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佳明集團(1271)沒有說的公司名稱

根據佳明控股招股書的「與控股股東的關係」一節,指有一間由控股股東陳孔明透過佳盛企業發展有限公司過往控股的一間位於深圳的公司於2013年3月7日被一間中國的公司控告欠債,這家公司在招股書稱為「GTE中國公司」,但在招股書並無一處提及過公司的名稱,今天我們來看看吧。



根據公司招股書稱,這間公司有幾項資料:
1. 公司於1995年成立
2. 公司成立時,陳孔明獲委為副主席(以國內說法是叫副董事長)
3. 陳孔明於1997年辭任副主席(以國內說法是叫副董事長)及總經理,但紀錄於2004年方才辭任董事及副主席

根據筆者利用人肉Google 搜索紀錄,發現有一家叫做深圳佳盛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曾經和財政局、貿工局有一些債務糾紛,至於招股書稱另一名被告人,估計為深圳市神州光電高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一些資料核實後,發現和招股書借款提及的資料頗為類似,筆者就來提及一下比較相似的原因。

1.  公司於1995年成立
根據深圳工商局資料,深圳佳盛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於1995年12月11日成立的。另外亦顯示出,或由陳孔明等人持有的佳盛華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持有84%股權。





2. 公司成立時,陳孔明獲委為副主席(以國內說法是叫副董事長)
從公司登記後的第一次變更,也可看出他是副董事長。


3. 陳孔明於1997年辭任副主席(以國內說法是叫副董事長)及總經理,但紀錄於2004年方才辭任董事及副主席
根據登記資料,1997年,他並無辭任動作,但招股書好像沒有提及2002年的辭任副董事長登記紀錄,僅提及2004年辭任董事的紀錄,為甚麼招股書要以這樣去表達呢? 使人費解。





根據招股書所稱,陳孔明「確認自彼簽署1997年董事會決議案後,彼從未參與GTE中 國 公司的任何事宜或未曾獲GTE中國  公司提供任何公司文件」,又相信 自己「自簽署1997年董事會決議案後不再與GTE中國公司有任何關連,並向董事會確認 ,根據進行公司搜尋前中國相關工商行政管理局存置的現有記錄,彼並不知悉彼僅自2004年起方辭任GTE中國公司董事及副  主席,且彼仍為GTE中國公司的總經理 。」,又根據法律意見,因為存檔是公司責任,所以不關陳孔明的事。但由2002年至2004年間,他仍任董事及總經理的事實卻一字沒提,這樣會不是影響賠償的判決仍由他負責? 如果由他負責,根招招股書稱,雖然他不是上市公司成員之一,但是他都是陳孔明需要負責的,如果這家公司的判決對他不利,是否會影響陳孔明的財務情況?  招股書並無披露,筆者希望公司澄清這項賠償的金額是多少,從而讓小股東看清楚陳孔明先生會否受到這項訴訟影響他的財務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052

今天我想說的話是: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放下屠刀吧

http://xueqiu.com/2452313573/25487547
今天我想說的話是: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我前兩天的帖子裡有雪友與前輩提及財務自由,我今天翻看了之前的一些討論,並想了一下,有些個人感悟,寫出來分享。
1,炒股的人多數聽過財務自由這個詞,也痴迷於此,甚至認為炒股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捷徑。
   事實上,股市上賺取超額或者多倍的利潤是一件小概率的事,再想想,通過炒股為主要手段來實現財務自由的概率估計不到1%。這樣的難度比做天梯不為過吧,如果你明知這是一條天梯,你為什麼還要親自去爬?

2,財務自由是什麼,是不為錢所累,不為上班等時間所累,自由自在,可以旅遊讀書,輕鬆實現財務增值。但是反過來想,你的輕鬆就是別人的勞累,如果每個人都自由旅遊了,誰來工作養活地球?所以實現財務自由的人本身占人群的比率應該很小,估計不超5%。

3,財務自由個人定義:一個家庭在基本無約束和壓力的情況下能持續地保持當地較高生活水準的狀態。
有幾個關鍵詞:A)一個家庭:至少以三口之家來算。
                     B) 當地:和所在地區有關,一線城市和二線、三線標準不一。
                     C) 較高生活水準為標準:以一線為例,估計三口之家要50萬左右。
                     D) 基本無約束和壓力的增值:渠道有分紅、收租、利息等,綜合起來以國債為標準5%。        E) 持續:考慮通脹影響。以5%的通脹為參考,準備的資產要多一倍吧。
綜上所述:一線城市一個家庭在有房有車的前提下,淨資產要達到2000萬元的量化目標大概可以財務自由。

4,我為什麼要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A)其實,看長遠一點,人生的問題一般不是錢的問題,更多的是理想、價值觀、素質、性格、修養、品德、口才、機遇、能力、執行力等等的問題。以財務自由為最重要目標,變成了棄本逐末。即使運氣超好,你錢夠了,但是你真的就從此幸福了嗎?

