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竹米粉靠當地特有的強風吹乾,就像新華米粉廠的米粉彈韌有勁,50年不變。 第一代蔡明元10歲跟著媽媽嫁進曾家,沿襲繼父曾桂華做米粉技藝,如今日產7千斤,產能達到歷年最高峰,還將米粉銷至全台與美國,年營業額5,600萬元。 但蔡明元有個遺憾,米粉廠還得向曾家承租土地。第二代蔡勝興不以為意,他有個更大的理想,就是要做新竹第一家觀光米粉工廠,縱使父親反對,他逆風而行,「我這輩子做成這件事就足夠了。」就像有強韌的風,才有彈Q的米粉。 清晨六點,天還未透亮,冬季寒風刺骨,新竹米粉寮的新華米粉廠裡,剛從高壓爐裡蒸熟的米粉冒著氤氳熱氣,工人必須戴著雙層手套才不會燙傷,第二代老闆蔡勝興在生產線旁,拉起細軟絲縷的米粉說:「米粉一拉長就知道品質,我們的米粉Q韌有彈性,如果品質不好一拉就斷。」 冷冽北風 吹Q感 東 北季風正烈,蔡勝興見風心喜,忙著呼喝工人將剛分切好的米粉放上竹篾,拿到頂樓上晾,「冬天的風為酸風,最適合曬米粉,半小時即可風乾,做出來好吃又Q, 保存期限長,可放三、四年。」說是曬米粉,其實是風乾米粉,「三分太陽、七分風」,但因日曬米粉產量有限,僅賣給新竹城隍廟的小吃店與部分經銷商。 蔡勝興溫柔手勁梳理著米粉的粉絲,笑著說:「曬米粉就好像女人吹頭髮,吹太熱、吹太久,頭髮會太乾斷裂,但老天爺曬好的米粉,剛好讓米粉保持一一%的溼度,我們的烘乾機設計比擬新竹低溫強大的東北季風,但烘乾的比自然風Q度總差一成。」 受限於空間有限,目前新竹只有四家米粉廠維持傳統風乾作法,不要說傳統日曬逐漸勢微,新竹米粉五十年來產業變化之大,小廠不敵大廠,第二代不願接班,從極盛時期一百家,凋零至今只剩二十二家。 免燙免泡 易入味 「做米粉太辛苦,小時候做怕了,很多米粉廠的第二、三代能到新竹科學園區上班,就不接班,我大哥是成大碩士,現在是台達電處長,我不愛念書,才在做米粉。」蔡勝興解釋。 蔡勝興的堂叔曾文彬,因第二代無人接班,三年前決定收起五十多年的米粉廠,由新華收購。擔任廠長的曾文彬在一旁說:「我堂兄蔡明元見我還年輕,叫我來新華當廠長。阮的米粉沒有公司登記,近幾年只能賣去阿婆ㄟ柑仔店,無法拓及大賣場通路與外銷,產量愈來愈小。」 二十四年前,曾文彬的右手臂連著手套絞入攪拌機裡,雖缺了半條手臂,但他俐落地開著壓力鍋的開關,雙手迅速搬運米粉箱。蔡勝興不忌諱說著:「我們新華米粉廠長曾文彬的手捐給了米粉。」說著又通知我們,另一爐米粉即將出爐。 不同於埔里水煮米粉稱「水粉」,新竹米粉以蒸籠蒸煮,叫做炊粉,前者炒米粉時多放油,後者多放高湯,炒米粉不用熱水燙或泡水,只要下水沖洗,再放盤冷卻即可下鍋炒。客人陳小姐說:「新華米粉口感Q,炒米粉易入味,很好吃。」 繼子接手 租地做 新華米粉廠目前用微電腦控制蒸炊米粉,蔡勝興指著剛啟用一年的壓力鍋說:「我們用西螺生產的蓬萊米,一年以上舊米,加上美國、韓國進口的玉米澱粉,先做成粿糰,經過擠壓機壓成米粉後,再放入壓力鍋蒸煮。過去用大灶蒸米粉要蒸一小時,壓力鍋只要三十分。」 蔡勝興說:「很難想像父親那個時代,沒有電怎麼做米粉。」 