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唐骏大举裁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5/wMMDAwMDIxMDgwMA.html

“(裁员)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了,我已经被开除了,不知道公司接下来会如何。”12月14日,联游前市场总监叶翔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表示。

因“学历门”而刻意低调的唐骏,再次成为媒体焦点,契机却是对旗下公司联游的大举裁员。

叶翔于12月3日离开联游。前后与其一起离开的还包括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运营中心等众多同事,裁员规模接近40人,最惨烈的营销中心几乎是被全部裁掉。

今年8月24日,大华建设(Nasdaq:CAEI)发行2500万股流通股,获得联游60%的股权,联游科技实现借壳上市。

据叶翔透露,唐骏于12月1日面向公司内所有员工发了一封邮件,表示将会参与公司的管理。此前,作为联游董事长的唐骏并不参与具体管理工作,而由公司CEO梁咏伦负责。

叶翔说,之前联游员工与唐骏接触不多,只是汇报工作,“他也只是听取意见,并不参与管理”。

唐骏参与具体管理后的大举裁员举动,引起了联游CEO梁咏伦的强烈反弹。12月7日,梁咏伦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出内部邮件,质疑唐骏裁员背后的动机。

梁咏伦在邮件中说:12月3日是联游自创业来最黑暗的一天,今天有接近20人在我面前痛哭流涕……

裁员的背后,是唐骏与梁咏伦的矛盾与冲突。

12月14日,大华建设前财务总临李成成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关于联游发展,唐骏希望产品尽快面市,改变大华业绩,提高股价;梁咏伦希望着眼于公司长远发展,打磨产品与团队,不纠结于一时得失。

梁咏伦在邮件中质疑唐骏:“《战国》项目的进度缓慢并不是公司管理问题,唐总为何不多关注游戏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为什么不把应该实际承担责任的人找到,而是裁掉根本不该负责的同事。”

李成成认为,唐骏之所以急于推出《战国》,是希望联游尽快赢利,提升公司股价,避免联游摘牌。

大华建设自5月18日起股价就一直低于1美元,联游借壳大华建设上市后,其股价继续下跌,截至12月13日,大华建设股价已跌到0.48美元。

根据相关交易所规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美元,需要提交解释说明;如果3个月内不能把股价提升至1美元以上,且无正当理由,则将面临退市。

李成成说:美国证监会自金融危机后,关于退市的规定已经比较人性化,时间由一个月延长至一年,一年后还可申请顺延,重大事项,比如资产注入也是很好的豁免理由。他补充说:尽管如此,唐骏拉升股价的意愿强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00

黑莓裁員不涉及中國 年底引入Playbook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6/5MMDcyXzM1MzA5Mg.html

在蘋果和Android的夾擊之下,老牌智能機廠商接連遭遇窘境。

近日,黑莓手機製造商RIM公司宣佈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2000人,約佔員工總數的11%。同時,6月份開始宣佈休病假的COO唐·莫里森(Don Morrison)也計劃退休,由索斯頓·海因斯(Throsten Heins)接任。

RIM在7月25日發佈的一份聲明中指出,裁員主要是基於一個月前提出的「成本優化計劃」,黑莓希望把資源重新分配,集中到能為公司的戰略目標「提供最高增長機會的領域。」

「目前來看這一裁員計劃不會影響到中國區,主要針對的是美國和加拿大地區。」7月26日,有黑莓中國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經過此次裁員,RIM全球將剩下約1.7萬名員工。

在分析人士看來,RIM的裁員主要是由於它在智能機市場的競爭中開始處於下風,不光原本佔據優勢的北美市場地位不保,在新興市場的增長也並不順利。

據調查公司comScore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5月,黑莓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跌至第三,連續被Android和蘋果超越。

受累北美市場

而RIM由於新產品發佈計劃不斷推遲,黑莓今年至今仍然沒有一款新手機上市,這也直接導致了它市場份額的進一步下滑。

一年之前,黑莓在它的大本營北美市場還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去年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黑莓在北美智能機市場佔據的份額為35.8%,當時蘋果iPhone是24.6%的佔有率,Android則是23.5%。

但是,在競爭激烈的IT領域,下滑總是比預期來得要快。

今年6月17日,RIM發佈了2012財年第一財季財報。報告顯示,RIM第一財季手機出貨量約為1320萬部,營收49.1億美元,環比下滑12%;淨利潤為 6.95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7.69億美元。

不僅如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黑莓在北美智能機市場的銷量陸續被Android與蘋果超越。事實上,北美一直是黑莓的優勢領地,相比於諾基亞在亞非拉市場以及iPhone在歐洲市場的良好表現,黑莓只在北美市場一枝獨秀。

分析人士指出,黑莓遭遇滑坡的隱憂早已埋下。iPhone和Android的出世已經完全攪動了智能機市場的遊戲規則,但黑莓卻固執的不願意改變。

進入2011年,Android和蘋果iPhone的手機出貨量都開始飛速增長。而RIM由於新產品發佈計劃不斷推遲,黑莓今年至今仍然沒有一款新手機上市,這也直接導致了它市場份額的進一步下滑。

「預計今年8月之後會陸續發佈好幾款產品。」RIM中國內部人士稱,希望這能為黑莓挽回一些市場。

事 實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RIM的高層也經歷了一系列動盪。今年早些時候,RIM首席營銷官Keith Pardy宣佈離職,聯席CEO Jim Balsillie暫時代理其職權。7月,RIM平板電腦高級產品經理Ryan Bidan也宣佈離職加盟三星。近日,伴隨大規模裁員消息宣佈的則是COO唐·莫里森(Don Morrison)宣佈退休。

據記者瞭解,在即將於今年9月15日舉行第二季度財報上,黑莓會對此次大規模裁員以及高管變動的影響做一個集中的解釋。截止到目前為止,RIM公司今年的股價已經跌去了將近52%。

中國機會

被黑莓寄予厚望的平板電腦Playbook仍然未在中國市場露面。

儘管內部人士稱此次裁員並不涉及中國,但黑莓中國區依然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因為在北美市場表現乏力的情況下,中國等新興市場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黑莓能否取得新的增長。

