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越跌越買」不是價值投資 一念間

http://xueqiu.com/4624725729/25615460
「越跌越買」是人們對安全邊際的最大誤解,是披著價值投資外衣的狼。

巴菲特說這麼多年來從未見過價值投資蔚然成風,但股市中的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在做價值投資。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很明顯,要麼有一方錯了,要麼大家說的價值投資根本不是同一回事。

安全邊際是價值和價格的差,是一個當下的概念,它和前一年、前一天的價格毫無關係——無論漲跌。而「越跌越買」的說法顯然隱含了價格趨勢,潛意識裡把價格的變化當成了買入的充要條件。這和技術分析毫無分別,甚至更糟,以至於很多「價值投資者」被越套越深。說到這,大家一定會反駁:如果價值是100,我50買進是打5折,跌到40不是更應該買嗎?未必!這貌似常識的說法裡其實有致命的陷阱。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不可知的,股市更是如此。第一點「不斷變化」是指諸形無常,當下的你已不再是過去的你,今天的公司已不再是昨天的公司。因此按理說我們每次買賣時都應該重新分析公司的價值。重新是指像你第一次分析公司時的那種心態,那種初心,那種尼采的駱駝、獅子、嬰兒精神三變中嬰兒的狀態。你會虛心地聽取正反的觀點並認真權衡,不帶任何成見。但很明顯,幾乎沒有人能不受過去觀點和看法的干擾,甚至常常會自我強化,愛上股票,偏執地在錯誤中越陷越深。我們50時買進了股票,當股票到40時,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應該買。我們應該先問問自己,其價值仍然是100嗎?有人會說了,我今天50買了,明天跌停了應該繼續買啊,畢竟價值不會在一天之內變太多。對我來說,每次判斷後,是一次買入還是分幾天買入,應看作一次操作。這和整體的資金管理是密切相關的。如果目標倉位已經配好,哪怕買入完成後繼續跌一般也不會買(當然,根據具體情況會有機動的倉位,但絕對不會孤注一擲甚至融資借貸)。而下一次加倉一定是基本面出現變化時,也就是價值變化時,比如價值從100到110了,或者跌到90了。自然而然,時間上也會間隔一段時間。

第二點「不可知」是指:歷史是或然的,現在是不可知的,將來是不可預測的(總之,我是徹底的不可知論者)。大家寫文章最喜歡說「大概率」怎麼樣怎麼樣,歷史是或然的就是說歷史上實際發生的事並不一定是「大概率」的那個事,因此千萬別把「大概率」這個詞等同於必然發生,然後不顧一切衝進去抄底。現在不可知是很顯然的,以人類目前的認知水平,總有不知道的東西。你即使判斷價值是100,那也僅僅是一種假設,一種「大概率」的可能性,總有你不知道的東西,因此還是應該對市場保持敬畏之心。「越跌越買」的前提是確信自己是正確的,市場是錯誤的,這其實不會經常發生,即使巴菲特等一個機會也常常等很多年。將來不可預測相信沒太多爭議,不再多說。

巴菲特說過應該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別人貪婪時恐懼,但他沒說應該越跌越貪婪。漲的時候也可能恐懼(恐高),孤注一擲的抄底又何嘗不是一種貪呢。如果「越跌越買」不可靠,難道還能「越漲越買」不成?沒錯,價值投資既可能是越跌越買,也可能是越漲越買,或者越跌越賣,越漲越賣。這裡不是玩文字遊戲,只是想打破「越跌越買」這種害人不淺的說法——這也是曾經讓我最受傷的錯誤觀念。我們對一個公司的估值,必然是以很多假設、很多對未來的判斷為前提的,而倉位也必然是根據這些假設和判斷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而逐漸增加的。當這些利好逐漸明朗時,可能更多的人會關注到,表現在股價也止跌回升。只要變化繼續向好而安全邊際仍然存在,我們為什麼不能繼續買入,越漲越買呢?我們的判斷和買入是基於基本面的,如果表現在股價上就可能是左側買一部分,右側買一部分(左側稍多於右側)。