蔡 勝興的父親蔡明元三年前交棒,平時還會在工廠幫忙包裝,說起過往搖著頭說:「以前真艱苦哪!要從晚上開始浸米,浸八小時後,凌晨三點開始炊米,先用石磨磨 成米漿,再用大灶蒸成粿糰,做成米片,再推螺桿做成米粉,入大灶煮,純用人力,辛苦是現在的百倍!以前一天做二百斤,就很了不起了。」 問起 現在的產量,蔡明元拿起計算機敲一敲回答:「現在一天產能有七千斤。」產量約為同業三倍,有五成外銷美國、日本、澳洲與代工,全台二百家通路商,市場不限 新竹本地。另闢生產線,由專人品管,貨交長榮航空空廚,也提供半成品給新竹看守所,協助受刑人生產看守所自有品牌的米粉。 「你不要看我爸爸交給我這麼一個大廠,他從小是拖油瓶,幫著我阿公曾桂華做米粉,卻沒有從曾家繼承到財產,我們現在工廠的土地還有一半要向曾家承租。」蔡勝興私下透露。 蔡明元十歲大跟著媽媽嫁過來曾家,長大後去花蓮做瓦片,牽牛車做運輸業,卻不小心把牛養死了,一九六○年回來跟著繼父做米粉,後因繼父不做了,才接起米粉廠在曾家的屋簷下繼續做。 景氣轉差 量反增 蔡明元說:「我幫販仔(中盤商)做米粉代工做了十四年,從年頭忙到年尾,除了養活一家人都沒賺到錢,後來我留意販仔都把米粉賣到新埔、關西,我騎著腳踏車帶著米粉去賣,店家介紹店家,逐漸有了自己的客戶,那時要訂米粉,就寫明信片訂貨。」 一九七○年代,有了攪拌機,改做較細的米粉,甚至有台北迪化街商家找上門,米粉產量供不應求;一九八○年代貿易商介紹外銷訂單,蔡明元辦理工廠登記,新華米粉廠成為現在新竹市六家有工廠登記的米粉廠之一。 新華旗下有双龍、双鳳、台安、新華等四個自有品牌,其中双龍米粉先前被龍鳳水餃註冊,蔡明元說:「二十年來我們使用双龍品牌都是取得龍鳳水餃的授權,六年前我們以近百萬元的金額向龍鳳水餃買斷。」 退伍後回到工廠幫忙的蔡勝興,在米粉廠已超過三十四年,他說:「我們新竹米粉這幾年反而因為經濟不景氣,民眾多吃平價的米食,各廠每年維持一成的成長。」 觀光工廠 將圓夢 蔡明元起家時,南興米粉廠郭家和佛祖牌曾家在新竹市場競爭激烈,所以他先賣到新竹縣、苗栗縣,而後規模擴大,銷至台北、南部,也因此蔡勝興能在各米粉老廠中居中協調,連任二屆新竹米粉公會理事長。 「新 竹市政府每年辦米粉貢丸節,遊客與買氣只有二天,我看到米粉業的危機,如果有座米粉博物館,像鶯歌陶瓷博物館一樣持續帶來參觀人潮,這樣米粉聚落周遭才會 持續發展。市政府無力幫我們蓋,我們只好自己催生觀光工廠,只是大多數米粉廠都很保守,加上各家腹地有限,我當理事長,只好自己跳下去。」蔡勝興接著說。 這 座全台第一家觀光米粉工廠已獲經濟部核淮,預計明年完工,蔡勝興雀躍地說著未來二年要實現的夢想,坐在一旁專心看著股票機、抽著菸斗的父親蔡明元完全置身 事外,不搭一腔。問他對觀光工廠的看法,蔡明元不情願地說:「我七十歲,做不動了,他要做觀光工廠,我不要理他,要做要自己去籌錢。」潑了兒子一盆冷水。 二代戮力 打品牌 預 計要投資至少二千萬元,四十四歲的蔡勝興熱情未被澆熄地說:「我父親勸我二年了,到現在還在勸。但我告訴他,我又不是把他的錢拿去買三、四輛超級跑車,我 現在做的事,是為了我們新竹米粉聚落,未來所有的外賓、來台陸客、鄉土教學,都可以到觀光工廠來看米粉製作、吃炒米粉。」 確實,蔡勝興這五年來,在父親反對下,還更新了鍋爐、微電腦壓力鍋,新設百萬元的貨梯,蔡明元雖反對,但新華米粉廠在兒子手上產能愈來愈多,品牌價值也愈來愈彰顯。蔡勝興只想把觀光工廠做起來:「我這一輩子就是要做好這件事。」 米粉製程 |
