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偉仕主席避過一劫 李華華

2008-10-28 AppleDaily


Accumulator 搞到市場風聲鶴唳,但梗有人夠定力避之則吉,其中一個就係偉仕控股(856)主席李佳林,佢憶述舊年10月、11月,即係股市最高「瘋」時期,有投資銀行 每日都搵人打電話游說佢買Accumulator。不過,你有你講,李佳林就企硬唔受,認為嗰陣港股升到3萬點太高,就算其後大市跌返落兩萬幾點,佢都 無被游說到博反彈,結果避過一劫。

唔受執身彩

避得開Accumulator,但李佳林自己買落嘅基金就有些微損手,佢話錯 在自己唔夠決斷,職員叫佢遲啲先賣,佢自己又趕住外出公幹,點知返到香港跌咗好多,諗住等反彈先沽,結果個市繼續跌落去……講番偉仕,舊年掟咗十幾億收購 新加坡同業佳杰科技,搞到債台高築。李佳林講,o依家睇肯定唔係最便宜,但如果等到收購對象瀕臨清盤,乜嘢客戶網絡都冇晒,嗰時買返嚟都無用。佢仲話,如 果唔係做呢單刁,本身剩落嚟嘅現金,或者有部份會拎去買咗藍籌股,到o依家真係唔知剩番幾多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2

平安證券逃過一劫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6464&time=2011-04-09&cl=115&page=all

勝景山河上市功虧一簣,而保薦機構平安證券卻涉險過關,沒有遭受停業整頓的處罰
財新《新世紀》 記者 劉衛 張冰

 

  4月6日,湖南勝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勝景山河)二次過會被否。這家此前備受造假質疑的黃酒企業,終止步於創業板咫尺之外,成為繼寧波立立電子、蘇州恆久後,中國證券史上第三家「募集資金到位、但IPO最終被否」的擬上市公司。

  監管錘音落處,幾家憂愁幾家慶幸。早在2010年10月,勝景山河IPO已獲發審委通過,但到12月17日即將登陸深交所的前夜,有媒體發文稱 其招股書披露不實,涉嫌虛增銷售收入等情況,監管緊急叫停,公司申請暫緩上市。作為保薦機構的平安證券,及旗下籤字保薦人林輝,也由此被強烈質疑其履行保 薦責任的操守和能力。

  事實上,在勝景山河之前,立立電子和蘇州恆久的否決事件,已經暴露了投資者與投行業界對當前保薦權責理解的巨大偏差。勝景山河因媒體監督而被緊急叫停上市程序,無論於投資者,抑或眾矢之的的保薦機構,均寄望監管給出明確指引。

  如今,證監會通過會後事項審核,表明對勝景山河銷售收入造假的指責不成立,但在關聯方及客戶信息等的披露上存在重大遺漏。勝景山河上市由此作罷,將面臨退還募集資金及股息的處置。

  另一方面,證監會的公告強調中介自查發現有關問題,保薦機構平安證券的保薦業務以及保薦人工作暫不受影響。但何以這家公司此前能夠順利通過層層審核,獲得上市資格?如果當時沒有媒體監督,勝景山河是否就如常上市,誰應為實際存在的相關披露問題負責?

  在勝景山河上市暫緩之後,平安證券董事長楊宇翔曾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對上市公司好壞的判斷,「原則上不是證監會判斷的,也不是保薦機構判斷的,是市場判斷的,我們的責任,歸根到底,就是如實披露。」

  此言為勝景山河二次過會被否公告做注,尤其耐人尋味。

臨門失手的IPO

  早在2010年10月27日,勝景山河IPO申請即獲發審委通過。當年11月26日,證監會給予了公司上市批文。四日後,公司刊登招股意向書,最終以每股34.2元發行1700萬股,募集資金5.81億元。

  在進入上市程序前,這家公司名不見經傳。前身為成立於2003年的湖南古越樓台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08年經過淨資產折股整體變更為勝景山河。

  招股書稱公司2009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億元,淨利潤2964萬元。但有媒體通過實地調查稱,在勝景山河的主要銷售地超市,難見其產品蹤 影,對其高定價與低品牌知名度的矛盾,也提出疑義。此外,公司三股東蔣學如與董事長姚勝存在親屬關係,也使勝景山河IPO陷入「陰謀論」。

  相關報導在勝景山河上市前夜發出,直接導致其上市暫緩,監管介入,要求勝景山河及其保薦機構平安證券核查,並第一時間進行信息披露,再根據結果做出是否恢復上市的決定。

  相關各方亦積極活動,力求最圓滿的結果。接近湖南證監局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地方政府希望增加本地上市公司數目,也出面為勝景山河及保薦機構與監管部門溝通和協調。平安證券一位高層則表示,會循例向監管部門做必要解釋。

  4月6日,中國證監會對自2010年12月暫緩上市的勝景山河,進行首發會後事項審核。當天下午,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媒體見面會上透露,中介機 構審核報告顯示,勝景山河銷售收入確認符合會計準則的規定;存貨是真實的;相關用水用電指標符合行業情況和公司實際情況,不存在外購黃酒勾兌的情形,否認 了輿論普遍質疑的虛增收入、虛構存貨等問題。而蔣學如與姚勝存在親屬關係雖然屬實,但與這次沒過會不存在直接關係。

  但核查報告也表明,勝景山河的存貨金額大,存放在防空洞的原酒佔期末公司資產總額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一,且未實施盤點,會計師也沒有實施現場監督存貨盤點等審計程序,僅採取估算防空洞容積的方法測算儲酒數量,違反了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而且,勝景山河的招股說明書未按要求披露相關信息。遺漏披露的信息包括:公司主要客戶岳陽明明德商貿公司和湖南勝景存在關聯關係;公司客戶平江漢昌建築、輝輪貿易、誠德商貿等三家公司2008年採購額均超過第五大客戶採購額但未披露等。

  勝景山河二次過會因此被否,將按照發行價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將募集款項還給證券持有人。證監會同時指出,後續將對勝景山河保薦機構是否「勤勉盡責」進一步瞭解,如存在疏漏,將依法處理。

  而對平安證券而言,數名業界人士將這一結果解讀為已安全脫身。

平安無事?

