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金王漢鋒:節日期間消息面平穩,預計羊年市場將平穩開局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52

中金王漢鋒:節日期間消息面平穩,預計羊年市場將平穩開局
作者:王漢鋒

各位:

農歷羊年A股第一個交易日馬上就要到來。先祝您和家人在羊年喜氣洋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2014年我們持續唱多市場的觀點可能有部分同仁有些印象。
但馬年的最後一個月,自2014年年中開始的中國牛市似乎放慢了腳步。全球範圍“黑天鵝”滿天飛,外圍市場動蕩不安;中國市場雖然央行動作頻頻,但大盤股似乎也不予理睬;互聯網等主題則趁勢猛漲。一時間,市場仿佛又回到了過去四年之中為大家所熟知“熊市”。在此背景之下,節後市場將如何演化?

我們認為,2014年已經可以初步確認是中國歷史和市場的一個大拐點。雖然未來過程仍將充滿曲折,但自2014年中開始的牛市仍將在2015年延續。根本原因在於,我們認為,周期性的放松,雖然有些猶豫不決,但也在逐漸來到,這將有助於去除中國經濟表層的周期性創傷;而持續的全面結構性改革,正在化解經濟面臨的結構性挑戰和困難,增強中國經濟中長期的持續性。全年來看,我們重申2015年A股將實現約20%收益的觀點,而H股也將實現約15-20%的年度收益。

從節奏上看,自2012年年底以來中小市值股票輪番上漲;而自2014年中以來,大盤股也出現驚人漲幅。因此站在2015年年初,大小市值股票已經經歷了普漲。市場累積了較多的漲幅需要消化,並且隱含了較多的政策放松預期,而經濟基本面依然沒有起色。在這種背景下,當前市場依然需要消化前期過大的漲幅和過於飽滿的放松預期,等待政策放松逐步落實、基本面逐步見底回升。對應地,在這一階段,大盤股表現相對疲弱,而主題性的機會則受到追捧,特別是互聯網等主題。

未來需要持續關註幾個方面來判斷市場的轉機:1)政策放松的進展及方式;2)國企改革的推進;3)三月初的兩會將傳遞出什麽樣的經濟工作及改革推進方向;4)註冊制的推進及如何影響市場;5)京津冀及一帶一路等主題。

下面我首先將結合假日期間的感受,來談談對互聯網等主題的看法,這是當下很熱的話題;接下來談談對中國政策周期的理解,這對在中國市場做投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最後,我談一下“大”與“小”之間的選擇。總體上,只要中國政策保持足夠前瞻性、靈活性,馬年的牛市有望持續到接下來的羊年,羊年仍將有望是牛市基調。

第一、“兩張網絡改變中國”

2015年的春節不少中國投資者可能感受過高速舒適的高鐵,不少同仁還在網絡上搶過紅包,體現無線互聯網帶來的快樂和便捷。

可能有同仁還有印象,我在去年年初(2014年)的時候,提過一個觀點,即“兩張網絡改變中國”。這兩張網,一張是物理的網絡“高鐵網”,一張是虛擬的網絡無線互聯網。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廣人密”的國家,在這兩張網上同等投資帶來的邊際效益比在其他不具備這樣特征的區域要大得多。

高鐵網:春節剛過,我相信很多人已經體驗過高鐵是如何提高了中國的效率,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版圖。如今,這似乎已在全球逐步形成示範效應,中國的高鐵正在走向世界。預計不久的未來,中國的高鐵網絡不僅將改變國內的經濟版圖,也將改變中國周邊區域的經濟版圖。

無線互聯網:這似乎已經勿用多說,春節期間搶紅包的經歷,已經讓人感受到了無線互聯網的魅力,這已經不只是技術,而正在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成新的無線互聯網下的中國文化。無論在實體經濟領域還是在資本市場,這張網已經熱得燙手。

無線互聯網的奧妙在於,它將“重新”定義世界,即熊彼特所言的“破壞式的創新”。“重新”二字意味著,無論在之前是“領先者”還是“落後者”,在這種無線互聯網帶來的“破壞”面前幾乎都是平等的。如此一來,這種無線互聯網帶來的“破壞式創新”其實也為之前的“落後者”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趕上甚至超越“領先者”的機會。

當前中國正面臨這樣的機會
。互聯網及其對我們生活方式、工商業的改造與拓展是一件令人非常興奮的事情,當前資本市場對於互聯網概念的追逐可能只是個預演,中國也必將在全球的互聯網領域里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獨特天地。這一過程必將充滿波折,但方向毋庸置疑。早在2013年就已經有互聯網領域人士在高呼中國互聯網創業者正在告別“矽谷崇拜”。如今這已經不是預期而變成了現實。中國互聯網應用創新層出不窮,有很多原創性,在很多領域並不對“矽谷”亦步亦趨。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同時中國國內放松監管導致創業門檻的降低,中國正在經歷一輪創業的熱潮。不可否認,這其中有不少只是潮流的追趕者,前途還存在較多不確定性,但這其中也仍將有機會走出類似如今在互聯網領域已經出類拔萃的阿里和騰訊之類的巨頭。屆時,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有望成為全球上最大的互聯網行業,而非“之一”。

在我們不斷看到媒體在接連不斷地報道中國部分制造業領域喪失競爭力、關門大吉的同時,我們周圍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利用無線互聯網或者其他方式創業的案例。這或者就是中國經濟活力的初步體現。當前無線互聯網的深度應用,不再是將中國的“新”、“老”經濟嚴格對立,而有可能創造“新”、“老”經濟融合和共同演進的機會。

第二、     中國需擺脫“政策緊縮陷阱”