「當知春鳥開始鳴叫的時候,春天已經過去了一半。」不過那有什麼關係呢?如果你真的看好企業未來五年十年的發展,春天之後還有火熱的夏天和收穫的秋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15

應該越漲越買還是越跌越買 刺蝟吃大餅

http://xueqiu.com/2100654541/27439616
大師們普遍推薦的買入方法是分批買入,但到底該越漲越買還是越跌越買,則各派的方法截然不同。

利物莫爾為代表的一派認為決不能在下跌時追加資金攤平成本,應越漲越買,保證每一筆買入的資金都是一開始就盈利的。如果買入後即下跌,說明這次買入是錯誤的,就不應再繼續追加更多資金了。

@小小辛巴 和諸多價值投資者則是越跌越買,因為其買入的判據是價格低於價值,那當然是價格越低,就越值得買入。

到底哪種方法正確呢?如果簡單地這樣問,本身就是思維過於單向了,股市裡不是非黑即白的,並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和侷限性,有其特定的適用範圍。下面討論一下這兩種買入方法:

- 技術派:順勢交易:

技術派的重要原則是順勢交易,因此大多是做右側交易,當上升趨勢明確後才買入,如果買入後上漲,說明對趨勢方向判斷正確,才應該繼續追加資金。如果買入後下跌,說明是這個買入操作是錯誤的,就不應該繼續買入來擴大這個錯誤,而應該考慮是否該止損了。

這種越漲越買的方法對於買入點的要求很高,要精確判斷上升趨勢確立的那個關鍵點(注意不是說底部的那個最低點,試圖抄到最低點是一種貪心,往往會死的很慘),如果已經漲了一大段,你還是越漲越買,就會造成買入成本過高。

一種很多高手推薦的方法是在放量突破盤整平台時買入一部分,在突破後回撤頸線確認時再買一部分。如果不回撤直接漲上去,就不追高了,等下次回調再買。

- 基本面派:逢低買入

如果是價值投資者,會更喜歡做左側交易,在上升趨勢出現之前就開始越跌越買,前提是要對公司的估值做出準確的分析計算,買入點要足夠低,留出足夠的安全邊際,各檔買入價要拉開足夠的差距。最悲摧的是自以為是在抄底,結果幾檔買入完成後還出現大幅下跌。

在熊市初期和個股的頂部,最忌諱的是越跌越買。大量的散戶在看到下跌時,第一反應就是加倉攤平成本,這種飛蛾撲火般的本能衝動,可能是來自於生活中搶購便宜貨的經驗。像這樣對於個股的估值和漲跌空間都不加判斷,盲目地越跌越買,是利物莫爾強烈批判的錯誤操作方法。

越跌越買的前提,一定是要能夠準確判斷出個股的價值,確認其下跌空間已經不大,而且還要考慮大盤趨勢和牛熊市的狀態。即使如此,也常常會承受在底部長期橫盤的折磨,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這是左側交易的天然缺陷。

- 操作的是大資金還是小資金

大資金建倉時間長,往往需要在左側建倉,如果等到漲起來之後再買,成本就太高了。小資金進出靈活,等到上升趨勢確立後再買,就成功率更高。

不過也不是絕對的,利物莫爾操作的絕對是大資金了,他的越漲越買應該是選擇了市值足夠大的交易品種。

如果志向遠大的話,操作小資金時就應該開始尋找將來適合大資金的操作模式,比如習慣了做短線,當資金規模增大後,需要重新摸索盈利模式,就很痛苦。

- 折衷的方法

還可以考慮把左側和右側交易結合起來的方法,即在中線上升趨勢確立時才開始買入,但不急於追漲,而是在短線回調過程中越跌越買,逐漸加倉。例如看到一隻好股,從基本面和技術面都判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已經大幅上漲,於是先只買入1/5的資金量,然後等到下跌到20、30、60、120日線時再各買1/5,如果買到某一檔就漲上去不回頭了,就放棄後面幾檔的買入,留著資金等待其他機會。

