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石榴裙下的麦道夫 东方愚


http://www.econzhang.com/?p=3657

文/东方愚   《周末画报》“商海贤内助”专栏,发表时有删节。

2008年12月11日早上,美国FBI的两位专员在纽约56大街和列克敦道交叉口的咖啡厅见面。他们要了同样的东西:大杯的热咖啡,枫糖面包圈和 纸巾。

“真他妈难以置信,麦道夫的手下(儿子)已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我,他的秘密将诏告天下。这桩事一旦传到媒体耳朵里,咱们估计再也睡不好觉了。走,咱 们去看看他在不在家。”其中一位名叫西奥多的专员称。

一个小时后,他们裹着大衣,来到了上东区东64大街133号12A。麦道夫亲自开的门,他正打算去自首。于是大家都很“默契”,逮捕令很快就送到 了。麦道夫,对,就是那个长期叱咤美国金融市场的犹太人伯尼•麦道夫,走下了资本神坛。

麦道夫在法庭上对包括证券欺诈、洗钱、伪证等11项指控供认不讳,他所设计的“庞氏骗局”金额超过600亿美元──这是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骗局。

麦道夫很快被投入了监狱,他被判处150年有期徒刑。

老麦悲喜交加。悲的是,自己难逃宿命,事发的半年前,他的亲爱的妻子露丝•麦道夫在墨西哥星空海滩给他安排的70岁生日宴会让他难忘,而2009年 就是他们结婚50周年──金婚年!喜的是,露丝安然无恙,没有卷入诈骗案中。

是麦道夫“蓄谋已久”,还是露丝的石榴裙散发的气息,使麦道夫在金融市场分泌出了一种奇特的荷尔蒙,步步走向深渊呢?

“世界上最诚实的人”
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和他结婚,支持他,维护他的尊严,50年如一日。这些词汇层层递进,都与麦道夫和他的妻子露丝有关。他俩颇有夫妻相,麦道夫长着一幅娃娃脸、说话转声细语、甚至有些娘娘腔,喜欢穿 条纹衬衫和深灰色裤子,而露丝一头金发,身材娇小、妩媚,一看就是惹人疼的那种类型。两人50年的婚姻里,露丝对麦道夫信赖无比,她曾说:“我们家伯尼是 世界上最诚实的人。”


这种话现在听起来很滑稽。但在麦道夫案发之前,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深信不疑。有一件比较夸张的事,即麦2008年4月29日,麦道夫生日那天。露丝 为他筹办的聚会上,名流云集,觥筹交错。席间老麦的一个合伙人端起酒杯敬酒,他先是称赞了麦道夫的聪明劲儿,然后笑着说:“伯尼,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奸 巨滑的家伙。”

玩资本运作的人哪位不是老奸巨滑之徒?男人之间的这种口吻,其实还是赞扬之辞。于是大伙儿都笑了,除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麦道夫的老婆露丝。她很惊 讶、愤怒、倍感不可思议,竟然有朋友用“老奸巨滑”形容自己的丈夫,“你这个混蛋,居然这样说伯尼,他为你做了多少事!”露丝说。

“我只是开个玩笑呀。”

“Shit!”露丝甩下这么一句,把手里的餐具甩到了桌上。大伙儿面面相觑。真是一场“杯具”。|

心直口快的老露丝是可爱的,但是如此不留情面,也足见她对麦道夫的崇拜程度。在她的心里,麦道夫就是上帝。她是一位无可挑剔的“贤内助”。在朋友们 眼中,麦道夫被露丝征服的原因,一是露丝的身段和脸蛋让他萌生原始冲动,二是他的胃口被会做一手好菜的露丝捕获无疑。

要知道,露丝在纽约大学读研究生的专业是营养学,她与人合著的《美国最大的犹太菜厨师:美国最著名餐馆的175道名菜》(1996)彻底巩固了她在 厨艺和饮食界的地位。但她绝非一位事业型的女性,对她来说,自己积攒的所谓名声都只是用来为丈夫服务的,她曾邀请著名的犹太作家迈克尔•斯卡坎和肯尼思• 利博为她和麦道夫写家庭回忆录,并编辑成一本剪贴册,用露丝的话来说,剪贴册是为了给老麦“一份永生难忘的生日礼物”,“在不惊动他的前提下让他开心” 。这是2003年,麦道夫65岁,露丝说“这是一个开始衰退的年龄,不过这与伯尼无关,他拥有整个世界。”