講完“兩張網絡”,我們再看看另一個重要話題,即對政策周期的判斷。歷史的經驗顯示在中國做投資宏觀政策是必須考量的變量。當前宏觀和政策上,大的判斷是隨著物價下滑和增速低迷的確認,中國正在從“明松暗緊”的政策態勢,過度到“明穩實松”的政策思路。但這個過程走得比較糾結和緩慢。為什麽呢?因為目前中國的宏觀政策亟需擺脫“政策緊縮陷阱”。

什麽是中國的政策緊縮“陷阱”? 歷史上,在一段時間的政策寬松之後,往往伴隨的是經濟過熱、物價和資產價格飛漲,進而又導致一輪嚴厲的政策緊縮。而之後,即使經濟從“過熱”已經走向“過冷”、物價已經從“通脹”滑向“通縮”風險,資產價格也開始低迷,但基於剛剛過去痛苦的“經濟過熱”的歷史,放松政策往往受到很大阻力。嚴厲的緊縮往往會比適宜的程度持續更長的時間而難以及時糾正。這就是中國特有的政策緊縮“陷阱”。由於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具備完全的獨立性而容易受共識推動,盡管這樣的歷史周期性發生,人們仿佛也很難從中汲取應有的教訓。緊縮的政策往往難以根據最新的經濟進展及時地得以糾正,“易緊難松”,最終經濟為之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1997年至2002年間中國作為一個眾多需求尚待滿足的經濟體就曾經經歷持續通縮的痛苦,這就是中國落入貨幣政策緊縮“陷阱”的一個案例。在1990年代初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中國掀起了一輪建設熱潮,政策對應有所放松,最終的結果雖然是增長提速,但也同時伴隨物價飛漲、局部出現房地產泡沫。而隨後到來的嚴厲緊縮雖然控制了通脹、刺破資產價格泡沫,但也使得經濟增速大幅放緩。面對隨後而來的亞洲金融危機,貨幣政策雖然有所反應,但程度卻遠遠不夠。即使到了1998年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已經是負值,官方代表性的貸款利率依然高達接近6%,並在這一水平上持續了較長時間。過於嚴厲的緊縮貨幣政策持續不能及時針對最新情況作出應對,最終的結果是,中國這樣一個本該需求旺盛、蓬勃發展的發展中經濟體,出現了長達四年的物價低迷,金融體系也面臨巨額的壞賬壓力。

類似地,在經歷了2009-2010年政策放松帶來的物價和房價大漲之後,當前普遍的共識是對於政策放松特別是貨幣放松的抵制。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嚴肅的官方討論中,放松貨幣政策往往被視為“洪水猛獸”,得到幾乎一致的抵制。比較流行的觀點則認為,為了達到“去杠桿”和調整經濟結構的目的,我們要“忍受陣痛”,維持偏緊的貨幣政策。而更有甚者,則是將“放松貨幣政策”與“改革”對立起來,只要政策一放松便認為是“回到老路”,便是對改革的否定。這樣一些觀點甚至都出現在官方正式的文件中,可見我們陷入“陷阱”之深。顯然,中國已經面臨又一次滑入了中國特有的貨幣政策“陷阱”的風險。

在市場化的國家,貨幣政策往往作為逆周期調節工具來管理總需求。在經濟過熱時適當緊一緊、在經濟疲弱是適當松一松,以減少經濟的波動。而在中國目前,貨幣政策承載了太多目標,物價、資產價格、匯率等都曾經作為非明文的目標,近些年甚至連“去杠桿”和“調結構”這種幾乎是不屬於貨幣政策目標範疇,也進入了貨幣政策操作的目標視野。在這種情況下,“左右兼顧”導致的貨幣政策反應的遲緩,甚至是低效。

好在近期各種媒體報道顯示,當前“通縮”等字眼已經進入決策制定者的視野。相信隨著更多決策制定者意識到持續緊縮的負面效應,更多的人意識到之前一些有偏差的政策執行理念,中國的政策態勢仍將朝著“明穩實松”的方向轉換。如果說中國這次經濟下行,從2010年到2012年這三年更多是結構性的原因導致,那麽從2013年到目前,整個經濟的疲弱跟政策未能及時調整有較大關系。現在政策基調正在彌補和糾正這種過緊的態勢,這是值得歡迎的進展,接下來,需要觀察這種調整步伐是否足夠快、力度是否足夠大。

誠然,必須承認,放松貨幣政策並不能解決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所有問題,但這決不能成為放棄使用貨幣政策工具的理由。當前比較合理的選擇是,一方面要前瞻性地放松貨幣政策以降低滑入持續通縮的風險,另一方面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全面推進改革以達到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降低貨幣政策放松負面效果的作用。

第三、     “大”、“小”機會更加均衡,時點選擇不同

過去幾年的A股市場中,關於“大”與“小”的選擇至關重要。2013年,小盤股表現大幅超越大盤;2014年,大盤股表現大幅超越小盤;2015年將如何?