B)財務自由並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即心靈自由與人生實現。
 即使我手裡現在有了2000萬現金,我的性格修養素質還是同樣需要提高,我的性格上的缺陷還是會影響我下面的人生道路。我的心靈同樣不自由,我的人生價值同樣未實現。心靈自由和財務自由沒有直接關係,和個人素質、世界觀等倒是有直接關係。

C)財務自由可以讓我有保障的底氣,不考慮錢的事嗎?
  說實話,錢是好東西,但比不上素質、能力更讓我有安全感。可能是缺啥想啥吧。
  所以即使上了財務自由的基本線,我一樣還是沒安全感。那追求什麼財務自由?!

D)我忘掉以財務自由為目標,我相信我的工作一樣可以給我帶來足夠的現金流實現「財務自由」,如果這樣,那我就不應該去花時間和精力去爬天梯,而應當把精力放在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上。解決了這個根本問題後,財務自由的問題自然破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E)追求人生體驗,實現自我價值,這個才是我的根本問題。

綜上所述,我應該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實現自我價值。這才是我的追尋願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46

Line來台風光娶親 背後沒說的焦慮

2013-12-23  TCW  
 

 

悶了五年,台灣行動應用程式(App)創業圈終於一吐怨氣!

十二月九日,即時通訊軟體Line母公司Naver,宣布收購台灣新創公司「走著瞧」(Gogolook),「成為Line的姊妹公司」。外界預估,這是一樁約合新台幣三億元左右的交易案,消息一出,網路創業圈人士奔相走告,慶賀台灣第一宗本土App公司被國際大廠收購案例的出現。

即時通血戰開打Line用戶破三億名列第三

對照Line全球用戶剛在十一月底突破三億大關,而走著瞧手上僅一款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全球下載人次約五百萬;比收入,Line近半年營收一億五千七百萬美元,走著瞧則還在虧錢。雙方實力懸殊,不免讓人好奇,Naver為何幫Line找了這麼位「小妹妹」?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檢視全球即時通訊軟體現況。按照全球用戶數,前三大分別是來自中國的微信(WeChat)、美國的WhatsApp,再來才是日本的Line。

根據調查機構Informa Telecoms & Media統計,二○一二年全球透過通訊軟體發出的簡訊,每日發送量達一百九十億則,預估今年底,每日發送量可達到四百一十億則。

這是一個正在沸騰的市場,百家爭鳴。儘管前三強都已經站上三億用戶大關,但追兵來自四面八方。十二月十三日,已經上線三年的Kik,突然宣布用戶到達一億,可說是一匹黑馬。Kik的竄起,不啻宣告,市場排名隨時會洗牌。

搶地盤各出奇招找大明星代言或杜絕廣告

為了鞏固地位,戰場上各家今年大舉向海外擴張。老大微信挾著母公司、中國最大網路公司騰訊的奧援,七月找來西班牙足球明星梅西(Lionel Messi)擔任全球代言人,這位足球巨星同時也是三星(Samsung)手機的代言人,可見騰訊為微信不惜砸重金的決心。

巨星加持的效果,讓微信海外用戶快速突破一億,騰訊總裁劉熾平更勤跑北美各大科技論壇與大學,為微信宣傳拉票。

而老二WhatsApp,堅持不在軟體內放置廣告,而是採取下載付費模式(年費○‧九九美元),它用乾淨的使用空間收服廣大歐美用戶,並提供多平台服務;如今,它也向歐美之外市場發動攻擊,根據第三方應用追蹤公司Onavo調查,WhatsApp在印度市場的市占率居然高達七八%。

那麼老三Line的成績又如何?