两位犹太作家在一个阴雨天来到了麦道夫和露丝的家中,不过正当他们开始整理照片时,露丝就开始动摇了,很快变卦,她认为65岁“说年轻不年轻,说老 也不老”,是个尴尬的年龄,相比之下,70岁生日更合适,更厚重。于是两位作家第二天就被放假了。

5年后即老麦在墨西哥星空海滩的庆生会。半年后被捕,从“世界上最诚实的人”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骗子”。合伙人那一句“老奸巨滑”一语成谶。

守口如瓶,保持风度
麦道夫是个早婚的家伙,大学还没毕业就和露丝结婚了,露丝的父亲是一位会计师,她后来成为麦道夫证券公司的会计,自然被视为继承了父亲 的衣钵。而麦道夫在1959年和露丝结婚后,就成为“上门女婿”,搬过来和露丝一家一起住(1960年他才毕业)。次年,他怀揣5000美元前往华尔街从 事玩股票。华尔街在线杂志《股市》(Clusterstock)曾怀疑,还在上学且只是兼职做过救生员和喷灌装置员的麦道夫怎么会有5000美元“巨款” 呢?


坊间对此的分析,一种是确实是麦道夫赚来的,而也有人推测,这笔钱是他的岳父大人赞助的。从这一点来说,正如有中国富豪异军突起,或是仓惶落马后, 人们总会重新审视他当年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好奇心无罪。

如果是老丈人赞助的,你肯定会说,麦道夫这家伙也确实太幸运了,既娶人家女儿又拿人家钱财,便宜都让他一个人沾了。不过露丝老爸也不是傻瓜,他是看 到了麦道夫的潜质──君不见,20岁出头的麦道夫刚到华尔街,聪明才智就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似乎总能找到与众不同的潜力股,正如他同时也被视为“潜力股” 栽培一样。

尽管露丝从一开始就对麦道夫爱得疯狂,但就此说麦道夫利用了她的单纯、从一开始就在爱情温床和婚姻小舟里谋划资本阴谋,显然不尽合适。一来高估了女 人的情绪在男人事业版图中的影响力,二来,想想1960年代的美国股市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吧,用一个中国化的词语来形容,那便是“野蛮生长”──一边是没 有电脑化和网络化“小米加步枪”式的战斗,一边是电子交易平台的孕育和呼之欲出。遍地黄金,焉能视而不见?

相对应的,这厢是一帮老朽们以为财大就能持续气粗,那厢是麦道夫们蠢蠢欲动,从纷乱的“粉红单”市场(声誉不佳、不守规则或无足轻重的“避难交易 所”,后被改造成OTCBB市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他灵敏的嗅觉使得他在证券进入电子化时代后如鱼得水,甚至在1990年代初当上了纳斯达克的非执行主 席。而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麦道夫的公司在16年间曾8次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老麦本人也曾两次受到SEC的直接质询。

麦道夫身上最大的可圈可点之处,在于他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一边乐此不疲于自己得心应手的资源整合术(包括从亲人处借光,从朋友处融资以及做媒将自己 的侄女嫁给美国证交会执法办公室前副主任),一边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必须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强悍。这是一种多数人会遇到的纠结或者说是分裂的心理。到 麦道夫这里,他的木讷性格,使这一心理表现为,将一个伟大的滚雪球计划深埋心中,守口如瓶,保持风度,直到证明自己不可一世的时候。只不过他忘记了给“不 可一世”下个定义,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轰然倒塌了。

于是,人们惊诧于,麦道夫是那么信赖露丝──“他们无话不谈,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过露丝”,他之前在华尔街的办公室的都是露丝支付的,从水电费到管 账,一条龙式大管家,“露丝坐在她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准备好支票簿,文件,那是一件近乎完美的工作效率,她的丈夫专门交易,他很有信心,因为他知道背后 总有她的支持。”伯尼的长期秘书,在1980年代初也曾做过露丝助理的埃莉诺后来回忆称。但麦道夫却骗了露丝,600多亿美元的“庞氏骗局”她不曾知晓, 甚至她的姐姐的父母创立的信托基金也在受害人之列。

麦道夫真的想骗他心爱的妻子吗?