我們的觀點是,在經歷過輪漲之後目前大小市值之間的選擇已經比較均衡。2015年“大”與“小”可能均有機會,但機會將更加依賴於個股的選擇,而非單純的“大”與“小”的選擇。

另外,二者機會的不同可能在於時點選擇的不同。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部分時間,大盤股大幅跑贏小盤股,目前累計的漲幅依然較大,而與此同時之前的上漲已經隱含了較多的放松預期,目前放松雖然在進行中,但並未超預期,且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則遲遲沒有到來。因此,在2015年的上半年,大盤股的機會可能會相對平淡,與之相對應的是小盤股及主題性機會的活躍。除了互聯網之外,如國企改革、新能源汽車、京津冀、股市的財富效應等都是近期值得關註的主題。當放松的步伐進一步確認且實體經濟顯示出企穩回升的跡象,我們相信將是大盤股再次表現的時機。初步預期應該在二季度或往後的時間點,這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祝好。

Hanfe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099

德意志戰車來了!創史上最牛開局的德國股市還能再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99

多頭們正在押註:已創下1975年有歷史記錄以來最好開局的德國股市還將進一步上漲。

彭博新聞社文章稱,在歐央行本週正式實施資產購買之際,期權交易員們幾乎沒人擔心德國基準股指DAX指數會下跌。與歷史波動率相比,該股指隱含波動率當前正處於近三年最低水平。通俗地說,就是對沖成本很便宜。

彭博新聞社追蹤數據顯示,DAX股指用以衡量期權價格的隱含波動率在上個月月底跌至2012年以來的最低點。DAX股指期貨合約的成本已經自1月的階段性高點下挫31%。

近兩個月以來,德國DAX指數20多次刷新歷史記錄新高,其市盈率運行在五年最高水平。即便如此,這個歐洲最受歡迎的股市在投資者眼中仍具吸引力。在經濟擴增速度超預期、歐元貶值提振出口的宏觀大環境當中,Mainfirst Bank AG的Olgerd Eichler直言,即便是5個百分點的跌幅都不會讓他擔憂,「沒必要擔心小幅的回調。人們在持續追高。股市仍然擁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對德國的興趣更具有意義。」

截止北京時間3月9日20:30,德國DAX指數於盤中觸及11553.03,創歷史紀錄新高。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SENTIX投資者信心指數創下2007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曾提及,德國商業銀行宣佈將其對今年年底德國股市DAX指數的預期從10800點上調至11800點。

德国

歐元下跌令德國很多出口商受益。彭博報導稱,戴姆勒(Daimler AG)、大眾(Volkswagen AG)、寶馬(BMW AG)等DAX權重股有望在今年因歐元貶值而獲得至少20%的匯兌收益。歐元對美元跌至2003年9月以來最低點,至1.0822。華爾街見聞提及,摩根士丹利預計歐元/美元將在今年年底跌至1.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86

春節後鋼市開局穩中有升 2月鋼廠盈利有望繼續改觀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2-15/983964.html

對於2月份鋼廠的盈利情況,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王國清判斷,目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預計春節後市場將有小幅拉漲現象,2月份鋼廠盈利仍有望繼續好轉。

Pbu350839_0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夏冰

春節前國內鋼價普遍維穩,鋼材現貨平穩運行,期貨震蕩上漲,但鋼鐵行業2015年虧損面超過5成,行業發展進入“嚴冬”期。

與此同時,中央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務院出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財稅金融政策,也為鋼鐵行業徹底擺脫困境提供了歷史機遇。春節後鋼價將怎樣走?2016年鋼鐵行業發展形勢如何?

全國鋼材庫存攀升

2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幹線綜合庫存監測拿到的數據顯示,從全國線材、螺紋鋼、熱軋板卷、冷軋板卷、中厚板五大品種庫存總量來看,截至2月14日的數據顯示,全國綜合庫存總量為1083.7萬噸,比1月29日增加166.95萬噸,增幅為18.21%。其中,螺紋鋼庫存量為508.8萬噸,比1月29日增加101.1萬噸,增幅為24.8%;線材庫存量為123.9萬噸,比1月29日增加30.3萬噸,增幅為32.37%。

對於節後全國鋼材庫存量大幅攀升,西本新幹線首席分析師邱躍成分析稱,“考慮到終端需求恢複仍需要一個過程,後期市場庫存仍將繼續增加。不過,目前的庫存水平較去年同期仍降低10.66%,鋼廠開工率略有恢複但維持低位,鋼廠庫存明顯低於去年同期,廠商心態較為平和。”

“我的鋼鐵網”2月14日國內鋼材指數(Myspic)顯示,綜合指數報73.96點,較節前持平;鐵礦石價格指數(MyIpic)綜合指數報51.9點,較節前持平;鋼坯價格受下遊個別拉漲,小幅漲10元至1550元/噸,鋼材現貨市場價格整體平穩運行。假期雖已結束,但多數商家還未返市,短期市場價格將仍以持穩為主。

鋼鐵業去產能加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春節前國務院出臺了《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未來5年去產能的目標為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

對此,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王國清分析,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原則是,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2016年,我國鋼鐵行業處於去產能的逐步發力期,鋼鐵行業作為產能絕對過剩行業和去產能試點行業,將逐漸均衡僵屍企業、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及國家主管部門等利益對壘,在“壯士斷腕”的決心下,在國家對於僵屍企業產能出清的保障下,在市場化對資源有效配置的前提下,在國際產能合作和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下,鋼鐵行業去產能有望打出階段性的殲滅戰,僵屍企業加速出清。

目前,穩增長、鋼鐵去產能和供給側改革的力度加大,市場預期有所好轉。對於2月份鋼廠的盈利情況,王國清判斷,目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預計春節後市場將有小幅拉漲現象,2月份鋼廠盈利仍有望繼續好轉。

“春節後國內市場庫存大幅攀升基本在市場預期之中,當前國內市場和鋼廠庫存依然明顯低於去年同期水平,鋼鐵去產能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將有望提升市場預期。”邱躍成預計,春節後國內鋼市有望以穩中有升走勢開局。

  • 每日經濟新聞
  • 劉小英
  • 每經記者 夏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36

香港股市22年來最差開局 全球開啟“恐慌”模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169.html

