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變態網民直播解剖活狗報復愛狗人士攔車?

1 : GS(14)@2017-01-19 08:07:51

大陸一名網民前日在網絡直播解剖活狗過程,引起廣泛關注。該網民稱,因愛狗人士高速公路攔車,使其堵在高速公路上,無法及時趕到醫院見親人最後一面。大陸律師表示,目前沒有法律說禁止通過互聯網直播解剖(動物)過程,但前提是這個解剖是出於醫學或研究目的。如果是屠宰活狗在網上直播的話,可能會引起受眾不安,從民法角度講,違反了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則。但要找到明確的法律依據對其進行規制和處理的話,目前法律這塊是空白的。網民講乜:後海聽歌:報應會有的!只是時間問題!為了提高自己的點擊量就做出讓人十分厭惡之事!天怒人怨。速享校園宋冬林:對於變態的人,大家沒必要驚訝,他們的心不是人心!恐怖,超級變態!黃磊g:我都沒敢點開看,我怕我會罵祖宗十八代。這條報道有深度:可憐的人類。。。。最殘酷的就是人類,甚麼事都敢做,可悲
LLLXUELIANG本人:呵呵,首先他家人死了,他沒看上一面,要是我我也許更極端。梨視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9/199021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10

3D透視畫解剖車站睇透百年紐約地鐵系統

1 : GS(14)@2017-03-25 10:33:55

衞生惡劣、指示不清晰而「臭名遠播」的百年美國紐約市地鐵系統,其錯綜複雜的車站設計,連本地居民亦被難倒。紐約建築師陳栩縈,花上兩年時間,把廿多個車站以3D透視方式畫成圖畫,她接受《蘋果》專訪指,地底世界往往被人忽略,「好多人淨係留意行車時間、班次,卻唔知由地面行到月台,已經花好多時間」。駐紐約記者:鄭柏齡在香港大學修讀建築系、畢業後在賓夕凡尼亞大學(UPenn)深造的陳栩縈,10年前移居紐約時已見識到市內地鐵站的差勁設計,「成日蕩失路,行極都唔明」,除了站內指示牌不足而欠清晰外,亦不像香港地鐵站般,替每個出入口以英文字母定名,「紐約居民好似已經習慣晒,就算無任何指示,都覺得無問題」。有別於其他城市,紐約地鐵系統歷史超過100年,路線達36條,錯綜複雜的車站及月台佈置,使陳栩縈決定用其專業知識,以立體方式畫出車站結構圖。約一半年前,她第一次把自己最常使用的「59街-哥倫布圓環(59th Street-Columbus Circle)」車站畫出,至今「成功解剖」位於曼哈頓中央公園以南、23個轉線車站,把作品命名為「PROJECT SUBWAY NYC」並上載到個人網站內。陳栩縈指,「解剖車站」過程主要分四部分,首先從大都會運輸署(MTA)網站取得簡單車站圖,然後從地圖上量度出入口距離,造成草圖後,她便親身到站內視察,「孭住背囊、揸住相機、揸住筆逐層畫」,最後用電腦畫出立體圖。她表示,最困難部份為實地觀測,「最少去3次至5次,每次逗留半個鐘到一個鐘」。已完成作品中,除了「59街-哥倫布圓環」外,陳栩縈認為「時代廣場-42街」(Times Square-42nd Street)及富頓街轉車站(Fulton Street)設計最複雜。其中後者以圓型設計、途經路線達8條,陳栩縈試過從路面走到其中一個月台,足足花了8分鐘,「Google Map可以計算出發地到車站、搭車嘅時間,但好多人唔知道車站入面走動,已經花好多時間」。強調只「喜歡向別人解釋事物」、而非沉迷鐵路的陳栩縈笑言,慶幸長時間逗留站內「寫生」,只曾一次被職員趕走。她表示,繪圖除了為興趣,亦希望居民加深對城市認識,「地圖往往只有路面建築物,一架直升機飛上天已經影到,但地底世界卻一直被人忽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5/199696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764

南非頻現大白鯊屍解剖全部唔見左個肝

1 : GS(14)@2017-05-18 01:10:45

海洋專家表示,兩大海洋殺手殺人鯨與大白鯊,在南非的互鬥情況越趨激烈,半個月來至少有3條大白鯊被獵殺。專家們認為如此頻繁實屬罕見,相信是殺人鯨的食物不足,於是將獵殺主要目標轉到大白鯊身上。日前已有報道指,南非觀鯊熱點杭斯拜(Gansbaai)頻現大白鯊屍體,牠們的肝臟都「失蹤」,因已成殺人鯨的食糧。一直在當地展開研究的生物學家湯納(Alison Towner)表示,殺人鯨襲擊大白鯊雖偶有聽聞,但她稱從未在南非發生過,認為是殺人鯨的其他食物因污染或氣候轉變而減少,令牠們改為獵食大白鯊。殺人鯨被喻為「海中之狼」,牠們會群體出動獵食,每天可狼吞200公斤食物。湯納稱殺人鯨間合作得很好,「兩條殺人鯨會咬住(大白鯊)胸鰭,再撕開牠以取得肝臟」。鯊魚的肝可重逾60公斤,而且有豐富的有機化合物,對殺人鯨來說是很不錯的食物來源。研究殺人鯨的學者維瑟(Ingrid Visser)指,殺人鯨獵食時會製造強大暗流,迫使鯊魚游近水面,然後趁這個時機出擊。不過殺人鯨並沒有吃掉大白鯊的屍身,反而只對肝臟有興趣。英國《每日鏡報》/《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7/200241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35

