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黨人治港 西環班底現形

2012-3-29  NM

儘管22萬人參加民間投票、55%投白票,但選委仍漠視洶湧而來的民意,本週日689人選了梁振英當下屆特首。 梁振英好識做,翌日不理外界批評,一早到西環謝票,因為他明白若非中聯辦軟硬兼施箍票,他連現在的689票都沒有。 他更加了解,民望這麼低,以李嘉誠為首的商界中人死心眼投唐,新政府舉步維艱;所以他極需要中聯辦再發功,拉攏商界。 中聯辦人數高達千五人,編制嚴密,滲透香港各階層,在各級選舉早見其種票威力;隨着梁振英上台,香港人要做好準備,「西環治港」時代正式開始。


梁 振英當選翌日,本週一晨早見完特首曾蔭權,毫無避忌向中聯辦謝票,即往西環中聯辦總部,逗留個半小時才離開,一眾中聯辦要員主任彭清華、副主任李剛及楊建 平等在門外送行。這種媚共舉動學足他的後台董建華,董於九六年當選後,即同外長錢其琛和挺董最落力的港澳辦主任魯平午宴,反觀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七年 當選後只坐巴士巡遊,未跟任何中方人士謝票。

箍票有quota
中聯辦過去十天瘋狂挺梁,一切源自三月十六日。一名接 近中央的選委對本刊說:「三月十六號朝早,誠哥(李嘉誠)接受無綫訪問,讚唐英年有管治經驗;晚上唐英年又喺辯論爆梁振英○三年推廿三條時提出派防暴隊鎮 壓示威者。呢下辣㷫領導人,因為係人都知廿三條係中央意思,唐英年竟然擺埋中央上枱,蠢得咁緊要!」
「梁振英當時只箍到五百票左右,到時兩邊都唔夠六百零一,隨時會流選。」該選委又說,上頭即晚下達「死命令」,以中聯辦為首,派出人員到港拉票,目標包括政協、人大以及中資機構選委,務求拉得一票得一票,直至確定梁振英能當選特首為止。
「每名人員好似sales咁,要見夠人做夠quota,逐個選委去游說;唔理用軟招定硬招好,總之大前提防止流選,要梁振英當選。做唔夠數以後就 調返國內,你知啦,來港出差飲飲食食,佢哋視為優差。」該名商界選委爆料。一名原本挺唐的商家,亦受到中聯辦壓力,提起時只搖頭嘆息:「好多人有生意喺大 陸㗎!」

陰招干預選舉
3月22日《信報》收恐嚇 《信報》老闆李澤楷秘書早於一個月前,收到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來電留言, 表示不滿該報近日多篇有關特首選舉的文章。該報新聞專欄《獨眼新聞》中,近日曾以「西環陀地」來形容中聯辦,批評中聯辦介入選舉並偏幫梁振英。 3月23日《成報》篡改專欄 撐梁立場鮮明的《成報》,竟將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專欄文章《唐梁都不值得幫》,篡改為《兩人中揀,寧揀梁振英》,內容多處由中立立場改為力挺梁振英,劉銳紹高調批評逼他挺梁,他感到有無形的手在操控傳媒。 3月23日全民投票系統受襲 港大民意研究中心本於3月23日進行全民特首投票,但網絡系統啟用不久隨即遭黑客襲擊而癱瘓,市民無法上網或用手機投票下紛紛湧到指定票站投票,22萬人投票下超過一半為白票,顯示主流民意不欲選任何一名候選人。警方在本港拘捕了兩名黑客疑犯。 3月25日沈旭暉受恐嚇 學者沈旭暉發表不利梁振英的文章後,遭人以電郵恐嚇叫他「停止造謠,否則3日內有嚴重後果」,沈認為是白色恐怖,決定暫時封筆。

地頭蟲 滲透各層
挺 梁工作由中聯辦主導,因中聯辦可算是中央三大駐港機構之中的「地頭蟲」(另兩個為解放軍駐港部隊及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中聯辦前身是新華通訊社香港 分社,九九年新華社宣布改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 中聯辦位於西環干諾道西的大樓,原先建築為招商局新大樓,頂層有一個圓形樓層的風水設計,寓意「財源滾滾」。後來時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的朱鎔基訪港參加世 銀年會時,一見招商局大樓北望祖國,非常歡喜,決定要作為未來中聯辦的地址。從此中聯辦地址成為西環地標,政界中人也喜以「西環」或「鹹魚欄」暱稱中聯 辦。 港澳辦與中聯辦雖然地位同樣是正部級,且由國務院管轄,但港澳辦職能主要是與全國部門及特區政府作官方聯繫,部門設於北京;中聯辦卻內設宣傳文體部、社團 聯絡部、青年工作部、經濟部、社會工作部、台灣事務部、保安部、警務聯絡部等二十三個部門,估計人數一千五百人以上,深入香港各階層,主要做聯繫和統戰, 並在選舉中作策略部署,比港澳辦更「地頭蟲」。 ○三年七一後,中央覺中聯辦在港掌握不足,加入大批同聲同氣的「廣東幫」,如派廣東話流利的前東莞市長黎桂康出任副主任。協助親中親政府政團體部署各級選 舉,更是中聯辦重要任務。「中聯辦研究部進行大量民意研究,了解民意及掌握地區議題,各個工作部認識所有社區領袖、大廈法團主席等,選舉前協助民建聯、工 聯會呢類建制派候選人打通網絡,幫手叫中資機構及社團友好拉票。」親中黨派人士對本刊說。 中聯辦九龍工作部長林武,便在○八年成為協調西九新動力的梁美芬及民建聯李慧琼,雙雙取得立法會議席,近期亦提攜謝偉俊落戶九龍東,望九月撼低同是法律界 出身的公民黨梁家傑。本刊去年十二月,便揭發「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在中共統戰部指揮及中聯辦協調下,為去年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嚴密部署及拉票,甚 至可能涉及種票。 今次挺梁行動,一向涉足民調的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一馬當先,多番批評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的民調方法「不科學」和「不合邏輯」。另外,曾於○八年 撰文指中聯辦是第二支管治隊伍的時任研究部部長曹二寶,甚至約見特首辦主任梁卓偉,脅迫梁卓偉要在西九評審風波上,「放生」梁振英。

老董箍大孖沙
挺 梁行動由中聯辦主攻一般選委,但勸說大孖沙的「死命令」,就要更高級官員出馬。知情人士表示,上週六選舉前夕,一名副總理級官員派出秘書打電話找李嘉誠, 雖沒明言要他挺梁,但希望他「尊重國家」。該秘書又重提誠哥投資巴拿馬運河經營權一事,希望誠哥跟中央再接再勵,一方面誠哥王國有中央力撐,進軍世界,另 一面誠哥又可當中共白手套,幫助大陸「走出去」。知情人士說:「好似九七年時,得到北京全面配合,俾和黃喺中美洲巴拿馬運河攞到廿五年兩端港口經營合約, 取得控制戰略性嘅水道位置。有國家支持,連美國佬世界都打得入,希望佢喺香港事務上,同國家好好配合。」怎料誠哥翌日不僅投唐,還公言「愛香港、愛自己嘅 國家」,語帶雙關。 另一方面,北京市政協前副主席黃承祥和挺梁的董建華,亦分別在上週四和週六,以介紹《趙氏孤兒》音樂劇為名,叫人看戲之餘又拉票。記者於週四和週六,分別 見前滙豐大班鄭海泉、挺唐的賭王女兒何超瓊、福建幫猛人施榮懷及嘉華集團的呂志和父子。 「唔單只黃承祥專程來港,逐個打電話俾班政協叫食飯;連董建華都打嚟約兩次,仲話飯聚完之後,星期六正式公演時再一齊去睇首演。」一港區政協對本刊說: 「大家都知咩事,除咗約食飯,已經不只一次叫大家尊重國家意旨,希望香港要更團結一致,真係食飯咁簡單咩,但勉強都要去啦。」

發叔面聖 轉四次車
除 了香港,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延東亦坐鎮深圳紫荊山莊三天,向逐個選委訓話。劉在共青團工作近十年,是團中央常務書記,屬團派大家姐,深得胡錦濤信任。今次挺 梁工作由她壓陣,可見中南海何等重視,其中一個被召見的,是人稱新界王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一名有選委資格的鄉委對本刊說,發叔應中方要求,隱秘行蹤,曾 四度轉車,包括在人煙罕至的深圳水庫轉中聯辦的客貨車,才到達紫荊山莊見到劉延東。 「劉延東第一個要見發叔,因為知道鄉議局內有好多人唔妥梁振英,流浮山江湖飯局嗰次係中央插手擺平,先至有鄉事企出嚟食隻死貓。但唔係個個鄉事都聽阿爺 話,因為大家知道梁振英上台後,僭建單嘢一定無得傾,佢會拆晒我哋啲樓,所以點都唔會維護佢。」該鄉委又說:「發叔見完劉延東,返香港開大會,我哋都有反 映呢件事,得到嘅訊息係只要肯投俾CY,僭建一事可以擱置唔提。」 雖然中聯辦全面幫忙,但梁振英只以不足七百票當選,唐英年手中仍有二百八十五票,當中不少是來自金融、地產和商界選委,他們都跟隨李嘉誠,不肯投梁。一名 商家說:「從來未見過商界咁團結,我都佩服李嘉誠。」梁當選後仍未拜會各大商會和大孖沙,可見雙方裂痕甚深,為求修補關係,接近中方消息透露,梁振英本來 擬好一份內閣名單提交中央,但遭全盤否決,因為中央明白今次選舉製造了社會嚴重分裂局面,希望藉着新一輪問責班子,重新利益分配,為梁振英低民望政府造 勢。 中方消息說:「CY原本已經有內閣嘅名單,不過而家全部hold起,由中央分配過,負責嗰個就係劉延東。據聞,中央要維穩,其中一個低民望的林瑞麟(政務 司司長),都一定會留任司長職位,佢哋外面民望低,但夠忠誠,而且公務員都聽佢話,所以要佢喺度穩定軍心。」看來,中聯辦又要為梁再度發功。

李家受壓事件簿
3月8日 李嘉誠長子李澤鉅在長江基建業績會上,表明香港投資環境大不如前,已開始加強在海外投資,言論掀起外界批評,長和系計劃在梁振英當選後撤資。 3月16日 李嘉誠在大宅外接受無綫記者訪問,強調一定投票給唐英年,又反駁稱李家沒有計劃撤資,和黃在香港的投資佔整體15至16﹪。 3月22日 擁有《信報》的李家次子李澤楷,其秘書早於約一個月前收到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的來電,留言稱不滿該報近日一些特首選舉的報導。《信報》在選舉中挺唐立場鮮明,多番批評梁振英及中聯辦。 3月24日 據悉李嘉誠收到來自國家領導人級的高官秘書電話,希望李投票以國家為重,但投票日李嘉誠表明「愛香港,愛自己嘅國家」,已投票予唐英年。

中聯辦架構

白色恐怖時代來臨
梁振英還未當選,中聯辦的打手便四處張牙舞爪,既私下刪改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在《成報》的專欄文章,又口誅筆伐,攻擊批鬥不認同梁振英的學者及不利小圈子選舉的民意調查。 翻查梁振英的足跡,不難發現他也專橫跋扈,既容不下另類聲音,又受不了對他的一點點批評。梁振英上場,黨人治港,白色恐怖時代掩至,香港人的言論、學術及集會自由將大受打壓。

連番撲滅民主聲音
梁 振英很緊張外界對他的評論及報導,對於不順意的,他便發信、登廣告對付。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及湯家驊便曾領教過。○三年八月,當時為前綫召集人的劉慧卿,發 表「台灣人民自決前途」言論,隨後遭外交部法律專家邵天任及時為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質疑她支持台獨。梁振英窮追猛打,先在報章撰文提出六項質詢,問劉慧 卿是否支持台獨。其後在多份報章以廣告形式,刊登公開信重複六項質詢。 事隔九年,劉慧卿憶述當年梁振英邀請過她同台辯論台獨問題:「我答應他,連籌辦的機構(傳媒)也找了,擾攘一輪後他卻突然反口說不辯論。我覺得他很過分, 我們身為香港人不來討論自己的前途,卻去辯論人家台灣,好荒謬。」劉說,近年她擔任網台節目主持,多次邀請梁振英作嘉賓卻未獲答允:「我多次問CY點解唔 來我個節目,佢話:『我點夠你講呀。』佢唔夠我講,點解當年又叫我辯論?佢呢個人充滿矛盾。」 湯家驊以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身份,在○四年六月四日在《蘋果日報》撰文《十五年前的第一滴淚》,講述怎樣在中國國家憲法下推動民主,文中提及八九年六四鎮 壓及東歐變天。八日後,梁振英的回應文章以讀者來函形式刊於《蘋果》,他指湯家驊「把民主勝利和共產政權崩潰合二為一」,又質問「湯家驊是否認為要求香港 發展民主政制的市民,都像他本人一樣,『眼看共產政權一一崩潰』,就會『既羨且忌』?」 事隔八年,湯家驊仍記憶猶新:「當時我仍未做立法會議員,以平民百姓身份寫文,卻引來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回應,真係受寵若驚。我覺得梁的做法似黨員,其 他人讀完我的文章都沒有他的保守看法。或者他要表明心跡,在○三年七一後顯示自己愛國愛港。」湯家驊擔心梁振英當特首後,也有類似行動,以特首身份打壓市 民意見:「他對和平、對捍衞核心價值的理解或跟我們不一樣。不要忘記,他說過諾貝爾和平獎要頒給鄧小平、廿三條不是惡法。」