香港股市22年來最差開局 全球開啟“恐慌”模式

一財網 羅琦 2016-02-14 17:15:00

在春節後,香港股市2月11日率先開市,由於春節期間外圍股市都出現大幅下挫,讓投資者整體避險情緒全面升溫;而步入2月12日,港股繼續延續跌勢。

在春節後,香港股市2月11日率先開市,由於春節期間外圍股市都出現大幅下挫,讓投資者整體避險情緒全面升溫;而步入2月12日,港股繼續延續跌勢,讓原本就被外界稱為“價值窪地”的港股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大,但也有多名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全球市場都很難見到曙光,投資者要慎重“撈底”。

春節休市期間,美國、歐洲股市的開局都非常令人擔憂,在香港在連續停市5天後,在猴年首個交易日便出現大跌,最多曾跌超過800點,全日收市仍大跌742點,跌幅達到3.8%,是自1994年以來最差的農歷新年開市表現。到2月12日,當所有人都預計港股有可能出現反彈的時候,港股繼續下挫,最終港股下挫226點,跌幅達到1.2%,最終收報18319點,盤中低見18278點,創下2012年6月以來的低位。

港股損失慘重

在連續兩日的跌勢中,香港股市中金融股出現了很大的損失,其中最慘重的是金融股,建設銀行(00939.HK)、工商銀行(01398.HK)和中國銀行(03988.HK)股價都創下新低,而這幾家銀行股的股價跌幅在上周五都超過2%。

而保險股也是重災區之一,上周五中國人壽(02628.HK)曾跌至2008年以來的低位16.2港元,最終收報16.32港元,中國財險(02328.HK)及中國平安(02318.HK)跌超過4%,新華保險(01336.HK)也跌超過3%。

有市場人士稱,金融股受到重創或與美國對沖基金經理Kyle Bass在一份投資者的信有關,這份信中稱,中國銀行體系的潛在損失將為美國銀行體系在次貸危機時損失的4倍或以上,而不良貸款問題可能會導致內地銀行業的虧損,金額可能會高達3.5萬億美元,占整體銀行資產規模10%。

Kyle Bass稱,目前投資者正在見證全球歷來最大規模的經濟調整,可是內地的信貸規模在短期內會見頂,到時候可能會導致內地銀行體系出現虧損,並且波及其他經濟體。

除了中資金融股,外資金融股也難逃劫難,匯豐控股(00005.HK)被多家銀行看淡,股價一度跌至47.8港元,是7年以來的最低,尾市跌幅收窄至2.93%,收報48.05港元,同樣被看淡的渣打銀行(02888.HK)還曾跌到了上市的低位。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撰文稱,自從1月以來,資本市場就在不停波動,不少評論稱市場已經開始對環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失去信心,而負利率政策的推出,更令人覺得貨幣政策已經走到盡頭,往後已再無子彈可用,央行繼續影響市場的能力也受到質疑,大家開始憂慮市場將何去何從。

陳家強稱,近日環球股票市場已經出現調整,一些小泡沫開始爆破,市場正熱切期盼政策當局對未來政策的解說。而世界各地的市場及政府正在適應環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新常態,而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系,在外圍環境的影響下,經濟增長也會減慢,影響同時也會在股票市場中反映。

全球股市開啟“恐慌”模式

除了香港市場,其他市場也令投資者憂心忡忡,東京股市上周五早盤大跌超過5%,令上周東京股市整體下挫近10%,成為了投資人最痛苦的一周。

澳大利亞股市也加入下跌的行列,2月11日,澳大利亞ASX200指數也縮水了1.17%,是兩年以來的最低收盤點位,如果跟2015年的最高位5985點相比,下跌幅度已經超過20%,進入技術型熊市。

盡管上周末美國股市和歐洲股市都出現絕地大反彈,道瓊斯工業指數上周五漲2%,升313.66點,標準普爾500上升1.95%,德國DAX上升2.45%,巴黎CAC上漲2.52%,這些數據似乎讓不少投資者感覺是否可以喘一口氣,但全球大佬們多數都認為跌勢未完,接下來形勢還不容樂觀。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環球策略員Alex Dryden稱,市場開始反映美國未來12至18個月將步入衰退,屆時全球央行將如何應對環球經濟停滯成為了不明朗的因素,驅使投資者避險。

美銀美林則在上周五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預測降低了,由2200點降低至2000點,雖然比上周五的1864.78點還有7%的升幅,但仍意味著標準普爾500指數連續下跌兩年,是2001年來互聯網泡沫爆破後的首次。該行認為,“極端”的跌市令之前的目標難以達到,而流動性不足可能將導致短期還有大幅下滑的風險。

花旗銀行發布報告稱,金融市場已用其定價方式,為全球衰退做出預示,不少大型機構投資者和投機人士都開始對市場看淡,令“去風險化”情況加劇。而按照該行對定義,這些大型投資者都是管理1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連他們也開始逃跑,說明情況非常恐怖,花旗認為,現階段難以預測市場何時跌完。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71

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 總結“十三五”開局之年“三農”工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十三五”開局之年“三農”工作,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勢,部署2017年農業農村工作。

會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門研究“三農”工作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今年農業農村形勢總體較好,明年“三農”工作要繼續為全局作貢獻。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習近平強調,要始終重視“三農”工作,持續強化重農強農信號;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三農”工作方向,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優化產業產品結構;要把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相適應,使強農惠農政策照顧到大多數普通農戶;要協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更好引導農業生產、優化供給結構;要尊重基層創造,營造改革良好氛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要持續抓好“三農”工作,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積極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深入開展農村“雙創”,推動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互促共進。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拓展農村發展空間。