市場不確定因素升至頂點時,正是投資的好時機,因為此際,股價通常都反映了壞消息的影響,極端負面的後果已被投資者納入預期之中。
中國能見度高
目
前,中國的情況清晰易見,我一點也不擔心。無人知道內地經濟何時會重拾升軌,但這一天終會來臨。事實上,製造業及基建投資放緩之際,中國政府明顯在「力
谷」第三大增長火車頭——消費及服務業;這個產業正享受兩年來最可觀的增長。可惜,大家對此隻字不提,情願把焦點全放在負面因素上!我相信,中國最終會採
取適當的貨幣及財政措施,防止經濟「硬着陸」,但不會重蹈○八年四萬億元救市覆轍,造就更多借貸,及不必要的投資和投機活動。過去五年,中國經濟正經歷了
這個階段,但股市實質下挫七成五!可見,增長未必是一件好事,亮麗數字背後,更要重視質量。
另一邊廂,西方卻陰霾滿布。債台高築的歐元區國家不肯面對現實,依賴發行成本高昂的新債,償還到期的舊債,飲鴆止渴。希臘、西班牙、意大利及葡萄牙這「歐
豬」四國缺乏增長計劃,令歐洲前景更添迷濛。一九九九年,「未夠班」的歐洲弱國相繼轉用歐元,埋下今天「爆煲」的地雷。當初,英國戴卓爾夫人及瑞士等拒絕
加入歐元區,現在看來是個明智的決定。
歐洲要走出歐債陰霾,我認為,經濟脆弱的歐元區國家需要重新「出發」,回歸舊貨幣,並作出大幅度的貶值;然後,在其擁有優勢的經濟領域努力經營,再談加入
歐元區。對於這些國家,退出歐元區絕非「死路一條」,他們還有自己的國民、歷史及文化;似乎只是那些「強勢」的歐元區國家看輕了弱國自力更生的能力。
德、法優柔寡斷
德
國只願意為歐債的傷口止血,而不肯「引刀成一快」,其故何哉?皆因一旦弱國離開歐元區,德國政府、銀行及金融機構手上以萬億計的歐元債券,將於一夜間貶值
一半,損失慘重。同樣情況亦會發生在法國身上,其銀行體系早已亂作一團。所以,不要相信任何解決方案,除非當局能在歐元替代貨幣、增長計劃和緊縮政策上作
出艱難的決定,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但話說回來,一群軟弱無能的政客能作出這樣的一個決定嗎?
然而,假如你因為歐洲的情況,而摒棄出口市場在那裡的中國公司,就大錯特錯!在中國,有一些高質素的企業,生產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
上十分「渴市」,於特定範疇佔了很高的市場份額。我們不能因為假定歐洲的訂單短期內會減少,而懲罰他們。危中亦有機,例如成本下降抵銷了放緩的營業額。切
勿被市場負面的情緒,衝昏了你理智的頭腦!
你要按優勝劣敗來評核每一間公司,權衡風險與回報。現時,不論東方和西方都籠罩住一片愁雲,想賺錢,你必須嘗試看穿雲霧裡的曙光!
祝君好運!
