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東路一段日本大倉飯店開幕日 期逼近,中山北路飯店業者備感壓力。五月三日,台灣第一家引進日系連鎖飯店系統的台北老爺大酒店,破天荒召回國內外十位總經理,宣示未來三年拓點計畫。老 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指出,「未來創新速度會加快!」老爺與台北大倉久和大飯店同屬日本大倉Okura Hotels & Resorts旗下的國際日航連鎖飯店集團,雖然都是一家人,但老爺為鞏固日客基本盤、開拓新客源,一改從不舉行大型記者會慣例,沈方正自嘲老爺三十五年 來就像「有為青年默默背著行囊,爬過一座座大山,未來要更積極。」看得出大倉加入戰局,激發老爺的戰鬥力。 不只老爺嚴陣以待,去年台北晶華陸續進行飯店翻修,並將台北晶華酒店地下樓層麗晶精品中心收回自營,也增加麗晶精品私人購物等頂級服務,且積極邀請日本名 廚或米其林餐廳舉辦美食活動。原本就有五至六成日本客的華國飯店,近期也加速改裝計畫,將增加客房,以迎接更多的日本商務客Long Stay及高檔的自由行日本旅客。看來大倉飯店還沒開幕,中山北路觀光飯店的戰火已提前引爆。 (梁任瑋) |
| ||||||
在幻想世界中,最危險一刻總有好人拯救我們,金融海嘯的「好人」是全球政府,它們不顧長遠後果,萬眾一心向經濟投入資金,幻想果然成真。半年前,我們談論經濟大蕭條時,感覺是怎樣,現在恒指升上二萬一千點,杜指亦見九千三百點,差不多全球股市都收復年初失地,甚至錄得升幅。 當然,所謂升幅相比過去一年高位仍差一截,例如中移動現價九十元,一年前高位是一百零六元;和黃現價五十六元,一年前高位是七十五元。股市近期升幅凌厲,其實是過去跌幅太厲害,無論如何,投資者心態好轉是不容置疑。 一件東西跌到底會停止下跌,或者會出現反彈,這種反彈不一定代表復甦。過去一年,我們對許多經濟數據的災難性跌幅已感到麻木,跌三四成也面不改容,但數據沒可能長期以這種速度跌下去。先不說止跌回升,最起碼跌幅始終會變為零,即不升不跌。「從跌至零」不一定代表反彈,只代表災難性跌幅停止,千萬不要小看零的威力,「從跌至零」本身已代表可觀升幅。 以美國地產為例,佔當地國民生產總值2.6%,今年首季跌幅39%,假如第二季跌幅變零,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會升1%。即是說,單是地產跌幅「從跌至零」,美國整體經濟數據即錄得顯著升幅,原因是地產過去跌得太厲害。經濟數據中最明顯受「從跌至零」影響是庫存,過去一段時間生產商把庫存風險轉嫁到上游供應商,心態是「你死好過我死」,反正我落訂單時你又不會不接。庫存持續下跌代表生產量比銷售少,這情況肯定不能持久下去。當庫存無可避免地「從跌至零」,將會為經濟打一支強心針。 近期全球經濟表現呈現生機,是跌到底的自然反應,抑或是經濟復甦的初期現象?我相信答案夾雜兩者的影響,但我感性的一面選擇相信經濟真的復甦,原因有兩個︰ 一、近期多國經濟數據確有改善,海嘯重災區美國地產也止跌回升,摩根史丹利指,已宣布業績的標普五百指數上市公司中,57%業績勝預期;當然企業盈利仍低迷,平均比去年同期低29%,但跌幅持續收窄。還有一點,去年上半年金融海嘯未進入最激烈時期,企業盈利相對高企,因此把去年和今年的上半年業績比較,肯定出現跌幅。去年下半年企業盈利崩潰,假如今年下半年企業盈利回穩,跟去年同期業績比較,可能會出現可觀升幅,這對加強投資者信心有很大幫助。 二、金融海嘯摧毀我們的信心,而我們將會在信心恢復過程中走出海嘯。港股在三月底開始急升,當時香港經濟仍水深火熱,過去五個月港股持續上升,但經濟其實未見好轉。許多人都熟悉「股市比經濟先行」這說法,從邏輯角度看,這說法可能成立,因為股市是經濟一部分,股市向好,自然帶動部分經濟數據。再者,股市上升,投資者感覺比以前富有,消費意欲自然增強,對經濟有益無害。 從企業到小市民,近期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最壞時間已經過去」。這句話其實有問題,首先最壞時間未必已過去,即使過去也不一定代表好日子即將來臨,因為經濟可在谷底橫行一段長時間。可是,當大部分人相信最壞時間已經過去,以積極態度做人做事,這道力量不可小看。 我相信驚慌和信心可以傳染,在香港這資訊發達城市更以極速傳染。海嘯中不管實質影響有多大,所有人的反應都轉攻為守,出盡法寶努力減債、控制成本、提高生產力,這一切都為個人和企業鞏固基礎。當信心恢復的時候,我們能夠以更強健體魄迎接新挑戰。 過去一年,企業開源難過登天,假如經濟真的復甦,而企管人發現自己未準備妥當,讓機會溜走,輸上加輸,實在難辭其咎。當有一定數量企管人同時轉守為攻,加起來的信心,會是帶領經濟走出海嘯的動力。 蔡東豪 |