會上傳達學習了習近平重要講話和李克強指示要求,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幹意見(討論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農業農村發展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業結構調整邁出重要步伐,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村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農村民生持續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年1000萬人的脫貧任務有望超額完成,脫貧攻堅實現良好開局。

會議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註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會議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要適應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結構,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優化經營結構,把促進規模經營與脫貧攻堅和帶動一般農戶增收結合起來;立足比較優勢,優化區域結構,重點建設好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加快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能,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促進融合發展,優化產業結構,著眼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收益,努力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把該退的堅決退下來,把超載的果斷減下來,把該治理的切實治理到位,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

會議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完善體制、創新機制,加快深化農村改革,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改革財政支農投入使用機制,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健全農村創業創新機制。

會議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系農業的長遠發展,在方向性問題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顛覆性的錯誤,必須守住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的三條底線。

會議要求,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確保2017年再脫貧1000萬人以上。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楊晶主持第一次全體會議。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同誌,中央和國家機關及軍隊有關單位負責同誌等出席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68

報告:中國經濟2017年開局價格完成“U型”回升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簡稱“人大國發院”)等機構22日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稱,2017年開局中國經濟呈現出一個最新特征:價格完成“U型”回升。無論是CPI、PPI、進出口價格,還是綜合性的GDP平減指數,都呈現出完美的“U型”走勢。

當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召開,對2017年1月的宏觀經濟數據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曉光代表課題組發布了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報告。報告指出, 2017年開局中國經濟呈現出一個最新特征:價格完成“U型”回升。

劉曉光介紹,首先,從消費領域來看,CPI呈現出明顯的“U型”回升,且基本可以排除春節因素主導的可能。其次,從生產領域來看,PPI完成“U型”回升的態勢更為明顯。再次,從進出口貿易來看,進出口價格指數同樣呈現出“U型”走勢。最後,綜合來看,GDP平減指數表現出強勁的“U型”回升態勢。

劉曉光認為,當前價格“U型”回升反映了經濟基本面的重要變化。2017年開局,中國經濟持續升溫,當前物價回升首先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回暖,包括制造業企穩回升,也反映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回暖,尤其是進口需求較快回升,更反映了市場供需結構的相對變化。

劉曉光表示,2016年,中國經濟運行企穩回升,中國經濟增速重回世界第一;經濟結構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在需求結構上,中國經濟對投資和外需的依賴度不斷下降,在產業結構上,中國經濟對第二產業的依賴度下降,產業轉型升級效果明顯;產業新增長點交替湧現;就業形勢穩中向好,農民工增速首次回升;企業績效大幅改善;市場主體信心回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進展。

劉曉光分析,價格實現“U型”回升對中國經濟的最大影響,是使中國經濟擺脫“通貨緊縮”的壓力。首先,價格回升減輕了“債務-通縮”壓力。其次,價格回升將帶動企業績效改善。再次,價格回升將帶動企業投資增加。另外,價格回升可能意味著居民生活成本的相對提高。最後,價格回升釋放了貨幣政策在防範資產泡沫和應對匯率貶值方面的操作空間。

上述課題組稱,2017年價格走勢對中國經濟運行有兩個核心風險點。第一個風險點在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壓力擡頭,尤其是“輸入型通脹”可能會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PPI主導價格結構的變化,加上與CPI位勢互換,可能會導致2017年PPI向CPI的傳導加速。第二個風險點在於,當前物價上漲不均衡,特別是工業部門內部行業分化較為嚴重,一些行業可能會面臨高成本和低價格的雙重擠壓。

通過對比價格調整的六個階段,上述報告認為,當前價格調整已經處在第四階段向第五階段的轉變期,說明中國經濟築底已經取得實質性勝利,即將步入一個新的結點期。在此基礎上,報告對2017年中國經濟形勢進行了展望。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形勢穩中向好,GDP增速有望達到6.5-7%,CPI漲幅為2.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515

海關總署署長於廣洲:今年外貿開局明顯向好

海關總署8日對外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8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0.6%。其中,出口2.09萬億元,增長11%;進口1.8萬億元,增長34.2%;貿易順差2936.5億元,收窄46.1%。

海關總署署長於廣洲同日在“兩會”期間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外貿開局明顯向好,主要有四個方面的上升:一是總量、數量在上升,國內的需求明顯增長;二是高新技術產品、制成品明顯快速增長;三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了積極發展的態勢;四是市場預期在回暖、企業信心在增強。

外貿開局向好 總量保持上升

來自海關總署的分析稱,前兩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對歐美日東盟等市場進出口均有所增加。

值得關註的是,去年11月1日起,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將機電、成品油、玩具等共418種產品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提至17%。按照外貿政策一般需要3個月至半年顯現效果的國際慣例,本次發布的進出口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提高退稅率的效果。

前2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18萬億元,增長20.5%。其中出口1.11萬億元,增長5.4%,占出口總值的53.1%;進口1.07萬億元,增長41.5%,占進口總值的59.4%;一般貿易項下順差438.7億元,收窄85.4%。

前2個月,歐盟、美國、東盟、日本分別為我國的前四大貿易夥伴。

其中,中歐貿易總值5830.2億元,增長15%。我對歐盟出口3565.9億元,增長8.7%;自歐盟進口2264.3億元,增長26.4%。

中美貿易總值為5473.1億元,增長18.9%。其中,我對美國出口3837.8億元,增長11.5%;自美國進口1635.3億元,增長41%。

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4748.2億元,增長24.2%。其中,我對東盟出口2552.3億元,增長14.7%;自東盟進口2195.9億元,增長37.4%。