艾 薩(mailto:[email protected])
| ||||||
「七十三歲第一次騎環島,那時比較沒有信心,週遭人也很反對,怕騎不完壓力大。」「我現在不一樣了,常常跟年輕人Line過來Line過去的……,」一手創建全球營收最大的自行車集團、今年八十歲的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說起兩次單車環島的不同。 七年前,劉金標花十五天,完成九百二十七公里的環島壯舉,原是想替自己留下退休前的「代表作」,但怎知越騎越上癮,從此捨賓士改騎自行車上班,從台中到大甲順帆路的巨大集團總部,單趟四十二公里。 這回,他打算只用十二天,挑戰九百六十六公里的環島里程數,「我想證明,體力是不是真的越老越好,或只是我自我感覺太良好?」車友都喚他「標哥」,他說自己是 「一直在學習年輕,沒有老過。」 標哥的「逆」,不只是體能,還有事業。 總部在「順帆路」,但他的人生卻處處逆風。三十五歲,和人合夥的鰻魚事業,被颱風捲走兩千萬元,幾乎要破產;創立巨大,跑了三年的三點半,剛轉虧為盈,佔產能四分之三的代工客戶竟一夕變心;六十三歲罹患胃癌,切除大半個胃;接踵而來的,是台灣自行車產業出走潮,供應鏈一度瀕臨潰散。七十三歲,呼吸中止症、靜脈血栓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纏身,擔心自己老年痴呆,還去醫院做智力測驗……。 不畏逆境,所以有了近萬名員工的巨大集團,而這萬名員工中,二十二歲的許欽豪,是位階最低、也是這次環島全隊最年輕車友。 年齡足以當劉金標孫子的許欽豪,就讀僑光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四年級,是捷安特桃園二店門市建教合作生,店裡同事叫他「小龜」,因為他最崇拜的,是日本偶像經紀公司傑尼斯事務所,曾力捧的藝人龜梨和也。 小龜來自逆境,和許多被稱為「崩世代」的年輕人一樣,握著敗部入場券,正探索自己的職場與人生未來。 「因為家中經濟關係,父母原本不打算把我生下……」「七歲時,父親染上毒品,突然離家……」靠媽媽在市場口擺麵攤養大,過去七年都半工半讀的他,自傳上如此描述自己。 小龜在環島十二天中,將以「崩世代」的身份向標哥提問。他想知道,面對低薪的大環境,年輕人還有機會向標哥一樣,成就一番事業嗎?怎樣才算真正認識自己?興趣可以當飯吃嗎?八十歲還在工作,豈不是太悲哀了嗎? 出發前,標哥對欽豪說:「你想問我什麼麻辣的問題都可以,百無禁忌!」 如同小說改編的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透過加油站老人和青春心靈的對話,讓兩條原本平行的人生,因為年紀的鴻溝,帶來充滿啟示的成長領悟。 這趟環島路上,標哥和小龜將面對共同的逆風,進行一場跨越世代的對話。 |
經過七年討論、兩年準備、三個月集中籌備之後,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終於在本周,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IPO申請資料。作為一家“根植中國、融通世界”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期望以“國際化”與“專業投行”兩大優勢贏得港交所的認可,以及全球投資者的青睞。
不過,今年上半年剛剛在H股上市的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目前都已經跌破發行價,低迷的市場行情為中金上市增加了變數。“中金公司定位為專業投行,應該有一定的吸引力。”香港匯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岑智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但如果估值過高,或募集資金規模過大,都有可能會影響上市的成功率。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人士溫天納對本報表示,中金公司與其他券商有所不同,國際化和投行為主的業務結構,是中金公司兩大優勢。但是在當前內地IPO和再融資暫停的情況下,投行優勢反而成為負累。“不過,其境外投行業務較大,能夠分散一定風險。”他認為,下半年估值沒有上半年理想,中金公司在定價上不宜過高。
最後沖刺
7月22日,中金公司H股上市申請資料在港交所公布,資本市場大門近在咫尺。據本報了解,公司內部對於上市取得實質進展表示欣喜,從計劃上市到現在,中金走了太久。
