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中石化擬壓低原油采購價 一年省15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135
路透獲悉,中石化旗下煉油部門最新提出激進計劃,擬從4月起以較低價格採購原油,節約成本目標為一年將近15億美元。計劃已獲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支持。
過去幾年,煉油部門一直在施壓要求降低成本。路透據中國海關數據估算,去年中石化進口原油交付價合計1500億美元。
知情交易員透露,中石化通知旗下交易部門聯合石化,採購原油的離岸目標價比布倫特、迪拜及WTI指標原油加權平均每桶折價1美元。
一位前中石化採購主管稱:
來自中石化管理層的訊息很明確:要從市場擠出更多利潤,對(旗下交易bum)聯合石化的交易員設下更高的標準。
路透預計,中石化壓價採購不大可能影響中國石油進口量,也不大可能嚴重打壓國際油價。
預計中石化可能積極利用掉期交易及期貨市場沖銷成本,也可能採購伊拉克巴士拉輕質油等成本更低的品種,
上月公佈的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進口原油同比增長11.9%,增至創紀錄的2816萬噸。
今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開始運營每日處理量達30萬桶的四川煉油廠和處理量達28萬桶的福建煉油廠。
巴克萊駐新加坡分析師Sijin Cheng認為:
除了中國春節前季節性庫存因素,四川和福建兩個煉油廠可能引起了進口大增。
進口增加還有一個原因是,設計庫存達1890萬桶的黃島原油儲備中心即將啟用。
今年1月,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預計,2014年,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速將在4%左右,達到5.18億噸。石油和原油淨進口量將分別達到3.04億噸和2.98億噸,較2013年增長5.3%和7.1%。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58.8%。
據中國政府發佈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石油對外依存度控制在61%以內的高水平。有機構預測,中國有望於2017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
去年10月,華爾街見聞援引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報告預計數據發佈,中國10月石油進口量達到每日630萬桶,超過美國的每日624萬桶,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淨進口國。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向中東地區進口石油的規模首次超過了美國。
對於美國官方的預測,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在2013年10月12日回應稱,現在很難這樣預測,中國2013年前三季度進口原油量增長5.4%,但他不知道美國方面的數據怎樣。
美國國防部遞交國會的中國2013年軍事與安全發展年報(年報)指出,從1993年起,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對國際能源市場仍有疑慮,所以用龐大的外儲投資能源項目不失為可行的選擇。
年報估計,2011年,中國約58%的石油來自進口,保守估計,到2015年這一比例升至將近三分之二,到2030年為四分之三。
年報認為,鑑於中國向中東和非洲進口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的規模很大,SLOC油路——南海和馬六甲海峽對中國政府的戰略意義越來越大。

小龍蝦遭遇5年來最嚴重“斷供”,采購價暴漲50%!蝦都去哪兒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1/164070.shtml
小龍蝦遭遇5年來最嚴重“斷供”,采購價暴漲50%!蝦都去哪兒了?
來源 | 餐飲老板內參(ID:cylbnc)
作者 | 王瑛 王艷艷
“做龍蝦5年來,第一次遇到7月份就沒蝦了”
“短短半個月,批發價直接飆升超過50%”
“小店可以直接放假了”
……
最近,小龍蝦又火了,不過這一次,是因為大家都沒貨了!
是賣龍蝦的太多,還是小龍蝦的供應端出了問題?為什麽說此輪“缺貨”對於小龍蝦店是一次洗牌?來看內參君的調查。
餐飲老板內參 王瑛 王艷艷
小龍蝦遭遇5年來最嚴重“斷供”
老板吐槽“賣蝦不如養蝦”
這兩天,內參君的朋友圈,又一次被小龍蝦刷屏了。幾乎每個龍蝦館的老板或負責人都在抱怨,因為龍蝦斷供,成本大漲——
朱小樂創始人 王金樂
收到供應商的緊急通知:今天大蝦46元/斤,小蝦36元/斤,連日暴雨養殖戶沒貨,蝦量驟減,導致連續漲價,保證質量及訂量為大,先保證不會斷貨。
豪蝦傳創始人 蔣毅
我們店這種標準的龍蝦采購價格在短短10天之內,由每斤18元跳漲到每斤25元,以18元為基礎,相當於漲了40%以上(後面可能會更高)。
霸王蝦創始人 袁燁
今年小龍蝦行情簡直太瘋狂了,短短半個月時間,批發價格直接飆升超過50%,關鍵是還缺貨。很多小店可以考慮放假了。做龍蝦5年來,第一次遇到7月份就沒蝦了。有想養蝦的朋友趕緊去養吧,真的是個發財的行當。
大蝦來了COO 武曹剛
全國市場都在漲價,現在市場已經很透明,全國一盤棋。長期做小龍蝦的基本不會出現斷供,只是貨少價高。
家瑞康鮮活小龍蝦批發商 周強
這兩三天漲給商戶的批發價,大蝦38元/斤,中等的28元/斤,基本上每斤漲了7元,比去年此時的批發價每斤高出8—10元。
內參君調查了北京、成都、武漢、鄭州、廣東等地區的小龍蝦商家,此輪突如其來的漲價潮可謂席卷全國,采購價漲幅40%~60%不等。
蝦都去哪了?
以往,小龍蝦市場價格上漲都在8月份,而今年7月初就全國大量漲價。原因在哪兒?
1. 大量商家入局小龍蝦市場