中日貿易總值為2942.9億元,增長20.1%。其中,對日本出口1392.6億元,增長9.1%;自日本進口1550.3億元,增長32%。

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進出口均增長。前2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42萬億元,增長18.8%,占我外貿總值的36.5%,較去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9344億元,增長10.1%,占出口總值的44.7%;進口4863.4億元,增長40.1%,占進口總值的27%。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76萬億元,增長17.3%,占我外貿總值的45.1%。其中,出口9224.4億元,增長11.7%,占出口總值的44.1%;進口8327.5億元,增長24.1%,占進口總值的46.3%。

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還顯示,前兩個月,鐵礦砂、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

具體來說,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1.75億噸,增加12.6%,進口均價為每噸532.1元,上漲83.7%;原油6578萬噸,增加12.5%,進口均價為每噸2673.6元,上漲60.5%;煤4261萬噸,增加48.5%,進口均價為每噸640.7元,上漲1.1倍;成品油498萬噸,減少5.9%,進口均價為每噸3305.6元,上漲48.6%。

此外,機電產品進口7794.6億元,增長22.2%;其中汽車16萬輛,增加41.3%。

目前,世界銀行對新興經濟的經濟和貿易仍保持樂觀預期。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2017年出口大宗商品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預計將從2016年的0.3%加快至2.3%。但世界銀行也提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總體經濟前景仍需防範國際貿易不溫不火、投資疲軟乏力、生產率增長遲緩等因素的不利影響。

針對今年海關工作重點,於廣洲表示,海關作為把關人,要把“門”看好,嚴厲打擊“洋垃圾”和農產品走私;打好“組合拳”,把貨物通關時間再壓縮三分之一;講好“普通話”,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做好“加減法”,認真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33

北大課題組:經濟開局平穩,觸底回升尚早

2016年下半年開始企穩的實體經濟,今年開局繼續平穩,一季度GDP保持強勁增長,同比增速達6.8%,余下三季度增速將會逐步放緩至6.5%。全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6.6%左右。

21日,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舉辦的“2017兩會後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上,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課題組對2017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做出如上預判,並認為實體經濟開局平穩,觸底回升為時尚早。

2017年開局樂觀

統計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速從去年12月的6.0%加快至6.3%,1~2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自去年12月的6.5%加快至8.9%;基建類投資同比增幅大幅增長27.3%,民間投資同比增長6.6%。

在今年的兩會上,中央宣布將2017年經濟增長目標由6.5~7.0%下調為6.5%左右,2017年政策重心調整為保證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遏制金融風險和資產泡沫。對於保持擴張財政政策,課題組估算,2017年預算財政赤字GDP占比實際超過4%。貨幣政策已收緊,金融去杠桿已成為政策重心。政策性利率逐步上調,今年有望繼續上調10~20個基點。

針對2016年中國經濟仍獲得6.7%的增長、重奪全球增速第一、2017年頭兩個月經濟數據也相對樂觀的局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認為,在投資資本收益率比較低的前提下,中國經濟要實現穩增長只能靠投資率。

與之相對應的,是金融的過度發展、與實體經濟的進一步脫節。他提到,過去10年,金融附加值占GDP比例節節升高,已達9.5%。與此同時,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應卻在下滑,2016年,近25萬億的新增融資量只帶來了5萬億~6萬億的GDP增長。實證研究發現,金融發展(金融附加值占GDP比例)與經濟增長和固定資本形成之間沒有關系。

劉俏提到,從長遠來講,重塑微觀基礎是中國實現經濟穩健增長的關鍵——國企改革、財稅改革、企業減負、創新體系的建設、私有產權的保護等必須加速。

迎接挑戰

在分析會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提到,有長期和短期兩種力量影響著經濟。從短期力量來看,偶發與隨機產生的各種力量給經濟造成的沖擊在連續不斷地發生,並將影響未來10年、甚至是20年。

比如,全球化退潮和地緣政治緊張的深層經濟力量。全球化力量將削弱,地緣政治處於大變動時期,充滿了不確定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相當大程度依賴於全球化,中國發展需要應對全球化削弱帶來的挑戰。

其次,公共服務需求和政府規模擴大。隨著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人民對各種公共服務的需求隨著收入上升而快速增加。政府規模將會繼續擴大,瓦格納定律(當國民收入增長時,財政支出會以更大比例增長。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將會提高)在起作用。一方面中國減稅增進企業活力的空間減少,另一方面也需要改革財政體系,更高效率、更公平地提供公共服務。政府成為配置占GDP比重越來越大資源份額的主體。解決不好這個挑戰,我們既會失去效率,也得不到公平。

再者,農業生產率提高相對緩慢,影響結構變化速度。以及靈活的勞動力市場建設,是最大的市場體制短板和挑戰。中國在未來20~30年內,將面臨著勞動力市場建設的挑戰。可預見的是,中國在未來需要持續地將勞動力進行兩個再配置。這都需要一個靈活的、富於效率的全國性勞動力市場。

勞動力的兩個再配置,其一發生在產業間。具體表現在,低效的行業衰退萎縮,高效的行業興盛起來,低技術行業衰落,高技術行業興起。制造業吸納就業能力縮減,而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增強,勞動力市場就需要把就業者從衰落的部門配置到興盛的部門;另一個發生在地理空間上,即遵從市場規律,追逐產業集聚,將勞動力配置到有前途的城市里。

他認為,這些挑戰正擺在當前中國人的面前,我們需要根據條件變化不斷地迎接挑戰,慢慢解決。

此外,為解決構性失衡的問題,當前政府一直采用行政手段,比如嚴格的購房令、嚴格的再融資審批。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劉曉蕾稱,這些行政手段可能在短期內非常有效,但必須意識到行政幹預對市場的扭曲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84