從今年5月改制至今,中金公司及中介機構一直在馬不停蹄的推動上市程序。終於在本周,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公司在申請資料中稱,募集資金將用於進一步發展股本銷售及交易和固定收益業務、財富管理業務、投資管理業務,用於國際業務,提升跨境業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以及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在剛剛公布的資料中,公司沒有披露詳細的募資計劃及募資金額。不過岑智勇告訴本報,市場有消息傳稱,中金公司計劃募資10億美元,但是目前仍沒有看到正式公布。
“以中金公司的規模和地位,不足100億港元,募資規模有點小。”岑智勇表示,中金至少應該跟其他券商相當。
今年4月,廣發證券H股上市,發行價18.85港元/股,募集資金凈額271億港元;今年5月,華泰證券H股上市,發行價24.8港元/股,募資資金凈額超過339億港元。
目前兩只券商股都已經大幅跌破發行價。截至22日收盤,廣發證券報收於16.96港元/股,市盈率僅9.6倍;華泰證券收於18.04港元/股,市盈率僅10.2倍。另外,受本輪股災影響,廣發證券和華泰證券日前剛剛宣布要推行員工持股。“無論廣發證券還是華泰證券,上市時認購都非常理想,但是上市後股價表現都非常不理想。”溫天納稱。
當下低迷的市場,也讓中金公司的上市進度變得更加緊張。香港一位外資行人士對本報表示,預計中金公司最快9月就能上市。之所以時間上盡量提前,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躲避多家券商集中上市,影響估值。
“上半年發行情況來看,越早發行估值越高。”上述外資行人士表示,下半年H股可能還要迎來光大證券和招商證券,所以對中金公司而言,加快速度是理性的選擇。
“雙刃”優勢
自1995年成立以來,中金公司就定位於成為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投資銀行。目前,公司在香港、紐約、倫敦及新加坡四個國際金融中心也設立了分支機構。作為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投行,國際化、專業投行一直是公司的兩大優勢。
2014年,中金公司收入達到人民幣61.56億元,凈利潤11.19億元。201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17.04億元,凈利潤3.57億元。
中金公司投行業務主要包括股權融資、債務及結構化融資、財務顧問及新三板服務等內容。公司數據顯示,1995年成立起至2015年6月,按發售總額計,中金公司作為賬簿管理人參與的中國公司境內外股本融資在所有投資銀行中排名首位;按發售總額計,中金公司作為主財務顧問參與的中國公司債務及結構化融資交易在所有投資銀行中排名第二;以及按交易價值計,中金公司參與的中國相關並購交易在所有投資銀行中亦排名首位。
由於內地IPO暫停等措施,投行業務對中金公司收入的貢獻度有所下降。隨著上一輪IPO重啟之後,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但是,由於近期A股市場突現“股災”,證監會再次臨時宣布暫停IPO發行。同時,再融資也實質上被叫停。
“目前,優勢正在變成負累。”溫天納認為,中金公司在內地的IPO 業務和在融資業務,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現在的市場情況,對其投行業務會產生暫時的不利影響。由於中金公司經紀業務、國際業務等其他方面的規模偏小,所以與其他券商相比,IPO、再融資暫停,對其產生的影響要偏大。
對中金公司而言,來自監管的不確定性也成為其一項重要的風險因素,比如註冊制。在中金公司看來,盡管實施有關註冊制及對證券公司的潛在影響仍不確定,但中國證券公司在交易執行、客戶開發、定價、分銷能力方面可能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面臨采納是項註冊制帶來的法律風險。
不過,國際化優勢可以分散部分風險。在中國及香港資本市場的融合過程中,中金公司曾扮演重要角色。據本報了解,“滬港通”機制的設計、路演及實施過程中,中金公司一直協助監管機構推動這一機制。溫天納表示,中金公司的國際化優勢主要體現在香港,在香港市場,中金公司已經獲得比較大的市場占有率。