相比於其他手機廠商在中國的廝殺,黑莓中國本身就起步較晚。據渠道商介紹,2010年5月之後,黑莓的行貨才開始大規模在國內銷售。而且此前要體驗黑莓服務只能通過企業渠道開通BES(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ice 即黑莓企業服務)。

易觀國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黑莓在中國的行貨手機銷量約為95萬部,在智能手機中佔比4.8%。這顯然與黑莓在全球的地位不相匹配。

在易觀國際分析師路理彬看來,之前黑莓手機在中國銷量不高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渠道一直沒有大範圍鋪開,二是服務資費定價太高。「他們最近開始想從企業往個人市場轉,但效果還不是太理想。」

事實上,上述這幾點問題黑莓中國區也已經注意到。從去年底開始,黑莓先後和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達成合作,推出針對個人的BIS服務。但是資費過高一直是用戶推廣的最大難題。據記者瞭解,以中移動為例,個人開通BIS服務的最低月費為98元,僅包30M流量。

「我們也希望服務的價格能降低,這樣就能有更多的用戶使用到黑莓的Pushmail、BBM等特色功能。」有黑莓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由於最終價格並非他們決定,黑莓希望暑假之後能和運營商進行進一步的協商,「把資費降下來。」

另外一點就是,保證全球產品上市之後中國市場也能盡快推出。據記者瞭解,被黑莓寄予厚望的平板電腦Playbook仍然未在中國市場露面。今年5月底RIM中國區總裁謝國睿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正在對Playbook進行本地化的相關開發。

有渠道商人士向記者表示,「黑莓希望能在年底前順利引入Playbook,除了個人市場,也計劃在企業市場有更多的推廣。」

路 理彬認為,中國的智能機市場競爭其實異常激烈,現在所有手機廠商都把中國作為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比如蘋果今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就翻了四倍,達到了 26億美元。「現在iPhone和Android已經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認可,年底微軟的WP7機型可能也會推出,這對黑莓來說都是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6

窩窩團裁員「羅生門」:浮躁的攪局者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38919.html

場裁員引發的「羅生門」正在窩窩團上演。

「公司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高管離職,第二公司從來沒有裁過員,這說明我們動了別人的奶酪,被動奶酪的人還是蠻生氣的,還是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近日,窩窩團CEO徐茂棟對外表示。

這距離窩窩團第一批被裁員工向海淀區勞動爭議仲裁委提交仲裁申請已過去一個多月。

裁員亂象

小張(化名)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5月18日在窩窩團品控部工作。7月5日,公司忽然以戰略調整、人員縮編為由通知他換崗到薪資更低的客服部門,要麼就走人。

小張認為,換崗只是裁員的「幌子」。因為客服工作環境差,經常加夜班,一個同事調過去僅一天,就遭遇了部門領導故意刁難,明擺著逼人走。

相比小張,窩窩團撫順地方分站員工阿銘(化名)的被裁經歷顯得荒誕。今年7月某日,他上午剛和單位簽了勞動合同,下午卻被辭退了。

裁員蔓延多地。被裁員工代理律師趙佔領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6月底至7月初,窩窩團銷售、技術、人事、品控部門均大量裁員。同時,多個分站如鄂爾多斯、合肥分站被整體裁撤。

趙佔領稱,裁員總人數目前尚難統計,但至少100人。目前維權員工分別來自北京、鄂爾多斯、南京、深圳、鞍山、杭州等。

據悉,北京總部是裁員重災區,以品控部和銷售部為甚。品控部原來40人左右,目前已裁去近2/3,銷售部6人全部被裁。

上海地區同樣遭遇「清洗」。知情人士說,上海站員工總數已從頂峰時的約120人減至50多人。

一名被裁員工告訴本報,公司裁員多以「業績不合格」為由,且只肯給出半個月到一個月工資補償。

一邊裁員、一邊挖角

有意思的是,裁員的同時,窩窩團還在持續挖角對手。

近期以來,窩窩團高調從對手拉手網和美團網成建制地挖人。此前,徐茂棟曾在微博上熱烈地歡迎100多名美團骨幹加入。

內部人士透露,窩窩團內部派系林立,整合面臨困難。一位窩窩團南京站被裁員工透露,徐茂棟將拉手網員工挖來後,就把南京站原來城市經理撤掉。拉手系人馬放話稱,要把原窩窩團人馬清空。

空降來的原上海美團團隊自詡為「飛虎隊」,加盟後同樣「清洗」窩窩團上海原有成員。

趙佔領認為,這看上去像是一種「流寇式」的發展方式:不斷擴張並騷擾打擊對手,但難於穩健地經營好新的疆域;當粗放的經營方式難以繼續支撐極低毛利局面時,就迅速通過裁員撤站轉移戰場。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裁員在意料之中。他表示,窩窩團此前大規模併購與擴張的分支,許多根本無法獲利,只能做交易量。一旦資方態度冷卻或難以為繼時,收縮不可避免。

「窩窩號稱有5000名員工,團購網站每月基本上都是幾千萬開銷,沒有足夠盈利能力,只能依靠投資,節流只能通過裁員、撤站方式收縮戰線。」陳壽送說。

內部消息印證了判斷。「公司一直片面追求銷售業績,背負銷售額,卻不考慮毛利。」窩窩團某分站城市經理爆料,今年某月,該站銷售額約100萬元,但毛利僅1萬元,這還不包括人力、租金等成本,實際毛利率不到1%。更多分站經營則靠花商家的錢。

「這是一家口號型的公司,對外宣稱的數據虛報不少。」華東地區某分站一位離職中層員工稱。

窩窩團的造勢口號確實很多。前不久它持續對外釋放虛假消息,說將獲得2億美元融資且有意向啟動IPO而駁得大名。但被點名的投資方卻公開貶斥了它的言論。此外,它還曾以微博賬戶遭遇黑客攻擊為由,掩蓋一場虛假營銷危機。

看看它的口碑:新浪微博曾發起「中國的團購老闆誰最有可能捲款潛逃」的投票。窩窩團官方賬戶直接將選票投給自家老闆徐茂棟。

「這樣的公司還要IPO,就是一門心思圈錢。」一位前上海員工嘲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9

