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許榮茂牽頭大造新蛋糕 「海峽城」高效率圈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4/5MMDAwMDIyMjE5MA.html

作為世茂集團的大老闆,許榮茂再一次顯示其非凡的創造力。

本報記者從世茂集團方面瞭解到,在過去的僅僅半年多的時間裡, 世茂集團再添多個「巨無霸」項目:其中成都項目,總建設面積1200畝,總建築面積約320萬平方米,總投資320億元,預計一期投資32億元;福建平潭 項目,啟動區規劃佔地約9800畝,首期投資總額達150億元,擬用3年時間建成;南京項目,總佔地面積約為323萬平方米。有多個類似項目正在前期推進 中。

在土地爭奪日趨激烈的今天,許榮茂是通過何種捷徑實現如此神速的「圈地運動」?

謎底就在已經悄然掛牌入駐上海陸家嘴時代金融中心33樓的「海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峽公司」)。該公司正是上述龐大項目的運作平台,世茂為第一大股東,而這個「圈地運動」的統一品牌叫做「海峽城」。

一位世茂集團的內部人士坦言,「他們獨立運作,雖成立不久,但發展迅速,論資產規模,可能將在短期內快速接近甚至超越現有的幾個世茂資產平台。老闆對該平台資產自有他的長遠計劃。」

海峽城「圈地」一騎絕塵

2010年4月前後,醞釀中的海峽公司計劃首次被外界曝光,許榮茂聯手台資、港資等地投資大鱷對內地新一輪的圈地運動也隨之一點點浮出水面。

本報記者近日從世茂方面獨家獲悉,海峽公司主要股東涵蓋香港世茂集團、恆基兆業、新鴻基地產及台灣遠雄企業集團、東元集團等兩岸三地最具實力的房地產及產業園開發商。公司已於年初在香港成立總公司,並於近期在上海成立內地總部。

「海峽城則可以看作是該公司在今後發展中的一個核心品牌,背後則是全新的運作模式和理念。」世茂集團副總裁卓亞嵐2月22日在電話中向本報記者表示。

世茂方面透露,截至目前,海峽公司已在福建平潭、江蘇南京和四川成都成功簽訂海峽城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同時還在天津、青島、西安、寧波等主要城市積極拓展,尋求更多適合的投資發展機會。

隨後獲得的這幾個項目的體量,讓不少業內同行不得不佩服海峽城的「圈地」速度。

2010年6月底,海峽公司與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拿下首個海峽城項目。

海峽公司助理總裁兼投資發展總監陶勇透露,平潭海峽城規劃以旅遊、商業及配套居住為主要內容,擬建設集旅遊休閒區、綜合商務園區及配套居住示範社區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濱海生態城市綜合體,佔地約9800畝。

2010年10月,海峽公司正式宣佈將投資320億元在蓉興建成都海峽城項目,總建設面積1200畝,總建築面積約320萬平方米,總體定位為集總部經濟及研發基地、現代服務業和生態居住為一體的國際商旅生態城。項目總投資320億元,預計一期投資32億元。

南京海峽城項目,繼去年與地方政府簽訂意向協議後,今年2月南京一幅佔地面積約為34.1萬平米、底價44.7億元的地王地塊掛牌出讓,掀開了南京海峽城的序幕。而整個南京海峽城總面積,則是該地塊的約10倍。

海峽公司方面還透露,公司還將尋求合適機會投資台灣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創意和生態旅遊等領域,為台灣新一輪發展和城市功能升級提供動力與支持。

海峽城輸血壓力待解

「相關項目與地方政府部門簽訂合作協議後,涉及具體的土地獲取,自然還需要通過常規的土地出讓流程獲得。」卓亞嵐表示。

換言之,正如南京海峽城首幅地塊公開掛牌出讓,理論上海峽公司還可能遇到地塊的爭奪。準備充足的拿地資金和後續開發資金,無疑顯得緊迫。

卓 亞嵐透露,世茂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牽頭海峽公司,該塊資產仍屬於其香港上市平台——世茂房地產(00813.HK),相關的投資盈虧,將在世茂房地產的業 績中體現。據世茂房地產最新披露的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12個月之未經審核的營運資料,集團於2010年全年合約銷售額達305億元,同比增加 36%。該公司還宣佈2011 年銷售目標為360億元以上。

不過,與成都海峽城項目動輒超過300億元總投資的大手筆相比,即使是世茂房 地產這個平台,也似乎有些壓力,更何況日後更多類似規模的海峽城項目逐一上馬。對此,卓亞嵐解釋,儘管在海峽公司中,世茂是第一大股東,但是,「各項目 中,世茂並不一定是出資最多的。」海峽城項目的資金需求確實較大,各參與企業將合作承擔資金壓力。

世茂房地產融資頻頻。例如,2010年5月14日,世茂房地產與多個金融機構組成的銀團簽署4.60億美元等值3年期有擔保定期貸款融資;2010年7月28日,世茂房地產第二次成功發行總額為5.00億美元的高息票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4

日媒稱臺灣當局想自造新潛艇 期望日本技術上幫忙

8月5日,據新華網消息,日媒稱,臺灣海軍力推的主要艦艇自主建造計劃使得關註的目光集中到擁有對大陸有遏制效果的高性能潛艇上來。蔡英文在競選綱領中承諾,自主建造的艦艇將在計劃開始的十年時間內服役。這一項目總的預算可能超過1萬億日元(約合654億元人民幣)。相關人士已經流露出對日本援助的期待。