惡法對付傳媒網民
梁振英從來不放鬆對傳媒的監察,曾經在香港電台英文台任職記者的陳婉雯,於二千年八月七日在英文 《虎報》其專欄內,批評公眾人物接受本地英文媒體採訪時的態度。文中提到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只用了幾秒鐘回答一條英文問題,記者要求他說多些時,他 又轉用廣東話了。」行政會議辦公室的新聞官即日發信給陳婉雯澄清,強調「梁振英並沒有不尊重英文媒體」。 陳婉雯對本刊承認,收信時「有少少驚訝」,「佢好緊張傳媒講過嘅嘢,非常留意,反應好快。好關注任何有可能interpret(解釋)成為佢負面嘅嘢。」 梁振英已多次表示,二十三條立法,是特區政府的責任。預料他在上任後會加速推出這條拑制言論、組織及集會自由;容許警察在沒有法庭搜查令的情況下,也可隨 時搜屋拉人的惡法。此外,現時特區政府正為多項影響言論自由的法例進行諮詢,當中最新草擬的《纏擾法》,規管所有使人受騷擾、驚恐或煩擾的行為,打擊對象 包括情癡、網上纏擾者、黑社會分子等,政府建議被定罪者可被罰款及監禁一至兩年。這法例同時影響新聞採訪,傳媒日後出動吊臂拍攝唐英年大宅僭建,已可能違 法。 另外,被認為是《網絡廿三條》的《2011年版權(修訂)條例》,預期今年會三讀通過。政府美其名是打擊網上侵權行動,但網友擔心網絡惡搞圖片、改歌等會 被刑事檢控,扼殺言論空間。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相信梁振英上場後,會加快立法:「共產黨最緊要思想控制。」

鐵腕控制學者
今年二月,六百多位學者聯署捍衞學術自由,瀰漫一場學術界風暴。事緣於去年底,《大公報》點名批評科技 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把三人定性為「以假學術研究之名而行抗中亂港之實的真政 客、假學者」,並連續發起數十篇文章攻擊他們,更施壓要求科大開除成名。 成名指行政長官有很多手段去干預大學校政,視乎他怎運用。「法例上,他負責委任大學校董會主席,校董會負責遴選校長。而負責審批各間大學資源及學額分配的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主席也是由特首委任。」校董會主席負責揀選校長,而校長又有權力決定老師的合約。在現時的大學機制裡,老師能否取得終身合 約,視乎他們有否在三年合約內發表足夠學術文章,而要發表文章,先要得到充足經費進行研究或實驗。這些經費的審批,多來自UGC及各院校的中央管理部門。 「未轉長工制的學者是三年又三年續約,如果六年轉不到長工,也難找教職。」 成名表示,估計自己支持「五區公投」引發被批評,他坦言事件對學術界有後遺症。「有些學者第一個反應係驚,佢哋覺得好震撼,點解會有文革式嘅批鬥文章。」 因此,他指未轉長工制的學者為保飯碗,更噤若寒蟬。他稱現時很多大學與內地合作開設分校校舍、內地提供研究基金等,也會令內地有機可乘干預本港學術自由。 本港八間大學中,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中文大學及浸會大學的校董會主席,分別是梁智鴻、鄭海泉及王英偉,將會於今年內任期屆滿,梁振英大有機會安插愛 國愛黨的「自己人」入局。 上週城大校董會未有如其他院校般諮詢師生意見,便匆匆通過讓與梁關係友好的校長郭位續任五年,外界便質疑是趁新任主席孫德基四月一日上任前完成。梁振英○ 八年起出任城大校董會主席至選舉前呈辭。他三年多來多番與城大教職員工會開火,最近就工會發表對「大學校長民意調查」,校方發律師信給主席謝永齡,提醒他 內容會構成誹謗。「佢可以用學校嘅錢來發律師信俾我哋,但我哋就要用自己錢同佢傾,好唔公平。」

梁振英的名單

遊行唱歌都犯法
上週日特首選舉的會場外,二千多人抗議小圈子選舉,警方未有先警告下,向示威者展 開「第一噴」胡椒噴霧,隨後再施放兩次胡椒噴霧驅散人群。中招的工黨主席李卓人直斥梁振英上台,正代表着白色恐怖的開始。 警方近年有很多方法去控制集會活動。去年五月,有同志團體在銅鑼灣行人專用區跳舞宣揚反歧視,活動開始五分鐘後,遭警方以沒有申領娛樂牌照為由終止。同志 代表今年初入稟挑戰警方濫權,扼殺言論及集會自由。所謂娛樂牌照,指的是有九十三年歷史、在一九一九年訂立的《公眾娛樂場所條例》,要求涉及「娛樂」活動 需要向官方申領牌照。 這不合時宜的法例,令原本只拉小販的食環署也可成為打手,二○一○年六四廿一周年前夕,支聯會在銅鑼灣時代廣場擺放民主女神及六四浮雕,當局就是引用《公 眾娛樂場所條例》,指支聯會未有領牌而清場。工黨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指出,條例將演講和講故事等活動列為「娛樂」,要求政府澄清議員若在公眾地方拉票時, 「演講」是否需要領牌。她擔心條例會被濫用打壓言論自由,故上月提出以私人草案形式修訂,現正排期在立法會審理。 ○三及○四年擔任七一遊行召集人的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直言,「一個執法手段強硬的梁振英,加埋曾偉雄(警務處處長)聯手,將來一定會有更多政 治檢控。」

慈善團體不准發聲
另一條醞釀出台的《慈善法》,被社福界質疑法例限制團體自由表達意見。諮詢文件列明,將來獲發牌的 慈善團體,不能帶有政治目的運作,「促進和平、捍衞人權」等宗旨,也不能列入慈善之列。 在未立法前,樂施會早已曾觸及地雷。該會多年在內地工作無礙,至二○一○年初香港發生反高鐵包圍立法會運動後,中共教育部突然向全國高校發出一份《防止香 港樂施會招聘大學志願者》的緊急通知,指出「據有關部門掌握,二○○五年以來香港樂施會中國分部一直與境內部分『維權』組織合作開展『大學生志願者』培訓 項目。」要求斷絕與樂施會來往。當年有分析指,樂施會在港贊助反高鐵活動觸動中央神經。 慈善法諮詢去年十月完成,當局正審議團體意見。但慈善法法例授權成立「慈善事務委員會」對團體領牌操生殺大權,社福界及人權組織擔心,一旦委員都來自建制 派,它就變成掌控輿論的機器,社工不敢再作政策倡議、弱勢不敢再上街抗爭。 現時諮詢的多項法例,都是扼殺市民自由的武器,跟「出動防暴隊對付示威者」的言論,同樣可怕。未來五年,沒有「梁營」、「唐營」、「何營」,只有「黨營」 管治的香港,將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24

西環老舖 2015 (4)


後記 : 昨天走過山市街, 發覺發記茶餐廳一如網友siu gary所説已停止營業, 希望發記真的如其所貼出的告示所稱的"内部裝修, 擇日重開", 否則又一間西環老店去無覓處

















關了門的發記茶餐廳 1












關了門的發記茶餐廳 2












關了門的發記茶餐廳 3












關了門的發記茶餐廳 4















關了門的發記茶餐廳 5















關了門的發記茶餐廳 6




* 吉席街


(1) 禮頓琴行


禮頓琴行在西環少說都已有近廿年歷史, 禮頓琴行共有四個舖位, 竟有兩個位於吉席街, 莫非西環人熱愛音樂冠絶香港? (一笑).  禮頓琴行分別位於吉席街 100號, 以及吉席街23號














吉席街 100號禮頓琴行 1












吉席街 100號禮頓琴行 2












吉席街 100號禮頓琴行 3












吉席街23號禮頓琴行 1












吉席街23號禮頓琴行 2












吉席街23號禮頓琴行 3












吉席街23號禮頓琴行 4


(2) 民安藥房


民安藥房位於吉席街58 號, 應是西環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藥房, 我相信現今做自由行生意的藥坊, 藥行不會有中醫駐診罷

















民安藥房 1 












民安藥房 2 















民安藥房 3 















民安藥房 4













民安藥房 5 












民安藥房 6


(3) 大新理髮



幾年前寫"立此存照"網誌時也曾寫過大新理髮, 那時我寫道: " 雖然我從未幫襯過, 但我對舊式理髮店有頗深的情意結, 也許是在現實生活裡已很少這類型可作留連的老式商店了",  老實説其時我曾擔心大新理髮會捱不住結業, 但時至今日它仍在原地迄立, 老而彌堅, 可喜可賀
















大新理髮 1












大新理髮 2















大新理髮 3















大新理髮 4















大新理髮 5















大新理髮 6















大新理髮 7


(4)杜洪記山貨



自大發興記山貨店結業後, 杜洪記可説是西環碩果僅存的山貨店, 每次走過杜洪記, 都會看見一位老人懶洋洋的坐在店舖門口看風景, 我心想:" 在西環樓價飛升的環境仍可以如此悠閒的態度做生意, 著實難能可貴".  又及隆盛祥亦是數一數二賣山貨的老店 (在歌連臣街附近有貨倉的), 舊舖已結業, 現剩下厚德載福酒樓隔鄰一間舖位













杜洪記山貨 1












杜洪記山貨 2















杜洪記山貨 3












杜洪記山貨 4















杜洪記山貨 5












杜洪記山貨 6















杜洪記山貨 7


(5) 廣發五金



廣發五金位於吉席街40號, 是吉街唯一的五金店.  由於近年急劇發展, 邊際利潤微薄的五金行在西環已是買少見少了, 廣發五金行能撑到今天實屬難能可貴

















廣發五金 1















廣發五金 2


(6)新毅回收



西環以前很多回收點,但由於這些回收點多位於舊樓地舖。近年西環舊樓有價¸此等舊樓多被收購改建,而回收點亦買少見少了。新毅回收本位於吉席街21號,現已結業近兩年了

















新毅回收 1












新毅回收 2










新毅回收 3



(7) 陳洪記



陳洪記位於吉席街64號, 提供配匙, 鋼鐵及冷氣工程等服務, 惟已於年前結業

















陳洪記 1












陳洪記 2















陳洪記 3















陳洪記 4


(8) 求知書店



求知書店位於吉席街2號, 是西環唯一的地舖文具店, 兩年前盛傳要結業, 猶幸只是傳聞.   求知書店不單只是一家文具店, 更是衆多西環人的集體回憶, 在此謹祝他長命百歲, 長存西環
















求知書店 1












求知書店 2





求知書店 3











求知書店 4












求知書店 5












求知書店 6















求知書店 7












求知書店 8












求知書店 9












求知書店 10




 (9) 權發飯店



權發飯店位於吉席街61號卿旺大廈地下, 其實早期的權發飯店位於爹核土街和卑路乍街交界處西豪酒樓舊址¸ 以上湯雞打響名堂, 約十年前才搬往吉直街, 其鴛鴦飯以及炒班腩甚有水準, 是我的至愛, 惜權發飯店於二年前結業, 現址由厚德載福酒樓接手













權發飯店 1












權發飯店 2















權發飯店 3









權發飯店 4



(10) 志寧電器



志寧電器位於吉席街33號吉豐大厦地舖, 是是西環唯一的家庭式經營的電器舖, 在西環紥根了三十年, 老板娘呂太既和藹健談, 也甚肯蝕底, 每次買電器都是先安裝後收錢, 這種做生意手法今天可謂鳳毛龍甲, 甚是難能可貴.  志寧電器先前位於吉席街35號聯吉樓, 惟此憧大厦被收購重建, 才搬來現址


















志寧電器 1















志寧電器 2















志寧電器 3















志寧電器 4










志寧電器位於吉席街35號聯吉樓的舊舖 1












志寧電器位於吉席街35號聯吉樓的舊舖 2



(11) 何宗聲國偉父子跌打醫館



何宗聲國偉父子跌打醫館絕對算是老西環, 在此間起碼有三十年歷史, 惟其原本位於聯吉樓的舊舖因舊樓被強拍, 幸好在附近覓得新舖, 最近遷往吉席街9-15號吉利樓地下繼續營業
















何宗聲國偉父子位於吉席街9-15號的跌打醫館 1















何宗聲國偉父子位於吉席街9-15號的跌打醫館 2















何宗聲國偉父子跌打醫館位於聯吉樓的舊舖 1













何宗聲國偉父子跌打醫館位於聯吉樓的舊舖 2












何宗聲國偉父子跌打醫館位於聯吉樓的舊舖 3




同場加映

















2007年從吉席街往東望, 可看見萬濠酒樓的招牌.  萬濠酒樓位於北街與吉席街交界處, 大約於四,五年前停業, 現址現由一教會承租














圖爲雙宜燒臘茶餐廳,位於士美菲路與吉席街交界處, 大約於兩年前停業, 現址現由一家名爲 Breaks 的酒吧餐廳承租
















今日的士美菲路與吉席街交界處, 雙宜燒臘茶餐廳舊址現為Breaks酒吧餐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81

我地靚仔嗰陣時嘅西環 (3)



* 記得細時跟大人去飲結婚酒,新娘唔興通處走,成晚多由姊妹團或親屬輪番陪伴新娘房內,除長輩到才會出來或在房內見面斟茶叩頭,一般嘉賓多由新郎及男女家長輩或儐相招呼,到新娘敬茶時,才會見她逐圍向嘉賓見面,而已婚人士多會將一封利事投進大衿姐所持托盤中,聽講此類利事如貼士般歸大衿姐所有。長者及大衿姐固然笑容可鞠,但非代表新娘不開心,因個時婦女較矜持,新娘絕不會表情奔放,笑容燦爛,反會被要求含蓄嬌羞,端莊自持,否則眾人就會給人印象新娘唔怕醜,恨嫁恨到出面,貽笑大方。  (我有一同學乃潮籍人士,其長姊出嫁當日在家還要大哭一番,以示對父母家人眷念,否則被人取笑嫁唔切。) 新娘不會自己招呼嘉賓, 此習慣到'70年代初還流行,我記得家中長輩當時曾參加一鄰居嫁女婚宴,回來後聽見長輩訴說新娘唔知乜事咁唔怕醜,甚少逗留新娘房內,成晚滿場飛,喧鬧大笑,似缺少良家端莊風範。以前啲人對紅白二事真係較尊重



*  有一種職業,是街邊幫人畫相,即是將一張舊照片,用人手照畫張大的出來,可惜沒有這些攤檔的歷史圖片,但相信你都記得,我小時候在街市逢見到這攤檔會站著看檔主畫相,覺得他在繪晝,70年代在紅磡及土瓜灣仍見到一兩檔,現在真係絕晒跡了,隨之是拍照及沖印照片蓬勃年代,到現在連相片沖印行業也式微了,時興只在網上看數碼相,短短數十年便經歷兩時代變遷......!