高朋網大規模裁員超400人 13地方分站整體被撤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34056.html

快速擴張的團購網站高朋目前又迅速收縮戰線,就好像是應了此前幾位團購創業者對於這個行業「冬日將臨」的判斷。 但高朋的收縮採取了十分劇烈的方式,在上週,一位高朋太原站的銷售人員在跟商戶談合作時突然收到該站負責人的一條短信,說分站要被裁撤,「這位銷售人員當 時簡直不知道怎麼反應好,他面對商戶說不出話來。」律師趙佔領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他現在受高朋天津大區一些員工的委託,正在準備申請勞動仲裁的材料。

被裁員工超過400人

據趙律師介紹,此次高朋裁員涉及的面太廣,「屬於大規模結構性裁員,裁員範圍、人數、力度在互聯網行業幾乎是空前的」,趙律師說,截至目前,至少有 秦皇島、煙台、南寧等13個地方分站整體被撤,上海、杭州、武漢、福州等18個分站進行了部分裁員,「有消息說目前被裁人數已經突破400人。」

「現在每個區域的進展不一樣,天津大區包括天津、唐山、秦皇島和太原等地方,之前員工被通知得到的賠償是半個月的薪水,」趙律師對記者表示,而上海方面,編輯部的50名員工通過集體維權,已經與高朋達成賠償2個月工資的和解方案。

但情況在昨天又出現了一些變化,據趙律師介紹,以太原站為例,昨日高朋總部派來了一位外籍主管和兩名人力資源主管,對員工安撫說將暫停裁員,但會開除分站負責人,「但是很多員工都不相信,認為是緩兵之計,畢竟裁員的消息已經傳出去了,所以大家還是做好被裁的心理準備。」

趙律師介紹說,現在,他的委託人們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他們會先跟大區經理談和解,希望賠償能夠更多一些,如果不行的話,再申請勞動仲裁,」趙律 師也對仲裁很有信心,「畢竟之前視頻網站『酷六』裁員的案例已經是一個先例,這種大規模裁員,如果企業方沒有提前通知員工,聽取意見,也沒有提供合理補償 方案,就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

高朋裁員是個案嗎?

高朋網的裁員決定,也很容易讓人想起此前業內盛傳的「團購行業過冬論」。

擁有外資血統的高朋網,源自團購鼻祖Groupon,它剛剛在中國開展業務時,曾經迅速完成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佈局,接下來則開始其全國 的擴張,在今年四月底五月初,高朋首席運營官歐陽云還在網上熱情推薦高朋在蘇州、青島、哈爾濱等各個地區站點的業務,怎麼會一下子收縮呢?

今年7月份,美團網等團購網站曾發表「過冬論」,認為在下半年,團購網站將很難拿到融資,而在沒有盈利的前提下,「企業必須拿夠三四年的錢」。易觀觀察家張林強則撰文分析稱,千團一面、無序競爭和不注重市場的培養,很可能導致團購網站由瘋狂成長到迅速萎縮。

但團購消費專家、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則對晨報記者評論說,高朋網此次出現的裁員事件屬於行業內個案,目前國內五大團購網站的月銷售額都能達到億 元量級,而高朋網7月份銷售額僅為3760萬元。「高朋出現的裁員事件也是由於最初攤子鋪的太大,做一些調整無可厚非,就跟美團、開心網也在收縮三四線城 市的團購據點一樣」。

昨日,高朋網的公關人士對記者回應稱,高朋確實在進行適度的業務優化,將在團購發展條件更成熟的大中城市配置更多資源,同時,「我們充分認可離職員工對公司的貢獻,決定給予超出法律規定的補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6

傳比亞迪汽車營銷部或裁員70%公司高管稱「內部人員調動」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831/2413790.shtml

 每經記者 伍雨石 劉旭 發自北京
上半年利潤下滑九成的比亞迪,傳來了公司「大規模裁員」的消息。
8月29日晚,一位網名為「雅魯藏」的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營銷部工作人員通過微博發佈消息稱:「2011年8月29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所有營銷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前全部尋找生路,就這麼突然被辭職了。」
另一位接近比亞迪的消息人士曝出比亞迪裁員的細節:「此次裁員的是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目標是把現在的2600人裁到800人,分兩步完成。」
昨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云飛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稱,「這只是正常的公司內部人員調動,沒有任何異常情況」。對於網絡上的微博言論,他表示「並不屬實」。
李云飛重申了其微博上的言論,並稱其為公司內部人員調動,「並不僅侷限在營銷部」。
但是,上述在網上報料的比亞迪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被精簡員工有四條出路:一個月時間自己找工作;去十一事業部車間;走內部招聘;一個月找 不到工作又不願意去車間的自生自滅。」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比亞迪第十一事業部主要從事汽車總裝業務,而營銷部員工原本從事的是管理工作。
對於此次比亞迪裁員計劃及規模,一位消息人士還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營銷部年前還有3000人,但這次營銷部要裁掉70%左右,其中包括不少區域經理。」
同時他稱,比亞迪此次的裁員率為1:2.6。「在營銷部剩下的1500多人中,會繼續裁員至800人左右。」該消息人士稱。
據接近比亞迪內部的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比亞迪的裁員計劃是從去年9月汽車銷量下滑開始實施的,在去年年末的經銷商退網事件發生時達到高峰。」
2011年春節過後,比亞迪啟動了一輪裁員計劃,汽車銷售部門首當其衝成了犧牲品,裁撤了將近1/4的員工。
「現在進行的裁員是從夏治冰走後正式開始的,沒有任何補貼措施,年前我接待的60個區域經理都是被勸退或從車間裡逼走的。」這名比亞迪員工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2

倒閉和裁員潮會出現嗎?