根據Line於十一月底公布的數據,它全球三億用戶中,有八成是海外用戶,日本用戶超過了五千萬,而台灣用戶則有一千七百萬。

從數據來看,Line表現不俗,且緊追在WhatsApp之後。「可是,這是我們從台灣來看的『光暈效用』(編按:當某件事的某特質給人好印象,其他特質也會有好評價,易以偏概全),因它在台灣很強,你就以為它在海外也無敵嗎?其實它在美國就(表現)還好!」科技部落客鄭緯筌說。

「對Line來說,市場競爭進入短兵相接階段,它的危機四伏。」一位App開發者長期關注通訊軟體的應用,他指出,相較微信在中國已做起「支付」(payment),WhatsApp已教育出一群付費使用者,Line還在賣貼圖和遊戲,「這兩種生財之道,離開亞洲,我懷疑它是否一樣受歡迎?」

再回到這起收購案本身,它雖然被視為台灣本土創業家的勝利,但對Line來說,它揭示的是警訊,是市場血戰的開始,是它要做改變的時候到了。

搶市場決戰海外Line結合一款App改善詐騙

據了解,這起收購案早在半年前開始洽談。走著瞧小雖小,但它卻有Line所沒有的東西。

首先,是龐大的電話資料庫。「WhosCall」是一款幫助手機用戶辨識陌生來電者身分的App,發想於台灣詐騙電話太多,現在則被物流業者等拿來應用。從二○一○年原型開發至今,已經擁有一個六億筆電話號碼的資料庫,每日過濾一千萬通電話、阻擋三十萬通惡意與騷擾來電。

Inside論壇共同創辦人李致緯說,Line的語音沒有簡訊來得受歡迎,但WhosCall的結合,是可以讓Line未來在語音功能上夾帶個人訊息,鞏固社群勢力,舉例來說,WhosCall可以提醒用戶來電者也有安裝Line,並將雙方電話轉到Line的免費電話上。

其次,是市場。WhosCall在中東地區大受歡迎,五百萬次下載中,竟有近百萬來自中東,是表現最佳的海外市場。

這項成果連開發團隊都意想不到,原因在於當地特殊民情,因為女性不被鼓勵參與社交活動,也間接促使男性透過電話「騷擾」女性的電話變多,因而讓WhosCall受到中東女性用戶的青睞。

鄭緯筌指出,中東市場目前不是Line的勢力範圍,兩者的市場剛好可以互相借箭。

比起臉書(Facebook)、Google動輒數億美元的收購案,這樁「Line尋姊妹記」的收購案只是零頭,但已足以攪亂台灣創業圈一池春水,讓創業者看見機會,也讓人嗅出通訊軟體大戰的危機四伏。

【延伸閱讀】前有2強分食,後有黑馬追兵——全球前5大即時通訊軟體比較

名稱:WeChat發源地:中國全球用戶數:6億海外擴展方向:北美、南亞、東南亞

名稱:WhatsApp發源地:美國全球用戶數:3.5億海外擴展方向:亞洲

名稱:Line發源地:日本全球用戶數:3億海外擴展方向:北美、歐洲、東南亞

名稱:Kakao Talk發源地:南韓全球用戶數:1億海外擴展方向:東南亞

名稱:Kik發源地:加拿大全球用戶數:1億海外擴展方向:尚無積極行動

整理: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79

不便說的秘密?《金融時報》曝光金價操縱文章“消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202

上週日,英國《金融時報》旗下歐洲基金業報導刊物「Ignites Europe」的記者Madison Marriage發佈了一篇報導,名為「操縱金價的擔憂給投資者敲響警鐘」。它揭示了可能從結構層面操縱倫敦黃金定盤價的方式。對一家主流媒體來說,披露這樣的信息無疑是一種「突破」。它等於變相承認,繼Libor利率、能源市場、信用衍生品之後,金銀這類商品的市場也可能給別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機。

不過,現在我們點擊原文鏈接已經看不到這篇文章,《金融時報》網站顯示,該頁面不存在。

到底這篇文章提到了哪些金價操縱,有什麼值得警覺的地方?在正文「消失」以前,谷歌的cache已保存了全部內容,華爾街見聞留存了原文的「遺照」放在底部僅供參考,讓我們看看其中有什麼不便明說的「秘密」。

文章開篇引用了一家顧問公司Fideres的分析結果:

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全球半數的黃金交易價可能都是人為操縱價。

文章明確指出,德國與英國的監管機構正在調查有關所謂「倫敦金定盤價」受操縱的指控。具體來說,是德意志銀行、匯豐、巴克萊、法國興業銀行和加拿大豐業這五家銀行每天兩次設定這一黃金定盤價的過程。

文章介紹,Fideres研究發現,金價在上述五家銀行每天兩次舉行電話會議期間有規律地漲跌:會議一開始,金價就頻頻攀升或下跌,幾乎是在會議結束那一刻,金價就漲到日內交易高峰或是低谷,然後走勢又大逆轉。

這樣的模式可能證實了五家銀行遭到指控的「合謀行為」。

Fideres總結認為:

這體現出,為了讓銀行現有持倉或掛單獲利,與會的銀行在根據可能在會議開始以前預先定下的策略推升金價。

Fideres的一位合夥人Alberto Thomas表示:

有一半時候金價的動向都很可疑。它們並不是你考慮到正常市場因素之後會預料的結果。

實物黃金交易商GoldMoney的研究主管Alasdair Macleod說:

銀行能設定價格,他們就佔據了優勢,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揣著哪些單。可能他們就在拿系統賭博。

Thomas還說,養老基金、對沖基金、商品交易顧問和期貨交易員最有可能因此蒙受損失,許多這類組織「肯定準備」提起訴訟。

律師事務所Quinn Emanuel的合夥人Daniel Brokett透露,和多位擔心可能面臨上述損失的投資者交談過。

ETF最大供應商之一ETF Securities的經銷部門主管Matt Johnson預計,如果證實了有機構密謀操縱金價,

要是投資的產品到期價取決於這類定盤價,這樣的投資者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美國律師事務所Labaton Sucharow的合夥人Gregory Asciolla認為:

投資者有理由擔心。他們密切關注此事,如果調查到了某些東西,出現全球性的起訴,我也不會意外。

文章稱,歐美監管機構已採取行動,相關嫌疑銀行也受到影響。

德國監管機構德國聯邦金融監理署(BaFin)已經對金價操縱展開調查,並要求德意志銀行提供文件。這家銀行今年1月決定不再這樣操縱金銀定價。

繼調查Libor等重要基準操縱及類似的外匯市場操縱後,英國監管機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也擴大了調查範圍,正在審查黃金和其他貴金屬的定價方式。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據報導已經私下召開會議商討黃金操縱。不過,CFTC拒絕向《金融時報》承認此事,也未否認在進行調查。

以下可見《金融時報》相關「消失」文章全文截圖,點擊畫面看大圖:

​​黄金, 黄金价格, LIBOR, 利率操纵,外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46

16個絕對不能說的NG口頭禪

2014-03-17  TCW  
 

 

練習正面口頭禪需要時間,但改掉舊的口頭禪並不難。以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口頭禪,你準備好戒掉了嗎?