愈堕落,愈有型
2008年12月11日,麦道夫因被指控诈骗650亿美元于今年被判处150年监禁。这位当年出差住尽豪华酒店的教父级的金融大腕,如 今蹲在美国巴特纳联邦监狱,只能过清苦日子了。与东窗事发前他必须保持风度不同,在监狱里扫大院的麦道夫,不用再隐藏和掩饰自己的情绪了。


一年后,美国有媒体报道称,2009年10月,麦道夫在狱中参与了一场关于证券话题的争论,由于与另一位高龄狱友意见分歧严重,在20多位狱友围观 下,两人在监狱的运动场爆发了“肢体冲突”,最终胜出的是71岁的麦道夫。不过,两个月后,麦道夫被送往监狱的医疗中心,外界怀疑是因为麦道夫在狱中与人 打斗所致,美国联邦监狱管理局发言人否认打斗,但证实麦道夫患有“高血压和眩晕”。

正是由于麦道夫的先前的守口如瓶和分裂症,露丝在他被捕后能够安然无恙,这一点令骗局中的许多受害者无法忍受。《纽约时报》称之为“被纽约抛弃的女 人”。露丝彼时对知道这一称号,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消费受到检方的严格监控,她想订阅《纽约时报》,但被检察官驳回了,后者认为她这是“奢侈之 举”。

露丝当然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不在乎,麦道夫是她的整个世界。老麦被捕后,她就像只失落但心存希望的小鸟,她不认为自己的男人是个坏蛋──尽管麦道 夫给整个犹太商人族群脸上抹了厚厚一层黑(一些犹太人甚至在此之后以一种公开的方式重视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以及他们的文化,包括商业文化),她相信他 会呆在家里继续品尝她和她做的好菜。可是这一切尽是幻想。当幻想破灭,她的优雅似乎一夜间消逝了,她呆在公寓楼顶阁楼里的阴影里,有时一呆就是一天,她甚 至在大热天不开空调(是忧郁使然还是为了省钱呢?她之前在经济上是完全依靠麦道夫的,后来许多资产包括她的20多件珠宝被拍卖),她的一些好友会来看她 (其中包括一些麦氏骗局中的受害者),就像到养老院看望一位无所依靠的孤寡老人一样。

露丝每周去狱中探望麦道夫一次,给她打气,与她在阁楼上的憔悴有所不同,她探狱前都会精心理发、化妆,她不想让丈夫看到自己的另一面,正如麦道夫几 十年来一直不想让她看到自己的另一面一样。匆匆见面后,她回到家里,重新回到憔悴的状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从没有把“背叛”这样的字眼放置到麦道夫 身上,相反,她觉得一直以来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够体贴,才让麦道夫独自承担了许多后来才知道根本不可能承担的重负,于是她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麦道夫愈堕落,在露丝心中反倒显得愈高大。她的偏执让她面对麦道夫时萌生自卑,而从不管他做过或做错过什么。她从不曾察觉这种自卑,不过于她而言, 正是这种自卑成为她的保护神──没有与麦道夫共进牢房──尽管果真如此,她可能也心甘情愿。

就在麦道夫锒铛入狱前不久,中国上海一位当年创业时与麦道夫一样借了岳父之光的知名的投资界人士,因为被老婆发现自己在外面有“外遇”,被迫在当地 一家报纸的中缝里刊登了“忏悔声明”。假设麦道夫被露丝发现自己在外面有情人,露丝会怎么办?

她一定会非常吃醋,心生愤怒,但她同时还会回家赶快照镜子,努力寻找自己哪个部位首先让老麦没欲望了。“露丝总是觉得她没有她的大嫂玛丽(麦道夫哥 哥彼得的老婆)更迷人。”她的一个朋友回忆说,“她总会说到玛丽修长的双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8

市场本身就是麦道夫骗局---股市里绝对没有新鲜事 李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15bad0100kwi6.html

    不在证券市场里浸个十年八年,真能体会到“股票低估的时间远比你想象的长得多,股票高估的时间也远比你想象的长得多”这两句话中的“长”字的深刻含义吗?

    换句话说,持股人(持有低估的股票)与持币人(还没有参与高估之后还有更高估的击鼓传花游戏)不行动(卖出、买进),市场是不会惊天大逆转的。我常常说的lust and caution(色戒),现在可能还处于caution阶段。

    看到“不该被低估”的股票估值越来越低(跌),而“无厘头高估”的股票估值越来越高(涨),“皇帝的新衣”、“地狱发现了石油”的现实版本又在眼前了。

    相信相信皇帝穿衣的人会越来越多、编造“地狱有石油”谎言的人最后自己也会相信地狱有石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狱发现石油的故事

  一位石油大亨见上帝后来到天堂的大门口,很想让自己跻身于天堂这个灵魂向往的极乐世界。但天堂的守门人圣吉·彼得拦住了他:“对不起,天堂已经住满了开采石油的业主,没办法再安排你了,你下地狱去住吧”

  深埋在地下的石油从不曾难倒过这位大亨,于是他灵机一动,对守门人言:“请允许我在门外给天堂里的朋友说一句话好吗?”“好的”。守门人答应了他。

  “喂!地狱发现了石油”大亨对着天堂门里大喊一声。

  于是天堂里的人全部蜂拥而出,天堂一下子空寂下来……。

  彼得见状对大亨说:“哎呀,你老太有才了!请进天堂吧!”