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4日報道,臺灣當局於2001年與當時的美國小布什政府就采購8艘柴電動力潛艇達成共識,但未能實現,於是將方針調整為自主建造。早在去年10月蔡英文還是臺當局領導人候選人的時候就宣布計劃開發1500噸級的潛艇。海軍方面雖然沒有明確公布,但計劃開發的潛艇或將為2000噸級。按照設想,從明年開始的四年時間用於設計,之後的六年內完成1艘潛艇的建造和海試並實現服役。

臺當局沒有明確給出自主建造艦艇的數量和預算,但根據2004年的資料,從美國采購潛艇總的估價約4100億新臺幣(約合859億元人民幣)。而一般情況下自主開發都要比購買成品貴。

根據臺灣當局防務主管部門7月上旬提交的報告,材料、技術、裝備等25個項目中,可以由臺灣本地供應的是用來制造外殼的高張力鋼板等19種,發動機等6種則必須進口。報告書提出,戰鬥系統的統籌由臺灣當局防務主管部門下屬的“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但據相關人士透露,魚雷、反艦導彈等武器也很可能需要進口。

沱江級巡邏艦,簡稱沱江艦,早期稱迅海艦,為中國臺灣研發的穿浪型雙船體型巡邏艦。(資料圖)

承擔設計任務的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執行長柯永澤在對島內外媒體召開的說明會上說:“潛艇的話哪怕比設計重量多出1%就完蛋了。必須在設計階段就要把所有搭載物計算進去,考慮到大陸的壓力,從海外進口零部件風險較高。”此外,雖然在設計上可以模仿,但缺少由經驗獲得的依據,所以還是強調了海外合作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可能會承擔船體建造工作的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副總經理王海濤在接受《產經新聞》采訪時自信地表示:“我們準備了20多年,完全有能力實現船身100%自主建造。”該公司2003年和2004年曾經嘗試建造了2600噸級的潛艇的部分船身。但降噪技術等特殊技術仍需發達國家提供合作。

報道稱,臺灣方面相關人士期待日本的援助。他們或許認為向澳大利亞出口蒼龍級潛艇受挫一事將促使日本相關企業有意向臺灣提供零部件和技術。王海濤對此也表達了關註,他說:“雖然不是最新型,但親潮級及其之前的技術在國際市場上也是具有相當水準的。”

相關人士似乎也在研究如果無法獲得直接合作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聘用日本企業有經驗的人員擔任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40

瑞士GF中國區總裁陳以祥:六大概念產品齊亮相,助力中國制造新騰飛

編者按:

11月5日將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是“不一般”的會展。

改革開放推升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給全球消費者帶來了諸多實惠,“中國市場”為全球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不一般”的會展吸引了“不一般”的展商。目前,進口博覽會的企業招展任務已基本完成,招展情況大大超出預期。參展企業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已簽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超過160家。

這些參展企業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世界前沿的創新科技和優質品牌產品。“CIIE進行時·高管對話”欄目通過連線參展企業的高管,我們希望得以一窺進口博覽會的精彩亮點。

本期對話嘉賓:瑞士喬治費歇爾(GF)公司中國區總裁陳以祥

總部位於瑞士的喬治費歇爾集團是一家有著200多年歷史的跨國企業,遍布全球140個城市,擁有50個生產基地,下屬有汽車制造、機床和管道系統三大公司,在電火花加工、銑削加工、激光加工等領域位列制造業前沿。

Q:作為一家來自歐洲的老牌智能制造企業,您是如何看待中國市場?

A喬治費歇爾雖然是一家瑞士公司,但很久前就開始紮根中國謀求發展。1993年我們在北京順義建立了第一家制造工廠,2010年在成都又建立了一家制造工廠,生產高端加工機床。每年我們在中國銷售1200臺左右的高端機床,市場形勢非常樂觀。其中,70%是在中國國內按照瑞士的標準來生產的。

Q:這次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喬治費歇爾將帶來哪些科技創新的產品?

A喬治費歇爾集團成立於1802年,行業包括航空航天、汽車、網絡通訊、電子、醫療等眾多領域。在進口博覽會上,我們將把我們擁有的六項技術最精密、最高端、最領先的產品全部展示出來,除此之外,我們還想把我們最好的研發創新展現出來。在時機合適的情況下,我們還有可能推出全球首發的最新一代激光加工技術,在汽車模具、包裝、航空航天領域都有應用。

Q:智能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喬治費歇爾集團未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麽呢?

A喬治費歇爾傳統上是一個機床制造商,2014年我們把自己的名稱改成集合加工方案,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不僅提供設備,也提供自動化和智能制造的解決方案。

去年又收購了一家德國的公司,我們在做智慧機床的研發。在全自動化的工廠環境下,我們的客戶需要知道機床什麽時候會壞,因為高速發展的態勢下,被動機床損壞會大大影響工作效率,有了智慧機床之後,就可以實現遠程監控機床的狀態,預判問題,然後有計劃的為機床做預先保養。類似這種智能制造未來將是我們公司發展的重點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