常說會變老

口頭禪:我好累/煩/老/壓力好大為什麼不要說:增加疲勞感,打擊自己

口頭禪:以前年輕的時候/年紀真的大了為什麼不要說:自我催眠「好日子都已經過去了」

口頭禪:老了不能動怎麼辦為什麼不要說:先挖洞給自己跳,預先描繪出負面景象,容易成真

口頭禪:天啊!八年級生都來了!我都可當你媽為什麼不要說:認定自己青春不再、時代已過去

常說會變窮

口頭禪:這輩子就是沒有發財的命為什麼不要說:負面認知,與發財之路越離越遠

口頭禪:這樣也要??這麼多錢喔/ 怎麼那麼貴為什麼不要說:言下之意暗示自己窮

口頭禪:錢夠用就好為什麼不要說:會這麼說多半表示不夠用,限制自己增加財富的可能

常說會變不幸

口頭禪:對不起/不好意思為什麼不要說:已成為下意識的說出口,會造成「都是我錯」的印象

口頭禪:反正像我這種人??為什麼不要說:用局部的自我認定和過去經驗限制未來的可能,容易走向失敗

口頭禪:又來了為什麼不要說:通常是發生壞事才會說,「又」表達某種發生在意料中的事,意味著你預期會發生不好的事

口頭禪:我做得到嗎? 為什麼不要說:雖是問句,其實暗示著覺得自己做不到

常說會惹人厭

口頭禪:但是/可是/不過為什麼不要說:雖然只有兩個字,表達拒絕別人、與對方意見相左之意

口頭禪:我早知道/我早和你說過(英文:See! I told you!)為什麼不要說:一副「我比你聰明」、「自以為是」的樣子,中、英文都讓人討厭

口頭禪:連這個都不會/你不知道喔/你沒聽過嗎為什麼不要說:知道又怎樣?這種話非常容易引起別人反彈和對嗆

口頭禪:你懂不懂/你懂我意思嗎為什麼不要說:擺明是罵人、瞧不起、高人一等,讓人聽到就反感

口頭禪:這有什麼/那又沒什麼/有很厲害嗎為什麼不要說:潑人冷水絕對有效,讓對方馬上閉嘴,鐵定惹人厭

資料來源: 佐藤富雄《口頭禪夢想實現法》、齋藤一人《有錢人的口頭禪,貧窮人的口頭禪》、佐藤由紀《我這樣說,業績突破20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019

關於斬劉事件,讓我想說的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1
上份工後,從事現職財經記者,已有三年,已很少在這裡寫東西。過往有看這博的讀者也知道,離開上份工後,也不知道想做什麼,有四個月混混厄厄,也沒怎麼找工作,把這個狀態寫在博上,任職的機構有人看了,找我面試,上工至今。

任職機構的人事變動極快,歷盡多次洗牌,當時看這個博推薦的人,面試我的三個上司,也都早離職了,很多還是被迫離開的。

少在這裡寫文,除工作生活狀態有變外,主要原因,是工作中寫股市,政策分析,邏輯性強,論證過程要推敲。而這裡向來寫嚴肅議題都是天馬行空,興之所致。同一議題,如果分析方式,用詞、文風都人格分裂,無疑不妥,也影響揾食行文思路。

這幾年的政經大事,風起雲湧,我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路,其實很多和揾食文章不衝突,寫在這裡也無妨,但總是沒有了以往的那種熱衷。

然而,斬劉事件,讓我有想在這裡寫一些東西的慾望。

2
225日晚,斬劉事件發生前一天,與一個即將離職同事,在尖沙咀酒吧坐至翌日淩晨四點多。

同事是讀新聞出事,在行業裡的履歷亮麗,他說,他離開的原因之一,是想做「佔中」。如果留在財經,他無法跟政治新聞,所以要離開。做「佔中」,反二十三條,這是他的使命。

酒到酣時,從一個財經記者口中,聽到這樣的熱血言語,只能說聲「敬重。」

酒吧中,旦戈時事,從APEC到梁選舉,習部署、路線圖,從公司政治,到各大傳媒,提到明報「有頭巾氣」

五個小時後,斬劉事件發生,回想這些對話,倍感沉重。

3
關於斬劉,我的角度比較特別,想到的,是政治權貴對知識份子、言論自由的迫害,從聞一多、儲平安以來,一脈相承。

斬劉,有無政治背景?也許沒有,但不影響案件政治迫害的走向。

香港近年傳媒血案從未告破,相信此案亦不例外。

傳媒涉及面廣,涉及案件必然錯綜複雜,如要破案,需要投入尋常案件十倍、百倍的資源;而當面對背後政治格局,需要破局時,更需要政治勇氣。

而警方從來均以普通治安案件處理,由警區重案組負責,負責人最多去到總督查級別,能破案真是有鬼了。要破劉案,至少需要助理署長級別,以專案組task force形式處理,才有希望。當局根本就不想破案。


4
看到中大新聞系學生對劉案的宣言,雖然覺得幼稚青澀,但有感動,他們心中有團火。

關於「心中是否還有火」的問題,在25日晚上也有涉及。

上市公司很多黑幕,尤其民企,騙錢、假帳比例極高。

行內的財經記者,如果是負責報導上市公司的,多數選擇迴避,視而不見,或者不會去特意揭開。

作為一個記者,只為交差,而不是想要真相,自然是心中已經無火。但作為一個明智的記者,如果揭黑,會影響與上市公司和公關公司關係,影響「收料」,更為重要的是,很多記者的歸宿是公關公司,這樣做是自斷米路。

我不和上市公司打交道,也沒有想過將來要幹什麼,對揭黑沒什麼包袱,反而覺得,能從沉悶的分析文章中跑出去,很好玩。

揭黑,尤其在內地揭黑,其實有危險性。我試過在解放軍辦的地下賭場放蛇,試過被十幾個公安抓上公安局問話十小時,也試過假扮成供應商,向公司管理層套話,最後讓公司停牌,等等。

25日晚上,也有問到,我的使命是什麼。

我無言以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91

投資者 這是你騙自己最常說的幾句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91

投資者對於自己的錯誤抉擇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和說辭。即便如Dan Loeb這樣知名的基金經理也會以管理機構反複無常來做為市場不確定性的托詞。那麽又有哪些話是我們常會聽到或者安慰自己的呢?