同時,中金公司也表示,在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過程中,包括深港通推出、內地香港基金互認,以及QDII、QFII、RQFII受到更多鼓勵,對券商而言也有著巨大的機會。
本報記者李雋對本文亦有貢獻。
http://www.xcf.cn/jrdd/201512/t20151204_762633.htm
有评论文章指出,在资金外流之际,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对于抵消中国市场的流动性紧缩可能是必要的。但是,希望利用宽松货币政策来解决一个结构性的
问题将是错误的。中国看似典型周期性下行的放缓,很可能正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经济再平衡。转型是痛苦的,但每一步都是值得的。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中国在上个季度实现了近7%的年化增长率目标,但数字无法告诉我们全貌。中国的经济困境远没有过去。
中国官方的制造业活动指数近期降至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有些投资者预计中国政府为此将推出更多刺激政策,这种可能性在亚洲各地股市引发一波乐观情绪。但刺激性的经济处方或许是错误的。
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遭遇了强大的逆风。正与产能过剩问题做斗争的生产商,如今又面对着需求疲弱。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正在加剧通缩压力。
过去35年,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力,带动新兴中产阶层崛起的引擎。投资占到总需求的一半,所以投资放缓使政府要实现已经调低的7%增长目标也加倍困难。
北京方面明显倾向于再拿出一个全面刺激计划。今年,中国央行已6次下调官方贷款利率,无疑也将出台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政策。这将让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能够继续享受投资盛宴。
此外还传出了采取新一轮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风声。地方当局已采纳了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开支目标,政府正在快速审批建设新房屋和工厂的申请。
财政刺激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至于这是不是正确的措施就不好说了。眼看着制造业形势糟糕,人们忽视了服务业的悄然崛起,它帮助抵消了其他经济部门 下滑的影响。上个月,中国服务业PMI指数升至53.6。其他方面的迹象也表明内需正在上升。房地产销售已出现复苏,房地产热时期建造的成千上万的公寓开 始入住。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声称要推动经济再平衡,由出口和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那意味着,增长引擎从制造业切换到服务业。这样的历史性转变在制造业没有相对放缓的情况下是几乎不可能的。北京方面不应一看到工业部门感冒就把手伸向医药箱。
没错,中国希望实现的大规模转型绝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官员有充分理由担心经济放缓及其对就业的冲击。中国的体量和在全球的重要地位意味着,中国的稳定不但对本国领导人、而且对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方面必须着眼于长期目标。一看到市场有恐慌迹象就赶紧刺激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错误的。财政政策如果是以鼓励国内消费为目标,那倒也不坏。但是,不应发誓建造又一条无果之路,投资应当被引导向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样,在资金外流之际,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对于抵消中国市场的流动性紧缩可能是必要的。但是,希望利用宽松货币政策来解决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将是错误的。