  「披露不充分,那就是中介機構的能力不行。」一位自稱在清明小長假前得知目前處理結果的投行業人士指出,「頂多是警告處分。」他相信,在2010年獲得最多保薦項目的平安證券,在勝景山河項目風波上,已經得到了從尷尬高點向下走的最好台階。

  證監會的公告特別強調了,這次核查報告來自中介自查結果。平安證券總裁薛榮年也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上述遺漏的信息披露是平安證券自查的結果,「如果是自己查出來的,就不是我們的責任」。

  他表示,這些信息遺漏主要是因為統計口徑存在差異造成的。2008年,平安證券為勝景山河項目做盡職調查時,企業並沒有主動告訴保薦機構相關客戶信息。因此,在統計客戶時,平安證券按經銷商統計,遺漏的三家公司恰屬於集體採購。

  這一解釋至少目前未受證監會質疑或反對。薛榮年說,目前平安證券沒有收到證監會處罰的通知,保薦業務和保薦人工作正常。他也強調,無論平安證券 還是其他保薦公司,每年被否的項目很多。只要是通過證監會正常審核程序被否的,而不是通過稽查、立案被否,相信對保薦機構和保薦人沒有影響。而此次教訓, 「適宜內部消化、總結」。

  自勝景山河項目被暫緩即已封口的保薦人林輝,4月7日也再次表示拒絕回應有關勝景山河二次過會被否一事,稱「一切以公司公告為準」。

  但這並不意味著平安證券可以「一笑而過」。此前,平安證券以極高的運作效率,在中小板、創業板兩板的急速擴容中異軍突起,2010年以19.93億元保薦承銷收入,成為內地最能賺錢的投行;承銷公司38家,亦排名業內第一。

  但在勝景山河暫緩上市之後,即有媒體統計稱,平安證券過往保薦的企業,逾30%在上市後出現業績「變臉」。而從2010年1月1日後上市的新股 中,股票價格低於發行價的公司,由平安證券保薦的數目,也位居榜首。其保薦承銷的盈利水平,與公司上市後表現,大相逕庭。即便此次以「自查」過關,仍留下 「話柄」:事實上,當前查出的問題,差點就在平安證券保薦人眼皮底下輕鬆溜過。

  平安證券投行部門的一名負責人曾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平安證券在保薦和承銷IPO項目時,「就像一個流水線一樣」,效率極高,項目周轉速度明顯快於對手。在這條流水線上,內控安排很大程度決定了這家券商的保薦風格和特點。

  以內核流程來說,一般投行程序,是由項目組向獨立的質量控制部門(下稱質控部)提出內部審核(下稱內核)申請,質控部做內核預審並向項目組提出修訂意見,收集回覆,再提交內核委員會對項目進行最後的內部評審。

  而平安證券投行部一名內核委員坦言,質控和內核部門本應獨立於業務部門之外,甚至不應隸屬於投行部,而應該隸屬公司投行委員會,但在實際操作 中,出於專業性的考慮,擔心缺乏業務經驗的質控和內核人員「審不出問題」,而且「平安(證券)的模式就不可能專門養幾個人,不干活(不直接創造利潤)」。 因此,三分之二的質控和內核人員仍來自投行核心業務骨幹,只是在有項目利益衝突時,必須作出一定的迴避安排。

  由於項目組、質控和內核人員有相當的交叉性,內核流程也自然提前,在做預審決定和最後評審前,各方溝通更為及時和便利。接近平安證券投行的人士也透露,其核心團隊基本上都在平安呆了十年,中層業務骨幹進入平安五年以上,內部凝聚力較強,形成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的機制。

  這在一定程度上縮短平安證券的項目週期,但風險不言而喻。上述內核委員表示,理順項目和人員風險控制將是新一年平安證券要解決的要務,這其中就包括將質控、內審和項目組有效隔離。

模糊的保薦邊界

  可以預料的是,即便監管否決勝景山河上市,平安證券吸取教訓、加強內控,市場對當前保薦制度和市場改革方向的疑慮並不能就此消弭。從立立電子、 蘇州恆久到勝景山河,以及中小板、創業板上爭論不休的上市前超高市盈率,高額超募,上市後跌破發行價、盈利下降,都充分表明,在保薦人的權利和責任界定 上,市場認識和監管要求,實則存在較大差距。

  數位與財新《新世紀》記者交談的證券公司高管,包括平安證券的競爭對手,也並不認同對平安證券等保薦機構進行簡單的「貼牌」,視之為毫無職業道義的牟利者,保薦人和保薦機構主觀惡意的造假,在當前激勵和監管架構下,既不合算,亦不容易實現。

  中國的保薦人制度從2004年開始實施,報考保薦人資格者必須滿足從事證券發行承銷、收購兼併、固定收益等投資銀行相關業務兩年以上,並且已取得證券從業資格的條件,申請保薦代表人的個人則需要具備三年以上投資銀行業務經歷的條件。

  可以說,保薦人行業門檻並不低,且身份公開。而證監會實行保薦人制度的目的,就是將券商投行業務的責任細化到具體的保薦人身上,若保薦人在保薦 企業時嚴重失職,面臨處罰措施包括12個月不受理保薦代表人保薦的項目、監管談話和污點記錄,嚴重者可能會被撤銷保薦人資格、市場禁止。

  這在客觀上強化了保薦人的重要性,保薦人逐漸分化成為券商裡的優勢團體,站在整個食物鏈的最上游,收入豐厚,包括保薦人津貼、工資、項目簽字 費、獎金、保薦費提成等。如國信、平安、招商等幾家南方券商,保薦人津貼均在每月5萬至6萬元左右。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保薦人主觀惡意的短期行為的意願。