  1. 如果我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就好了。
  2. 我沒有錯,市場有問題,你會明白的。
  3. 投資是件容易的事。
  4. 我可以預測回調什麽時候出現。
  5. 別人恐慌的時候我會貪婪。(好像是股神的名言)
  6. 我有完美的交易模型,我可以清楚的了解哪家公司才是好的選擇。
  7. 當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的時候,就是投資的好時節。
  8. 如果政客和管理機構不指手畫腳的話,我早就賺錢了。
  9. 市場底部和頭部在哪,我都知道。
  10. 我從不因為情緒而誤事。
  11. 我應該在業績報告公布之前賣出/買入這只股。
  12. 要是我在蘋果只有10美元的時候買入就好了。
  13. 我虧錢都是因為高頻交易所導致的。
  14. 我有個傻瓜都能賺錢的交易系統。
  15. 別擔心,市場的噪音不會影響我。
  16. 是美聯儲讓我虧錢了。
  17. 我永遠不會錯,回報絕對領先市場。
  18. 我能夠控制好風險。
  19. 我的風險偏好不會因為市場變化而改變。
  20. 我不應該把退休的錢放在股市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11

想對學聯說的一句很要緊的話 思想花園

來源: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6.html



“唔該你地,快地呼籲買幾十個滅火筒,擺在金鐘和旺角啦!並且盡快安排火警演習啦!”

不是說笑,真的是很嚴肅和認真的事。我已在金鐘睡了幾晚,現場易燃物資堆積如山,也沒有任何走火通道,一但出事,火燒連營,會造成悲劇。

現在風高物燥,本來就是高危季節。如果占中組織者沒有對此有防範,是不可原諒的。

我見到現場在物資站附近有人食煙,老實說,一旦失火,以現在的情況,是沒有任何應對手段的。

旺角已經發生神經漢意圖縱火事件,如果有人要搞事,深夜潛入金鐘大本營制造類似事件,燒死的恐怕不會少於百人。那真是香港歷史罪人了。

以目前情況看,占中起碼還可能維持幾個月,占中組織者要有責任心,一定要有防火意識。現場很多工作人員,要安排他們火警演練。

我見到物資站有很多對付警方催淚彈工具,但沒有見到有滅火筒。其實這個更加重要,而且一定要放在當眼位置。

如果有朋友能和他們對上話,希望盡快把上面的話向他們轉達。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35

過來人對20歲年輕人說的12件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74

ioannis.chasikos_1308987942_76

二十幾歲是人生的轉折點。二十幾歲時做出的決定將為你未來的事業、感情、健康和生活狀態做下鋪墊。

美國財經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總結了成功的過來人對20歲的年輕人都有什麽建議。

1 學習管理時間

當你剛剛開始建立你的職業生涯時,你很難有效利用時間。

蒙特利爾的企業家Étienne Garbugli表示,為你的工作設置最後期限,避免一心兩用可以幫助你有效地管理時間。

2 別把錢看得太重

有人非常害怕失敗,他們僅僅為了錢而工作。網絡問答社區Quora用戶Rich Tatum說,那份你不喜歡的工作很可能成為你的終身職業。等你到了30歲,要想轉換職業就很難了。

作家Cal Newport說,關鍵是要追求你熱愛的東西,做對雇主有價值的工作。

3 存錢

銀行業網站Bankrate在對1003人進行調查後發現,在18歲至29的人中,69%的人沒有退休儲蓄。

二十多歲的人沒有足夠的遠見意識到有一天他們會退休,因此錯失了多年獲得利息的機會。

4 關註自己的健康

隨著時間的推移,要堅持鍛煉變得越來越難,

Quora用戶Mo Seetubtim表示,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將讓你為生命的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