* 志寧電器都是堅尼地城老店, 買電器, 2,3 年前由卑路乍街搬去吉直街.  另外, 有兩間文具店, 聯發 (已結業)和求知, 我細細個已經在那里買文具. 以前一齊在聯邦新樓(上部分, 而家百佳超市條路行入去), 不過十幾年前一齊搬左去吉直街, 而家剩下求知, 因為聯發個老細七十幾, 捱不住貴租而結業.   隆盛祥亦是數一數二的老店 (在歌連臣街附近有貨倉的), 賣山貨. 舊舖已結業, 現剩下權發隔離一間舖



*  (1) 大光明理髮, 我讀書時代都係在這裏剪頭髮, 不過幫我剪頭髮個師父, 不是這個師父~  ! 還有, 以前間舖頭位, 應該在對面舖,  那時候間舖頭係兩張理髮櫈, 兩個理髮師父, 幫我剪髮就係另一個師父~!   (2)何宗聲跌打醫館, 我就未試過在這間跌打醫館看症. 我細個的時候, 試過一次扭傷腳, 我媽帶我去皇后大道西與薄扶林道口, 那間跌打醫館叫趙醒楠, 去敷咗兩次藥就好番, 不過隻腳的皮膚就粗糙咗  (3)卓記, 以前在街邊的時代, 我和朋友去堅尼地城泳池游水, 就會去卓記食粥和炒麵. 但後來上舖後, 比在街邊的時候更邋遢~!   在我已食咗半碗的粥內, 發現有一隻小強腳在粥內,  細過時唔識得投訴, 錢照比就走了~! 自從那次就再無食過, 和我為卓記改了一個名, 稱為小強記~!   (4)金輪茶餐廳, 我記得入去多數係食茶餐, 一個牛油多士或餐包, 一碗西湯, 牛肉湯意粉和奶茶, 唔記記得係$18定$20.    (5)燦記酒莊, 我都曾經在這間店舖, 買過幾樽酒辦, 現在還放在玻璃酒櫃內.   (6)梁輝跌打, 以前我行過時好怕看那骨頭, 我覺得好似真的人骨~!   (7)幸福樓, 已前係叫幸福樓, 之後好似還轉過兩次名先到逸豪酒樓~!   因為要去華明中心, 要上斜路和幾級樓梯, 之後還要上落電動樓梯, 飲茶又比較貴~! 對於石塘咀區的長者們, 真係有小小困難~! 所以長者們現在多數都去麥當奴, 大家樂和大快活坐.   在麥當奴大維修前, 下午茶時段就分為兩個區域, 一個係老人中心區,  另一個係學生補習區~! 而自從麥當奴轉做24小時營業後,  晚上更成為露宿者之家~!
   


* 當年, 金輪係西環最貴嘅茶餐廳~~發記就sell 人情味囉, 嗰時呀老闆娘都算幾好人~~祥香就sell 飽/ tart 類...仲有一檔喺北街口 (而家卓記對開)大排檔, 叫誠記, 都好好味~~ 而家上咗街市我真係好懷念以前的西環...可惜一切敵不過時間巨輪.... 金輪, 佢算係當年西環最新嘅茶餐廳, 開張嗰日好多花牌架~~茶樓方面, 我細個去過西豪,英豪,康年,男爵 (康年,男爵係咪打對面?? 唔係好記得..)你記唔記的西環第一間 7-11 喺邊? 喺 Jade Court A Block 樓下... 當年開張又係大事...不過而家嘅西環變咗好多... 我嘅回憶開始褪色... 好唔開心...



* 永昌紙號是從爹核士街旁的小巷里,(這小巷可通往建文街), 由兩兄弟主理的, 店的名字是"伍記", 他們賣的文具和玩具比較平宜一點.  "全安"比較大一點, 在爹核士街,永昌紙號現是弟弟和他的老婆經營, 他們年紀不輕了, 现在我買文具 ,它也是我首選的文具店, 如他們沒有得賣,我才去別處買.  有次我要買筆和打印纸,我帶小女孩一起去永昌紙號買東西, 女孩問為什麼來這里買? 別的文具店的筆更漂亮呀!  我只說:"我喜歡這里買,別問"!  她不知道我的童年跟這店的感情和情懷! 老板跟老板娘很客氣的,不管你買多買少,也招呼週到, "人情味"過了幾十年都沒變!



* 還記得在遠逵士多傍邊的遠開冰室,吉席街60號的紹記瓷莊, 199X 年搬遷過來的源發文具嗎? 吉席街與士美菲路以前有個市場/魚檔;魚檔傍的豆腐舖...... 這些店舖恐怕早已消失了!



* 三四十幾年前 我姑婆在第一街居住 (樓已在八十年代清拆了) 在家裡工作 , 她是跌打醫師 , 而姑公是賣香的 , 他喜歡到多男飲茶,  在正街買菜 這是老一輩西環人的生活寫照... 而我的爸媽婚後在西營盤居住,  我也在贊育出生和學行路, 仲要行斜路 住唐樓 (某海味店樓上)... 之後搬走了.   西營盤有許多的海味店 , 記得我在兩三歲時 經過海味店門口 , 我還拿起幾粒虾米放落口 .  那時候的街道很窄又帶啲濕,  仲要企係度等左好耐先有的士經過 .  西營盤俾我嘅印象係好多海味好多咸魚,好多斜路要行, 仲好古董




* 很開心看到西邊街那條長命斜, 以前校車都路過這里. (我以前在香港的母校是在西半山某女校), 放lunch就去般含道的車厘歌夫買飯盒, 重有間惠康.   數年前我回港,  故意返回母校看看,  居然惠康還在同一地點.  源記的糖水其實唔係太好食....而佢舊清蛋糕都ok, 由我細個的4蚊賣到而家7蚊,  加幅其實唔高  (廿幾卌年都係加3蚊啫).   森美餐廳光顧過一次, 啲雞扒唔好食, "鞋拾拾" : 我提議下回介紹吓德記潮州菜館, 幾傳奇!




* 兒時我住在西邊街七號差館對面的三層高舊木樓地底 (當時叫地牢,你未必有幸見過住過,終日與老鼠蟑螂為鄰)。  當年多男茶樓對面還有一間同樣三層高的正心茶樓,即現時佳寶超市的位置。  趙醒楠跌打醫館行前幾步是茗泉茶樓,此乃正一地

我地靚仔嗰陣時嘅西環 (2)



* 太平戲院應該是現在的華明。 創業以前是創興倉和廖創興銀行,廖創興銀行當年是最早電腦化的銀行。 (70年代初) 屈地街近皇后大道西路口有間小玩具店,細個鐘意在那裡看"鴨仔飲水"。  行過啲火井以前有間"有天知"涼茶,再過啲有光明和大生文具店。 依家市政大樓以前有檔魚蛋粉,我細個果陣拿漱口盅去買魚蛋粉,看他們擠魚蛋,仲記得有次個老闆叫個女(我猜是他的女兒,約十來歲)說:"喂....."。個女就話,"喂乜野,咁大個都要人喂,你醜唔醜"。  依家山道麥記以前是金豪大酒樓,我細個住樓上,我外公在那裡做看更



* 我都係係西環長大,而家都仲係住係呢度添。 不過你講咁多間戲院,我只係記得福星戲院,細細個阿媽都係帶我去呢間戲院睇戲,最記得佢既....係佢d地方唔係好乾淨...仲有啲坐椅係爛既添....不過帶位果位朋友又可以比我地換位坐,都幾攪野。 在福星戲院門口有很多手推車售賣燒魷魚,好多零食賣



*  小時侯曾經爬上鐘聲戲棚頂,掀開鐵皮看免費粵劇, 太頑皮了



*  還記得當天下午到太平戲院看兩點半場李小龍的『精武門』,當陳真到日本人道場踢館,將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將寫着【東亞病夫】牌匾紙張塞進漢奸(魏平澳)口中時,全戲院的人都拍手掌



* 我都係住响西環架, 常常會去福星睇戲, 我記得果度有超等和堂座兩等, 當時超等才28元., 我最後一套看的電影是紅姑的"緃橫四海"



* 福星戲院及太平戲院在我的童年都佔一個很重的地位;由於小時家住吉席街,夜晚時祖母間中會帶我和弟弟落街散步;沿吉席街往爹核士街走,會途經上海商業銀行、青州英泥、到福星戲院涼冷氣,記得戲院外一定有賣涼果的手推車。  我和弟弟最喜歡拿戲院的一些小咭紙、上面印著早場會放映的戲名(如果沒記錯)。   至於太平戲院、我在薄扶林道上小學,放學時偶爾從山道走到皇后大道,就在皇后大道西近屈地街有一兩間賣玩具的舖頭、是小孩子們最愛遛連伯地方,而再過一點就是太平戲院了,我們時常會到街斜路頂的戲院大堂看劇照;雖然沒錢看電影,但看看照片也滿足



另外值得一提;是太平戲院的實際位置,之前協助製作一個有關香港歷史的片集,當中有關于太平戲院一部份,當時製作人員對於太平戲院的現今位置都有過很大的疑惑、應該是現今的創業中心還是華明中心?經過當時我們反複考証,我亦曾問我的哥哥們 (因為他們是在石塘咀長大的),相信應是現在的華明中心機會較大。而我亦於網上搜尋到有此一段文字、現供大家作參考之用:  "位於石塘咀德輔道西的太平戲院是香港最早的戲院,也是當年香港最大的戲院之一。早期專門上演粵劇,曾經自組太平劇團,由粵劇泰斗馬師曾領班,上演過不少粵劇戲寶,經歷粵劇最輝煌的歲月。太平戲院於1932年重建,添置有聲放映機,放映中、西名片,令這所粵劇戲院兼具電影院的功能,見證電影由默片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的發展歷程;戲院座位增至約2千個,更設帶位員協助觀衆入座,無論設備和服務素質都大爲提升, 戰後香港電影事業發展蓬勃,粵劇電影也迅速發展,但粵劇演出則於1960年代末陷入低潮,加上電視普及、戲院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太平戲院最終於1981年停業,最後一部放映的影片爲《摩登保鑣》,戲院拆卸後改建爲現時的華明中心"



* 摩星嶺應分開為五個區; 第一區即公民村平房區,第二至五區是木屋區。第二區是由現時的垃圾處理站附近;第三區(好像叫海傍村)在垃圾處理站往西,第三區應是四個木屋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區。第四區(好像叫福源村)應在潔心幼稚園對落至海邊一帶,而在潔心幼稚園對下的域多利道的巴士站對面有一間工廠(其門口石門應依稀可見);而第五區就是由工廠後的路口開始直至到摩星嶺徑的政治部拘留所(白屋)。   摩星嶺木屋區應是在1984年五月才最後限令搬走,而引至清拆的原因 (這只是政府講的原因) 應是1983年9月9日的颱風愛倫,而消防員應是在第五區救人時殉職 (殉職消防員叫招成就)



* 六十年代 , 太白台有間思源學校 , 我就在那兒讀過兩年小學 , 體操堂就在太白台的空地上做體操了 .   還有在上七台石階的盡頭有一檔味精勁重但有非常合我胃口的車仔麵檔,放學後最愛在那吃麵,差不多30多年前的事了,現在還經常懷念那碗麵



* 我以前細個住喺羲皇台唐樓,直至佢收樓遷拆,好唔捨得啲老街坊,那裹真係一個世外桃源,街坊鄰里關係極好,個個人都可以喺屋企騎樓同對面屋或樓下街坊打招呼或聊天。晚黑食完飯啲大人又可以落樓下榕樹下同班街坊聊天乘涼,細路又可以到處跑,好安全呀,無車無壞人,住地下的街坊都習慣日間中門大開。  各街坊都來自五湖四海,平日都守望相助,仲好多潮洲人住添!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回憶,好懷念以前的日子,依家都無可能發生喺香港,分分鐘住咗十年都唔知隔離樓姓乜。  如果有人發起一個懷念西環七台的俱樂部來個集體回憶就好啦,話唔定可以認返細個啲朋友仔



*  豬腸粉和雞蛋仔都是盈盈小時候最最滋味的回憶。誠如你說的,腸粉檔主(加多近街與卑路乍街交界那個推車仔的豬腸粉佬) 記性超好,而且對客人的喜好也十分清楚,晚上最美好的宵夜莫過於此,而且他一點都不介意自備雞蛋給他。盈盈家的人都愛煎得香脆的腸粉,檔主知道爸爸大人不介意等,也樂意煎久一點以配合爸爸大人。據爸爸大人所說,他住在木屋區,但腸粉檔的收入使他是好幾間物業的業主,真真正正是不為人知的富翁,也許為了回饋街坊,他仍是早晚兩次於街頭擺檔,直至離世

至於雞蛋仔檔主,媽媽大人跟他熟稔,他雞蛋仔美味的秘訣,在於牛油份量比其他的重,而且是用攪拌器而非人手攪拌漿液,不過他應該是用石油氣來烤雞蛋仔,因為火力猛,烤出來的雞蛋仔才會外脆內軟。有一件事可能你不知道,他只有在夏天在西環賣雞蛋仔,因為他跟媽媽大人說過,冬天的時候他是在香港仔賣糯米飯的,意想不到吧


* 賣鹵味的矮仔佬 . 矮仔佬很可能是吉席街和爹核士街交界那間老掉大牙的士多的老板... 那士多叫"德記"用他名字命名。 他的鹵味(不是佢老味)因不加添色素,魷魚鬚及墨魚沒有加上紅色素, 魷魚 鬚比較 韌是小時不時常幫襯他的主要原因。  仲有個金陵戲院門口賣庶既跛手佬(細個時咁叫絕無不敬之意)!雞蛋仔就係和合街口當鋪門口有得賣,夜晚當鋪門口就賣雲吞麵,真係好好食架! 仲有一檔推車賣東風螺和炒蜆, 又有一檔推車賣燴蕃薯, 另外在果欄對面金源燒味出面有一檔推車賣的車仔麵, 我食那時五亳一味餸, 然後在街邊坐橙仔食麵, 加上棘油,好味.  在加惠民道口有一間麵包店叫好像叫新生命,唔知你記唔記得呢?