中国看似典型周期性下行的放缓,很可能正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经济再平衡。转型是痛苦的,但每一步都是值得的。
末日博士麥嘉華認為,美國股市下跌與中國無關,是因為美國經濟一直在大幅放緩,他甚至悲觀預言:「S&P 500指數,將會跌回二○一一年的低點。」去年帶頭復甦的美國經濟,為何也遭遇逆風吹襲?扮演領頭羊角色的美國,還剩下什麼對策? 二○一五年耶誕夜之後,幾位台灣成衣廠老闆在台北東區聚餐,大夥兒唉聲嘆氣:「今年已經完蛋了,十一、十二月,紐約平均溫度高達華氏六十度,換算攝氏十六 度;耶誕夜當天,紐約竟然是攝氏二十二度,跟台北一樣!」「這樣暖冬,誰來買冬衣?零售客戶哀哀叫,過了耶誕節,拚命打折也不一定賣得掉……。」「都被優 衣庫(UNIQLO)的羽絨衣打垮了,大衣賣不掉、毛衣沒人買、針織垮掉了、Macy's(美國梅西百貨)股價腰斬。我看,明年客人全都回頭殺價砍單,麻 煩了!」紡織業老闆的埋怨,讓在場的筆者嚇到眼睛都凸出來了,不是都說美國的景氣很好嗎?趕緊查了一下美國服飾公司與百貨通路股:Under Armour(UA)在去年九月中拉高到每股一○五美元,十二月竟然跌到剩七十七.七八美元,三個月暴跌二六%;梅西百貨從去年初的七十三美元高點,跌到 年底剩下三十四美元,腰斬;瑜伽服龍頭Lululemon去年八月之前一直在五十四至七十美元遊走,雖然公布的業績都符合預期,股價卻一度暴跌,十一月跌 到四十三美元,截至今年一月十二日為五十四美元。 一六年一月四日開市之後,美國股市就隨著「被熔斷」的中國股市重挫。一月八日上午,美國勞動部公布,去年十二月的非農新增就業人數達二十九萬人,遠遠超出 市場所預期的二十萬人;有如此重大的基本面利多加持,股市卻開高走低再重挫,新年第一個禮拜的五個交易日,道瓊指數大跌六.二%,創下「有史以來」開年第 一周最大的跌幅紀錄。 各類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經濟表現仍然良好,通貨膨脹控制得宜,不論是國際貨幣基金(IMF),或是華爾街券商的預測都說,一五年美國經濟復甦期領先全球各 主要經濟體,一六年美國還將是全球經濟復甦的動力來源。其中最重要的「消費」,已經公布的一五年前三季度,平均季增長三.二三%,大幅超越○八年到一四年 平均一.三三%的水準,逼近三.三八%的歷史高點,受惠於油價下跌,美國消費力度的增長,在一六年值得期待。 基本面大好,股市卻大跌,一連串令人大惑不解的訊息,的確極為罕見。這個時候,末日博士麥嘉華的唱衰言論就特別刺耳,他認為,美國股市的下跌「與中國無 關」,中國的股市熔斷是獨立事件,美國股市下跌「是因為美國經濟一直在大幅放緩」、「而且經濟放緩的程度比人們意識到的更加嚴重,中國股市只是美股下跌的 替罪羊。」麥嘉華這張烏鴉嘴預言:「標準普爾五百(S&P 500)指數,將會跌回二○一一年的低點。」翻出線圖來看,一一年十月,S&P 500指數最低跌至一○九九點,距離一月八日收盤一九二二點,竟然還有四三%的下跌空間! 真相一》多頭行情攏是假! 美股僅靠少數龍頭股撐場面美國股市的確存在令人擔憂的結構性隱憂,姑且稱之為「一白遮三醜」的行情。S&P 500指數在去年基本上持平,加上股息,還有一.四%的獲利。從○八年金融海嘯至今,美股已經走過七年的多頭行情。但是,一五年的多頭,其實是假多頭,如 同多數市場專家都洞悉的,去年S&P 500指數是靠 FANG(臉書、亞馬遜、網飛、谷歌四家公司的第一個字母)四支飆股撐盤,扣除它們,一五年其實是很難看的一年。 實際上,去年S&P 500指數的前十大成分股,漲幅高達二一%,中小型股在一四年的報酬率就已經是負數了,跌幅是一九九八年以來最深的一年。如果看涵蓋面更廣的指數,羅素二○○○指數去年跌掉五.七%,說明美國股市靠幾支龍頭股撐盤的窘狀。 更令人擔心的是暴漲暴跌的走勢,去年八月股市突然重挫,一周之內跌掉一○%的震盪,絕對堪稱驚心動魄;單日震盪幅度超過一%的交易日,累計七十二天,超過 全年交易日的四分之一,而且天數幾乎是一四年的翻倍;S&P 500指數去年全年平均的「當日震盪」達到二十三點,只低於○八年平的三十點,遠高於一○、一二、一三年(都是穩健的多頭年分)的十五點。