2011-8-29  TCW




Q13:美國倒了55 家銀行還會擴大嗎?倒的多是中小銀行,並未全面惡化

二○○八年金融海嘯時的美國企業倒閉潮,是從金融業擴散到其他產業,當時從九月中雷曼兄 弟(Lehman Brothers)倒閉、美國國際集團(AIG)向美國政府求援後,倒閉危機開始擴散到實體經濟。

首先,是十月底美國最 大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GM)公司,與全美第三大車廠克萊斯勒(Chrysler)母公司「賽伯樂資本管理」(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向美國政府提出總金額約一百億美元的紓困請求,隔年六月,通用被迫宣布破產,同時背負一千七百二十八億美元負債,成為美國工業史 上最大的破產案。

接著通用之後的,還有全美第二大消費電子零售商電路城(Circuit City)於當年十一月宣布破產保護聲請,十二月則是全美數一數二的報業與電視廣播業巨擘「論壇公司」(Tribune Company),傳出考慮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

但目前實體經濟體質,並未出現全面惡化。倒閉潮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小銀行,美國聯邦儲蓄保險 公司(FDIC)近日提出報告顯示,今年美國破產銀行數上升到五十五家,但對比二○○九年時有一百四十家銀行和二○一○年為一百五十七家相比,已經大幅下 滑。

倒閉潮延續至今,是因美國中小銀行過度依賴商業地產,但因經濟復甦緩慢和就業市場不振,使得商業地產空置率偏高。

根據美 國房地產經紀商協會(NAR)調查,七月美國成屋銷售月增率下跌三.五%,創八個月新低。

但同一時間,通用汽車今年第二季獲利創六年單季新 高,同時根據路透社(Thomson Reuters)調查,在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五百大企業中,已經有四百八十五家公布第二季財報,其中有七一%財報都是優於市場預期,顯示企業營運目前都還在安全範圍內。

Q14: 企業滿手現金,是好還是壞? 企業主怕二次衰退,花錢變保守

根據信評機構標準普爾統計,截至今年六月底,標普五百指數非金融類股成分企業的 現金與短期投資總水位高達一兆一千二百億美元,較雷曼兄弟倒閉時增加近六成,其中六千億美元都滯留在海外。

光是蘋果公司( Apple)手中現金就高達七百六十四億美元,超過美國聯邦財政部帳戶內的現金總量七百三十七億美元。

企業手上有錢,為何花錢相對保守?

眼 前企業不擴大產能並增加雇員,原因在於擔心明年全球經濟可能陷入二次衰退的疑慮,尤其是經過金融危機的慘痛教訓,美國企業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特別強烈,企 業現金部位皆已來到歷年新高水位。

但企業並非坐以待斃,反而是積極利用購併增加競爭力,像是近期網搜龍頭Google以總價約一百二十五億 美元現金,溢價逾六成收購美國手機大廠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公司。而更早在三月中,從二○○六年以來就未有大購併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透過控股企業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以九十億美元現金價格收購特殊化學公司Lubrizol這家全球最大潤滑油添加劑製造商;以及半導體龍頭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宣布將以大約六十五億美元現金價格(每股二十五美元),收購競爭對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

錢還會用在什麼地方?八月股災發生後,企業也積極買回庫藏股部分,根據研究機構Birinyi Associates報告指出,八月以來,共有一百二十六家美國企業實施庫藏股,家數之多,創下二○○八年十月以來新高。根據標準普爾統計,今年上半年美 國企業買回庫藏股的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六三%,產業巨擘包括沃爾瑪(Wal-Mart)與IBM等都在今年宣布數十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同時公司高層也開 始積極買入股票。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統計,八月三日,股災最恐怖的時間點,該週美國上市公司共有六十六位公司內部人進場買股,人數僅次於二 ○○九年三月三日當週(當時美股出現金融海嘯以來最低點)。

【延伸閱讀】企業不看好後市,寧可抱現金——美國企業現金與流動資產占總資產比 率

現金水位提高至7%,創近半世紀新高資料來源:聯準會 整理:蕭勝鴻

Q15:台灣電子股還能起死回生嗎?即使吃蘋果單, 也不能保證獲利

八月十九日全球PC龍頭惠普公司(HP)的震撼性宣布,將分拆旗下PC業務或PC事業群(Personal Systems Group),並以一百零二億四千萬美元買下英國商用軟體公司Autonomy。

惠普開始「吃軟不吃硬」,甚至決定停止生產七週前剛推 出,與蘋果iPad打對台的TouchPad平板電腦,並停製去年以十二億美元從Palm買進的webOS平台智慧型手機,等於是宣判過去二十年都替國外 大廠代工的台灣PC供應商一個死刑。但比代工廠更早被送上斷頭臺的,則是績優生宏?痋A先是執行長下台,又查出歐洲市場庫存暴增,導致股價跌破金融海嘯當 時的四十元大關。

一向是台灣景氣、股價指標的電子股,這一波可說是跌得鼻青臉腫。台股大盤指數已經回到去年五月份當時指數位置,但同時期電 子股有八成股價跌幅,都相對大盤指數呈現弱勢。

就算是有搶到蘋果的iPhone和iPad訂單,但蘋果每賣一支手機,毛利將近五五%,組裝 廠代工費用卻僅占售價的七%,其中若再加計大陸預計每年基本工資漲幅一五%的新政策,代工廠獲利率已經不是過去的「保四總隊」(編按:指維持住毛利 四%),而是變成「獨一無二」(編按:連二%都沒有)。

Q16:為何宏?硍^得比三星重?出口歐洲比重高於所有韓廠

由於歐美 經濟危機攀升,國際機構投資人當然會對以這兩大市場為主要出口地的股市:台灣與南韓股市抽資金、以因應母國贖回壓力,這也是八月以來,台韓股市跌幅特別深 的原因。但對比南韓三星股價和台灣同類型產品的宏?痋B華碩等股價跌幅,台灣雙A卻是跌幅遠超過對手。

主要差別在於,台灣廠商對歐美兩大市 場的依賴度過高。根據工研院IEK統計,去年我國通訊產品總產值為新台幣八千四百八十三億元,其中歐洲客戶與市場向來是我國主要的產品銷售與出貨地區,總 銷售金額為三千四百七十八億元(約合一百一十六億美元),占外銷比重的四一%。

