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集結三要塞;返回1994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2677我一直認為20000點是個很有利用價值的心理關口,因為去年八月大奇績日就是跌穿 20000點後極速反彈,這個低到落肚臍的deep V,周五沒有再出現,只在尾市略為收窄跌幅,恆指由上周收市21261.89點,過關斬將,一舉攻陷兩萬大關,收市報19933.28點,全星期跌 1328.61點,平均成交536.6億,連續三周成交低於六百億,啤啤熊繼續向前走。
牛群集結三要塞不時聽到、看到對恆指何時見底的睇法,主要20000點、18000點、16000點的支持者最多,當日認為20000點是低位的人,是否已開始買貨?還是連忙把低位下調。無論未來股市是升是跌,我也會向前者致敬。後者與大行言論無異,浪費時間,不值一提。
若果把支持位看成為在這個水平,會有一群人會釋放資金投入股市,即購買力會大量增加,需求增大而供應不變的話,股價自然上升,支持位由此而成。身為 小投資者,把資金買入股票作長線投資,令市場供應減少,為牛市來臨鋪路盡點綿力,但現在衍生工具眾多,若散戶把資金在這關口投放於如牛證或認購證等,等於 與大戶對賭,隨時一鋪清袋,正中大戶下懷,在供應不變下,大戶在堅信20000點為谷底的散戶資金耗盡後,相信會再次上彈射牛,然後進攻萬八大關。由於牛 群集結在三個要塞,只要風險位於可預計水平,將會誘使大戶逐一宰殺,因此,恆指跌穿16000點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中資來港上市高峰期在2006-2007年,一般上市前會粉飾一番以求賣得好價,上市後第二份業績往往見真章,但稅改利及不少大企業,保障2008 年盈利水平,令真正實力延遲至2009年業績才顯露。中資股輪流被洗倉,傳媒花盡心思,尋找不同理由解釋,大部份理由牽強,實際理由可能簡單到唔信,就是 股價貴,意味大戶對中資股2009年業績投不信任票。
市場看淡收購匯源可口可樂高調高價收購匯源,做法有點逆市而行。由於收購價高達$12.2,縱使以周三最高價$11.28購入,也能獲得近一元利潤,只要收購最終成 事,縱使拖上三、五、七個月,獲利仍算不錯,但這三天匯源股價反複下跌,周五收市報$9.6,距離可口可樂收購價,相差$2.6,意味投資者(尤其有中央 內幕消息的)看淡此交易。可口可樂大股東是股神,令我聯想到股神藉今次有可能受全數股東贊成,但遭中國監管部門反對的建議,測試中國的底線。而那一間公司 是股神的真正目標?將為喜歡尋寶的人士帶來一個機會。
保險業轉向今期內地雜誌《財經》,有一專題「保險業轉向」,談及中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問題,償付能力充足率有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償付能力充足率於 100%-150%屬健康水平,低於此水平唔代表公司一定會倒閉或者有問題,正如抽煙飲酒唔一定會死,但抵抗能力會較差,截至六月底,已有12間內地保險 公司低於此水平,約10%。我們熟悉的中人壽及平保,因投資收益大減,上半年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都大幅下跌。中人壽由525%跌至305%,但仍算健康,平 保壽險由288%跌至121%,平保產險由182%跌至112%,已到達增資水平。
星期四,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指出,保險業在高速擴張期後,將進入兼併、重組、退出時代。
返回19941994年1月之前,H股來港上市由青島啤酒開始,股市炒高對集資有利,情況好似這兩、三年中資大企業來港上市。中英會談達成機場財務安排,政治負 面因素掃除。負利率加上每年賣地限制,股市及樓市上升造成財富效應,消費增加。外圍方面,歐洲各國因推行歐元而疲於奔命,利率下跌,熱錢往東南亞尋找目 標,熱錢流入港股,令港股大幅上升。
好景不常,利率下跌趨勢有變,格老為打擊當時初現的通脹加息,加上港股已上升不少,上升動力頓失;股民對上市公司盈利增長期望太高,縱使上市公司業 績不俗,但仍有不能令投資者滿意,造成拋售壓力;地產價格大升之後,預期升幅難復九三之勇,當年地產仍是香港股市命脈,預期盈利不前,大市自然受害;中國 能否再獲美國給予最惠國地位,對港商經營前景蒙上陰影;彭督政改方案獲英國國會認同,中英爭吵預期不絕,鄧小平健康問題,令人憂慮中國政局及改革方向有 變;俄國經濟改革(震蕩療法)爛尾,投資者對同是共產的中國改革前景存憂;星加坡外籍教授發現中國經濟數據造假,中國高增長神話幻滅…踏入九四年,一切盡 成壞消息,股市跌過不停。
現在的情況,利率在年頭開始橫行,在通脹全球肆虐的壓力下,利率易升難跌。這兩個星期中移動及思捷盈利大升仍被洗倉。地產在去年大升之後,升幅已見放緩,近月二手成交顯示有下跌跡象。香港現時沒有當年的政治因素,但次按取而代之,預期仍會不斷困擾全球股市,加上通脹問題…
某程度上,九四與零八有不少雷同之處,想深一層,經濟環節互相影響,是因也是果,歷史不斷改名換姓地重複,只要驗證DNA,發現一脈相承,實不必大 驚小怪,奇怪的是,每次也造成災害。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證明人類邏輯思維進步不少,但每次股災都死傷無數,遇不如意事便輕生,都證明情緒思維有所退步,既 然認清自已的優點及缺點,要在投資路上獲得佳績,便要多用邏輯思維,少受情緒影響。
學習、消化、記錄朋友問為何停寫熊市系列,我笑說一直都在寫,不再以熊市系列命名,原因是不再需要。五月四川地震,令我意識到反彈完結,因而開始撰寫熊市系列,提醒 自已,不要一廂情願地把反彈幅度定為某個百份比,又或者某個心理關口。直至七月中,最後一篇以熊市系列為名的文章執筆之時,恆指已由二萬六跌至貼近二萬 一,還問是否熊市會被人拉入精神病院。騰空了網誌標題,多一個創作空間。
學習在
學習投資中談過,先認清方向,凡與方向相乎便學個痛快。消化,將學習得來的知識據為己用,不被門派招式所局限,隨心而發。記錄,例如投資周記,便是我的記錄。學習、消化、記錄,看似互無關系,卻又周而復始。
後記:返回1994的資料都由林行止政經短評系列中記下來.,他的文章篇幅不長,邏輯清晰易明,是建立理性邏輯的參考書。
由於接連不斷閱讀林行止作品,引至消化不良加上大腦便秘,及後服用幾本散文後,現已康復,往後需要均衡飲食,偶爾品嘗優閒書。
“神十一”安全返回 明年發射首艘貨運飛船
今天(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經確認身體狀態良好後,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隨後出艙。
至此,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實現了穩定運行、健康駐留、安全返回、成果豐碩的任務目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8日表示,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我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和航天員長期駐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8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告訴記者,“目前兩名航天員狀態良好,已順利出艙,計劃今天19點30分左右返回北京。”