  于是,大亨进到了空无一人的天堂……但过了一会儿时间,石油大亨发现那一群人并没有回来,心里开始犯嘀咕,“地狱是不是真的发现石油了?可不能便宜了那帮家伙,我也得去看看”,于是他放下天堂的快乐生活,也跑到地狱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50

“草根”麦道夫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06497&time=2010-12-11&cl=115&page=all

受害者主要为普通百姓,获赔尚有困难
《新世纪》周刊 特派华盛顿记者 章涛

 

  在“庞氏骗局”的缤纷世界里,不变的是技巧,变的只是舞台。

  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Eric Holder)12月6日高调宣布,金融欺诈行动小组一个针对投资欺诈的全国性调查行动取得重大成功,共涉及231起刑事案件和60起民事案件,案件总计造成损失约104亿美元,受害者超过12万人。

  代号为“失信行动”的调查已经对金融欺诈案件中的超过500人提出了指控,其中343人为刑事指控,189人为民事指控,已有87名被告被判入狱,部分人的刑期超过20年。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成立了一只跨机构的行动小组来调查金融欺诈事件。多个政府部门,包括联邦调查局(FBI)、邮政总局、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国税局,大部分案件以上政府部门都早已开始调查。

  这次涉及的投资欺诈案件大部分都是典型的“庞式骗局”,即通过高回报诱使投资者,通过从新投资者处获得的资金偿还旧投资者的本金并支付利息。

  2008年爆发的前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投资欺诈案便是此类骗局的典型代表。但和麦案不同的是,此次破获的案件中无论是骗局策划者还是受害者大多来自草根阶层,真正影响着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和长期投资者的信心。

  “有名的公司或高调的公司管理者犯下的欺诈案更引人注目,但这些案件同样对辛苦工作的家庭和退休人员带来了摧毁性的打击,”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执行部主管库萨米(Robert Khuzami)表示。

子从父业

  1968年,在芝加哥读中学的意大利裔人弗兰克·卡斯塔迪(Frank Castaldi)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都打工挣取零花钱,雇主正是他的父亲乔治·卡斯塔迪(George Castaldi)及合伙人。

  在这间公司,弗兰克度过了中学和大学的业余时间,而且向父亲学到了最重要的工作技能:老卡斯塔迪总是劝说客户,如果他们买了他开出的承兑票据, 他会将钱用于公司运营从而获取利润,客户将保证能拿回本金及年息10%-15%的回报。老卡斯塔迪从1968年开始一直做到上世纪80年代早期,他的公司 从来没有任何业务。幸运的是,骗局在那段时间还没被揭穿。

  大学毕业后,弗兰克没有寻找其他工作,而是和其父以及原来的那位合伙人一起出资开了一间名为CZ Travel的旅行社和一家名为CZ Realty经营不动产的公司。一年之后,又收购了其他三家公司,并开设了一间会计事务所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和税务服务,这间事务所在以后成了他猎取投资者的重要来源。

  有了“雄厚”的产业背景后,1986年开始,33岁的弗兰克开始向他的意大利同乡编造“庞式骗局”。

  他利用大部分事务所客户对金融不熟悉的弱点,向他们兜售自己的承兑票据。尽管每张票据上的标注利率都为零,但他向客户口头承诺除了会归还本金 外,还能提供10%-15%的年化利息,以月度或季度返利。除了返利,对投资者还有的好处是不用支付所得税。弗兰克告诉他们不用进行申报,或者表示会帮他 们代缴税金。

  由于同为芝加哥地区的意大利族裔,大家数代相识,又有老卡斯塔迪成功生意模式的先例,弗兰克很容易地获取了投资者的信任,他的诈骗对象多是老人、寡妇或新移民。

  起诉书显示,他在行骗最初往往告诉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入自己旗下的经营业务。后来由于有较保守的投资者担心无法收回本金,他改称会将钱用于购买类 似银行存款的金融工具。而从2004年开始,他又向投资者宣称自己和一些金融机构拥有特殊关系,这些机构将会保证投资者的本金和高回报。