但是根據韓國海關統計資料,去年韓國通訊相關產品,美國仍是 韓國最大出口地區,占韓國通訊相關產品出口額的三成五,其次則為中國(含香港)地區,占兩成一,歐盟二十七個會員國則合計僅占一五%,去年總出口三十九億 一千萬美元,金額幾乎僅是台灣出口歐盟的三三%。

如果按照個別廠商來看,歐洲市場占華碩營收比重逾三成,占宏?眱h高達五成,因此一旦市場 消費力道熄火,股價自然就陷入外資瘋狂殺出的戲碼。蘇格蘭皇家證券(RBS)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王萬里,七月中就因評估宏?眵M庫存,會讓 歐洲筆記型電腦平均銷售價格(ASP)跌幅加大,因此出報告建議賣出,對比當時股價,現在回頭看都還是相對高點,也凸顯相關電子股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6

電商泡沫敲響警鐘:裁員+關閉團購危機四伏

 http://news.imeigu.com/a/1315355167139.html

裁員+關閉團購危機四伏

 

紅火了將近兩年時間的團購網站,最近一段時間卻危機四伏。日前,國內團購高朋裁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此前,開心團購、拉手網、窩窩團等都相繼傳出“瘦身”動作。業內人士認為,這都是此前盲目擴張後開始擠壓泡沫,而行業整合也宣告揭開序幕。而在大洋彼岸,團購行業也是一片愁雲慘霧。有外媒報導稱,正在準備IPO的Groupon,在8月中在美國市場監測到流量比峰值時下降了近50%。同時,Facebook宣布將在數週內關閉團購業務Daily Deals。

不僅是團購網站,當前裁員風波更是波及B2C網站,凡客誠品近日也做出裁員5%的決定。而且,在剛過去的8月中旬,深圳華強北一家以手機為主業的中型電子商務網站悄悄關閉。此前蓬勃發展的國內電子商務,泡沫警鐘已敲響。

記者文靜

Facebook關閉團購業務

根據外媒報導,Facebook宣布將在數週內關閉團購業務Daily Deals。對於團購業務的關閉,Facebook的解釋是,“在將用戶引向本地業務上,社交方式大有可為”,例如,通過在線廣告、報紙等媒體,提供贊助與簽到優惠服務,幫助本地化業務與用戶聯繫起來。市場分析人士則認為,措施有些過於武斷和“暴力”,扼殺了Groupon未來潛在的殺手。

其實,正在準備公開募股(IPO)併計劃融資7.5億美元的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日子也過得併不舒坦。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團購網站Groupon在8月中期當週的美國流量比峰值時下降了近50%。儘管這一數據只統計了網絡流量,而不包括來自移動電話或應用程序的流量,但對於即將上市的Groupon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

與此同時,美國團購網站和團購聚合網站的流量整體下降了25%。不過,Groupon的主要競爭對手LivingSocial在同一周流量上升了27%。

國內團購忙“瘦身”

就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國內團購網站也忙著“瘦身”。日前,Groupon在華投資的團購網站高朋捲入了裁員風波當中,8月21日,部分被裁員工的代理律師趙占領在微博中透露,“目前被裁人數已經突破400人。”對此,高朋未做出相關回應。

其實,不單止高朋,此前有報導稱,開心團購、拉手網、窩窩團等都有相應的“瘦身”動作。有業內人士認為,團購網站不斷爆出裁員的消息,是團購行業經歷盲目擴張後開始擠壓泡沫。未來一段時間,或將進入裁員高峰期,幅度有可能達到10%~50%,有的甚至會超過這一比例。

根據艾瑞諮詢近日一份調查數據顯示,現在排名前十的團購網站大約覆蓋60%的團購用戶。分析師預測,在今年底,全國團購網站數量會維持在3~5家,大部分中小型團購網站在過冬期都會被洗掉。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曾表示,規模化經營或成為國內團購網站的真正出路,他認為國內的5000多家團購網站未來可能99%會死掉,僅四五家已達到經營規模的團購網站最終將成市場主宰。

電商泡沫將破?

事實上,遭遇問題的不僅是團購網站,就連此前蓬勃發展的B2C電商網站也面臨著大規模裁員危機。日前,有​​報導稱,凡客誠品日前也做出裁員5%的決定,儘管對於此次裁員,凡客並未作出任何解釋。據了解,目前中國主要電子商務都難以實現盈利。京東商城最早實現盈利也需要等到2012年。已經上市的噹噹網,今年第二季度淨虧損440萬美元,同比增加60%。

從目前來看,國內大部分大中型B2C電子商務網站仍有“燒錢”的資本,不過,也有電商網站因資金流斷裂而被迫關閉。上月中旬,深圳華強北一家以手機為主業的中型電子商務網站悄悄關門。根據深圳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註冊運營的3700家電子商務公司,去年倒閉的近500家,佔註冊的13.5%。

有業內人士則指出,從去年開始,電子商務就已成為整個投資熱點中的熱點,當中不免會出現泡沫。然而,泡沫儘早破滅,將使得一批潛在競爭者儘早被市場淘汰。對於有實力的電商網站,以及整個市場來說是利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1

電商「在線」裁員:獨咽瘋狂膨脹苦果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6/3OMDcyXzM2NTM3OQ.html

裁員也可以傳染?

就在近兩個月內,國內互聯網公司集體陷入裁員糾紛。今年7月,窩窩團被曝裁員100多人;8月18日,高朋網開始對上海分公司的編輯部門裁員,當天就有將 近60人被裁撤,目前的裁員總數超過400人;8月底,電子商務新貴凡客被曝裁員5%,而就在9月9日,又有消息稱小額外貿電子商務平台公司敦煌網整體裁 員30%。

儘管凡客對裁員事件不做回應,敦煌網副總裁於立宏對記者亦否認了30%這一說法,但記者經多方求證,這幾家公司的裁員行動確實正在進行。幾大電商企業在此刻不約而同地減員,著實值得推敲。

「這些都是企業急於求成的戰略造成的,」知名互聯網評論家謝文說道,「為了盡快擴張上市,不少團購企業在開張半年內就增長到一兩千人的規模,但後台的管理能力根本跟不上企業的擴張。本末倒置後,它們根本無法避免成長的痛苦。」