18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現場。攝影/章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介紹情況。攝影/章軻
2017年發射首艘貨運飛船
10月17日07時30分,神舟十一號飛船承載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10月19日03時3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圓軌道與天宮二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06時32分,兩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期間,兩名航天員在軌正常工作和生活,按預定計劃開展了失重生理效應研究、人機協同在軌維修等一系列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成功釋放伴隨衛星,並對組合體進行了近距離觀測和拍攝,伽瑪暴偏振探測、空間冷原子鐘、新型材料制備等應用項目也取得了豐富的數據和初步成果。
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實施分離,爾後開展了快速變軌控制驗證試驗。
11月18日13時11分,飛船進入返回程序。13時59分,返回艙順利降落住主著陸場。目前,天宮二號已轉入獨立運行狀態,繼續開展空間應用和科學實驗。
王兆耀對記者說,2017年,我國將發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推進劑補加試驗,進一步驗證掌握空間站建造運營相關關鍵技術,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之後,將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運營,同時還將積極謀劃載人航天後續發展,持續提升載人航天核心能力和創新發展水平。
給景海鵬配了山西陳醋
此次航天飛行,航天員身體狀況如何?中國能否做到長期載人航天飛行駐留?這是公眾普遍關註的問題。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本次任務是航天員首次突破30天在軌駐留的任務,對整個航天系統來講挑戰是巨大的,這也是實現長期載人飛行承上啟下關鍵的一步。
“通過本次任務飛行的檢驗,證明了我們這些駐留保障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黃偉芬說,在整個飛行任務期間,航天員在軌的狀態非常好,他們吃得好,睡得也好,工作得更好,而且他們生活得也很愉快。
“根據統計的結果,2名航天員進食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黃偉芬介紹,為了這次長達33天的飛行,確實是盡了最大的努力,給航天員提供了百余種航天食品,對原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進行了比較大的改進和提高。同時對食譜的設計也做了優化和改進,還充分考慮了航天員個人的需求,選擇的是他們喜愛的航天食品。
“比如景海鵬是山西人,我們給他配了山西的陳醋,陳冬是河南人,也專門給他配了他喜歡吃的面條。”黃偉芬說,因為受到飛行環境條件的限制,航天食品不可能做到和在地面的膳食一樣美味可口,這次飛行中,航天員也充分認識到了膳食營養對保障他們完成飛行任務的重要性,所以也非常認真地對待每一頓飯,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航天員的敬業精神,這也是航天員能夠順利完成駐留任務的一個基礎。
“我們還進行了天地遠程醫療系統的驗證,這是解決我們未來長期飛行航天員看病問題的一個關鍵技術。”黃偉芬說,還開展了植物栽培技術,還有腦機交互技術的驗證。植物栽培技術驗證了航天員在軌進行組裝裝置、播種、建苗、補水等一系列相關植物栽培的技術,同時也使他們心情愉悅,起到了心理調節的作用。時間證明,它也是非常好的、非常有效的一種心理調試的手段。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第三批航天員選拔的進展情況時,黃偉芬說,隨著空間站工程任務的啟動,未來的建造和運營需要中國航天員隊伍有一個規模合適的、結構合理的一支航天員隊伍。關於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選拔的總體方案,計劃在2017年正式啟動。為了滿足空間站任務的需要,選拔的範圍會擴大,不僅要從空軍的飛行員中選拔出航天駕駛員,也要從航空航天相關技術的專業領域中選出工程技術人員,來擔當航天飛行工程師的職責。
5只蠶寶寶順利結繭
新聞發布會上,王兆耀介紹,這次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搭載了太空養蠶、水膜反應和雙擺實驗三個香港中學生的太空搭載方案比賽的獲獎作品,這三個項目在太空實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太空養蠶試驗,6只蠶寶寶中,5只順利結繭了,水膜反應試驗也順利生成了薄膜,雙擺試驗也完成了運動影像的攝制。應該說,通過前期科學周密的方案設計和充分的準備,整個在軌實驗進展得很順利,取得了預期效果,並且這幾個實驗可以說受到了廣泛關註。”王兆耀說,返回艙返回以後,研究人員還將對這些蠶繭、薄膜等開展一些科學研究,有可能還會發現一些新的科學成果。
王兆耀介紹,近年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行科學實驗、技術試驗的同時,對科普方面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視,也在挖掘這方面的潛力,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後續將進一步推動載人航天科普教育的系統化、常態化、專業化,這里面就包括為更多的港澳青少年、全國青少年乃至全世界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參與載人航天、了解載人航天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精神和科學追求。
就記者關心的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何時訪問香港的問題,王兆耀表示,港澳同胞對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一直非常關註和支持,神舟五號載人飛行任務以後,應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的邀請,工程代表團多次訪問過港澳,也受到港澳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和廣大民眾的熱情歡迎。應該說通過這種訪問交流,港澳同胞也加深了對祖國載人航天事業的了解,也使廣大的航天科技人員感受到了一種莫大的支持和鼓舞。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今天剛返回,他們這次在太空駐留時間比較長,他們身體的恢複要有個過程,等他們得到充分的休養,身體恢複以後,再來安排後續計劃。”王兆耀說,現在對後續計劃還沒有最後確定。