這些先行指標透露:中國經濟一季度開局良好

從多項先行指標及政策動向看,中國經濟2017年一季度有望獲得良好開局。

未來一周多的時間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及國內生產總值(GDP)等中國一季度重要宏觀經濟數據將先後發布。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雖然受高基數因素影響,PPI、工業增加值等同比增速或略有放緩,整體投資增速也可能出現回落,但基建投資仍會保持較高增速,制造業投資增速也將繼續回升,隨著減稅減費紅利的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運行態勢將延續。

4月6日,施工人員在寶蘭高鐵寶雞南站進行鋼軌切割作業

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數據顯示,參與調研的經濟學家預測201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將達到6.79%,高於去年一季度的6.70%,略低於去年四季度的6.8%。

此外,2017年3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達到了50.95,連續八個月高於50的榮枯分界線。

經濟開局良好可期

中國經濟2017年開局究竟如何,還得用數據來說話。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最具代表性的經濟先行指標之一。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1.8,創2012年4月以來最高,比2月上升0.2個百分點。3月官方非制造業PMI為55.1,為2014年5月以來最高,前值為54.2。

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官方PMI持續出現結構性改善,庫存周期仍未結束,預期經濟短期無憂,長期依賴於減稅降費、簡政放權、要素市場改革、制度創新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

工業數據的表現也十分搶眼。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3%,增速較上年12月加快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5%,增速比上年12月加快29.2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加快2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表示,工業企業利潤目前出現恢複性增長的同時,一些反映企業效益的其他指標也明顯改善。比如,利潤率同比明顯上升,1~2月份,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92%(因季節因素,低於上年12月份),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升幅為2012年以來最大;回款難首現緩解,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同比減少1天,為近年來首次同比下降;此外,存貨增長也有所加快,但產成品周轉天數繼續減少。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7日在第二屆中國新常態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短期已經看到了築底企穩的積極變化,因為先行指標已經出現向上、向好、向穩的變化,無論是采購經理人指數持續數月在擴張區間,還是工業品市場價格從去年9月結束了長達54個月下降的局面,以及發電量、貨運量等指標穩定的變化,都預示著中國經濟短期的景氣度在提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撰文分析,新訂單指數、出口訂單指數繼續提高,表明國內外市場需求形勢比較穩定;生產指數、采購量指數提高,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繼續恢複;購進價格指數回落,預示市場供求關系正發生積極調整,工業品價格上漲壓力有所下降。同時,3月PMI指數繼續小幅回升,已連續8個月保持在50%以上,表明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運行態勢已初步確立。

多指標顯示質量效益實實在在

除了宏觀數據仍將保持在合理區間外,更多的實體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在不斷提高。

“我們不僅有亮眼的增速,更有結構的優化、改革的突破、民生的改善。”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趙辰昕2月15日在宏觀經濟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趙辰昕表示,經濟發展提質增效主要體現在七大方面。包括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有序推進、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改革開放實現新的突破、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疊加效應明顯、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

質量效益提升首先體現在結構優化,新經濟、新動能穩步發展,三次產業機構亟須優化。

1~2月的數據則顯示,我國的工業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6%和11.9%,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快6.3和5.6個百分點。

今年的服務業也增長較快,繼續保持在景氣區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

質量提升還體現在就業增長上。面對今年新增1100萬人的就業任務,一季度就業數據實現“溫暖開局”。

在4月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表示,前2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88萬人,同比增長16萬人;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前2個月也保持在5.0%左右的較低水平,一季度就業實現“溫暖開局”,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

質量效益還體現在實體經濟表現,產銷兩旺實實在在。

一季度,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風向標”的重卡銷量劇增。中國重汽7日晚發布公告稱,公司一季度產、銷重卡數量分別為2.96萬輛、2.5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92%、71%。其中3月份銷售重卡1.15萬輛,環比增長60%。

不只是重卡,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平地機的銷量也出現猛增。

中機聯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25家納入統計的挖掘機企業累計銷售挖掘機超過4500臺,同比增長54%。2月份的銷售數據更讓人吃驚,當月國內挖掘機銷量總量為14530臺,同比增長297.65%,增速創單月最高紀錄。裝載機、推土機、平地機2月的銷量則分別增長了110%、85.04%和64%。

東吳證券分析認為,全國基建激增和“一帶一路”戰略是推動工程機械銷售數量增長的兩個主要因素。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金星此前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國務院、國家發改委陸續公布了建設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基礎設施的文件並開始大力推廣後,這種態勢開始傳導到了挖掘機等工程機械行業。

行業普遍認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2016年就迎來了春天,今年應是大型項目的開工高峰,未來兩年將是行業的投資高峰。

質量效益還來源於各地改革有序推進,行政事業、財政金融、國資國企改革又啟新篇。

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財政部、發改委兩部門日前印發通知,自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並將商標註冊收費標準降低50%。

財政改革方面,在去年6000多億元的減稅降費政策基礎上,今年國務院公布了新一輪5500億元減稅降費新政,全年減稅降費總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自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後,服務好實體經濟已成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繼央行等五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後,銀監會近日又印發了《關於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促使銀行業圍繞“三去一降一補”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在國企改革方面,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今年混合所有制改革依然是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突破口要進一步擴大。

未來三季度穩增長需再接再厲

一季度經濟繼續回暖幾成定局,二季度經濟能否延續良好態勢仍需繼續發力穩增長。

首先,受高基數因素影響,PPI、工業增加值等指標3月份增速或略有回落,通脹壓力有所緩解。

海通證券姜超團隊的一份報告預測,3月份PPI環比上漲0.3%,PPI同比漲幅略降至7.6%。預測4月PPI環比下降0.5%,PPI同比漲幅降至6.3%。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撰文表示,在2月CPI同比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的背景下,3月CPI同比繼續走低、PPI同比漲幅由升轉降可能沖擊市場通脹預期。第一季度經濟雖暫時穩定,但先行指標已高位見頂,反映出增長的內生動力依舊不足,這將削弱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