而在麥考林電子商務總經理浦思捷看來,這些裁員事件有一個共同點,即階段性目標定得過高,擴張太快導致資金鏈緊張,而這些企業都用了短平快的方式來獲得暫時性的資金「鬆綁」。

當下持續發生的「裁員潮」,也將「網商入冬」的論調進一步推高。不過,摩立特集團合夥人陳兆豐則認為,發生裁員的企業在盈利模式上存在共性問題,即「營銷 成本、銷售成本比較高,可能已經超過投入所帶來的回報」,長此以往,不可持續。換言之,行業的岌岌可危從表面上看是資金問題,實質則反映了自身盈利模式的 脆弱與管理的混亂。而此番密集的調整,招人與裁人的時間間隔與緣由上的混亂,則充分暴露出電子商務行業盲目擴張、野蠻生長的弊病。

裁員接力賽

就在年初,凡客CEO陳年還表示今年將猛砸10億元進行市場推廣,並將全年的銷售目標定為100億元。但裁員信息傳開後,一封《三問陳年》的郵件中寫道,「每一個部門必須出5%的(裁員)名額,請問年初瘋狂招人目的何在?」

在浦思捷看來,凡客很有可能是「去年第四季度做了較高的銷售計劃,當時的資本市場又好,因此在今年有一個大躍進的心態」,反映到招聘計劃上,凡客的人員擴張也必然按著銷售額的增長計劃完成。

「下半年的經濟環境使美國的風險投資一下子收緊,與此同時,投資人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雖然來勢洶洶,但這種模式究竟該怎麼走、能走多遠,其實並不明朗。這種情況下,電子商務公司很難融到錢,要繼續生存,裁員就成了繞不過的坎。」浦思捷如是表示。

在家居建材團購網站齊家網CEO鄧華金的觀察中,納斯達克與中國概念股的蜜月期已經過去,VC市場如今對國內電商行業已經相當謹慎,「今年7月後沒拿到投 資的企業現在非常痛苦」。鑑於資本的收緊,有電商公司在眼下報出的融資價格已經低於前一輪。「到明年年初,我感覺有一批公司的風險會非常大,很可能會出現 倒閉潮。」

2007年10月成立的凡客,目前已躋身中國網上B2C領域收入規模的前四位。在2008年7月前,公司創造了10個月完成三輪融資的成績。2010年5 月,凡客又完成了第四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去年12月,公司完成了第五輪高達1億美元的融資。從2007至2010年,凡客的銷售額近乎達到了三百倍 的增長速度。

儘管成立以來便遵循著高速膨脹的邏輯,但「再這樣下去,幾個股東估計也不願讓凡客再做一輪Pre-IPO的融資」,一位接近凡客的人士說道,「因為股權稀釋後,大家的控制力都會比較弱。為了盡快讓財務報表上有利潤,實現上市,收縮一下戰線是很正常的」。

在互聯網領域,這種「大躍進」的思維其實並不鮮見。2006至2009年間,敦煌網的增長率亦高達1771%,成為電商領域中成長最快的一家公司。今年成 立的窩窩團在草創3個月時,已經發展成一個5500人規模的大盤子,並在7月獲得約1.2億元的全國銷售額,躍居團購網站第二。高朋網今年上線之初,其 「高薪挖人」和驚人的擴張策略更是鬧得沸沸揚揚。據一位高朋的離職員工稱,最瘋狂的時候,每天進入公司的新員工數都超過50人。

鄧華金則舉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家財大氣粗的B2C公司,成立伊始便從百度招搜索的人,從淘寶招運營的人,從騰訊招產品的人,再到沃爾瑪招采銷體系的人。 「他們認為這樣一來就能建立起中國最好的電商公司,但最後發現自己的戰略大框架其實都沒想好,企業文化也不行」,於是短短幾個月後,這家公司燒完幾億元的 資金便關門大吉了。

失控和剎車

太容易複製的模式,近乎盲從的跟隨者,讓所有電商、團購企業瘋狂地追求規模的膨脹。而當潮水退去,窩窩團、高朋網的裁員速度和氣魄卻幾乎和當時圈地時一 樣,像極了2008年時的視頻行業。當下的裁員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那時,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從2000年的3月10日 5132.52點的峰值暴跌,IT行業的市值在此後的兩年內蒸發了5萬億美元。時隔11年,電子商務是否會重蹈覆轍?

對此,謝文認為,此次的網商寒冬與2000年有著本質的不同。2000年,互聯網公司處於「集體無知」的階段,各種配套設施發展極不完善;而如今,互聯網 行業的盈利模式比以往更加清晰,環境總體正常,只是在局部領域出現過熱的現象。在這些領域,VC過度興奮,模式大量雷同,「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欲速則不 達」。

在不少分析人士眼裡,「凡客之前衝的太猛,現在是時候踩剎車了」。 不可否認,對於高速膨脹擴張的電子商務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往往是內部的管理問題,因為增長太快而無暇去優化團隊和管理。人員冗餘便是一種典型的表象。

事實上,互聯網公司內,類似凡客這樣「儲備人才」的做法十分常見。「大家都知道人是最重要的,但人究竟怎麼用卻還沒想好。現金充裕的時候,許多公司會先把人搶過來,以便給競爭對手形成壓力。」浦思捷稱,類似騰訊、阿里這樣的公司都存在這種情況。

但這種做法的弊端是,企業在大量吸收新員工時並未給他們安排具體的職能,員工常常很空閒,找不到方向,也沒有產出。而公司又會覺得新人沒有產生預期的效益,於是給出負面的反饋,導致惡性循環。「這樣循環一段時間後,離跳槽或裁員也不遠了。」

除了人員的粗放管理,過度追求規模化的增長也讓企業在運營和控制方面稍顯遜色。

這種現象或許可以從V+平台的供應商張欣(化名)的例子上得到印證。「我們在V+平台上的銷售額並沒有明顯增長趨勢,流量、轉化都不是特別好」,張欣說 道,「V+不斷地要求品牌商打折,它的扣點又很高,合作夥伴變得無利可圖。」換言之,平台把規模做大了,但商家卻感到動力不足。