各位高手應該有更多心得,歡迎大家各抒己見,多回帖交流。

-------------

補充:昨天貼出上面的文章以後,各路高手發了大量很有價值的回帖,大家可以也看看。受到這些回帖的啟發,我再補充幾句。

其實如何買是枝節問題,更重要的是買什麼、何時買,如果股票質地好,股價處於下跌趨勢的末期或上漲趨勢的初期,那麼越漲越買和越跌越買都是正確的;反之如果股票差,或者股價處於下跌初期或上漲末期,那麼無論怎麼買都是錯誤的。

但是頂和底的位置很難準確判斷,為防範判斷錯誤的風險,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理念來採用分批買入的方法,避免一次性集中買入的錯判風險。

另外在股價運行的不同階段,可以採用不同的買入策略,在底部剛開始向上突破的階段,如果非常有把握,大勢也配合,可以激進一些,一開始就買入較重的倉位;如果是較高位置調倉換股,可以採用穩健一點的策略,等回調了再逢低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09

融資盤比想像中的堅挺啊!甚至越跌越買 502的牛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2vfjj.html

    這幾天市場大跌,大家紛紛用踩踏來形容資金慌不擇路出逃,我拉了下融資余額的數據,發現前幾大股票融資余額其實壓根沒有減少,甚至最低估的銀行股融資余額還有不少是增長。大家都說融資比市值比例高過美國、臺灣啦,但主要還是集中在些低估大藍籌上,在低位融資買股其實風險不算大,甚至反而可能說明是因為市值太低了,如果市值更快上漲,這個比例不就降下來啦!以中信證券為例,前2天市值兩個跌停板,但融資余額從331億降到309億,下降22億下降比例才6.6%,沒市值下降快,那麽債務比市值比例反而繼續上升啦,按證監會看法,風險進一步加大啦,呵呵,看來只有繼續上漲,才能化解金融風險啦~

證券簡稱 2015.1.20 2015.1.19 2015.1.16
中國平安 320.39  311.78  317.56 
中信證券 309.72  312.48  331.78 
浦發銀行 145.62  141.21  140.71 
海通證券 137.97  139.89  147.94 
興業銀行 127.74  124.16  124.46 
民生銀行 110.76  117.35  122.37 
招商銀行 104.20  104.11  102.56 
中國銀行 98.70  97.02  99.81 
中國建築 98.43  99.22  102.51 
中國重工 85.45  87.18  86.70 
華泰證券 80.58  75.50  79.64 
廣發證券 65.40  63.71  67.63 
工商銀行 54.07  54.41  57.40 
中國石化 53.03  54.49  55.40 
方正證券 49.34  51.03  53.24 
國金證券 49.09  49.39  51.38 
萬科A 48.93  48.54  50.12 
平安銀行 48.67  48.44  49.69 
包鋼股份 48.56  49.49  50.02 
農業銀行 48.17  49.00  56.05 
中國人壽 47.00  43.92  42.37 
興業證券 46.32  47.37  48.75 
招商證券 45.69  44.61  48.65 
光大銀行 45.17  44.79  47.79 
光大證券 44.81  45.81  48.67 
交通銀行 44.56  45.14  44.51 
國元證券 44.01  44.76  46.80 
浙江龍盛 43.94  43.23  40.96 
蘇寧雲商 43.47  43.67  43.56 
長江證券 42.18  41.91  44.15 
中國北車 41.24  36.76  36.96 
中國南車 41.04  38.46  38.71 
華夏銀行 40.90  41.19  41.68 
遼寧成大 40.31  40.92  41.85 
伊利股份 39.77  41.09  41.76 
中興通訊 39.50  40.41  41.33 
中國鐵建 38.52  37.62  40.24 
太平洋 38.46  39.03  40.62 
中國聯通 37.23  37.46  39.03 
國電電力 37.05  38.18  40.77 
中國石油 36.92  36.86  37.95 
同方股份 36.91  33.84  34.05 
建設銀行 35.18  36.04  38.35 
廣匯能源 35.01  35.58  35.89 
北方稀土 34.65  35.57  36.83 
長江電力 33.60  33.66  33.84 
鵬博士 33.51  33.06  33.49 
吉林敖東 33.17  32.49  34.02 
中國太保 33.12  31.83  33.04 
中航資本 33.08  32.85  30.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