  不過,在現行制度下,保薦人的責任並沒有與其權利完全對等。一名從事多年投行業務的券商總裁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保薦人的作用就是保證披 露信息正確、真實,為市場提供明確的判斷依據。保薦人也應該判斷企業持續經營的方向,和預警一定的變化因素,但並不為企業的必然盈利和持續盈利負責。楊宇 翔亦表示,作為保薦人,應該確保的是按照正確的原則、程序、方法去做項目,如此即「沒有瑕疵」。

  但現行證券發行機制實行保薦和審核「雙保險」,削弱了這種「按章辦事」的正義性。保薦人事實上並不為向市場確保準確真實的信息披露負責,而是向審核機制的需要負責。

  一名資深保薦代表指出,現行審核制度僅需要看書面的東西,這容易造成一種取向,就是投行儘可能地、想盡一切辦法地讓所有書面的、能夠看到的東西 都符合要求,但並沒有強有效的機制對事實本質作出規管。「當書面上所有東西做得很乾淨時,投行也不需要擔責任,所以就毫不猶豫地往上推項目。」

  在此背景下,僅將保薦成果推給「市場用腳投票」的邏輯,並不完善。而監管在責任追究上「雷聲大、雨點小」,威懾力不足,也多受詬病。如處罰措施往往定性至個體保薦人,而當事人所在的保薦機構並沒有因此而受到處罰。

  有投行負責人表示,根據《證券法》的規定,對保薦機構的處罰包括暫停、撤銷其保薦、承銷業務的許可三個月至六個月,這對保薦機構是「毀滅性的」,這或是一直擔心市場和行業過度震盪的證監會「手太軟」的真正原因。

  現在審核和監管體系的弊端,從平安證券在勝景山河項目上涉險過關,可見一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22

沒教過一天書的中國幼教獲利王

2011-11-28  TWM




台灣人口二千三百萬,生育率在去 年創下世界最低,人口成長面臨瓶頸。

這個現象,造成台灣教育相關體系產業在過去十年不斷面臨衰退的壓力;但卻有一個地方,一年的新生兒數量,就等於整個台灣的人口數。

這個地方,就是中國。近兩年,中國平均每分鐘出生約三十九人、每年「生出一個台灣」,與每天出生七萬人的印度並列為全球兩大「生產國」。這吸引了兩百多家 台灣業者,搶進中國一年生出一個「台灣總人口數」的幼教商機。

然而,真正的台商中國孩子王,叫作程大坤。

布點六十六個城市是教育最多大陸人的台商

他所創辦的幼兒園「大地幼教」,西起新疆烏魯木齊、北到遼寧瀋陽、南至海南海口,中國六十六個城市、二百三十個幼兒園(以三歲至六歲為主)裡,都高掛著大 地的招牌。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九月發表統計,鴻海集團在中國等地雇用八十萬名員工,名列全球十大雇主。在中國,郭台銘是民營企業中雇用最多人的台商,那麼程大坤就 是教育最多中國人的台商企業家,以每個學校平均學生數三百二十人計算,十八年來從大地系統畢業的孩子,已超過二十萬人。

未來,程大坤還將以一年增加一百校的速度持續擴張,因為中國計畫將幼兒園的入學率從二○○九年的五○.九%,在十年內提高到七五%。這背後的意義,是幼兒 園家數將從約十四萬拉高到二十萬家。

即使是中國的幼兒園入學率僅約五成的現在,中國幼兒園學生總數已約有二千七百萬人,足足是台灣的一百四十多倍(編按:教育部統計九十九學年度幼稚園學生數 近十八萬四千人)。

以校數論,程大坤的大地連鎖系統在中國的排名,僅次於中國本地的紅纓與北大幼教,整個大地幼兒園體系今年營收上看人民幣六億九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四億 元)。

但因為大地幼教顧問機構,從輔導幼兒園的硬體基礎架構,一直到軟體的行政管理、教學方案導入等顧問費用,實質獲利高於收取加盟金的前兩大連鎖業者,今年預 估將上看人民幣三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

留著平頭,身材魁梧的程大坤因而成了「中國幼教獲利王」。但他不僅沒上過一天幼兒園,也從沒教過一天小孩。

從小生長在雲林鄉間,程大坤的父母靠著種植水稻、蔬菜養活一家子人。整個村裡兩百多人,整天忙著農作,餬口都來不及了,沒有一個孩子念過幼稚園。

長大了,程大坤靠念書熬出頭,頂著政大企管碩士的高學歷,在朋友介紹下到道生幼稚園擔任行政職,就此進入幼教行業。

那時的台灣生育率仍高,道生幼稚園正值擴張高峰期,家數從個位數一路衝高到二十家,程大坤也從而見識到幼兒園的市場潛力。

一九八五年,他小心翼翼捧著家族湊齊的一百五十萬元,在台灣創立了第一家大地幼稚園;在二○○○年大地全面撤出台灣之前,曾開設過十八家分校,屬於中大型 規模。

而他離開台灣市場的原因,得說回一九九二年的一場中國幼教參訪團。

那次參訪,讓程大坤親眼見識中國招商引資的誠意與幼教市場的發展潛力,也認識了好幾位中國師大體系的幼教圈朋友,成了他後來在中國辦校的得力夥伴。

「小區配套」做大規模花四年念教育博士養人脈

隔年,程大坤毅然決定進軍中國,還找來晶片設計公司九暘電子董事長羅瑞祥等幾個朋友集資人民幣一千萬元,在廣州設立第一家大地幼兒園。

當時中國幼兒園產業才正要起飛、競爭對手少,加上有中國本地的朋友幫忙,程大坤透過三種管道擴張據點:一是承接公有幼兒園私有化而釋出的學校;二是抓住國 營企業「主(業)副(業)分離」的趨勢,接手過去附屬於國營企業的幼兒園;三則是參與「小區配套」的標案。

所謂的「小區配套」,指的是當建設公司推新社區建案時,如果戶數超過兩千戶,就得在社區內設立一個幼兒園,以方便家長送小孩上學;如果超過五千戶,還得增 設小學。這類幼兒園通常規模較大,因此也被稱為「一級民辦園」。