在此基礎上,凡客之前海量投放廣告的增長模式如今似乎也遭遇到挑戰。儘管海投廣告加低價策略能輕而易舉地為凡客帶來訂單增長,但隨著廣告成本的節節攀升, 轉化率又沒有太大變化,廣告的ROI(投資回報率)較此前已很難做到理想的回報。Alexa數據顯示,凡客眼下的用戶量、頁面訪問量等數據幾乎和半年前持 平。

「它的成本鋪得很高,但做廣告、請代言人對銷售的促進作用並不大,」張欣指出,「凡客的核心消費群是價格敏感型的,公司的產品並不會因為名人代言後就能提高單價。換言之,你每打一輪廣告產品能賣的更貴一些,你就是成功的,反之就是失敗的。」

如今,隨著電商整體環境日益白熱化,廣告單價逐年走高,新進入者越發頻繁,「每一個小的垂直領域的增長率都很難保證」。對凡客而言,裁員只 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背後的問題很可能是企業的發展遭遇瓶頸——譬如在規模增長、毛利水平等方面出現問題,導致成本和現金流無法滿足團隊的成長。

這種情況下,先知先覺的凡客提前做了減法——除了裁員外,也包括降低網盟合作佣金,比例自16%調低至10%。據悉,此舉至少可以給凡客帶來兩千萬的利潤。

如果說凡客的「冒進」體現在廣告投放與人員招聘上,那麼高朋在中國面臨的問題就更「幼稚」一些。畢竟,團購是一項基於本地化生活的服務,要求決策者對各地的消費習慣十分熟悉。在這一點上,完全由老外管理的高朋顯然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用浦思捷的話說,高朋渴望在中國市場做到專業的程度,「但最後發現,之前想的十件事只做了兩件,這兩件又都失敗,接下來的8件也不想做了。而公司招人的節奏是按照此前想的做十件事來招的。」

打個比方,高朋網希望網站上的產品全由自己來拍照片,這就需要請專業的攝影師,但團購產品的流轉速度非常快,許多諸如餐飲類的團購並不需要網站專門去拍。在此基礎上,高朋網認為在推進具體業務前,必須先把各地的

架構搭好,這導致公司在收入不多的情況下,成本卻急劇上升,很快入不敷出。

而在謝文看來,互聯網企業的成長可以分為幾個階段,100人以下的規模是「無痛經營」,而發展到100至500人時,就會出現正規化的層級、部門的利益和 溝通難題等,這時公司很容易面臨管理不良的挑戰。從500人到1000人,一般互聯網企業要經歷三五年才能過渡好;而從1000人到1萬人,互聯網企業可 以很順利的跨越。對年輕的團購企業來說,短期內建立龐大的架構顯然是不理智的,何況,「團購企業的一大特點是在各地建分公司,相比一般的互聯網公司,它們 還要面臨標準化與效率的難題,其中的難度更大」。

進入壁壘和資本泡沫

就在去年3月,團購網站還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出,卻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就如櫻花凋謝般謝幕。面對如此的大起大落,鄧華金的解讀是,「團購和電商企業近 兩年最大的特點就是同質化,這是此番裁員潮反映出的核心問題」。全國五千家團購網站一窩蜂地做同一件事,導致產品全線打折,人工成本和營銷成本直線上升, 團購的商業環境及其惡劣。

今年8月,人人網旗下的團購網站糯米網的財報顯示,公司今年二季度總營收僅為110萬美元,運營開支達到560萬美元,淨虧損達450萬美元。然而和動輒幾千名員工的競爭對手相比,糯米網的運營成本已屬良好,截止到6月23日,公司的員工總數僅為499人。

相比起團購,已經上市的一些B2C公司同樣不容樂觀:噹噹網今年第二季度淨虧損440萬美元,同比增加了60%。浦思捷指出,電商的特點是傳播速度快,資 本又頻頻加倉,導致大家對市場的拼搶尤為激烈。「地面商場的拓展和選址講究時間差,如果別人比我早半年進駐商場,我再進入就很難。但電商並非如此,各種網 站的廣告位是海量的,只要有資金,就有可能後來居上。」正因為此,各大B2C在產品、營銷領域相互抄襲,竭力跑馬圈地,先行者要樹立競爭壁壘十分困難。

今年上半年,一線團購網站融資總額佔行業融資規模的80%,在鄧華金看來,「團購業的冬天或許是個契機」,因為只有等資本的泡沫破滅,健康的企業依舊生存下來,行業的轉機才會到來。

眼下的種種跡象表明,團購網站已充分意識到粗放式競爭的弊端,正試圖尋求更加精細化的發展模式。易觀國際在今年2季度針對國內團購市場的數據監測報告認 為,團購模式的差異化已經開始顯現:拉手網試圖成為綜合性的團購交易平台,商品類交易的比例越來越突出;24券今年二季度在每日團購之外,增設了商城頻 道;而聚美優品在限時特賣的基礎上,正式向B2C模式進行過渡。

在鄧華金看來,差異化的一種方式是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找準自己的位置,「電商產業鏈裡,有做供應商的,有做軟件系統的,有做物流的,有做營銷和分銷的,有 做用戶分析的,每個公司找準自己的定位和優勢十分必要」。第二,如果在規模或用戶體驗方面做不到差異化,這樣的公司最終也會被收購或倒閉。畢竟,用戶的習 慣會越來越統一,「沒有人會同時記很多個域名」,企業要做的就是先入為主,儘可能地增強用戶的黏性。

而就裁員潮本身而言,「它給電商公司提了一個醒,就是要冷靜地把握髮展的節奏,避免大起大落」,浦思捷表示。

在陳兆豐看來,如今的電商企業大多只是將互聯網作為一個渠道的企業,其在戰略、管理、商業模式上與傳統企業並無多大差異。「公司首先要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與可持續的發展戰略,然後才去擴張它的業務和團隊,而不是靠一個概念去圈錢,爭搶份額。」他說道,對管理者而言,他們需要做的是回歸到最基本的商業運籌, 用戰略和管理體系去支撐企業的擴張。