吃健康的食物,並且堅持鍛煉。

5 有韌勁

如果你是一個雄心勃勃的20多歲年輕人,那解雇、失戀或者公司倒閉對你來說可以是重大的打擊。但真正成功的人卻能夠從錯誤吸取智慧,繼續前進。

Quora用戶Carolyn Cho表示,

被炒魷魚後的第二天,我依然正常的醒來,這讓我意識到,失敗並不是世界末日。而失戀讓我明白了好男友和渣男的區別。

6 不取悅所有人

20多歲是構建人際關系的時候,這將建立你的事業基礎。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應該與你的上司、同事和客戶友好相處。然而,最終你不能滿足所有人,總有人不喜歡你。這是正常的,你不該因此改變自己。

Cho表示,不可避免的是,有人會不喜歡你。我希望我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少了很多無謂的努力。

7 保持靈活

設立職業目標可以讓你專註,給你動力,但是你不應該拘泥於所謂的五年計劃。作家James Altucher稱,他發現20多歲的人往往用目標將自己框住。他建議各位保持靈活和開放的心態,面對新體驗。很可能你20歲設想的理想生活在30歲時顯得不那麽精彩。

8 別停止學習

一流大學的文憑可能給你帶來別人羨慕的眼光,但如果你不持續學習,文憑就一文不值。大量閱讀行業相關資料,並且學習溝通技巧和說服能力,這些都是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

9 盡可能多的旅遊

剛剛開始工作時,你可能沒有那麽多錢旅行。不過,雖然你沒錢橫跨歐美,也不意味著你應該每天公司家里兩點一線。Quora用戶Shikhar Argawal表示,20幾歲是一個能自立卻依然需要向人學習的年齡。旅行可以拓寬視野,年輕人應該竭盡所能,多旅行。

10 維持重要的關系

你或許認為你和大學朋友將會是一輩子的好朋友。然而,事實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段關系都需要維護。

和前同事、朋友保持聯系很有必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發現,與熟人之間的弱關系通常能幫助你進步,因為他們與你有不一樣的資源和觀點。

11 父母並非永遠正確

Quora用戶Arpan Roy表示,回首自己20多歲時,父母給了他很多意見,現在他意識到,這些意見並非最佳意見。隨著你長大,你會發現,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畢竟父母也是人,不可能事事正確。

12 誠實

Quora用戶Arjuna Perkins 表示,吹牛撒謊,溜須拍馬或許可以到來短期的好處,但是這絕不是長久、成功職業生涯的關鍵。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14

關於占中,我想說的七件事 思想花園

來源: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12/blog-post.html




(1)    港版美麗島事件

香港人以往對政治冷感,占中過後,社會對政治的投入進入狂熱狀態,上下政治動員,有如臺灣。

占中過後,兩派意識團體勢不兩立,陷入族群分裂。

占中最後再拘捕209人,有如當年臺灣美麗島事件,成為一種烙印和標籤。或者如同當年中共紅軍長征,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資歷,在認同團體看來,是烈火鍛過的真金。

說占中被拘捕是為知名度,是一種很涼薄的說法。表面上他們可能沒事,但誰也不知道何時會秋後算帳,更有可能無法踏足內地。風險和收益不成比例,他們肯踏出來,出發點肯定是公義和良知,無法抹殺,值得尊敬。

(2)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的一國一制

香港搞成這樣,在毫無必要的情況,陷入如此巨大的族群分裂,政治死結。當權者責無旁貸。

而且,他們的所做所為,讓臺灣民意更加偏離大陸。我不知道中央是怎樣想的,梁振英的作為,可謂誤國、誤民,當然還有,誤港。

我不知道梁振英、邵善波這些人,對治理香港有什麼樣的宏圖偉略,想著怎樣撥亂反正。但如果從白皮書開始,香港今天的局面是他們刻意造成的,那就真是歷史罪人。

說實話,我不信任這批從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出來的人。他們的報告浮誇、媚權、毫無學術風範。學格即人格,我對他們的立場、品格,以及現在的治港路線,深表懷疑。