程大坤鎖定「小區配套」的策略,其實是來自於他的台灣經驗。

大地在台灣發展時,礙於當時有限的資金,單校規模最多只能容納兩百名學生,但道生幼稚園最多卻可容納八百名幼兒,「它的收入是我的四倍,但投資額卻只是我 的二.五倍,」程大坤說。

學生數越多,中央廚房、校園等固定投資的回收效益就越大,程大坤從此服膺「經濟規模」。

因此當大地進軍中國後,一開始就鎖定數百名學生的大校園路線;規模小的有二百二十名學生,大者則有七百人,小區配套就符合這個原則。

「要拿到這種案子,就要比誰的房租高、誰的人脈關係好、誰的品牌好,」程大坤解釋,一個小區配套案子,通常有十個幼教品牌會參與競標,大地幼教的成功率約 為二○%。

雖然是最早投入中國幼教市場的人,但程大坤沒有任何教育背景。為了打進當地幼教主管機關人脈與圈子,明明是教育行政者、也不懂得教書,但程大坤硬是花四年 時間,取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以在當地鞏固人脈、建立權威。

透過結合建商、打進中國幼教圈,再加上大地在北京、南京、漳州、重慶等四個城市的分校都超過二十個,享有一定的品牌聲譽,程大坤讓小區配套成了大地過去十 年的擴展主力,目前中國二百三十家分校中,有七成來自小區配套。

嘗到經濟規模的甜頭,程大坤逐步退出台灣市場,最後一家分校在二○○○年租約到期後結束,大地也就此完全退出台灣市場。

打造中國教育概念股讓美幼教龍頭和宏?盓賳?

這個決定,讓他避開了台灣過去十一年裡,因為出生率不斷下降所導致的幼兒園大退潮,反手迎上了中國的大成長期。「在台灣的最後幾年,整天就是忙著找學生、 找老師,」程大坤回憶。

二○○六年,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教育類股新東方教育集團,即使經歷歐債風暴至今,目前本益比仍高達三十二倍,替中國教育類股立下標竿。

中國教育類股也成了創投業西進的熱門標的,先是美國最大的幼教機構KLC(全美有近兩千個據點)找上大地,表達過投資意願,最後雙方成了美語教學策略夥 伴;接著是○八年底,宏?硍偎庥X下的智基創投投資了大地五百萬美元。

當年負責談定入股案的智基前合夥人卓德欽說,大地在現有的幼兒園通路之上,還能發展幼教用品等附屬業務,未來可提升的通路價值有很大空間。

現在,大地正接受台灣券商輔導,程大坤頂著中國幼教獲利王頭銜,今年稅後淨利破億元,計畫明後年回台海外第一上市櫃,搶著成為台股中第一家掛牌的中國教育 概念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5

收料炒股 周顯:預咗俾人過一戙

2014-01-23  NM
 
 

 

周顯,要怎樣界定他身份?他在《新報》寫社論,在《蘋果日報》、《am730》、《明報》、《東周刊》等報刊講股票、寫財經,出過書講梁振英,但又會爆富豪秘聞。私人事他不多談,只知讀過中大新聞系,但無畢業。三年前寫了武俠小說《碳六十之劍》,講述一個基佬和一個太監一同練功的「愛情故事」。小說被倪匡讚極好看,一炮而紅;他的意念來自:「閹咗嘅雞會大隻啲,咁閹咗嘅人都應該會好打啲!」但他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炒股。去年在《爽報》的投資比賽「爽組合」勝出,贏走九十萬元;他寫的那本《炒股密碼》,由○七年至今,已第十一度再版,最新版本叫「白金完全珍藏版」。他謙稱炒股不叻,但收風最強,「要自己再分析。貼士幾準嘅人最終都會戙你!我唔怪人。我道行未夠啫!」周顯已步入無敵無友的境界,這就是他圈中的「生存之道」。我的收料秘技

周顯每日三餐是他「收料」的時間,福臨門、國福樓、翠亨邨等,都是他的竇,食飯兼陪朋友鋤弟。他自認炒股不叻但收料叻,消息靈通加以篩選分析,就是賺錢契機。這天一來,他就將三部舊式Nokia黑白機擱在枱上,其中一部電話配上了太空卡。他說自己用不慣沒有按扭的智能電話,堅持用瀕臨絕種的Nokia。電話不能上網,不能看股價,但無所謂,最緊要「收到料」。

記:記者周:周顯 記:你主要向邊啲人收料?周:做呢行嘅人。我身邊好多朋友,上市公司主席、經紀、律師、三教九流、黑社會呀!股票經紀啲料會準啲,上市公司主席啲料,唔準o架!佢哋有利益衝突,有誘因老點你!叫你瞓身買嘅,通常叫遲咗,因為佢要落車喇嘛。記:人哋點解要俾料你?多唔多俾人跣?周:我都會俾番料人,A俾我啲料,我可以俾番B。係一場交易,我都有貢獻!而家一日聽十隻八隻,日日都有人跣你。呢個社會充滿陷阱,你帶錢出街,都有好多人想打劫你!我無所謂嘅,輸咗係我道行不夠啫,唔係俾料嘅人有問題。(有無試過俾錯料,人哋同你反面?)有,但好少,因為我通常先做「免責聲明」。記:你點分邊啲堅、邊啲流?周:睇吓幕後邊個係老闆,間公司有乜資產、盈利、股票歸咗邊未、當唔當炒、個古仔似唔似啦。如果公司賬目話你知間公司係五,你有好多可能性,可以係一加四、二加三、十減五,但唔會係二加四。你同我講古仔話「二加四等於五」,即係你幻想出來,希望係咁,我一聽就知你呃我。