▲ 數據來源:大眾點評
從2017年7月初的數據來看,除了武漢市場小龍蝦餐廳數量呈現下降趨勢,其他熱門一二線城市均成快速上漲趨勢。
“除了蝦館在賣蝦,當下市場上,連廖記棒棒雞、周黑鴨,甚至必勝客、肯德基都加入了賣蝦大軍,開始拿這個超級大IP單品賺錢。”老枝花鹵創始人王春說。
連必勝客最近都推出了小龍蝦披薩的混搭。
市場依然對這一大IP情有獨鐘,供給需求有增無減,居高不下。
2. 供應鏈養殖“靠天吃飯”
內參君詢問了多家國內小龍蝦餐企,老板都表示:這次漲價與當下的暴雨天氣有著直接關系。暴雨季提前來臨,致使很多養殖戶的蝦有流失,水質混亂,導致小龍蝦死亡或者生病,蝦量驟減。
擁有季節屬性的產品,如今供應鏈的供給被天氣左右。

3. 養蝦散戶居多,供應鏈亟待整合
“就目前的小龍蝦養殖市場來看,散戶養殖還是多於企業規模化養殖。”霸王蝦袁燁表示。
其實,這與供應鏈上大企業入局整合度有關。作為下遊餐飲企業,一般不敢輕易涉及。所以說,養殖產業鏈上,市場亟待新的技術和規模企業進行整合和引導,來規避季節性原因帶來的供給風險。
面對供應鏈漲價,你有招嗎?
對於這次價格波動,墮落蝦創始人李林渡表示,墮落蝦門店一直保持充足供貨,因為提前備好了庫存,所以不太受短暫波動影響。


“目前來講,凍蝦還處於發展開始階段。因為活蝦每年產量有百萬噸,而凍蝦才十萬噸左右。”李林渡介紹,“像墮落蝦收蝦,一般按每天20噸左右規模生產。”
李林渡表示,未來,凍蝦與活蝦市場占比會最少一半對一半。現在的技術也能夠讓速凍鎖鮮調味蝦的肉質口感媲美活蝦,消費者已經逐漸接受。
雖然這輪漲價來得有點猛,但大部分受訪者對後市的行情還是持樂觀態度的,“基本不會再漲了。”
鄭州久如香創始人賈旭說,他們對小龍蝦2017年的價格預判一直是看漲的,今年一開年,價格就達到50多元/斤,也就是說今年起點就很高,後來到了5月份,稻田蝦大量上市,價格才降下來。而此輪上漲,多因降水減產的原因。他預測,這輪上漲雖不會很快回落,但會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區間。
不過,面對供應鏈漲價,小商家確實會面臨經營困難的局面,甚至有餐飲業人士表示,蝦價一直漲,很多小商家很多已經做不下去了。雖然拿蝦的批發價漲了不少,但售價都沒漲,不敢漲,因為消費者可能因此接受不了。
鄭州市貓姑娘龍蝦館的老板小無賴就告訴內參君,現在不至於沒蝦,但是利潤太低了。
“誰能堅持下去誰就能活。”很多受訪者表示,此輪漲價對小龍蝦店是一次洗牌。“價格會起到一個加速的作用。”小無賴說。
也許會有餐飲老板問,既然如此,為什麽蝦館做到了一定規模,卻不重點做供應鏈來保持穩定呢?
霸王蝦袁燁表示,除了凍蝦以外,目前做供應鏈還是很困難。對大部分龍蝦店來講,規模都不算很大,這種模式太重了,涉及不起。
不過,墮落蝦創始人李林渡認為,大商家肯定要自建供應鏈,品質和供應才有保障。破除了活蝦的地域性局限以後,行業會誕生幾個頭部品牌,顧客也會朝向頭部品牌集中。有了資金積累,這些品牌做供應鏈,或許就不再會覺得模式太重。

▲ 跨界玩家用零售化破解小龍蝦的季節性難題
但大蝦來了仍然堅持活蝦現做。其COO武曹剛給出的方案是——一方面,企業要自己增加對供應鏈的管控能力;另一方面,要接受市場價格變化和波動的事實,調整自身應對供應鏈價格波動和風險的能力。
“當然,除了頭部企業,中小型龍蝦館要想生存,一定要對利潤價格重新計算,來降低供應鏈的價格波動影響。”他說。
就像豪蝦傳蔣毅所講,即使采購價近期漲了40%,豪蝦傳按以往的售價,成本僅僅相當於增加了11%。這就是調整采購價、銷售價數值對比的結果。
其實,水產、養殖、生鮮行業價格波動性都比較大,這一波價格浮動,也算是給行業經營者敲了個警鐘。
未來,能夠贏得市場的,註定是那些比拼玩法和模式的大玩家,沒有其他。
[本文系餐飲老板內參(ID:cylbnc),編輯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王瑛 王艷艷。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ID:iheima)]
小龍蝦
供應端
季節性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