(3)    黃色恐懼

我同情占中,理解占中,我曾在政總外面睡了十多個晚上。9.28當晚,我趕去金鐘前線。

但在運動後期,我縮沙了,我怕回不了內地。

我不再去金鐘了,我怕被國安點相。

重開facebook後,我考慮過是否要把頭象換成黃絲帶,但否決了這個想法。我怕內地按圖索驥。

其實這些事情發生的機會很微。但比恐懼更可怕的是對恐懼本身的恐懼。

國泰空姐因為facebook掛黃絲帶被拒入境上海,說明國安深諳這套心理遊戲。因為不知道它把界限劃在那裏,只能讓你自行猜度。只能以最壞的打算來猜想。

這就是黃色恐懼。

你贏了。我退出。

相信國安這招,打退了很多占中同情者。

以我來說,我對內地的感情,遠大過香港。風土人情,山川河秀,魅力是恒久的,而政治理念只是一時的。

我對占中運動的同情和支持,更多的是出於“年輕人的運動一定不會錯”這個想法,是被這種群眾運動本身的魅力所吸引。

香港不可能有民主,大家心知肚明,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我這樣說服自己。

(4)    白色恐懼

比黃色恐懼更加恐怖的,是白色恐懼。

黃色恐懼,是讓你退出占中。白色恐懼,是讓你連同情和沈默的權利也沒有,必須表態反占中。

試想這樣的情況:有朋友在上海買了樓,樓價三百萬,算中上單位。如果有一天,他因為同情占中,回不了大陸了。這層樓就住不了,事實上,可能因為無法安排準時按揭,而被收樓。

更差的情況是,因為無法回去,就算想賣樓也無法安排。實際上等於被政府沒收。

我就有朋友,在上海買了三百萬的樓。

他在微信說,不能討論占中。

樓如此,可以推廣到廠、工作、關係。

剝奪回內地的權利,實際上牽涉一連串廣泛而龐大的個人政治、經濟權益。對個人的影響,也許不下於一場刑事判決。

然而,在暗處的國安和中聯辦人員,掌握這一份天知道那裏來的黑名單,不需要交代,不需要公開,甚至連罪名都不需要,就可自由裁決,無從申訴,權力無邊。

你不覺得很可怕麼?

(5)    法治是最後的防線和基石

四中全會提出以法治國,但我們知道,法治來之不易。

崇尚行政主導的當權者,都希望自己的政治意誌淩駕法治之上。

香港的法治,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設立一道道防線,獨立審判、法官終身制、不成文法。當權者千方百計想攻陷。

香港的法治,可能是它最後,最重要、唯一的資產了。如果能守住,還可以翻盤,守不住,大事去矣。

(6)    “內地民智還差30年”

內地民眾,沒有支持占中的權利,如果要網上發言,只能譴責占中。

然而,就算譴責占中,也能看出內地在民智在這方面的水準。都是極端化的思維,毫無邏輯性。

天涯論壇上,曾有一篇還沒被刪掉的漏網之魚,說占中顯示,“內地民智還差30年”。這句話我同意。

占中,對香港人來說,是切身之痛,是背水一戰,是最後的怒吼,他們被迫拿出最後的家底。

平時說香港人膚淺,物質主義。但在占中運動中,組織者的大義凜然、錚錚風骨、光明磊落;參與知識份子的胸襟氣度、理論素養;年輕學子的克制忍重、有勇有謀;民間屠狗輩的仗義熱血、無所畏懼。整場運動表現出來的素質,我敢說,是五四運動以來的最高水準。

遺憾的是,因為各種原因,內地民眾也許要過30年,才能認識到這一點。也許永無機會。

(7)    匹夫的逆襲

最後要說的,是我的偶像,驍騎尉正在連載的網路小說“匹夫的逆襲”。他的前作,“橙紅年代”,讓人看了熱血沸騰,欲罷不能。

兩篇作品,都是底層小人物向上打拼,面臨無數的官商勾結,殺人越貨,黑幕重重。在蒼涼黑暗的時代背景中,人性的光輝,帶來一絲亮色。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匹夫的逆襲”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部背景時代放在十八大以後的網路小說。裏面黑幕依舊,並不會有包青天。

驍騎尉所評擊的,是中共的制度缺陷,社會公義和道德的淪亡。他所崇尚的,是抗爭,是人物對自身命運的改變。其中有一幕,主角劉漢東組織學生暴動,建巴黎公社式的街壘,看來過癮,但也讓人捏一把汗,害怕這部小說隨時被禁。



作為內地最受歡迎的網路小說作家之一,驍騎尉也要迎合網路民意,小說中有一幕是主角劉漢東在香港,暴打一群唱“蝗蟲歌”的香港少年,內地讀者看了會呼痛快。

但我想說的,兩地誤會如此之深,連驍騎尉也不能例外,是一件悲哀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