記:幾時上車幾時落車?周:每次情況唔同,要配合市況、公司形勢等。喺股票上有太多unknown,無絕對性,只有可能性。例如你好有把握隻股聽日升,點知庄家今日飲醉咗,唔知醒無炒到,過兩日先炒番,咁已經係unknown啦!唔係所有嘢都on schedule,試過好多年前,有經紀叫我買164(中國伽瑪),佢十居九準,我即刻落盤,落完盤佢再打來,要我即刻放。我沽完,股價已跌返原位。十秒我贏咗三十萬,到而家都唔知點解!嗰市就係咁玩。記:互相收料外,你喺呢個圈有無真正朋友?周:有共同語言就係朋友,呢個圈嘅共同語言就係八卦嘢。想有朋友,有三樣嘢:第一你真心對人好;第二你有經濟效益;第三你有娛樂效益,好interesting。必須做到呢三點,最好就有一、兩點,唔係你唔會有朋友。我其實好多朋友,但因為太過無效益,我唔得閒見。舊同學呀、好好感情嘅朋友,應該見!(你又得閒見咁多女性朋友?)第一,女人梗係有效益,flirt吓都好呀!記者又係有效益。但同學係無效益,我諗臨瓜前先慢慢見番啦!

我的炒股分析

講求經濟效益的周顯,去年參與《爽報》(已停刊)的投資比賽「爽組合」,憑一隻931(宏通集團),贏了其他對手,獲得九十萬元獎金。鏡頭前他平淡地說得獎無感覺,贏的錢好少。鏡頭後卻興奮得兩日間將獎金使掉大半。他向來懂得為自己的「人物性格」定位,轉數快,表達力亦強。正如他印了十一版的《炒股密碼》第一章——投資者須知自己身在何處,又打算從投資得到什麼。

記:散戶應以什麼心態捉貼士及炒股?周:散戶要知報紙無可能一寫即升。你必須知,第一,炒股目的。係想聽日沽,定一年後沽?如果你想一年先沽,根本唔使日日睇專欄捉貼士。你日日睇,梗係想日日炒啦!其實報紙專欄貼士,係self-fulfilling prophecy(自我實現預言)。嗰期邊個紅就當炒,孫柏文呢期紅就隻隻得!(孫近日一注貼中金寶通(320))點解?佢紅就寫咩都有人跟,有人跟咪升囉!尤其細價股,易炒上。跟紅頂白無錯o架啦!記:你認為股市係假?周:股票梗係人為,你睇窩輪就知啦!供應創造需求,簡單講水清無魚,必須要人為先有股市。不過只要搵到錢,你理得佢真定假!我最近抽一千萬股中華包裝(1439),最後中咗二十萬股。我係見佢老闆自己揸晒,靜雞雞聖誕節上市,一個廣告都唔賣,好低調,估佢得。新股就係炒供求,佢上市嘅目的為咗圈錢,唔係送錢俾你使。如果係老闆、個庄自己揸晒,咁點升都得,貨源少就炒得起囉!(訪問後數天中華包裝上市,首日最多升超過八成。)記:你睇得最中係邊隻股?周:ESPRIT(330)。當初我係第一個唱衰佢嘅!佢七十幾蚊時,我唱佢跌落五蚊,到佢跌落十蚊時,我掉番轉頭唱好!買咗到而家十五個幾未放。我覺得佢跌過龍,當時佐丹奴市值一百一十億,ESPRIT一百七十億,佢個brand點都好過佐丹奴啩?記:你炒股有無座右銘?周:好多人炒股票有一個盲點,佢哋認為呢個世界上,股票係有formula的,即係一加一要等於二,凡A則B,係錯嘅!我嘅座右銘咪無嘢係凡A則B囉,一定有變數。

我的過去

周顯很大使,自言每個月使六位數字購物。訪問時穿着的一件Loewe大褸,要七萬元!但他寧租樓亦不買樓,身家成謎。他出身小康,但家道中落,曾於中文大學新聞系讀書,坊間指他曾替蕭若元打工,寫稿度橋,後來從蕭身上學懂炒股技巧,自立門戶。由於愛寫作,他多年前曾寫過多本武俠小說,其後寫財經書及專欄,深受散戶歡迎。

記:你的出身?周:以前阿爺有錢,喺澳門有樓收租。不過當年佢為咗澳門嗰幢可以收多五十蚊租,放棄揀香港天樂里嗰幢囉!跟住阿爸爛賭,賭馬、炒股、過大海,咩都啱,最後輸晒。(你曾讀過中大新聞系?)畢唔到業,唔講。之後第一份工做公關(邊隻?),我都想做「嗰隻」!記:點諗到兩個武俠小說男主角搞基?周:我諗嗰種劍法,好難練。一隻閹咗嘅雞會大隻啲,同樣閹咗嘅人會好打啲!我用科學解釋荒唐理論。記:嚟緊仲有咩構思?周:我想出本《國富論》,研究日皇明仁係咪裕仁嘅仔,仲有講吓楚漢相爭時期嘅政治鬥爭等。而家我夜晚一點瞓,朝早九點起身寫稿,每日用三個鐘頭寫晒。你哋稿費微薄(指「壹週Plus」專欄),要合乎經濟效益,我用十分鐘寫完。下午同人食飯打牌,差唔多收市返屋企睇股票。記:你搵夠錢了嗎?周:我好大使!從來無咁諗。我周身名牌,我承認我係名牌奴隸。(睇唔出)吓?呢件褸係Loro Piana,四皮嘢,呢對鞋係BV,四千蚊!最平係條褲,7For All Mankind。我唔鍾意炒股,但我需要炒股搵返來嘅錢,咁我唯有不斷炒落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778