* 我小時候就住係羲皇台,記得在山市街和卑路乍街交界有很多小販:賣魚蛋, 涼粉冰檔 (果陣睇住佢地才開始在那裏擺檔,直至去年仲見到他們兩公婆在,好像賣雞蛋仔.  想想都有30幾年了).  近聯威新樓有間叫高士打餅店有美味的熱狗賣



* 唔知有否記得以前近渣打銀行那裡,有個婆婆買腸粉,多數晚上先開檔,她做了好多年了,5,6年前她還有開檔,不過有個男子幫手的,但近年已經沒見她了,小時候爸爸放夜班回家都會買來給我和嫲嫲做夜宵



* 煎豬腸加鷄蛋,甜醬,再加多芝麻! 好好食,現西環沒有人賣!  以前上小學時路經域多利道口 (即亞洲士多至梁松記) 門外都很多小食檔, 我記得有一檔是賣猪骨粥,炒麵,還有糖葱餅 (一排白色通心的糖及有溥皮包着).  "賣鹵味的矮仔佬", 他拿着小刀切切, 刀法很快!  以前士美菲路近厚和街, 有檔牛什檔超正! 以前是街市, 人又多站立來吃, 你會被人迫來迫去



* 我小時候返山道官小時在天橋底也吃過一檔令我難忘的糯米飯,那位嬸嬸隨了賣糯米飯之外仲買炒米粉及炒麵,學你話齋可能係加左豬油特別好味吧…個嬸嬸仲會落豬油渣添啊,正到痺.  另一網友回應: 山道的那檔糯米飯我也曾光顧過, 齋飯中有蝦米碎及蔥粒,  亦可另外加餸, 每款好像要加五毫, 選擇包括菜甫粒, 豬油渣粒, 花生, 蛋絲等.  現在回想起來, 它美味的原因應該是有溝粘米及撈豬油, 家母曾經試做給我吃, 但我只覺得很黏口, 不太好吃



* 缽仔糕呀姐後期喺美菲閣百佳隔離間涼茶鋪門口擺檔, 大約到 2002-2003 年左右就唔見佢啦,之後涼茶鋪亦倒閉,便再冇人提啦~~~~好開心你提起缽仔糕,我由小食到大~~~~!!!我記得佢有一仔一女, 後期讀中學會著住校服幫手睇舖,可能佢而家享兒女福啦~  另一網友回應: 我都記得呢個缽仔糕阿姐, 阿媽個時同佢好熟, 好佩服從前嘅人辛辛苦苦一蚊一毫咁養起一頭家



* 我小時候 (大概出世到8歲左右) 都是住在摩星嶺, 爸爸說地址應該叫做芽菜坑村 (我也不確定....), 但記得小學乘保母車時, 會在加惠民道警察宿舍下車, 穿過宿舍, 向上行, 就是我們村了!   雖說是在山上, 但是有些石屎路及梯級, 而且大家都是獨立一戶一戶的,  有各自空間,  屋與屋之間並不密密麻麻.... 那時候, 我常與我的狗狗及鄰居到另一邊玩捉迷藏, 另一邊有很多磚屋, 總覺得住在裡頭的人應該會很有錢...哈哈!  我們村大概於92-94年左右被政府回收清拆, 十幾戶的居民也被安排上公屋..... 真的懷念小時候的日子



* 我幼稚園是讀摩星嶺的潔心幼稚園 , 唔知聖嘉祿小學的位置算唔算摩星嶺?  講起潔心幼稚園, 還記得bb班在樓上, 中, 高班在低下, 對面有間被稱作鬼屋的荒廢了的屋子, 還有另一邊, 看到一戶人家養狗的, 一些同學仔隔著鐵絲網逗狗玩.  潔心幼稚園有新舊之分。 【新】潔心幼稚園改為慈星閣仁愛服務中心,  【舊】潔心幼稚園樓房仍在



* 石塘咀仲好多野可以講架!有金豪酒樓,金陵戲院,南方國貨,火井既神功戲,太平戲院,太平對面嘅公廁仲有熱水涼沖架,等等!仲記得第一套戲都係喺太平睇 (月光寶盒,早場前座) 後來都做個好多大片,好似半斤八兩呀, 李小龍啲戲呀!真系好懷念昔日兒時嘅事!往事只能回味!



* 我依稀記得正街第三街大排檔吃云吞麵是坐在檔口的長凳的小凳上吃, 高街有牛什河, 魚旦河.  附近有咀香園麵包, 一堆一堆小朋友在等出爐, 毫半子有兩個, 好像3毫子一碗麵.  在常豐里有一牛肉叔叔, 用兩枝鐵不停地打牛肉,一粒一粒的牛肉圓就浮在木盤上, 加點冬菜, 芹菜牛肉湯, 又香又彈牙, 每次媽媽總是待叔叔完成後就叫我手提外賣壺買回家, 叔叔總是每一次多給我一粒 ,那時祗記憶叔叔手擘很粗大, 牛圓嬸嬸細細粒, 大起肚子坐在木盤上放牛圓.  我還記得牛圓嬸嬸常對我說,能有一個女兒像你就好,皮膚白白好像紅蘋果,所以祗有他們叫我蘋果妹



*  我最記得係正街多男(酒樓), 惠康門口的燒賣男和跌打師傅趙醒楠.   以前投拄站已成了大家樂, 細個時在門口涼冷氣等阿媽買六合彩.



* 我的學校就係石塘咀煤氣鼓上面, 太平戲院對面係學校嘅跳遠沙池, 小六時曾跟一個最老友嘅同學仔係中環中國街買硫磺硝石, 喺個沙池搵個菲林筒整炸彈,當然失敗, 不過無炸死, 否則無今日係度吱吱咗咗.  果陣時我校嘅師兄都唔簡單, 好多時候都會係水街打下交, 水街有幾檔賣玩具,果陣時, 冇錢,放學走去"睇"!!!  大排檔又係,! 睇住其他同學仔嘆, 口水一面流, 得個"睇"字, 諗番都"幾過癮".    家陣水街完全冇咗小時嘅場景,  搵唔到的咁多嘅痕跡!!! 旭明街都冇咗㖭!




* 以前住戰前唐樓,很窮,家家戶戶都燒柴,柴來原是地盤拾回來,啲木有時给地盤漬水弄濕,我地用柴力劈好,等太陽晒乾先可以燒,通常家家家戶戶都把柴放在樓下大街或騎樓晒,當驟雨來臨便叫大眾收衫收柴。我兒時住地方就像灣仔<藍屋>的格局! 還有,當時無廁所<倒夜香>, 沖涼同煮飯都在同一地方, 一屋三戶人家要等沖涼就有排等, 媽媽好鍾意煮完飯,當柴變成炭時就<煨魷魚>食, 但冬天熱水沖涼就會好暖。  記得呀哥出街玩到連食飯都無返屋企,呀媽用條大柴嚟打呀哥  




 以前生火煮食用報纸的, 家姐貪方便用小量食油起火, 媽駡個不停,易生火警。  生火好考功夫, 一不小心整屋煙霧迷漫, 咳到眼水流哂 。  劈柴會<慘>刺, 啲木有釘先要拔起啦! 好易損手,最慘回南天,煮食油煙上升屋頂,結成油屎,回南天便會滴下來,入廚房要用報纸摺帽帶上先可入內,我地會稱呼<煙屎佬開工>又滴下來了  




唐樓有14幢,分開兩邊互對,中間有大空地,有人養雞,我地住二樓,在騎樓望落街睇住雞生,即沖落樓拾,當然雞主唔知啦 。小孩時很開心到空地跳象根繩、跳飛機、彈波子、拍公仔纸、红綠燈、何濟公等....多不可數。除此之外好有節日氣纷.....七月、中秋、新年、夏天落街瞓帆布牀看星





* 小時候穿木拖鞋 (可以自已選拖鞋底), 叔叔會即時用釘子蓋上一片膠拖鞋面, 家用炭爐算是小康之家 , 炭爐底媽媽會放上一兩個蕃薯, 一個月會開油鑊炸肥豬肉, 豬肉烤乾後,就是現在再重現的豬油渣, 我最近試食,一點也不是兒時吃的感覺, 很失望...  一年才有機會買新衣, 以前物資並不豐富, 但小朋友之友誼卻今非昔比.    鄰居是燒柴的, 他們不知是人家交來還是自己上山取來, 小時候總是看到哥哥們在空地上砍柴, 好像西部牛仔片一樣, 用柴刀破開, 遍地布滿曬乾, 一天陰就聽見鄰居大叫落雨收柴.    記得以前細個時見到差不多同年的小孩在街邊賣字花



* 有無人記得有條己消失的小街名 "其昌街",  在"爹核士街" 近聯邦新樓的一條街,  約在六十年初期消失了. 另一網友回應: 其昌街係其昌洋行貨倉嘅一條短街, 冇咗咯! 即係均益街係均益倉自己嘅短街一樣.  其昌洋行當年係香港幾大名洋行之一, 家陣唔知仲有冇喺度?



* 我係華富邨第一批職員, 我調去時臨時辦事處係西環邨, 初到華富時,還是地盤, 果陣時, 過癮咯, 朝早走落下華樂樓下面嘅海灘游水, 收工後去瀑布下面"錯"泥猛", 開村時,好多人搬咗入去因為各種原因搬番走!!!  華富邨第一間舖南山麫包店, 兩個妹妹都很友善, 華富酒樓一開始便好旺, 因為建築工人眾多, 而街市的肉食公司係姓黎嘅兄弟開嘅, 刹那間, 三十多四十年了, 跟著去了瑪麗醫院工作, 係沙宣道,午飯時走去牛欄同啲牛傾偈, 唔到你唔信, 啲牛認人嘅, 有同事就係薄扶林邨居民, 好多時都去打麻雀, 有時走去薄扶林水塘發"淆豆" 直至夜校中學考到會考,離開政府為止




* 屠房成日都好似好深鎖咁.  我細個住在觀龍樓時經常在長樓梯上望過去,  好想看下裡面係點架,  但當時一無所獲啦.  至於那在黃昏4時多就會傳來好臭味的焚化爐.  我在呂明才讀下午班時真的聞唔少.   當我離開了西環之後, 都會偶爾回去回味一番




* 我係木箱婆個孫,哈哈,你有冇行過入嚟呀!你住的後面,巷仔入面呀。我家做木箱,工場放好多木箱木板果度。我係要巷仔行入去中間, 海皮果邊都得.   嘩,原來我地近在咫尺,現在才知。  咦,咁你係邊個,你應該見過我細個喎,哈哈。  你係在士多辦館樓上,豬油廠樓上,理髮樓上,周彪國術館。    士多辦館,我買一毫子一粒糖, 廿幾年三十年啦,好大個玻璃樽,好多糖呀!  佢個新抱讚我乖女,次次比多.  【 往事並不如煙 】 老倌劉克宣,都响西豪拍過戲,拿住雀籠,談笑風生。  果陣時好轟動㗎,西環有拍戲睇。  陳李濟旁邊有倆公婆開檔買印章, 响飛髮佬門口側。   飛髮佬現還响度 飛髮。   我屋企拆晒囉,五街之中我們幢樓最大㗎, 一層一間,我家有五間房兩個廳。  嘩,我見到我家天棚呀。   我們是街坊。 食過 西 環 碗仔翅 ,廿幾年前 果個 郵局門口,哈哈




* 我記得好細個時, 阿媽帶我去多男買蛋糕仔, 以前食過最好味嘅蛋糕仔就係多男蛋糕仔, 好似個心型咁嘅,上面烤到啡色, 甜啲濕潤啲, 下面係牛油黃色,乾身啲 ... 回憶係好味啲.   健文街前好多嘢食囉~~煎腸粉 [加沙爹魷魚]、美味糯米飯加豬油加豉油沖花再加條潤腸同金銀潤添、冬天食完去返學滿足又飽暖、真係正 !!!




* 我童年住在厚和街華僑子弟學校旁, 以前厚和街多熱鬧! 因它是街市,人來人往, 現街市搬走了, 現變為SOHO食街.  華僑學校的舊址變為厚和街的地標, 應該是厚和街最舊的房子, 現翻新了, 以前所有附近的唐樓一拆而清!  而我手上一張厚和街的舊照都沒有, 可能搬家時失掉,真可惜!! 現只能回憶到以前街上密密麻麻的菜檔, 魚檔, 雜貨檔,水果檔, 燒臘檔還有玩具檔叫"權記".  印像還有一檔賣泥猛粥的很好食.  現只能靠腦子里的殘影描述出來,光陰失去便永不復還! 也不能用金錢買回來! 我跟我十五歲的女的童年比較, 我感覺得自豪, 因那時沒什麼零用錢的,  開心是要自己去找的, 跑上山捉"金絲貓", 去"沙山"玩 (現堅尼地城巴士總站的位置,)



我現在住在西環, 真是對這地方很有感情, 西環是富有歴史性, 早期有貨運碼頭, 米倉, 魚欄, 菜欄, 屠房...,童年時在吉直街海旁看見很多苦力把在貨船上的大米, 一包一包搬到米倉里,  我現住的地方以前也是米倉,  說到陳李濟藥廠外的雲吞麵!  真是很好味!!  加一點橙紅色辣椒醬,更和味! 好像叫"單眼佬雲吞麵", 現連卑路乍街的松記麵店也結業,真可惜




* 五十年代,重未有"茶餐廳",只有咖啡店或冰室, 伙記睇數話 : 開嚟"拎你頂帽", 即係食一位早餐,  價目係$1.60全套, 老闆做收銀員, 聽到無名火起,  成日呌"拎起頂綠帽", 唯有加價一毫,就係(蚊禮拜)啦!!   各位顧客記住唔好飲"滾水雞蛋",  伙記會大叫:"一個和尚跳井呀"  !!現代叫凍啡做「雪車」。   以前飲完茶,去櫃位埋單時,可能聽到伙記大叫:「開離蚊乸住,跟住又係,再離大姑娘沖涼!」 , 即是當時有三個客連續埋單,分別是1.5元及1.5元,第三個是六元 (淥雞) 也



* 70-80年代啲茶樓同酒樓, 興用女仔賣點心, 約13-15歲(叫做點心妹),    佢哋叫點心名稱{笑話};  例如; 豉油王燒賣[事頭婆訓教], 魚翅飽[唔似貓], 鮮蝦醎水角[先生醎水腳], 跟後果個叫腸粉[兩份],  嘻嘻哈哈!!!!!因用大蒸籠莊食物賣(圓形),似呔盆, 所以叫 .[揸大巴士] , 一碟一碟咁奉送出來,  所以叫  [賀壽]!!!!!!