去年的二十三 點,已經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的震幅紀錄,看起來穩健復甦的美國經濟,股市竟然出現難以控制的劇烈震盪。 真相二》寬鬆貨幣惡果來了! 膨脹資產價格 崩盤導致巨大緊縮經濟基本面與股市走勢脫鉤的現象,背後必然有更深層的因素,筆者曾在《今周刊》歷次文章中警告,當世界各國央行競相實施貨幣寬鬆政策 (QE),創造了長達六年的零利率環境;中央銀行不只用盡所有工具,而且將資產價格的主導權,讓給了無法控制的市場。當初央行希望藉由資產價格膨脹,來拉 抬消費與投資的本意,最終導致「金融震盪的力量超越經濟基本面」,大宗物資、石油、股票、房地產價格的漲跌,超越了央行與政府能夠掌控的範圍,成了群魔亂 舞的妖怪。 石油與大宗物資價格崩盤,帶來的巨大緊縮效應,是所有政府與投資人都無法想像的。 首先,市場雖然才第一次承受美國聯準會的升息,其實聯準會進入緊縮期已經長達一年半了。而且,光是過去半年,美國基礎貨幣(adjusted monetary base,流通在市場的通貨淨額加上金融機構的準備金)就驟減五一七五億美元,相當於半年內減少了一二.四%流通貨幣。強大的緊縮壓力下,股市當然隨著劇 烈震盪。 聯準會的基礎貨幣在金融海嘯之前只有八千億美元,經過三次QE,到了一四年膨脹到四兆美元;這段期間釋出氾濫的資金,創造了股市持續六年的多頭、並且維持石油、大宗物資高檔不墜。 一四年中開始,聯準會不再增加基礎貨幣,同一時期,油價與大宗物資就出現崩盤走勢,油價崩跌一年之後,回頭製造更強烈的緊縮效應。去年八月全球股市的瞬間 重挫,導火線來自人民幣貶值,但是聯準會的基礎貨幣突然從四月十五日的四兆一六七五億美元,暴減五千多億美元,到年底僅剩三兆六千五百億美元,聯準會的實 質緊縮,恐怕才是讓投資機構心驚膽寒的關鍵。 更令投資人皮皮剉的是油元(petrodollar)緊縮。過去十幾年,產油國從銷售石油獲取巨大利潤,產生的油元再投入國際金融體系,是創造金融市場榮 景最重要的力量。根據法國巴黎銀行統計,投入國際金融市場的油元,從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就不斷攀升,到了○六年,創下一年買超五一一○億美元的高 峰。國際油價在○八年創下一桶一四七美元高點。 真相三》低油價的恐怖衝擊! 油元退出金融市場 股匯債市重挫○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國際油價一度跌破四十美元,因此油元的投資金額大減;之後國際油價再回升到一百美元,油元利益再度流入金融市場,推升各國股市與債市。 根據法國巴黎銀行的估計,多年來投入國際金融市場的油元,扣除國內投資與財政擴張需求後,餘額應該在八千億美元以上,其中超過六成、約五千三百億美元,以 存款形態存放到各國銀行,成為銀行新增放款的來源;另外一七七○億美元,投入私募基金等直接投資;一一百億美元則買入各國股票。 但是,一度在○六年買超五一一○億美元的油元,從一三年起大減至六百億美元,一四年首度出現負數,一五年統計雖然尚未出爐,市場估算可能出現史無前例的賣超,估算的賣超金額逼近一千億美元;台股去年底也嘗到波斯灣產油國主權基金撤退的賣壓。 聯準會的實質緊縮,加上油元投資的撤退,彼此相生相息,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重大內縮壓力,更造成巴西、俄羅斯、南非、加拿大幣值巨幅貶值。 產油國匯率貶值、通貨膨脹高漲、經濟衰退、股市重挫,是全世界金融安全最大的威脅。去年八月底,中亞的哈薩克宣布棄守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自由浮動之後, 匯率一天重貶二二%。《華爾街日報》估計,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產油國,都將步入後塵,放棄釘住美元、放任貨幣大幅貶值。 哈薩克總理馬西諾夫棄守匯率後,對彭博資訊記者說,產油國的匯率貶值,「將如骨牌效應一發不可收拾,而且現在才剛開始而已」。他認為,「油元將死」,原 來,全球早就進入強烈緊縮的惡性循環,資產價格下挫造成大宗物資崩盤,將反映到上市公司的股價;不斷收縮的銀根,最終也將使得房地產價格,特別是中國與新 興市場一度高漲的房地產價格向下調整;去年帶頭復甦的美國經濟,也將遭遇逆風吹襲。 「金融緊縮」帶來的下行壓力,是二○一六年全球最大的威脅,扮演領頭羊角色的美國與各國政府,還剩下什麼對策?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