逃過一劫 大資管公司免於“系統重要性”標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469

貝萊德和Fidelity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暫時沒有被貼上“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標簽。監管機構取消了代價高昂的新監管。 財政部的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SOC)表示,將繼續對該行業的活動和產品進行監控,以應對其可能給金融體系帶來風險。 倫敦《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將資產管理公司作為系統性風險監控的條件並沒有消失,並可能被重提。但它不是FSOC當前的重點。 FSOC表示,將密切關註SEC 7月批準的新貨幣市場基金改革規定。其中包括潛在的臨時中止贖回、關口及相關費用。 美聯儲經濟學家說,這樣的關口和費用可能會加速危機。而委員會表示將監測這些規定的副作用。此舉可能會加劇其與SEC之間的緊張關系。 FSOC一直表示,正在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進行評估,而不只關註“系統性風險”。但是,由於大資管公司的利潤很可能會受到新監管的影響,資管行業集中力量對國會進行遊說,希望免於被貼上“具有系統性重要性”的標簽。 資產管理公司認為,他們不像銀行那樣對金融體系造成危險。因為他們只投資客戶的錢,並不使用大量杠桿。6月底,貝萊德管理資產達到4.6萬億美元。 資管行業敦促FSOC轉而關註這些公司所提供的特定產品或服務。關註特定產品是否會威脅金融穩定並需要額外監管。 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表示,被指定為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公司應持有更高的資本和流動性標準。這些規則將減少利潤。然而,針對這樣的規則是否適用於資管行業,尚存在爭論。 FSOC已經指出了三家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GE Capital、 AIG 以及Prudential Financial。 FSOC將采取進一步措施,或將指定大都會人壽(Metlife)具有系統性重要性。 FSOC去年10月的報告指出,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構成系統性風險。因為其擁有多個複雜的業務線。在市場恐慌時,交易對手不可能區分公司及其基金,而這可能放大市場壓力。 這份報告造成了監管機構之間的摩擦。如果這些公司被認為具有系統性風險,SEC將失去管理他們的權力。 SEC主席Mary Jo White公開表示,她不同意報告中部分內容。而其他SEC委員表示,SEC應繼續監管大資管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28

挑戰2300元過一週 美三政客完敗

2014-08-25  TCW
 
 

 

政客總被批評「不知民間疾苦」,尤其是今日的美國,貧富差距動不動就占據各大媒體版面,於是七月底,三位不想背負臭名的資深民主黨員,自願下海體會「一天只能花十一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三十元)的生活」。

每天吃不飽,生病就破功

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三位政界人士挑戰的目標,是一週只花七十七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三百元),結果全軍覆沒,不是提早花光,就是超支。試驗期一過,三人高聲大喊「苦不堪言。」

七十七美元的由來是:以目前法定最低時薪七.二五美元、每週工作四十小時計算,一週所得為二百九十美元,扣除稅金和房租等開銷後,真正可支配金額僅剩七十七美元。這等規模的預算使得新鮮蔬果變成昂貴的奢侈品,肉類更是免談。

俄亥俄州前州長史崔克蘭(Ted Strickland)形容他的節約生活怎麼過:上超市買蛋和吐司當早餐,但光這樣就花了十五美元,剩下兩餐只好靠麥當勞一美元餐、前一天或早上剩下的食物打發。他嘆道:「不是不想買新鮮食物,而是真的負擔不起。」

另外兩位議員的日子也沒好過,午、晚餐通常只能挑揀便宜的沙丁魚或豆子罐頭、吐司充飢,有時甚至只能啃餅乾果腹。他們辯稱,即使明知這些食物營養不足,高油、高鈉更容易產生健康問題,但緊俏的預算讓他們別無選擇,再加上一旦有突發狀況,幾乎就只能舉白旗投降。

其中,生病是最大的變數。俄亥俄州眾議員萊恩(Tim Ryan)拖著全家一起實驗,因此預算跳升一倍,不過,新生兒出生一個月就得就醫,咻的一聲,六分之一的預算就沒了;史崔克蘭也說自己逃不過傷風感冒,靠成藥應付。

史崔克蘭的實驗在星期四宣告失敗,萊恩則是提前兩天告終,而勉強撐到最後一天的伊利諾州眾議員薛考絲姬(Jan Schakowsky)結算時發現超支逾四美元。這場實境秀堪比日本知名節目《一個月一萬圓的生活》(編按:該一萬圓指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千元),三位功敗垂成的主角最後都一致同意,單靠最低工資的日子實在「過不下去」。

當前美國的最低薪資,五年來沒調漲一分錢。民主黨主張年底調高最低工資至十.一美元,聲稱二千八百萬人將受惠,但共和黨拒絕,理由是:雇主經營成本上升,將導致更多人失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14

離小行星只有“一根頭發絲”的距離 地球剛剛逃過一劫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道,天文學家稱上周末地球有驚無險地逃過一劫——一顆比藍鯨大的小行星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呼嘯而過,從天文學角度來看,這顆小行星與地球只距離“一根頭發”。

這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與地球的距離還不到5萬英里(約合8萬公里)。而僅僅一天前,巴西的天文學家才發現這顆被命名為“2016 QA2”的小行星。

上周六,巴西Sonear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發現了2016 QA2,它是由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命名的, 估計其大小為80英尺到180英尺之間(25米到55米) 。像它這樣大小的物體如果撞上地球,肯定會在局部範圍內造成顯著損害,但不足以消滅人類文明。

相比較而言,造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小行星——人們普遍認為這一撞擊導致恐龍滅絕,其寬度大約為6.2英里(10公里)。

1908年,一顆小行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森林的通古斯河附近墜落並引發大爆炸,引發大火並將數千平方英里的西伯利亞森林夷為平地。這顆小行星的寬度被認為約為200英尺至620英尺寬(60米至190米)。

2013年2月15日,一顆大小約65英尺(20米)的小行星在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沖擊波震碎幾千塊玻璃,造成1200人受傷。

而據太空網的數據,一顆小行星的寬度需要超過0.6英里(1公里),才擁有消滅人類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874

澆過一盆冷水過後,什麽才是外賣行業的未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2/160149.shtml

澆過一盆冷水過後,什麽才是外賣行業的未來?
華創資本 華創資本

澆過一盆冷水過後,什麽才是外賣行業的未來?

為什麽食品配送比人們打車困難 ?為什麽投資者仍然感興趣?為什麽投資者要支付20美元來補貼你的午餐?

