金融還是商業金融,都應為國家戰略性企業提供優先融資支持。

“開發性金融是為實現國家戰略而發展出來的一系列金融方法,其基本特征區別於財政性的撥款、減讓性融資支持,是完全用市場的方法來實現國家戰略。”陳元在演講中表示,開發性金融包括用現成的市場去實現國家戰略,以及創造市場去實現國家戰略兩類。

其中,運用現成的市場去實現國家戰略,這一類比較接近於商業金融。但商業金融往往是運用市場獲取最大利益,國家戰略在其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夠清晰。

“在當前的國情下,我呼籲商業性金融機構,也要用市場化方式實現國家戰略,”陳元說,商業性金融機構不要去做那些亂象叢生、沒有理性的投資業務,而要圍繞國家戰略,去做一些有實質內涵的、為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增磚添瓦的項目。

另一類開發性金融是指沒有市場,但依然要用金融方法實現國家戰略,這是比較難的一類。陳元認為,開發性金融的資金來源是國家信用市場化得來的,通過國家信用的市場化得來的資金,必然要用市場化的方式來運用,否則是難以生存下去的。開發性金融面對的將是一個創造市場的過程。

陳元說,商業性金融都是要看財報,較少考慮國家安全的因素,這使得界限分得太清,使相當一批國民經濟、科研發展、國防工業融資有困難。

在他看來,企業的財務指標體系反映了企業財務可持續的能力,但是也要看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和在國家戰略框架下,財務指標體系可能並不是評價一個產業重要性的唯一指標體系。

“國家有一些基礎的工業企業盈利能力不夠強,這是不是產能過剩?是否有問題?再比如農業、水利等其他重要的基礎產業、行業,也都沒有很好的財務指標。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如果按照企業報表來說,這些都是瀕臨破產,或者已經資不抵債、應該破產的企業。但是從國家安全、國家經濟基礎來說,一旦遇到重大的國際形勢變化,例如經濟制裁、地緣沖突等,這些企業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陳元提出,這些企業、行業的重要性不是完全表現在一年一度或者一季一度的財務業績上,而是表現在十年一次或者數十年一次的經濟周期性變化、國際形勢變化或地緣沖突之時。

他建議,對於這些企業,除了財務標準,應該還有一個國家安全信用指標體系。對於國家安全重要性企業及其相應產品,應當采用一套國家安全信用評級制度。這一評級制度可以包含若幹等級,但是再低的等級也還在國家安全信用等級之中,在維護國家安全時,要對其優先保證、優先融資、優先支持。

預防“大而不能倒”

通過財務指標劃分出的“僵屍企業”,和以國家戰略標準認定的系統重要性企業,在支持發展和市場出清的選擇上,如何平衡?

“在遇到矛盾的時候,首先要看國家戰略,財務標準要服務於國家戰略。”陳元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對於無關國家戰略的企業,財務指標應該是市場出清的標準,但是涉及國家戰略不能靠市場出清。對於執行國家戰略的企業和產品,要動用財力來鞏固和加強發展,幫助其改善經營,提高整體能力。

陳元稱,企業的重要性,在金融機構層面叫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監管當局,主要是財政部,對是否救助雷曼兄弟公司,想在危機初期打破市場慣例,結果反而引起美國市場的恐慌,連帶引起全球市場大動蕩。自此之後,監管部門就開始研究,提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概念,這是一個對“大而不能倒”政策的調整和改進。

在陳元看來,凡是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就應該實行更嚴厲的監管和更精細的經營,使其避免出現影響系統穩定性的風險爆發。換言之,從讓大企業倒閉、市場出清,轉為采取預防性的管理,從而避免發生重大風險,影響全局的穩定發展。

另一方面,在企業中也有這種系統重要性的企業。這種企業與金融機構不同,金融機構是“大”而不能倒,標準很清楚。系統重要性企業或者是產品如何界定?他表示,這取決於不同行業、產業、技術、研發能力等方面,各行各業有不同的標準。

“反過來說,如果技術和產品在國家安全中是不可取代和沒有競爭性的,那麽似乎可以把它看作系統重要性的企業或者產品,”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該對其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予以格外關註,不是放手讓它浪費國家的金融財富和企業經營的資金,而是對它實行更嚴格的監督、管理,不要由於其自身經營問題影響到國家安全和系統性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452

任總會陳元 憶與朱總飯局

1 : GS(14)@2017-09-10 14:55:51

【明報專訊】新一屆特區政府嘅金融智囊兼行會成員任志剛每個星期四都會出網誌寫吓對香港金融睇法,不過噚日就「破格」出號外,事關噚日佢同來港出席活動嘅現任政協副主席陳元碰面,原來22年前嘅9月5日,喺時任人行副行長嘅陳元安排之下,任志剛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喺釣魚臺國賓館晚宴,呢餐飯更促成咗香港政府之後動用外匯基金向英國德拉魯(De La Rue)公司收購大埔印鈔廠,奠定金管局握有本港印鈔權地位。

雖然任志剛始終冇透露當時買印鈔廠用咗幾多錢,但眾所周知,當年佢仲係「任總」時期,一直致力打通中港金融關係,亦致力促使金管局擁有類似央行嘅職能,而陳元係呢方面就幫過佢好多忙。又咁巧合1995年有一餐咁特別嘅飯局,難怪任志剛喺22年後嘅同一日忍唔住網誌加碼,緬懷當年一番。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87&issue=201709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