顯然,一些因素可能對二季度經濟走勢造成影響。比如,由於去年底搶優惠政策透支消費者購買力,導致今年初汽車消費增速同比下降;房地產市場降溫令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能否延續回升存疑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各地對房地產市場重拳出擊政策作用下,未來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將迎來拐點,5月份以後房地產開發投資將會逐步下降,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經濟增速形成向下壓力。

國家發改委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1378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地方項目完成39975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1.2個百分點,是去年6月份以來的最快增速。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持續回落,同比下降8.3%,反映出投資增長後勁仍顯不足。

不過,在PPI持續正增長、工業企業回補庫存、經濟動能轉換加速、PPP模式初步為市場認可等多重積極因素推動下,經濟總體平穩格局不會被輕易打破。

在提升有效投資方面,PPP模式被寄予眾望。在地方兩會上,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等17個省市區均提及了要大力推廣PPP模式。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在媒體上表示,地方政府換屆之後會產生新的基建投資需求,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導向下,以及隨著PPP模式的推廣,基建投資有望維持較高增長水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今年是“十三五”規劃落實關鍵年,大量計劃項目有望獲得批複並加快落地。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為57.35%,城市化道路還很長,投資增長空間充足。目前PPP項目庫金額合計已有16萬億元,今年項目投資總額有望超過20萬億元,落實情況有望好轉,對投資會有實質性拉動。今年基建投資增速將保持在17%左右。

事實上,一季度後的中國經濟依然有強大的穩增長潛力。

2月2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在減稅降費、激活企業活力方面,3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落實已確定的今年減稅降費政策,同時繼續多方面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的力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15日在全國兩會閉幕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表示,力爭今年減稅降費能夠達到萬億元人民幣,並稱要用政府的“痛”來換企業的“順”,讓企業輕裝上陣,提高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83

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用電量反映結構在優化

一些實物量指標和先導指標回升轉好,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9%,鐵路貨運量增長15.3%。3月份制造業PMI為51.8%,連續6個月保持在51%以上。基於這些,國家發改委的判斷是,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嚴鵬程在13日的發布會上對媒體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三季度以來的良好勢頭,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市場預期持續改善,微觀活力繼續增強;市場用工需求回暖,就業保持總體穩定;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外需整體有所改善;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用電量反映出產業結構在優化

今年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9%,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3.7個百分點。3月份當月,全社會用電量約51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增速同比回升2.3個百分點。

從用電結構看,一季度第二產業用電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有所回升,達到75%。第二產業用電中,鋼鐵、有色行業用電同比增長12.8% 和16%,增速分別回升26.8和21.8個百分點,二者合計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達34%,拉高全社會用電增速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用電增速有所回落,但信息技術等高精尖行業用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同比增長13.3%,高於全社會用電增速6.4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對全社會用電量的拉動主要依靠裝備制造、新興技術行業及大眾消費品業的較快增長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主任助理葉春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進展,從用電量方面能夠體現出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比重逐漸在增大,1~2月,第二產業的四大高耗能行業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拉動為零,第二產業對全社會用電量的拉動主要依靠裝備制造、新興技術行業及大眾消費品業的較快增長。”葉春說。

從發電情況看,受近期重點水電廠來水偏枯等因素影響,水電發電量負增長,火電發電量增速高位運行。初步統計,一季度全國火電和核電發電量同比增長8.4%和19.2%,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6.1%。

葉春表示,水電發電量減少,火電發電量增加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來水偏枯和上年蓄能值相對偏低,造成水電發電量下降;二是用電需求快速增長和水電出力減少,造成火電發電量上升。

“今年後續各類型電源的發電情況尚存在不確定性,還需要根據未來一段時間的用電需求及來水情況決定。”葉春告訴第一財經。

嚴鵬程同時表示,由於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外部因素依然較多,結構性失衡問題仍較突出,經濟回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一季度PPI同比漲幅或全年最高

今年以來,PPI漲幅顯著擴大:1月份為6.9%,2月份高達7.8%,3月份達到7.6%,其中,2月份的漲幅為2008年10月份以來的新高。

嚴鵬程分析稱,PPI上漲的原因,可用兩個“80%以上”來解釋。一是翹尾影響占80%以上,一季度平均PPI上漲7.4%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影響約為6個百分點,約占81.1%。

二是部分重點上中遊行業價格上漲的貢獻在80%以上,構成PPI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價格中,鋼鐵、有色、石化等8個重點上中遊行業價格大幅上漲,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6.3個百分點,約占總漲幅的85.3%。

發改委預計,一季度PPI同比漲幅可能是今年全年最高,後期有望呈逐季穩步回落態勢。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也得出相同結論。他對第一財經表示,去年以來PPI的大幅跳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供給側改革的去產能以及環保趨嚴導致上遊相關行業的供給端失去彈性,因此在需求出現小幅改善的時候就會導致價格出現大幅飆升。伴隨著供需結構在二季度逐步調整到位,特別是需求端開始走弱,PPI會持續回落。

“總需求相對平穩,出現顯著擴張的可能性比較小;部分重點行業市場供求關系雖有所改善,但產能過剩狀況尚未得到實質性改變,鋼材、煤炭、有色等產品價格經歷前期恢複性上漲後,後期有望保持總體平穩。”嚴鵬程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