* 北街以前仲係街市既時候,每天送完個仔返學就會行去北街買餸! 好記得佢, 賣鯇魚個大隻佬,佢啲鯇魚特別大特別靚囉!同賣雞既小販,好nice架!大隻佬搬左上新街市,我都有幫襯佢,後期這幾年見唔到佢開檔啦! 聽到啲小道消息話佢因財務問題,已經自殺身亡,你話人幾化呢!




* [約1960年代位於石塘咀的晉成街.....整條街道亦因興建石塘咀街市而消失].  其實在晉成街消失後,  那幅地有一段長時間係林時公園.   我記得以前在公園內, 和區內同年歲的人踼足球.  而那裏不是平地,  公園的鐵網又不是很高,  所以時常都把足球,  踼到馬路上或對面的店舖~!   試過一次踼到馬路上,  足球被車輛踩爆~!  也試過無真皮足球踼,  大家就用$3買一個,  空心硬膠波 (又稱西瓜波)踼.   後來得知聖類斯中學,  每逢星期日都會開放足球場使用,  我們就去了聖類斯中學踼, 而要在聖類斯活動, 都必要需參加讀聖經的,  讀完聖經就會到抽獎時間,  $0.5買一張抽獎券,  每逢有單車或好玩具做大獎,  所有人都會買多張抽獎券抽~!   我記得我個朋友就抽中過,  單車和大大盒模型~




 [水街與皇后大道西交界處的地下公廁],  應該係80年代後期才清拆~! 因為我以前在水街近公廁的地方, 在一間金漁店舖, 購買我第一個漁缸的. 我記得我有下去公廁小方便過~! 



* 爹核士街公廁對面有一間樂育小學暨幼稚園,我曾在此念書,對許校長的諄諄教誨,至今未忘! 另大家可否記得在公廁旁曾出現過一間由黑布搭成的賭檔,回想當日的荒謬,真使人有人間何世之慨!



* 香香餅家兩旁有很多小山寨廠是啤膠花和膠公仔的,街口有兩大排檔賣咖啡茶多士,希望這裡有人會知道我想到的一個地方就是路口的樓房曾經有一間寄宿學校叫松鶴,是嗎? 牛房,每天早上返學時都會看見那些被拖著去屠宰的牛群,發出嗚嗚的哀鳴聲音,記憶深刻



* 我家住西環石塘咀.   記得細路仔的時代, 大廈對面還是一間舊式的士多, 同 李寶龍路的舊士多, 舖面樣貌很相似~!    不過頭頂還掛上[西瓜波]和其他玩具. 那時的可樂,  還有1公升玻璃樽裝,  個蓋是以金屬製做.   而細樽玻璃樽可樂, 是放在冰水櫃內雪凍, 玻璃樽加冰水櫃的可樂,  係最冰凍和最好飲的~!   而對面行人路的鐵攔, 還是你張蒲非路相中那種.   我時常都跳攔過對面士多瀏覽玩具 (齋睇無錢買).   有時有零用錢,  也會買雪條食(孖條或穿梭機)~!   細路仔的時代, 生活比較簡單和開心~




 * 泳池的前身應該是士美菲路牛欄,佔地面積比泳池還要大。  每天早上除了用牛車送去屠房屠宰外, 中午還有時乾脆用兩個牛欄員工一前一後的拉三或四條牛踱步由士美菲路,Belcher Street去加惠文道的屠房。 那時士美菲路口是紅匣玩具廠, 養了很多工人, 所以中午時經常人牛爭路,很攪笑。  是70年代的事了, 人生就是如此, 小時候在西環有豬場, 牛房, 雞場, 菜欄,香港實業(metal), 泳池,現嘉輝花園前身煤氣豉, 小時候西環尾做假髮小型工場, 還有濃濃人情味 ,  時代巨輪不停在剪除一切!  那時還是小時候, 不覺間我們已變成懷舊的一群眾 




* 西環真的是一個值得懷念的地方, 蒲飛路口向觀龍樓真的有不少木屋,  兒時進去過, 山邊還有祖墓, 何氏家族的墓地, 成為我們的兒童樂園, 真的已面目全非!  還有一班小時候的朋友仔! 不知仍在否?




*  一年到晚的大時大節,舖頭都依足傳統慶賀,清明去掃幕,端午節去看賽龍舟,七月十四燒街衣,八月十五吃月餅,重九去登高,又去掃幕。我全部都 有參與, 經過幾年的經歷,我已學了傳統,成了半個八股佬。雖然時代在變,我仍然樂於回味往事




最樂於回憶的,正是新年的大日子,舖頭在十二月十六做了「尾禡」,就開始收拾,趕貨的就趕,結賬的就結,過了一星期,又要「謝灶」,所謂<官三民四>,人人都想做官,所以大多家庭都選擇年廿三「謝灶」。那日開始,理髮店就加價 50% 至雙倍。再過幾天,太子就會拿著賬簿,帶著我們幾個小的去紙行 ( 供應商 ) ,去鑄字廠 ( 也是供應商 ) 等店舖做年結。付欵時,他就把我們推出來,並教我們伸手向供應商討<炮金>,那相當於今天的回佣了。我們知道,我們當時都只是在演戲,最後的「炮金」都沒 有落入演員的袋裡




年卅晚開始,舖頭一連休息四天,伙頭在早上已開始準備團年飯,這是一餐很重要的飯,也是最齊人的,就算要返鄉下的師父,也得先吃完這餐,才能起行。通常在吃飯時,街上已開始有人放爆竹,(其實太子的炮金應該是給我們放爆竹的,可惜.....),此後一直到過了年初二才靜下來



雖然舖頭關上門,但在這幾天却比平日更忙更旺,因為以往在這裡「出入」的伙記都會回來拜年,有些更帶著家眷回來。沒㩗攜眷回來的,都是借拜年為名,賭錢為實,圍在舖內長期開局,賭足三日三夜。那時的我,很少出街,因為我要做「收租公」,大發「利是財」,當時五毫子的利是已算是「大封」了



年初二的早上就是「開年」,應該算是「頭禡」,中午的一餐又是大魚大肉,伙記吃飽了,要趕下場的就走,要賭的繼續賭,伙頭就夠忙了。 如此這般就過了年



網友補充: 本地人也是十六做禡的,初一、十五是齋期,初二、十六是葷期。以前有句話,「初一、十五伙頭粥,初二、十六事頭肉」。以前我在舖頭時,逢初一、十五早上,伙頭都煲了大煲粥給師父吃,又裝香給地主。逢到了初二、十六晚飯,就有雞有燒肉加餸。我事頭是廣州人,所以我相信不分潮州、廣州,做禡都是在每月的初二、同十六。 四,五十年代廣東人的鋪頭初二,十六做禡就時常見到大扇雞, 牛白腩和豬肉湯, 扇雞就是閹了的公雞, 童年時常在街頭見到閹雞, 用網將雞網住, 用些(燒酒)迷暈就閹, 很快就做完, 用酒搽搽傷口, 便放牠入雞籠, 可能傷口細, 很快就無事, 劏雞劏魚都是殘忍, 但一直都是無人管的, 後來有人建議先將魚扑暈才劏, 但魚是否已完全昏迷, 誰曉得, 日前有人做手術, 病人未完全麻醉便劏, 同劏魚無乜分別.   至於謝灶,古語說「官三、民四,發瘋五、疍家六」,言內之意,廿三、廿四、除了廿五,就算廿六都有不同的人謝灶,過了廿六,灶君老爺就返天庭述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83

我地靚仔嗰陣時嘅西環 (1)




 屈指一數,原來我寫blog已有近八年的歷史,其間累積了四百多篇網誌和近七千個回應。  這兩天突發奇想,為什不把網友們有關西環的回應整理輯錄,自成網誌,在此發表? 西環友們的回應,其實不亞於一篇篇濃縮了的 "我的西環/童年回憶",他們各自在不同的時空,在西環流轉,其經歷,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把我們帶回不年代不同的西環角落, 活脫脫便是一個個趣味盎然的西環/童年故事,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些軼事, 片段其實是上乘的口述歷史,每個小故事,每段經歷都呈現了當年的各式各樣的風土人情,以及當時的人文風貌,彌足珍貴,很值得各位西環友及同道者細味回甘。



然而當我將此工作付諸實行之時,卻發不如想像中簡單順利。原來我從雅虎搬家到此,在搬運過程不知是技術問題抑或是格式對,很多網誌內的回應竟然翼而飛, 不知是被刪除或者遺失掉,更有甚者我在雅虎Blog年代的回應的亦全部消失,其結果是很多甚為珍貴的資料流失在網絡空間里無處尋覓。 猶幸大部份早期有關西環網誌的回應仍然健在,此網誌才能成事。 在輯錄期間,我盡量原汁原味地保留網友們的留言, 原文在可能範圍作改動 (只是為了便於編排,我偶爾會將幾個內容相同的回應合併,方便閱讀)。  希望各位閱灠之餘, 也都告訴我你的西/童年環故事,好讓我可在此和大家分享. 



又: 若個别網友喜歡我以此形式發佈其回應, 敬請告知, 我定必立即删除.  



* 過往的回憶總是美好的,現在的西環,坦白說,真的有點陌生,陳李濟、福星、舊街市,都全部不見了。太平辦館,入境處,加多近街的大排檔都統統被社會淘汰,香園就算搬到熟食中心,依然捱不下去。當年的小販也遂漸減少,盈盈最懷念當年的煎腸粉和雞蛋仔,那味道已多年沒有吃過了,也很難忘記,雞欄還未搬走的時候,盈盈在旁邊的一個真正車仔麵檔吃麵,隔壁的木箱還沾著雞毛(那時還沒有禽流感的忌諱)。中秋節時,盈盈常跟哥哥們到牛房的臨時公園玩,現在都已是街市了。  爸爸大人的老家在第五街,現在變成了泓都,不過盈盈在西環的老家,依然存在,可喜可賀啊.    對了,現在士美菲路的百佳很久很久以前是一家辦館,但名字盈盈不記得了,你還記得嗎?



* 我亦是在六零年代初於西環厚和街 度過我的童年。 還記得厚和街近士美菲路曾經有間好世界大酒店嗎?有時會見到大 紅花轎及一隊中樂隊-D打佬-大鑼大鼓迎娶接新娘隊伍出入厚和街。  還有两間製皂廠:昇平及上海梘廠於厚和街44-46號近爹核士街電車 路那邊斜相對住,有節奏轟隆轟隆的"印"番梘,同陳李濟的有得揮 。兩間上海理髮店:西江在爹核士街轉角,有個露宿者叫" 那乍"長 期在西江側邊駐紥,另一間在持平學校及九龍醬園隔離(還記得九龍 醬園嗎)。 再過隔鄰是"然記"士多,樓頂有十幾呎高,天花長期掛住個 放射型個鐵環圓圈中倒插著幾枝荷蘭水架, 一次過有八至十枝綠寶橙 ,屈臣氏哥喇及玉泉最常見; 店前方有個有流動水的汽水柜(當時還 未有咁先進嘅雪柜!),垂直的插滿各款汽水


然記對面在單數號碼一 邊的厚和街是豬腸粉舖,此舖用屋後面天井做厨房製豬腸粉,腸粉有 齋腸,虾米腸及淺啡色的甜腸粉,每逢早上返學時間都逼滿人,家長及 學生。再隔離便是華僑子弟學校,還記得在學校入口檔著一塊寫著" 奮""毅""誠""明"四個大字的高過人的深綠色的間隔板。返回双數那 邊近士美菲路,在肉食街市旁有樓梯上二樓有一間"油燭工會"小學, 就是我讀一至三年級的學校。厚和街中間至近士美菲路那段有一列 鋅鐵搭成的檔口有兩檔毗連賣玩具的攤檔:一間叫"權記"-權叔權嬸, 另一間由兩父女睇檔;以權記較受歡迎,有毫半子一次的蛋角(用製 蛋卷方法,用麵粉蛋漿壓製成一三角形蛋角,內藏一三角形粉紅色印 上黑色綑邊號碼)"潛籌",19,20號,衹可換回斗零價值,9或10號則"中 大奖"伍毫。在權記後面不遠的地舖是"廣利"粉麵,專造沙河粉及蛋 麵生麵批發及門市;還記得老闆娘講解"濕"粉(用來放湯)及"乾粉"( 用來炒河)的分別,至今仍歷歷在目


*係山道有一間七十年代叫「山道官立小學」的學校,後改為「佛教慈航中學」相信現在學校已不存在了。 仲有七十年代水街及高街各有一間「威靈頓中學」,當時校譽二間差別卻很大。 仲有在皇后大道西及德輔道西(山道至屈地街段)中間有一度叫「火井」的地方,裡面也有很多熟食檔在內。   位於皇后大道西接近上環那邊的蓮香酒家亦於70-73年(詳細年份己經記唔清楚了)搬到威靈頓街。 仲有一間好舊式的酒家在皇后大道西東邊街定正街的,那裡有很多伯伯帶同雀籠一起在那兒飲茶的。 仲有漢華中學及北街街市 (七十年代老爸經常帶我去,現在應該己不存在了)。 山市街巴士總站還存在嗎?我記得以前係坐海底隊道巴去「荔園」的


*  我係西環大的,記唔記得新中華對面以前有間檔鋪? 士美菲路電車站(往西方向)那裡以前有間酒莊,裡面好多小老鼠、蛇等藥酒泡在大玻璃瓶內,當中有馬騮酒,我次次經過都好驚覺得好恐怖,仲試過因此發惡夢。 知唔知西區第一間超級市場是那間?是山道果間惠康,當時覺得好架勢。仲記唔記得以前舊消房局到街方福利會之間,防空洞邊有山水流出來,常常有些苦力之類在那洗澡,還有D婆仔在那裡洗蔥


*  現在重建後的寶翠園是以前卑路乍炮台的位置. 舊寶翠園是公務員的宿舍,當時仲有兩座大炮在山腰的位置,現在其中一支大炮已放在海防博物館.  另外,摩星嶺青年旅舍是由當年的摩星嶺炮台改建的.在那裡影日落好靚的.現時仍然存在的還有域多利道堅尼地城賽馬會診所, 記得行過西環屠房 ( 牛房 )有時會見到工人拉著牛牛行街街


* 我係 觀龍樓 住到小學五年級就搬出去, 最正就係啲走廊超闊, 依家搵番d 咁樣的設計都幾難!! 細個果陣經常係啲 走廊自由地 踏三輪車。有啲大哥哥更會踏滑板!! 依家啲屋肯定唔俾咁做。天棚有間聖念慈幼稚園,同小童圖書館勁多老 夫子借!!! 