成立四十一年、上櫃十八年,行事作風一向保守低調的電梯大廠崇友實業,今年八月首次召開法說會,亮眼成績讓投資市場也買單。而在背後操盤的人,是最近回鍋擔任董事長的唐伯龍。這回,他要重新擦亮崇友的招牌。 房市景氣低迷,相關建材指標股也難有表現,但在一片緊縮氣氛中,國內三大電梯業者之一的崇友實業,卻因二代老董唐伯龍回鍋接棒,一改過去保守作風,主動找 上公關公司改善投資人關係,甚至破天荒地參與櫃買中心主辦的法說會,宣告今年營收、獲利皆可望創下新高,在股災來襲時,股價卻如吃下強心丸般逆勢上漲。 事實上,八月十九日召開的法說會上,崇友僅由新上任的總經理游本立公開露面,幕後推動一切的唐伯龍卻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即使《今周刊》取得唐伯龍的獨家專 訪後,他也再三強調不願接受拍照,理由是「不想在愜意的秋日裡,走路上班時被認出來。」一句話,透露出唐伯龍浪漫又帶點任性的雙子座性格。 今年六月股東會上,高齡八十四歲的崇友創辦人唐松章宣布交棒給六十三歲的兒子唐伯龍,外界解讀為「接班」,但唐伯龍實則已在十年前當過兩任崇友董事長,卻在二○○七年卸任,由已退休的唐松章重掌兵符,當時公司對外宣稱,唐伯龍是被調派到中國專注經營當地業務。 快樂做自己 創單車品牌 從營收比重來看,中國僅占崇友合併營收一成左右,其餘九成皆在台灣,且中國營運長年虧損,董座真有需要披掛上陣、親臨戰場嗎?唐伯龍坦言:「我不想死在中 國,以前我確實常去,就住上海,說實在滿痛苦的。○七年離開公司後,我其實是快樂做自己。」沒依照董事會的意願前赴中國,唐伯龍說自己賺到了健康,平常會 騎著自行車去買菜、買水果,在卸任董座到重返崇友的○七至一三年間,唐伯龍甚至創了個「馬其樂」自行車品牌,所生產的鈦合金公路車頗受車友好評;每周日則 與「馬其樂車隊」的車友們一同征服台灣崎嶇山路,還曾經寫過部落格,記錄車隊騎行路線。 「我喜歡掌握當下、快樂地活,這幾年人生有很多新體認,回來我也希望把快樂的感覺傳給大家。」下頦已見白鬚的唐伯龍,提到自行車時雙眼瞬時綻出光芒,就像玩心未減的老頑童。 崇友實業與日本東芝(TOSHIBA)技術合作及總代理授權,在台灣與永大機電、三菱電機分庭抗禮,據游本立說法,三家的電梯市占率皆在二三%至二七%間 拉鋸,而台灣電梯市場已趨飽和,每年崇友新梯出貨台數維持在一千八百至兩千台,舊電梯維修保養才是公司重要的現金流與獲利來源,目前崇友的電梯保有台數約 在三萬台左右。 法人解讀,電梯屬於穩健行業,除非開發新市場,否則難以有爆發性成長。游本立則表示,內政部新法通過,明年起將針對十五年以上的老舊電梯提高安檢次數,而 崇友手上有一萬餘台的電梯屬於二十年以上舊電梯,「老屋汰舊換新的電梯會是未來新動能。」若論經營實績,過去在唐松章穩紮穩打的日式經營風格下,崇友先後 拿下了「新光人壽摩天大樓」與「台北一○一大樓」的電梯、電扶梯工程,一○一更成為金氏紀錄認證的「世界最快電梯」,技術力有目共睹。 但唐伯龍在父親的日式經營風格下,卻透出一絲美式作風,三十幾年前,他自創自行車零件品牌「ODYSSEY」並輸出至美國,比捷安特更早打入美國市場,後來雖然停擺,但現下唐伯龍腦中為崇友規畫的未來,撥的如意算盤,也是美式作風。 「第一步先親近資本市場,下一步就是去打亞洲盃。我也知道單靠國內經濟,內部很難有突破性成長,世界大廠都是靠購併長大,只要崇友技術、資金條件都到位,不妨就學習他們吧!」唐伯龍言下之意,未來可能藉由購併同業,取得新市場與成長機會,但時間點並不明確。 尋找新機會 看好東南亞 但對於可能介入的市場,唐伯龍卻很明確表明並不看好中國,而是著眼於東南亞,「中國現在大環境非常差,整體電梯行業衰退超過兩、三成,這兩年許多美商、日 商都撤退了,我的中國策略就是沉潛,春天來時再伸出枝枒。」但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唐伯龍看到許多小廠,「他們有的缺技術、有的缺資金,這些都是崇友的 機會。」或許這正是唐伯龍有意進行購併所瞄準的對象。 「汽車能從兩、三百公里疾駛下停止,停得好不好是引擎技術;電梯也一樣,行走中怎麼安穩地停下來,就是各家的本事。」加速、減速既是電梯行業的看家本領,二次回鍋擔任董座的唐伯龍,能不能以全新風格帶領崇友這家老牌公司再度成長,對他而言,也是一個全新挑戰。 崇友實業小檔案 創立:1974年 資本額:19.67億元 董事長:唐伯龍 主要產品:電梯、電扶梯、發電機 2015年 上半年合併營收:19.56億元 獲利:2.83億元 EPS:1.44元 唐伯龍小檔案 出生:1952年 現職:崇友董事長 經歷:崇友副總經理、總經理、 董事長(至2007年) 學歷:醒吾商專 撰文 / 鄧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