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反駁生果日報樂香園電子業未復蘇之歪論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942&page=

日日寫埋D未到班的評論,我真是不敢苟同。今日忙,只講3點:

1 . 建滔是全球最大印刷線路板生產商,撇除超精密的電腦及手機,細至收音機,大至電子設備,要生產就要找建滔「攞貨」,故其業績可算是電子行業的縮影,亦具有前瞻性。

按: 紙板賺不了多少錢,高檔利基又被日本台灣中國做曬,搞高精密產品又唔夠多,做唔到好單是必然的。你睇瀚宇博德(667)私有化、巨騰(3336)業績反彈的原因都唔明白,回家想想吧,他只能反映是山寨貨、家電下鄉玩完唔掂的現實。

若將建滔去年下半年度盈利與上半年比較,會發現盈利環比倒退 57%,幅度還高過全年盈利跌幅,顯示行業景氣於去年下半年急速變壞,從多家工業股 2011年度業績看,情況很脗合。

按: 對於山寨產品行業景氣是壞,無錯,但是主要他產品質素太低,食唔到生果同三星的單,明明做那些的公司都很賺錢,你看看宸鴻同世達科技(1282)的盈利比較就明白,一家公司中了生果的單和無中生果的單的差別。

再看一看反映盈利能力的毛利率,由 2010年的 20.6%大跌至去年的 15.9%,跌至 3年來最低水平。毛利率下跌包含很多因素,可以是調低價格,可以是產能過剩,又可以是產品不受歡迎,總之係「唔惦」。而廠家通常在產品起貨前 3至 6個月就向建滔落單,連建滔的生意都「唔惦」,故行業又何來復甦呢?

按: 講漏一樣,他那些是基本款多,所以料價才最重要又唔提,毛利低可以是因為料價上升但提價不及所致。正如前述,他做基本款,山寨廠先會用,高檔用日本台灣中國,最近有幾間中國PCB搞緊上市,都做軟板電話板,所以只可反映山寨廠被一線廠打殘,不能說是景氣無復甦。

我覺得他們不如好好反醒,做了這麼多年記者,還可以寫些垃圾出來,然後狂塞自己的誤解,誤導讀者,還要自以為是,真是哈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08

白酒行業複蘇之勢漸強 且看市場“酒量”如何

隨著中秋、國慶等節假日紛至沓來,酒類市場迎來了一年中最好的旺銷時節。貴州茅臺集團公司總經理李保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白酒行業通過4年來的深度調整,景氣度回升已是不爭的事實。”

白酒行情從上半年茅臺的“一枝獨秀”,到2016年中報業績中,一線的白酒板塊收入增長14%、凈利潤增長12%;二三線的白酒收入增長8%、凈利潤增長16%。業界看行業的“複蘇”情緒就好像日漸濃厚的節日氛圍一樣蔓延開來。但李保芳告訴記者,這僅僅只是弱複蘇、局部複蘇。

“相比較前兩年,今年的白酒市場銷售情況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公司中端類酒銷售業績增長達到40%。”貴州中正酒業負責人趙麗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同時,她也說道,“白酒市場越來越透明化了,利潤要回到從前恐怕還是有些困難。”

據了解,在貴州像趙麗芳這樣規模的中小型酒廠有很多,而且企業情況良莠不齊。縱觀全國,中小型的白酒企業更是多如牛毛,然而他們的複蘇卻還未真正開始。

白酒行業低迷從何而來

自2012年白酒行業因為宏觀經濟不景氣和 “三公消費”限制的政策、地方政府“限酒令”、塑化劑等諸多因素影響陷入低谷,2013-2014年白酒行業行業收入與利潤增速急劇下滑,收入增長跌至個位數,2013、2014年分別只有6.33%和2.52%。此外,因為各地政府鼓勵中小型酒廠積極建廠,使得白酒行業產能過剩。

茅臺酒廠的一位業內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白酒行業經歷五年低迷,除了政策及大環境不景氣外,白酒行業內,經銷商積壓庫存也是原因之一。“市場情況好的時候,很多經銷商沒有看到未來的發展就都紛紛壓庫存,這樣壓貨,其實也是市場無序競爭的一種表現。”

中小型酒企又因為自身發展限制,無法像茅臺、五糧液等一線白酒企業一樣多元化發展。從而在“酒業寒冬“中愈加低迷。

白酒的跨界聯盟

采訪中,另一位市場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很多大型的白酒廠商除了積極對市場進行管控外,現在也在積極探索跨界聯盟的形式,“像是與銀行、煙草、汽車、高爾夫、郵政等平臺都有合作,可以打破原來的傳統渠道,在跨界平臺上占據終端消費者,幫經銷商打通中間環節,從而打破無序的市場競爭。”

記者透過調查確實了解到,酒企跨界合作不在少數。貴州茅臺與中石化、西鳳酒與長安汽車、五糧液與四川中煙等等。

培育年輕化的市場

白酒企業生產符合年輕消費群體個性化需求的“系列酒”,加深年輕消費者對傳統白酒品牌的認知,從而提升消費體驗,進而培養新的消費主力。

在今年的國際酒類博覽會上,記者留意到,各家白酒品牌都推出了針對年輕受眾的低度數系列酒。茅臺的悠米果味酒、五糧液的星座酒、瀘州秀水坊推出的“阿禮九九”等等。貴州茅臺集團公司董事長袁仁國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消費茅臺的人群現在主要是50後到70後,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逐漸顯著,80、90後已經成為市場消費主力。抓住年輕人市場就是抓住未來的發展機遇。茅臺連續五年發起國之棟梁公益活動,幫助貧困大學生,贏得這些年輕消費者發自內心的喜愛,同時也是在培養潛在的消費者。”

“電商是當下年輕消費者發生購買行為的有力渠道。透過電商平臺,白酒企業可以接觸到新的消費群體,從而為傳統經銷商鋪橋搭路,但電商一定不是白酒行業的救命稻草”。該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到。

白酒行業有其獨特的屬性。大企業依賴現有的品牌進行跨界合作、開拓新市場從而不斷擴充已占有的市場容量,小企業在新渠道、地域文化上一樣可以做文章,同時把控好酒本身的品質,透過更加精準的營銷,進而保持自己的生存空間。只有整體的繁榮,行業的春天才會如期而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