  事实上,他只将少部分资金用以支撑其不断亏损的旅行社,大部分用于向投资者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来源。除此之外,他还向一些金融机构贷款。在支付时,他一般从自己公司的银行账户里抽取资金,通过邮政系统运送支票。

  通过这种手法,弗兰克总共从超过473个投资者或机构处获得7700万美元,虽也偿还了部分人的本金,但对其他300多位投资者仍造成了3150万美元的损失。

  9月15日,弗兰克被控以邮政欺诈和税务欺诈两项罪名,判处23年监禁。

“庞式”体育迷

  迈阿密海滩市,著名度假胜地,曾拥有篮球巨星奥尼尔的热火队主场便在与它一湾之隔的迈阿密市美航球场。

  41岁的夏皮罗(Nevin Shapiro)是一家名为美国Capitol投资公司的所有者和首席执行官。当地人看来,夏皮罗的百货销售业务蒸蒸日上。2007年,他和其公司员工向 一位潜在投资人出示其公司的财务报表、税务返还记录和其他文件,宣称公司2006年总销售收入达到5500万美元,预计2007年全年将升至6000万。

  通过“良好”业绩,他吸引了大量客户的投资,并声称将这些投资都用于发展公司业务。作为凭证,他和同事给投资者开具承兑票据,年利率为10%-26%。

  在获取投资后,除了发展他所谓的百货业务,他将大量金钱用在了对体育的狂热上。作为当地出名的体育迷,他对迈阿密大学的体育发展抱有相当高的热情,慷慨捐赠15万美元。

  但当2009年11月没有拿回本息的投资者申请将夏皮罗拥有的投资公司清算时,他的真实情况才被曝光:所谓的百货商品销售业务根本不存在,他和公司的财务总监、会计伪造了财务报表和大量交易发票,新投资人的钱同样被用作偿还之前投资者的本息。

  调查记录显示,一位代号“RK”的投资者在2006年1月5日从个人账户转账20万美元至自己公司账户,然后再转账给夏皮罗,但夏皮罗将钱用于 偿还其他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1月10日,夏皮罗通过假发票诱骗另一投资者投资12.6万美元,随即便将这笔钱连同其他投资者的资金一起凑足20.2万美 元,通过投资公司的户头转账至“RK”公司户头。在2005年到2006年期间,“RK” 总共通过其位于新泽西的公司向夏皮罗的投资公司转账约540万美元。

  美国德惠律师事务所(Dorsey & Whitney LLP)负责白领犯罪的律师迈克(William Michael)告诉本刊记者,庞式骗局最重要的证据便是资金流向。“庞式骗局的诈骗犯一旦面临审讯就很难为自己辩护,因为资金流向很容易追查,”他说。

  2009年1月开始,由于投资者资金吃紧,夏皮罗开始无法返还原有投资者的本息。为回应投资者的质疑,他或称百货公司的客户拖欠货款,或称公司面临现金流困难,甚至以会计在休假为由拖延还款,后终于被诉。

  调查发现,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30日间,他从至少75位投资者处获得了8.8亿美元投资,除支付之前投资者本息,他本人将3500万美元作为私人花销。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者名单中,并没有夏皮罗平素交往的体育明星,而多是平头百姓。

  而按照美国法律,若将价值1万美元以上的因犯罪行为所得的财物用于花销,就属于洗钱行为,因此9月15日他被控以洗钱和伪造证券。目前案件尚未宣判,但上述两项罪名总共最多可能使其获刑30年。

  迈克表示,近几年“庞式骗局”案件数量快速上升,可能源于在危机爆发前的低息时代,人们更想获取低风险但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投资机会,诈骗者正是利用了这一心理。

  尽管联邦政府这次破获多起“庞式骗局”,但作为麦道夫案的受害者之一,麻省法学院(Massachusetts School of Law)教授威尔威(Lawrence Velvel)对前景并不乐观。他向本刊记者表示,在麦道夫案发前已屡有投资者反映其欺诈嫌疑,但政府部门一直未采取行动。即使这次挖出大量案子,但如不对目前大型银行或金融机构可能存在的“庞式骗局”深挖,仍无法有效保护投资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3

年末吐槽-信託麥道夫-上市公司中國林業的圈錢計劃 徐丹餅乾

http://xueqiu.com/1289287076/22730912
一個多月以前,我分享過一篇「溫州人跳了,在上海的福建人還沒跳」的文章: 鏈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2808389/

原因是當時我碰巧有機會和在上海的幾個福建人有點交流,驚異於其麥道夫之術拙劣,這幾人洋洋自得一副臭臉的樣子也讓我十分不爽。忍了一個月,確認了和這群福建人不會再有交集,終於決定要把一個月前做的筆記po上來。