進一步看,「無論是哪個行業,其演變史都是相同的。」浦思捷補充道,「一個新興行業開始發展的時候都會出現這些跡象,但最終的價值觀其實很簡單,你必須是一個能夠長期發展的、盈利的且最好是規模化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8

摩立特集團合夥人 陳兆豐談裁員—— 「它們的盈利模式 都存在弊端」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6/3OMDcyXzM2NTM3OA.html

對於互聯網企業近期爆出的裁員事件,摩立特集團合夥人陳兆豐的看法是,就管理問題而言,互聯網公司與傳統企業在本質上並無多大差異,管理者們要做的便是調整心態,回歸商業的根本,用相應的戰略和管理體系支撐起公司長遠的發展。

《21世紀》:最近互聯網企業頻頻爆發裁員,譬如高朋網,凡客等。在您看來,近段時間裁員集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陳 兆豐:我覺得他們裁員的原因都各不相同。比如凡客是準備要上市,做好業績,當然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運營三年多的公司開始規範管理,去除一部分績效不好的員 工,優化績效。他們共性的問題是盈利模式都存在弊端,即營銷成本、銷售成本比較高,整個銷售投入可能已經超過了回報。所以從長期來看,它們必須調整業務模 式,來繼續生存下去。

《21世紀》:有一種說法是,對於高速膨脹擴張的電商公司而言,裁員只是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最大的問題往往是內部的管理問題。您是否認同?這種管理的矛盾反映在哪些方面?

陳 兆豐:這種管理問題牽涉到B2C企業的戰略和商業模式。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已經不像10年前,有一個故事就能圈到錢,然後做一定的收入後上市。如今的互聯網 公司大多是將互聯網作為一個渠道的企業,在本質上和傳統企業相比沒有太大特殊性。因此它們還是得照著基本的商業邏輯來走,首先要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要有 一個可持續性的發展戰略,然後才去擴張它的團隊和業務。所以回到根本,管理者要問的是,公司的戰略有沒有優勢?商業模式是不是可持續?在執行上是不是到位 了?等等問題。

《21世紀》:現階段,電商公司應該如何解決內部的管理難題?

陳兆豐:第一要有一個清晰的發展戰略,第二 要有一定的差異化,即別人不易模仿的優勢。接下來,管理者要瞭解公司內部需要怎樣的能力和管理體系來支撐起它的整個戰略。這種能力包括公司需要怎樣的營銷 人才,需要多少人才等。管理體繫上,要使激勵機制和考核指標與戰略掛鉤,再配以相應的流程,才能支撐起一個完整的商業個體。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非互聯網 企業,他們管理的方法應該是一致的。

《21世紀》:您認為,近期數次的裁員事件能帶給互聯網行業怎樣的啟示? 陳兆豐:我覺得創業者一定要有個好的心態和正確的價值觀,不要認為開互聯網公司就是為了圈錢上市,還是要回歸商業根本。他們要為特定的客戶群去創造價值, 制定自己中長期的戰略,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然後再去想如何管理好公司,如何留住人才。很多管理者都會經歷這一條路,即回歸到最基本的商業運籌。

《21 世紀》:在一些公司裁員的同時,仍有另一些互聯網公司稱難招人。您覺得是什麼造成了人才供給的不匹配? 陳兆豐: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大家慢慢體會到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過去,很多人可能覺得互聯網很新鮮,覺得這是致富的捷徑。但做了一兩年 後,他們發現互聯網公司除非上市,不然薪水和其他行業相比也高不了多少,所以會轉去傳統行業或大公司。

因此,在充分競爭的環境下,人才挽 留也是每家互聯網公司的重點。比如阿里巴巴在公司內向員工發起了無息貸款,這也是留住人才的一種手段。因此,互聯網企業一來要證明它的商業模式,建立它的 營收規模,同時又要面對內部的管理難題。相比傳統行業內運營多年的公司,他們的挑戰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9

匯豐裁員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10914&sec_id=12187389&art_id=15611325&cat_id=255&coln_id=22

滙豐銀行宣佈中期業績時,已表明會全球裁員三萬人,但因為香港滙豐表現好,亞洲滙豐係未來希望,北美滙豐流血不止,歐洲滙豐味同雞肋,拉丁美洲滙豐羽毛未豐,故此一般以為滙豐裁員,唔會影響香港,此乃傳媒當時所得印象,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好似亦係咁講過。
想 唔到上星期滙豐竟然宣佈香港裁員三千人,佔總名額十分之一,份額之大,令人意想不到,即使全世界要交「人頭」,香港駛唔駛交咁多呀?工會批評滙豐賺錢而裁 員,冇社會責任,係標準工會講法,全世界都一樣,毋須理會。電視台搵人評論此事,主持人與嘉賓一面倒咁話資本主義唔掂,自由市場唔掂,估唔到今時今日香港 竟有人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政府規劃經濟嗰一套,信者必死。
滙豐裁員,應是從商業角度考慮,認為香港租金成本貴,員工薪酬高,可將後勤工作外判至印 度、中國、菲律賓。林奮強近日講香港商廈租金升勢不止,一個秘書所佔嘅空間嘅租金可能貴過秘書份月薪,或者文員嘅月薪,繼續下去嘅話,銀行會將呢啲工作移 至外埠,影響本地就業,解決方法之一係增加寫字樓土地供應,令到香港甲級商廈租金不要比星加坡高出兩三倍。但如此一來,必有人批評多建寫字樓是明益地產 商,官商勾結,殊不知,如果職工盟、工聯會識得諗深一層,就唔好開口埋口鬧政府明益地產商,而係要求政府多想辦法(例如拆建中區政府合署西翼及中環街 市),增加寫字樓供應,方可保住工人份工!
滙豐裁人之舉,短期着眼點係股價,要向基金投資者、分析師清楚顯示。歐智華係改革派,上台後削減成本絕 不手軟,將來利潤增長有保證,足以支持股價回升。但長期來講,呢個大裁員決定是否適當?香港必將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乃銀行必爭之地,滙豐在本港瘦身,並 非明智之舉,左丁山見過交易員( dealer)升上最高職位, dealer精於短期賺快錢,對長期(以年計,不是以星期計)無耐性,歐智華是否如此,過兩三年先至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