* 初搬入去西環邨是住東苑台,後叔搬走,人口少了,被遷至西苑台,八逹學校,一早起來便見到,咁樣同版主街坊到唔街坊咯!!!!那時候,香港人還保留"農村的樸素及濃濃的人情",本層的居民全部互識,小孩,中孩,大孩都是互動,互玩,互讀,如今"此情不再"了!!!!


* 西環邨盈盈是十分熟悉的,因為盈盈的外公就住在那裡,媽媽大人就是在那邊出嫁,現在最小的舅舅仍是住在同一個單位。小時候已經覺得西環邨像一個大世界一樣,有九曲十三彎的感覺,很喜歡跟哥哥倒以及鄰居的小孩玩捉迷藏,也有在公眾的空地踢足球。雖然樓宇的結構經過多年以來已有修改,但格局跟廿多年前仍是一模一樣,對盈盈來說是西環從沒改變過的一個記憶


* 我的爸爸說他當年由鐘聲泳棚游到「大舊石」(我估是指青洲吧),不知是否算是高手,因為我不懂泳術。  從堅尼地城沿域多利道行, 先到鍾聲泳棚,約300米後才是金銀, 當年游泳來回金銀,鐘聲無數次.  最好玩的就是佛山,大來輪經過時的高浪, 在鍾聲浮台下水衝浪.   鐘聲泳棚原先是在鐘聲小學對出的海旁,後來搬往金銀泳棚西面,其門口設在摩星嶺第二區的對面


* 從記憶以及舊照片,盈盈三、四歲就已經到美寶吃飯,它們的羅宋湯味道真的很棒,據盈盈所知,其實美寶也曾幾度易手,最後一次的光顧時盈盈已經中一了。高士打的西餐,盈盈已沒印象有沒有吃過了,不過它們的麵包西餅,是盈盈童年時期的指定早餐,最記得的,是幼稚園時期,將要過生日的小孩都要買一個生日蛋糕回校跟同學分享,第一個蛋糕就是在高士打買的,而且有米老鼠的圖案,為什麼盈盈會記得這樣清楚?因為盈盈的名字對蛋糕師父來說好像有點複雜,所以蛋糕上的名字是錯的


* 現在實惠的位置是當年 "康年酒樓"(我就住康年樓上,樓梯有一度門可以去到康年的一樓後門. 而高士打的位置是今天的"佳記", 而高士打有一間專賣西餅麵包的鋪位, 在三座聯邦大樓中間的空地近商場入口的舖


* 美寶現在的位置是可可店, 因為我住在樓上,我對美寶沒有好感,因為是罪惡黑點, 晚上常常有人打架.我住的地方對著康年的點心部, 早上四點已經開工,又吵耳, 當年康年關門時不知幾開心.  讀中學果時 , 美寶一個 " 學生餐 " 只係 $5 ,有麵包 , 餐湯 , 飯或意粉仲有杯野飲 , 好抵 . 高士打就要 $ 8


* 我覺得高士打最美味的是栗子麵飽。當年高士打開張後,是堅尼地城最高級西餐廳,入店內水晶吊燈,有輕音樂,高靠背卡位,侍應生穿西服打領帶,收費比其它西餐廳高。 麵飽西餅亦不錯,曾經有一段日子家中有人生日都在高士打訂做生日蛋糕


* 高士打 has my best memory in life... 我記得在那年代, 除了在高士打旁這茶樓, 我媽媽也最喜歡帶着我和妹妹還有另外兩間茶樓在西環尾, 一間叫西豪, 另一間應是英豪 ... 因這間轉過名字, 所以不太肯定 ,在這三間茶樓來回的輪着 去午饍.  至於餅店, 最喜歡到告士打買麵包, 印象中, 若然也帶着妹妹的話, 一定叫我在一旁看守着她, 由她穿插過買包的太太們去買麵包. 有時候, 因為不太想跑動的關係, 會到另一間叫生命麵包店的店子買麵包去, 因為這店子與我家的距離較為近一點


* 我住西豪茶樓六樓 ,樓下均益街有間祥興士多,有得租麻雀枱、康樂棋。夜晚就開幾張枱仔係街邊賣糖水和疍糕, 生意越做越好,老細就索性唔做士多,一家大細出鋪頭幫手,其後,改名做「可可店」。  小時候,老闆娘見到我就攬住索吻, 過好耐無見佢 囉 ,唔知佢近况如何呢?高士 打 餐廳有個窗口仔賣熱狗, 啲熱狗包係有人買才逐個搽牛油,然後放在酒店Buffet用個隻多士爐烘,腸仔就放係熱爐轉轉吓,好過引,想起口水流緊



* 其實大家有冇以下兩間餐廳嘅印象?石塘咀嘅華都餐廳和海南餐廳?華都於80中??因收樓重建而結業。  海南後來搬至山道天橋底繼續至90未期。老板因退休理由而把餐廳結業。很難忘海南嘅咖哩,鐵板餐,海南雞飯 (華都餐廳其實搬去般含道營業, 易名馬來)


* 我記得三角碼頭附近食潮洲菜最近是去威利麻街及其附近啊(七幾至八幾年間)!那裡面有好多排檔都係食潮州菜的,可能那個年代潮州人都比較節儉,唔多上館子吃飯吧…所以多數係排檔。 而在屈地街至山道裡有個叫火井的地方也有潮州菜吃的,而在皇后大道西以前吃上海菜很出名的「五芳齋」對面就有間專買潮州食品的士多添!那時候金豪至屈地街之間有條路仔上保德街那裡有個伯伯買的潮州鹵水鵝非常捧的.   以前同阿媽成日去" 康年 "飲茶。 唔知你記唔記得仲有間 " 貴賓 " , 當年因為港督 (好似係麥理浩) 飲過茶, 所以當時幾出名.   威利麻街喺大約40, 50年前有檔大排檔叫"強興", 起初係真粥麵,後來約30年前開始改做小炒火煱. 有冇人有印象?



* 七十年代水街舊時有一檔檔隨街擺賣的街市,那兒還有很多很多的大排檔,有食湯粉麵的,也有炒餸的,我最愛吃水街底的炒沙爹牛河,現在吃不到.沙爹牛河最正就係以前嘅潮州巷,俗稱〔屎坑巷〕,即係依家嘅 皇后街帝后華庭附近,當時一條小巷裡面,有好多檔大排檔,主要係食潮州菜,尤其沙爹牛河,真係好正,其中尚興、兩興、亭記都係表表者。而家只剩尚興最威,變左富豪飯堂,最初尚興地鋪都可以外賣沙爹牛河,但而家就無啦! 西環海傍以前好多米倉,好多苦力搬貨,細個時見過佢地用手鉤打架,嚇死我!到而家都好驚手鉤!


* 我都係西環人, 屋企樓下以前有輝記士多 (仲有一間辦館晌隔離, d野易壞又呃錢, 唔記得叫咩名), 源發書局, 求知書屋; 大個少少又有間富城書屋, 禮頓琴行. 後黎都搬嘅搬, 執嘅執.  仲有而家市政大樓個位, 以前係好似係牛欄. 上少少球場就係街市



*我最喜歡食嘅,是中山茶樓的班腩飯.  中山酒家/茶樓是堅尼地城很久的茶樓了,它位於卑路乍街同士美非路交界,在變壓站對面,門口開在士美非路,需要上樓。中山茶樓位於現時交通銀行樓上,小時候到中山茶樓讓長輩點我最喜歡的錦鹵雲吞!



* 各位舊街坊,還記雲泉茶樓嗎?它位於吉席街與加多近街交界處﹙電車路內彎﹚,是老式茶樓,吉席街與加多近街都有門口入內。在我記憶中,還有一間茶樓處於加多近街,界乎卑路乍街與吉席街之間,叫麗晶茶樓。 還有人記得嗎? 以我記憶,『平香豆腐舖』的前身是『永平 豆腐舖』,位於北街與吉席街交界,最好吃的是豆腐花及生煎牛肉包



* 平香豆腐舖是我每天跟嫲嫲吃早餐後去買餸的店舖,又是一個美好回憶,因為她已過身十年了, 我還印象深刻.  那康年酒樓那鐡板牛柳絲麵,一上枱鐡板下蟻群洶湧而出



* 五十年代,德輔道西如今東方護理院左近,有一間茶室叫永春茶室,舖後有幾個大雞籠,養有不少雞隻,那時的盅頭雞飯及淮山雞扎是現宰生雞隻做的,雞飯面的雞魂伴以冬菇,羗絲,哎唷,香氣迫人:雞扎是雞塊,百花肚,火腿,肥叉燒,冬菇,扎以淮山角,鮮,甜,香,嫩,美,"絕品"!真的絕了,很多酒樓都淘汰了這點心,就是有的,完全走了樣,礶頭火腿,雪雞翼.  他的雞球大包也是妙品,有鹹蛋黃等等,今時今日又是"差不多"絕了!!!石塘嘴的金陵酒家,中共"國慶"時,印務工會都在那舉行聚餐,多跟老豆去"飲",有"好東西"吃,有"抽獎",有"燈謎",好熱鬧




*  金陵閣印象中好似在皇后大道西,我記得金陵閣鄰近國邦酒樓嘛,金陵閣隔離那條路仔係上寶翠園,而且每天下午四、五點在金陵閣條路仔隔離間當舖側有個嬸嬸賣花生糯米糍,仲好正添架


*  記憶中,在下於1960年之前,曾偕母親到太平觀看由廖俠懷與黃金愛合演之「十載繁華一夢消」,及到金陵觀看關德興主演的「魚腸劍」。   在下特別喜歡到太平,因貪其大堂中排座位,每隔行便有一沒靠背之鐵座與邊座相連,如此在下便可据此座而不用坐在母親腿上,舒服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84

西環老舖 2015 (3)


* 卑路乍街



(13)權記雲吞面


權記雲吞面位於西環卑路乍街105號,它在這個位置已開業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曾經以然十元一碗雲吞面招倈,當然現在價格已然上調。權記雲吞面提供一般粉面如雲吞面和魚蛋粉,你不能對出品有任何期望,但時下西環仍有如此街坊價的雲吞面舖,實屬難能可貴
























權記雲吞面 1












權記雲吞面 2   













權記雲吞面 3












權記雲吞面 4


(14)大洋鞋店




大洋鞋店面位於卑路乍街卓記左鄰,曾幾何時西環卑路乍街滿佈鞋鋪,近幾年因為租金飛升,傳統舊式的鞋舖紛紛結業, 今日大洋鞋店一去,西環只剩下如Dr Kong般的新潮連鎖鞋舖

















大洋鞋店 1













大洋鞋店 2
















大洋鞋店 3
















大洋鞋店 4













大洋鞋店 5
















大洋鞋店 6




(15)新昌發潮州粉面



新昌發潮州粉面位於卑路乍街114號A舖,提供潮州粉面如牛筋,墨丸河粉, 以猪手面馳名西環, 猪手入口感覺一流,不太腍太韌, 軟硬適中, 既彈牙又滑口。  只是店內長期燈光昏暗, 從外面望入去都不知道是否營業.  最近路過, 驀然發覺新昌發已然结業














新昌發潮州粉面 1













新昌發潮州粉面 2













新昌發潮州粉面  3












新昌發潮州粉面  4












正在招租的舊新昌發舖位 1












正在招租的舊新昌發舖位 2




(16) 聖羅蘭餅店


聖羅蘭餅店面位於西環卑路乍街118號地下,以新鮮出爐酥皮蛋撻俘虜西環街坊的味蕾.      酥皮層次分明,頗爲鬆化 蛋漿亦實淨有蛋味.  聖羅蘭餅店可説是西環最旺場的麵包店, 長年人頭湧湧的, 生意如此興旺的主要原因是位處巴土站旁, 很多人, 包括放學的學生, 下班的白領一下車便會入内買麵包充飢,或者充作翌日早餐.   聖羅蘭早前曾裝修 ,我曾擔心它 "開唔番", 幸而它很快便重新營業,服務街坊
















聖羅蘭餅店 1















聖羅蘭餅店 2












聖羅蘭餅店 3










聖羅蘭餅店 4












聖羅蘭餅店 5












聖羅蘭餅店 6













聖羅蘭餅店 7


(17) 富麗美冲印中心


富麗美冲印中心位於西環卑路乍街143號地下, 於西環經營照片沖印逾28年,在現址也有18年歷史, 富麗美於菲林的年代生意曾頗為興㕵,但隨着攝影數碼化,沖曬行業式微,加上近年西環租金飛升,富麗美冲印中心於早前黯然結業, 並已遷往隔隣樓上, 再戰江湖
















富麗美冲印中心 1












富麗美冲印中心 2












富麗美冲印中心 3












富麗美冲印中心 4














富麗美已遷往隔隣樓上, 再戰江湖 1














富麗美已遷往隔隣樓上, 再戰江湖  2


(18) 錦興鐘錶


錦興鐘錶位於西環卑路乍街145號地下, 老闆於西環經營鐘錶逾三十年, 期間曾因租金問題搬過幾次舖,近日被業主將其不足一百呎的舖面被加租至近三萬,最終決定無奈結業。錦興鐘錶從年頭起已張揚快要結業, 惟至今仍在營業, 私心希望情況有轉機, 此小店能倖存下來