窺一斑而見全豹,這樣的騙子公司絕對不止這一家,類似的騙子公司主要特徵包括在泛歐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以及發行較高信託回報率的傳統行業企業。希望我拋一磚可以引玉。

南方林業發展有限公司地處中國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主要從事林地資源經營、原木銷售和木材加工銷售等業務。今年6月份的時候,它和陝國投聯合發行了兩個信託,一個叫「南方林業「,一個叫」 福建泰寧南方林業貸款」,回報率分別為11.5%和10.5%,是信託中相對較高的回報率。

下文主要解釋的是為什麼這家公司是個屁。。

在好買基金上該信託的頁面是這樣的。紅色字體表示扯淡。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扯淡1:上市公司: 公司自稱08年在歐洲上市,名稱chinaforestry和著名騙子嘉漢林業的sino forestry有的一拼,上市流通240萬股,每股面值為13.33歐元,價值3200萬歐元,上市值3200萬歐元;最新市值:4224萬歐元

 事實1: 公司在紐約泛歐交易所上市,地點為巴黎自由版。怎麼形容自由版之爛呢,它和主板的對比如下
查看原圖自由版交易的方式是一個時間段僅有一個交易價格(一天只報一次價,流動性極低)。

這公司在自由版上的交易量幾乎為0,最高日交易量不過幾百股,目前所謂漲了十幾個點的市值明顯是公司自己操盤所為。對於泛歐交易所的股民來說,這種騙子公司見多了,真正的紐交所股民對這種股票的交易都抱著「讓中國人自己騙自己去吧,I don't give a sh*t的睬都不會睬你的態度」。

扯淡2:公司現金流充足。

事實2:公司目前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今年6月份開始的大規模融資支撐(也就是這個信託,實際主營業務沒有產生現金流)。所謂的主營業務利潤來源是顯著的報表撰改。
公司僅僅在上市前公佈過06~08年的資產負債表,具體如下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流動資產佔比進不到5%,該公司大部分資產都來源於森林資產,下文將會說明的審計報告的虛偽。

查看原圖
*私人借貸是指個體在有銀行擔保情況下問公司借貸的資金,難以溯源,公司的私人借貸額度在100萬歐元以上,去向不明。

扯淡3,公司利潤良好。

事實3,公司花了60萬歐元上了個市,從頭到尾都是自己和自己玩。一分錢麼賺到。
公司所有的利潤來源於統計報表的重新估算。
香港一家公司做的審計,審計了3次,同一片林子審了3個價。主要差別來源於樹種密度的變化和森林砍伐成本的變化(一年樹林密度增加一倍,砍伐成本減少75%騙誰呢?)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上圖可見:07年的利潤來源為林地重估。
08年的利潤來源與收購子公司少數股權,而這部分少數股權的利潤來源為子公司的林地的林地重估。說到底,這公司就是拿著自己的兩畝三分地在玩會計遊戲。

扯淡4: 建銀城投—麥道夫同夥。
建銀城建幾乎沒有資料,有點政府背景,之前曾經投資用3.54個億投過中技樁業18.44%的股份,上市未成功,歷史記錄可謂相當不輝煌。

以上所有資料來源於網絡。

就這麼一家傻×式的騙術拙劣的公司也發行了兩個信託募了4個億,還號稱要香港上市(騙誰呢?)信託最低購買額度300萬RMB。另外有傳說其公司在福建民間融資近3億。買它的人都是吃[屎]長大的?

寫這篇東東的目的就是扒扒這家公司的衣服加上吐槽一下信託業的不靠譜。還有,那幾個福建人誰叫你們顯擺~[屎][屎][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36

紐約地標易主!中國安邦保險20億美元拿下華爾道夫酒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54

2-waldorf-astoria-scent-of-a-woman_650
電影《聞香識女人》中在華爾道夫酒店拍攝的經典一幕

全球酒店巨頭希爾頓全球控股有限公司6日宣布,同意以19.5億美元的價格將曼哈頓最負盛名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出售給中國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據稱,其收購價格也是美國酒店業史上最高成交紀錄。據計算,該酒店每間客房成交單價高達130萬美元。此前最貴的是黑石(Black Rock)以17.3億美元收購拉斯維加斯的麗都酒店(Cosmopolitan hotel),但該交易包括酒店和一間賭場。