解剖屍頭相po網缺德整形醫生或涉辱屍

1 : GS(14)@2017-07-09 03:55:02

「屍頭解剖!更好的掌握面部層次,真頭不是假頭。」據內地媒體前日報道,安徽合肥市疑有醫生使用屍頭進行解剖期間,將完全沒打格的真實人體頭顱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當場嚇倒不少網友。周日(2日)晚8時許,合肥居民小閔在朋友圈看到這顆人頭的照片。該張照片完全沒有經過處理,頭顱面部並無打格,一支針筒插在額頭處,而握着針筒的手,戴着白色膠手套,頭顱下方墊着藍色無紡布,看上去周圍環境像是一間醫用實驗室。「這也太嚇人了!」小閔截圖並轉發在朋友圈,指摘這名整形醫生沒有醫德。「我的朋友們接受不了這個圖片,大家都說太惡心了。」隨後,小閔便刪除了這則訊息,並在好友的建議下,將截圖發給了一名微博大V請求曝光。 小閔說,她還曾給該名發相的男子評論:「請尊重死者。」很快,對方回覆了她一個「哦」字。隨後,男子便刪除了該則朋友圈訊息,並已將她屏蔽。據小閔了解,該男子應是一間私人診所的整形醫生,「因為他從未發過任何一家整形醫院的品牌廣告,發的朋友圈訊息比較多的就是整形培訓。」另外,根據該男子平時的定位和生活訊息來判斷,小閔非常肯定,男子在合肥工作、生活。男子晒人頭一事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不少醫學院學生評論此事表示,醫學生在上解剖課之前,都要對「大體老師(即遺體捐獻者)」鞠躬致敬,解剖課老師亦會強調,禁止拍照上傳網絡,「這種行為實在不道德,必須強烈譴責!」安徽景森律師事務所律師張亞則指,普通人若擅自將死者遺體照片在朋友圈傳播,可構成盜竊、侮辱屍體罪;即使是醫護人員,亦明顯違反相關職業紀律。網民在看到此類訊息時,可直接在微信平台作出舉報。
ZAK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7/200820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96

What we are reading:《解剖維納斯》:你我的一面鏡!

1 : GS(14)@2018-02-25 19:07:29

記得在美國實習時,當解剖男性生殖器,男實習生看着法醫下刀,忍不住叫了出來:「啊!好痛啊!」這種反應並不只發現於男士身上。我,作為一名女性,在讀《解剖維納斯》初期也有一種讓人看得赤裸的感覺,平常包裹在皮膚下的器官都一一透過蠟像呈現在自己眼前。心理學家對於這種反應有深入解釋——這不是我要探討的範圍,反而我想從維納斯身上探討她對文化及讀者的影響。十八、十九世紀初,醫學院開始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手術訓練及研究,這是由於當時供醫學院教學用的屍體供不應求,一度出現盜墓者偷屍,以極高價錢賣給醫學院圖利。書中提到有兩位投機的商人看上了這個機會,一共殺了16人,並把他們的屍體賣給一位教授。因此,在1780至1782年,Clemente Susini製作《解剖維納斯》作為醫學院學習解剖學的工具。維納斯時期的社會在宗教推動之下,了解及學習人體結構是極度推崇的。他們覺得如果不了解人體結構,就是等於不了解、欣賞神的創造力及恩典。在全盛時期大約有超過1,000具蠟像作學習用途,其中18具是以人體比例造成,而18具當中,只有維納斯是能一層一層拿開的。不過,我好奇的是:「為甚麼是維納斯呢?」維納斯是古羅馬神話中代表愛情、美及豐饒的女性,幾乎就是理想化的裸女繪畫及雕塑。再看看書裏百多具這種蠟像的圖片就知道,維納斯與她的姊妹們都是按人體比例造成,她的頭髮也是用真髮造成,頸上戴着珍珠項鏈,光澤的肌膚到頸上的珍珠項鏈,讓我誤會他們都是真人來的。維納斯被仔細分成7層,能讓學生按照需要逐層拿開方便研究,到最後可以看到她的子宮裏有個胎兒捲起來。以蠟像封印了年輕女性的美跟吸引力,但同時間透過其身體展示人體構造的奧妙,令人對這些蠟像覺得有趣又有點難受,造成一個諷刺的局面。書裏的圖片的確會讓人難受,甚至惡心,不過,我承着作者Ebenstein的立場及說法,覺得科學不只是向我們展示自然界的奧妙,更向我們展示當時的一些文化觀。科學、藝術、文化、宗教及歷史從來都不可以分割,諷刺的是,今天的我們卻受不了兩百多年前讓大眾了解解剖學的這塊瑰寶。這都歸咎於我們今天把老、病、死這些話題遠遠的隔離在日常生活中。《解剖維納斯》與其說是一本讓你了解解剖學的書,倒不如說是一面鏡子。在她面前,你可以看到你自己對死亡、對屍體、對生命、對解剖的一些潛在觀念。透過維納斯,你可能會感覺到,美可以透過死亡來加強,而並不只限於漂亮的外觀及外貌。李衍蒨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5/203144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9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