相關: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基本情況
載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批準立項實施以來,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圓滿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突破掌握了載人航天天地往返、空間出艙、交會對接等基本技術,使我國成為具備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能力的國家。
2010年,中央政府批準空間站工程立項,分為空間實驗室任務和空間站任務兩個階段實施。空間實驗室階段主要任務是突破和掌握貨物運輸、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地面長時間任務支持和保障等技術,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基礎、積累經驗。根據任務目標,共規劃實施4次飛行任務,包括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天宮二號飛行任務。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和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空間站階段主要任務是:在2022年前後,建成和運營我國載人空間站,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具備長期開展近地空間有人參與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綜合開發利用太空資源能力。
本次飛行任務主要情況
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進一步考核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特別是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在軌維修試驗、空間站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系統、酒泉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著陸場系統參加任務。
景海鵬、陳冬2名男航天員組成任務乘組,執行載人交會對接和30天駐留任務,飛行期間開展了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在軌維修技術、空間站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空間應用載荷包括空間冷原子鐘、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等14項應用載荷,以及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獲獎的3個實驗項目。
神舟十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技術狀態基本一致,根據任務和產品研制需要,部分技術狀態進行了更改,停靠天宮二號執行30天組合體飛行任務,具備獨立飛行5天的能力。
天宮二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在天宮一號備份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改進研制而成,采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為滿足推進劑補加驗證試驗需要,對推進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為滿足中期駐留需要,對載人宜居環境進行了重大改善,具備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設計在軌壽命2年。
長征二號FT2與之前的TI火箭、Y11火箭與之前的Y10火箭技術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與可靠性,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酒泉發射場系統和測控通信系統主要技術狀態基本不變。位於四子王旗的主著陸場承擔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搜救和回收任務。
本次飛行任務實施情況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分別於2016年7月9日和8月13日運抵發射場,發射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長征二號FT2火箭和Y11火箭於2016年8月6日運抵發射場,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於10月10日赴酒泉發射場執行任務。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宮二號發射升空後,經變軌進入了高度約380公里的運行軌道,隨後完成在軌測試,開展空間技術試驗。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飛船承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準確進入軌道。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後,經地面遠距離導引和自主控制飛行,於10月19日3時31分,在距地面高度393公里的近圓軌道上,與天宮二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6時32分,2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宮二號。
飛行任務期間,共開展了40余項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航天醫學、在軌維修技術等方面的實(試)驗項目,以及科普實驗和展示活動,成功釋放伴隨衛星並對組合體進行了伴飛拍攝和近距離飛越觀測。2名航天員在軌生活狀態良好,按預定計劃完成了各項實(試)驗任務,獲取了豐富的數據和初步成果。
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實施分離。爾後,開展了快速變軌控制驗證試驗。11月18日13時11分,飛船進入返回程序,13時59分,返回艙順利降落主著陸場。
同時,天宮二號恢複至長期運行軌道,轉入獨立運行模式,繼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並等待參加天舟一號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