錦興鐘錶 1















錦興鐘錶 2















錦興鐘錶 3













錦興鐘錶 4


(19) 興利茶餐廳

興利茶餐廳位於西環卑路乍街131號地下, 提供中式小菜及一般茶餐廳小食如腿蛋三文治和沙嗲牛肉麵等.  興利是間不起眼的茶餐廳, 位於卑路乍街末端, 由於地處偏辟, 所以幫襯的大多是街坊和在附近地盤工作的工人, 亦因為地處邊陲, 人流稀少,茶餐廳的生存沒有因為近期港島西地鐵線開通, 租金飛升而受到威脅













興利茶餐廳 1












興利茶餐廳 2












興利茶餐廳 3















興利茶餐廳 4















興利茶餐廳 5












興利茶餐廳 6












興利茶餐廳 7












興利茶餐廳 8












興利茶餐廳 9


(20) 西環亜州護老院


西環亜州護老院位於卑路乍街177-185號, 其所在地的前身是卓基幼稚園, 現已遷往西環邨, 而它幾度前生是英豪大茶樓, 英豪絶對是我童年回憶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西環亜州護老院 1















西環亜州護老院 2















西環亜州護老院 3













西環亜州護老院 4















西環亜州護老院 5


(20) 輝煌遊戲機中心

輝煌遊戲機中心位於卑路乍街177 號西環新樓地下, 其規模甚少, 相對於西環另一家位於山市街1A號太生大廈地下的銘鏗遊戲機中心, 可謂有點小巫見大巫,  輝煌在此處開業已超逾二十年, 以其規模相信營業額"多極有限", 每次走過我都很奇怪為何此遊戲機中心仍在此 hea做













輝煌遊戲機中心 1















輝煌遊戲機中心 2















輝煌遊戲機中心 3















輝煌遊戲機中心 4















輝煌遊戲機中心 5















輝煌遊戲機中心 6


(21) 潮順記茶餐㕔


潮順記茶餐㕔位於加多近街45-55號1號舖, 我依稀記得第一代的潮順記位於山市街和石山街交界,那時候潮順記是間名副其實的潮州打冷大排檔,我家在七十年代曾幫襯過幾次,我的唯一印象是黑乎乎的,吃什麼都看不清楚.  潮順記在八十年代 搬往加多近街,但轉型為茶餐廳, 賣的是一般茶餐廳的大路貨色,但營業時間很早,有時候早起往西環搵食,往往只有新興和潮順記一中一西的選擇,今日的潮順記其實而非原裝正版,原老板已於三年前連舖頭賣盤,今天接手經營的而非原來的老闆了















潮順記茶餐㕔 1












潮順記茶餐㕔 2












潮順記茶餐㕔 3



(22) 大發興記山貨店


大發興記山貨店位於域多利道11號,即百年大廈A舖地下, 在西環已有近八十年歷史, 去年五月結業時曾掀起過一陣尋寶熱潮













大發興記山貨店 1












大發興記山貨店 2












大發興記山貨店 3












大發興記山貨店 4















大發興記山貨店 5












大發興記山貨店 6












大發興記山貨店 7












大發興記山貨店 8












大發興記山貨店 9















大發興記山貨店 10












大發興記山貨店 11












大發興記山貨店 12












大發興記山貨店 13












大發興記山貨店 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85

西環老舖 2015 (2)


* 卑路乍街


(1) 梁輝醫館


梁輝醫館位於卑路乍街近歌連臣街處, 開業少説已有三十年, 從前是跌打醫館, 今日跟上潮流, 改名為自然療法館, 我對梁輝醫館最深印象是它擺放在窗櫃副人骨模型 















梁輝醫館 1 












梁輝醫館 2 












梁輝醫館 3















梁輝醫館 4















梁輝醫館  5



(2) 阿一豬扒酸辣米線


阿一豬扒酸辣米線位於卑路乍街乍街7-11號海都樓地下C1號舖, 與西祥街交界處.  西環近年來發展迅速, 各類型菜式的選擇越來越多, 喜歡吃辣的除了可去剛開的巴蜀緣,書湘門第外, 還有較街坊的巴蜀軒米線, 但論資格最老的要數阿一豬扒酸辣米線 .  由於我不嗜辣, 多年來只吃過幾次, 此舖的特點是雖云酸辣, 但味道偏酸, 讓人吃起來"辣得來很醒胃"  , 吃得出老板在酸辣,豬扒和米線三者皆有下工夫, 湯底味道頗足,又不會有死辣那種感覺,讓人吃得很過癮.  哈哈, 寫懷舊網誌竟兼寫食評, 罪過, 罪過

















阿一豬扒酸辣米線 1
















阿一豬扒酸辣米線 2
















阿一豬扒酸辣米線 3












阿一豬扒酸辣米線 4




(3) 燦記酒莊


燦記酒莊位於西祥街3號C地舖.  燦記酒莊原位於吉席街/加多近街交界處, 大概廿年前搬到這裹繼續營業 .  童年時吉席街的故居即位於燦記士多的樓上,每當打風母親便會著我往燦記買罐頭食品”儲糧”.  我估計老板年事已高, 不想費神賣太多商品, 故此改為專攻賣酒.  早前曾與老板"打牙較", 他透露舖頭目前的租金仍算廉宜, 所以會繼續經營下去, 但業主一旦大幅加租, 他便會結業退休













燦記酒莊 1 















燦記酒莊 2












燦記酒莊2












燦記酒莊 3 












燦記酒莊 4












燦記酒莊  5



(4)榮記潮州粉



榮記潮州粉位於卑路乍路15號G地下,已在此地營業多年,招牌菜包括墨魚丸墨魚鬚河粉,晚市供應潮州名食鯇魚魚生,我想本港甚少潮州菜館提供這道菜式














榮記潮州粉 1 












榮記潮州粉 2















榮記潮州粉 3












榮記潮州粉 4



(5) 發記(新新)茶室


發記(新新)茶室位於西環山市街1號C, 是堅尼地城除了祥香外最老資格的港式茶餐廳 (以茶室作為餐廳的名字, 其年代之久遠可想而知).  發記賣的是大路食品如粉麵/米線, 招牌菜為豬扒炒出前一丁














發記茶室 1
















發記茶室 2














發記茶室 3
















發記茶室 4  













發記茶室 5
















發記茶室 6


















發記茶室 7














發記茶室 8



(6) 美食㾿和加記



美食㾿和加記差不多貼在一塊, 分别位於卑路乍街22號地下和卑路乍街24號地下, 賣的都是茶餐廳的一般貨式. 美食㾿和加記在西環頗長的歷史¸美食㾿以前位於山市街側, 鄰近已結業的金輪茶餐廳, 而加記前幾年可謂雄霸西環, 少說都有四間分店, 惟街市加記早於三年前結業, 而位於山道旁的加記亦於年初結業, 現由翠河餐廳接手.  西環加記現只剩下此間, 以及位於西營盤皇后大道西438號真善美大廈地舖的友舖

















美食㾿 1
















美食㾿 2













美食㾿 3













加記 1













加記 2













加記 3


(7) 恒泰五金



恒泰五金位於卑路乍街24號地舖.    曾幾何時西環滿佈五金舖, 單只卑路乍街便起碼有五, 六間五金舖, 其誇張程度可以五步一樓, 十步一閣來形容, 近年來舖租起飛, 卑路乍街的五金舖只剩下恒泰和 位於卑路乍街131號的大新五金.  兩者似乎以恒泰五金的歷史較長, 規模也較大


















恒泰五金 1













恒泰五金 2
















恒泰五金 3


(8) 發光電器行


 發光電器行位於山市街20號萬發大樓地下, 電器行開業應逾四十年, 是西環最老牌的電器行, 可謂名符其實的老舖, 去年曾遭祝融光顧, 浴火重生, 電器行停業超逾一個月裝修後再度開業















發光電器行 1
















發光電器行 2

















發光電器行 3
















發光電器行 4














發光電器行 5













發光電器行 6













發光電器行 7
















發光電器行 8


(9) 永富鐘錶行



永富鐘錶行位於卑路乍街與山市街交界處, 名為鐘錶行, 其實兼營配匙, 補鞋, 甚至賣衫, 小小一個舖位業務如此多元化¸足證經營之困難.  永富鐘錶行是西環兩間碩果僅存的鐘錶行之一, 另一間位於卑路乍街尾的錦興鐘錶早前已張貼告示, 謂業主瘋狂加租, 被逼結束營業,.  我只希望永富鐘錶行能守得下去, 否則將來爲手錶換電池, 都要求諸區外了

















永富鐘錶行 1
















永富鐘錶行  2
















永富鐘錶行 3
















永富鐘錶行  4
















永富鐘錶行 5



(10) 金寶藥房 



金寶藥房位於卑路乍街99號地舖, 金寶在西環可算是老字號, 有近三十年的歷史.   有别於一般的自由行藥房, 金寶除了售賣日用品外, 它也是真正的藥房, 街坊們有甚麽頭暈身熱, 又不想看醫生, 都會找職員們配藥.  我老媽偶然有點輕微的不舒服, 都喜歡往金寶配些藥吃, 貪其夠方便


















金寶藥房  1
















金寶藥房  2













金寶藥房 3
















金寶藥房  4



(11) 卓記粥




卓記粥是前西環三寶之一, 用我多介紹罷, 惟此卓記已非原裝正品, 正牌卓記已遷往士美菲路市政大厦的熟食中心
















卓記 1













卓記  2













卓記 3













卓記 4













卓記 5













卓記 6 













卓記 7













卓記 8
















卓記 9



(12) 祥香茶餐廳




祥香茶餐廳是西環三寶之一, 迄立西環超逾五十載, 今天仍是原汁原味的以原班人馬在原地經營, 怎一個難能可貴了得



















祥香茶餐廳 1














祥香茶餐廳 2







祥香茶餐廳 3

















祥香茶餐廳 4













祥香茶餐廳 5















祥香茶餐廳 6











祥香茶餐廳 7












祥香茶餐廳 8












祥香茶餐廳 9
















祥香茶餐廳樓上雅座 1













祥香茶餐廳樓上雅座 2













祥香茶餐廳樓下



後記 : 早前參觀 了一位有心人在西環李寶龍路攪的 "西環濃情舊影"展覽會 ,主辦者 在場內 張貼了大量西環舊相,以嚮我等西環 "老友",端的是功德無量,在此謹向 這位有心人致謝,也希望日後他能繼續舉辦此等活動,好讓一眾好此道者能藉機緬懷舊日時光及情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86

西環老舖 2015 (1)



四年前寫過一篇名爲 "立此存照 "的網誌, 其動機是港島西地鐵支線將會在2013年底全面通車, 預計地鐵正式通車後, 西環將有一個嶄新的面貌, 於是進行了個小計劃,  拍攝了幾個正在挖建中的地鐵站地盤放在網誌中¸以便日後作個對比 (頗有點時空囊的況味).   今天地鐵已然正式通車, 昔日沙塵滾 滾的地盤已變成人來人往的地鐵站.  其實當時我的拍攝對象不限於地鐵站地盤, 也包括了西環和西營盤的一些街景, 舊舖, 今天拿出來作對比, 不少老店 (如厚和街口的 "三興肉食店")已然關門結業, 心中不免感慨系之. 




這幾年下來, 因爲地鐵效果, 西環的樓價和租金飛升至不合理的水平, 因此之故,我恐怕今天仍倖存的老舗可能於未來幾年內續漸消失, 於此我覺得自己有責任記錄他們的 "曾經存在", 此念頭促使我掄起相機, 把一些碩果僅存西環老舖的現貌凝固在影像中.   另外我還覺得這個計劃還背負著個小小的使命; 我不想今天在西環長大的小朋友有我的遺憾 - 想找一張 "西豪茶樓" 或者 "平香豆腐店" 的照片緬懷一下都無覓處.  




其實,如何為老舖下定義著實有點頭痛,若然老舖是指六十年代已然存在的商舖,那未西環能數得出的老舖應該不多於十間,故此只好退而其次,把尺度放鬆,以起碼於九十年代中已開業的店舖爲分界線,即將有經營超逾二十年歷史的店舖劃爲老舖,但即使如此,西環夠資格可稱為老舖的商店委實不多,這次我揀選了一些有特色或特别意義的老舖向你介紹,希望三, 五年後再訪這些老舖時,他們仍然安好無恙.  另外,這批照片攝於2012至2015年期間,其中部份店鋪今天可能已然消失.  