希爾頓在聲明中表示,根據雙方協議,希爾頓集團在未來100年將繼續經營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希爾頓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r Nassetta在聲明中說,很高興與安邦保險達成這一長期合作關系,這將確保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在未來百年繼續成為這一品牌世界級標準的代表。

有消息人士說,在希爾頓啟動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正式的營銷進程之前,安邦保險和至少另外兩家財團就搶先提出了20億美元左右的報價。

根據雙方的聯合聲明,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將進行大規模重新裝修,以重現酒店的歷史輝煌。

巧合的是,1989年同樣是在這個月,日本收購美國資產達到高峰,當時三菱公司以8.46億美元價格買走洛克菲勒中心。不過隨後僅僅過了兩個月三重野康(Yasushi Mieno)接任日本央行總裁,立即提高利率壓制通貨膨脹,但過猛的市場矯正導致日本經濟泡沫自此破裂。

紐約華爾道夫酒店位於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49街和50街之間,是紐約地標性建築之一。1893年開始營業,是世界上最豪華、最著名的五星級酒店之一,見證了美國及世界歷史諸多重要事件,歷史上多位國家元首和世界名流曾下榻於此。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遺孀、美國總統胡佛曾將此選為永久居所。阿里巴巴的首場路演也在該酒店舉行。該酒店的基本房型價格在329美元/晚。

資料顯示,二戰結束後,1946年,美英法蘇4個戰勝國代表在該飯店簽訂了《世界和平協議》,盟軍代表曾在此簽署有關戰後協議。19世紀末,中國清代直隸總督李鴻章來訪時也曾下榻於此。

中國安邦保險集團2004年正式成立,是一家保險行業綜合性集團公司,股東包括上海汽車集團和中國石化等,業務涵蓋財產險、人壽險、健康險、資產管理、保險銷售等,總資產規模達7000億人民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63

對於中國買家:華爾道夫只是開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22

0013729e45180dc59a6f30

十一期間,市場熱議的一件大事便是中國安邦保險買下紐約地標性建築——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彭博社專欄作家William Pesek因此驚呼:“對於中國買家來說,首先是華爾道夫,接下來是全世界。”

剛剛在紐約創下美國史上規模最大IPO的阿里巴巴,不久前還極其高調地在華道夫酒店舉行全球首場路演,而一夜之間,這座地標建築就易主中國企業。中國人的資金實力再一次令世人震驚。

William Pesek發文稱,這不禁令其回憶起日本上世紀80年代在發達國家資產市場瘋狂“掃貨”的情形。當年,日本人買下了加州卵石灘高爾夫球場、紐約洛克菲勒中心、雷諾阿和畢加索的傳世名作……

如今,日本人的“瘋狂購物”才過去沒多少年,中國人又撲了過來。然而,這卻引發了海外憂慮。William Pesek認為,中國人的海外資產購買潮可能更具破壞性,更令人不安。

William Pesek寫道:

部分問題包括美國針對中國的獨有政策。多年以來,美國都要求人民幣升值。而自從2008年9月以來,人民幣也升值了11.4%。顯然,更昂貴的人民幣意味著更廉價的美國產品,尤其是美國的房地產。大批中國人奔赴香港、溫哥華、紐約、悉尼買房置業,不但推升了當地房價,也導致當地居民對中國人的怨恨越來越多。

可是,匯率卻不是唯一的問題。日本人當年在美國大肆買樓反映出一種傲慢:高調的交易帶來的更多是公眾宣傳效應而非利潤。中國人比當年的日本人更加有錢,在政府主導下,中國希望主宰新的市場。

此外,中國人還認為,購買已有的海外資產要比自己創建一個世界級品牌容易得多。比如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即是如此。

日本人在上世紀廣泛出擊四處購買美國資產令當時的美國議員們驚呼:日本將殖民美國。中國也可能讓人感覺在大舉進攻美國。

不用說,這不會輕易停止。而美國政界的擔憂已經阻止了商業交易的達成,比如中海油試圖在2005年收購美國老牌石油企業優尼科(Unocal Corporation),但最終未能如願。不過,包括華爾道夫酒店被收購在內的數樁商業收購案例成功獲批,更多此類並購案正在不可避免地獲得批準。

華盛頓必須抵制地方保護主義,盡管欠發達國家也存在的保護主義令人憎惡。但即便如此,現在也是時候詳細區分哪些公司可以被批準購買美國資產,而哪些公司需要拒絕,以及理由是什麽。那也將包括對“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給出更為準確的定義,以此確保劃分標準的合法性。美國也應當要求海外出資方提供關於國外資金來源的更多細節。