本文系華創資本(微信ID:ChinaGrowthCapital)授權i黑馬發布。

為什麽食品配送比人們打車要困難的多?請看來自矽谷的“病理報告”。

在剛剛發布的《2016中國外賣O2O行業洞察報告》中顯示,截止2016年6月,我國外賣用戶已達1.5億,外賣滲透率已達21.1%,半年增長率高達31.8%,餓了麽最近決定進軍傳統物流的消息也傳得沸沸揚揚。不過在美國,一度風生水起的外賣公司DoorDash估值已經縮水了三分之一,更多的公司倒閉或者選擇了退出,那我們來看看這個火熱行業到底發生了什麽?

Tony Xu是DoorDash的首席執行官,今年31歲,該公司的外賣員按照訂單給顧客送外賣。DoorDash成立於2013,一直發展的十分順暢。據統計,最多的時候它擁有超過700名員工(不包括其承包商的司機),DoorDash是這一領域的領頭羊。

Xu從小在灣區長大,他的父母開了家小型中餐廳,但是DoorDash幾乎每餐都賠本。

在過去五年里,投資者已經投資了幾十億美元給像DoorDash這樣的外賣創業公司,希望它們發展成一個有利可圖的壟斷產業 。

最近兩年,行業內湧入了一些新的玩家:傳統的食品訂購網站(如GrubHub.com,Seamless.com和Just-Eat.com)有自己的派送員,而像Uber,亞馬遜和谷歌這些商業巨頭也開始介入這一行業。

2

似乎每一家進入的企業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但是結果卻並不令人樂觀。

雖然外賣可能是2014/2015年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但在2016年這種競爭程度開始降低。越來越多的外賣創業公司開始“毀滅性的營銷”,它們都采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來削弱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

不久之後,這個行業就經歷了第一場“慘重傷亡”:

1.外賣平臺 Sprig(曾獲投 5700 萬美元),停止了在加州帕羅奧圖市和芝加哥的運營;

2.外賣網站 SpoonRocket(曾獲投 1350 萬美元)宣布關停;

3.DoorDash(曾獲投 1.867 億美元)近 10 億的估值嚴重受挫;

4.Square 想把 2014 年以 9000 萬美元買入的送餐服務商 Cavier 賣給 Grubhub.com,但沒有成功;

5.私廚特色菜預訂平臺 Munchery 估值大規模縮水,同時 CEO 出走;

Bento 的增長魔咒

2016年不理想的投資情況是外賣公司的噩夢,《紐約時報》稱之為“按需夢的終結”,獨立科技媒體 Pando的叫法則更為形象——“食界末日”。

但這是怎麽了?一個泡沫產業沒落的如此之快?外賣只是一時的風潮嗎?

答案是複雜的,我們可以先從舊金山的一家名叫Bento的公司說起。

3

Bento的CEO Jason Demant(左一)

在2015年,盡管沒有在餐廳工作過,Jason Demant和他的聯合創始人Vincent Cardillo決定創建自己的外賣APP。該應用程序讓客戶訂購可定制的“便當盒”,這一服務將全範圍覆蓋舊金山。

他們在2015年LAUNCH音樂節上推出了APP與餐廳結合的程序Bento,由Uber投資人Jason Calacanis組織。 Bento的宣傳得到了熱烈的評價,該團隊很快籌集了20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

然而,在APP正式發布的五個半月後,Demant的會計師告訴他Bento的損失相當大。事實證明,該公司正在以12美元出售制造和配送成本為32美元的便當。在原料、廚房設備、廚師、司機和開發其應用程序和物流軟件的成本下,Bento每餐虧損高達20美元。更糟糕的是,它們每周增長15%的業務。

雖然業務增長是創業成功的通常基準,而Bento的業務增長正在加速它們的損失。 盡管多盈利一分錢都帶給他們希望,然而最終Demant還是關停了APP和按需訂餐業務。

最後,Demant和他的團隊成功籌集到額外的10萬美元,轉向一個簡單的餐飲模式。

比起Uber,外賣的利潤微薄

為什麽食品配送比人們打車困難 ?為什麽投資者仍然感興趣?為什麽投資者要支付20美元來補貼你的午餐?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很荒謬。然而,它是投資者作出的與亞馬遜,Uber和現在Postmates(第三方配送服務公司)相同的戰略。投資者提供了超過十億美元的資金允許像Uber這樣的公司賠本運營,並提供低於實際成本的產品。這有助於它們贏得客戶並擠走競爭對手,一旦建立了壟斷,它們就可以提高價格繼而提高利潤。Uber把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作為一種武器,而這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該策略對於食品配送創業公司來說非常危險,那麽是什麽使得食品配送如此困難?運輸人只是一個連接司機和客戶的簡單問題,而食品配送創業公司需要處理連接司機、客戶和廚房等額外的問題。

額外的步驟不僅增加了額外的成本,而且使得利潤更少。客戶願意花三十美元讓他們自己穿越這個城市,但不願意花在自己的三明治上。因此,盡管駕駛員成本是可以比較的,但是食品配送服務不能為他們收取同樣多的費用。

對高配送費的心理厭惡迫使配送創業公司不得不找到其他收入來源。 DoorDash參與編輯餐廳的菜單,包括隱藏的20%的加價費,而大多數其他公司只需向客戶收取固定的配送費和餐廳的傭金。盡管如此,DoorDash還是沒有盈利。

機器人送餐是救星嗎?

4

擁有大量註冊司機的Uber正在盡力用自動駕駛汽車將司機取而代之,一旦成功,無人駕駛的車隊將會幫助外賣行業填補利潤的黑洞,不但免除昂貴的責任訴訟,而且減少了招聘的成本。

相對應的是,DoorDash招募每個送貨司機的成本超過200美元,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些司機通常只為公司工作三到六個月,加上支付司機的配送費,DoorDash付出的成本十分驚人。

隨著按需公司規模的擴大,它們的成本並沒有下降。 據說Lyft每月虧損5000萬美元,而Uber每季度虧損約7億美元,食品配送公司的損失更多,那麽這些公司究竟如何能夠實現盈利?