* 皇后大道西末段


(1) 德泰押


德泰押是皇后大道西末端孖寶之一, 位於皇后大道中及合街的交界處,它在我童年時代已經屹立在那裡 (童年時去金陵戲院看電影, 見到德泰押便知道到了金陵),絶對配得上老舖之譽















德泰押 1 













德泰押 2 
















德泰押 3














德泰押 4


(2) 林品珍茶行


林品珍茶行的醇度與德泰押相伯仲, 在皇后大道西尾已營業逾半個世紀, 從外面往內張望, 里面的擺設(酸枝檯椅, 舊電視)似是時光倒流七十年. 我估林品珍茶行只做批發,做零售, 因為我從未見過人入內買茶葉

















林品珍茶行 1













林品珍茶行 2













林品珍茶行 3 












林品珍茶行 4


















林品珍茶行 5 













林品珍茶行 6


(3) 萬盛號


萬盛號位於林品珍茶行的隔離, 專賣元寶爉燭及文具, 是典型的舊式衣紙鋪, 由兩位白髮蒼蒼的夫婦經營, 少説都有三十年歷史, 我擔心再過三幾年老人家身體撑不住, 這間舊舖會無以爲繼

















萬盛號 1 
















萬盛號 2 
















萬盛號  3 
















萬盛號 4 













萬盛號 5



(4) 迦南麵包西餅店

萬盛號的右鄰迦南麵包西餅店, 店名為迦南, 相信店主是基督徒.  麵包店的規模不大,  所售的麵包種類也不多, 是故難與區內其他餅店如美心, 凱施, 聖安娜匹敵, 估計主要是做熟客生意罷














迦南麵包西餅店 1 














迦南麵包西餅店  2  














迦南麵包西餅店  3




(5) 寶蓮苑素食


寶蓮苑素食位於迦南麵包西餅店的右邊, 是西環尾的唯一齋舖(最近的另一間要數到 西環德輔道西347號地下的大眾緣素食). 我沒有幫襯過這家素食店, 但它給我的最深印象是每隔大概半個月便會派發一次免費飯盒, 每次都會引來一大群公公婆婆排隊) 


















寶蓮苑素食  1
















寶蓮苑素食 2 













寶蓮苑素食  3














寶蓮苑素食 4
















  寶蓮苑素食 5



(6) 明輝藥行


明輝藥行位於皇后大道西末端, 寶蓮苑素食對面, 它在此地少說已有二, 三十年的歷史,  絶對是前自由行的一代, 街坊喜於此買日用品, 以其比超級市場便宜














明輝藥行 1
















  明輝藥行 2
















明輝藥行 3



(7) 豐珠寶店



豐珠寶店位於明輝藥行的右邊, 它只是一間規模甚小的金行, 吸引眼球的原因自然是來自獅子銀行的店名


















豐珠寶店 1














豐珠寶店 2




(8) 福滿源食店


福滿源食店位滙豐珠寶店的右邊, 美新樓商場內, 賣的是超平的各式各類型的中西快餐.   惟最近路過, 食店已然關門結業















福滿源食店 1














福滿源食店 2














福滿源食店 3













福滿源食店 4



(9) 源興隆麵家


源興隆麵家位於皇后大道西453號近山道處, 麵舖是典型的舊式粥麵店格局, 我幫襯過幾次, 坦白說出品不過爾爾, 但卻讓我想起中環三興, 和西環的松記



















源興隆麵家  1













源興隆麵家 2













源興隆麵家  3
















源興隆麵家 4



(10) 生命物麵包店


我很喜歡生命物麵包店這個店命, 麵包維持生命, 不是理所當然嗎? 生命物麵包店位於皇后大道西石塘咀街市對面¸規模比迦南麵包店大, 款式也較多, 加上所在之處人流頗旺, 所以目測所見生意頗為不俗














生命物麵包店  1
















生命物麵包店 2













生命物麵包店 3
















生命物麵包店 4
















生命物麵包店  5















生命物麵包店 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87

白頭宮女話西環












陳李濟藥廠












陳李濟藥廠原址在剛建成住宅樓宇時, 其地下及一樓曾是扒王之扒餐廳, 惟幾年前已結業, 現為售賣日用品的日本城











1974年位於堅尼地城卑路乍街和北街交界處的聯邦酒樓 ,聯邦酒樓結業後由好彩酒樓接手, 現在連好彩酒樓亦已然結業, 現址是連鎖健身中心 Physical 












位於卑路乍街的新中華酒樓,新中華酒樓前幾年結業後整幢建築物被拆卸 , 改建成豪宅 Imperial Kennedy











近距離走進科士街, 估計這幀照片是政府官員巡視西環時攝, 留意四周堆積如山的雞籠, 其衛生情况之惡劣可想而知.  我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 看著這張相, 我彷彿嗅到陣陣雞糞味











一張攝於1970年代初期的西環舊相.  攝影者是站在士美非路向西拍攝, 遠處是西環邨, 圖右是聯邦新樓, 圖左是觀龍樓, 至於中間則是科士街, 那是西環雞鴨攔的集中地, 70年代我住在均益街, 每天清晨4,5點鐘便會被雞鴨的嘈雜聲吵醒, 走出街即使不經過科士街, 都會嗅到一股中人欲嘔的雞糞味, 著實非常難受.  雞鴨攔在80年代清拆, 現址己開闢為行車路以及小巴站,尋且建有地鐵站, 很難想像三十年前這裏曾是臭氣熏天的雞鴨攔











70年代堅尼地城卑路乍街與加多近街交界處向西望,右邊為菜市場











舊堅尼地城海旁貨船卸下貨物, 苦力們忙於搬運上岸















熙來攘往的西環菜欄











俯瞰西環市場,背景可以看到堅尼地城焚化爐的煙囪還在施工中, 煙囪在近兩年才拆除










人頭擁擁,熙來攘往的加多近街魚市場, 是我童年最清晰的場面





在西環生活了幾十年, 目睹了近十年來西環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 七層高的舊樓紛紛倒下,"起"而代之的是參天高的摩天大厦; 甚麽 Imperial Kennedy, Cadogen 等, 像一株株高聳入雲的大柱把卑路乍街遮得密不透風, 而隨之而進駐的是酒吧¸西式餐廳,酒窖, 這些高檔食肆逼退了街坊茶餐廳, 傳統小店, 也讓我們此等老西環對現在的西環感到陌生¸隔閡.  我當然明白發展是大勢所趨,舊事物終有一天被淘汰的道理, 只是幾十年下來習慣了的風景, 人情事物短短幾年間在眼簾底下消逝得如此迅速, 內心難免有戚戚然的感歎.



我對舊西環的一磚一瓦, 一樹一木都有很深的印象, 但緬懷最深的是爹核士街與卑路乍街交界的陳李濟,以及加多近街的漁市場.  事實上有那個在西環土生土長的孩子不對陳李濟有著依依不捨的感情? 走過陳李濟, 耳畔可隱隱聽到隆隆的機器滾動聲, 和濃濃的藥香味. 晚上回家時,總得穿過陳李濟,昏黃的街燈影照在藥廠的騎樓柱上, 感覺特別窩心.  我們這一代的西環友應該仍記得陳李濟藥廠門口有個熨衫檔,檔主是個帶著孩子的女人, 她只會在黃昏左右才開檔, 大概是怕繁忙時間做成街道阻塞的緣故, 又是一個自食其力的香港故事.  另外轉角位旁有檔賣雲吞麵的露天檔, 它的湯底特別鮮甜美味, 聽說檔主以秘方泡制, 别的雲吞麵檔無法比擬,可謂譽滿西環. 老爸偶爾晚上覺得肚餓, 會著我們往這里買個 "細蓉",找贖則可"落袋做下欄",如此温馨的往事現在想起來還覺回味無窮. 陳李濟藥廠現在當然已被拆卸, 並改建成一幢二十多層的住宅大廈聚賢逸居。




至於加多近街的漁市場與我更是息息相關, 我們全家從中環搬到西環, 全因老爸要轉往堅尼地城的蝦欄工作.  漁市場可說是養活了我們全家, 供我們温飽和安定的生活(當然這中間夾雜著老爸多年的辛勞和汗水).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䇄立在西環尾電車總站背後的三座狹長的建築物,便是香港的菜、魚、蝦的主要集散地菜, 蝦欄, 連同石山街末端的雞、鴨、鵝欄以及山市街的豬、牛欄,這方圓兩, 三公哩的 "欄頭欄尾" 其實主宰了港島居民日常生活食品的命脈. 



魚、蝦欄的運作自凌晨三, 四點鐘便開始(此亦老爸風雨, 寒暑不改的每天三點多四鐘鐘便要起身落欄的原因).  漁船一般在淸晨三, 四點鐘便停泊在西環尾舊海傍頭(即現今加多近街末段海濱處).   為了搶在魚、蝦腐爛變臭前的先處理好魚獲, 魚、蝦欄的伙計必須爭分奪秒的將魚、蝦從魚船卸下運往自已的欄位, 秤重, 鋪雪然後按既定的目的地分類(如雪房, 海鮮車) 送貨.  那是個你若不親歷其景即無法想像的畫面, 天色仍是漆黑一片, 街道上幾盞昏黃的街燈, 映照著數以百計的運貨工人,有推著木頭車的,有轉著魚桶的,有背著裝滿蝦蟹的竹籮,把這條不到二百米長的加多近街擠得水洩通。



這個情況通常維持到中午, 其間最苦的是電車司機和乘客,在高峯期從爹核士街經加多近街電車總站轉入吉直街往往要耗上十多二十分鐘, 除了人車爭路外, 電車司機必須格外小心, 偶一不愼踫跌魚桶,竹籮, 甚或嚴重一點撞倒運貨工人,其後果是輕則一輪臭罵, 重則被痛毆一頓. 我便親眼目擊過一位電車司機因為慎踫跌一個運貨工人, 被人拉下車狠狠的教訓了一頓. 




然而午後的西環卻是另一個世界,隨著大部份漁獲在早上已然處理妥當, 下午的西環便顯得格外靜謐, 以至予人以一種輭洋洋的慵懶感.  我記得童年時每當假日, 很喜歡伏在吉直街故居的窗口看街, 窗口對正的一面是漁市場, 另一面是建文街.  雖說是星期天, 西環仍是如此忙碌, 生氣勃勃.  這邊廂漁市場是人氣沸騰,魚攔們都在爭分奪秒的想盡快把魚獲處理好然後立即運走,冀求可以賣個好價錢.  這邊廂的吉席街/建文街更是乖乖的不得了, 在不到二百呎的短短一截橫街上, 佈滿了不下十個流動熟食檔, 我記憶中有賣生滾粥的,車仔麵的, 明爐炒粉麵的, 糯米飯的, 以及我的至愛- 魷魚煎猪腸粉.有時候我可以整個早上坐在那裏, 看著人來人往的熱鬧,想像著每個人的故事. 由於這條食街的顧客主要來自菜/漁市場, 所以上這一切的繁華在下午市場收工後便從绚爛歸於平淡.



西環既是港島副食品的批發中心, 每天在此地開工的各種欄業的工人少說都有兩, 三千, 他們有的是西環"土著"(即住在西環的), 也有凌晨即從港島的各處趕來西環返工的. 其中有來自黃竹坑香港仔, 也有來自東區如柴灣, 筲箕灣,北角,灣仔等, 如此多人聚在一起開工自然需要解決食飯的問題,於是帶旺了西環酒樓食肆業.  全盛時期單是一條卑路乍街便有六, 七家酒樓; 我記得的有西豪茶樓、英豪酒樓、醉瓊樓,康年酒樓、男爵酒樓、中山樓、新中華酒樓, 龍禧酒樓, 聯邦酒樓 (後由好彩酒樓接手), 新興酒樓等,如今除了新興酒樓外, 其他早已煙消雲散(新中華酒樓前幾年結業後, 以新中華海寶酒樓之名在卑路乍街尾重開, 但面目全非, 與原來的新中華毫無關係). 



西環以一個環頭環尾的小區, 能撑起這末多酒樓, 客源主要是每天晨早趕來魚蝦欄雞鴨欄果菜欄做買賣、做搬運的以及屠房劏豬劏牛的工人(此所以當年西環的酒樓都開得很早, 凌晨四, 五點便開始營業, 今日已遷往士美菲路的新興酒樓仍然保留著這個傳 統, 凌晨四點鐘便開門做生意). 我聽老爸説;那時候做酒樓很"好揾", 大部份酒樓(除了英豪和新中華外)只需做三個時段的生意便夠了,即晨早三四點(吃點東西填肚開工),早上六七點(正式早餐)以及中午十二點(午餐)。雖說只是三個時段的生意,但其實酒樓的利潤很高, 原因是顧客根本沒時間歎茶, 工作所逼他們都是吃得狼吞虎咽,食物還未下咽便得急急腳地埋單走人.  一張檯每天可翻十次以上,你說老闆能不賺到笑不合攏?




俱住矣,   菜, 蝦欄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遷往上環填海區(雞、鴨、鵝、豬、牛欄等已於更早期撒走),屠房亦搬去上水。  原來的三幢單層菜欄果欄魚欄建築物也拆掉, 改建成休憩公園。  欄位們一去,西環的格局便完全不同, 有一段日子(整個九十年代至千禧年代初)顯得格外寂靜。由於欄位各散東西,以至茶樓酒家都被逼先後結業。西豪茶樓率先改建為住宅大廈, 康年、英豪、男爵, 好彩也難逃結業的命運。新中華酒家撑至2012年亦被收購, 改建為豪宅 Imperial Kennedy.  而今, 由於西港島線的開通, 西環成為發展商的新寵兒, 打從卑路乍街起迄至吉直街, 到處不是拔地而起的參天住宅大廈, 便是待拆的地盤, 整個西環已經完全改頭換面,而車水馬龍的漁市場, 和昏黄街燈映照的陳李濟, 都已成爲只是投射在記憶深處的影像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89

萬盛號告別西環



前兩天偶然走過皇后大道西尾,赫然發覺䇄立在此地幾十年的老牌紙紮店萬盛號在門上貼上通知,謂將於四月尾結束營業.  雖然這間老式紙紮鋪的結業已在意料之外,但事到臨頭,總是覺得有些黯然.  不說還不知道,原來萬盛號已有四十三年的歷史,這些年來我好像只幫襯過兩三次,每次買的都是一些比較刁鑽的文具,如毛筆,墨盒等已在一般文具舖消失的文房四寶.  我在想,以後如果要買一些紙筆墨硯等出土文物,恐怕要往國貨公司的文具部碰運氣了.



今天順腳走進去買了些文具,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志在跟老闆搭訕,問問他為何結業,以及往後的計劃,但他只是搖搖頭,報以苦笑,哦,明白的.  萬盛號不是楓林小館,或者樂意扒房,不會搞什麼臨別派對,四月二十八號之後,萬盛號便會關門結業.  其實湮歿的,不單只是一個老舖,而是一段回憶,萬盛號隱入歷史, 此後皇后走過皇后大道西末端,便好像崩了一角, 記憶再不是那麼完整了.

















萬盛號 1
















萬盛號 2















萬盛號 3












萬盛號 4















萬盛號 5















萬盛號 6












萬盛號 7












萬盛號 8




萬盛號 9















萬盛號 10












萬盛號 11




後記: 2015年9月19日我為西環老舖寫的網誌"西環老舖 2015 (1)" 中,曾感慨地說這類型的老店結業風險很高,想不到一語成讖,萬盛號在不足一年後便結業 , 真箇"烏鴉嘴",罪過罪過.



附上 2015年9月19日網誌"西環老舖 2015 (1) 有關萬盛號部份:



(3) 萬盛號



萬盛號位於林品珍茶行的隔離, 專賣元寶爉燭及文具, 是典型的舊式衣紙鋪, 由兩位白髮蒼蒼的夫婦經營, 少説都有三十年歷史, 我擔心再過三幾年老人家身體撑不住, 這間舊舖會無以爲繼.

















萬盛號 12















萬盛號 13















萬盛號 14















萬盛號 15











萬盛號 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