然而,無論愛或不愛,中國的對外擴張終將觸及美國的所有領域。美國準備好了嗎?我沒看到任何證據能表明美國可以說YES。(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03

英國版麥道夫:兩億美元人間蒸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86

20141221_lewis

59歲的英國外匯交易商Joe Lewis神秘消失。與他一同消失的還有1.3億英鎊(約2億美元)的投資者資金。Lewis已被懷疑涉嫌詐騙。真若如此,此案或將是英國近些年來最大一樁詐騙案。

經調查,警方發現Lewis所稱客戶賬戶上的近2億美元已經不翼而飛。據傳,一些職業球員和高爾夫手都因參與Lewis的投資計劃而虧了錢。

兩周前,Lewis在發送給客戶的郵件中承認,自己的公司(JL Trading)早在2009年就已經停止運作,因為外匯交易損失慘重。他還承認,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生意翻盤,隨後五年里他繼續收取不知情客戶的資金,但是所有努力都以失敗告終。

在一個月前發送的郵件中,Lewis對越來越多客戶想要拿回資金一事作出回應,聲稱JL Trading正處於“壓力時期”。

在12月3日發送的郵件中,Lewis寫道:

親愛的投資者,我不得不通知你,JL Trading已停止運作。和我所表現出的信心滿滿不同,JL Trading已經虧掉了所有資金。目前來看,沒有可能回本了。我很抱歉。

不管真相如何,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每一位投資者都損失了一小筆資金。一些受害人已經報警。警方也已對Lewis展開調查。

據悉,Lewis的賬戶已經被凍結,資產也已被查封。JL Trading的總部設在伊斯坦布爾。不過早在幾周前,Lewis就已經離開土耳其。有報道稱,Lewis曾在赫爾的親戚家短暫逗留,現在人可能在遠東。

Lewis位於伊斯坦布爾公寓的門衛聲稱,Lewis好幾周沒有出現過了。其兒子James指出,“Lewis生活並不奢侈。我不知道客戶的錢哪去了。不過,我知道他現在沒錢了。”

十年前,Lewis創建了JL Trading。在鼎盛時期,JL Trading曾有30名員工。

在今年9月10日,Lewis發出一封郵件,稱由於美國監管機構的問題,他不能就寄出錢款給出確切的時間。

他表示律師正在處理該項事宜。

11月14日,Lewis發出另一封郵件:

在經紀商返還資金上,我們正遇到困難。這就我們資金的安全性引起了許多疑問和憂慮。

他表示,他的業務受到了傷害。

我們在893個客戶賬戶中有共計1.97億美元資金,而經紀商在一個美國賬號中應付給我們2.6億美元。既然我們沒有再繼續交易,這個金額應該不會改變。

然後,他在12月3日發出另一封郵件,承認自己已經5年沒有進行外匯交易了。

兩天之後,Lewis發出了另一封郵件(也是投資人收到的最後一封郵件)。在郵件中,他再次改變了故事,稱其法律團隊發送了前兩封郵件。

你本周收到的更新是我的律師們發送的,我想讓大家知道,我不會逃避。盡管我後悔自己做過的一些事,我會盡力改善這種局面。請註意,我向所有人掩蓋了我的錯誤,包括我的員工,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65

黑石擬購回安邦曼哈頓華爾道夫酒店

1 : GS(14)@2018-02-20 08:03:33

【明報專訊】自安邦集團董事長吳小暉去年6月起被當局扣留,集團表示其因個人原因不能履職,隨即頻傳中國政府要求安邦出售其海外資產。據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黑石正就安邦在中國政府監察下進行的資產招標進行初步討論,當中包括數年前黑石以高價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向安邦出售的曼哈頓華爾道夫酒店資產,意味黑石有機會再度成為該酒店業主。

報道稱,目前黑石的討論仍處初步階段,亦可能不進行入標。安邦在過去數年曾花上數百億美元進行連串收購,而黑石正是受益者之一,據彭博數據統計,黑石至少向安邦出售了95億美元(約741億港元)的資產。

安邦:無計劃售海外資產

然而,去年起中國政府對安邦連番打擊,令其海外併購停步。據一名知情人士於今年1月指出,安邦董事長吳小暉自去年6月被當局拘留,包括中保監在內的工作小隊已派駐安邦監察其運作及確保公司穩定,中國政府更為出售安邦股份尋求代理人。

據知情人士稱,去年中國已要求安邦出售其海外資產,但安邦代表重申,公司無計劃出售海外資產。香港黑石發言人表示對報道不予置評;中保監並未即時回應彭博置評的要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71&issue=201802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5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