也許,這一天的到來還需要漫長的等待。一些公司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節省勞動力,從自動“炸玉米餅機”到可以制造和送比薩餅的機器人等等。然而,對於無人駕駛,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法律問題和技術問題還在摸索階段。

但這並不是說,機器人在配送行業中並沒有進步:舊金山的一家創業公司Forkable使用人工智能機器人編制散裝食品訂單,它們不僅僅只處理個人訂單,同時向多個人提交大批量訂單。通過與寫字樓合作自動訂購“午餐盒”,這意味著辦公室經理不必面臨選擇食物的難題。

Forkable能得到客戶的喜愛是因為它們提供的餐點是高度個性化的,由於幫助用戶解決了挑選餐點以及等餐廳電話的麻煩,Forkable搞定了許多長期的食品配送合同。

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初創食品配送公司開始模仿Forkable的經營模式。

許多人認為創造“食品行業的Uber”就像創造Uber一樣簡單,只是加入了一些三明治,顯然不是這樣的。

盡管外賣行業遇到一些挫折,許多人對在線食品外賣仍然持樂觀態度。這些需求毫無疑問存在,但是如何獲得更多的資金?是否能及時用上無人駕駛車?或者投資者最終會厭倦等待嗎?

在外賣行業的競爭中,風險大,利潤少,競爭相當激烈。有些公司會失敗,有些公司會退出,但肯定也有最終能贏得這個價值上億美元市場的贏家。

5

未來可能出現的外賣模式

外賣 O2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99

三星“太子”逃過一劫 韓法院駁回李在镕逮捕申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19/1071428.html

A9fy__l_dwudp3bnhj5th.thumb_head

北京時間1月19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周四沒有批準逮捕涉嫌向韓國總統樸槿惠巨額行賄的三星副會長李在镕(JayY. Lee)的申請。

這一決定無疑讓三星和李在镕松了一口氣。自父親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LeeKun-hee)2014年因心臟病入院治療以來,李在镕一直在努力填補三星集團領導層由此留下的真空。

特檢組周一表示,將以涉嫌行賄、貪汙和作偽證等犯罪活動申請逮捕李在镕。(編譯/霜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90

何立峰任發改委主任 曾在福建經濟總量前三大城市都做過一把手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2月24日下午經表決,決定任命何立峰為國家發改委主任。

發改委是國家最重要的部門之一,素有“小國務院”之稱。

何立峰

擔任福建三大城市一把手

資料顯示,1955年2月出生的何立峰祖籍廣東興寧,出生於福建永定縣。1978年,何立峰考入廈門大學財政金融專業學習。廈大財政學是目前中國財政專業的翹楚,該校鄧子基教授是中國財政學界的泰鬥,他所提出的“國家分配論”對中國公共財政影響甚廣,財經系統不少官員亦出自於該校財政專業。在鄧老招收的弟子中,有數十位後來進入到省部級領導幹部行列,何立峰就是其中一位。

1984年碩士畢業時,時任廈門特區辦主任王一士來到鄧老的家中,請求鄧老推薦一名學生支援特區建設,鄧老推薦了何立峰,何立峰由此成為廈門特區經濟研究所的一名幹部,由此走上仕途。

上世紀90年代初,何立峰出任廈門市副市長;1995年2月,何立峰來到同為閩南的泉州,擔任泉州市市長、三年後升任泉州市委書記。

泉州是福建著名的僑鄉,也是福建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連續多年經濟總量位居福建省首位,轄下的晉江誕生了著名的“晉江模式”。何立峰在任期間,僑鄉泉州經歷了改革開放後變化最大、發展最快的時期。泉州也一舉成為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普通地級市之一。

2000年4月,何立峰調任省會城市福州,擔任福州市委書記,2001年底,46歲的何立峰升任福建省委常委後繼續兼任福州市委書記,進入到省部級領導幹部行列。

2005年5月,何立峰調任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廈門,擔任廈門市委書記職務。

泉州、福州、廈門是福建經濟總量最大的三個城市,三地經濟總量合計占到了福建全省70%左右。在這三個城市都幹過一把手,何立峰的經歷絕無僅有。

財經高材生出身的何立峰,在福建任上的成績可圈可點。以在廈門為例,廈門當地一位學者對第一財經分析,廈門作為福建的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原有的城市規模非常小,城市發展主要局限在島內1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坊間更是戲稱廈門是“島內像歐洲,島外像非洲”。廈門由原來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拉開框架,正是在2005年,也就是何立峰到廈門任職之後。

在廈門任職期間,何立峰大力推進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建設工程,這被稱為廈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重點工程和“淮海戰役”。與該工程配合,東海科技園、輕工電子工業集中區、海西光電子產業基地等工業園區又大力跟進。

執掌濱海新區

2009年4月,何立峰調任天津,擔任市委副書記兼濱海新區一把手。濱海新區是繼上海浦東新區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新區,當時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

有媒體曾報道,何立峰履新後就住在管委會大樓里,常常在每晚9點左右召開辦公會,一開就到深夜。他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一個人一輩子能遇到像開發濱海這樣的機遇,是很難得的,沒有理由不幹好。”

在執掌濱海新區期間,濱海新區經濟高速增長。數據顯示,2012年,濱海新區生產總值7205.17億元,增長20.1%。新區生產總值占天津全市生產總值50%以上,比全市增幅高6.3個百分點,對全市的支撐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在執掌濱海新區4年後,2013年1月,何立峰當選為天津市政協主席,成為正部級領導幹部。

2014年6月,何立峰履新國家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正部長級)。公開資料顯示,何立峰分管地區經濟司、西部開發司、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人事司、直屬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此外,自“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便設在國家發改委,何立峰正是此項工作的負責人。

由於分管區域經濟領域,深入地方調研是何立峰工作的常態。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的消息,2月13至16日,何立峰帶隊赴安徽開展經濟形勢調研,重點了解當前經濟運行、長江經濟帶發展、合肥濱湖新區規劃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等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